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分享总结范例

课程分享总结

课程分享总结范文1

关键词:教学目标;实践情景;教学分享

一、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政治这门课程与别的科目相比有很多不同,其他的科目可能更注重概念性、理论性、逻辑性的东西,但这门课是在教孩子如何爱党爱国,如何尊师重教,如何处理好学校、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孩子们不但要明白课本内容,还要真正做到心领神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明确目标,只有我们明白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够更好地制定一系列教学方案。比如,在给孩子上初中政治第一节课的时候,我们就要围绕“珍惜新起点”这一内容设定教学目标:(1)让孩子主动去了解新学校、新班级;(2)让孩子谈谈初次见面后给彼此留下的印象,加深对彼此的了解;(3)讨论新学校的环境,怎样利用学校的操场、图书馆等,帮学生更好地利用校园设施;(4)让学生明白班级团结的重要性,只有大家团结一心才可以促使班级学习氛围更加浓厚。教师自己明白一节课的目标之后,就会引导孩子们在课堂上朝着之前设定好的目标去努力奋斗。只要教师长期坚持,积极地思考,耐心地观察,就一定能够制定出适合孩子们的教学课程。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很多教师会利用网上的教学课程直接“复制”“粘贴”,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只适合小众的人去使用,我们还是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一味地照搬只能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失去上课的兴趣。通过教师精心的准备,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学,就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制定完整的教学目标会提高教学质量,这样做针对性也比较强,想要上好一节政治课,那就先从制定教学目标开始吧!

二、进行情景教学

初中政治课是一门感性、理性二合一的课程,想要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我们可以借鉴很多新颖的教学方式。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来讲,情景假设法是帮助孩子们学好这门课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假设我们想要让孩子们了解校园,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环境,就可以在上课之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先去了解图书馆(书本数量、书本种类、怎样借阅、怎样查询、如何归还)、操场(占地面积、运动项目、准备工作)、食堂(食品种类、食堂空间分布、如何办理饭卡),让他们任选其一去了解,然后在课堂上一起共享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教师可以随机挑选一名同学,让他充当图书馆的管理员,以图书馆导游的身份跟同学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娓娓道来,以此加深同学们对学校教学设施的印象。也可以假设学校就是我国的一处5A级景区,学生可以报名参与学校导游的选拔,谁了解得更多,谁胜出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只有用这种“出其不意”的方式才能够一下子就吸引学生的眼球,帮助他们融入场景中,真正实践课本上的内容。制定情景教学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利用以往的教学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置孩子们喜欢的、习惯的情景教学法。在这之前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和孩子们聊天,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正好符合课本第一课“珍惜新起点”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一起喜欢玩闹,喜欢有新鲜感的事物,我们就可以利用孩子的特性设定各种场景,提高教学质量。

三、分享课堂知识点

课程分享总结范文2

关键词:绘画疗法;高中生;课程设计

一、绘画疗法介绍

(一)绘画疗法的定义

Naumburg认为,绘画是无意识的窗口,绘画者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通过绘画工具将潜意识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1]。同时,在绘画的过程中,将抽象的自我概念进行具象表达,绘画者在心灵上可以获得负面能量的释放,可以宣泄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观察绘画者的作品,引导其解释画中含义,并分析画的象征意义,从而对学生提供心理支持。目前绘画疗法在心理课堂上的表达形式越来越丰富,包括自画像、脸谱、情绪树、成长时间轴等。

(二)绘画疗法与投射理论

绘画疗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心理投射理论[2]。在心理学上,投射是指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映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身上的一种心理作用。绘画疗法基于心理投射理论,引导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情感和想法转移到绘画作品上,在无意识中释放压抑的情绪,缓解内心的困惑和焦虑[3-4]。通过绘画,帮助学生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重新接纳和整合外界的刺激,达到缓解自身压力的目的。

