过敏急诊处理方法范例6篇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范文1

[关键词] 急诊输液患者 ;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3(b)-015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auses of antibacterial drugs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infusion and research the nursing method. Methods 180 cases of emergency infusion patients with antibacterial drugs adverse reactions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August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symptoms and causes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nursing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s. Results In the 180 cases, there were 44 cases with respiration system diseases, 64 cases with alimentary infection, 54 cases with urine system infection and 18 cases with infection in other sites,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25 cases were caused by the penicillins antibacterial, accounting for 13.89%,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86 cases were caused by the cephalosporins antibacterial, accounting for 47.78%,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42 cases were caused by β-lactams antibacterial, accounting for 23.33%, and 27 cases were in other cases, accounting for 15.00%,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after the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166 cases were cured, accounting for 92.22% and 14 cases were improved, accounting for 7.78%. Conclusion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antibacterial drugs and enhancing the nursing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antibacterial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medication safety of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infusion.

[Key words]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infusion; Antibacterial drugs; Adverse reactions; Cause; Nursing

抗生素是一N由微生物所产生的具有抑制其他类微生物生存以及生长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半合成或合成的类似化合物。在临床医学中,抗生素常常被应用在各类细菌感染或是致病微生物感染类疾病的治疗中,且随着其应用范围整不断拓宽,抗生素类药物静脉给药已经成为了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在临床上使用正常剂量的药物来治疗疾病时,出现有害的反应[1]。在实际临床中应用抗生素进行疾病治疗时,也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如消化系统毒性反应、造血系统毒性反应、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以及免疫系统毒性等,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尤其是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是大量为重症患者聚集的主要场所,具有繁重的输液任务,且具有较高风险[2]。为此,有效分析急诊输液患者的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并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提高急诊输液患者的用药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该研究方便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180例在该院急诊输液出现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病例资料,对其不良反应症状及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提出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180例在该院急诊输液出现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94例,女性86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13岁;发病至接受治疗的时间为1~12 h;所有患者均符合药物不良反应相关临床特征。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瘙痒、皮疹、局部刺痛、发热、腹泻、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

1.2 方法

对180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情以及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分析,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型方法分析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及转归等,将所有数据录入电脑数据库中,并对急诊输液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o理措施。

2 结果

2.1 急诊输液患者出现抗生素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率

180例急诊输液患者出现抗生素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率为其中青霉素类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25例,占13.89%;头孢类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86例,占47.78%;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42例,23.33%;其他类27例,占15.00%,各种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急诊输液患者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8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均在第一时间停止给药。其中不良反应较轻的患者通过停止给药后机体便恢复正常。而对于不良反应较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必须要对症治疗,给予5~10 mg的地塞米松静脉输注治疗。

3 讨论

3.1 急诊输液患者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原因

3.1.1 机体原因 由于急诊输液室内每日均有大量重症患者聚集,不同患者其体质、年龄、基础病、营养状况等均会影响着身体的各项机能[3]。比如该次研究中25例青霉素类抗生素所引发不良反应发生,这主要都是受患者机体原因所致。又比如根据杨月彩等人[4]研究发现,年老患者更易于出现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所以由于患者自身机体原因而导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必须予以重视。

3.1.2 给药途径 在急诊输液中,常见的给药途径即静脉滴注,由于急诊科是每日均需要对大量患者进行输液,且涉及到许多种类的药物,是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发区域。而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静脉给药能够让药物深入机体循环,并且在进行液体配药时,极易受到环境以及操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3.2 急诊输液患者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

3.2.1 一般护理 在进行抗生素输液前应对患者的过敏史进行仔细询问,部分高敏体制患者即便是给予其较小剂量的抗生素也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如若患者对某种抗生素有过敏史,必须要引起高度警惕,尽可能使用不同类型的抗生素[5]。如若需要注射青霉素药物则需要对患者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使用0.1 mL含青霉素50 U做皮内注射,对可疑皮试结果可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观察。如若更换青霉素药物的批号后,在停药3 d后如若再次使用则需要重新做过敏试验。在输液时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不良反应,在刚开始时,应当控制滴速在20滴/min,观察患者15~20 min后发现其并无不良反应后可将滴速调到40~60 滴/min,并准备好急救药物。待患者输液完毕后让患者留观30 min,并无不良反应后才能离开医院。

