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管理范例6篇

智慧城市管理

智慧城市管理范文1

关键词:物联网大会; 智慧城市; 数据管理; 邬贺铨

以下为邬院士在第三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演讲的文字实录:

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

这里首先说一下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

什么是智慧城市?最初其实是无线城市,无线设施是数字城市设施的关键组成,但无线城市仅仅是数字城市的第一步,数字城市可能还要求比电信网络有更多的有线宽带设施。

智慧城市是使用智能计算技术使得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的组成和服务更智能、互联和有效。对人力与社会资源和传统及现代设施的投资,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和高质量生活,同时通过提供参与治理的机会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管理,这时,一个城市就可以被称为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本身应该是可测量、可监控、可分析的,另外也是能整合的,同时还是创新以及协作的。那么,智慧城市跟物联网以及跟未来网络有什么关系呢?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网络能力的基础,但智慧城市的网络能力内涵更为丰富,具有对未来网络所期待的特征。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看到,传感网仅仅是未来网络的一部分,除了英特网以外,未来网络还应该包括数据与内容、物品与传感器、用户与知识等等。未来感知则包括服务感知、数据感知、环境感知和社会与经济感知。

物联网底层有很多感知对象和感知的单元,通过网络把它们汇集,然后通过应用领域将实现更智慧的决策。智慧城市的信息要有非常强大的基础设施,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移动网络,有时候还需要利用卫星等手段。除了传统手段以外,靠近用户端有物联网网端,有时候还需要云计算平台的支撑。

智慧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是下一代互联网和未来网络,我们希望这个网络更安全,能够具有移动性的普适计算,能够跨越物理与Cyber空间,而且还是自治连网。

那么智慧城市跟云计算是什么关系呢?事实上,我们国家很多智慧城市都以建立云计算基地和提供云服务为主要目标,像北京有祥云工程,上海有“云海计划”,天津有六云产业和三云应用,重庆希望建立云端智能城市,广州有天云计划。

我举个例子,比如上海的智慧闵行,闵行有很多的数据库,然后建立闵行区私有云和民生云,希望通过数据挖掘、智能图像识别和网络检索技术,来实现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

早年我们没有谈云计算,20世纪80年代谈数据库,90年代谈IDC,现在我们更多的开始谈云计算,实际上更多的是云服务。在云计算上面有IaaS系统,上面有PaaS市系统,再上面有SaaS系统。但是我个人认为,做IaaS仅仅是数字房地产,房地产随着时间是增值的,那么IaaS随着时间会贬值,更多的应该做PaaS,提供很多的开发环境,利用这个环境开发企业需要的软件。对于更多的中小企业,即使有PaaS自身也不会开发,因此需要提供SaaS,这里面就需要提供非常多的软件。

通常来讲,一般企业可以利用共有云,对于大企业来讲,往往建自己的云,但并不妨碍跟共有云发生关系。更多企业既想把一些装置放在公用平台上,但又担心安全,所以经常是使用私有云。

美国政府IT预算的25%投入云计算平台

下面是本报告的重点,讲一下智慧城市的数据管理。我们大家可以想一想,互联网上的一分钟可以干一些什么?实际上,到2015年,大概1个人要花五年时间,才能看完在互联网上一秒钟所传的所有视频。 那么互联网上一天可以干什么呢?对Twitter,一天新增2亿条微博,7个TB。50亿个单词,几乎是60年来《纽约时报》单词量的两倍。对于Facebook,一天可以上载2.5亿张照片,相当于300个TB。那么在中国,淘宝网站一天又交易数千万笔,大概数据量是20个TB。全世界互联网上一天的信息量如果装在DVD光盘上,要装1.68亿张光盘,大概是80万个硬盘,约占800 EB。

对于互联网流量的变化来说,1998年,平均一个网民一个月的流量才1 MB,2000年达到10 MB,到2008年,平均一个网民是1 000 MB,到2014年将达到10 000 MB。

2011年4月,美国国会图书馆收集了235 TB的数据。全球新产生的数据年增40%,全球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以翻番。而对新增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其利用率的增长则不足5%,且所有数据量的90%的数字内容属于非结构化内容。

最近两个月,在YOUTube上上载的视频超过了ABC、NBC和CBS电视台自1948年以来连续播出的内容。

那么什么是大数据呢?大数据是指没有办法在容许的时间内用常规的软件工具对它进行技术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也就是说,在规定的时间里用常规软件工具是做不到的。大数据目前的标准是指单一数据集的大小在几十TB到数PB之间。

大数据本身有四个特征:超量、高速、变异、价值。大数据的应用领域很广泛,有医疗、交通、财务、物流、安全等等,应该说想得到的领域都可以发生很多应用。

比如企业,企业有管理部门、开发部门、销售部门、服务部门,这些部门是有交互的,通常的企业管理可能很难得到最优化,如果利用大数据,就可以改善它的管理,在性能上可以提高40%~60%的管理效率。

美国有一个公司InFormatica为帮助美国一家零售公司,把交易型的数据与社交媒体产生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找到“最佳客户”并分析他们的购买行为。亚马逊公司从销售数据分析搭配在一起买的商品。

硅谷有个气候公司,从美国气象局等数据库中获得了几十年的天气数据,将各地的降雨、气温和土壤状况及历年农作物产量做成精密图表,从而预测任一农场的明年产量,向农户出售个性化保险。如果出现未能预测的恶劣天气损坏庄稼,气候公司将及时赔付。

我曾经在山东寿光的菜市场看到,当地有一个显示屏,北京黄瓜3块钱,当地黄瓜1块钱。我问农民说,你怎么不到北京去卖呢?他说,我要去北京卖,价格8毛钱都卖不出去。我说信息化对你没有用吗?他说,不是,信息化只有我知道的,别人不知道的信息对我才有用的,因此所有的市场信息都应该是个性化的。