二、绘画疗法应用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设计过程

学生运用绘画这种非言语工具,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释放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教师能从中及时关注和发现学生非言语表达的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绘画分析技术,能够发现当前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探究自我,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5]。绘画疗法可以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任一课题,如在学习自我意识这一课题时,可让学生画自画像,进行自我描述;在学习情绪管理中,通过画情绪树的方式来认识自己的情绪特点;而在生涯规划课程中,可以画生涯彩虹图等。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四个环节运用绘画疗法。

(一)创作

创作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绘画的主题,由心理教师准备好A4纸、画笔,让学生根据设定的主题自由发挥。绘画疗法不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绘画技巧,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心中所想,在绘画作品中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即可。在这个过程中配上舒缓的音乐,营造舒心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放下戒备,在一种安全的氛围中,全身心地投入完成自己的作品。绘画创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个人创作,一种是团体创作。个人创造可运用于自画像、个人成长时间轴等课题,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团体创作是以小组形式展开的,六人小组或者八人小组,由教师确定主题,小组成员合作。如“描述我的情绪故事”一课中,教师为每组提供一张A4纸,每个团体成员轮流作画,最后呈现出一幅完整的作品。

(二)交流讨论

学生完成绘画后,以小组的形式相互交流讨论,每位小组成员解释自己所画作品的含义。通过学生间的交流,通过直观的表达方式,学生能够了解彼此的内心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尊重”“倾听”,为学生创设安全的氛围。学生分享作品时,可采用先组内分享,后全班分享的方式。学生可以讲述自己的作品,并为自己的作品命名,讲述创作的感受;也可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或感受进行简单的采访,比如“你能否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在绘制作品的时候,你是怎么考虑的”;最后可以请学生谈论分享后的感受,比如“听了同学们的分享,作为倾听者,你的感受是什么?”分享后可请学生们互赠祝福,邀请学生们互相写下激励的话语,让学生通过分享得到认同感,取得成就感。

(三)教师分析与总结

教师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并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积极的方面,让学生有自我认同感。还可以回答学生自我分析过程中的问题,对本次心理课的主题进行总结,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6]。(见图1)

三、绘画疗法应用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实施过程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采用班级集体教学,如果一个班有50人,每个小组可采用有8~10人,每节课一般40分钟。考虑课堂的时间、场地、人数及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应选择适合高中生的绘画疗法工具,比如A4纸、画笔(蜡笔、水彩笔、油画棒)等。下面以新冠肺炎疫情返校复学后的情绪疏导课程为例,展示实施过程。背景:返校复学,学生们有各种情绪,或者是兴奋、期待,或者是紧张、担忧,又或是焦虑不安,这些情绪有时候会影响同学们的行为。我们可以利用心理课一起探索,进行“描绘我的情绪”的小活动。

(一)准备材料

A4纸张、画笔(蜡笔、水彩笔、油画棒)。

(二)制作过程

第一步:开学了,你觉得占据你内心的情绪是什么,请写出来。闭上眼睛想一想,什么时候你感觉有这种情绪?如果它有颜色,当它出现的时候,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呢?它会动吗?是像八爪鱼一样,还是像个长着尖耳朵的小怪兽?第二步:给它取个名字,它叫什么名字呢?它喜欢你叫它什么呢?第三步:写出功能。如果“情绪”经常出来活动,对你会有什么影响呢?这些影响有些可能是正面的,有些可能是负面的,把它们都写下来。

(三)教师分享

老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疫情发生的时候,老师的情绪也会有“担忧”,它是这样子的。(展示教师的图片)带着一丝迷茫、一丝恐惧。老师给它起个名字,它的名字叫“小幽”。小幽带给我的负面的影响是,这份担忧让我一直很害怕,担心被感染,不敢出门;带给我的正面影响是,让我主动去学习防疫知识,让我保持高度警惕,比以往更加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四)学生分享及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自己的情绪并展现自己的作品给同学们看,然后许多笑着说:“原来我的情绪是看得见的,我也没那么害怕它了。”“这份情绪也不完全是坏事,也会带给我正面的影响。”