3.2.2 心理护理 ①输液前的护理。在进行急诊输液时,护理人员尽量安抚患者情绪,且和患者家属进行询问与交流以了解患者的有关情况。且通过进行沟通与交流过程来将患者注意力分散,逐步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以及恐惧等心理,从而有利于减少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6]。并且在实际护理时,应当要根据不同患者来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与安抚,且跟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药物不良反应是正常现象,消除其疑虑。②不良反应的护理。如若在急诊输液时患者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时,患者往往会出现紧张、不安以及呼吸急促等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务必要在第一时间内对其进行对症处理,并及时安抚与关心患者。与此同时,还需要及时给患者进行停药,讲解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高患者对对抗生素药物使用不良反应的了解。并且还要说明医护人员会尽最大努力改善患者症状,消除患者和家属紧张、焦虑心理,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2.3 紧急护理 患者没有抗生素过敏史,且对其进行过敏皮试结果显示为阴性,便依照常规进行配药,并缓慢进行静脉滴入[7]。如若在滴入过程中,患者出现咽喉不适、口唇发紫、呼吸困难、胸闷、皮疹、出冷汗等全身不适现象,则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停止滴入抗生素药物,并快速帮助患者平卧,给予2~4 L/min 氧气吸入,且迅速呼叫医生,给予患者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 mL,且谨遵医嘱使用抗过敏性休克等药物,并且还需实施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以及面色等生命体征,待病情得到控制,且体征回复正常后,需要将患者留院观察1 d,体征完全稳定后才能让患者离院。

3.3 加强用药管理

因为患者机体机能因人而异,且药物代谢功能比较有限,所以导致不同患者对不同药物产生的耐受性与敏感性也不会相同。如若不合理使用药物剂量,则容易致使患者体内出现药物蓄积,导致其血尿浓度增加。所以,必须要定期开展药物使用的培训工作,加强临床医护人员的用药知识学习。并且在实际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应当要对联用药物间的作用以及影响进行全面掌握,从而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此外,还要对不良反应做好相应的记录,包括了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日期、不良反应症状及处理措施等内容,并如实填制不良反应报告单,汇报给药剂科做相应处理。

3.4 及早发现,对症处理

护理人员应当密切做好重点用药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且对患者的全身以及局部情况进行仔细观察。此外还应积极询问患者,倾听患者主诉。如若患者出现消化道、皮肤以及神经系统方面的不适症状,护理人员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8]。如,患者用药后出现丘疹、皮肤瘙痒等症状,这一般都是过敏性休克的先兆症状,此时,护理人员必须马上停止用药,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以保证患者临床的用药安全。

3.5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加大对抗生素使用的知识宣传。如定期在医院宣传栏粘贴宣传海报、在服务咨询台设立宣传手册免费发放点等方法来增加人们对抗生素药物的认识并让其能够充分了解其相关不良反应症状、危害以及应急措施,不断提升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此外,还应加大对护理人员不良反应的抢救处理知识的护理培训工作,严格按照我国出台的相关制度与规范来对抗生素类药物进行科学、严谨的分类与编制。并对抗生素的适用范围进行严格限制,并加强相关的管理与监督工作,有效防止出现滥用抗生素的情况。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临床医学上,抗生素的应用非常广泛,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患者对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7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患者对抗生素产生了依赖性,从而导致了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而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使用正常用法以及剂量药物来对疾病进行治疗,而患者出现与治疗无关的不良反应,排除了因为药物质量以及滥用等问题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在急诊输液患者中由于使用抗生素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在很大程度上给患者带来困扰,因此只有对急诊输液患者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够起到有效防治的作用。如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现象,护理人员应当及时果断的采取处理措施,如换药或停药。如若患者产生过敏反应,则需要严格遵循医嘱来使用相应的抗过敏性休克类药物等进行抢救,且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确保患者可以早日恢复健康,并不断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许小萍.急诊输液患者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8):116.

[2] 张红.抗生素在急诊内科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J]. 医学信息, 2015(28):278.

[3] 王倩.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黑龙江医药,2014, 27(5):1211-1214.

[4] 杨月彩, 陆燕琼. 门诊注射室输液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对策分析[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32(1):130-131.

[5] 殷建军,常娜.门诊抗生素输液用药中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 2016(22):131,140.

