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就业前景范例6篇

学前教育的就业前景

学前教育的就业前景范文1

[关键词]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就业前景

自1985年,国家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原对外汉语专业)以来,截止2016年,全国共有近300所高校获批开设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特别是近些年来,汉办不断开设境外孔子学院,外派大批汉语志愿者,不难看到国家对于该专业的重视,人们对此专业的热捧。如果上网搜索对外汉语,首先映入眼帘的大多为,缺少师资,急需专业人才,学科发展迅速,蓬勃发展的态势等积极意义的形容词。

笔者认为,网络的热议,国家的宣传只是侧面反映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的现状,若要更全面了解该专业的发展,特别是专业的就业前景,则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更为真实,客观的调查。因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对国内某民办高校在校三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展开了调查,旨在了解在校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未来的就业规划,并力求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发展提出些许建议。

一、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卷调查内容

问卷共三道问题,分别为:

(1)是否选择考研?

(2)是否选择从事与对外汉语专业相关工作?

(3)是否选择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如果是,你会选择哪种工作,并试给出原因。

本问卷通过问卷网形式进行发放与回收,共计收回有效问卷270份。

(二)调查结果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其对本专业的考研热情随之减少,对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追求也不断降低。

在校大二学生考研热情最高,两个班级考研人数分别为48%,58%,几乎超过班级总人数的一半。

在校大一,大二学生考研热情,与日后希望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热情基本持平。

在校大三学生考研人数与从事对外汉语先关工作人数比例相距悬殊。

在校大三学生选择日后从事对外汉语相关工作人数偏低,两个班级分别为8%,9%。

(三)学生访谈结果

笔者随机选择三届在校学生,每届共10人,共计30人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对专业的理解以及个人就业规划等问题。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个人就业前景的认识与选择有着强烈的共性。例如,10位大一学生对个人就业前景抱着非常乐观的态度。几位学生纷纷表示,报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就是因为近年来网络,电视的积极宣传,更笃定地认为,如果实在没有出路,就加入汉硕考研大军。10位在校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表示,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还是比较喜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因此大多选择考研,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10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则对专业的热情不高,这也反映在了他们的问卷调查数据中,笔者遗憾地发现,大三的学生选择考研与从事对外汉语相关工作的人数极少,所占比例不足本班人数的10%。在访谈中,学生们都提到了,其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并不像外人认为的那样美好,网络的宣传与炒作更是不可信的。学生们从已经毕业的大四学生处了解到,找工作的时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非常尴尬,很难找到与专业符合对口的工作,考研成功率其实也不高,尤其是民办高校,没有保研的资格,知名度也不及公立院校高,即使过了初试,复试时大多是毫无优势的。

二、现状分析

(一)学生人云亦云,就业规划扎堆现象严重

笔者调查的270位学生中,出现了严重的个人就业前景规划扎堆现象。这在上表中有所体现,例如大一学生考研率极高,大二学生无论是选择考取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还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专业工作的人数均较多,大三学生考研率偏低,选择从事对外汉语相关专业就业的人数也极少。造成这样较为一致的职业规划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比如学生们缺乏自身个性化职业规划的能力,从众心理较强。

(二)学生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定位并不了解

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旨在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专职人才,或将来从事新闻出版,文化交流工作,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换言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科定位从来不是培养仅可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的人才。而正是由于大部分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将学科定位为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性人才,忽略了另外几个方向的均衡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该专业开设的本意,也误导了大部分学生。由于学生对本专业的学科定位不了解,所以在就业前景的规划上,感到自己未来可以做的工作除了汉办志愿者,考取本专业研究生,各大汉语教学机构的教师,高校汉语教师等,再无他路。

(三)选择考研学生,目标不明确,对个人能力评估不准确

笔者统计了准备考研学生的目标院校与专业,但是惊讶地发现,有超过30%的学生在目标院校一栏中写着不确定,近30%的学生把目标定成了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这样的调查结果,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与担心。1.虽然学生们选择了考研,看似已经对未来做出了一定的规划,但是实则不然,连要考哪里,考什么专业,怎样准备,都一概不知。这其中也不乏学生指出,既然不一定本科毕业就可以找到与本专业相符的工作,那么就考研,这样的决定未免太过草率。2.近30%的学生把个人目标定的过高,当看到学生们选择名校作为考研目标时,笔者是非常欣慰的,毕竟有志向的学生值得鼓励。但是当问及其平时成绩时,大多数学生表示,平时专业课成绩不稳定,更有学生指出,选择考名校,不是因为能力强,而是因为,既然考研了,就选一个自己都觉得难考的学校,锻炼自己。笔者认为,如若不能根据个人能力,正确评估自己,选择合适的院校,专业,有充分的准备,翔实的计划,那么别说考研的成功率,就连是否具备考研的资格,都应另当别论了。

