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例6篇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1

信息化是当今技术发展的大趋势,科学院院士吴澄就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什么是信息化?1963年,日本学者在《论信息产业》文章中首次提及“信息化”一词。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也被不断地丰富与完善。在我国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对信息化的定义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各行各业的发展,企业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等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也日益加大。

二、中小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中小企业为什么要实施会计信息化?管理大师戴夫费拉瑞曾说过:成长性企业中有95%是由于基础管理没有做好而失败的。目前,中小企业的管理工作薄弱,主要源于会计部门的制度、监督与管理薄弱。因此,完善基础管理,就要从会计信息化开始,这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核心问题。实施会计信息化,不仅可以理顺生产资源,集成会计信息,加强会计信息流通,又能不断积累经验,为以后实现企业信息化提供经验和基础。

三、中小型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在近二十年里,会计信息化虽着我国经济的腾飞而迅速普及。中小型企业普遍都实现了会计信息化。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小型企业的会计管理相对薄弱,如内部牵制制度、薪资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产清查制度等等,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是不系统、不完善的,因此其会计信息化工作往往局限于替代手工会计核算,具体表现为以财务软件代替手工处理。市场上面向中小型企业的财务软件主要分成两类,一类属于小型财务软件,基本上是依据传统手工会计的处理流程来设计的,其出发点只是为了满足企业财务部门的需要,即从初始建账到录入凭证、审核、记账、期末处理,最后形成并输出会计报告另一类是在小型财务软件的基础上,整合了供应链系统,集成各个子公司的信息,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即ERP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中的核心子系统,实现了财务集中化,ERP系统如下图所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系统)在目前是比较先进、比较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但是一些中小企业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又回到了以前的模式,财务软件仅在会计部门使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的普及,一方面,软件运算速度快,编制会计报告容易,存储方便,简化了财会人员的工作程序,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使财会人员的工作重心由基本财务核算向财务分析转移,从而还提高了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另一方面,财务软件对会计信息的管理更详细、全面、系统,更便于查询和统计,提高了对会计信息收集、整理、反馈的速度和准确度,使会计工作能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再者,财务软件将企业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集成,提高了企业对各基础环节的管理水平。

四、中小型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资金少、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人力、物力等方面都受到较大限制,中小型企业要实现会计信息化必然会受到种种阻碍,遇到种种困难,下面就这些阻碍与困难进行探讨。

(一)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存在误区。有的领导认为,实现会计电算化,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就够了;有的则企业认为,花费较大的成本实施会计信息化,就是为了加强会计信息的流通,这对提升企业效益和发展壮大企业没有太大的帮助;有的领导听说了信息化的好处与风险,但不知道如何有效的实施,处于观望态度。因此,有的企业发展起来了,管理手段和方法任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滞后于企业的发展。

(二)员工业务水平不高。一般的中小企业会控制各方面的成本,在人力成本上的控制也不例外。用低成本聘请的员工往往工作经验不足,业务水平不高。即使企业花了大价钱购买会计信息系统,整合企业资源,但在具体实施后,却很难实现预期的效果。

(三)财务与业务相脱节。一个企业实质上是资金、信息、人力、物力等一系列资源的融合。但实际上,中小企业的会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作,会计信息与其他信息不能实现融合统一。购买的财务软件通常只限于会计部门使用,导致会计部门与业务部门产生的信息不能相互衔接。

五、方法与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培训。企业员工的素质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瓶颈。企业要走出对会计信息化认识的误区,就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会计人员及其他业务人员的培训,充分认识开展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和意义,学习新的工作规范和方法,提高业务水平。

(二)打好实施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企业的基础管理主要包括制定和实施各个部门的标准、制度和流程,制定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传递的流程,将各个部门的工作数据化。这也是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2

1.1我国的中小企业很多,而且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较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在管理上的混乱,因为管理混乱,所以业务流程就比较混乱,这对实行信息化的管理是很不利的。信息化的管理对业务流程是有严格要求的,只有严格按照业务流程进行,才能将这些形成模式,从而实现信息化将其固定下来,这样才更有利于企业的规范化发展。

1.2中小企业因为规模的问题,所以对自身的发展在投入上总是很谨慎

1.3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信息化管理对其来说,并不是一定就是好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不同,大企业因为人员多、部门多,整个运行比较复杂,所以为了便于管理,就会采取信息化管理,以便于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行。

2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1遵循的基本原则

2.1.1要建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首先要对整个系统在整体上做出初步的规划,然后在整个规划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细致的安排,然后按照这个具体的规划,进行一步步的落实。只有有了整体的规划,对企业的整个系统的运行才会做到心中有数,才会对其可能遇到的问题就行预测,并对其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出应对的措施。这样才不至于到出现问题时,才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耽误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

2.1.2中小企业在整个过程的运行中,要合理的安排顺序。顺序对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2.1.3我们都知道,在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只要把握住了事情的重点,整个事情的解决就会变得很容易,因为重要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其他的琐碎的小事情的解决也就会很容易。这个道理在这同样适用。中小企业在对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时候,要对整个系统的建立的核心问题进行明确和把握,只有这样在进行的时候才会有重点有方向,才会时整个过程顺利的进行。

2.2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

2.2.1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管理之前,应该对该系统的真实价值和作用有明确的了解。信息化的管理主要是为了规范企业的管理而进行,因为领导者不可能对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情况都有所掌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的领导人应选择在企业内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

2.2.2企业的领着者要对决定该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因素有所掌握。企业的领着者对决定该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因素的掌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对企业自身的管理情况有所掌握,知道企业的管理处于怎样的一种状态,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第二,这个系统建立以后,是有大量的工作量要做的,所以在引进之前必须对企业的员工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个系统建立以后,能够顺利的进行,不至于因为人为的原因,而得不到很好的效果。第三,企业要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就必须有洞这方面知识的人员,在系统建立之前,就要在企业内部设立项目负责人,然后选出该项目的组成人员,这整个项目的进行就由该项目的负责人和其他成员来进行,在整个项目快要结束的时候,项目人员就要做好将工作移交给具体的负责人的准备,这个时期的准备就主要是对将要负责的具体责任人员进行培训,以使其对要接管的工作做到能够熟练地掌握。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3