[6] 张绍辉.门诊输液治疗中抗生素不良反应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7):153-154.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范文2

我院急诊观察室负责全院各专科门诊病人的临时输液和病情观察工作,日平均输液达150余人次。由于急诊观察病人多,病种多,病情复杂,用药广,从而病情突变的发生率也比较高。现将本人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处理病情突变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2008年我科18例病人突发病情变化,其中过敏性休克5例,晕针6例,窒息2例,高热惊厥5例。

1.2 临床表现及处理

(1)5例过敏性休克病人用药前做皮试均为阴性。3例于给药后2min内出现过敏症状,表现为突起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分别为80/60mmHg。2例于给药10min后胸闷,呼吸困难,面色发绀,意识丧失,脉搏细弱,血压为0。急救措施:立即停药,取休克卧位,保暖,遵医嘱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1 ml;给抗过敏药,如地塞米松1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密切观察病情,对病人体温、脉搏、血压、尿量作好病情动态观察记录,直至脱离危险期。

(2)6例晕针病人均处于饥饿状态,坐位方式输液。其中4例在反复穿刺过程中发生,2例为初次输液病人。临床表现均为头昏、心悸、瞬间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脉搏细弱,血压偏低。急救措施:改坐位为平卧位,口服热开水或热糖水,给氧,指压人中、合谷穴,数分钟后病人自行缓解。

(3)2例窒息病人为2岁小儿,临床诊断为支气管炎,痰鸣音明显,在护士为其进行静脉穿刺过程中发生窒息。表现为持续哭闹声突然停止,瞬间神志不清,脸色紫绀,双眼上视,呼吸停止。急救措施:将病儿置于头低脚高位,拍打背部,促进痰液排出,给氧;必要时加用吸痰器吸痰,及时解除呼吸道阻塞,恢复呼吸道通畅。

(4)5例高热惊厥病人均为3岁以下病儿,其中2例既往有高热惊厥史。5例均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体温在38.5℃以上,常规抗炎、抗病毒处理。临床表现:突然头后仰,意识丧失,眼球固定、上翻,呼吸暂停,口吐白沫,面色紫绀,四肢抽搐。急救措施:使病人侧卧,头偏向一侧,随时吸出口咽分泌物;必要时给予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联合降温。5例均在处理后3~5min症状缓解。

2 护理体会

2.1 加强病情的动态观察

经常巡视病人,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尤其是对该疾病关键的症状或突出的症状进行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配合医生及时处理。如过敏性休克病人一般最早出现皮肤过敏症状,如瘙痒、荨麻疹及其他皮疹等;高热惊厥病人的先兆表现为翻眼、眼球固定或颤动,面部和肢体抽搐等;晕针病人的早期表现为头昏眼花、心悸、恶心欲吐、四肢无力。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医生采取救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2 出现情况紧急处理

如窒息者行体位引流、清除异物等方法排出阻塞呼吸道的异物,恢复和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过敏性休克的病人最早的抢救措施是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高热者发作时应立即退热、止痉。晕针病人取平卧位,口服热开水或热糖水,保暖。

2.3 心理护理

由于对病情及病情的发展不了解,突发的变化常会让病人及家属感到超常的紧张、恐惧而产生悲哀、失助等消极情绪,甚至对治疗措施产生怀疑。对此,应进行有效的沟通,耐心向病人和家属做好解释安慰工作,稳定病人情绪,减轻其焦虑、恐惧感。多介绍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识,消除其疑虑,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范文3

关键词:超敏肌钙蛋白T;超敏C反应蛋白;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由于心肌组织持续且严重缺血所导致部分心肌出现急性坏死现象的心血管疾病。目前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指标在心肌损伤特异性诊断及确诊时间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本研究拟探讨hs-TnT联合hs-CRP在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8例AMI患者均为本院2009年11月~2013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患者,均符合诊断[1]。同期选取45例非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5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方法 hs-CRP采用干化学微粒增强型免疫浊度法进行检测;hs-cTnT则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数据资料选择SPSS13.0软件予以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各组血清hs-TnT和hs-CRP表达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清hs-TnT(1.23±0.32ug/L)和hs-CRP(6.87±1.18mg/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82±0.14ug/L,2.26±0.77mg/L)和正常对照组(0.35±0.05ug/L,0.92± 0.24mg/L)(P