(五)教师总结

我们通过绘画创作把情绪直观地表达出来,运用不同的颜色描绘我的情绪,与情绪建立新的关系。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我们的情绪,看到了它正面的、负面的影响。这样我们就不会被某种情绪控制,而是寻找方法,与之共处,以获取积极的功能,减少可能带来的损害。

四、绘画疗法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创设安全氛围,激发学生的心理体验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心理体验很重要,心理体验“即愈合的过程”[7]。只要学生认真绘画,认真表达,认真体验,心理辅导就会产生效果。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表达和体验心里的感觉,教师要营造信任、安全且自由的课堂氛围。为了创建这样的心理课堂气氛,心理教师可以使用“课前约定”的方式,比如课前强调保密、倾听、积极、尊重等原则。在学生分享作品的时候,教师应通过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接纳、理解学生,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同时指导学生互相尊重,接纳和信任班集体中其他同学,由此充分激发学生。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享内心感受

绘画疗法的作品是创作者内心的投射,在绘画疗法心理课堂中的“自由讨论”这一部分,教师需要花时间去观察、引导学生,学生需要花时间来体验与讨论。心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内心感受,如“感官分享”“色彩分享”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8]。心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作品和想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自己的作品。

(三)课后关注有特殊表现的学生

在课堂上,同学们通过绘画的方式来释放情感,部分学生可能在绘画的过程中表露自己压抑的内心情感、潜意识,对于一些表现沉重、无力感的作品,教师应在课堂上及时关注此类学生,并在课后积极关注,必要时提供辅导,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心理教师的关心关爱。

五、绘画疗法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应用启示

课程分享总结范文3

【关键词】音乐课堂;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模式

音乐是一门助力学生形成浑厚文化底蕴且促进其思维能力得以有效发散的重要课程,在整个实践中教师需要正确看待素质思想所带来的启示,在实际授课时教师需切实认识到中学生的学习基础,遵循协作、互助的育人思想,将合作学习模式有效地与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构建更具有综合性的育人系统,引领学生在开放且配合性的学习氛围下对课程中所包含的基础要素,以及所涉及的基础音乐规律和创作技巧展开深入分析。因此,在今后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需全面落实合作学习模式,科学搭建更高效能且品质比较突出的新型音乐课堂。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概述

学为中心所具有的思想启蒙作用比较显著,是新课改环境下本着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所提出的一种优秀思想,主张在整个课堂进行期间要突出学的地位,强调以生为本思想的贯彻,协调和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地位关系。合作学习则是这一思想指导下所提出的全新授课模式,主张在课堂上根据所了解的具体学习情况作出科学的分组。在结合课程内容设置探究任务的前提下,引领学生以分组形式展开有效探索和互动,以实现学生思维与能力的综合锻炼。在初中阶段音乐所具有的审美熏陶和创造支撑功能比较突出,加强合作学习的渗透与应用,能够启迪初中生转变对音乐课的学习观念,促使其在建立良好自主意识的前提下,通过团队之间的协作配合以及深入的互动,展开对音乐基础文化要素以及相关技能的综合探索,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并增强对音乐文化的理解,提高整体的创作实践能力。

二、中学音乐课堂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规范分组,明确职能

分组是落实小组学习的前提,也是保证合作学习规范落地的基础保障。在音乐课领域教师需关注课程基础目标,明确分组学习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基础信息之后对分组进行科学规划,这样才能保证所落实的分组工作更规范而具体,同时也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探究条件。在分组进行期间,教师需全面掌握班级学生在音乐领域所表现出的思维和学习能力,精准定位具体的学习目标。之后,遵循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各个小组的人员数量以及学习等级进行科学搭配,要确保每个小组都具备独立完成探究任务的能力。在分组时还需要综合考量中学生的实际诉求,关注其在情感方面的需求,然后适当地根据学生的主观意愿对小组结构进行调整,这样能够尽量保证所创设的小组在内部的气氛表现上更加和谐与轻松。此外,在分组完成之后还需要引领组长配合教师对内部成员在音乐课上的具体探究和学习职能进行合理分配,这样能够全面提高整个组的默契度,在协作分工的前提下共同完成基础的音乐学习要务。

