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范例6篇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范文1

关键词:音乐欣赏;音乐教育;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066

音乐欣赏是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天地,通过欣赏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笔者在这几年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思维灵活、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在音乐欣赏中不断地探索。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教学既要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又要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教科书只是教学的依据和基础,相对内容较少。而实际上任何能够培养学生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的校内外音乐资源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学内容,只局限在教材的内容当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求。因此,在课堂上,笔者结合实际生活,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欣赏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热门的各类音乐作品,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多方面地提高了他们对音乐作品的审美和鉴赏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多媒体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倾听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石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一般来说,音乐欣赏特别强调“静”字,而且,教师和学生都要进入倾听状态,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在听音乐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一、两个问题来听;或者指出在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例如:我们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之前,笔者向学生们提出三个问题:1. 歌曲可分为几段?2. 说出各段的演唱形式。3. 各段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为了让他们在欣赏作品时自由畅想、各抒己见,我们必须坚持靠“多次聆听”来进行审美,这是最能发挥学生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的途径。当个别作品依靠学生“听”来理解会有很大难度时,教师可借用多媒体视频播放作辅助,引导学生通过“看”来理解作品。例如,在欣赏《梁祝》时,在“看”的问题上,教师应多花一点时间,针对学生“看什么”和“怎么看”精心筛选,既要符合教材、年龄、身心特点的审美规律,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又要不同于一般的娱乐欣赏,充分体现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在中学音乐欣赏教材中,不少音乐作品是根据文学名著或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且往往篇幅较长,学生常常听了几分钟后就开小差,以致不能全面理解作品的内容。有的教师为了能让学生耐心地听完全曲,就大量选取相关的电影片断,配上背景音乐播放。欣赏音乐的核心是“听”而不是“看”,其最大的特点是音乐的形象性及情感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学生缺少了形象思维这一过程,无法对作品有自己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想象,是音乐教学的误区。

因此,要从课堂实效出发,真正做到以听觉审美为主,视觉审美为辅的原则,坚持让学生在聆听中去感受、体验音乐的内涵,想象音乐的意境,参与音乐的创作,这样才能达到音乐欣赏的审美目的。

二、想象是音乐欣赏教学的翅膀

在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和音乐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这是启发学生想象和联系的关键。生动的语言,富有意境的图画、幻灯、录像,都可以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课中一个比较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会取得良好的效果。重要的内容,它是一个以听觉的感知和想象相结合的认知过程,很多老师在上欣赏课的过程中,往往侧重于“听”,而忽略了“赏”,更不愿让学生去“想”,这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非常不利。其实,欣赏教学就是一个由听到想、再由想到表演的创作过程。

例如,欣赏《电闪雷鸣波尔卡》,笔者将音乐主题内容制作成跳舞的动画效果,帮助学生从直观的感知出发,去想象理解和感受当时音乐场面。在学生熟悉音乐主题后,笔者还出示一些画面,让学生听赏时边听边欣赏。在欣赏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它的情绪,是热烈奔放的,还是抒情优美的;是欢快喜悦的,还是缓慢忧伤的,等等。其次要通过对音乐背景、作者、节奏特点、旋律风格及涵义等的介绍,使学生对听赏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从而加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同样,欣赏一部音乐作品,更需要将视觉、听觉、动作与想象相结合来理解和感受音乐。例如,《在亚细亚平原上》,课本用四幅画揭示了乐曲的内容。利用这些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从直观上进行感知,然后再播放音乐让学生想象和感受音乐所表现旷野上的的马蹄声、骆驼队和马队前进的步伐、以及渐渐远去,慢慢消失在平原的情景。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深化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采用讲故事或描述情景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但作为教师,要注意的是切勿对学生合理的想象轻易的否定,似乎音乐描写的一定要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要敢于鼓励学生去想。

