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范例6篇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范文1

关键词:学前艺术教育;儿童幸福感;幸福感

教育是人们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其发展的各个过程都是为提高人们幸福感服务的。儿童幸福感与成人没有较大的差别,但是出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教育观念以及教育环境的影响,使学前艺术教育中儿童获得幸福感的问题更加敏感,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导致儿童在学前艺术教育中幸福感缺失。因此,在学前艺术教育中,应该重视儿童幸福感的提高,使儿童的性格和人格得到完善发展,不断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1 儿童幸福感

幸福反映的是人们心理的一种积极感受,这种心理感受是与人内在的生命力联结在一起的,简单的说就是一切利于个体生命健康成长和发展的积极感受就是幸福感。儿童的成长过程包括了机体成长和心理精神成长两个部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和利用有用的资源造就未来的人,这种成长中的创造性是儿童心理世界发展的动力所在。对于儿童来说,不受任何因素的限制和阻碍,积极的投入到自己创造成长的过程中就是幸福感的本质。儿童的幸福感通常是与儿童的心理精神世界联系到一起的,一切有助于儿童身心成长的活动、所有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活动都能为儿童带来幸福感。不利于儿童成长、破坏儿童发展创造性的活动不能给儿童带来幸福感。

儿童幸福是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因此,儿童获得幸福感就要同时满足物质和精神两种需要,使儿童自身发展的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发展处于平衡状态。认为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需求就会使儿童感到幸福、或者只是让儿童处于快乐中的想法都是不合理的,要在满足儿童物质需求的同时,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断提高孩子的智力和能力,这样才能使儿童得到健康发展。

2 学前艺术教育中儿童幸福感中的问题

学前艺术教育的价值不应只重视儿童学习能力的教育,还要重视儿童精神世界的发展,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学前艺术教育的价值。但是在学前艺术教育中儿童的幸福感普遍缺失,首先是因为人们尤其是家长对幸福感的认识上存在偏差。片面的说,物质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人的幸福感增加,但这仅仅是暂时的。对儿童来说也是一样的,物质条件是增加儿童幸福感的必备条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物质水平越高、物质条件越好,幸福感就越强。因此,家长在对儿童幸福感的认识上,不能只重视物质条件,忽视儿童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而是要在了解儿童心理和成长需要的基础上,补充以物质条件,只有形成这样的认识,才能在学前艺术教育中不断提高儿童的幸福感。

其次,部分学前艺术教育的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的个体需要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个体是否能真正体会到幸福感,重点在于当前的活动和生活是否满足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家长普遍认为学前艺术教育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让孩子上各种艺术班,例如舞蹈、声乐、绘画等,家长只是主观的认为这些对孩子有用,而不考虑儿童的兴趣所在。在学前艺术班中强调成绩和艺术技能,忽视对学生兴趣、潜能的发挥,给孩子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使儿童在学前成长中严重缺少幸福感,同时也不能发挥学前艺术教育的最大价值。

最后,学前艺术教育中采取的教育模式大体相同,这样培养出的学生缺少个体性和特殊性,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忽视儿童的主体性的学前艺术教育模式,不能有效的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阻碍了儿童幸福感的增加,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3 学前艺术教育应让儿童获得幸福感

学前艺术教育应该使儿童拥有积极的心理感受,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儿童对世界的了解主要是在情感上的认识,儿童的这种感性思维表现出了儿童对周围世界理解的直觉性、情感性和具象符号性的特点。儿童在玩耍过程中表现出的语言和行为,就是通过儿童特有的方式认识世界的过程。学前艺术教育应该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在教育的过程中拓宽思维、发展智力,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对艺术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儿童在学前教育中,学到艺术的同时,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前艺术教育中要重视提高儿童艺术能力,但是也不能忽视同精神世界的需求。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与世界相互作用,以提高对世界的认识和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学前艺术教育应在教育的过程中提供给儿童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使学生能在发挥自身特创造性的同时,获得对周围环境和世界的认知,感受到世界和生活的美好,以此提高儿童在学前艺术教育中的幸福感。