美国纽约的警察通过分析交通拥堵跟犯罪发生地点的关系,能有效改进治安。美国纽约的交通部门则从交通违规和事故的统计数据中发现规律。

我们的电信运营商也拥有大量的手机数据,通过对手机数据的挖掘,不针对个人而是着眼于群体行为,就可以从中分析出某个时候有多少人在某个地方。

前一段时间我去广东,广东省委领导提出来现在的经济下行了,究竟农民工走了多少?往往这个数据统计不准确。因为经济好的时候,人们不会多吃盐,经济不好的时候,也不会少吃盐,所以盐的销量相应就可以反映出人的数量。为了核实这个数字,我问了一下广东的通信公司,我说你们能不能从用户活跃数量上判断结果。结果从这个上面判断出这个数字,也是20%左右。所以通过数据往往可以很好地反映人的来源。

比如说我们可以很好地掌握现在在天安门广场有多少人,可以知道多少人来自河南,多少人来自四川,多少人来自江苏。如果你是来旅游的,一两个小时就走了,如果上访的,可能三四个小时,这个时候上访部门就要注意了。

还有,就是可以根据手机在马路上的运行速度判断这条马路是不是堵,实际上这些都是可以挖掘的数据。

美国保健的年度潜在价值有3 000亿美元,相当于西班牙年度医疗保健开支的两倍。欧洲公共管理的潜在年度价值是2 500亿欧元,比希腊GDP的两倍还多。所以,世界经济论坛上的大数据就是新财富,大数据的价值堪比石油。

当然了,要挖掘大数据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首先要进行数据管理,数据来自不同的地方和不同标准,数据量的大小、结构形式、实时性都不一样,会增加采集、编索与整合的困难,需要对传统的数据传输工具ETL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数据存储和挖掘

传统的集中式数据库、数据仓库系统已经不能有效地处理大数据的存储和分析,而需要分布式处理,Hadoop就是分布式结构化数据存储方案。

数据挖掘主要是为了处理具有高维特征的图像等多媒体数据,而将高维数据看成位于一个相对低维子流形上,然后利用流形的性质将数据降维后进行度量与处理。

总的来说,物联网也好,智慧城市也好,数据挖掘是重点。今天我看到无锡这个展览会,很多都关注数据感知、应用,几乎没有看到数据挖掘,没有看到智能决策,实际上,这是需要智能决策的。首先在数据收集层不仅仅是收集传感器的数据,还需要收集政府和市民的数据,这样才能知道这个时候这个地方发生了什么,然后才能对传感器的数据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获得这些数据以后,不是简单从数据分析,还需要建立一些模型进行仿真,得出的结果需要有可视化的表现,甚至要增强现实。

另外是不是?是不是在之前进行仿真?之后有什么样的后果?这都需要在数据挖掘上做。

比如说蓝藻爆发监测模型。通过传感器捕获太湖水里的成份,可以根据经验知道蓝藻的发生强度跟溶解氧有比较高的相关程度,跟水温有比较高的相关程度,跟电导率有比较高的相关程度,但跟氨氮、PH值、硝酸盐没有这么高。这些可以作为参考,但仅仅这些还不够,还需要图像,根据视频结果,一起来结合分析,才有可能得出是不是会有蓝藻爆发的结果。

不仅仅基于传感器,还基于人工采集的数据,基于卫星遥感的数据,通过多元的数据收集,才能保证确认这个事件的可靠性。收集了这些数据以后,需要有数据湖泊模型,通过跟历史的比对,进行分析挖掘,得出结果以后进行网络,所以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需要合理制定感知数据的存储期。

现在,我们的城市都有大量的摄像头,很多城市提出来存三个月,几十个摄像头的存储量需要非常大的资源,这就需要压缩去掉重复无用的数据。比如关注某个仓库有没有异常事件,那绝大部分是没有人的,这段可以压缩掉,而且要兼顾历史数据和新数据,提供一个使数据精度随时间逐渐降低的数据老化方法。另外,存进还要考虑以什么样的规律挖出来。

数据的隐私和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里有技术性问题,一些数据可能需要加密,这要分配密钥,而加密对于传感器来讲需要采用高能效的加密算法,当然还有可介入性认证、可信性认证、数据完整性认证、隐私增强技术和身份管理等等。

法律上规定有些数据必须开放,老百姓也能看见,还有责任性、数据拥有权。从经济角度要有行为规范,为了商业利益也要有隐私保护。在社会伦理上要保证公众有知情权,保证消费者有权利,保证消费者的主张。

数据访问认证与安全管理有网络访问控制、网络数据保密、网络数据完整性、网络可用性、网络不可否认性等等。

另外,在大数据的挖掘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析非结构的信息。文字信息比较好过滤,有一个关键词就可以选择了。有一个小企业,它做不到每个员工一人一台电脑,很多时候是两三个员工一台电脑,有一个员工觉得很不方便,就向领导发了一个短信,他说我申请一立电脑。计算机一分析“”,实际上计算机本身没有这个智能,它需要上下文关联,通过工具找出真正的含义。把复杂的、模凌两可的矛盾的数据导出可理解的内容,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解释。

另外,大数据的量非常大,我们不能等它存在计算机数据库里再调出来分析,我们需要一边输入,一边分析。过去分析是把数据带进程序,现在我们是把程序带进数据,就是实时进行工作。

刚才说到分析结果要进行可视化,只有可视化才能更直观,更能够被决策者所看得见,也能够在的时候,让老百姓能理解。举个例子,上海延安路上布放了很多摄像头,每个摄像头后面都连着一个电视屏幕。往往在交通监控中心,一面墙上放了很多电视屏幕,再多也不可能把整个上海交通电视屏放上去,只能每十秒钟更换一次,可能每一个点要半小时到一小时才能看到一次。

现在要把整个录像合成一个视频,就可以看到延安路上交通状况如何。当然,理论上还可以合成全上海的视频情况,在某一个经纬度上对应某一条路上,在某一个时段上演,哪个时候车最多?哪个时候行车速度最慢?因此,可视化能够让我们直观看到上海市同一个时间的交通流量图。

篮球场的半场中,NBA可以统计2011—2012年投篮位置和投篮命中率的关系,这里面得点值越大,表示在那个点上发生投篮概率越大。颜色发红的表示投篮的成功率最高,你可以看到在半圆以外投篮率都很高,在篮板下投篮也比较高,其他地方并不是很高,这就是很简单的可视化的例子。