(四)学生就业选择较为集中,就业渠道颇窄

在调查的270位学生中,学生们选择的职业较为一致。这其中包括最多的几类:汉办志愿者、中小学教师、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机构或培训机构教师。除去公务员与企事业单位人员外,学生们选择的职业,都仍然围绕汉语教师这一职业,这里并不是说从事汉语教师一职不好,试想若全国近300所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高校的毕业生都选择上述几类工作,学生们面对的将是无比残酷的竞争。虽然本文调查的仅是这300所之一的学校,但是笔者相信,调查结果至少可以代表一部分在读学生的想法。

三、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前景的思考与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得到的数据与结果,笔者认为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崔希亮早在2005年就曾表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与该专业提供的职位并不成正比,李晓琪也曾撰文指出,虽然我们需要的是大批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先行者,但是似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并没有感到就读该专业的优势。陆检明(2014)也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专业成长过快,大批毕业生没有合适的出路,而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推V的一线教师,又大多不是该专业出身,这样的尴尬情景似乎愈演愈烈,让人担忧。这次笔者对某著名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在校三届本科生的调查,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三位学者的担忧与焦虑。因此针对调查的结果,笔者对调查学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一)细化学科定位

前文提到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指出,该专业旨在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育的专业人才,或日后从事文字、新闻出版等工作,中外文化交流等工作的专业人员。也就是说,学生们不要陷入学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日后一定要考取汉语估计教育硕士,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才是该专业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学校应该认真解读教育部的指示,细化学科定位。

(二)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做到针对性强,个性化强的职业规划服务,让学生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明确个人能力,清楚认识到大学四年结束后,个人的定位与职业的选择,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学前教育的就业前景范文2

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开始,合理的学前教育可以让儿童未来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开始。职高学学前教育专业很适合女生,学前教育既是对新生一代的教育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是父母安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促进社会和谐。就业前景:主要到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的工作。

2、临床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所以临床医学是适合女生最有前途职高专业之一。

就业前景: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医学院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所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相当不错了。

3、设计类专业

这个专业学起来可不容易,要求学生要有发散的思维和源源不断的灵感,而女生通常细心慎密,在创作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再加上学校对思维方面的培养,女孩子是很适合设计类专业的。

学前教育的就业前景范文3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背景;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职业化、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0 ― 0138 ― 02

教育部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这一角色定位提出了辅导员的角色任务主要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24号令也提出辅导员应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在现实的情况下,高校对辅导员的专业背景的要求分成三种情况:第一,专业淡化,不对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做要求;第二,人文社科基础,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第三,专业对口,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同或者相近。〔2〕无论是何种专业背景,在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时,有其优势,也有不足之处。在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把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辅导员专业背景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现实状况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和教育部24号令的指导下,近年来,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学历水平和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就目前辅导员的专业背景构成来看,淡化专业要求的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强调的是爱心、责任心、人际交往、协调和管理能力;具备人文社科专业基础的辅导员在工作中强调的是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辅导学生成长、生涯规划等需要具备的学科背景;具备与学生专业对口的辅导员在工作中强调的是与学生的共同语言。辅导员千差万别和各具特色的专业背景,在现实的工作中表现出了种种的差异。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当代的大学生追求个性自由,不愿意被束缚和管理。在学生的群体中,又容易出现思想偏激、丧失学习动力、心里有特殊障碍、专业发展不明、生涯规划不清等一系列问题,仅仅囿于某一专业背景的辅导员,难以解决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复杂情况。从辅导员的角度来说,多重角色任务使得辅导员工作容易迷失自己的工作目标,陷入具体的繁琐的行政事务工作中,找不到职业的目标感和成就感;对学生的无限责任,又容易使辅导员缺失积极上进的动力,没有自己的职业归属感,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

二、辅导员专业背景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从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艰巨性、必要性和辅导员多重角色任务与无限责任等因素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的环节,大学生合力育人的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把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把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优势发挥出来,必将有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专业优势性的需要