(二)设置任务,定位目标

明确的任务是支撑小组学习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能够为中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精准定位学习目标,把握好接下来的学习与探索方向。而教师则需要结合教材中所包含的基础要素就任务的主题以及内容进行合理规划,结合课内外所整合的育人资源构建更综合而系统的问题,引领学生独立地思考,并自主地参与对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探究活动。在《正月十五那一天》教学时,可以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相关文化习俗进行有效整理,让学生对传统节日能够形成正确的感知,同时,也可以就具体的歌曲内涵进行搜集,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所包含的文化典故。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了解到,该首歌曲的创作,是为了纪念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之间的爱情,给汉藏之间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也能够对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加深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端正的学习观,让其能够在深入探索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建立起一定的热忱。

(三)开放教学,互动探究

开放式的育人环境能够引领和启发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思维,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空间与载体,通过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有效协调与配合,共同就音乐基础任务展开深入的探究。在构建开放课堂环境中,教师需全力开发现代的育人载体,重点加强对多媒体课件的构建与整合,科学设置并有效整合微课资源,以保证所形成的课程结构体系更为规范。首先,教师发挥教学助手的功能合理构建智慧课堂。通过先进载体的支撑,将教师的教学工具与学生的学习平板进行衔接,这样能够实现课堂上的智慧交流与信息的有效传输。例如,在围绕《梨园风采》这一单元授课时,先通过微课全面整合与戏曲有关的歌曲,随后通过对比赏析,构建更加完善的音乐资源体系。之后,通过智慧课堂的构建,以及在线交互平台的搭建,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促进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分享。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线上载体所具有的支撑功能,构建远程式教学空间。引领学生利用现代化载体对相关的音乐要素进行自主剖析与探讨,然后在线上互动的过程中分享自身的经验,加深对整个音乐的感悟。

(四)项目驱动,协作实践

在小组合作的前提下规范落实项目驱动活动,引领学生在团队配合前提下共同就相关的音乐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以协作的方式参与实践活动,能有效启迪学生的音乐思维,在激励其形成良好探究意识的同时也能提高整体的实践素养。例如:在《保卫黄河》的教学时,教师可在课堂上规范开展演唱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所学歌曲进行自主演唱。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合唱的方式参与演唱活动,引导其通过合唱表演的方式,完成对《保卫黄河》的合唱表演,让学生能够形成端正的音乐审美观,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在实践表演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更深层次地完成音乐探索。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设置趣味的音乐比赛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其在实践中对音乐相关的文化内涵以及所具有的艺术特色形成准确的认识,在比赛的过程中强化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其能够进一步端正并规范自身在音乐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提高整体的实践能力。

(五)互动评价,分享反馈

小组学习是一项比较自主且课堂开放性特征比较显著的授课模式,所以在评价环节,教师要将互动思想贯穿整个音乐评价活动始终,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主反思与总结意识,围绕自己在组内探究与互动中的综合表现进行反思、总结不足,然后在组内共同围绕音乐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在学习中所收获的基础要素进行全面分析,合理地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也可以引领各个小组出于互相学习的目的进行互动与分享,彼此之间交流优秀的音乐学习成果。总结与反思在整个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然后科学探索有效的举措,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改进和优化学生在小组综合探究与深度学习中的综合表现,切实保证整体的学习效能与探究品质。在小组合作实践进行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对教学形态和模式的转变与优化,更要从评价出发进一步完善具体的工作体系。首先,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思想,丰富评价主体。让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到评价中,综合自身在音乐课学习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主反思,然后总结经验,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自我调整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成效。同时,践行互动评价思想,引导学生在组内评价,分享和总结学习经验,并在组间进行深入探究,分享在小组合作中所存在的困惑和挑战然后共同探讨提出合理的合作方案,推进小组学习高效落地。

