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实操培训范例6篇

会计实务实操培训

会计实务实操培训范文1

[关键词]基础会计;培训体系

基础会计理论作为会计学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内容,建立健全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对进一步提升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升企事业单位资源优化配置以及规避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1]。当前,随着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更加成熟,我国会计制度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的需要经历了几次变迁,基础会计理论的培训需要不断的与变革的会计制度进行对接,更新基础会计理论的培训内容,使之做到系统科学[2]。企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基础会计理论知识的培训,从源头强化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提升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水平。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对构建系统科学的会计基础理论培训体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最后,基于新会计制度,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健全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1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课程设置往往是一种短期的业务培训模式,培训周期较短,导致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当前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工作中缺少实践操作环节的培训。培训工作主要是对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培训,缺乏实务知识的学习,有可能导致受培训人员虽然掌握了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工作的实际运用当中出现问题,受训人员的理论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3]。二是基础会计理论培训的政策导向性不强,当前,基础会计理论体系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并不能很好的结合会计政策的动态变化,随着企事业经营生产内容的增多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会计制度也在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应当注重运用的时效性[4]。三是基础会计培训课程内容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一方面,部分基础会计培训课程不能够按照基础会计知识点的重要性安排相应的课程安排,采用统一的课程安排,不能合理的按照不同环节重要性安排不同的课时。另一方面,基础会计培训课程缺少必要的职业道德培训,这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或者只占有少量的课程安排。

2优化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的必要性

优化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是市场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会计制度以及相关准则的变革也要求基础会计培训的内容根据新的变化形式不断进行调整,使培训内容与会计制度相对接。由于当前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课程学习者并不能真正掌握基础会计理论的重点,对基础会计理论的实际操作掌握也不强,导致相关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很好的胜任岗位的需求,职业操守也有待进一步的加强。这就要求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课程设计,在强调基础会计重点的同时,增强受训人员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强化受训人员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做到“遵循准则”以及“不做假账”要求。

3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完善路径

一是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强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课程设计在相关知识点的培训以后,需要选取相应的操作实务加强培训效果的巩固,使受训人员可以在参加工作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职能的要求。二是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内容需要进行及时的更新。一方面,增加会计信息化建设等相关方面技能的培训,使受训学员能够掌握更多的会计技能。另一方面,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内容应当及时更新内容,与会计准则的调整内容相匹配。从两个方面完善和更新基础会计培训内容,提升培训质量。三是基础会计培训课程应当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一方面,要根据基础会计理论相关知识点的重要性合理的安排课程课时的安排,对基础会计理论中的复式记账、账户体系以及会计核算等相关知识安排与更多的课时。另一方面,在进行基础会计专业知识技能的授课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的培训,树立职业道德意识。

4结语

会计实务实操培训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实训教学 理论与实践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的必要性及实训内容

计算机实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所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和任务是为生产一线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会从事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及社会服务等需要高技术支撑的行业,而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训教学就是保证这一教育目标和任务完成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训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硬件系统安装的训练,二是主流软件系统的操作训练。另外,还要尽力培养学生的其他不同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比如,对语言程序设计和简单算法分析的能力培养,还有对各类简单的网页制作能力的培养及对网站管理与建设能力培养,等等。只有经过严格训练,最后形成“一专多能”的学生,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及市场的真实需求。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学校及教师普遍不够重视计算机实训教学。一方面,学校普遍来说都是非常重视计算机理论教学和传授的,但是却严重忽视了实训教学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另外一方面,有关计算机教学人员对计算机实训教学计划的制定也不够科学,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实训内容的制定也缺乏规范性。因此,就造成了教师不愿意承担实训l教学工作,学生也不愿意上实训课的现状。

其次,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内容落后陈旧。很多院校的实训教学基本都是重复着过去的知识,没有多少创新和开发。并且实训中,都是教师要求学生如何做,学生就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根本无从谈起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再就是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的训指导书内容陈旧不说,还非常缺乏实用性和指导性,这样就导致了实训课效率非常低下的情况。

再次,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条件不达标。很多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条件也许是因为经费的原因,是非常落后的,不但很多的实训硬件设备都比较陈旧,而且很多的软件也比较缺少。一方面,这样的实训条件严重影响了学生参加实训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也严重制约了实训效果和实训质量。

最后。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过程缺乏教师及时的指导。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采用的模式,基本还是教师演示完操作过程和明确操作注意要点后,才让学生去操作训练,教师觉得这样就等于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了,就可以不用去关注学生的操作了,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如果教师不去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实训的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的。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的实践探索