当前开展辅导员选聘工作时,基本要求是具备研究生学历,学历水平普遍较高。从专业构成来看,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外,还涵盖了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专业分布较广。从比例上来看,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比例较大。把辅导员的专业背景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起来,是充分利用辅导员高学历的教育成果、专业背景知识,发挥其专业优势的必然需要。

(二)进一步优化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需要

在当前形势下,专业教师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通过课堂教育达到的育人效果,这些教师的育人成果可以通过课程的考核表现出来。而辅导员相对于专业教师,没有稳定的教学空间,没有固定的育人场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在学生休息的寝室,课外素质拓展活动等地点,育人效果则通过日常的点滴工作体现出来,比如奖助勤补等工作,或者是特殊的事件,比如十佳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评选活动,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时间之长、跨度之大更需要辅导员充分的发挥专业背景优势。

同时,对于当今深刻变化的国际社会形势,面对信息化的发展大趋势,学生思想变化快、跳跃大,会不断出现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难题。因此对于辅导员来说,迫切需要发挥专业背景的优势,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优化管理和服务育人的手段,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辅导员个人职业能力提升的需要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不像专业任课教师有常规性的晋升渠道,辅导员虽然可以通过评职称定级,却也存在着不少的难题。2014年3月27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进一步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但目前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还存在着不少的障碍,辅导员主要工作的重点是日常事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细微的事务工作,辅导员难以从这些事务性工作中脱身,而且一旦脱离,又容易造成管理和教育的分离。因此,辅导员专业背景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能够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使得辅导员在工作中找到职业价值,也为优化辅导员队伍,合理配置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铺垫基础。

三、辅导员专业背景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

目前,很多高校辅导员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抛弃在工作之外,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从目前来看,发挥辅导员的专业背景知识或能力还存在着一些障碍。比如,缺乏平台,且由于事务性工作过多,很多辅导员没有时间参与到这些工作中去。有的高校虽然有平台,但却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实际的作用。辅导员虽然可以通过科研来展示个人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成果,但又缺乏交流和指导,导致没有明确的发展的方向。辅导员虽然可以走上讲台,又由于时间等因素的制约,无法充分的备课,导致课程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因此,在目前的形势下,需要提出可行性的策略,有效地把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

(一)努力把辅导员的专业背景积极融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从辅导员的角度来说,辅导员应该积极利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中文专业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优势,结合传统文化,努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利用心理学的指示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打开学生人际交往之间的芥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学习法律专业的辅导员,在学生校规校级教育和敏感事件发生的时期,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应该搭建行之有效的平台,使辅导员走上讲台制度化。充分利用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搭建平台的同时,学校应积极研究相关实施方案,为辅导员走上讲台提供时间和智力支持,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学校可以结合辅导员的专业背景知识,开设选修课程,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也可以开设相应的讲座,结合个人的专业特长建立讲师团,向全校共享资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范围。

(二)整合辅导员团队,建立联合工作室,充分发挥辅导员团队专业知识的力量。

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对于辅导员岗位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整合辅导员团队,充分利用辅导员在各自专业背景方面的优势,开展联合育人工作。对于一个学生培养单位来说,如果聚集了具有与学生一致的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具有管理学背景的辅导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和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辅导员,那么这个单位的辅导员团队力量是足够强大的。当然,联合育人也需要平台,也需要提供必要的时间、财力和物力支持。因此,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联合育人工作室,把联合育人制度化、常态化,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三)积极鼓励辅导员在本专业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研究工作。

积极鼓励辅导员在本专业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研究工作,一方面,积极鼓励和组织辅导员在本专业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科学研究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为申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储备知识和实践基础;另一方面,学校要营造辅导员开展本专业背景下科学研究的氛围,为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在当前高校重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背景下,辅导员可以深入社会实践基地,积极结合个人专业背景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以此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能力,在实践中提高辅导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有效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四、结语

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背景下,发挥好辅导员专业背景优势,探索可行化的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为辅导员在本专业的知识背景下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平台,提供必要的支持,一方面增强了辅导员学术理论修养和工作能力,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效力,另一方面也为辅导员的个人能力发展,探索个人职业价值,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农雁淇.高校辅导员学科专业背景对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J〕.右江民族医学学报,2012,(06):830.