一、会计文化的重要性

会计文化通常分为广义的会计文化和狭义的会计文化,广义的会计文化指的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会计物质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的总和,而狭义的会计文化则指的是会计价值观等。会计文化通常具有不同的层面,包含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以及会计精神文化,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优秀的会计文化可以作为一种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且会计文化可以使人们在会计信息方面形成相同的认知和价值观,有助于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完善。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1.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关于企业会计信息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研究较少,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会计信息质量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存在缺陷,对于财务信息的处理和管理比较混乱,时常会出现违规操作的行为,使得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与其实际的财务活动不符。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存在很大问题,失去了会计信息原本的价值,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企业领导者很难根据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2.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影响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中存在的问题,从会计文化角度分析其产生原因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会计物质文化方面,中小企业的会计物质文化比较贫乏,办公环境不理想,相应的办公设施建设不全面,会计信息操作和管理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较低,计算机、网络等应用的较少。其次是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文化方面的影响,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与其实践发展不相匹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关于中小企业的会计准则存在缺陷,中小企业内部的控制和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最后是会计精神文化方面的影响,中小企业的会计精神文化建设落后,没有在企业之中形成客观公正、诚实守信的核心价值观,使得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责任以及工作积极性严重缺乏,造成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低下。

三、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1.构建优秀的企业会计物质文化

中小企业的会计文化建设相对缺乏,要在企业中积极构建优秀的会计物质文化,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加大对办公环境的建设,购置相关配套的办公设施,为会计工作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在会计信息操作和管理过程中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提高会计信息操作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完善企业会计制度文化

加强对中小企业关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与培训工作,并做好监督与管理,控制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落实情况,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将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在相关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杜绝在会计信息方面的人情管理现象。合理规划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机构,与外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要求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提升企业会计精神文化氛围

加强对中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考核与培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素质,在企业内部为会计从业人员营造良好的会计文化氛围。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科学的会计价值观,使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观念,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为会计从业人员营造一个充满信任的环境,充分调动中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主动性,使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认真负责、遵守相关制度以及职业道德。调节会计从业人员的薪资福利待遇,使其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更加努力的进行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4

现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管理理念不断推陈出新、社会各个行业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下,我们会计领域的会计信息化问题同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在经了30多年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建立及应用使企业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水平,优化了会计业务流程,大大的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但是信息技术毕竟是把双刃剑,给企业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及风险也是较多的。因此合理科学地控制会计信息化风险是十分有价值的。

二、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会计信息化是我国会计理论界目前普遍认可的一个概念,[1]谢诗芬教授在《湖南财政与会计》上发表“会计信息化:概念、特征和意义”一文,她认为“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会计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模式上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普遍性

会计的各个方面不管是理论层面、管理教育层面还是会计实务中的具体操作都要全面综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各个会计领域要协同联合,从理论、管理到实践工作及教育都要通过信息技术形成一个综合有效的计算机系统[2]。钱玲等在所著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讲到“虽然会计信息系统不是一开始就是表现为计算机系统,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已成为主流”。

(二)集成性

会计信息化是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再操作,企业只需将原始凭证等资料一次输入即可分次或多次利用,从而达到个会计资料的集成统一。而且会计信息系统还要与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相互渗透和结合继而形成一个高度集成的“管理系统”。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3]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作为一种先进的、适应现代竞争环境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论是帮助企业完成管理变革的最为有力的武器。在ERP中,财务与业务的协同是其重要的实现基础,只有实现会计信息化,才能将会计信息及时地传递给业务部门,实时地实现对经济活动的控制、监督。

(三)动态性

刘仲文[4]在《两岸财务与会计论文集》中讲到“会计信息化本质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通过设计会计信息化系统技术路线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逐步达到的渐进的过程,其目标不仅是建立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而且要建立一个提供经营管理所需信息的“会计实时价值控制系统”。会计信息化的动态性表现在: 第一,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第二,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一经输入,就会立即触发相应的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汇总、更新、分析等一系列操作。第三,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也使企业管理者就能够及时地做出管理决策。

(四)开放性

何日胜[5]在“我国会计信息化问题初探”中认为“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通过这个信息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对会计资料进行核算分析,但是很多的会计核算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的系统(如证监会、银行、政府其他相关机构)直接采集,而企业内部的各个机构、部门也可根据权限授权,通过网络从会计信息系统中直接获取信息,会计信息资源存在共享性。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会计信息化给企业财务管理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如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由此而衍生的经济犯罪也不断增加;再加上会计信息化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工作。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的短板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必然存在风险。

(一)软件选择不当

目前,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软件市场迅速扩大,而且其种类繁多。企业在选择会计软件时往往过于盲目。对于软件的技术指标是否过关;会计软件的功能是否能充分满足和保证企业的特殊需求;同类企业是否成功的运用了该软件;及软件的售后服务质量等问题都没有做出全面的考虑,从而造成会计软件选择不当。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通常是一个具有一定开发性的系统或者说网络系统,因为企业需要与其他企业、组织、或政府机构进行往来核算、传输相关会计资料。如今众所周知网络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平台,它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风险。企业的信息系统往往会遭受到各种来自网络的攻击,如:剽窃数据资料、病毒攻击、远程程序变更等进行恶意破坏,这些威胁都有可能给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使整个会计系统崩溃、资料数据遭到根本性破坏。此外黑客、信息管理人员还有可能把公司数据资料通过网络进行破坏散播,进而泄露企业秘密,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三)操作不当带来的风险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紧张、企业文化底蕴不深厚,因而往往不能留住高素质人才,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由于职业素养不高又没有进行专门严格的培训,系统操作人员往往在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业务处理时错误百出,对软件没有进行规范化的操作从而损害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也可能在系统内运作非法程序,导致系统不通畅,甚至瘫痪。此外操作员随意使用电脑上网,插放私人U盘等行为很可能会传播木马、病毒等,同样会给会计信息系统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四)由于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不科学带来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中国大地。但是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大都没有接触过管理学,对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缺乏了解,多数企业的所有者即是经营者没有实现所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因此这些中小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大都 比较混乱,内部控制不严谨。这些企业领导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各部门的职能分工不科学,尤其是对企业内部人员会计信息系统的权限划分混乱不合理,少数高管人员的权利或权限过于集中而且缺乏监督。由于授权的混乱在通过系统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就会使数据混乱不堪,使系统各模块不能有序高效的运行,进而不能形成准确完整的会计资料。