其实在城市里有多种多样的物联网,我们不太可能把电力、交通、工业、海水都合为一个物联网。一个城市由这么多物联网组成,关键是这些信息能不能共享?所以,这是城市数据管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事实情况往往是某个地方发生火灾了,可以打119。如果交通部门不去,因为那儿堵车了,救火车开不进去;如果供水部门不去,那个地方开不了水;如果120不去,可能不能急救。所以,城市的服务系统应该是互相关联的。

最后要说的一点就是,我们正在进入宽带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将要面对后摩尔时代、后PC时代、云计算时代和物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也将向我们走来,网络技术正走向换展的转折点。

智慧城市管理范文2

关键词:PPP模式;智慧城市;项目;运营管理;框架设计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建设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方向。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始于2012年,3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公布了3批近300个城市进行试点,在交通、医疗、政务等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果。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还处于实战阶段和突围状态,智慧城市运作机制尚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运营模式,主要有政府自建自营、服务外包、建设转移、商业建设运营和公私合作PPP5种模式,其中公私合作PPP模式最为业内推崇,众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发展智慧城市应该首先采用PPP模式。在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的嘉宾对话会上,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政务中心副主任徐枫表示,做好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管理的重要一点就是要社会多方介入,多方运营,按照PPP模式进行发展[1]。

IBM大中华区智慧城市首席规划及架构师岳梅樱在她编写出版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论与实践分享》[2]一书中谈到,在智慧城市运营模式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与社会资本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和长期合作关系,增强智慧城市中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钱斌华在他撰写的《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PPP模式》[3]一文中,分析了宁波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提出了运用PPP模式进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针对已建项目、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3种情况,列出了公私合作的具体路径和相关建议;张希在他撰写的《PPP模式助推智慧城市发展新浪潮智慧建设提挡加速》[4]一文中谈到,运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具有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提高管理效率等优点,同时也有国外PPP模式的相关经验可以借鉴。因此,PPP模式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的主流模式。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虽已被业内广泛认可,可如何运用PPP模式进行智慧城市的运营管理,相关研究没有给出答案。本文拟从PPP模式视角入手,以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运营管理方案为落脚点,构建PPP模式下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运营管理框架体系,为PPP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中的操作提供理论支持。

2PPP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适用性分析

2.1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分类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智慧城市的项目建设各有侧重,且差异较大,智慧城市的概念也尚未统一。本文针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运营管理,仿佛更加符合狭义上的智慧城市的定义。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方式,让城市中的各种功能之间协调运作,以智慧技术的高度集成、智慧产业的高端发展、智慧服务的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来发展城市。根据智慧城市项目服务领域的不同,可将智慧城市建设分为交通、医疗、教育、政务、环保、社区、工业、农业、旅游、水资源和电力等几类。这样的分类方式,每一类目下仍包括很多子项目,这些子项目的运营管理模式可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为此,本文在相关学者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提升,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按照所建设施的形态再进行分类,这样可分为实体类项目、软件网站类项目、实体和软件网站相结合类项目。(1)实体类项目。也可称基础设施类项目,是为实现基础性的信息服务建设的,主要功能是传输、存储原始数据,为智慧城市的运行提供硬件上的支持,如光纤通信传送网、移动信号基站、大型数据中心等[5]。(2)软件网站类项目。是为提供专业性的信息服务建设的,其主要功能是将各类社会信息整合转化为电子信息,形成专门的门户网站,从而方便各项信息的整合,提高社会利用率。如政府门户网站、征信信息系统等。(3)实体和软件网站相结合项目。主要是指既包括基础设施项目、又需要软件技术、控制技术和网络支撑的综合性信息服务项目,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等。

2.2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的可行性分析

PPP模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他的定义有所相同。本文赞同亚洲开发银行对PPP模式的定义,即PPP模式是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在基础设施和其他服务方面一系列的合作关系,具有政府授权和监管,私营部门出资、运营提供服务,实现长期合作、风险共担,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等目的。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针对PPP模式的法律法规,但也了一些有关PPP模式方面的文件。2014年,财政部以财金[2014]76号文下发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提出:各级财政部门要重点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如城市供水、供暖、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保障性安居工程、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医疗和养老服务设施等,优先选择收费定价机制透明、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2015年财政部又以财金[2015]167号文印发了《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的通知,正式施行采用物有所值评价方式来确定建设项目是否应该采用PPP模式。结合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与PPP模式的推广范围具有一定的交集性,但如何明晰和界定可推行范围,这需要通过研究才能较好地划分。但本文认为,除了完全属于公共服务、没有获利空间的项目和涉及国家机密、保密性强的智慧城市项目严格禁止采用PPP模式外,其他建设项目应该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通过物有所值评价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

2.3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的优势分析

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智慧城市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完全采用政府自建自营模式,势必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而采取PPP模式引入社会民间资本投入项目建设,就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2)能够提高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效率和服务水平。采用PPP模式进行项目建设,就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就能促进私营部门提高项目的建设效率和服务水平,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比较容易达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要求。要建设的智慧城市项目,有别于传统的土建类建设项目,他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方面的要求。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更有利于选择具有信息技术实力的施工企业承接项目,完成项目建设,满足使用要求。

3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项目运作过程分析

本文通过研究,并结合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特点,将PPP模式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运作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即合作谈判阶段;合作建设阶段;合作运营阶段,各个阶段的参与部门和运作过程。

3.1合作谈判阶段

在合作谈判阶段,要开展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和招投标等。首先由项目发起人(一般为政府公共部门)提出要建设的智慧城市项目,然后由咨询单位(第三方)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采用物有所值评价法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项目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盈利情况、预期风险和可实施能力等,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最终确定所建项目采用PPP模式是否可行。如果评价采用PPP模式优于传统建设模式,则由政府公共部门主持进行公开招标,并根据所建项目的特点,选择具有综合实力和经验的私营部门,成立项目公司(SPV),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特许经营协议中应明确合作双方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各自承担的风险比例,确定的特许经营期限。并由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保障,由选定的保险公司进行担保。

3.2合作建设阶段

成立的项目公司(SPV),应统筹负责智慧城市的项目建设。准备参加项目建设的各方应在SPV的组织下,按照特许经营协议确定的投资比例落实资金,由SPV组织开展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保证建设工期和质量。