2.2 不同心肌梗死范围患者血清hs-TnT和hs-CRP表达水平比较 心肌梗死大范围组患者血清hs-TnT(1.97±0.77ug/L)和hs-CRP(8.80±1.75mg/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范围组(1.21±0.53ug/L,6.71±1.06mg/L)、小范围组(0.72±0.30 ug/L,4.15±0.87mg/L)(P

2.3单一和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 hs-TnT+hs-CR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95.8%)和特异性(97.8%)明显高于hs-TnT检测的敏感性(87.5%)和特异性(91.1%)和hs-CRP检测的敏感性(77.1%)和特异性(77.8%)。

3讨论

AMI是目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常见多发性疾病。研究发现当心肌受到严重损伤后,心肌肌钙蛋白复合物可大量释放到血液循环系统中,4~6h后血液cTn表达水平开始升高,并保持较高水平6~10d。由于cTn具有高度的心肌特异性和灵敏度,故已成为诊断AMI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的实验室指标[2]。近些年随着实验室诊断技术的进步,将采用超敏感检测试剂测定的cTnT被称为超敏肌钙蛋白(hs-TnT)[3]。hs-TnT较cTn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在AMI早期诊断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C反应蛋白是机炎症反应急性期时合成和释放的非特异性标志物,也是心血管系统危险事件的敏感预测指标。血清hs-CRP 表达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脑梗死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本研究将两种指标联合检测AMI,一方面可利用hs-CRP在早期反应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进而及时了解机体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也利用hs-cTnT的特异性较高、阳性表现持续时间长的优势,进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5]。由此可知,hs-TnT与hs-CRP联合检测在AMI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91.

[2]张鹏宇.超敏肌钙蛋白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5):604-606.

[3]孟冬娅,罗军.超敏肌钙蛋白的最新临床应用[J].沈阳部队医药,2011,24(1):67-68.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范文4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药学部,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科急诊药房中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从而有效提高儿科处方的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儿科急诊药房中的急诊处方,对药房中的处方以及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这次抽取的2 645张处方的分析结果发现,这2个月内不合理的急诊处方有114张,占总处方的0.43%。其中处方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没有皮试检验、用药的方法不当、用药重复、联合药物用药不当、溶媒的选用不合理、处方不规范等。结论 儿科急诊药房的处方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不断加强医师与药师之间的沟通,提高儿科急诊的处方质量,促进小儿患者的合理用药。

关键词 儿科;急诊药房;不合理处方

[中图分类号] R9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c)-0057-02

Analysis of the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s in Pediatric Emergency Pharmacy of Our Hospital

MOU Mi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Dazhou Central Hospital, Dazhou, Sichuan Province, 63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s in Pediatric Emergency Pharmacy and put forward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diatric prescriptions effectively. Methods The emergency prescriptions in Pediatric Emergency Pharmac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he prescriptions and the use of drug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extracted 2 645 prescriptions showed that, during these two months there were 114 unreasonable emergency prescriptions, accounting for 0.43%. The irrationalities of the prescriptions mainly were no skin test, improper use of drugs, repeated medication, improper combination use of drugs, unreasonable solvent selection, nonstandard prescriptions and so on.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the prescriptions in Pediatric Emergency Pharmacy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Strengthening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harmacist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escriptions in Pediatric Emergency can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for pediatric patients.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Emergency Pharmacy;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

目前,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我国医院可供临床选用的药物种类越来越多,药物的配伍也逐渐复杂,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以起到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的作用,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具有重要的影响[1]。因此,合理应用药物在治疗疾病中也越来越受关注。为探讨儿科急诊药房中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从而有效提高儿科处方的质量。该研究对该院儿科急诊2013年3月—2013年5月期间药房处方中的2 645张处方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儿科急诊药房所开处方中的2 645张处方,这些处方包括了儿科急诊中的所有病历处方。根据不同药物的药品使用说明书、药房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评价管理规范、新编药物学等著作中的临床药物常用剂量对药房处方的总量、处方的书写格式进行检查,统计和分析处方药物的用法用量、给药的途径以及合理用药的情况,考察药房处方的用药规范性和合理性。