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与突出。其对于提高我国的居民收入、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必然会影响这些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这些风险加以控制以求这些中小企业能健康快速发展。

(一)选择合适的软件并培训或聘用具有高水平的系统管理人员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业务特点选择技术指标合格,维护简单,售后服务好的会计软件。企业可以选择目前我国各工业企业普遍应用的会计软件如用友、金蝶等通用性软件,也可以自行开发适合本单位的专用会计会计软件。此外会计信息系统的主管人员(系统管理员)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最重要的人员,其职责就是进行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拟订具体的管理制度、对其他会计人员的职能和权限进行划分和授权以及对系统形成的最终会计资料进行管理和保存等,因此这个主管人员对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企业应加大投入聘用或培训专业技能强,职业素质高的系统管理人员,并且要通过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适当加大员工的福利等措施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风险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事件层出不穷,一些不法之徒通过网络恶意攻击企业的会计系统,盗用企业内部的机密信息以谋求暴利,这些行为给中小企业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致命的。所以企业在建立内联网、安装会计信息系统时,要对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和结构布局进行仔细考虑,通过安装安全软件、加强硬件管理等措施,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外部访问区域之间的严密的数据隔离;此外还要建立多层防火墙,防止黑客攻击杜绝对会计数据库系统的非法访问。还要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对重要的数据应进行备份,并加密保护。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员工使用电脑的管理,禁止员工私自上网娱乐聊天,禁止携带和使用私人优盘以避免传播病毒,防止内部人员偷窃、滥用企业的会计资料。

(三)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编制相关教材

为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员的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企业应当开设系统操作培训班,编制简单易懂的操作指南,企业经营者应重视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时常进行考核,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只有通过层层考核的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人员才能任命其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还要时常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注意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风气,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减少操作失误,实现操作的规范化、专业化。

(四)完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加强内部控制严格授权

企业主要转变传统观念的束缚,认真学习或了解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简单有效的组织结构,科学合理的划分各职能部门,要杜绝“一手抓”等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不能任用靠走关系进入企业的人员负责重要核心的工作。此外企业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时企业应对系统的每个功能板块进行严格授权,设置权限和独立的密码口令,坚决禁止越权访问系统。这些措施能促使系统各板块运行顺畅,能及时形成完整准确的会计资料,并且可以防止相关数据被泄露或滥用。

五、结论

中小企业应该顺应信息化的历史潮流,紧跟会计信息化的浪潮,转变思想观念,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找出适合自己的信息化道路。会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企业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成功,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中小企业只要脚踏实地,稳步推进,科学合理的规避风险,就可以少走弯路,进而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促进企业的壮大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诗芬.“会计信息化:概念、特征和意义”.在《湖南财政与会计》1999年11期(总第253期).

[2]钱玲等.《会计信息系统》.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周玉清,刘伯莹,周强.《ERP与企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刘仲文.“会计是一个实时价值控制系统”.《两岸财务与会计论文集》,台湾淡江大学印,20020/4.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5

[关键词]家族企业;信息透明度;企业价值;去家族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6)12-0019-09

一、引 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其中大多数为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的未来发展,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关于家族企业的治理与发展,已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大股东套现的案例时有发生,根据数据显示①,2014全年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股份大约金额为2500亿元。大股东的集中套现,表明股东看空公司的发展前景,以至放弃企业。而与此相反,有些家族股东创业多年,依旧控制企业,使企业得到不断的发展壮大。家族成员股东的不同选择,导致企业未来走向截然不同。什么原因促使家族股东的放弃或坚持?这些动因作用的原理和路径如何?如何导致家族企业南辕北辙?为什么大股东提前减持套现而小股东却后知后觉?大股东套现是否与家族企业的某些特征变化有关?

目前对家族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之间的差异,少有文献考虑到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之间的转换问题,尤其是家族企业的未来走向。家族成员创立企业并推向市场,不可否认希望家族利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企业的绩效将会影响家族成员的选择。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组织,需要科学的管理和专业化的运作,从长远的发展和市场竞争来说,家族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引进专门管理团队和职业经理人,从而迫使企业中的家族人员脱离经营管理工作[1]。引入了家族外的高层管理人员,一些家族企业的家族成员行为可能得到抑制,如家族成员的在职消费,将私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捆绑等[2]。因为企业信息透明度提高,信息得以流动,内部股东依靠信息优势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也会相应减少。

Villalonga et al.(2010)的研究将家族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追求企业的“竞争优势”,另一类是追求自身的“控制权私利”[3]。在“竞争优势”理论框架下,认为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的利益都可以达到最大化。在家族成员的监督下,企业的第一类成本降低;同时,家族成员将自己看作是家族产业的管家,因此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己任,并且不会以损害非家族成员的投资者利益为代价攫取自身利益。在“控制权私利”的理论框架下,控制性股东或者管理者以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为代价,从而达到家族利益最大化的目标[4]。也就是说,从“控制权私利”的角度来看,家族控制仅仅对家族成员是有效的,控制权私利也是家族控制的因素之一[5]。“竞争优势”和“控制权私利”两种理论分别说明了家族企业治理的理论依据,在我国的经济环境下,这两种家族控制型的理论对我国家族企业有何影响?哪一种假设框架占据了主导地位,又是如何影响家族企业未来的走向?目前还没有研究给出合理的解释和经验证据。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通过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步得到治理和完善。公平、公正、公开是成熟、完善资本市场的特征,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是资本市场发展完善的要求。与西方发达资本市场之相比,我国资本市场中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处于不同的具体环境,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对不同企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例如,企业外部市场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下,我国家族企业更愿意使用家族内部人员,这样可以避免商业秘密泄露,信息的模糊可以保障信息的安全,使企业处于更有利的位置;在外部市场的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家族成员可以利用信息的模糊性,损害企业和中小股东的利益,追求家族利益最大化。所以,在我国的市场环境下信息透明度对企业发展有很深刻的影响。