学前教育的就业前景范文4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8项技能:普通话、三笔字、教学简笔画、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音体美舞、幼教英语、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选用上,都要考虑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应是当今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的,应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2.3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情景性

2情景设计常常是现代教学的中心内容,新课程与幼儿园活动

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更需要情景与主题的多样性。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中,根据不同的内容,教材的情景大致可以分为认知情景、审美情景、道德情景和综合情景。情景与教学主题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创设适宜的情景,以承载特定的教学主题。

3学前教育专业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要点

3.1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反馈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上的主体地位,以完整的体系和协调的机制来观察、评定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掌握情况,并将形成的结论与评价全面交付学生,使学生通过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形成学习——实践——评价——反馈的循环逻辑链条,让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实施更为有效,使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掌握更为彻底,从意识上和能力上做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

3.2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的微格训练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展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针对性和客观性优势,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在核心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用录摄设备和多媒体采集系统记录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细节与过程,然后与教学和指导教师一道观看形成的资料,针对录像、音频的分析和研讨找出实践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与缺点,形成改进实践方法的策略和方案,如此循环、大量训练直到学生掌握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达到课程要求的目标和任务位置。

3.3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的交叉模式

交叉模式是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得到专业资格为“经线”,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成长为“纬线”相互交叉的信息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交叉模式的一项重要目标是通过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来让学生获得专业资格证书和学历文凭,使学生得到社会的承认;交叉模式的另一项重要目标是通过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和各类研修培训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在交叉模式中要做到双重目标的共同建设,通过实践教学将两个侧重点统一在一起,深层次地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与素质。

3.4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的多元化模式

学前教育的就业前景范文5

关键词:景观设计,教育,问题与对策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环境景观设计行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契机,景观设计也成为了高校的"热门"专业,报考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也在成倍增加,但景观设计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学科教育滞后;专业定位不合理;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合理的师资建设机制;课程设置混乱;教学方法不当等问题。该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科的完善与发展。

本文结合作者长期景观设计教育教学的实践,针对景观设计专业教育中较突出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进而揭示出较为深层次的问题,希望这些建议能引起相关院校师生的关注,把景观设计教育更好的向前推进。

一、调整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现代景观设计,其核心就是风景园林、环境艺术、建筑规划这三大方面综合而成,即所谓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从目前的设计实践和国际共识来看,景观设计是规划与建筑、植物与生态,艺术与创造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三方面都不可偏废,我们培养的景观设计师应该是一个能掌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生态以及艺术设计等方面的综合知识才能胜任的角色,从学科基本组成而论,现代景观设计学科包含这几大方面。但是,目前开设有景观设计相关专业的农林、理工、艺术类院校设计教学虽办学各有特色,但都不够系统,没有从景观设计学的宏观角度加以系统整合,没有相对完整统一的教学大纲以及课程设置,教学中各自为政、缺少规范与整合。因此,对于这一学科的整合"定位"非常重要,应当把景观设计专业定位为传统的园林、环艺、规划和游憩等整合基础之上的一种新专业,而不是从属于以上几种学科任一学科之中或之下的专业课程。

在景观设计专业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应该明确各院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制定,既不能流于形式,又不能好高务远,脱离自己的实际。因此,必须根据国家教育的总目标和景观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从专业的具体特点出发,正确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使自己的培养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要使人才培养目标真正成为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管理的模式的直接体现。同时培养目标的制定又要体现出自己的专业特色,不要整齐划一、过分雷同,农林类院校、建筑类院校、艺术类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等几种类型的院校景观设计的培养目标应各有特色,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景观设计研究

首先,调整不同类型院校的师资结构搭配形式,优化师资配比。目前开设有景观设计专业的院校概括起来可分为农林类院校、建筑类院校、艺术类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等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院校应加强师资的互补,使得教师队伍的组成符合景观设计学科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特点。因此,艺术类院校对生态学、环境科学、生态保护及建筑规划等方面的师资要加强引进。反之,建筑类院校和农林类院校相关专业中也应该引入艺术设计、环境艺术方面的教师,只有掌握不同学科专长的教师在教学中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推动景观设计教育的健康发展。

其次,根据专业特点引进不同学历和职称层次的教师,不要盲目追求高职称、高学历。很多技能性课程让教授去上效果也未必就好:比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表现技法等课程的教学。技能技法课程这部分教师就不能仅仅以"学历、职称"论高低。