在学前艺术教育中,重视培养儿童美的意识,使儿童发自内心去追求和创造美。通过学前艺术教育,使儿童在结束教育的过程中发现、感受、欣赏和创造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前艺术教育中,要强调儿童的个性发展。儿童所拥有的个性是创造幸福的源头,在教育过程中坚持儿童个性是特有的、不可替代的,将儿童视作真善美的创造者,在此条件下,积极教育和引导儿童发展自身的独特个性,满足儿童的个性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完善儿童性格人格发展,提高儿童在学前艺术教育中的幸福感。

4 总结

学前艺术教育应该以提高儿童幸福感为目的,满足儿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重视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强调儿童个体个性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积极的心理感受,这样才能增强儿童在学前艺术教育中的幸福感,更好的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卫蔚,殷瑛.学前艺术教育应让儿童获得幸福感[J]青春岁月,2014,(19):202.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范文2

作为20世纪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的杜威,其“儿童中心论”“活动中心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思想在教育领域早已为国人所熟知。他的美学著作《艺术即经验》(《ARTASEXPERIENCE》),围绕“艺术”“经验”“生活”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集中阐释了自己的美学理念,认为“艺术即经验”。这些富于前瞻性的美学理念对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有很大启迪,对高校加强美育渗透无疑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也是各种素质培养的奠基阶段。“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教育是整个人生教育的奠基基础。李岚清曾说“幼儿教育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要寓教于乐,寓教于动”,践行“教学做”合一。北师大博导庞丽娟教授指出“重视幼儿教育需要远见卓识……要加强幼儿教育科研……为儿童创造并提供更适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与高质量的教育。”笔者认为庞教授此处所说“高质量教育”即指“美育”。

一、品茗艺术经典,提升审美想象力

鲁迅先生曾说“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大多通过游戏主题活动来展开,寓教于乐。美感是一个人对事物的审美体验,是美的事物在观者心中所引发的主观情绪和情感。幼儿艺术的真善美,直接孕育了幼儿浪漫的诗意生活,其魅力就在于简洁的艺术形态中表达了人类普遍的、永恒的感受和人生体验,返璞归真,一如丰子恺先生的减笔童趣漫画[6]。幼儿艺术作品奇特的想象,直接催生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那种充满纯真稚趣的游戏精神,成为他们审美心理的源头和坚实的审美发展基础。

(一)培养良好语感,要从娃娃抓起

幼儿文学作为幼儿艺术的组成部分,蕴涵着思想美、情感美、想象美、语言美,充分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培养他们最初的审美意识,初步构建美育的渠道。如李白《静夜思》里情感和意象的流动转换美、骆宾王《咏鹅》的形象动态美,在吟诵与体验之间,获得良好语感,引领幼儿发现大自然的美。

诗是一种“弹性语言”是“以‘意象’为结构元件的符号艺术”。如台湾诗人杨唤(1925-1949)《家》“树叶是小毛虫的摇篮/花朵是蝴蝶的眠床/辛勤的蚂蚁和蜜蜂都住着漂亮的大宿舍/……/可怜风没有家/东跑西跑也找不到一个地方休息/漂流的云没有家/天一阴就急得不住地掉眼泪。”运用拟人手法化熟悉为陌生,把大自然体察得无微不至,童趣盎然,寓教于乐。诗歌里大量的意象如“树叶、摇篮、花朵、蝴蝶”等大大拓宽了儿童视域及想象力,一如《诗经》“多识乎鸟兽草木之名。诗歌是“文学的精华”“情感的姜汤”诗里词语的精心推敲,也让幼儿领悟语言的奥妙。“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诗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捷径,郭沫若也强调幼儿对于“言语的敏感的重要性”郭先生文中“言语的敏感”就是指“语感”即语言的感受力,它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直觉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建立在多读多听、多写多用经典的“教学做”合一的基础之上,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因此,在幼儿阶段强化“经典诗文诵读”既是对“言语敏感”的强化训练,也是践行“语感”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科学发展理念。

幼儿作为社会的一员,社会的各种矛盾及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们,而幼儿的排解力和心理承受力又相对较弱,一旦长久沉积就容易造成忧郁、焦躁从而形成性格上的孤僻。幼儿文学的娱乐性和游戏性为他们提供了宣泄和转移的渠道,使他们的心理重获平衡,健康的发展。例如儿童文学家金波的儿童诗《春的消息》“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让我们换上春装,/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飞过树林,飞上山冈,/到处都有春天的欢笑……”该诗将“风”“水”“太阳”“小鸟”“蝴蝶”“雏菊”等意象进行巧妙衔接,并借拟人化手法生发联想,展开了人与大自然的亲切对话,让幼儿放飞想象的翅膀,陶醉于大自然怀抱中,在“爱顽童自然”三大母题的建构中达成和谐的“生态美育”。