在“竞争优势”的假设中,家族更加注重企业的生存与长期效益。为了生存,家族企业具有天然的求稳心态,会避免风险较高的经营行为。考虑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企业不会纠结于短期绩效,更加注重企业的未来发展和持续经营。目前多数家族企业仍然处于创一代管理阶段,创一代建立企业,对企业有很深的感情,在上市之初通常会有诸多的规划,他们对企业的发展眼光更加长远,更加重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长期投资[3]。而且,创始家族将企业看作可以传承的事业,也更加注重稳中求胜[6]。当信息透明度较低时,企业受到的外部干扰较少,可以不受短期绩效的影响,专注于长期发展。在“控制权私利”的假设中,家族利益高于其他目标,家族成员控制企业的目的即获取私人利益,因此家族成员不愿意将经营管理权分散出去,同时还会抑制外部投资的进入,尤其是机构投资者[7]。家族成员只关注自身利益则企业的价值就会受到损害。在企业信息透明度较低的情况下,家族成员获取家族利益的行为更难为外界知晓,企业价值受到严重损害。由于家族成员更加关注家族利益,势必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的前景和持续经营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可见,家族股东不同的战略选择,使得家族企业的经营走向不同,本文通过对中国家族企业的研究,分析在目前的转轨经济环境中,家族和企业如何选择。

在上述的两种家族控制理论框架下,本文试图回答以下3个问题,首先,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促进还是阻碍了企业价值的提升?其次,家族企业的走向是否受到企业价值的影响?最后,企业的信息透明度是加强还是缓解企业价值对企业去家族化的影响?

本文可能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本文针对家族企业去家族化的问题研究,将企业去家族化现象分为成了完全退出(即放弃)和放弃经营管理权两类,从而将家族企业去家族化的研究由股权比例研究层面推进至经营管理层面,更加深入企业内部,较全面地揭示了家族企业的发展路径,突破了现有的家族企业的静态状况研究。第二,本文为家族企业的“竞争优势”理论和“控制权私利”理论提供了中国本土家族企业理论分析和经验证据,发现了我国家族企业的内在追求的主导框架。第三,本文分析了家族企业未来走向的理论依据,为家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家族企业做出决策。本文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地了解了中国家族企业的价值与走向,丰富了与家族企业相关的文献。

以下章节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第四部分是检验与讨论结果;第五部分是得出研究结论。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信息透明度与企业价值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家族企业的控制与绩效进行了很多研究,代表性的理论有“竞争优势”和“控制权私利”。两种理论各具特色,适用于不同的行业及不同的企业,甚至同一企业在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体现[3]。我国家族企业已有30年的历史,成长状态各有不同,在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上述两种理论哪种起主导作用则取决于处于控制地位的家族,家族成员在企业中的独特地位使得其行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更加重要,我国家族企业各具特点的发展模式和行为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根据“竞争优势”理论,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相比,家族企业两权合一,家族成员控制并管理企业使得企业管理层更加扁平化,有利于企业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更为快速的反应,因此具有更好的绩效和更高的潜在价值。即使家族企业引入外部职业经理人,家族成员处于自身利益和企业利益的考虑,也会监督管理者,尽可能的将第一类成本降到最低。有学者研究表明,企业较低的信息透明度为大股东提供了监督管理层的机会[7]。家族成员在企业内部充当监督者的角色,他们的信息渠道更加畅通,能够快捷方便的收集有利信息并且监督其他企业人员[8-9]。因此,在信息透明度较低的情况下,家族成员对企业的监督可以替代外界的监督作用,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运营和发展。利用企业内部家族成员监督管理层,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约相关成本(例如披露成本),还可以保护企业内部信息和商业秘密。另外,家族企业的创始人与企业不仅有经济利益上的联系,还有非经济利益的关系。家族企业特有的社会情感财富(SEW)使得家族股东具有很强烈的经济和情感动机维护企业的长期发展,提升企业未来价值[2,10-11]。此时家族股东与外部股东基于同样的出发点,为提升企业治理效率与中小股东共同努力,共同承担发展壮大企业的责任,提升企业价值。

然而,另外一些研究表明家族企业的内部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中小股东利益,形成“控制权私利”[3,12]。较高的信息透明度可以减少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成本,因此信息公开被视为投资者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成员有强烈的动机限制企业的信息流动,如为防止自身的控制权私利和家族利益收到影响,家族控制性股东会通过披露有限信息或过时信息来掩盖企业财富或者防止外界干预[13]。同时,还有学者发现控制性股东为了其自身利益的也会限制公司的透明度[14]。家族企业相关的信息没有得到及时的披露,妨碍了外部投资者及时获取信息,从而为家族成员股东攫取控制权私利提供了机会[12]。由于企业的信息不透明,家族控制性股东便可以较小的成本获取更多的控制权私利,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和企业利益。因此,在“控制权私利”的理论框架下,家族成员保持企业较低的透明度的强烈动机是获取私人利益,以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为代价攫取企业的财富,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价值也随之降低。鉴于以上理论,本文提出竞争性假设1。

假设1a: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越低,企业价值越高;

假设1b: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越低,企业价值越低。

2.企业价值与去家族化

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根本动因,以营利为目的创建的企业更是如此,投资者利益和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目标,家族企业亦是如此[15]。虽然家族企业中存在着非经济的情感关系,但企业健康的发展与良好的价值表现,使得家族成员的投资获得丰厚回报,是创始家族创立企业的初衷。所以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追求经济目标是家族企业运营的主要动机。

Anderson et al.(2003)认为业绩不好(或者预感到企业业绩不好)的家族企业非常可能出售他们的股份[8]。当家族股东对企业的未来前景缺乏信心时,很有可能放弃家族企业。由于家族成员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企业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影响企业家族成员的决策。也就是说,家族企业是家族成员为了实现其本身利益最大化而形成的契约组织。该组织是以目标为导向的体系,经营业绩是企业运营是否有效率的体现[16]。较差的经营业绩说明企业运营方式有待提高,以及有必要进行组织变革。

