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美育教育知识范例6篇

中小学生美育教育知识

中小学生美育教育知识范文1

目前社会对小学生的美术教育关注度日趋提高,但小学美术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多数学校因美术非考试科目,教学安排课时很少;有的学校投入的资金少,设备和师资力量也相应不足。归根结底,上述现象是由于对美术对身心培养作用的认识不足造成的。小学生处于身心形成的转折期,对事物充满热情,并有着很强的可塑性。美术教育不但可以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开发心智,还有利于小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美术教育的地位

(一)美术教育在培养审美意识、陶冶性情中的作用

美术是视觉艺术的一部分,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美术教育能够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基础上,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它在陶冶小学生性情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美术教育采用直观的、感性的方式,使小学生感知、体验美,进而促成他们对美的初步理解与认识。这种教育方式还能深层次地丰富其内心的艺术情感,是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石之一。

(二)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情商

感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也是最难得的。从小学生时期,培养健康的情感意识就变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老师与小学生之间最主要的纽带就是感情。教育离不开感情,感情是最能够打动人的。美术教育的关键不仅仅是传授美,更是用美的情感教育人。所以树立小学生正确健康的感情观,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三)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小学生的个性,建立自信心

美术是人内心的一种表达方式,有着强烈的个性色彩,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会有不同的感受,当然也会有不同的作品。在美术教育中,应该发展小W生的个性,发掘小学生各自的才能。在学校有一个普遍现象存在,很多小学生学习成绩不佳,教师不重视,自信心会随之减退。有美术爱好的小学生,老师要给予鼓励,为小学生创造平台来展示自我,建立信心,使小学生可以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二、美术教育中小学生审美意识培养的原则

美术教育不是要把每个小学生都培养成为艺术家,更多的是想通过美术教学来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打造小学生健康的性格。在美术教育中,老师不但要将知识传授给小学生,更要让小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在小学生心中确定美的标准,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意识。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

多年来我国传统的应试大环境导致美术教育不被重视,美术课可有可无,造成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欠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受到了阻碍。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培养小学生审美意识奠定基础。

(二)掌握小学生心理.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能够紧抓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正是求知欲和表达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最为强烈,教师应该尊重并满足小学生的个性表达需要,要启发小学生、鼓励小学生,使小学生的美术作品呈现出多样性和独特性。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逐渐培养他们的审美观。

三、培养小学生审美意识的方式

(一)建立审美教学方法

目前的美术教育仍然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非常落后。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往往只传授基本的美术知识,并没有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多元化的表达,教学内容和教法枯燥,小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和小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很难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极大地限制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型思维能力和发展型审美观的养成。

(二)科学合理利用现有设备进行审美教学

在美术课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灵活地应用各种教法,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激发和培养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美术教学中,美术教材更新太慢,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因此教师要及时补充教材。同时,现代教学设备还把课堂上无法展示的美术作品的完成过程为小学生演示出来,弥补了教学的缺感。

中小学生美育教育知识范文2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的综合型专业。其专业特征一是职业导向明显,二是带有很大的综合性。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一方面要合理把握美术专业内涵和美术课程结构,另一方面要充分兼顾到学科类课程和小学美术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

      一、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知识结构

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综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的艺术教育人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教育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围绕这三个方面从以下几点来思考,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培养。

(一)良好的人文素养

无论是美术专业知识还是美术专业技能都只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是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人文素养是指个体掌握的历史、哲学、文学、宗教、艺术、审美等学科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生存充满深情关怀的意识,人文素养就其核心来说,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以及人文科学中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人文学科知识和人文精神。良好的人文素养是由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熏陶而成的修养和气质,是融进了自已理解和悟性的认知结构,是对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着巨大影响的“遗传基因”。

人文知识不等于人文素养,人文知识是指史学、哲学、文学、法学等人文类学科的知识。

(二)较强的创新思维

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国教育的现状,还是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过程分析的应试教育,教学方法多是科学主义的理性分析法,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培养。

艺术教育具有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养创造性人格的价值,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其创造性人格,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观,即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教育观,它是人本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和健全的人格教育观。它不仅要求教育者倡导民主的教学作风,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不轻易否定受教育者的思维结果,而且还要注重在校园范围内营造有利于师生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涵养创新素质、取得创新成果的文化环境,以及注重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为关键,注意激发、培养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三)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的新理论和新战略。创新教育的结果是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促进创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为基础,以科学技术的知识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支柱,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的经济形态。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还要与人文素养和自身能力诸方面和谐发展,才能确保其主体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并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价值。 