(二)培养良好悟性,传承中华文脉

在幼儿期,人的意识还处于懵懂状态,幼儿艺术几乎是幼儿人格发展和完善的必经之路。它以活灵活现的形象来表达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儿童通过自身的艺术活动或欣赏别人的艺术作品,得到真、善、美强烈的熏陶和启迪,从而引发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达成人格的日臻完善。丰子恺先生减笔画《瞻瞻的梦》、《瞻瞻的脚踏车》描摹了没有屋顶的房子可以直接观赏月亮、飞鸟,“瞻瞻”把蒲扇当轮子的想象等,一如西方童话故事“灰姑娘”里南瓜作轮子的四轮马车。

丰子恺先生认为“美术是人生的‘乐园'儿童是人生的‘黄金时代'。[10]如何让“黄金时代”的幼儿充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其长大后,成为富有母语文化熏陶的自尊且自信的人,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研宄课题。在开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以人为本,以赏识和接纳的态度让孩子开展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活动。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不强求其成为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分理解并接纳其独特的审美感受[11]。比如用不同方式表达“我爱你”的主题,幼儿园的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选择个人最擅长的方式,如英语、态势语、绘画、唱歌、物语(抛绣球)等,充分彰显了孩子的个性及地域文化。

作为民族文化之魂的中国戏曲艺术,其发源时期的艰辛、繁荣时期的辉煌和冷寂时期的困惑,让我们百感交集。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将这份世界瑰宝传承下去,弘扬民族文脉。如何开拓促使戏曲繁荣的多种可为元素,积极发展戏曲的多维空间,并充分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借助现代媒体形成“多维互动”局面,从娃娃抓起,使戏曲艺术的传承拥有众多鲜活的新生力量。天津河西区第一幼儿园王苏蔚老师的公开课《戏曲游戏“变脸”》(大班),为我们展示了戏曲游戏的“教学做”合一。从豫剧《花木兰》到京剧《苏三起解》,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台步、唱腔、旋律音调等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借助多媒体演绎,教习传承,学习“变脸”(川剧),寓教于乐、动、学,一举多得。

二、“教学做”合一,德智体美渗透

在幼儿的文学艺术教育中,应加强“教学做”的合一。如幼儿文学的诵读体验、美术课的绘画体验、音乐课的试唱传习等。其实,幼儿的文学艺术教育从头到尾都是“游戏牵头的学科大渗透”,如幼儿体育游戏活动一一武术,教师可用花木兰、岳飞等英雄人物故事将幼儿引入武术之门,介绍他们精忠报国的勇武事迹,借助剪纸、年画、童谣、耳熟能详的武侠影视歌曲等传统及现代文化形式,为幼儿营造一个立体的传统文化氛围,使幼儿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动”的“教学做”合一。桂林市第一机关幼儿园杨芳老师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08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展示的语言教育活动课“Whatdoyouwenttobe?”,孩子们在乐声中游戏,动口动手,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业,如“Police”“Doctor”“Driver”“Teacher”等,很快掌握了这些单词的准确发音。

“教学做”合一,还可以因地制宜。桂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位于西山公园附近的76140部队幼儿园就善于创设适合幼儿身心成长的园区环境,如教学楼的三个楼梯的台阶都被精心布置成介绍各种车的中英文单词、介绍部队编制的官衔及海陆空军装、桂林著名景点介绍、少数民族服饰及地域文化介绍等,充分彰显了地域特色。该园刘清华园长善于整合教育资源,把园内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安排在我们下基地见习的时间,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拓宽眼界、迅速融入教育见习、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打造了良好平台。

“六一”儿童节,是幼儿的艺术美育活动展示节。如“桂林至德?明珠经典幼儿园”各连锁机构,每年的儿童节都会在漓江大剧院里开展文学诵读及亲子操舞蹈话剧等艺术实贱展演,实现了“家园”结合,园长与教师学生的同台演艺,将晚会推向高潮。幼托班的宝宝甚至走路都不稳健,却能大方自若表演节目,口齿清晰。台下的父母及爷爷奶奶便成了他们的“忠实粉丝”。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范文3