1.树立正确的计算机实训教学理念

不管是什么专业,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要学好基础理论知识,只有把握好了基础知识才能把专业学好。但是,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有自身的特点,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以技术型人才为主。所以,这就决定了计算机课程的理论知识主要是为实践服务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没有必要去追求理论知识的深度。反而要更加注重实训教学才对,要做到实训教学同理论教学并重的前提下更偏重实训教学。

2.构建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实训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传统的计算机实训教学模式基本沿用的还是老师先演示操作,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重复操作。这样的实训模式其实存在很大的弊端的,不利于学生探索和发现新问题。所以,目前要改变传统的实训模式,可以采用分层实训或任务驱动实训相互结合的实训模式,教师要把传统的“先演示后操作”转变为“边演示边操作”或“先操作后演示”。这样的实训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也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角度确定实训内容

在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中要在认真研究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和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训课程内容。要坚决避免一成不变的陈旧知识反复重复的实训课,教师要及时选择更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新知识纳入到实训内容体系中,选择内容的时候要从是不是符合高职学生认知结构考虑,选择的内容要能体现出现代职业性,最好是能用相关的实际案例进行实训教学,这样可以确保学生能学以致用。另外,在实施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预先设计不同的实训项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实际需要,只有这样的实训项目学生才有可能通过自由发挥来自主完成,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实训教学的目的。

4.加大投入,优化计算机实训条件

加强计算机实训,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途径,而决定计算机实训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实训的硬件条件。因为计算机技术发展是非常迅猛的,所以计算机的设备更新也是经常更换。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更新实训硬件设备。在更新硬件设备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实训场地及实训管理员的维护和培训,以便能不断提高硬件设备的利用率,从而给计算机实训教学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和基础。

5.加强对计算机实训过程的监控和指导

计算机实训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必须要担当起学生操作的指导者、帮助者及促进者的重任。在计算机实训教学中,教师不能觉得演示完操作过程就算教学任务完成了,实训教师还必须要全程监控和指导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操作,要采用个别指导学生操作或分组指导学生操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完成实训目标和任务,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张红,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探析,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3).

[2]孙聪妮,浅谈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5).

会计实务实操培训范文3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会计实训 教学改革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各大院校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会计专业作为高校较成熟专业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在全面转型的大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要想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在能够提高学生技能的实训教学中进行改革。

一、 转型形势下应用型高校会计实训改革的重要性

在当前全面转型的大环境下,会计的职业人才也呈现出结构性失调的行业特点,一方面,招聘单位对于高层次的会计人才,需求量比较大,很多大中型企业想要招录高层次的高端会计人才而无法完成目标,另一方面,招聘单位对于普通会计人才的实际需要量比较小,而且往往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每年全国都有很多高校的会计毕业生因为动手能力不足无法上岗而找不到工作。这种供过于求、供不应需的结构性矛盾使得大量会计专业毕业生一毕业即面临失业,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进行改革。

(一)应用型高校会计实训改革符合转型形势下教育改革的要求。在转型大背景的推动下,高等教育的体制在不断进行改革,我国大力倡导要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和主动性,应用型高校的“会计实训”具有综合性、体验性和仿真性的特点,进行“会计实训”改革,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操作性作为首要目标,符合转型形势下教育改革的要求。应用型高校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推动下,也在不断地创新教学体制,以适应新准则给会计行业从业人员带来的影响。但应用型高校与研究型重点高校要想进行错位竞争,实现会计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目标,除了必须的理论知识教学外,还必须加大实验实训的教学工作,让应用型高校的学生能够拥有过硬的实操技能,达到进入企业就能上手的目标。

(二)应用型高校会计实训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型高校致力于培养能够进入经营或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定位就需要各应用型高校能够将社会需求作为第一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为根本,力求将学生所学理论在实践环节进行运用并实现拓展。会计实训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实际工作的操作程序,缩短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现实距离,使学生亲自参加和体会各种会计实务培训,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经历了从查看记录原始凭证到登记记账凭证,再从会计账簿的登记到会计报表的编制这种贴合工作实际的会计循环操作程序,系统地掌握实际工作中会计核算的方法和程序,将所学会计理论更好地运用于实践,通过技能培训,为进入社会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应用型高校会计实训改革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在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时期,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学生一般采取强制记忆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模式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毕业后有可能因为知识结构的不完整而无法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质性问题。相对于传统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有了较大的变革,特别是与实际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以新会计准则为指导,势必要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知识的“会计实训”上进行改革c创新,将教学方法、环境进行优化,为学生营造一个能自己动手进行会计业务训练的良好环境。学生通过会计实训,能接触到理论课上不容易掌握的知识,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联系在一起,积极开展学习活动,促进自身在实际中的创新能力。