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的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旨在使每个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广泛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将会逐步提高教育质量,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 (四)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

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教育改革速度加快以及新型的教学方式,要求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素质。现代教育技术,一个支点是教育,一个支点是现代技术,它是先进教育思想与先进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并且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由于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给人强烈的活动感、立体感等特点,所以能极大地引起受教育者探求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无味感,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能力结构

根据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学生的能力结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审美教育能力;()组织教学能力;()专业活动能力;()美术科研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根据以上五个方面,教师培养他们的能力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审美教育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席勒说:“若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径是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 面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预备军,要想他们将来成为审美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审美教育能力培养的基本任务是:.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全面的审美鉴赏能力;.初步的审美创造能力。而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是在相应知识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审美知识的传授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上。

(二)组织教学能力和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组织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养,而且还要把儿童心理和生理与儿童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如何科学地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综合提高儿童素质上下功夫。

专业活动能力是组织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它包含两个方面:.了解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研究小学美术知识和技能,具备给儿童传授知识和指导学习方法的活动能力;.具备美术专业创造能力。这要求教师在美术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环节中,融入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全面的科学教育知识和广泛的各科基础知识,具备丰富的美术知识和基本表现技能,并培养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三)美术科研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发展的要求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将来推动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符合时代的要求。由此,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必须培养具有时代开拓精神和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的小学美术师资。

对学生的美术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两点:.对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科研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将来深化教学各方面的改革;.对美术学科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艺术创造和艺术思维的提高。

对学生能力结构的培养,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小学美术教育

  

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合理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中小学生美育教育知识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美育;渗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认识到小学各科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互相联系,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教育。在此,笔者提出了美育在小学数学中如何进行渗透的几点建议,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的重要性

1. 加强美育,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仅不会妨碍数学教学,相反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促使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数学教学中美的形式,绝不仅限于算术美、图形美等,在多数情况下,更应该强调教师的教学艺术,要求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讲解,巧妙的启发,优美的板书,去创设一个美好的教学情景。只有在这种美的教学情景中,才能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思维能力、欣赏能力和感情的陶冶同时活跃起来,否则就会使学生感到烦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数学中实施美育对于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2. 加强美育,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美的事物能唤起儿童的愉悦,反过来,又能激发儿童去创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实施美育来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同再现性思维的新颖而独特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破旧立新,别出心裁。它是反映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数学美育的教学功能

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数学美的欣赏教育,可以变抽象的高深的数学知识以形象化、具体化展现在学生面前,赋数学予灵活性,使枯燥的知识“活”起来,自然地也使学生从心理上愿意接近它,接受它,到最终热爱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求数学知识的愿望,产生发现数学真理的灵感。

2. 增强学生的联想、记忆,促进知识理解。

美好的事物往往给人留下的记忆是深刻而久远的。不难看出,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定理、公式、结论的记忆无疑是有帮助的。

3. 启迪解题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美是真理的光辉,数学之美曾使无数科学家倾倒,又使许多科学家在寻求数学美中得到了思维的结晶。我们通过培养学生欣赏美、追求美,从而使学生接受美感智慧的启发,打开解题思维之门,得到简捷解题途径及优美方案的设计。

三、小学数学美育的教学渗透的策略

1. 增强教师的审美意识。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活动,要靠教师的精心安排,因此实施美育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审美意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语言作为信息载体,是在丰富、生动的审美教学情境中沟通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媒介,它渗透于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研究和推敲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力求严谨周密组织教学。规范的语言如“小数位数”、“等底等高”、“依次不断”等。同时对一节数学课的引述提问、小结都应力求简洁明了,对语速应把握节奏,让学生在直接接受知识信息的同时欣赏到教师教学的语言美。

其次,精心制作直观教具,利用电教媒体以及电化投影等,使学生在直接形象的感知中感受到色彩美;利用计算法则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有条不紊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美;通过合理设计教学结构,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到教学过程的和谐美。另外,从富于启发性的板书中,学生又可感受到板书的布局美。