1.2 方法

1.2.1 处方的书写方面 从处方的书写方面来看,检查的项目包括处方是否写全,处方的书写是否规范,处方的调剂是否正确,对于过敏性药物处方是否标明清楚,处方上是否写清患儿的年龄,处方上是否有医师的签名和日期等[2]。

1.2.2 皮试分析方面 医师在给患儿诊断后,在开处方时,主要的引发患儿过敏的药物是否注明进行皮试。没有进行皮试的患儿服用药物后会引发皮疹、荨麻疹、皮炎、哮喘以及过敏性休克等[3]。

1.2.3 药物的用法和用量 在儿科急诊处方中,不同年龄及不同体重的患儿在药物的用法和用量上都有区别[4]。因此需要检查处方上患儿的药物用法用量是否是药物说明书上的一致,是否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决定药物给药的途径和药物的用量等[5]。药物的过量会导致患儿在用药之后造成严重的影响,药物剂量的不足使得药物的药效无法完全有效的发挥,降低了药物的治疗效果[6]。

1.2.4 药物的不当使用 现今,在抗菌药物的使用方面比较泛滥,因此,主要检查处方上的抗菌药物是否合理使用,检查处方上是否有标明抗菌药物的不适宜情况等。同时在药物的配伍方面也需要引起重视,注意处方上的药物配伍是否出现错误。另外,还要检查处方上是否出现重复用药的情况。在进行处方的分析时,要仔细看清楚患儿的病情、诊断、治疗方法等,确定处方中的药物是否与患儿的疾病一致[7]。

1.2.5 溶媒的不合理选用 在溶媒的选用方面,检查处方上是否写清楚,配伍是否合理。

1.3 统计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3.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经过这次抽取的2 645张处方的分析结果发现,这两个月内不合理的急诊处方有114张,占总处方的0.43%。处方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没有皮试检验、用药的方法不当、用药重复、联合药物用药不当、溶媒的选用不合理、处方不规范等。见表1。

3 讨论

药房处方的不合理对患儿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我国卫生部门在2007年的5月份开始颁布和实施了《处方管理办法》,并对各个卫生部门以及各级医疗机构的处方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各医疗机构加大处方的合理性审核力度,强化医师和药师之间的沟通与职责等[8]。不合理用药导致患儿机体受到损伤的因素比较多,应当扩大管理不合理用药范围[9]。如哺乳期妇女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甲砜霉素进行治疗,但治疗后药物掺入进入乳汁,待流进幼儿机体后,其造血系统的危害性较大[10]。

要提高儿科急诊药房处方的合理性,要求医院和儿科科室需要不断加大和加强处方的合理性审核,制定相关的处方书写规范制度,保证儿科急诊的处方书写规范,使用药物合理适当、药物的用法用量准确,从而有效提高处方的合理性和质量[1]。根据本次研究统计说明,本院门诊的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主要的问题是对于掌握药学方面的知识不够全面,尤其在制剂类型以及药物的药动学特点和之间的作用关系掌握的不够明确[12]。所以,在医师开处方之前,必须对未曾使用的药品通过说明书全面了解,这样医师也可以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并避免了一些不良反应情况。

参考文献

[1] 杜晓春.医院急诊儿科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与对策[C].//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论文集.天津:天津市药监局和市药学会,2010:1-6.

[2] 吴喜英,陈君远,赖宝龙等.我院儿科门诊药房退药行为分析[J].中国药业,2008,17(12):68-69.

[3] 董艳,华丽霞,许应强,等.应通过加强药事管理减少患者退药行为[J].中国药业,2011,20(20):54-56.

[4] 钱梅芬.基层医院儿科药房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32):89.

[5] 秦宇芬.我院门诊药房422例退药原因分析及建议[J].中国药业,2012,21(12):65-66.

[6] 毛肖玲.我院儿科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9,31(6):141-142,135.

[7] 钟旭红.2011年我院门诊西药房退药情况分析[J].海峡药学,2012,24(11):258-260.

[8] 畅晓光,曹兴梅,陈书堂,等.本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28):139-140.

[9] 郭喜寅,任志文.浅谈门诊药房合理配发儿科用药应注意的问题[J].包头医学,2009,33(4):227-228.

[10] 阙敏,李智平.儿科药房窗口的用药指导[C].//第19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2008:344-346.