转型形势下应用型高校会计实训教学要能适应新会计准则、新教育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但当前应用型高校会计实训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阻碍了会计实训教学效果的实现与效率的提升。因此,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学工作应该进行有效并全面的改革,以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

二、 当前应用型高校会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实训课程体系设计没有贴合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大部分高校的课程体系设计都是按照学科来进行安排的,导致课程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是按照学科分类来执行,这与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应用型高校着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就业岗位需要什么,学校就着重于讲授什么。现有的应用型高校,一方面,基础理论课没有体现“以应用为前提与够用、必需的原则”,很多应用型高校完全照搬研究型重点高校的基础理论课设置,这无形中加大了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负担;另一方面,很多应用型高校没有突出实训教学,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比严重偏向理论,有的院校的会计实训甚至没有引入计算机环节,实训教学不成系统也不独立。即使有的院校强调实训教学,但由于实训内容的相对落后,实训模式久不更新,在实训中无法体现社会对会计人才集合能力的要求,这也导致很多院校无法很好地完成致力于培养具有优秀实际操作能力人才的目标,会计专业学生也就无法通过学校的实训教学来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会计实训教学内容、理念与转型形势下的用人单位要求脱节。应用型高校的会计教师,年龄结构相对研究性重点大学而言较年轻化,很多教师没有在企业从事过会计工作,不太了解新形势下用人单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技能需求。会计实训教师也大多由这些理论教学的教师来担任,他们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实际上无法真正满足会计实训的培养目标与要求,教学效果也难以达到理想状态。除此之外,应用型高校在会计实训教材的选择上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鉴于应用型高校与研究型重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教材的选择上也应与培养目标相一致,不能只参考重点高校的教材选择,倾向于那些理论深奥全面的教材,而应该结合实际,参考市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要求来进行教材的筛选与确定。

(三)会计实训教学过程和方法单一、滞后。在我国全面转型时期,市场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应用型高校的会计毕业生除了拥有必要的会计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掌握会计实操和计算机操作技能,这都需要各院校加大会计实训的各种投入。在应用型高校的现有会计实训体系中,很少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理论与实践容易脱节。

在实际的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一般分为会计手工实训和会计电算化实训两大模块。在会计手工实训中,一般是教师为学生先拟定好一套企业的经济业务,附上原始凭证,让学生根据已知的经济业务描述来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填制报表。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一般是按照教师提供的经济业务描述来填制记账凭证,容易忽视原始凭证的填制和查看。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是根据各种手续完备且种类繁多的原始凭证来编制记账凭证的,这种差异使得该环节的实训效果不太理想,学生没有理解记账凭证的依据,也没有了解到原始凭证的重要性,离开了教师提供的经济业务描述,他们就无法仅通过原始凭证进行记账凭证的登录。除此之外,在会计手工实训教学中,普遍忽视了操作过程中的监督审核这一环节,只注重凭证和账簿报表的填制。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中,大部分应用型高校都是直接选用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并且以这些财务软件的使用说明书为讲授教材,教学内容只是这些软件怎么使用,或者是只重点强调“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对于“应收应付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工资核算系统”和“成本核算系统”等只作简单介绍,且很少涉及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的讲解,这实际上只是一种财务软件部分功能的学习,用财务软件实际操作方法的讲解替代了会计电算化实训的教学,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仍然不能全面了解会计电算化和信息系统的知识,所学的电算化知识落后于实践工作的需要,这种学识的有限性使得学生到岗后不但不懂得对会计数据进行整理、对会计信息进行管理,不了解整个会计电算化的流程,对于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解决。信息化速度的加快,绝大部分企业都已使用电算化来处理各个业务模块,对于有些大型公司现用的其他财务软件,如SAP公司的ERP信息系统、ORACLE英文财务软件,应用型高校会计毕业生由于不了解电算化的系统原理和流程而无法上手。再者,大部分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容易忽视“纳税申报”与“审计”的实操环节,学生的电算化知识范围有所局限也会导致上岗后熟悉系统过程缓慢。

(四)应用型高校校外会计实训平台缺乏。在全面转型的推动下,高校纷纷与企业合作,一方面,高校的科研成果有了转换平台,另一方面,企业也为高校提供了实习基地与就业岗位。但实际上,很多企业虽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实习基地,但其本身并不承担实训教学任务,而且鉴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和财务岗位的机密性,大多数企业出于要保护商业秘密的动机,不太愿意接受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进行实训,有的即使招收了少量会计专业学生,也只是让他们从事一些装订复印等杂项工作,最多允许学生查看会计历史资料,并没有让学生接触到现时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等实操环节,这对学生会计实操能力的培养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帮助。