案例教学法又称作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是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取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交流、总结等活动,最后做出判断和评价,从而指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方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紧密联系的课程。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技能性、表现性、创造性、审美性等特点,是需要把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科以及大学语文、儿童文学等人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有机融合的一门课程,其追求的教学目标突出表现在“学以致用”方面,即学生通过学习《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能够基本解决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实际问题,初步具备从事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综合能力。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特点与案例教学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实践性、学生主体性、过程动态性、结果多元化等特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实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目标、达到“学以致用”,应用案例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结合教学实践及课题研究,对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可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生动直观、化繁为简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理解和掌握较为复杂的教学原理和教学策略。

2.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生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员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

3.能够基于学生经验帮助建构新知

案例的选取往往与学生的实践经验密切联系,如学生的绘画、歌唱、舞蹈基础以及在幼儿园见习、实习的经历,都能够在案例呈现中引起共鸣,使其回顾、观察、思辨,从而学习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能力。

4.能够集思广益

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5.能够实现教学相长

一方面,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掌握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分析、帮助归纳提炼、进行总结评析。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采编、收集、整理案例及相关材料,不断学习、研讨、提升,不但可以扬长避短,而且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效可以反观自我,进一步收集材料、充实案例。

二、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缺憾

1.案例的来源较难及时满足教学需要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无论是幼儿园音乐、美术还是艺术综合活动,往往是教学设计(文本材料)与教学实施(声像资料)相结合,研究、编制、拍摄、制作一个好的案例,至少需要1至2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同时,收集、筛选、编制一个有效的案例需要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因此,案例有可能难以及时满足教学需要。这也是案例教学法推广和普及受阻的一个主要原因。

2.案例的分析需要较多的专业储备,对教师要求较高

就算有了一个好的案例,如,学习“幼儿园歌唱活动”时选取一个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案例,其教学价值如何充分挖掘,才能帮助学生明确教学设计如何基于幼儿身心特点、歌唱特点及幼儿教育特点,并让学生观摩、借鉴歌唱教学策略,这需要执教的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理论水平及实践指导能力,这是一项挑战较大的工作。

3.案例教学所需要的时间较多

由于要进行较为充分的阅读、观摩、思考、分析、交流及总结等活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整个课程教学时间有效,较难保证案例教学的实施。

三、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改进思考

1.遵循原则选取优质案例是根本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好的案例应该既能融会相关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案例的选取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由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论性、实用性较强,而学前教育的对象——幼儿的情况又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案例的选取应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每个案例要以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原理为依据,案例要重点突出、融合基本理念及基本能力,案例要利于思考、可借鉴性强。二是必须从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中,根据《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每个专题教学来对案例进行精心整理,编写出具有实用性的案例,而不能凭空臆造,脱离实际。这样理论与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每个案例源于实际、高于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目的。

(2)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涉及学科知识、技能以及幼儿园教育教学综合能力是多样的,但这一多样性又是由一个一个具体的能力环节有机组合而成的。因此案例的选取应当考虑案例要突出什么能力指导、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能够引起积极思维等。要从搜集到的大量的原始资料中,分门别类地整理出具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作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案例的构成内容。一个类型的典型案例能够充分运用已学的学前基本理论,启发学生明确《学前儿童艺术(下转157页)(接上155页)教育》的教学对象、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样,通过案例教学,就能从典型案例中,学习和掌握幼儿园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活动的基本策略,从而掌握不同类型的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

(3)案例应能够承上启下。即注重案例与所涉及知识和能力的前后衔接性。从事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技能和能力较多,所以组织案例时应特别注意尽量少涉及未学的内容,对多融汇已学要点,应注意设计相关问题,突出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联性。

2.建立健全教学案例资源是保障

建立教学案例库。教师要十分重视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的工作,应更多地深入幼儿园教学一线、多参加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收集和筛选案例。这对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执教教师的专业成长十分必要。

3.提高教师实施案例教学的水平是关键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执教教师不仅应具有正确的学前教育理念和良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还必须在音乐、美术、文学、教育技术等各方面具备基本能力,并熟悉案例教学的基本策略,才能胜任教学。

4.配合教育技术呈现教学案例是助力

现代化教学媒体的配合,使教学案例的呈现能够视、听、操作、互动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案例的使用成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范文4