3.3合作运营阶段

项目建成开通后,可由SPV直接负责运营,也可委托专门从事运营的专业公司进行运营,如有必要,可聘请有关技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软硬件维护等。在该阶段,政府公共部门作为SPV的主要责任者,具有负责运营的权力,同时又是使用者和监督者。所以,要从SPV的角度出发,协调参与项目建设的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设备提供商等,为运营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对项目建设3个阶段的分析不难发现,智慧城市PPP项目的关键阶段是运营阶段,而负责PPP项目运营的主体是SPV,既成立的项目公司。所以,必须理清SPV对所建项目运营管理的本质。本文从PPP项目的三大特征(伙伴关系、利益共享和风险公担)入手,通过分析引申出智慧城市PPP项目运营管理的权利归属、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的关系。

4智慧城市PPP项目运营管理框架设计

智慧城市PPP项目建设,在3个不同的阶段,其权利归属、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是不同的,但又相互影响和制约。为此,需对其3大属性的内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形成对项目进行动态运营管理的框架。

4.1权利归属

智慧城市PPP项目建设的伙伴关系,是指政府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为了实现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目标而建立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是通过签订拟建项目的特许经营协议来体现的。要确定这种拟建项目的合作伙伴关系,首先应在特许经营协议中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力归属。为此,本文认为建立建设项目的合作伙伴关系,就是确定在建设项目中合作双方权力的归属过程。本文所说的权力,可分为对建设项目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控制权又可分为决策权、经营权、分配权等。所以,要确定智慧城市PPP项目的权力归属,就要解决所建项目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配问题。

4.2利益分配

采用PPP模式建设的智慧城市项目,不是单纯追求政府公共部门或私营部门的投资回报,但又要实现合作双方的“共赢”。这就要求政府公共部门要合理确定智慧城市PPP项目在运营期间的服务价格,既保证私营部门有合理的投资回报,同时又能保障社会公众的利益。所以,明确项目的利益分配,是保证合作双方利益共享的前提。这样就需要解决项目的盈利模式,确定项目的利润来源。在合理制定项目服务价格策略,满足私营部门利益需要,又能保证项目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建立利润分配机制,合理分配利润。

4.3风险分担

这里所说的风险分担,是指在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中,合作双方应承担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政府公共部门应尽可能承担PPP项目较大的风险,并帮助私营部门规避相关风险,这样才能提高私营部门投资PPP项目的积极性。那么,如何进行项目风险的合理分配,这是在项目运营管理过程中难以合理解决的难题。为此,本文将风险分担确定为PPP模式智慧城市运营管理的第三大本质属性。对智慧城市PPP项目的风险分担和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3个方面。首先应对在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可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预防和规避,从而预防、降低、规避风险的发生,这样才能达到合作双方合理分担风险的目的。

5结束语

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项目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项目的可行性及运作过程的基础上,针对PPP模式的特征,通过分析提出了PPP模式下智慧城市项目运营管理的三大本质属性,即权力归属、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的结论。并针对权力归属、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三大属性,通过进一步分析提出在各阶段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此构建PPP模式下智慧城市项目运营管理的框架,为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杰,赵利娟,等.助力城市运营和管理的智慧化———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嘉宾对话[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4(12):54-55.

[2]岳梅樱.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论与实践分享[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3]钱斌华.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PPP模式[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2(10):15-19.

[4]张希.PPP模式助推智慧城市发展新浪潮智慧建设提挡加速[J].金卡工程,2015(8):29-35.

[5]胡一石,王守清.当智慧城市遇到PPP-ICT项目[J].项目管理评论,2015(2):20-22.

智慧城市管理范文3

大江南北,智慧城市建设几乎提上了所有城市的议程。然而,智慧城市应该从何做起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近日,数字政通副总裁邱鲁闽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他认为有一个应用系统可以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抓手,它就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系统。

整合资源与流程

“虽然智慧城市并不是新的词汇,但是智慧城市相对于原来的电子政务建设而言,还是有很大的区别。”邱鲁闽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与原来的电子政务建设最大的区别在于,智慧城市要打破原来电子政务建设中由于条块分割形成的数据孤岛和数据烟囱,打通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链条,让政府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流程更为顺畅,形成真正面向用户、面向服务的城市信息化管理体系。

在邱鲁闽看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有可能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抓手,是因为这个系统涵盖了城市运行管理中方方面面的事情,也涉及政府多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比如环保、环卫、工商、社保、税务、交通等。同时,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最为丰富,有可能会涉及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宏观经济“四库”中的各类数据。“其实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一个整合平台,它可以整合电子政务中的各个系统和资源,大幅提升应用效率并节约投资。例如,宁波就将全市6000多个各类监控探头集成到了城市管理平台上,让这些原来只有单一功能的监控探头可以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发挥综合性的作用。”

邱鲁闽认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和数字化社会管理系统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整合各个条块的数据烟囱,大幅提升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从这个角度讲,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和社会管理系统的意义重大,它在整合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和各类资源的过程中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

覆盖人和物

“如果说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有机会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抓手的话,那么数字化社会管理与城市管理的整合将真正成为智慧城市的抓手,这是因为二者的整合可以实现城市对人和事的统一管理和服务。”邱鲁闽表示。

邱鲁闽告诉记者,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主要对象是“物和事”,即对城市中的各类基础设施比如灯杆、井盖进行管控,并对发生的事件比如管道泄漏、渣土倾倒等进行处理。而数字化社会管理系统的主要对象是“人”,即围绕居民的就业、保险、健康等方面以及企业的相应行为和需求提供管理和服务。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与社会管理系统的整合,将涵盖城市的主要运行主体,让城市在运行时初显“智慧”。

“数字政通在西宁市城东区的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与社会管理系统整合的项目。”邱鲁闽认为,项目的建成将有效提升西宁市城东区全面的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邱鲁闽介绍,社会管理解决方案可以集成GPS定位、嵌入式地图引擎、实景影像、虚拟三维、单元网格等多种应用技术和数字城市技术,可以服务于社情民意的高速传达,并满足不同层级用户的应用体验和业务差异化需求。