(五)会计实训师资力量缺乏。在应用型高校中,很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学科型教师,他们一毕业就直接进入高校教师岗位承担教学工作,没有在企业从事会计的实际工作经验,这就导致在实训教学的指导上显得力不从心,也就间接地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差,因为会计实训有别于一般的理论教学,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外,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些院校即使有 “双师型”教师,但数量较少,有的只是通过会计类的职称考试,还不能算作是真正的“双师型”人才,有些教师即使有过几年的实务工作经验,但随着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与变化,有的已经过时。应用型高校在计实训教学中缺乏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三、转型形势下应用型高校会计实训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应用型高校会计实训教学体系。会计实训教学体系,关系着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的实际效果,各院校应不断完善会计实训的教学体系。(1)建立会计综合实训体系,将计算机、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等多维度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在实操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建立验证式会计实训体系,使学生在理论课上所学到的知识通过实际的操作来进行验证,熟悉并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程序。(3)建立体验式会计实训体系,了解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和环境,对未来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革新会计实训的教学内容。应用型高校会计实训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会计基础教学和各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来进行革新,按照人才需求规模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程序来安排工作,具体步骤为:(1)确定会计学生就业岗位预期。(2)分析工作中各个岗位的任务和职责。(3)了解完成工作岗位任务、履行工作职责所要求的技能指标和专业知识。(4)设置学生要掌握以上技能和专业知识所需的实践教学具体环节和课程体系。(5)决定基础和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手段,教学的重点、内容和学时数。(6)确定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中,每个过程和环节所要分别承担的任务,形成完善的教学大纲体系。

根据上述程序和具体步骤,可以制定相关教学内容和体系。这种以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要求为主导所制定出来的相关教学内容,符合转型形势下人才培养科学定位的原则,实现了就业岗位人才需求在相关教育教学中的同步,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按照用人单位岗位技能要求来确定,理论教学体现“必需性、应用性、够用性”,实践教学体现“突出性、技能性、重点性”。

(三)创新应用型高校会计实训教学方法。针对应用型高校会计学生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业务技能非常必要。为此,各院校要在会计实训教学方法上实现创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案例教学法。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符合转型形势下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要求和目标。在案例教学中,通过案例选择案例分析实务操作效果评价与反馈四个环节,立足于真实案例,学生通过自身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操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中的问题,体验到模拟岗位操作的真实性,在知识运用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将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同时,专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建立高质量的会计教学案例库,这些案例应该具有全面性和多样性,包括多种企业类型和不同问题,并且能做到随时更新和修订来适应会计行业、准则和政策的变化,让学生能在案例教学法下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以适应行业需求。

2.情景体验式教学法。在情景体验式教学法下,会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处理全面会计账务问题的具有岗位融合性的综合情景,根据综合情景来安排学生担任各种岗位角色,并让学生在不同类型企业、不同综合岗位上进行岗位轮换,让学生体验每种岗位,通过轮岗熟悉不同岗位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够了解不同类型企业各岗位具体操作的不同要求,引导会计专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创建“交易关联性、行业循环性、岗位轮换制”的会计实训模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我鉴定和总结,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意见,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为以后学习进行指导。“交易关联性、行业循环性、岗位轮换制”的会计实训模式如图1所示。

3.一体化教学。应用型高校要建立一体化的会计实训体系,这就要求在各个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实现一体化教学,让“动脑”结合“动手”,“动手”体现“动脑”,努力做到三个融合,即:会计实训与会计岗位相结合,实现“岗课融合”;计实训与各种技能大赛融合,实现“赛课融合”;会计实训与职称考试结合,实现“证课融合”,并设置更多的平台去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实现“实训循环、全程评价”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具体可以通过“教、学、做、评”四个方面的实现来进行一体化的创新。(1)“教”。通过现场操作法、情景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创新的教学方式。(2)“学”。学生结合实际的教学资料,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技能。(3)“做”。通过会计综合实训和轮岗实训,进一步提高会计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4)“评”。通过实习单位考核和综合实训考核,建立多元化的考评体系。具体见图2。