2. 前充分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

数学教材中的美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各地对小学数学教材都进行了重新修订。目前的小学数学教材博古通今,形式新颖,更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美是数学教材中固有的,数学教师应善于用美的眼光审视教学内容,去挖掘、整理、显示出教材中的数学美,并根据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处处创设美的氛围,寓美学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事实证明,凡对自然美与艺术美有追求的学生,一旦剖析了数学中的美,往往令他们在对数学美的赞叹中,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领悟到数学如同诗一般的简洁、对称、和谐和奇异之美。

3.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方式,深化审美体验。

中小学生美育教育知识范文4

一、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情感教育的基础

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一旦激发,其就会主动地学习美术,从而改变被动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小学美术老师和小学生之间友好地进行课堂中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小学美术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与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承认学生本身是有发展潜能。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可忽视对小学生潜能的挖掘,其可以通过认知和感知启发,挖掘小学生的艺术创造潜能。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既要传授知识、答疑解惑,还要与小学生进行真心的沟通和交流。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年纪比较小,但是在与教师交流、学习知识以及技能等方面表现得很出色,此外他们的情感也是很丰富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假如美术教师对小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是消极的,不给予小学生积极、正面的肯定和表扬,长时间小学生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学习积极性降低。也许美术教师无意间说出的一句消极的话,就会大大地降低小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也会给小学生一种“美术很难学”的错觉,这样会导致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天赋也会被埋没。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一定要进行情感教育,把情感教育贯穿小学美术教学的始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多给小学生一些鼓励和表扬,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也有助于小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渐把美术课当成自己的爱好。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是情感教育的动力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如果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则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小学生创造新的教学情境,使小学生处于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小学生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提供的声音或视频动画等信息,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取知识。美术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拓宽教学空间。多媒体课件能够把抽象的美术知识变得直观、具体、形象,可以把虚幻的美术知识转变为现实、具体的知识。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把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当成审美的重要依据,重视激发小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美术创作,留给小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时间,这有益于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把音乐、语文、科学等学科适当地融入美术教学,把原来零碎、散落的知识进行综合,使小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了解到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是有共性的,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创造美术作品是情感教育的关键

中小学生美育教育知识范文5

[关键词] 美术教材教法 课程设置 专业素养

《美术教材教法》是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对于师范生学习美术教学基本原理、掌握美术教学技能技巧以及从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外,对教师素养的分析和研究已有很多,如马超山、张桂春从动力系统、知识系统和能力系统等三个方面来构建教师的素养结构模型。曾荣光在这类研究中把专业必须具备的核心特质归纳为“专业知识”和“服务理想”。叶澜认为教师专业结构包括专业理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林瑞钦则认为教师专业结构应包括所教学科的知识、教育专业知能和教育专业精神。以上述观点为基础,笔者认为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应包括三方面内容:(1)知识方面,包括较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美术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等内容;(2)能力方面,包括美术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与处理信息技术的能力等内容;(3)专业精神,包括高度的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文明的仪表风度等内容。

高师设置《美术教材教法》课程与提高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具有相关性,但缺少围绕着这一相关性所做的调查研究成果。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于2008年3月至5月,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黑龙江省64名小学美术教师的调查,旨在以真切地把握现实情况为基础,提出更为切合实际的高师《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方案。

一、调查结果统计说明

(一)关于高师《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认识方面包括5个问题:

1.问卷调查中问题1“你在高师学习时,学习过哪些课程?”的统计结果表明,占62.5%的教师在高师学习《美术教材教法》课程,占25%的教师学习过《美术教育学》课程,占12.5%的教师没有学习过任何有关美术教育理论的课程。

2.问卷调查中问题2“你认为《美术教材教法》课程对你的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有帮助吗?”的统计结果表明,占24%比例的教师认为在高师学习的美术教材教法课程对自己的工作帮助不大,占12%比例的教师认为没有帮助,占64%比例的教师认为有帮助。

3.问卷调查中问题3“你在高师学习时注重哪一方面知识或技能的培养?”的统计结果表明,占68.75%比例的教师在高师学习阶段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学习,占18.75%比例的教师注重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占12.5%比例的教师注重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当提到美术专业时,在大部分教师的思维中,最凸显的就是技术层面,例如,素描画得如何?色彩画得如何?大部分师范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和认识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往往只注重专业而忽视师范性。

4.问卷调查中问题4“如果你有进修的机会,你会强化哪方面知识或技能?”的统计结果表明,占18.2%比例的教师希望强化美术专业知识,占22.7%比例的教师希望强化专业技能技巧,占31.8%比例的教师希望强化教育教学能力,而占27.3%比例的教师希望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这说明小学美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欠缺,因此,如果有机会进修,他们会更注重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