[11] liu xin, wang. Pediatric outpatient pharmacy prescription irrational drug use situa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grassroots medical BBS, 2010,14 (28):945-946.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范文5

【关键词】CT;MRI;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1种急腹症, CT检查一直是临床上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方法,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 MRI作为1种更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现已逐渐取代CT检查。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2月因具有明显急性胰腺炎症状收治于本院的128例患者, 男78例, 女50例。年龄为28~70岁, 平均年龄(45.5±8.23)岁。其中98例具有上腹剧痛的临床表现, 40例具有恶心呕吐的临床表现, 5例伴有发热, 1例出现黄疸, 10例曾在发病前暴饮暴食, 3例有酗酒史。

1. 2CT扫描成像方法与MRI扫描成像方法CT扫描使用Siemens Somaton Definition CT扫描仪, 全部病例先进行平扫, 层厚5 mm, 层距5 mm, 再进行增强扫描。全程平静呼吸, 扫描范围自肝顶部至双肾下极, 增强对比剂采用碘海醇, 剂量为80 ml。MRI扫描使用Siemens Magnetom Symphony 1.5T MR机, 体部相控阵列线圈, 屏气扫描[1]。扫描序列包括横断面梯度回波T1加权脂肪抑制序列(GRE T1W), 呼吸门控T2加权(RG T2W)。GRE T1W扫描参数TR:145 ms, TE:1.7 ms, 翻转角70°, 层厚5~7 mm, 层距0.5~1.0 mm。RG T2W扫描参数TR:7000~13000 ms(决定于呼吸频率), TE:90~125 ms, 层厚5 mm, 层距0.5~0.8 mm。

1. 3图像分析由本院2位放射科医师及1位主任医师同时对通过CT扫描与MRI扫描的影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记录数据。

1. 4统计学方法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结果

128例患者通过同时进行CT扫描与MRI扫描, 比较两种扫描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与诊断准确率, CT组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12%、71.87%、78.91%。MRI组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87%、89.84%、96.09%。比较两种扫描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与诊断准确率可知, CT组的各个数据均低于MRI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消化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而引起的急性炎症, 是外科常见的腹部疾病, 因为它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有较大的干扰, 对人体的重要器官损害明显, 故死亡率较高[2, 3]。因此, 及早准确的诊断急性胰腺炎对患者的治疗、预后都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CT扫描作为判断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一直占有重要位置, 但是因为CT扫描需做对比剂增强扫描, 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 也增大了患者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尤其是对年轻患者, 增加了X射线辐射的危险[4]。因此, 新的检查方法的出现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21世纪起, 医疗技术发展迅速, 尤其是医学影像学, MRI扫描不仅技术成熟, 而且灵敏度、特异性、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扫描技术, 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也相对较小[5, 6]。但MRI扫描技术并非最完美的检查技术, 对重症患者, 例如带有生命支持系统的患者就不适合, 一些难以控制自身呼吸的患者也不适用于MRI。MRI成像费时多, 检查费用较为昂贵, 检查成本高等限制了MRI在临床的使用, 也是未来科学技术有待攻克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闵鹏秋, 严志汉, 杨恒选, 等.急性胰腺炎累及肾旁后间隙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5, 39(4):375-378.

[2] Liu SF, Malik AB. NF-κB activation as a pathological mechanism of septic shock and inflamm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Lung Cellular and Molecular Physiology, 2006, 290(4): 622-645.

[3] 赖海平.MRI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评价的价值分析.当代医学, 2012(19):321-322.

[4] 徐峰.急性胰腺炎的CT影像学临川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2(32):198-199.

[5] 王兴鹏, 许国铭, 袁耀宗, 等.中华医学会消化学病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杂志, 2004, 24(3):190-192.