(四)实现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会计实训基地。应用型高校培养和突出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而学生的操作技能必须在真实或极度仿真的实践环境中才能进行,所以,应用型高校必须要建立良好的会计实训基地作为载体来锻炼学生的实际技能。主要可以从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来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方面,应用型高校应该适当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建立仿真会计综合实训实验室,提供仿真的会计工作环境和岗位,供应仿真的实训材料,例如会计原始凭证,还要通过先进的相关设备,结合最新会计技术,引入会计时间规范和健全的会计制度,让学生能模拟实际的工作流程,感受到工作岗位的真实环境。校外方面,应用型高校应响应转型形势的要求,努力实现多方位的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由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一般的企业不会让会计学生“顶岗实训”,所以应用型高校应该拓宽实习基地,例如除了要联系一些工业制造型企业让学生深入生产实际外,还可以选取会计师事务所和专业会计代账公司作为校外实习基地,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一些企业的会计实务,还可以将所学的审计知识运用到其中,效果良好,代账公司专业从事一些中小企业的代账工作,学生在代账公司里可以通过完整的账务处理流程增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加强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转型形势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都对高校会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掌握了最新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对学生进行最新的理论教学和最有效的实践操作指导,所以,应用型高校必须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应用型高校要不间断地组织会计新准则、新要求和具体操作指南与会计专业技能的培训,邀请大型企业的优秀会计人才到学校与会计教师进行研讨或讲座,提高并更新应用型高校会计教师的理论知识。二是应用型高校应加强会计教师的外派学习,鼓励并要求理论型、学科型会计教师深入企业进行锻炼,重点加强最新会计实务操作的培训,获得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从而增强会计教师在会计实训教学中的指导能力。三是应用型高校可以直接从企业中聘请一些从事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的会计人员来到学校,指导会计专业学生的手工模拟实习或其他合适的实训教学,提高实训效果。四是应用型高校要按照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特点,根据“个人申请、系部考核、定位选择、组合优化”的原则来制定适合每位教师的预期教学任务,并根据每位教师具体承担的不同的任务来制定业务提高计划,还要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来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最终提高教学和指导能力。

四、结语

在转型形势下,应用型高校要想培养出具备良好实操技能的会计专业学生,除了要求有高素质能力的教师外,还需要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式与方法,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会计综合实训体系,不断加强会计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完善,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广大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走出校门、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工作岗位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慧峰.以创新实训为基础的高校会计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6,(10).

[2]赵雅丽.新会计准则背景下我国高校会计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4).

会计实务实操培训范文4

【关键词】外贸会计实务;特点;操作规范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对外贸会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尤其是对外贸会计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要求操作人员不仅具备基本的外贸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所以,认清我国外贸会计的特点、明确外贸实务操作规范的保障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外贸会计实务的特点

我们在分析外贸会计实务特点的时候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外贸会计实务技能的理论知识特点,一个是外贸会计实务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特点。这两点也是外贸会计熟练运用的基础。首先是外贸会计实务技能的理论知识特点,主要体现在外贸实务需要运用很多实例去了解会计核算的方式,而对于那些政策性比较强,操作难度比较大的报关的关税、消费品的消费费、增值税免抵退、出口退税等相关税收知识,以及对外管局和银行提供的财务报表、企业间的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式等都有详细的介绍,具备很强的实用性。其次是外贸会计实务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特点,主要体现在外贸会计实务的操作流程,外贸会计不仅需要掌握内销会计的操作流程,还要了解用什么时候的汇率来计算外贸收入、退税额按国税局出口退税率中规定的对应税率来计算、收入汇率与实际收汇的汇率差额确认汇兑损益以及每个月向国税局申报出口退税等,加上外贸操作还具备很强的法律性,要掌握国际相关法律法规跟国内会计法律法规的差别之处。此外,还要对外贸会计实务的操作业务有个清晰的了解,不同的外贸会计实务操作人员由于自身业务的熟练程度不同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外贸会计执行力。所以,这些也是影响外贸发展的因素之一,必须给予重视。

二、外贸会计实务操作规范的保障策略

1.加大外贸会计人员自身职能的转变力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创新与发展,要认真看待外贸会计人员的职能转变训练模式。如何更好的对外贸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已经成为转变外贸会计人员自身职能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职能转变之后的技能培训工作,有助于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也能够更好的适应会计人员岗位可能发生的变化,运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来解决会计人员的业务培养问题,转变外贸会计人员的自身职能,强化外贸会计人员的应变能力。要从根本上提高外贸会计人员的实务操作能力,就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培养外贸会计人员的岗位技能,还有国际化标准下的会计核算等工作,运用国际化的会计理论知识培养从业人员的岗位适应能力。根据具体的操作能力和岗位使用能力来判断个人的业务能力,对于综合性比较高、有提升空间的人员予以相应的激励。