三、多媒体是音乐欣赏教学的血液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尽可能有的放矢地利用现代化设备最大限度的为教学服务,合理处理聆听音乐与观看视频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把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使学生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枯燥教学变为趣味的教学,多媒体能使学生的视线不再单纯的固定在黑底白字的黑板上,让课本知识都生动起来,将相关讲解内容配上各种声音、颜色,用唱歌的形式把他们的情感表达出来。音乐除了声音美外,形式也至关重要,因为它能被人的感受官所接受。如在教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时通过放映多媒体黄河壶口瀑布的视频,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方面有身临其进的感觉,能强烈感受到乐曲的气势磅礴、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不可战胜的力量。使学生了解抗日战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前赴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感受到作品的意义与内涵,并使用权他们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多媒体能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音乐形象更鲜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情感的流露。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音乐作品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在讲解欣赏著名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时,我自已制作了幻灯片,伴随着古朴典雅的音乐,通过媒体播放一幅幅山水画面:将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升上东山,小舟在江面上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把大自然迷人的景色,一幕幕展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从中获得美的享受,让优美的音乐和多彩自然风光画面,唤起他们对美丽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升华。

由此看来,传统单一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也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采取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结合,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使音乐课堂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学生的知识面会更广。现代教育需要我们掌握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样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提高课堂效果,增强教学质量。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范文2

关键词:初中音乐 欣赏教学 思维启发 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满的教育。”音乐新课标强调“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理念,而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讲究教学技巧。从视唱、听、动等几个方面人手,让学生深刻领会音乐、充分体验音乐情感,准确把握音乐形象,全面提高音乐素质。

一、注重视觉传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有许多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在上到欣赏课的时候,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使我们失去了对学生进行施教的最佳时机和条件。

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比如说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就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在教唱歌曲《阿西里西》时,我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傣家竹楼,把歌谱和歌词抄在水波荡漾之中,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在教唱歌曲《保卫黄河》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再者在学习戏剧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录像、听唱腔、见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念白和走步、甚至学一两个唱段等,通过这些最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所以在欣赏过程中,运用一些直观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的音乐欣赏、变抽象为直观。这样的方式能让教师教地更轻松,学生学地更乐意,更投入。

二、注重思维启发,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多联想和想象。在课堂中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只有当课堂充满充满着想象,开始有了生动活泼的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

在过去的观点中有时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那现在我却要鼓励我的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发展形象思维是很有好处的。这样的鼓励、引导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

歌剧《卡门》,音乐雄壮、有力。教师先放一段试听,引导学生: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吗?我们把音乐和美术这两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才能。师点出有英武的斗牛士,也有高声喝彩的群众,画面呈现出一派热烈欢腾的情景……接着一步步跟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讲讲所知道的关于斗牛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示范,斗牛的动作等等,最后伴着音乐一起去感受斗牛场的氛围。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抓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带着欣喜与渴望去听这个音乐。

那么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也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等。

我在向学生讲解民族拉弦乐器时,在欣赏内容上作了精心的挑选和安排,使所选的乐曲既能充分体现该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又能使每首乐曲在情绪和音乐形象上有所对比。这样,整堂课的欣赏内容就丰富了。如在讲解二胡时,我将二胡带到了教室中,以最直观的方式用实物进行介绍,并用多媒体播放二胡现场演奏录像,让学生观看聆听几个音乐片段。学生亲眼目睹了二胡的外形和演奏形式,初步感受了二胡丰富的表现力。然后着重介绍并欣赏了由唐代著名歌曲改编的二胡独奏曲《阳关三叠》,这是一首抒发诗人王维对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含蓄地反映了古代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戌徭役制度下的哀怨情绪。学生聆听了二胡那近似人声的优美柔和的诉说,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地描绘,使学生深刻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同时给他们创设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美的境界。我在此时又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的表现欲望,以乐曲为背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进一步创作活动。经过讨论、编排,学生们选派代表表达了对作品的不同情感:有诗人与朋友依依不舍的分离场面;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一幕;也有在音乐的衬托下有表情得朗诵同名诗……整个课堂氛围达到一个高潮。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想说、想做”的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更自由的参与空间。

三、注重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表演意识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获得情感深入体验,必须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活动性,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范文3

摘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国家对学生的音乐欣赏和鉴赏水平越来越重视。音乐作为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价值与重要性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而音乐欣赏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其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课;具体方法

一、前言

传统的欣赏教学已愈来愈不受师生的欢迎。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年龄特点及社会环境等因素。于是往往出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如醉如痴,学生听得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的尴尬场面。随着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实践的共同取向。如何培养众多学生对音乐欣赏兴趣的提高、以及在音乐欣赏中的潜移默化和判断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思辨审美层次。如何搞好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是促使音乐教师进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初中音乐欣赏存在的重要性