三、中学音乐课堂合作学习模式构建的注意事项

(一)渗透合作思想,培养合作习惯

合作学习这一活动能否得到顺利贯彻,明显取决于学生的思想认知及习惯的表现,所以在课堂实践中,教师需以促进音乐课堂合作学习深化落地为根本目标,就学生的合作思想展开有效的启蒙和培育。加强合作理念的宣传,通过新媒体和深入沟通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对深化吸收与理解音乐知识所具有的促进功能,并在今后参与学习中能够形成正确的合作观。通过与组员之间的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来完成课程的探究目标和学习任务。

(二)教师示范引领,提高合作能力

在整个合作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需正确看待自身在学生思想启蒙以及行动指引等多个方面所具有的支撑功能。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全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综合表现,然后根据各个小组在合作探索与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和引领,帮助各个小组及时突破难点,并顺利探索课程内容。在示范与引领的过程中,教师需给予学生和整个小组一定的肯定,调动整体的学习自信,同时也能够保证所构建的合作学习环境更具有动力。

(三)培养小组长队伍,提高合作实效

在合作学习实践中,小组长所具有的职能地位比较显著,能够与教师之间协调配合,共同实现各个小组的管理以及探究方向的正确指引。因此,教师需明确小组长在整个合作学习中所具有的职能地位,从各个组中挑选各方面能力比较优越且具有一定团队带领地位的学生担任组长,确定其职能。然后与其沟通和交流,确定音乐课的学习和探究目标以及具体的实践任务,并指导组长做好整个小组学习过程体现的报告总结与归纳。通过组长与教师之间的深入沟通,了解各个小组的音乐学习情况,明确接下来的指导与教学设计方向。

课程分享总结范文4

分析艺术类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结合心理健康课程内容及模式,针对学生艺术专业特点,初步提出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艺术专业;心理健康课;教学

一、引言

目前针对高职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探索已有不少,对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教学设置及实践探讨确罕见。然而高职院校中艺术类高职学生具有其独特的心理和学习特点,使得针对他们开展的心理健康课程设置需要贴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因此,在艺术类高职院校中开设心理健康课,必须研究分析学生心理特点,针对性地探索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尤显重要。

二、艺术类高职学生心理特点

第一,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感性思维活跃,理性思维缺乏。跟教师的交往与交流更多的建立在对这个教师情感上的认可多于对专业能力的认可。情感易冲动,容易在学习和生活中因为一些小问题引起心理波动。第二,乐于表现自己的艺术专业特长。对专业课积极性远远高于文化课,乐于在课堂上表现自己的艺术专业技能。一旦调动其专业特长,课程氛围就会立即活跃起来。第三,学习缺乏主动性。不善于思考,缺乏人文素养,学习主动性不高,自我约束能力低。对社会现实及热点有关注,范围狭窄且停留表面,不会深入思考。

三、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内容与模式

以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通过专题授课的方式,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为此,心理健康课程应该以学生为主,结合学生艺术专业特点,强调自我体验。第一,引发讨论:根据每节课的主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将学生带入问题情景,引发思考和讨论。这个部分可以由案例、问卷调查、课堂小游戏展开讨论。第二,引导学生自我体验,学生自我体验越多,知识越容易内化。第三,鼓励学生分享感受,分享感受加深对自我的认识。第四,教师总结与提升,课堂内容应结合学生体验及分享,引发学生产生共鸣。