关键词:艺术教育;学前教育;高职教育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变,二孩政策的试行,经济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趋突出。学前教育重在发展学前儿童的智力,在学前教育模式下系统科学的对儿童智力进行训练,让其大脑功能不断完善发展。教育系统中学前教育是最基础的内容,对教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智力发展在儿童期非常重要,它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发展最快的时刻,适当的学前教育方式有助于儿童智力顺利发展和成熟。正确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于社会中出现的智力超常的儿童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学前阶段,儿童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这一阶段是对儿童多方面的教育,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紧密联系,幼师和家长通力合作,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孩子自我意识更强,缺乏关心关爱他人、分享的感情。适当的学前教育可以给孩子一个健康愉快的美好童年。

一、高职学前艺术教育专业的重要性

既要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提升孩子综合素质,加强学前教育的基本能力,也应注重学前儿童艺术能力的培养。艺术给人带来快乐,陶冶情操,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艺术培养对于学前儿童可以很好的刺激大脑的发育,大脑功能得到发展,思维、想象力变得丰富,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学前艺术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情绪态度,对儿童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学前艺术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基础内容,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力量,如何培养一个艺术素养、艺术能力水平较高的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事业有着重要影响。所以,高职学前艺术教育既是教育体系的基础,更因其艺术本身的特点有着特殊性。

二、高职学前艺术教育技能课程体系板块设置

高职艺术教育专业板块主要从艺术能力方向进行探索,目前主要划分四个技能板块,包括儿童音乐、儿童舞蹈、儿童美术手工、幼儿语言与文学,培养学生在音乐、舞蹈、美术、文学四方面的技能素养,对应幼儿听觉、视觉、感统、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各艺术技能教育板块教学内容、模板具体如下:

1.儿童音乐

高职学前艺术教育儿童音乐教学目标:(1)基本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的教学目标。《乐理与视唱练耳》是学前艺术教育的专业技能,它是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相结合的课程。本门课程教授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简谱、五线谱和简单的听音的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识谱与视唱的能力,塑造学生对音乐的认识、理解。欣赏能力,为后续的音乐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具体教学目标:①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能识读简谱、五线谱;②经过系统的听音训练,能判断乐音的准确高度、听记简单的自然音程与原位和弦、能够分析音乐结构、能听写歌曲并准确记录;③经过视唱训练,可以理解、表达谱面上的各种表情术语、速度和力度记号,能够分出乐句、乐段之间的对比;④能够用固定唱名法或首调唱名法对单声部音乐进行视谱即唱,且能从音乐理论层面理解固定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的内在关系;⑤通过多声部视唱,了解多声音乐的知识并锻炼学生对多声音乐的感知力。(2)声乐教学目标。《声乐》课教授歌唱的基础原理、技巧和方法,教学生逐渐了解歌唱情感、韵味、风格及肢体表现的技巧,学会帮助儿童完成歌唱活动、音韵和律动活动、歌曲欣赏活动、与音乐教育相关的综合活动等方面提供声音的技术、技巧的支撑,有助于提升学生歌唱技巧和音乐素养。具体目标:具备指导声乐基础学习、组织合唱训练活动、指挥小型乐队或合唱队、编配小型乐队谱或合唱谱的基本能力。(3)琴法教学目标:琴法课学前艺术教育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在幼儿教育中使用非常频繁。首先了解键盘弹奏的基本知识,键盘弹奏的基本技能和技巧训练,正确掌握键盘弹奏的各种技能和手法、弹奏技巧。(4)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系统专业的练习,掌握不同风格儿童歌曲的配弹知识,了解儿童发音规律和特点,能准确、优美地进行歌唱及儿歌弹唱,具备一定的儿童歌曲弹唱和配乐能力,能独立组织开展儿童音乐教学活动。