音乐作为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价值与重要性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而音乐欣赏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其重要性。同时基于人文关怀,在初中课程中开设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通过音乐欣赏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音乐教学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通过对作品内容的分析,在学生获得音乐知识、提高音乐鉴赏力的同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历史发展和哲学思想等。从而体会不同音乐作品所独特的审美意义、美学价值。同时新课标强调“以审美欣赏为核心”,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从音乐语言中挖掘歌曲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从全新的审美视角诠释和欣赏音乐。教学设计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求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欣赏能力。

三、新课标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尝试

(一)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人们学习的最好老师。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再好的音乐也是听不进去的,对学生来说也只是无意义的声音,根本谈不上接受音乐审美教育,也不可能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审美教育,其审美兴趣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途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音乐欣赏教学。

(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融入音乐境界

创造和利用愉悦情境进行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环境氛围,并促使学生想象空间,从而使音乐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可以说音乐课堂教学不能脱离愉悦情境教学,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种情境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一种体验音乐情感的环境。初中学生是最富有情感的,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想象丰富而奇特。通过创设情景,传递信息的载体,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智力背景,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的空间。音乐欣赏,给人以无穷的体验、感悟和经验与知识的积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想像,使得教学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欣赏乐曲,体会音乐表现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表现音乐情绪中的作用,从而使学习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情,真正体会音乐作品中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三)通过多媒体等工具使音乐欣赏与时代同步

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中学生正处在感知外部世界、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笔者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一些切合时事的欣赏曲目,如,在世界环保日时,安排学生欣赏《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3月15日,安排学生欣赏以打假为主题的《雾里看花》等,通过这些通俗易懂的歌曲,学生们既获得了音乐美感,又增加了时代感和使命感。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笔者认为开展课外活动也是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让一些经典的积极的音乐在校园回响,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到了音乐的熏陶。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灵活多样化

有很多学者认为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而言,借助多媒体技术(若有条件还可结合网络通信技术)实现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非常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多媒体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能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的知识),还能按照或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都有很大作用和意义,即对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它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初中音乐教材中的许多作品,有着情与美深刻蕴含。在指导学生品味、鉴赏这些优美的作品时,如果辅之以情感内涵与之相通、相近的画面,即使仅仅是一幅画配着音乐,也能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设出浓郁的氛围,渲染出和谐的意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体验和审美陶冶。

四、结语

总之,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 在学生个性张扬、独立的现实情形下,在网络音乐资源纷繁芜杂的现实背景下,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对初中音乐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育者们需要与时俱进,掌握前沿,在教学中要勇于创新,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和手段,认真研究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实 现 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武新卉.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6);

[2]龙曼丽.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文学教育,2010,(02);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范文4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法

如何上好农村中学的一节初中音乐课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能给广大同行有一点帮助吧。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正进行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实行新的课程改革成为了行进中的“重要动力”。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积极的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想把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新的实施方法用于自己的课堂中去。音乐课程计划中音乐的感受欣赏作为重要模块逐渐受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视,音乐课已经不是简单的“唱歌课”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已经赋予它新的要求,音乐审美成为了核心,在音乐欣赏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感知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情趣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

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效的,乏味的,甚至是痛苦的,那么就更谈不上产生情感共鸣,更谈不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了。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没有浓厚兴趣就会厌学。兴趣不到“着迷“的程度,就不出现灵感,更别谈思维的创造性。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所以怎样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出发点。

一、 创造必要的音乐欣赏环境

这其中包括很多环境种类:

1、生活中的音乐环境: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从不爱听音乐到爱听音乐再到会听音乐的过程,但是每个人对所听到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音乐的耳朵”需要大家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去训练它,刺激它。就像学习语言一样,长期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学习,那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如果孩子们时常处于一个音乐环境中,让他们能不时地触碰到它,即使他们只是听到而已,并不是在欣赏它,那么潜移默化的,他们也是在受到音乐的浸染。从初步感知上接触它,聆听它,那么如果在课堂上出现了那些乐曲,学生会觉得好像似曾相识,会对它产生亲切感,而不是满耳陌生的“天外来音”不知所谓了。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聆听音乐寻找音乐,如从自己喜欢的影视、动画作品中聆听优秀的音乐;在平常的节日庆典中聆听不同环境下,不同风格的音乐。

2、课堂学习环境:例如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集中注意力,力求达到教学最优化。将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探索。

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属于自己的魔法师,所以每个孩子会变幻出各种性格和想象力,我们的目的就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想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培养学生对所欣赏的歌曲的“再创造”所以,让他们主动去参与初步体验和感受乐曲,重感性轻理性的去听,先不要在乎这首乐曲中都有什么知识含量,只要抓住你在欣赏它时的感觉,能否“听进去”。放开手让孩子们自己寻找答案!