在“竞争优势”的理论框架中,家族成员也是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家族企业利用自身管理扁平化的优势快速获得市场份额,赢得较好的企业经营绩效。伴随着家族企业的发展,家族原有的优势已不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利益,家族控制很难维持企业以较好的状态发展,此时家族企业便会引入外部经理人或者转移企业的控制权,向企业注入新的资源与技能,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权向家族以外的成员转移,逐步实施去家族化。在“控制权私利”的理论假设下,家族成员更倾向关注其自身的利益[3],而家族利益与企业利益又息息相关[17],当企业利益影响到家族自身利益时,家族成员会逐步脱离与企业的关系。目前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的我国资本市场,外部治理环境还不够完善,有些企业将自身利益和关系网络作为经营目标,急于致富,追求规模和利益最大化[18-19]。当企业利润空间较小时,家族自身利益目标也无法保证时,家族和企业的关系就会慢慢淡化。

一般来说,企业价值② 是企业绩效的综合表现,可以体现企业对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能力,直接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20]。而且,企业的价值也包含了对企业未来的预测和对企业经营能力的判断,与企业未来经营状况直接相关[21],既包含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包含有形资产的价值,是企业整体价值的体现。本文采用企业价值作为衡量变量,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

假设2:家族企业的价值越低,家族企业越倾向于去家族化。

3.信息透明度、企业价值与去家族化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逻辑,我们考察在信息透明度的影响下,企业价值与家族企业去家族化的关系是否被强化。Anderson and Reeb(2013)的研究发现由于家族成员对家族企业的了解远多于外部投资者,同时更加专注自身所从事的行业,家族成员由此信息优势获得的利益可以满足其要求[21]。这可以抵消企业对外多元化投资所获得的利益,而且吸收外界对家族企业的投资会分散家族企业的股权,这导致家族企业更愿意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企业内部信息的模糊性。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信息公开化程度越来越高,当家族企业不能凭借信息不对称获得额外利益时,便会寻找其他途径增加效益,例如进行多元化投资,将资金将从家族企业中退出转向其他企业[21]。与此同时,也会有其他的投资进入家族企业,分散了家族成员对企业的控制。

在家族企业的“竞争优势”框架下,家族企业较低的信息透明度降低了企业的信息披露成本,也阻碍了竞争对手由披露获取企业的私有信息,同时为家族成员提供了更好的监督环境,使得家族成员更有效地经营管理企业[3]。一方面家族企业的内部信息得到保护,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优势获取效益;另一方面,在较低的信息透明度下,与外部监督相比,家族企业自身的监督具有适用性因而更有效③ ,家族企业更倾向保持家族控制与管理。随着企业不断的成长,家族治理导致了企业发展的瓶颈[18],引入外部专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在一定程度上了分散了家族成员的经营管理权,同时提高了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当信息逐渐公开透明化时,外界对企业的跟踪纷至杳来,企业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和干扰,家族成员对企业的监督和决策也会受到影响,若预期企业的发展前景不好,则家族企业会倾向进行去家族化。

在家族企业“控制权私利”的框架下,家族企业内部的家族成员将家族利益奉为首要,为了自身利益利用多种渠道转移公司财富,损害中小股东利益[22]。当家族成员无法从企业中获利时,则会逐渐脱离家族企业。较低的信息透明度使得家族成员可以在较为隐蔽的环境下,利用企业内部相关治理机制,通过掌握的超额控制获取控制权私利。经常不乏大股东套现的新闻④ ,则是由于信息不透明,使得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侵害。有学者研究发现,家族成员担任关键职位(例如,董事会席位控制或高级管理职位控制)会增强家族成员获取私利的行为[22-23]。当企业信息透明度提高时,家族成员获得控制权私利的途径和渠道会受到影响,减弱了家族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联。另外,由于企业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内外部获取信息的时间差减小,内部股东不再能利用相应的信息优势获得控制权私利,家族成员控制企业的动机就会减弱。因此,在“控制权私利”假设下,随着企业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家族成员的这种自利行为会得到抑制,使其不会轻易脱离企业,则家族企业的去家族化进程也会放缓。由此我们提出竞争性假设3。

假设3a:较高的信息透明度会强化企业价值对家族企业去家族化的影响。

假设3b:较高的信息透明度会弱化企业价值对家族企业去家族化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目前家族企业尚未有统一的定义,这也为家族企业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根据已有文献[24-25];界定家族企业的标准为:①企业的创立者或者实际控制人为个人或者家族;②企业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由家族成员担任。该定义的关键含义是,无论所有权还是经营管理权,都由家族成员控制。我们选择了2005~2014年间的初始样本,在剔除数据缺失的观测值后,最终样本为 2 700个公司―年度观测值。通过人工收集整理企业的年报,得到了家族成员任职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的相关数据。企业的跟踪分析师人数的缺省值采用0处理,因为没有相关分析师的记录,也就没有分析师在跟踪。其他的财务和治理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对所有的连续变量进行了上下1%样本的Winsorize处理。

2.研究变量的定义与模型建立

为验证上文中提出的研究假设1,我们构建方程1。

Firmvalue=α1Transparency+α2ControlVariabies+ε

为验证上文中提出的研究假设2和竞争性假设3,我们构建方程2。

Transfer=β1Transparenct+β2Firmvalve+

β3Transpanrecy*Firmvalve+β4ControlVarisbles+δ

被解释变量(Transfer)为二值变量,企业出现去家族化现象则为1,反之为0;企业透明度(Transparency)采用分析师跟踪人数衡量;企业价值(Firmvalue)采用TobinQ衡量。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家族企业的去家族化现象,由于本文对家族企业的定义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另一个是企业管理者,即董事长或总经理。因此本文也分两种情况来衡量家族企业的去家族化,第一种情况是是实际控制人的更换,只有企业更换的实际控制人不属于家族成员,那么该企业被认定由家族企业变成了非家族企业;第二种情况是在第一种情况的基础上,如果企业出现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的更换,如果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决策权在家族成员以外的人手中,本文也认定该企业进行了去家族化。我们使用二值变量衡量去家族化,并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分别检验。当企业出现去家族化的现象时赋值为1,反之为0。

信息透明度根据企业的分析师跟踪人数衡量,企业价值采用TobinQ作为衡量变量。控制变量引入了公司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营运资本能力(Operate)、发展能力(Develop)、风险水平(Risk)、获利能力(Profit)和上市年限(Gap)。变量具体定义见表1。

四、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报告了主要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种去家族化的情况是完全转让,大约占比36%;第二种去家族化的情况是引入外部投资者和完全转让,两者一共占比61%,说明引入外部投资者的家族企业占比大约是25%。可见我国大多数家族企业依然采用家族管理企业。