“社会管理系统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因为它可以帮助政府掌握社会情况,并解决很多社会问题。”邱鲁闽告诉记者,“由于数字化社会管理系统的强大功能,现在已经受到各个城市管理者的高度关注。比如在柳州市,相关领导最常使用的就是社会管理系统,因为通过这个系统,他就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到所辖区域的各类数据和情况,为其决策和处置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当然,西宁市城东区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升,城市管理系统也是从起点做起。然而在我国中东部的大多数城市,都是先从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开始,再逐渐开展数字化社会管理系统的建设。“比如在北京市海淀区、湖北省荆门市等地区,都是先行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然后才开始社会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邱鲁闽说。

服务模式创新

中国的区域之间、城市之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各个城市基础不同、需求不同,智慧城市的建设不能套用一个模式来解决所有城市的问题。以城市管理为例,早在2005年,北京市东城区就提出网格化的管理理念并付诸实践,然而直至今天,可能还有很多不发达地区和三、四线城市还没有有效地把信息化手段应用到城市管理上。

“各个城市的财力不同,不可能都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样在城市管理信息化中进行大量投入。”邱鲁闽表示,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数字政通为全国各地的政府机构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服务。

数字政通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先后为全国200多个城市建设了300多个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可以说,除了等少数地区之外,数字政通的城市和社会管理信息化项目遍布全国各地。”邱鲁闽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数字政通结合各个城市的不同需求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还有创新的服务模式。

“城市管理其实需要大量的投入,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人员的投入。因为城市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大量人力在特定区域反复巡查,才能确保这一区域不出现问题,或者在出现问题后及时处置。”邱鲁闽表示,人员和编制限制是很多地方的城市管理工作难以进步的原因之一。为此,数字政通创新服务模式成立劳务公司,使得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把城市管理中的监督、调查、取证等工作交由第三方来进行,并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城市的高效管理。

当然,物联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另一途径。“比如天津等城市正在利用物联网技术代替人员进行巡查,当然这种应用更适合于距离市区较远、比较空旷的区域,这样可以降低人员巡查的成本。”邱鲁闽表示。

精细度最高

智慧城市管理范文4

7月21日中午至22日凌晨,特大暴论文联盟雨降临北京,致190万人受灾,交通大面积瘫痪。截至23日17时,因灾死亡人数达到37人。

北京市气象台于21日上午启动暴雨蓝色预警,随后,下午14时和18时30分分别升级为暴雨黄色预警和暴雨橙色预警,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雨夜的北京,10万参与抢险、救援、排水的市民和干部,无数爱心志愿者和交通参与者,站在了大雨中。乃至普通市民所体现出的“最美精神”,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微博,传递着灾情,也传递着救援信息,激发了这个城市每一公民的责任与道义。

虽然北京市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抗击这场暴雨,也涌现许多感人的故事,但道路被淹、市民被堵、人员伤亡依旧成为暴雨留给人们的心头之痛。新华网刊发了评论文章《追问北京暴雨下的应急之痛》。

是的,这是一次值得我们思考的天灾,它使中国城市之营建与管理的漏洞显示出来。

城市建设思路存在严重偏差。中国文明实以治水为开端,那就是著名的大禹治水。大禹治水的原则只是一个字:导。北京虽在北方,然查看明清两代北京城市图,或许让人惊讶:城内湖泊与自然、人工河道相连、纵横,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这个水系既可储存宝贵的雨水,也可以排泄多余的雨水。这个水系可以湿润冬春干燥的环境,改善北京生态。该水系与公共建筑、民居交错分布,也让城市整体格局疏朗、开阔。

本来,这个水系是这座北方城市的巨大优势。然而,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建设,却缺乏对于古人建城智慧之敬意,有意、无意地破坏、切断这个水系。城市丧失了最重要的蓄水、排水系统,无雨则旱,有雨则涝。填平水系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建筑空间,但由此,城市空间过于紧密,更使得这座城市经受不住不到24小时的连续暴雨的冲击。

很多人援引法国文豪雨果的一句话: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而北京,当然,还有国内迅速扩张的其他城市,下水道建设存在很大缺陷。几乎所有城市都在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一栋栋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然而,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则用心明显不够。

最严重的问题是,过去十几年来,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被房地产开发业所左右。地方政府集两个身份于一身:它既是城市的公共管理者,又是城市国有土地的所有者。这样的身份交叠导致城市政府角色错乱,而且经常按后一个身份行动:城市营造围绕着土地增值而展开。这种激励推动了城市规模的。但在利益驱动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政府对城市之根基——基础设施——重视不够,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并不能带来当下显性利益。

还有就是,政府主政官员任期越来越短,官员急于追求政绩。这一制度导致各地城市规划均存在短期化倾向,规划者只考虑自己任期内的城市建设,不管十几年、几十年后城市的可能发展。规划对主政官员没有约束力,主政官员频繁更换,规划总会大幅度调整,由此导致城市建设缺乏连续性,也就缺乏长远打算。这种短期化倾向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为不利,因为基础设施是对城市长远未来进行投资,如果没有稳定的长期规划,这种投资是无从保障的。

近些年来,北京年年发生大暴雨,某些路段年年严重积水,对此,有关市政部门或者本应予以改造,

转贴于论文联盟

交管部门则应将此记录在案,一旦发生大暴雨,当立即派遣警员到现场观察。一旦发现可能严重积水,即采取封闭道路措施。如此,即可有效控制风险。

气象、水利等部门在灾害预警方面也没有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工具。本次大暴雨之后,气象部门表示,无法通过短信向全体市民发出预警信息。然而,移动通信公司明确表示,这方面不存在技术难题。

政府的救灾工作和论文联盟相关信息工作,应该从此次暴雨之后吸取教训。比如,在一些最为严重的灾害现场,没有重要官员现场指挥。对于发生严重灾害而民众最为关心的地点、场所的灾害情况、死伤情况,比如,京石高速16公里路段的灾情,有关方面没有及时提供可信信息,引发民众广泛猜测。

应当说,灾害前后,政府做了很多努力,但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灾害控制、救助等各个领域,还有许多可以总结的教训。归根到底,城市管理者和市政管理部门需要深思一个问题:城市究竟为何而建,城市的主人究竟是谁,城市政府的宗旨究竟应当如何践行。