四、对心理健康课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以专业为媒介,加强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充分了解当前学生所关心的话题及其艺术专业特点,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他们的思维方式,就越有说服力。在课堂上引发话题讨论,例如:“音乐是否可以影响人的心情、绘画或字体是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等都成为学生在课堂上热烈讨论的话题。第二,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以自我意识课堂为例:先让学生画下“自己眼中的我”,然后随机发放带有姓名的白纸给其他同学画下“别人眼中的我”,通过比较两个“我”,感受其中的差别,进一步加深对自我的认识。以“情绪管理”为例:设置几个学生中常见的情绪或内心冲突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挖掘情绪的根本来源,深入了解情绪,学会处理情绪问题。以“人格”发展为例:就“人的性格是受环境影响多还是遗传影响多?”问题,让学生按回答分为正反两组,展开自由辩论,最后总结正反两方的结论及心理学相关研究。有学生在课后反应认为两者对人性格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可见辩论使学生对性格的理解更深刻。以人际关系为例:两人一组,朝同一方向站立,间隔1米左右,让站在前面的学生向后倒下,后面学生接住。观察不同学生的反应,有的同学很容易自然向后倒下,有的迟迟不敢,由此引发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思考;可通过“同舟共济”、“热座”和“图画接力赛”等团体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人际交往的主动性。第三,将表达性艺术技巧引入课堂,引发自我体验。根据不同艺术专业,结合课程内容,设置不同的表达性体验方法。以“情绪管理”为,例在给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学生授课时,采取用绘画和色彩来体验情绪、分析情绪,将不同的情绪用绘画的方式表出来,以小组为单位分享画中情绪,以达到情绪的充分表达和相互理解;在给音乐相关专业学生授课时,可采用音乐欣赏或演奏的方式来找到各种情绪的表达方式;在给影视表演相关专业学生授课时,可采用角色扮来体验,利用设置的某种情境或角色体验各种不同的情绪,从而引发心理思考等。第四,多元化考核方式考查学生学习的效果。课程考核不仅仅是单一的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应扩展平时成绩加分项目:①积极参与课堂体验,并乐于分享;②有积极参与到帮助有心理问题学生的过程中,如协助教师、关注或开导心理问题学生;③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思考、提问;④尝试并学会利用艺术专业特长促进身心健康。考核方式多元化可以更好促进学生课堂的自主性良性发展,营造学生全面参与课程的积极氛围。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实践证明,在课堂中引入学生艺术专业内容时,会明显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与参与性,并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教学内容。本文暂只以部分艺术专业为例试行、探索,使课堂效果得到了改善。艺术专业包罗万象,艺术类高职学生普遍对文化课学习兴趣弱,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待教师们更深入地探索与实践。

作者:谢婷 单位:湖北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郭爱莲.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模式初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167-170.

课程分享总结范文5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指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要求采用理论与体验、讲授与训练相集合的教学方法[1]。由此可见,将团体心理辅导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绝不单是理论知识讲授,更多地包含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团体心理辅导源于国外,上个世纪末国内学者樊富珉首次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国内,并指出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通过团体成员活动相互作用,促成仔细观察、认真学习、用心体验,实现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发展,从而获得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适应社会发展[2]。目前六盘水师范学院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涉及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情绪管理、挫折应对等团体辅导活动。几年实践教学证明,通过情景体验和游戏活动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提升教学效果。

1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优势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相较于课程讲授等传统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1.1课堂氛围轻松,激发参与欲望

首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强调平等,重视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让成员在活动中体验感受、表达交流,成员间彼此信任鼓励,相互接纳,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死沉局面[3]。其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本身趣味性浓,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个体容易被活动氛围感染,投入其中。最后,团体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平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为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那些被动参与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

1.2学生分享积极,增强学习互动

学生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也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受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制约,学生的独特性及个人的兴趣爱好、主观能动性等都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活动。无一例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过程,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创设安全、开放的课堂氛围,要求所有学生参与活动,团队成员个体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是有限的,但彼此间的经验分享、探索过程却可以丰富自己的思想,开阔内心世界[4]。团队成员因在成长经历和受教育水平等方面相似,心理发展多处于同一水平,心理困惑或问题相似,相互之间更能理解,也易于接受同龄人的建议[5]。学生之间的分享能提升学生表达的欲望,在分享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实现生生互动。教师作为活动的主导者,需要走下讲台,走进团体,参与班级任意一组的讨论,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差异,用真诚的态度、积极的语言肯定、鼓励学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师生互动。

1.3活动目标明确,促进学生发展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主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的教学活动设计,在此之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做一些准备、铺垫工作,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相关主题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摸清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教师根据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团体辅导活动的设计不仅需要明确活动的方式、程序和目的等,还需要注意活动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特点[6]。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互相聆听、引发思考并形成启发的局面,学生进一步探索、感悟,再次促进学生自我成长[7]。总之,团体心理辅导不是单纯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在基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强化教学目的,增强教学效果。