2.儿童舞蹈

高职学前艺术教育儿童舞蹈的教学目标:为了提升学生舞蹈教学的能力,学前艺术教育舞蹈教学课在课程内容结构上运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之中。对于高职学前艺术教育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后将走上幼儿教学的岗位,所以在课程设置中不仅是教会学生知道自己如何跳舞,还要学会如何教儿童跳舞。教师在进行学前艺术教育舞蹈教学时应注意,自己所面对的学生将来也会走上教学岗位,成为一名专业的学前艺术教育工作者。因此,儿童舞蹈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具有舞蹈鉴赏、表演的能力,更要使学生学会以后如何教学前儿童学习舞蹈的能力。儿童舞蹈的具体教学内容:(1)形体训练。形体训练是儿童舞蹈的基础内容,由于不是所有的高职学前艺术教育学生都具有舞蹈基础,所以进行形体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帮助学生塑造形体、拉伸韧带、掌握基本舞蹈动作等;(2)民族舞学习。学习一些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了解藏族舞、维族舞、蒙古舞等传统民族舞蹈;(3)儿童舞蹈。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儿童舞蹈的基本舞蹈动作、儿童舞蹈构成要素、儿童舞蹈的种类等;(4)舞蹈编排。舞蹈编排是学前艺术教育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课程培养学生掌握舞蹈编排的基本原则、拥有舞蹈基本要素、掌握简单的舞蹈形象,把握舞蹈编排的韵律。儿童舞蹈教学的形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幼儿园专职教师教学过程进行观摩学习,在观察学习中探讨对儿童舞蹈教学的理解、应用,以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

3.儿童美术手工

学前艺术教育美术手工课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当前先进的美术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和审美、创作能力,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绘画基本功扎实,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规律和绘画特点,并能进行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功能用途进行造型设计、色彩、水粉画景物写生、装饰色彩、色彩肌理运用、国画、趣味美术字、手工制作等的运用和创作。儿童美术手工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理解力、想象力都有重要作用,能帮助更好的开发儿童的智力。

4.幼儿语言与文学

幼儿言语能力发展是学前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板块,在言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幼儿文学的赏析、学习来培养锻炼幼儿的言语理解、应用能力。儿童学习幼儿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发展他们的言语能力,还能为孩子提供许多语言信息,让孩子在故事情景活动中体验文学的美丽。在幼儿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孩子言语的发展状况,结合文学作品题材、类型,创设适合儿童学习的教学情景,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帮助孩子学习、理解选择适合的角度,体会幼儿文学的魅力。促进儿童的言语发展能力,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增强孩子的审美能力。现代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教育从幼儿抓起”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这让学前教育更加的受到重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突出学前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学前艺术教育教师,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培养艺术幼儿教师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学生对艺术技艺的模仿、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作为艺术文化的传承者,将艺术精髓发扬、传播下去。学前艺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扎实的艺术技能、较高的艺术素养对学前教育事业有着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探索高职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对提高高职院校学前艺术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改革有着重要作用,从实际出发结合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幼儿艺术技艺能力,锻炼学生在幼儿园教学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可以顺利的走上幼儿教师的工作岗位,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戴国忠.略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J].职教论坛,2005,(3).

[2]国务院妇儿童工作委员办公室.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与儿童发展[M].北京市: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05):75.

[3]李维金.高等职业教育活动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3).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范文5

【关键词】 游戏;玩具;幼儿;教育价值

前言

国民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使得人们在人才一、教育、文化、家庭、伦理等诸多方面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一种新观念确立的速度己经大大加快。计划生育国策的深入人心和国民整体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使每一个家庭自然而然地倾尽心力和财力,用来培养、教育和呵护儿童。据2005年的最新统计,我国14岁以下人口己达3亿,城镇家庭数约为1.6亿户,这两个巨大的数字也意味着儿童必然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倾尽心力关爱和呵护的对象。

一、 玩具与儿童教育

(一) 儿童教育需要玩具

儿童在生理、心理上与成人大相径庭,因此与成人教育相比,儿童教育在内容、方法、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特点,而玩具在其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它是现代儿童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物质条件。

关于游戏、玩具对儿童成长的意义,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都认同这么一个观点,对儿童来讲,“学”、“玩”是无法单独存在的,儿童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游戏、玩具不仅是儿童最自然、最正当的需要,而且也是儿童学习成长的一种必然途径和物质条件。

运用玩具做游戏,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儿童认知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他还认为,儿童的认知水平决定其活动水平及游戏水平,决定儿童游戏的方式。这种方式可分为三个阶段: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身体动作和摆弄、操作实体玩具来进行游戏;在前运演阶段,儿童发展了表象能力,可以假扮不在面前的事物,可以进行象征性游戏;到了具体运演阶段,儿童就具备了运用玩具进行规则游戏的能力。