2.建立健全外贸会计实训平台

对于外贸会计实务的学习人员来说,建立健全平台也就是加强其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对外贸实务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有个清晰的认识,在脑海中有个准确的衡量标准。要积极建立外贸会计人员的健康发展制度,明确其可持续发展规范。而各个高等院校在培养外贸会计人员的时候,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强化企业跟学校外贸会计人才的合作,打造外贸会计实务操作的训练平台,为学校外贸会计人才的实用性做好准备。在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培养的过程中尊重企业的意愿和实际需求。不影响外贸会计学生实际发展空间的前提下,有所吸收的采纳企业提供的用人建议和培养建议。在对外贸会计人员训练的时候要在每一个时间段开展一次实际训练,从而提高这些学员的积极主动性。事实上,在校企合作建立健全实训平台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在更深的程度上,可以适当考虑定向培养的方式,注重外贸会计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全面涉及,而企业的培养则可以适当的根据自身的用人需求进行调整,对学生的外贸会计实务实践知识进行培养。不断加强就业人员的责任感以及价值观,站在实用性这个出发点来考虑自身应用能力的改善,开展的发展规划也要具备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出一批具备规范性与可操作性的外贸会计人才。

3.建立健全外贸会计实务操作规范的监管制度

要想外贸实务得到更加顺利的发展,就要建立健全外贸会计实务操作规范的监管制度,从而更好的为进出口贸易服务,也能为对外贸易提供动力源泉。也可以说,外贸实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外贸会计实务操作规范的监管制度,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外贸会计实务操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能提高外贸会计人员对于资金的责任感。比如,在对外贸资金的监管制度中,就要对外贸会计实务的具体操作规划与责任进行规定,要建立相应的制度考核标准,用这个标准去考核外贸会计人员的工作指标,考评数据主要的来源是资金使用与出口退税的退回,之后从综合考评结果中把有用的信息提取出来,计算到考评体系中。强化外贸会计操作规范的监管,还要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遵循激励原则,对于外贸会计实务操作的正确行为进行奖励,错误行为给予处罚,运用奖惩制度来激发外贸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会计实务实操培训范文5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摘 要】现代金融业因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服务贸易开放的需求将引来爆发式的增长,高校教学在这个背景下也要因应金融发展的需求,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商业银行实训教学有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如何进行教学组织才能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商业银行实训教学

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正逐渐完善,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已日益激烈,特别是加入 WTO 以后,面对国外大银行的激烈竞争,人才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面向 21 世纪的新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理论知识,还必须会操作懂业务,应该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金融专业的学生和老师迫切希望上机进行实务操作和模拟训练,以便能直观地学习、掌握金融业务知识,加深了解业务处理的流程,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其社会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实验教学的动力和需求还来自于目前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各个学校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 要提高就业率,就必须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教学必须与市场需求接轨。

1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人才在目前各类学校尤其得到重视,各个学校都强调将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培养学生专业专项技能,要加强专业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商业银行实训教学在深入了解银行业务基础上,通过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组织安排教学,严格遵循我国的金融法律法规以及金融制度,在功能和操作流程上与现役的银行业务系统保持一致,针对上述问题为高校提供了完全仿真的解决方案,帮助高校快速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高水平的银行综合业务仿真模拟系统。

2 商业银行实训教学价值

商业银行实训通过组建银行综合业务模拟平台,让多名培训对象扮演银行实际工作中各种角色,分工合作,全行轧账等功能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特别是金融、信息、会计等专业的学生熟悉银行业务系统构造了一个真实、完整、有效的银行仿真操作环境。

该系统满足《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实训》、《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模拟实训》、《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业务模拟实训》、《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模拟实训》、《银行会计学》及《电算化》等课程的教学和上机操作,强化学生对银行会计理论的掌握和理解,使学生加强对本课程以及其他金融专业课程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金融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结合、互相补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银行会计账务组织的构成和内容,掌握银行主要业务的流程,掌握日结、月结、年度决算的做法。从而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商业银行实训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对金融专业其他课程的消化和理解。解决银行业务教学的纸上谈兵的问题,补充了实践这一重要环节,完善金融专业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熟悉银行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改变其知识结构,培养商业银行真正需要的实用人才。就业后能够直接上岗。

3 商业银行实训教学系统架构

3.1 商业银行实训教学硬件平台

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基本硬件平台如下图所示。主机(服务器)用于实时处理和清算所有网点的业务,存贮和管理全部数据。前置机连接前端和后台,处理与本地相关的企业逻辑,是地区中心。网络通信系统负责中心主机系统各设备之间以及主机和前端系统之间的通信。前端系统是面向用户的营业窗口,用于向主机传送业务数据和请求,并根据主机返回的指令处理各项业务。

在基本硬件平台的基础上,银行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构建总行、支行和营业网点的网络,通过网络互联,以总行为中心,联结下属分支机构;同时对外与人行、Internet 等相连,从而为银行综合业务系统的运行提供先进、安全、稳定的支撑环境。银行中心局域网是全行的数据中心和交换中心,通过广域网络,纵向实现与支行和网点的互联,横向实现与人行、其他金融机构等网络相连。