1.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教学实效性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融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存在主义“此时此地”的理念表现,指在团体活动中感知当下发生的一切[8]。团体活动是社会活动的“实验室”,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学生可以体验、观察当下的自己,利用情境资源、人际资源等“此时此地”资源引发学生思考。社会实践是大学教育的基本环节[9]。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环节,学生在团体活动中回顾现实生活,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观察、反思自己的言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将实际生活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耐心倾听,并适时进行引导[10]。团体心理辅导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灌输式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引导学生思索,进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时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2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中的运用

2.1活动主题: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1)活动目的:通过自己眼中的“我”与别人眼中的“我”进行对比,分析现实自我、镜中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明确三者一致对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学会对自我进行剖析和概括,欣赏他人的同时悦纳自己。2)团体心理辅导活动(1)猜猜我是谁每位同学对自己进行描述,并将内容写在纸条正面,背面写上名字,将所有同学的纸条收齐后,派一名同学上台随机抽取一张,将正面内容念出,让其他同学猜猜纸条主人是谁。分享感受,教师小结。(2)优点轰炸分组围圈坐,每位成员轮流在团体中央,戴上纸糊的高帽子,说出关于20个我的自我描述后,其余成员轮流夸赞其优点,被夸赞的成员说明哪些优点是自知的,哪些是未知的。小组交流体会并派代表在团体进行交流,分享感受,教师小结。

2.2活动主题: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1)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非语言交流技巧,明白沟通、信任在人际交往中的意义,从而认识到有效沟通的重要性。2)团体心理辅导活动(1)信任之旅按学号单、双数分组,每组派代表1人,抽签决定盲人和向导角色。扮演盲人的学生用眼罩蒙住眼睛,原地转圈,暂时失去方向感。扮演向导的同学依次站在盲人的面前,教师发出开始的指令后,每位向导搀扶一位盲人,沿着选定的路线,带领“盲人”绕室内外活动。活动过程中,“向导”不能讲话,只能用非语言交流的方式帮助“盲人”。角色互换,最好换新同伴,重复上面的活动。成员分享、交流感受、教师小结。(2)我说你画指导者准备好一幅画(不能让台下同学看到事先准备的图画),请一位同学上台背向大家,口头描述这幅画,其他成员按台上同学描述画图,要求台下同学不提问、不交流,台上同学不作任何解答,待台下同学画结束后,台上同学将图画向大家展示。再来一次,但这次可以允许大家双向交流,看看结果怎样。讨论分享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差异,教师小结。

2.3活动主题: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

1)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情绪并非由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通过我们的看法和认知起作用,不同的认知、评价引起不同的情绪。同时,学会分辨哪些想法是合理的,哪些想法是不合理的,学会对负性情绪进行调节和管理。2)团体心理辅导活动(1)观念决定情绪为学生提供3个场景(荒岛推销鞋、玫瑰花、半杯水),反映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的素材,小组讨论在情景中:①如果是你,会有怎样的想法;②不同的想法产生了什么情绪后果;③为何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享讨论结果。(2)情绪体验(ABC理论运用)请学生写出最近令自己快乐、生气、伤心、紧张、苦恼的事件(A)、和当时的想法(B)与情绪或所导致的行为结果(C)(至少3件事),组内交流分享,各组派代表在班级分享小组的经验,教师小结。

2.4活动主题: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1)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人生并非事事顺利,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学会正确认识、调整心态、辩证看待,采用积极的方式方法应对挫折。

2)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1)突围与闯关

按单、双学号分组,每组选取一名同学自愿担任挑战者,一组开展“突围”,另一组开展“闯关”。突围:团队成员手拉手紧紧围成一个圈,形成“围城”,挑战者站在中间,寻找“围成”突破口并伺机冲出“围城”;闯关:团队成员手拉手紧紧围成一个圈,形成“围城”,挑战者站在圈外,寻找“围成”突破口并伺机冲入“围城”。挑战成功后两组交换,注意活动安全。活动后学生分享,教师总结。