5.问卷调查中问题5“你希望学习《美术教育学》吗?”的统计结果表明,占93.75%比例的教师认为《美术教育学》可以提高教育研究能力,可以衔接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并对工作有帮助,只是占6.5%比例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学习。

(二)关于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包括以下9个问题

1.问题6“你认为小学进行的基础美术课程标准改革对高师《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内容有无影响?”的统计结果表明,占87.5%比例的教师认为小学正在进行的基础美术课程改革对《美术教材教法》课程设置有影响或影响很大,占6.25%比例的教师认为两者没有关系,而占6.25%比例的教师则表明不了解。这说明大部分小学美术教师都能认识到《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的推行为新时期基础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标准,也为《美术教材教法》课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方向性启示。

2.问题7“你认为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的统计结果表明,占55.3%比例的教师认为应该具备美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占17%比例的教师认为应该具备美术教育教学能力,占14.9%比例的教师认为应该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占12.8%比例的教师认为应该具有教育研究能力。

3.问题8“你认为以上这些专业素养是何时培养的?”的统计结果表明,占62.5%比例的教师认为自己具备的专业素养都是在工作后培养的,占25%比例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素养大多数是在工作以后培养的,占12.5%比例的教师认为是在高师学习阶段培养的。

4.问题9“你认为以上这些专业素养是何时培养的?你想通过什么途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的统计结果表明,占50%比例的教师都通过实际教学工作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占25%比例的教师想通过到高师学习该门课程来提高教学能力,而希望通过阅读教育期刊,报纸和与其他教师交流的方式来提高教学能力的小学美术教师则各占12.5%的比例。

5.问题10“你对自己目前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评判是?”问题11“你工作以后和参与课题研究的数量?”的统计表明,占68.75%比例的教师是为了评职称才进行教育研究,占12.5%比例的教师认为自己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占12.5%比例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够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只有占6.25%比例的教师论文数量更多一些。

6.问题12“你打算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统计结果表明,占50%比例的教师希望通过进修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占25%比例的教师打算通过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来提高科研能力,占18.75%比例的教师想通过阅读学术期刊来提高科研能力,另外占6.25%比例的教师则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7.问题13“你认为《美术教材教法》课程与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相关性?”的统计结果表明,占75%比例的教师认为有相关性或相关性很大,占25%比例的教师认为两者没有相关性。

8.问题14“你认为自己是否具有专业发展和更新的意识?”的统计结果表明,占62.5%比例的教师具有专业发展和更新的意识,占37.5%比例的教师则没有这种意识。这说明部分小学美术教师不注重自我学习和提高,没有强烈的求知欲、使命感以及追求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这与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所提倡的创新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是不一致的。

二、调查结果的原因

(一)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培养计划存在问题

1.《美术教材教法》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高师《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总课时一般为34节或36节,而素描、色彩等专业技能课程的课时超出该课课时约80%的比例。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效仿美术学院,过多的注重美术技能,在狭窄的专业领域里孤立地讨论技术问题,并以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往往漠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导致师范生对教师专业培养概念的淡化。

2.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根据现代教学评价理论,学生的美术学习历程与美术课程内容同等重要。但是从目前的课程实施来看,出现了重结果而轻过程、重成绩而轻实际能力、重卷面测试而缺少质性评价等现象。把单纯的考试作为了唯一的评价方式,使考试成为指挥教学活动的“指挥棒”,这是非常片面的。

(二)师资力量不强

《美术教材教法》课程任教的教师虽然来自本科师范院校,都经历过师范美术教育课程,但是一部分美术教师从心里漠视美术教育类课程。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不熟悉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脱离了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三)小学美术教师对《美术教材教法》课程不够重视

将《美术教材教法》课程作为美术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是具有科学道理的,但是,有一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在高师读书时没有认真地学习该课程,工作之后,虽然知道自己教学缺乏理论指导、教学能力有待改进,也了解自己缺乏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但却不清楚该从何入手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三、笔者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认识《美术教材教法》课程性质

李力佳教授认为,从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角度分析,美术教师的专业教育具有“双专业性”,它既是艺术学科教育,又是教育专业教育。《美术教材教法》课程既是理论课程,也是研究小学美术教学原理与教学方法的应用课程,具有双重课程性质。