3.2 商业银行实训教学组织形式

商业银行实训教学按照教师指导下的分组实验模式来进行,在小组实验教学中,教师根据班级学生人数,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把班级分成若干的小组,每组学生4~6人,首先给定不同的学生进行角色的设定和轮换实践,分别给不同的学生设定银行行长、主管柜员、库管员、分行行长、主办柜员、会计主办柜员、储蓄柜员等多种角色,以及独立支行、企业、客户的角色,业务类型涵盖个人业务、公司业务、中间业务、理财业务、国际结算、信贷管理、同行往来、全行管理等全业务类型。让小组扮演不仅让学生熟练银行各业务流程,还对银行问的结算、信贷风险管理等核心业务有感性认识。

商业银行实训教学组织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实践的教学环节锻炼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理解商业银行运作的基本模式和运作的原理技巧,另一方面结合实验案例为学生提供知识应用背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组内和全小组的讨论,通过讨论案例中存在的各种优势、困境,即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思考,也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3 商业银行实训教学考核形式

实训考核应反映学科特点和课程设计要求,模拟银行的实验教学中有大量的操作性课程安排和部分验证性试验,主要应该结合商业银行对银行从业人员的考核要求进行机试考核方式,而不使用简单粗暴的试卷笔试考核方式,采取如银行各业务流程操作,也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银行信贷及风险管理知识,也涉及创新性实验,如银行衍生产品的实现。因此,它的实验考核一方面要兼顾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及操作的规范性要求,一方面要体现学生创新设计的实验思想。

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以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为主,忽略或不重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过程的规范性考查,使得部分学生对实验草率应付,且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实验课水平。我们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中摸索、改进、规范学生实验考核办法,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模拟银行实验考评模式。主要的考核指标有:实验操作、实验态度作风、实验报告、实验创新性、实验考试。

商业银行实训教学是立足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于培养应用型金融专业的大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为经济、管理的其他专业培养服务。在商业银行实训教学组织上,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方向,遵循教育学培养的原理,按照合理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整合。

参考文献

[1]蒋成忠.对《商业银行模拟交易》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13-14.

[2]张艳,张振.完善会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5):120-121.

[3]祝文峰.模拟银行实验教学在金融学专业课中的应用——以《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5):112-114.

会计实务实操培训范文6

关键词:会计实训模拟教学

会计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上,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外,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相当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到企业单位去现场观摩并进行实际操作十分必要。由于会计工作的严肃性、保密性等的限制,到实习单位很难达到实习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训室进行会计实务模拟操作的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的设计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借助现代技术,以全新视角对课程进行创新,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搭建一个在模拟仿真和真实的业务环境下综合实训的实践平台。它以企业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对象,从建账开始,到填制审核凭证、登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全程实务操作演练。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在教学上创造了一种积极思维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主要包括手工模拟实训和电算化模拟实训两部分。根据高等教育教学特点,遵循学生会计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全力推行模拟化训练。采取教、学、做结合并举的教学模式,理论学习与操作训练紧密结合,手工会计操作训练与电算会计操作训练相配合,将技能训练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总体设计应从会计岗位工作要求出发,在对会计岗位工作要求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工作任务进行学习情景设计。再根据学习情景设计组织教学活动。

(一)手工模拟实训的设计

以一套模拟企业的账务资料为背景,按实际会计工作流程,采用真实的账证资料,指导学生按实际工作步骤和内容完成一个完整会计工作过程的各项会计工作,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并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时引入相关知识。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让学生掌握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中建账、日常处理以及会计报表编制等各步骤内容、操作方法。手工模拟实训设计从提出任务开始,进行期初建账;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学过的会计理论知识进行日常的账务处理;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依据学生作的日常账务进行期末账务处理;最后提交实训成果。

(二)电算化模拟实训的设计

电算化会计模拟实训面向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和各岗位,对学生进行财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其设计指导思想是: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软件操作训练;强化电算化会计应用能力。具体实训设计可归纳以下几点:

1、软件的选择与安装;

2、账套建立与授权;

3、期初设置;

4、日常业务处理;

5、期末业务处理;

6、其他业务。

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现代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普及,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可采取案例式、角色式等诸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的实现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序有效分组轮岗,手工、电算化相结合来实现的。

(一)手工模拟实训的实现

手工模拟实训可分为准备、实训操作、总结三个阶段。实训准备阶段要做两方面工作:一是实训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实训教程,让学生明确各实训的目的、要求及操作标准;二是学生须准备齐全实训所需的证、账、表、笔、印签等用品用具。