(二) 儿童玩具的教育价值

儿童玩具也许不是为了教育而产生,却在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即被赋予了教育功能。远古时期的玩具也许就是一根木棍,儿童在舞弄中寻找欢乐与练习狩猎;二十一世纪的儿童由通过与电子宠物、电子化乐高积木的接触了解诸如、电脑程序这类体现现代文明的高深概念。

儿童玩具的教育功能是指在当今社会价值取向之下,玩具促进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引导训练儿童预习未来人生,使其获得最基本的生活经验与生存能力的作用。作为产品,儿童玩具的教育功能是其基本功能之一,在功能层次中是处于上位的。实际上,儿童玩具的教育功能,本身就具有系统性,因此,我们特别强调其“促进儿童身心各方面健康发展”的作用。

二、 儿童玩具的教育功能

(一) 儿童艺术教育

儿童艺术教育是儿童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是对儿童的全面、综合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它本身也构成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以艺术课程为核心的学校艺术教育,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和家庭的艺术教育,以及渗透于儿童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对儿童的艺术教育。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不在于单纯的掌握知识技能,而是通过体验性、探究性、反思性的学习,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等方面,“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养得到整合发展。”

(二) 儿童玩具的艺术教育功能

儿童玩具的艺术教育功能是其教育功能体系的一个方面,它是该系统中使儿童获得“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的那些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前章我们在讨论玩具的教育功能系统时指出玩具的教育功能具有整体性,因此虽然我们可以按照艺术教育的本质及内容从该系统中抽出玩具教育功能的艺术侧面,但是这个侧面与其它方面不是割裂开的。

儿童玩具之所以具有感染力不仅是因为它的美还因为它所体现的艺术手法。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比生活更典型。作为艺术品的玩具常常使用了夸张、拟人的艺术手法。在玩具世界里,小动物有表情、会说话,它们的皮毛色彩可以千变万化并表征它们的性格与善恶,就连没有生命的人造物品也能具有人格。在儿童与玩具的接触过程当中,人类的普遍情感以及艺术家用以表达情感的各种艺术手法都借由玩具传达给儿童。

三、 基于教育功能的儿童玩具设计

(一) 玩具设计对玩具教育功能的能动性

设计师必须按照美的基本规律进行玩具设计,让玩具尽可能地展现艺术魅力是玩具艺术教育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也是基于儿童艺术教育的玩具设计前提。但是设计的力量决非仅限于此,设计对于产品的功能具有极强的能动性,设计师的价值就在于能够调动各方力量以合理的方式充分挖掘产品的教育功能。

(二) 与儿童色彩教育相结合的玩具设计

设计师对于色彩的独特认识通过玩具传达给儿童,对儿童潜移默化地进行美的熏陶。只要是符合美的基本法则的配色都能对儿童起到一定的艺术教育作用。因此以玩具为媒介对儿童进行的色彩教育是以感知方式为主的色彩教育,其手段主要为:玩具配色和与颜色相关的游戏设计。玩具的色彩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儿童从感性角度认识色彩及相关概念、感受色彩搭配美的无限(下转第250页)

(上接第246页) 可能性、感受色彩的调和、暗示色彩与心理的关系。

结语

文章提出儿童玩具教育功能的四个特点,包括作为玩具教育功能的共性及特性:非系统性、自我启发性与渐进性、情感性及其与娱乐功能的契合性、领先性。指出儿童玩具是一位伟大的艺术教师,它的艺术教育对于儿童永远是快乐的。这对当前儿童艺术教育和玩具开发具有双重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 卢佩任,杨明津.幼儿身心发展与产品功能在玩具设计上之探讨.工业设计,2003.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范文6

摘 要:在第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上,首次出现的“少儿舞蹈”专场成为一个突出的亮点。一批优秀的少儿舞蹈作品充分展示出当前