智慧城市管理范文5

[关键词] 财务管理;战略选择;风险管理;智慧城市;银江股份

[中图分类号] F272.1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部分地区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的[cs1]“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交通、住房、医疗等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潮流。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是由银江科技集团投资建立于1992年,于2009年在创业板上市。该公司长期专注于为城市、交通、医疗、建筑行业用户提品、技术化服务和应用服务。公司以“引领智能技术未来,开启物联网新时代”为公司发展理念,公司业务的高速增长主要来源于智能识别、移动计算和数据融合三大模块相结合的自主研发产品。

一、智慧城市产业PEST分析

(一)政治和法律环境

公司在数字医疗、城市交通、智能建筑行业这三个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提供的智能化技术、产品和应用服务被客户所认同,未来市场前景可观。在十三五规划要点中也重点提出要大力扶持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科技、环保低碳、高新材料、数字创意等领域的产业的壮大发展。这一系列规划的出台将对银江股份这一类电子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提供政策支持作用。

(二)经济环境

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时期,产业、交换、消费等结构正在不断地发生转变;在各项结构转变的过程中,经济体制也趋于更加合理;虽然通货膨胀现象时有发生,但从整体来看,居民的收入逐年增加,消费水平也有所上升。

(三)社会和文化环境

我国城市化率不断上升、人口的增多意味着带来一系列资源以及利用效率的问题,城市交通、医疗住房……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已经日益出现在人们的正常生活当中。智能城市就是在这些背景下产生的,且其需求也是日益见长,智能化的内容也不断有新元素的加入,我国智能化住宅将成为住宅市场的主流。

(四)技术环境方面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新业务、新服务飞速发展,带动产业链向高端产业不断延伸,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规模也因此保持着较快的增长。2014年至今是大数据高速发展时期,多种创新型商业模式得到市场的认可,新产品和服务开始逐步形成稳定的刚性需求,市场的细分也开始走向差异化竞争。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智能交通建设起步较晚。

二、财务分析与存在的风险

(一)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一般来说,合理或适当的流动比率为2。由表格可以看出银江股份2013年、2014年流动比率偏低,2015年有所上升接近于2。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存货。说明该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并不是非常强。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一般认为,速动比率标准等于1时较为适当。从表格看,银江股份近三年的速动比率都是接近于1的,但2015年有所调整,上升至1.48。

(二)盈利能力分析

表2 银江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表

数据来源:银江股份有限公司2013-2015年年报相关数据整理

1.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银江股份在2015年营业利润为负值,通过年报可知银江股份在2015年营业收入有所下降而营业成本却反而增加所致。可见公司还需要在成本方面进行强有力的控制。而在三项产品中智慧交通的毛利率同比上年是下降幅度最大的,2015年年报显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三项业务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增减分别为-22.43%,-9.51%,10.43%,而近几年的年报显示智慧交通较另外两个业务的毛利率一直涨幅不大跌幅不小。

2.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值。2015年银江股份成本利润率有所下降,表明该公司的成本费用控制不当,获利能力减弱。

3.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值。由表格分析可以看出,银江股份近三年总资产报酬率逐年走低。该指标表明,银江股份近三年公司内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下降,投资资产创造的利润下降,资产利用率较低,公司获利能力减弱。

(三)发展能力分析

表3 银江公司营运能力分析表

数据来源:银江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2015年年报相关数据整理

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本期与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之差与上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根据表格分析可知银江股份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下降严重,2015年为-16.56%。结合年报分析可知该公司2015年营业收入为193500.20万元较2014年231905.37万元下降了38405.17万元,可见2015年公司业务发展并不顺利,公司应随时关注市场需求动态,及时调整业务发展方向与业务比重。

2.净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代表企业当期净利润比上期净利润的增长幅度。2015年较2014年急剧下降,降至-41.22%。由2015年年报可知,虽然成本费用均有所下降,但主营业务收入下降幅度大于成本费用下降幅度,归根结底是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的大幅度下降导致。

(四)小结及存在的风险分析

1.由偿债能力指标分析来看,该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虽然在不断提升,至2015年流动比例接近于2,但与东华软件、易华录和千方科技等同行业企业相比其短期偿债能力还是比较弱的。而公司采取的总包业务模式也是导致了短期偿债能力弱,智慧城市在国内属于新兴产业,由于智慧城市总包项目具有投资总金额大、项目建设周期长、项目所涉及的地方政府部门机构多、总包合同大多为较笼统的框架性协议的特点,存在项目结算的进度可能不达预期的风险。因此容易导致延期投入或者无法持续投入,以及成本各项费用控制不当、公司现金流压力和回款压力等因素造成项目部分或全部无法实施或延期的风险。

2.在盈利能力指标分析中,可以看出营业利润率大幅度下降。通过年报揭露,其中一部分源于投资并购的子公司北京亚太安讯三年合计业绩承诺严重不达预期,最终导致利润不达预期。随着投资并购项目的不断增多,公司与被投资并购的企业之间存在业务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上的差异,异地团队管理带来的管控风险等因素都给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带来不小的挑战与风险。

3.结合盈利能力指标与发展能力指标分析来看,该公司营业利润率以及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的比较严重,特别是营业利润率、主营业务增长率以及净利润增长率均下降至负值。银江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收入主要来自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2015年上半年三项业务的收入分别为5.07亿元、1.22亿元、3.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8%、-3%、-5%。通过2015年年报分析可知智慧交通毛利率降幅最大,且该业务成本占营业成本的增幅也是最大的,同比增加了41.16%。由此可以看出公司对业务成本费用控制方面有待加强,以及三项业务的比重投入应该进行合理的调整。

三、财务战略选择与风险管理

通过前文对智慧城市产业的PEST分析以及对银江股份的相关财务指标汇总整理综合分析可知该银江股份处于成熟发展阶段。智慧城市产业已经趋于稳定,销售额较大而且相对稳定、利润也较为合理。银江股份在增长阶段的投资已经获得了一个较好的相对市场份额,银江股份主营业务收入排名第80,净利润行业排名第67(共247家)。现在的战略重点转移到提高效率、保持市场份额上来,关键的企业风险在于能否维持这种稳定成熟的阶段,以及能否保持强大的市场价值。