实训操作阶段是在实训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应认真完成各次实训任务。实训的具体操作是:

1、建账,根据模拟企业账户的期初余额及有关资料开设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及日记账。

2、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3、登账,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逐笔顺序登记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

4、结账与对账,月终结出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各种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的发生额和余额,并将总分类账的余额与日记账的余额、明细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5、编制报表,月终,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有关账户的发生额编制损益表。

6、对所填制的凭证、账簿、报表进行系统整理,并装订成册。

学生操作完毕后,实训指导老师要对整个实训进行总评,和学生一起及时进行实训总结,让学生撰写实训实训报告等。

(二)电算化模拟实训的实现

以手工操作的一整套企业会计资料为背景,利用“用友ERP-U8版”等财务会计软件,完成从建帐到一个会计期间的业务处理全过程操作。包括:

1、建立帐套,进行财务分工,设置基础档案;

2、进行总账系统的控制参数、基础数据的设置,输入期初余额;

3、进行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即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记账,凭证与账簿的查询;

4、进行总账系统的期末处理,对账、结账;

5、编制会计报表;

6、将电算化操作的结果与手工操作结果进行对比、总结。

通过电算化模拟实训可以实现如下目标:

(1)完成账套初始化;

(2)进行辅助类账初始;

(3)能顺利完成凭证的录入、审核、记账;

(4)会进行凭证、各种账簿查询处理;

(5)可以进行银行对帐;

(6)能够进行期末处理,完成相关科目之间的计算和结转;

(7)会设置报表格式;

(9)会正确生成会计报表。

(三)教学效果的测评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总评成绩应由二部分组成,一是学生在实训操作中的态度及操作结果占60%;二是期末采用开卷考试,题目类型有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占40%。实训操作从五方面考核:

1、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操作符合实训要求;

2、科目使用正确;

3、数据计算准确;

4、凭证、会计账簿的摘要清楚;

5、实训报告完整通顺。

学生在实训操作中若出现二处以下不合乎要求的,实训成绩作合格处理;出现三处或三处以上不合要求的,实训成绩作不合格处理。

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建议

(一)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教材建设严重滞后

目前实训教程有的以理论为主,有的以编程为主,有的以会计软件自身所带的用户手册为主,有的实训教程做得很细化,把每一步操作都写出来了,而教材中内部的钩稽关系表述交待不清,无法达到实训的目的。

2、会计凭证的传递流程不明显,内部牵制制度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会计凭证从填制或取得时起,经审核、记账到装订保管的全过程。各种记账凭证所记载的经济业务内容不同,涉及的部门和人员不同,办理经济业务的手续不一致,规定会计凭证在各环节的停留时间也不同,以保证经济业务及记录核算。在模拟实训中,很少有角色分工,整个业务自填制原始凭证至编制报表通常由一个学生完成。凭证在各环节的传递既没有相互间的审核,也没有相互间的牵制。

3、忽视了对会计凭证的审核

目前的会计模拟实训基本都是要求学生完成填制记账、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了事,没有树立对会计凭证、账簿进行审核监督的观念,一些学生在实训时根本想不到还要审核原始凭证,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一步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最重要环节。

4、会计的职业判断力体现不够

会计职业需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做出不同的职业判断,不同的职业判断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如减值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等。但在模拟实训中提供的具体的会计环境下,各种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都是给定的,学生没有锻炼职业判断能力的机会。

(二)建议

根据上述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实训教材建设

会计实训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独立的教学目标和完整的教学内容,因此,编写会计实训教材,应组织具有丰富的相应课程教学经验及企业工作经历人员,在对会计学科有较深理解,了解现行财务软件的运行机制,准确把握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展的。在教材中应有充足的实训资料,供学生在各阶段进行全面技能操作训练。

2、建立完善的会计模拟仿真工作环境

会计工作具有联系广泛的特征,不仅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还涉及到银行、税务、审计、等相关部门及与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企业等,要体现会计凭证传递流程及内部牵制制度,设置虚拟企业的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上下游客户单位、银行、税务等机构,建立起企业单位内外部关系,使模拟的会计工作大部分都能在设定的环境下展开。加入一些有问题的原始凭证如假发票、内容不完整的票据等,让学生既熟习了会计凭证的传递过程,对会计凭证的审核必要性有了较全面地了解,又对内部牵制制度的重要性有了深刻体会。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模拟实训仿真度虽高,但也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适当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十分必要。在完成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各个实习基地,参与凭证的编制与传递、账簿登记、稽核、报表报送等一系列工作,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实际工作的直观感受,培养他们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而且还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实现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孟祥霞.会计实验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中国农业会计,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