再次,景观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专业教师应该经常参与设计实践,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设计前沿动态,才能应对设计教学中可能碰到的各种设计问题,才能解答学生在方案设计中的疑问与难题。

最后,鼓励教师进行景观设计教育理论研究。目前在社会上景观设计领域的设计实践已经开展的如火如荼,但在学术界和理论界景观设计的研究成果还相当稀少,关于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还非常欠缺,与设计实践尚不匹配。因此我们专业教师应该加强专业理论研究,尤其是设计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更要加强,以指导设计教育和实践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景观设计课程体系

景观设计这一学科深层次的问题是目前尚处于形成初期,学科教育相对滞后,没有相对完整、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因此我们急需把目前我国开设有景观设计相关专业的几种不同性质院校进行专业整合,借鉴欧美各发达国家的先进课程设置及教学理念,尽快建立完善的景观设计课程体系,进而从景观学的宏观角度系统教学,全方位夯实学生的专业设计基础,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首先,所有的科目都应该遵循景观设计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开设,整合原来建筑、艺术、农林类院校的综合办学资源,增加对景观设计学习比较重要而原来很多院校往往忽略的一些课程。比如近现代景观史、景观工程与技术、景观生态学等,改为各院校都要开设的必修科目,在选修课里增加专业英语和论文写做,这样既能跟上国际学科发展步伐、了解设计前沿动态,又可以增强设计人才的理论学养和理论水平。

其次,课程设置中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和数量。选修科目基本上涉及到人文、生态、技术、艺术等各个方面,可以供不同类型的院校有选择的开设,以彰显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如农林类院校课程设置中可以有意开设一些诸如植物生理学、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气象学、土壤学等农林类特色选修科目;在建筑类院校中有意增加诸如建筑构造、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管理与法规等选修科目。这样不同类型院校培养的设计人才在都满足景观设计学科要求的情况下又各具特色,在将来的工作中可以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互补。

最后,在课程增加的情况下也应减掉一些课程,"取"和"舍"得当以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比如可以去掉农林类院校所开设的普通化学、遗传学、名特优果树、农业化学、鲜切花技术等课程以优化课程设置,进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总之,通过课程设置的调整优化、完善课程体系,各类院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符合自己院校学科特色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以此规范景观设计学科教育,使不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既能胜任景观设计的专业需求,同时又各具特色、相互补充。

四、发展多层次的景观设计教育

景观设计教育要与市场结合、要与国际同类教育接轨,除了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还要密切关注国际设计教育发展趋势,应对设计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发展多层次的景观设计教育。

(一)、积极、合理的发展学历层次教育

景观设计学科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学历结构分配不太合理,学历层次单一等问题突出。

我国目前开办景观设计相关专业的院校绝大多数都是本科层次的培养,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而设计实践中很多情况下不一定都需要本科学历层次的学生,甚至很多设计公司需要大量专科、中专学历层次的人才,他们学历层次虽然偏低,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较强,工资水平相对要求低一些,反而更受普通设计公司的欢迎。我们应该认真调研,合理控制不同学历层次的招生规模,发挥各自特点,优势互补。

同时,我国还应扩大和加强景观设计硕士、博士层次的教育,目前攻读景观设计研究方向的学生比重还很低,所培养出来的博、硕士人才还很少,导致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滞后,加强景观设计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带动景观设计学科的全面发展。

(二)、增加职业培训,建立多层次的终身教育机制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高等教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将成为终身学习的一个阶段,未来设计市场对设计师的最低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其知识内容更新越来越快。景观设计教育应逐渐改变"一次性教育"的观念,建立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体系。

综上所述,我国景观设计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问题也比较突出,其人才的培养与景观设计行业的实际需求不相匹配,因此急需对我国诸多高校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进而调整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景观设计理论和教学研究;建立完善的景观设计课程体系;发展多层次的设计教学,完善终身教育机制。最终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优秀景观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俞孔坚 .刘东云. 美国的景观设计专业[J].国外城市规划,1999(2):1-9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4)

课题:扬州大学校级课题《景观艺术设计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号:206510457

学前教育的就业前景范文6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并且是当前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自参与绿色教育项目以来对项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精力。所长霍力岩教授亲自担任首席专家,抽调系里的中青年教师为项目组建了一支复合型的专家团队,实现了每个基地园有园所建设指导专家,每一个幼儿园课程领域有分类项目专家。同时,学前教育组吸收了国际上知名的学前教育专业教授、国内著名的教育专家和国内知名的幼教实践专家的力量,建立了专家团队来合作开展工作。