二、 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

由于科技的进步,现在我们的音乐教学可以多样化的进行了,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现代化的教学,我们现代化辅助教学工具主要有: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微型电脑、打印机等。 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学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课型,其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那么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但我认为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能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欣赏口味和水平,而大多数学校里的这方面资料根本无法满足这一需要,而网络资源可以极大地弥补.这一不足。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让学生欣赏,可以有效起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很多时候,老师的个人演讲或者知识能力是有限的,多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进行深刻的认识。

三、 艺术门类相综合——教学过程中的丰富与拓展

我们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始终是伴随着生存环境的开放和对多元文化的吸收,在音乐教育中也免不了使内容更加生活化,涉及的范围更加多元化。

虽然我个人是非常反感将音乐课上成语文课、美术课,但是适当恰当的加入学科融合是可取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对其欣赏的专业性,拓展和更新他们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也能大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审美能力。四、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

我们国家与国外的音乐教学的起点、环境、方法与发展存在着很多差异和很大的距离,但是正走在新的道路上的我们需要新方法的推动和实践,我们可以针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和现状对教育方法进行合理的借鉴实验。例如: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注重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音乐活动,特别是体态律动;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注重旋律和节奏的联系。在平时上课前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旋律试唱练耳练声训练,这对音乐欣赏过程中对乐曲的主题的听辨能力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等等。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是我却觉得它是“唱”的准备,哼唱是在欣赏过程中一种积极主动的反应,同样“唱”也是强化其欣赏音乐的一种能力。通过我们教师的努力让孩子在聆听中激动心弦,入情、入境,受到感染理解内涵内心情感得以升华,想象空间得以拓展,那便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动人之处了。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范文5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欣赏兴趣;想象力

音乐欣赏课是初中音乐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更好地上好音乐欣赏课,使学生更好地参与音乐欣赏,吸收音乐带来的不同感受,并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是我们音乐老师一直很关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欣赏境界,这是值得我们每位音乐老师去探寻的。

根据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和自己的一些教学经历,浅谈以下几点:

1.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 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观赏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学生更多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的空间。最后,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高潮。

2.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 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如:听赏《跳绳》中,我让小朋友们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听赏《捉迷藏》前,先让孩子们完整听一遍,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并配上背景音乐,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3. 故事形式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编了一个动物们过新年的故事,并结合图片和音乐边听边讲,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4. 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例: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可让学生在了解音乐故事内容后,跟随音乐,用神气的神态,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及表演来表现玩具兵们可爱、顽皮的形象。而在音乐结尾部分,描绘小主人苏醒过来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凌乱的“定格”动作来表现玩具兵们来不及回玩具箱、东倒西歪的尴尬形象。再如:在欣赏《钟表店里》,让孩子们用不同乐器:三角铁、小铃、沙球分别敲击节奏来表现大钟、小钟、秒表在钟表店里开音乐会的欢乐场面。

5. 小组讨论形式 这种方法适合中、高年级。如,《瑶族舞曲》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音乐主题,再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后,将学生分组,并将需要讨论的问题板书。提问:全曲可分为几段?各乐段速度、拍子、情绪、旋律、节奏、力度、主奏乐器、表现内容各是什么?让学生在《瑶族舞曲》的音乐中轻声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发言,教师再对音乐问题、乐曲风格等进行解答和总结。通过小组评议课这种方式进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

6. 建立适合的音乐欣赏模式,使学生真正的懂得欣赏,提高审美力 纵观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无非就以下几个程序:组织教学〈导入〉——介绍作品(引入新课内容)——初步整体欣赏〈简听〉——分析结构〈以学生为主,教师补充〉——分段欣赏——进一步讲解作品内涵——深入性完整欣赏等。这样的音乐欣赏模式,是否能让学生们真正的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呢?比如,一次学生们欣赏《百鸟朝凤》这首乐曲学生初听开头就窃窃私语了,都说太吵了,不好听。我立刻关掉音响,改变惯用的教学模式,由我先讲述这首乐曲的创作手法和它独特的韵味。当我讲到唢呐运用它高超的演技惟妙惟肖地模拟了多种鸟鸣后,学生们立刻回应要好好的听完。从这首曲子,学生体会到了民族乐器——唢呐独特的魅力,也感受到乐曲表现出的百鸟争鸣,一派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景象。明显地显示了在不同的情况下,运用不同的音乐欣赏模式,使学生们真正的投入到音乐欣赏中来。