(二)高师院校应该提高对该课程的重视

高师院校该课程应该配备博学多才、业务精湛,并具有小学美术教学“临床经验”的教师来担任该课程的任课教师;适当扩大课程内容,拓展《美术教学论》、《美术教育学》等上位学科的内容;增加该课程的课时量,尤其要增加实践部分的课时量,并与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有机地、全方位地结合;注重改变过去“考过即忘”的陈旧方式,运用多元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对学生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师范生在工作后也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师范生应该提高对该课程的重视

师范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就业定位,懂得自己不仅是美术生,更是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提高对《美术教材教法》等教育类课程的重视,认真学习,努力掌握教育教学技巧和教育教学科研知识,为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提高对该课程的重视

小学美术教师身在教学第一线,担负着培养祖国花朵的重任,因此必须不但完善自身专业素养,具有现代的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以及多元文化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并且有与上述理念相吻合的美术教学技能。因此就必须不断学习最新的美术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使自己学不仅成为美术课程的实施者,也成为该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研究者。

总之,高师设置《美术教材教法》课程与提高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学习,能使小学美术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提高小学美术课的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迎接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顺应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超山,张桂春.教师素质结构模型初探.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9(4).

[2]曾荣光.教学专业与教师专业化:一个社会学的阐释.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报,1984,(1).

中小学生美育教育知识范文6

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积极地徜徉在知识学习的海洋里。在浩瀚的数学知识里,有许许多多的故事与人物。让这些故事和人物去说话,去跟学生交流。提取那些跟学生生活态度和生活能力有关的家庭故事,让这些充满德育思想的故事很自然地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这些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向上。比如,在讲解平均数时,就可以讲一下捐款的故事,用这些数计算平均值;在应用题教学中,可以使用某些动物的资料,用这些例子将有效地把德育思想与数学知识结合,既丰富了他们的思想,培养他们的积极性,也更好地教授了数学知识。

二、通过小学数学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材中“深挖坑”,里面有很多关于德育方面的素材,积极挖掘出那些闪亮的“矿石”。一旦找出德育方面的素材,就要想办法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去包装它,使得德育思想无缝链接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无形中培养他们的“正能量”。德育思想的内容不能说是充斥在数学教材中,起码也是题材众多。有些不是很明显,或者有些知识点是需要教师放在德育思想内容里的。这些都是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认真研究教材的,他们需要把德育思想贯穿在自己的教学当中。例如,在给学生讲钟表时,可以先为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时间的长短。比如,1分钟能做多少事情,写字、跳绳等都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并在这个基础上,传授给学生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告诉学生一定要好好利用自己的时间。又如,在教学“元、角、分”时,可教导他们知道人民币的价值,并且希望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都能做到勤俭节约,合理地使用人民币,建立良好的金钱观。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良好的习惯

日常生活中到处渗透着数学知识,教师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根据小学生的性格年龄特点,联系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用生活实例展示数学知识。展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传达学习数学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入浅出地实施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把德育思想深入到数学教学中,还应更多地鼓励学生多去生活中感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德育的感受与实践。比如,在给学生讲比例尺时,首先给学生介绍按照比例尺来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对于建筑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面积的计算时,要让学生首先认识图形,才会计算图形的面积。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对教室、操场等进行实地测量,并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让学生计算出面积,以达到问题的解决。到生活中去实践数学知识,也得到德育的教育。这样不仅让学生的知识有所积累,还让他们在人际交往、思维方面、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四、利用数学史渗透德育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中,数学的历史也占了一部分,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围绕着数学的发展。小学数学教材中也有很多生动的故事,教师们可以结合有关内容,讲述我国数学家的事迹,进而介绍我们中国人为数学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近代科学的发展,让我国的数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了像苏步青、华罗庚、陈景润等一大批杰出的数学家。他们的故事都非常生动,体现伟大的爱国思想。用他们的故事去激励学生立志为国,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为建设祖国而奋斗。充分利用数学中关于德育的题材,展现出数学的另一面,数学不只是有真理,也不失美。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因素,如符号、色彩、图形等,然后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等等,展示出数学这门学科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加以引导,让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体会到美,从逻辑推算中领略到美,从表面的形式中体会到内在美,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美的世界中去,也让学生尝试去创造美,并学习把美传递给别人,传递给世界。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