表3列示了家族企业进行去家族化之前,其绩效与其他家族企业的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方法。在家族企业去家族化之前,企业的资产报酬率(ROA)约为-0.004,显著低于其他家族企业的资产报酬率0.052;企业的权益报酬率(ROE)约为0.031,同样显著低于其他未去家族化企业的ROE均值0.083。说明了家族企业去家族之前,其绩效已经显著落后于其他企业。

2.实证结果与分析

(1)信息透明度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表4报告了分析师跟踪人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可以看出,分析师跟踪人数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企业信息透明度越高,企业价值越高。这表明了家族企业较低的信息透明度可以保护企业内部信息,家族成员对企业的监督要好于信息透明时外部投资者对企业的监督。结论验证了假设1b,说明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多数符合“控制权私利”的假设。出现这样的结论一方面是我国制度环境的因素,由于私有产权保护程度较低,家族成员只能顾忌眼前利益而不考虑企业长久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传统思想,家族企业是家族成员拥有的集体产物,企业发展越大,家族成员越多,搭便车现象越严重,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多。

(2)信息透明度、企业价值与去家族化。

第一种情况下,企业信息透明度、企业价值与去家族化的关系。表5报告了只有企业完全转让才被认定为去家族化时,企业信息透明度和企业价值与家族企业去家族化直接的回归结果。模型1中企业价值的回归系数为正,但并不显著,说明企业价值与企业转让之间没有显著关联。这种情况下,假设2没有得到支持。模型2中分析师跟踪人数的回归系数为正,并在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信息越透明,企业越倾向于去家族化。这表明,分析师跟踪人数与企业去家族化显著正相关,企业的信息越透明,家族企业的去家族化越明显。表5中的模型3报告了分析师跟踪人数和企业价值的交叉项对企业去家族化的影响。可以看出,企业价值系数为正,但是分析师跟踪人数和企业价值的交叉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说明较高的信息透明度减弱了企业价值对去家族化的影响,该结果符合假设3b,说明我国家族企业符合“控制权私利”假设。

第二种情况下,企业信息透明度、企业价值与去家族化的关系。表6报告了当家族企业引入外部管理者时,信息透明度和企业价值与家族企业去家族化直接的回归结果。从模型1和2可以看出,分析师跟踪人数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企业的分析师跟踪人数越多,企业的信息越透明,该企业越倾向于进行去家族化。模型1中,企业价值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这说明企业的价值越低,企业也倾向于进行去家族化。因此第二种情况下假设2得到支持。这说明,企业分析师跟踪人数的增加减少了家族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不对称程度降低而得到的利益减少,增加了家族成员未来的利益风险,从而增加了企业去家族化的概率。在控制变量中,公司规模(Size)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家族治理比较适合规模较小的企业,对于较大的企业来说,家族管理可能会力不从心,这与以往文献的结论[26]是相同的。

表6中的模型3报告了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对企业价值与企业去家族化关系的影响。可以看出,企业价值的系数为正,信息透明度与企业价值交叉项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信息透明度减弱了企业价值对企业去家族化的影响,假设3b得到支持。该结论说明了在“控制权私利”假设下,信息透明度减弱了企业价值对去家族化的影响。

家族企业是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结论说明了目前我国的家族企业多数是符合“控制权私利”假设的,这与家族企业去家族化前企业价值较低的现象是吻合的。也就是说,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强资本市场的信息公开,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有利于家族企业更好地发展。

(3)家族企业去家族化后企业绩效比较。以上的研究说明了我国家族企业多数服从“控制权私利”理论框架,并且说明了信息透明度有助于家族企业的去家族化,那么去家族化后企业绩效是否提升。表7和表8分别列示了第一种去家族化情况和第二种去家族化情况下资产报酬率(ROA)和权益报酬率(ROE)的比较。

表7列示了在第一种去家族化的方式下,家族企业去家族化前后的绩效变化。可以看出,企业更换实际控制人之前,资产报酬率(ROA)的均值约为0.013,与进行去家族化后的企业资产报酬率(ROA)0.019相比,并没有显著区别。权益报酬率(ROE)的均值约为0.054,低于家族企业去家族化后的权益报酬率(ROE)0.076,结果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该结果说明当家族企业更换实际控制人(转让或出售)时,企业绩效的提升非常微弱,甚至没有显著变化。

表8列示了在第二种去家族化的方式下,家族企业去家族化前后的绩效变化。可以看出,企业在引入外部经理人之前,资产报酬率(ROA)的均值约为-0.004,权益报酬率(ROE)的均值约为0.031,显著低于家族企业去家族化后的资产报酬率(ROA)0.027、权益报酬率(ROE)0.082。该结果说明当家族企业吸收更多的外部专业人才时,企业的绩效水平明显提高。

五、结论与建议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6

关键词 企业 信息服务 综述

分类号 G201

截止2007年12月31日,笔者以“信息服务”和“企业”作为并列题名检索方式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183篇论文,用“情报服务”和“情报”作为并列题名只检索到18篇,在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用“信息服务”和“企业”作为并列题名检索到170篇论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理论研究只有40篇。分析发现近几年来对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发展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的基本理论、模式、策略、技术、和主体方面。

1 关于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基础理论研究

根据实际调查发现,探讨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理论的论文不多,且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的信息服务的目标和内容方面。

关于企业信息服务的含义,孙绪民认为信息服务是指“信息服务机构通过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报刊、教育等渠道、有偿或无偿的向企业提供市场供求、金融、价格、投资招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和帮助”。至于其服务目标,文献指出信息服务一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信息依据;二是促进信息在全企业科研、生产、营销各个环节的良性传递,为各部门的工作提供全面、及时、可靠的信息服务。在内容研究上,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文献作者还认为根据服务对象和内容的不同,企业信息服务可分为:信息资源收集服务,信息检索服务,决策支持服务三个层次。具体内容包括:环境情报;内部情报;竞争情报;客户及供应商的反馈信息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研究还指出了当前服务中存在如下问题:①企业对信息、信息服务的不当认识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制约了它的信息需求力;②缺乏专门服务于乡镇企业的信息机构;③政府信息机构的市场意识和服务于乡镇企业的意识淡泊;④信息产品的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针对这些问题,主要的研究对策包括:①以政府为主体,对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②政府应把信息中心推向市场;③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④努力提高信息产品的质量;⑤充分发挥图书出版、文献档案、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信息服务业的作用。