(一)择优投资项目,提高偿债能力

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弱源于智慧城市总包项目具有投资大、项目建设周期长、涉及政府部门机构多、与政策变更息息相关等特点,公司应该密切关注国家政策、政府换届和其他相关法律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变动,及时改变公司对产业项目的投资力度。同时,在投资项目时,选择信誉财务状况较好的地区拓展业务,由专门的部门工作小组跟踪业务开发进程,及时向管理层面反映,并且按照项目计划严格把控成本费用支出,以此降低由于总包业务模式带来的风险。财务战略的重点是提高业务收支结余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寻求可持续增长率的提升,达到与实际增长率的平衡,是资金得到合理的筹集与运用,提高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二)分散业务投资,提高营业利润

智慧交通毛利率下降最大且其成本所占营业成本比重也是最高,而如今智慧产业行业竞争也较为激烈。为了规避行业集中化而造成的风险,公司应该积极拓展其他相关细分产业的研发投入,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公司应该加强成本管理控制,适当减少对亏损业务的研发投入与支出,采取“存量”业务和“增量”业务并重且比例优化的经营方式。适当控制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业务总包+数据运营服务中“增量”业务特别是数据运营创新业务在公司业务总量的比例,由此可以尽可能提高公司业绩,减少亏损。此外,公司应该经常关注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划与政策,及时改变行业发展方向以及对细分产业的投入比重,筛选信用优质、财务充裕的客户共同合作形成双赢。银江股份有很大一部分子公司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拥有15%税收优惠政策,公司可以借此运用合理的税收筹划,较大程度减少税收,提高利润。

(三)优化公司治理,提高运营效率

为了提高公司的业绩,需要强大的团队管理作支撑。投资并购企业所带来业务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上的差异,异地团队管理带来的管控风险都给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以及盈利带来不小的阻碍。公司在投资并购方面采取较为稳健的投资策略,审慎选择投资标的,投前做好市场以及收购对象的尽职调查工作,并完善投资并购协议以减少法律风险,从而不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规模。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公司内部管理,有效保持和完善核心人员的激励机制,尽量降低由投资并购带来的团队管理风险。通过优化改造全资及控股子公司的股权,实现了子公司管理层持有其经营子公司的适当比例股权,实现了管理层、骨干、股东三者利益更加均衡。营造了公平和谐的办公氛围,降低了核心人员流失的概率,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稳定、有保障的环境。

四、结语

银江股份凭借着灵活的资本手段及深厚的主营业务功底,公司在智慧城市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银江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已渐成气候并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行业竞争优势,并朝着我国领先的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数据运营服务商战略目标稳步推进。

[参 考 文 献]

[1]苏曼.共创・共享・共赢――银江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录[J].中国安防,2014(23):84-87

[2]辜胜阻,杨建武,刘江日.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3(3):6-12

智慧城市管理范文6

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是指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体制机制、推进工作等领域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破除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相互脱节的“两张皮”现象,达到城市格局与智慧产业布局有效对接,城镇服务体系与智慧应用体系优化匹配,城市基础设施与智慧设施网络有机结合,使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智慧城建设紧密融合,城市化与信息化互为动力,促进两者互动协调发展。具体而言,其内涵要求包括四个层面:其一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土规划等要与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相匹配、相对接;其二是智慧产业发展与城市产业的规划、布局、特色等相互协调;其三是智慧城市建设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功能、发展结构等相融合,两者相互支撑;其四是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统筹谋划与推进。

二、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宁波深化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必须从完善功能体系、优化空间格局、畅通交通网络、提升品质特色、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城乡一体等方面全面统筹整体推进。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就是要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智慧产业、管理、应用、文化等因子,从而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一方面,依托主城区边缘设立智慧产业园区或在远郊打造独立智慧新城,是拉开城市框架的有效路径;另一方面,强化在城市建设、管理中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应用系统的融合,是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的重要路径。

(二)有利于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无论是构建智慧产业园区,还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着力提升智慧元素,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智慧产业园区作为智慧产业的集聚区,为智慧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为园区内中小企业、创新企业提供场地、技术、资金、孵化等专业支持和服务,从而有利于智慧产业快速发展及相关企业做大做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提升智慧化水平,为智慧产品、服务、应用系统等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商机,对于加快智慧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也十分重要。

(三)有利于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是改善民生、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客观需要。在城镇化建设中,着力加强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资源的整合共享,可以让居民更方便地使用信息网络及相关资源;强化交通、医疗、教育、文化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可以让居民享受到更加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在城市管理中推进社会治安监控体系、灾难预警体系、应急体系等系统建设,可以大大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三、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模式借鉴

(一)智慧新城建设型

案例:广东省惠州市是科技部和标准委批准的首批20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近年来着力打造的潼湖新城是一个典型的智慧新城。新城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规划了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校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工业设计园、大企业研发中心和科技与金融服务中心,以及相配套的商务区、智慧生活示范区、三网融合智能化小区,突出强化“产、城、人”的深度融合,目标是打造成为智慧产城融合、智慧技术集成、智慧产业发展、智慧服务惠民的美丽城市。

(二)旧城智慧改造型

案例:近年来,四川省南充市投入巨资启动了规模最大的旧城改造,在此过程中把智慧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融合放在突出位置。从无线网的覆盖面来看,经过改造后的南充老城智慧基础设施在全省名列前茅,同时大力推进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三大工程建设,加快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物流等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项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快速提升,城市管理更加智能。

(三)智慧城镇建设型

案例:上海浦东新区周浦镇是中国智慧城镇创新示范单位,将“智慧城市、智慧产业、智慧科学”的概念引入城镇建设管理,目前已实现百兆家庭宽带接入和无线网络全覆盖,大力推进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等高新技术在节能降耗、清洁能源、城市安防、智能交通、医疗服务和智慧社区等方面的示范应用,基本建成了百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智慧商务区和智慧产业区,以“数字惠民”大大提升了周浦居民智能生活环境的水平。

(四)智慧社区创建型

案例: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的智慧社区建设始于2012年,组建了智慧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专项规划,建立了“智慧社区信息发展中心”和“智慧社区市民体验馆”,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列为市、区两级智慧社区首批试点单位。建设重点包括社区管理、公共服务、智慧商圈、人文精神等四大板块,具体可以概括为“一库(民情档案综合信息库)、一卡(智能炫卡)、两平台(社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多系统(以平台为基础开发的各类具体的应用系统)”。