自2010年绿色教育实施以来,参与绿色教育的幼儿园不断增多。从一开始的2所基地园到8所公办幼儿园,到后来包括公办园和民办园在内的12所幼儿园,再到现在包括多种类型幼儿园在内的30所幼儿园。甚至,现在全区的幼儿园都有机会参与绿色学前教育组开展的培训。

项目管理与运作

学前教育组坚持了绿色教育项目组整体的理念与原则,同时,基于石景山区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情况研究和实施了一套独特的管理和运作方法。

用雁阵模式规划区域学前教育发展

为了推动全区幼儿园优质、均衡的发展,基于幼儿园之间教育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项目组决定采用雁阵模式全面规划石景山区的学前教育发展。项目组先从两所基地园的建设入手,将两所“头雁”的示范作用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出来,带动全区幼儿园的发展。同时,项目组面向全区幼儿园开展教师培训等工作,为区内所有幼儿园提供参与项目的机会。在此过程中,项目组采用多种形式适时、灵活地挖掘其他幼儿园的发展潜力,变换“头雁”,激发区域内幼儿园之间的竞争,推动整个“雁阵”的运行。

用伙伴协作机制推动区域学前教育发展

为了推动区域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并最大程度地整合和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学前教育组广泛地采用了伙伴协作机制,并对这一机制进行了丰富的解读。伙伴协作不仅包括高校和幼儿园之间的协作,还包括区域内幼儿园之间的协作和不同区域幼儿园团体之间的协作。在同一区域内不同幼儿园之间拥有不同的特色与发展优势、在不同区域内幼儿园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互相借鉴和学习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用课程开发带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和教师是决定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两个关键要素。学前教育组紧紧围绕课程开发和教师培养两个核心工作来开展项目,并实现了课程开发与教师培养一体化。适宜的课程就是最好的课程。开发适宜某一区域的课程必须依靠本区域教师的力量。那么,教师在与项目专家共同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就会得到专业素养上的提升。相应地,为该区域的教师提供培训能够推动他们开发出适宜自己区域的课程。

项目举措

品牌园建设

在项目实施之初,项目组选择了石景山区实验幼儿园和师范附属幼儿园两所幼儿园作为基地园实施品牌园建设,以更好地发挥两所幼儿园对其他幼儿园的示范作用。项目组为两所幼儿园各配备了两名园所建设指导专家。指导专家在充分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与园长共同商议制定品牌园建设方案。同时,指导专家每个月到园视导,指导园长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培训

项目开启之后,学前教育组面向石景山全区幼儿园开展了多次集体培训,满足了全区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需要。一方面,项目专家面向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内容涉及绿色教育的含义、学前教育各领域课程的关键经验等。另一方面,项目专家联合两所基地园开展了观摩教学活动,给全区幼儿园提供了实践性培训。

京深工作坊

作为国内交流和伙伴学习的一种形式,学前教育组在2010年底组织石景山区幼儿园园长代表到深圳市,与那里优秀的幼儿园园长代表共同开展了京深园长领导力工作坊,并参访了深圳市最优秀的幼儿园。这项活动,一方面让石景山区幼儿园园长们看到了更多样的教育模式,丰富了园长们的专业设想,调动了她们的发展积极性;另一方面将绿色教育的理念传递到了深圳市的幼教团体中,宣传了石景山区幼儿园的优秀经验,树立了园长们的发展信心。

幼教名师论坛

为了培养石景山区的“名师”,并发挥石景山区优秀教师的经验优势,学前教育组设计和实施了“幼教名师论坛”活动,大力提升了石景山区优秀教师的专业素养。论坛邀请石景山区相对优秀的教师总结个人经验,面向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宣讲。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在准备宣讲的过程中对个人教育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梳理,在反思自我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大学学生在聆听宣讲的过程中学习了实践经验,并用自己的批判性思考和提问再次促进了幼儿园教师的发展。

课程研发

学前教育组提出了要构建一套适宜石景山区的绿色课程,以满足该区的幼儿园教学需要。目前,项目组已经开启了这项活动,采用专家指导和基地园引领相结合的形式组建了研发团队。各个课程领域的研发团队正在按计划实施自己的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