总的来说,面向企业信息服务内容的研究主要从企业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的。研究中不仅指出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就此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解决策略。

2 关于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模式发展研究

近年来,关于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构成了研究的一个主体内容。

韦彤提出,在网络环境下,我国企业的信息服务模式主要包括:面向企业的数据库产品和服务,面向企业的行业网络平台的服务,面向网络咨询公司信息服务三种。程刚则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模式,即是基于企业的内联网(Intranet)、外联网(Extranet)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在企业集成化信息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平台之上。通过知识发现/获取系统、知识存储/分类系统和知识创新/利用系统等,对企业业务数据库、知识库和文献资源,进行知识挖掘和知识发现,从而获取各层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知识)资源,然后将其传递给决策管理者(用户)。王壮等探讨了客户知识管理环境下的企业信息服务模式,提出以客户资本和客户知识为内容建立企业信息服务模式,通过对与客户互动环节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创造,交流和应用来使企业业务增长经济价值最大化,以实现创造企业价值、维持竞争优势的过程。

关于信息内容服务模式的研究,有专家学者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提出了面向知识内容的、集成的、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的统一信息服务模式,并对其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信息集成服务”就是对具有信息的差异性、资源的分布性以及管理的自治性的网络资源及其服务进行集成,实现对分散系统的有效控制,由此来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至于个性化信息服务,就是针对用户的特定需求,主动向用户提供经过集成的相对完整的信息集合或知识集合。还有学者提出了基于iCRM的企业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可以分为用户界面定制、信息推送服务和智能服务三种类型。彭国莉、吕先竞在探讨面向西部企业的信息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其信息服务的模式,其中包含信息报道服务、科技查新、服务竞争情报服务、跨库检索或统一检索服务、专家门诊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7个方面。

从以上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相对而言比较丰富。学者们针对不同的服务环境,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服务模式。

3 关于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技术的研究

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的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种技术的研究:①关于数据仓库技术。文献提出了数据仓库技术在企业信息服务中的作用,这项技术包括数据仓库系统是多种技术的综合体,由数据仓库、数据仓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工具三个部分组成。②关于数据挖掘技术。文献提出了在企业信息服务中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其中在数据挖掘中进行数据分析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分类、回归分析、聚类、关联规则、特征分析、变化和偏差分析、Web网页挖掘等,使得企业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不同的信息与知识出来,作为决策支持之用。③关于网络平台及其支撑技术。李昕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孵化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其关键功能模块包括咨询门诊;空中课堂;转化阵地;产品中心;园区动态;政务导航几个方面。程刚指出了知识管理环境下信息服务的技术支撑平台,主要包括企业的内联网(Intranet)和外联网(Extranet),基于Intemet的企业网站;企业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及集成化信息系统,CIMS、MIS、DSS、ERP、SCM、CRM等。孙虔就面向集群型中小型提出了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模型:①平台的功能层次模型:基础服务设施层、公共服务层、集成服务层;②平台体系结构的集成需求包括应用程序集成、终端用户界面集成、应用程序连接、流程集成、信息集成和构建集成开发模型;③SOA平台的体系结构模型。除此之外,还有学者提出企业的信息服务需要运用到知识库技术和群件技术,包括电子邮件、文档管理、工作流程等。

研究成果表明,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技术在不同行业,需要是不同的。而且企业的信息服务需要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与支持,既要有网络技术,包括企业的内联网、外联网以及基于Internet的企业网站;又需要群件技术包括电子邮件、文档管理、工作流程等;还需要数据库和知识库技术。

4 关于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策略的研究

针对不同环境中不同企业的信息需求,学者专家提出了相应的信息服务策略。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从信息服务的战略的角度,学者们提出了许多颇具特色的对策。程刚认为,在知识管理环境下企业信息服务的对策包括:企业信息服务应以用户为中心;制定企业信息服务知识管理战略;转变现代企业信息服务方式;加快信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优化信息服务流程;制订企业信息服务的评价体系。安娜则提出,网络环境下为企业提供优质信息服务时必须:①认真分析企业所需的信息类型,保证信息服务的针对性;②掌握获取不同类型信息的途径,保证信息服务的及时性;③构筑现代化的客户服务系统,保证信息服务的连续性。文献中把网络环境下企业获取信息服务的模式概括为以下7种:①各大企业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建立文献资源共购共享服务系统及其资料体系;②建立一支共享的网络专家队伍服务平台,形成综合服务系统;③建立网络专家咨询服务,以实时交互的模式开展服务、BBS(电子公告栏)在线咨询服务;④加强信息资源整合;⑤建立入网企业档案库;⑥建立与企业相关的客户档案;⑦对企业用户开展信息素质的培养。

・从信息服务战术的角度,学者们研究了企业信息服务具体的方式方法。伍慧春对企业开展深层次信息服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①为企业提供专题、定题信息服务;②开展项目的跟踪服务;③开展商务咨询活动;④对用户进行情报信息知识培训。袁庆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企业图书馆(或情报信息机构)的内联网,以OPAC方式开放藏书目录及数字化书目数据库;开展网络信息导航服务;开展数字化的参考咨询服务;开展网络时代的定题服务(SDI)等几种服务方式。韦彤提出了企业信息服务的途径,通过国内的企业数据库提供商,主要有三种:国家机关、专门的数据库公司和资讯行、研究机构。应该看到,关于企业信息服务策略的研究,既有从战略总体上的服务对策探讨;也有从战术上对具体服务方法的,充分而具体,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另外,研究者们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提出了不同的服务策略和方法。比如,武金旺针对民营企业,提出了科技信息机构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策略,包括:①建立合作机制;②主动宣传和提供国家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计划;③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国家科研成果;④建立科技咨询专家数据库。另外,针对外向型民营企业信息服务的对策有心:①加强人才培养;②充分利用网络技术;③充分公开政策信息;④拓宽信息渠道。刘慎河针对大型企业的需求特点提出了企业信息服务的方法:①以需求为导向,明确信息业的奋斗目标;②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信息人才队伍;③调整功能,构造企业信息服务体系;④以效益为中心,建立企业信息服务的新生长点。文献指出,企业信息化中社科信息服务的具体途径与方法是①面向企业建立专题数据库;②根据企业具体实际,运用多种载体提供服务;③采取灵活多样的服务方法。也有学者针对不同信息需求的特点,提出主要策略:①建立企业信息基础设施;②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③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信息人才队伍。文献提出了利用竞争者导向这一信息服务策略:利用竞争者作为导向摸清该行业的情况来指定本机构、本企业的市场战略,从而发动市场攻势。