(五)智慧产业园区拓展型

案例:目前我国有30多个部级高新区正在有序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其中江苏省无锡市的T-Park是智慧产业发展与园区城市建设共同发展的典范。与传统工业园、开发区不同,T-Park是一个智慧产业和生活融合区域,园区规划时就不仅包括了智慧产业发展内容,还包括了园区开发建设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内容,不仅有发达、完善的智慧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更有便捷、优化的创业服务链,是一个不仅宜业而且宜居的大“社区”。

(六)重点开发区智慧提升型

案例:2012年,武汉开发区启动智慧产城一体化战略,委托北京泛华集团对“智慧城”、“生态城”进行总体规划并对重点核心区进行城市设计,规划面积84.7平方公里,重点打造11大功能片区,其中最核心的是“智慧城公共服务片区”,重点建设企业服务中心、智慧展示中心、综合数据中心、特色商区、川江池智慧公园、专家公寓和智慧社区等项目,着力创建国际化智慧城示范区和慢生活休闲体验区,打造智慧产业与公共服务完美融合的城市名片。

(七)都市功能区整体智慧化开发型

案例:南京将建邺区江心洲整体智慧化开发,成为智慧功能区建设的经典案例。江心洲是长江沿线各大城市中唯一位于主城范围、区位优越、环境优美的江中洲岛,面积15平方公里。南京市政府与战略合作者对该岛进行整体开发,突出以生态、低碳、智慧产业为主导,着力建设科技研发、创意智慧和高端总部高度聚集的国际化智慧产业园区,以及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商务休闲、生态居住等功能相互交融的国际化低碳智慧岛。

(八)智慧城市综合体带动型

案例:绿地集团以纽约曼哈顿的全智能建筑为模板,在合肥全力建设一个智慧城市综合体示范点。该综合体将立足城市建设的最前沿,把最先进的规划理念、智能技术运用到项目中,打造面向未来的科技智能建筑,搭建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增值平台。在这个智慧综合体中,每一个建筑及信息、设施、设备都是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生态链条,建成之后,智慧办公、智慧商贸、智慧物业管理等都将成为现实。

四、宁波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宁波按照国家和浙江省的总体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及智慧城市建设综合试点,并在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一是城市建设中智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力实施“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等工程,加强基础资源数据库和政务云计算中心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中的“智慧因子”不断增强。二是城市管理运营中智慧应用系统效用发挥更加明显。智慧城管、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试点项目进展顺利,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三是智慧产业园区的城市功能不断拓展。着力发展软件、信息、智慧制造等智慧产业,重点推进宁波杭州湾新区的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宁波国家高新区的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两大试点区域建设。四是智慧功能区块开发积极探索。比如鄞州下应区块“智慧城”完成规划设计,海曙、江北等地“智慧社区”建设成效明显。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宁波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尚处于自发性的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一是在思想理念上认识不够。比如新近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提升城乡治理水平的决定》中尽管提到了要“坚持智慧管理”、“加快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等,但是没有明确提出深化两者融合问题。二是在规划制定上缺乏沟通衔接。城市产业规划、国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衔接程度不够高,规划制定过程中缺乏沟通对接,规划之间“两张皮”现象突出。三是在工作推进上缺少协调融合。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分别由不同的部门主管,分管市领导也不同,这也导致在工作中难以做到深度融合、互动协调。

五、推进宁波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加强对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工作融合

一是要深化认识。通过理论宣传、政策引导,进一步加深全市上下对提升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水平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把融合理念贯穿到各地各部门推进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工作中。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体系的对接。目前宁波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领导机构分别是市城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强化这两个领导机构尤其是牵头单位的对接,建立协商协调机制,统筹协调两者融合的重大事项和重点问题。三是要加强工作推进对接。比如在推动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中,要与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相一致;在推动卫星城、中心镇建设时,要与智慧城镇建设相融合;在推动老城改造、新城建设过程中,要与智慧社区、智慧综合体建设等相匹配,等等。

(二)加强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融合

一是要促进规划对接。积极探索“多规合一”,建立开放式的规划编制程序,由规划部门召集发改、经信、建设、国土等部门共同修订和完善相关规划,促进城镇化规划、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与国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有机对接。二是要适时制定出台专项规划。制定出台提升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水平的专项规划,建立规划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规划监管和协调机制。三是要制定出台行动纲要。研究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行动纲要,明确阶段性实施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实施主体和各项保障措施。

(三)强化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融合

一是要加快发展智慧制造业。结合宁波实际,着重发展智能家电、智能电表、数控设备、智能交通、智能环保等智慧装备产业,以及移动通信数据中心、金融数据处理中心、国际物流数据处理中心、重点产品和资源数据中心等网络数据产业。二是要加快发展智慧服务业。重点发展软件研发、智慧物流、智慧贸易、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文化创业、工业设计、科技服务等高端智慧服务业,大力引进和发展智慧总部经济。三是要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依托各类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加快建设“精准农业”信息系统,着力打造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

(四)强化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融合

一是要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光纤到户、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全面推进无线城市建设。二是要加快建设智慧市政基础设施体系。近期要重点加快推进城市智慧交通体系、水务管理、污染治理、能源管理、园林旅游等市政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感知化建设。三是要加快建设智慧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智慧技术在教育、医疗、文化、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应用,加快开展智慧学校、智慧医院、智慧图书馆、智慧政务等试点。

(五)强化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体制融合

一是要强化管理融合。进一步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监控、灾难预警、应急处置、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环境监测、口岸疫情预警等信息系统,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二是要强化体制机制统筹。在开发建设方面,理顺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体制,统筹确定开发时序、重点,强化重点项目、重点区块建设的统筹协调力度。在投融资方面,着力于建立完善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资金综合平衡机制、资源资产盘活机制、投入产出与回报机制、重大项目共建共享机制等。在督查考核机制方面,统筹构建两项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协同开展目标进度监测评估等。三是要强化政策法规统筹。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关技术标准、制度规则、实施细则等方面的衔接,强化财政投入政策、土地保障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的统筹协调。

(六)加快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的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