>> 也谈纤维艺术 也谈双语教育 也谈赏识教育 也谈尊重教育 也谈“平凡教育” 也谈首先教育 也谈感恩教育 也谈均衡教育 也谈“慢教育” 也谈批评教育 也谈导入的艺术 也谈行为艺术 也谈班级管理艺术 也谈课堂提问艺术 也谈提问的艺术 也谈“虎妈”教育 也谈新生入学教育 也谈素质教育 也谈幼儿环保教育 也谈重视惩罚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也谈“儿童舞蹈是教育还是艺术” 也谈“儿童舞蹈是教育还是艺术”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刘金昌")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在第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上,首次出现的“少儿舞蹈”专场成为一个突出的亮点。一批优秀的少儿舞蹈作品充分展示出当前少儿舞蹈的发展状况与整体水平,一时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还记得郭明达先生曾以《儿童舞蹈是教育还是艺术――郭明达谈儿童舞蹈的发展》一文简要介绍过对儿童舞蹈发展的几点看法。其大意主要是提出要更多地关注儿童舞蹈对儿童的身心教育功能。受郭老观点之启发,并借本届大赛之观感,本文就“儿童舞蹈是教育还是艺术”一题也有所思考。关键词:舞蹈教育;儿童舞蹈;艺术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173-01舞蹈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涵盖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学科内容,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尤其在发掘人的创造潜能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独特的作用。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语言,是通过人体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舞蹈教育则是通过教授这门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幼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的体魄,健康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全面发展,所以说儿童舞蹈是教育也是艺术。说它是“教育”,是因为从文化功能层面来看,儿童舞蹈具有重要的教育功用。这一点从儿童舞蹈由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鲜明地体现出来。特别是在当前大力提倡儿童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儿童舞蹈作为一种基本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在培养儿童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将儿童舞蹈纳入教育的范畴实属必然;而说它是“艺术”,是因为就本体的角度而言,儿童舞蹈归根到底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舞蹈艺术的一个分支,是以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年龄阶段特征为划分依据的舞蹈种类之一。无论儿童舞蹈用于教育活动,还是其它任何活动,儿童舞蹈本身所具备的抒情性与表演性等特征都使其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再加上舞蹈表演主体――儿童所独有的童真、童趣,必将展现出其与众不同且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因此,儿童舞蹈是舞蹈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预示其未来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的可能。探讨“儿童舞蹈是教育还是艺术”,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要为儿童舞蹈做一个怎样的定性,而在于应该如何正确去看待儿童舞蹈“教育”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其一,对于儿童舞蹈来说,“教育”与“艺术”是其不同侧重的两个方面,亦是儿童舞蹈发展的主要领域。一方面,儿童舞蹈教育是儿童舞蹈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广泛普及儿童舞蹈教育,以及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才能使儿童舞蹈艺术得以更快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儿童舞蹈艺术是儿童舞蹈教育的根本内容,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用。同时儿童舞蹈艺术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舞蹈教育的水平。因此,儿童舞蹈“教育”与“艺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特别是对于当前及未来儿童舞蹈的发展而言,更应该兼顾“教育”与“艺术”两个层面,从而在相互影响、相互推动之中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其二,“儿童舞蹈教育”与“儿童舞蹈艺术”应该严格秉承不同的目的和宗旨,切不可“一刀切”或是混为一谈。特别是在儿童舞蹈教育领域,应该倡导“教育”(普及型)与“艺术”(专业型)分离,从而更有益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儿童舞蹈教育包括普及型教育与专业型教育两个方面。其中普及型儿童舞蹈教育的目的在于让每个儿童都能感觉舞蹈、体验舞蹈、享受舞蹈,从而培养儿童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专业型儿童舞蹈教育的目的在于对一部分儿童进行针对性较强的专业训练,以期培养儿童的舞蹈技能与专长,从而为舞蹈艺术的人才储备提供资源。可见,这两种教育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别,绝不能混为一谈。特别是对于后者,成人应根据儿童的身心条件慎重做出选择,且不能因为成人(包括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功利意识或个人意愿带来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之势。其三,儿童舞蹈教育应该为儿童舞蹈艺术的发展服务。教育的根本在于人,对于儿童舞蹈来说,儿童舞蹈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是儿童。况且儿童舞蹈艺术的发展是儿童舞蹈乃至整个舞蹈艺术领域的一项艰巨任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决非一人一己一事之力。因此,面对一些悄然出现的“应试”、“应赛”现象,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予以批驳和否定;而对于当前大力推广普及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以及舞蹈舞台上繁荣活跃的儿童舞蹈现象则应该给予积极的响应和支持。至此,我们将视线投放到第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大赛中“少儿舞蹈”专场的出现,让我们能深刻的感受到比赛机制与表演舞台对于推动儿童舞蹈普及和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在面对儿童舞蹈教育时切勿忽视或遗忘了它本身真正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