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保教思索

学前教育保教思索

本文作者:王妍 单位:黑龙江省普通高中考试评价办公室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前些年,由于一些地区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对本地区学前教育的基本状况缺乏调研,精简学前教育机构,使得供需缺口日益加大。因此,应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裕资源和其他富裕公共资源优先改、扩建幼儿园,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扶持新建幼儿园。《教育法》(1995年)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样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但实际工作中,幼儿教师待遇仍然偏低,培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也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在落实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同时,要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完善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大力开展以提高保教能力为重点的幼儿教师培训,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幼教科研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经费支持上都存在很大的不足,这在客观上影响了学前教育科研更普遍、深入的开展,同时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日显淡薄、科研能力日趋下降。因此,应建立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大力开展学前教育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推进幼儿园内涵建设和科学发展[3]。

发展学前教育,重在保教质量

加强学前教师专业素质培训,全面提高保教水平

学前教育工作,最终要靠广大教师来实施。学前教师的素质对保教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师德和专业训练水平越高,教师的积极行为就越多,对幼儿的发展越有利。因此,加强学前教师专业素质培训,对全面提高保教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加强学前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坚持理论学习,引导学前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树立教师奉献幼教事业的热情和信念。通过学习优秀学前教师的先进事迹和举办各种形式的座谈活动,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结合学前教育工作,增强教师爱岗敬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行为规范和相应的规章制度,自觉规范教师的行为,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赢得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加强学前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

第一,爱心任教。高尔基曾说:“爱是最好的教育。”教师对学前儿童的关心与爱护是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学前教师要把对孩子的浓浓爱心具体化为亲切的微笑、温暖的话语、轻柔的动作,使幼儿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自信心、安全感。同时学前教师的施教对象是天真的孩童,当一些孩子调皮和有不良的习性时,教师要有耐心并加以教育引导,让孩子领会到爱的美好。

第二,匠心育人。只有了解幼儿,才能教好幼儿。观察是了解幼儿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也是学前教师最宝贵的品质之一。通过对孩子的欢乐、兴奋、惊奇、恐惧、害羞和其他内心活动最细微的表现,探知幼儿的需要,了解幼儿某个行为的意义,并做出及时反馈。

第三,潜心科研。有了正确的理念,还要探索出在实际教学中切实可行的、能够适应幼儿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运用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并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幼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四,进修学习。应该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做为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鼓励学前教师到继续教育机构进修学习,以提高业务素质;经常组织教师进行相互间的教学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到有成功教育经验的幼儿园参观调研,从而真正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学前教师队伍。

科学确定学前教育内容,确保保教质量

保教质量的标准,一是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三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是具备基本的辨别是非能力。良好的习惯和能力是培养学前儿童优秀品质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阶段,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比知识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根据学前儿童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科学确定学前教育内容,通过活动的形式,保教结合,寓教于乐,确保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文明习惯、劳动习惯、爱护财物习惯等等。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学前教师具有很好的教育指导意义,他的“小先生制”,强调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主张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把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进学前儿童的一日中去,让他们在自然的生活、游戏、交往中获得正确的认知,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在得到认可、纠正、强化后,成为固有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包括到点睡按时起、餐前便后要洗手、不挑食不偏食、不吃垃圾食品、早晚刷牙等。

文明习惯的培养。学会使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如“请、您好、再见、谢谢、请原谅”等基本文明用语;遵守各种规则,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积极创设情境让学前儿童在实践中逐渐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遇到不文明行为要给予学前儿童及时的指正。劳动习惯的培养。养成学前儿童的服务意识,包括自我服务意识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帮助小朋友或老师、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自己穿衣服、穿鞋、吃饭,整理玩具和书籍,吃饭时拿筷子、饭碗,饭后擦桌子等。爱惜财物的培养。养成节约、不浪费,爱护物品的良好习惯。例如爱惜粮食,不浪费食物;爱护书籍、玩具和公共设施,并不损坏、不破坏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新《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要尽量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学前教师要着重培养儿童善观察、爱动脑、勤提问、喜探究的良好习惯,引导儿童观察季节变化、动植物特征并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同时还要经常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猜谜语、拼图、智力游戏等,在游戏中融入一些小知识,采取激励的方式,让儿童感到动脑筋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基本的沟通能力通过语言,促使学前儿童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说话并耐心倾听,鼓励儿童多说、会说,尤其是儿童有需求或遇到困难时,让其自己表达意愿而不要主动代替。例如,创设儿童走失、问路、借东西、纠纷等情境,让儿童学会表述意愿。

使学前儿童形成明确的是非观念,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正确认识“真善美、假恶丑”。遇到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例如对于违反交通规则、偷窃、打人等行为,大人要及时指出并有明确的态度,同时讲清楚利害关系。对儿童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摇头拒绝,对正确的行为和做法微笑着加以肯定与鼓励。因此,在当前积极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的时期,更要重视保教质量。应该从实际出发,为幼儿园提供基本的条件保障,提高学前教师的专业素质,科学确定保教内容,帮助学前儿童在他们生命之初,播种成长阶段必备的素质种子。#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