过敏急诊处理方法范文6

关键词:肺栓塞;疑诊病例;急诊;MSCT-PA

肺栓塞(PE)是包括异物、脂肪滴、血栓等内源性或外源性致病栓子,顺血流方向对肺动脉及其分支造成阻塞,肺部血流运行障碍,最终诱导系列临床综合征及病理变化产生的病症。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发病具隐蔽性,有较高漏诊率。因肺栓塞有一定的死亡风险存在,故明确诊断意义重大,是保障预后的关键[1]。本次选取40例肺栓塞疑诊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急诊科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分别采用MSCT-PA诊断与肺动脉造影诊断,回顾比较检查结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37-79岁,平均(62.3±3.2)岁。合并多种呼吸道症状3例,伴呼吸困难18例,伴咯血1例,持续咳嗽17例。两种检查方法开展前后均未行抗血小板、抗凝、溶栓治疗,对症支持方案不变,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肺动脉造影检查 术前6-8h禁食,应用GE Innova 3100 DSA机,用Seldinger技术完成肺动脉数字剪影。

1.2.2 MSCT肺栓塞检查 术前6-8h禁食,采用64排螺旋CT机,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腹先进,以上自胸廓入口,下至膈肌顶部为扫描范围。设置扫描参数:螺距1.375:1,球管电压120kV,层厚5.0mm,电流380mAs。经肘静脉以4.0-4.5ml/s的流速取350mgI/ml60-80ml碘造影剂团注,采用智能追踪,在上腔静脉处设置感兴趣区,CT值达200Hu时扫描触发。完成扫描好,图像重建层距0.5mm,层厚0.625mm,于ADW4.4后处理工作站上传并分析。

1.3 检查表现 肺动脉造影表现:依据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直接表现:(1)肺动脉血流减少、消失、延迟;(2)肺动脉管腔有固定的充盈缺损或断流;(3)肺段内可见小栓子,为多发性,肺部血管呈“修剪征”形态;(4)病变处血管纹理减少,有小的透光区,均呈局限性。间接表现:血流流动在病变后推迟、缓慢,局部呈低灌注状态,间接依据造影剂流动完成评估。2MSCT检查:直接征象:以肺动脉内充盈缺损为主要表现,包括完全性阻塞、中心型充盈缺损、附壁血栓、偏心性充盈缺损。非直接征象:支气管动脉扩张、肺动脉主干扩张,右心功能不全、肺野呈斑片状模糊影等。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对各数据加以统计比较。

2 结果

本组40例患者,肺动脉造影确诊23例,占57.5%;而MSCT-PA确诊22例,占55%,以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作参照,评价MSCT检查效果,肺栓塞疾病MSCT检查灵敏度为95.7%,漏诊率为4.3%,误诊率为0,特异度为100%(17/17)。

3讨论

肺血管造影具有直实性,可直观表现的特点,肺栓塞诊断中,肺血管造影多年来一直被作为金标准应用。但因造影检查具有侵袭性,常有多种并发症伴发,患者承受较大创伤,且对医院设备及技术有较高要求,故存在一定应用风险,在推广上受到限制[2]。随着研究的深入,MSCT已成为诊断肺栓塞疑诊病例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性优势,其利用度及普及度已超过肺动脉造影[3]。PE采用MSCT-PA诊断中,研究显示其准确度可达78%-100%,灵敏度为70%-96%。但肺栓塞采用MSCT诊断有一定误诊率、漏诊率存在。

本次研究中,肺动脉造影确诊23例,占57.5%;而MSCT-PA确诊22例,占55%,以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作参照,评价MSCT检查效果,肺栓塞疾病MSCT检查灵敏度为95.7%,漏诊率为4.3%,误诊率为0,特异度为100%(17/17)。结果显示,与肺动脉造影比较,MSCT检查检出率稍低,但从并发症少、经济性、无创等方面考虑,采用MSCT检查优势显著。但需注意的是,肺动脉栓塞病变无固定部位,以段或叶支气管上的栓塞最为多见,特别是易发现大的栓子[4]。行MSCT检查时需对窗宽、窗外适时调整,避免有小的栓子遗漏,其优点在于:血管腔内的充盈缺损可作为MSCT对肺栓塞确诊的直接征象,重叠重建、薄层重建、亚毫米扫描、薄层扫描,使图像采集信息量增大,扫描速度快,具有无创性及较广的覆盖范围。

综上,临床诊断肺栓塞可首选MSCT-PA,具有特异性、敏感性高的特点,且具无创性和可行性,检查快速,有较高适用价值,必要时可行肺动造影检查,以提高确诊率。

参考文献:

[1] 周运锋,史河水,吴爱兰,等.放射MSCT肺动脉血管成像触发点位置及后处理技术[J].中国医学影像杂志,2010,26(8):1561-1564.

[2] Stein PD,Fowler SE,Goodman LR.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N Eng J Med,2006,354:2317-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