7. 融合其它学科,多元素渗入 艺术之外的其它学科,也是音乐教学的资源,如文学、美术、历史等。在教学中有机地将这些以外的知识渗入其中,有助于学生正确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根据文学作品创作的音乐数不胜数。虽然音乐不是对文学作品的再现,却能使作品中所蕴合的情感与精神得到升华。学者赵鑫珊说:“莫扎特的音乐是旋律化、和声化和节奏化了的唐诗。”他认为:莫扎特的慢板乐章是他音乐的精华和灵魂,他那幽深的意境同唐诗的钟声是如此的相似,如张悦的《山夜闻钟》中的“夜卧闻夜钟、夜静山更响”或是“相思晚望山林寺,惟有钟声出白云”。

从音乐的音响中也能联想和想象到多姿多彩的画面。所以有专家指出:“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音乐与美术的意境竟是那样的相近!

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留下了音乐的声音。《十面埋伏》和《霸王别姬》虽是两首不同的琵琶曲,但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我国古代的楚汉战争;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和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歌颂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通过欣赏学习,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音乐这门艺术学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与其它学科密切相联的,如同红花与绿叶,相互依存,相互映照,才显其美。在教学中,我注意学科的整合,把与音乐有关的知识合理地渗入其中,使得课堂生动有趣,师生互动交融的氛围更加浓郁了,不仅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而且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也不感到枯燥无味了。同时,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范文6

一、通过引导熟悉音乐主题来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由于音乐的语言要素通常是指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音区、调式、调性、曲式、复调、和声等。而这些音乐语言要素只有相互结合在音乐作品之中。才能使音乐艺术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与丰富的表现力。而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的核心。也是乐曲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之前。先简要地概括作者的生活经历、作品的时代背景、乐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以及作者的创作手法和思想感情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教师把曲谱给学生范唱或用琴奏出来,要求他们背唱下来。在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式等变化,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加深对音乐主题的印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从而更好地欣赏作品。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来因材施教和寓教于乐

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往往受教学内容、教学类型(单一课、综合课、新授课、复习课等)、教学形式(专题欣赏、随堂欣赏、师生的表演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学方法应该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变的,可采取如下四种常用的方法:

第一种是分组法。就是将学生分为4―6人/组的若干小组,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同合作。进行欣赏、讨论、分析、练习、游戏等与教学相关的活动。分组法的好处在于: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强,积极性容易调动,对问题的思考较全面。

第二种是电教法;使用电脑多媒体辅助音乐欣赏教学,图、文、声、像有机结合,教学环环紧扣,能最大限度地有效使用上课时间,而且多媒体幻灯片的呈示,版面清晰、美观,富有动感,教学容量大,声效佳,可视性强。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手段。

第三种是自学法。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会录像或音乐故事片,自行解决问题。此法常常能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为解决问题,会翻阅大量的音乐课外书籍,由此获得的收益往往更大、更好。

第四种是游戏法。常规课上。可安排恰当的表演及律动;单元小结时。可使用“有奖竞猜”,对各单元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每学期。可组织1―2次的班级音乐欣赏会,由学生自己唱主角,以音乐游戏作点缀。

三、借助于改变传统的师徒模式来创造无权威的学习氛围

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探究过程。如在欣赏著名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伴随着典雅古朴的旋律,教师可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启发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把学生的情感带到如诗如画般的意境中,优美的音乐唤起他们对美丽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给人以至高的艺术享受。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源远流长,独具特色,许多民族的民间戏曲。优秀传统珍品本身也包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经过这样的介绍之后再听音乐,学生沉默了。“动人心者,岂惟在乐”。沉默表现了学生对情的初步认识。接着引导学生领略我国民族乐器神奇而独特的表现力。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爱国主义得到升华,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瑰宝,努力学习,为祖国明天更加辉煌添砖加瓦,这就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