5 关于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主体的研究

随着社会科技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要求向社会提出了信息服务的需求,导致社会上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越来越多,从类型、规模、数量到业务范围,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文献。文献中提出了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主体主要包括:①宏观层――政府信息服务机构是由省、市(州)、区县甚至镇等各级政府信息服务网站构成;②中观层――各类信息服务中心:有国家直属信息服务中心,包括公共图书馆、专业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信息中心及其他各类信息服务中心,包括数据库服务商和民间商务性中介机构;③微观层――企业本身就是信息和服务的提供者,也是信息的受众和服务的对象。

・关于地方政府网站。彭国莉对我国地方政府网站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网站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对策:加大办事指南的公开力度,同时应规范办事指南的主题,制定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提高网站的在线办事能力。文献指出科技信息机构在向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文献、电子资源、网络设备及技术、智力资源等方面优势的基础上,开展网络环境下定题跟踪、决策咨询、竞争情报、用户培训、网络信息服务。林瑞明则认为科技信息机构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包括为提供企业生产技术情报服务、进行专利技术信息的开发利用、对企业市场信息的查询和分析、对行业动态及竞争对手的跟踪服务。

・关于行业协会。杨永红在文献中提到了行业协会对企业的信息服务的功能:①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②广泛收集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分析提炼,再提供给企业;③充当国际贸易中本行业企业的信息库和警报器;④定期举办有关行业技术发展论坛、经验交流会、新闻会等;⑤举办各种展览会向市场展示本行业企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宣传自己的企业、产品和服务;⑥为企业开展各种层次的研究与咨询活动。

・关于数据库服务商。万方数据库提出了服务于企业的建立服务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信息保障平台,它是以科技成果数据库为核心构建国家科技成果汇交与转化服务平台,激活大量事实型数据库(人才,机构等),形成企业创新信息资源保障平台。其中万方数据企业信息网是一个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非常好的平台。《中国企业、公司及产品数据库》(简称CECDB),收录了国内各行业近20万家主要生产企业及大中型商贸公司的详细信息及科技研发信息。《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简称CSTAD),是国家科技部指定的新技术、新成果查新数据库,是我国最具权威的技术成果宝库。

・关于图书馆中的企业信息服务。图书馆成为企业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的主体。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两大阵地;研究主题主要是服务优势和相关对策方面。

罗丽萍、于春莉等指出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高素质的专业队伍、现代化的服务手段优势。文献也认为高校图书馆为中小企型业提供信息服务存在技术设备、文献资源、智力资源、社会形象等非常有利的优势。关于高校图书馆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从三个方面展开了探讨:①服务内容的研究。史连红认为高校图书馆主要从参与式服务、主动推销服务、开放式多样化服务、网络式服务、定题性情报服务几种方式途径为企业开展信息服务。罗丽萍、于春莉等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从信息服务内容上为企业提供相关产品的科技信息及具有参考价值的竞争信息。周晓红、姜红也提出了高校图书馆

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为企业实时提供市场动态信息、开发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信息资源库、网络信息资源的联合开发和资源共享,为企业提供专题信息咨询。②服务过程的研究。肖小红认为图书馆通过组建专门的企业信息服务中心,探索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办法;研究分析企业新产品开发中的信息;创建集成式服务模式的平台等对策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罗凤莉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支撑,提供决策信息,科技信息,易转化和收益高的科技成果。根据企业信息需求的特点,李雪提出高校图书馆建立一个特区一企业信息服务部,并开展一种集书刊、剪报、技术资料、仪器设备(如复印机、摄影机)等四位一体的全新企业服务格局。③服务手段的研究。穆长春、刘晓东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有特色的全方位服务或者定题服务信息服务的方式,并且加强与中小企业的沟通,探索一种与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进行科研攻关的全新服务模式以及建立相应的信息服务机构。于春莉提出了在高校图书馆构建企业信息服务市场这一服务方式,主要是使高校图书馆力争成为行业性、区域性的科技信息中心,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建立区域性重点产业“信息库”;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同时开展竞争情报信息服务。

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的公共信息服务机构,理所当然应该为企业进行信息服务。赵学萍在分析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和企业对情报信息的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共图书馆面向企业开展情报服务的方式。特别是国家图书馆开展的企业信息服务。其中企业信息服务中心是国家图书馆面向国内外企业专门从事信息咨询服务的部门。依托国图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现代化的监测技术,为客户提供媒体信息的搜集、整理、提炼、分析等全方位的媒体跟踪与分析的信息咨询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有日常剪报服务、回溯性剪报服务、媒体信息检测、竞争情报服务、行业分析报告、文献提供与翻译服务。在2007年全国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年会,上海图书馆副馆长缪其浩总结了上海图书馆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光荣历程。上海图书馆的企业信息服务实践很丰富:为企业进行媒体测评,与大企业进行示范性合作项目。上海图书馆开展了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情报服务,提出建设行业情报平台,为政府经济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研究结果显示,在现代的信息社会,各个主体在为企业的信息服务都作出了不少的贡献,都为企业的信息服务提供了可行而又有意义的建议。特别是图书馆的企业信息服务,成为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表明图书馆已经走出以前“象牙塔”的信息服务方式,开拓更加深层的信息服务途径,拓宽服务范围,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6 结论与思考

我国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研究现状总体上看,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①面向企业信息服务的内容既有企业内部也有外部的,可谓比较丰富;②面向企业信息服务的模式既有理论依据也有实际操作性;③面向企业信息服务的技术日趋进步,为企业的信息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④面向企业信息服务的策略具有现实的指导性;⑤面向企业信息服务的主体各具优势和特色,能为企业的信息服务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