(2)蜗牛的家

全班同学围成一圈,身体屈成90度,用手从背后托起椅子,背在背上,与周围的人保持距离,防止椅子相互碰撞,保持弯腰驼背的姿势,所有学生转向顺时针的方向行走,想象我们都是一只小小的蜗牛,背上背着重重的壳,让学生体验蜗牛壳的压力,讨论分享、交流感受。

2.5活动主题:生命教育

1)活动目的:通过情境模拟,帮助学生了解有关生命、友情、亲情、爱情、健康、美貌、权利、地位、金钱等价值观念,学生价值观直接影响学生的拍卖选择,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体验和澄清自己的人生态度。

2)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拍卖人生将拍卖商品(生命、友情、亲情、爱情、健康、美貌、权利、地位、金钱等)显示出来,假设每个学生有5000元,他们可以根据自身价值观念随意叫拍呈现商品,每件拍卖品都有底价,竞拍过程中以500元为单位喊价,出价最高者获得拍卖商品。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发动机,所有商品卖完为止,然后请学生认真考虑拍得商品,讨论分享,教师总结并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3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启示

课程分享总结范文6

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校不断扩招,生源逐渐增加。高校对新入职教师的选聘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很多高校要求教师至少是重点大学研究生以上学历。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很多教师面临的是身份的转变,面对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压力,很多教师不知道该如何调节和适应。本文以一位新入职的教职工为例,分析和探讨如何转变其自身的角色和思维模式,提升工作能力以及社会价值。

关键词:

新教工;教学思考;环境设计;教学方法

一、应对角色转变的方式方法

1.端正态度,应对角色转变。笔者很荣幸成为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年级组的一名专职教师。入职以来,笔者感觉自己肩负的压力和责任重大。从一所高校到另一所高校,但身份却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由一名研究生转变为一名高校教师。这个过程需要去适应,因为很多问题再也不能用简单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作为一名新入职员工必须不断提升自己,做一名学生眼中和蔼可亲、学识渊博的教师。

2.不断沟通、交流、请教,应对角色转变。入职后,在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情况下,笔者负责了一门教改课程“设计初步”,这是一门大一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设计课程的敲门砖。因此,上好这门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开展至关重要。笔者准备了很久,包括编写大纲、制订授课计划、准备和设计教案。在“设计初步”课程改革的专业研讨会上,笔者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多听课、多学习、多交流。当走进课堂的那一刻,看到一个个可爱的面孔和充满求知欲的眼神,笔者觉得自己的选择和准备都是值得的。3.认真学习,应对角色转变。实施课程改革以来,笔者积极投入,认真学习钻研,阅读相关专业的书籍和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学会取舍、学会发现问题,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使自己的课堂能够被调动起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创造性,所以必须改变教学模式,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会被激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标。

二、翻转课堂带来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转变

在学习了学校组织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后,笔者进行了系统总结。通常我们所经历的大学教育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的主人是教师,学生往往都是在被动学习,所以教师怎样教学生,学生就怎样学习和模仿。传统的课堂和如今的翻转课堂有很大的不同,翻转课堂上学生是主人,教师只是课程的引领者。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存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很好地互动,甚至学生主宰课堂内容,分享和总结学习内容,这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有很大区别。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在不断改变。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通过分享、总结和交流学习,创造性地开发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获得鼓励和成功。翻转课堂还鼓励教师对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课堂活动的学生给予奖励,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在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中获得自信心,从而更好地投入之后的学习中去。

三、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翻转课堂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笔者在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初步”课程中,安排了一些比较有趣的课题。比如“双人宿舍设计”课题,可以给学生不同的选择权。这样的开放性课题设计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并且能提出自己的想法,自由选择学习方法进行设计和构思。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由选择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兴趣和创造力,大胆创新,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另外,这种学习模式在整个课题的设计中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探讨,调动整个班级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增强自信和学习愉悦感。

四、培养学生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

学生要学会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协同整个团队工作。教师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和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技能,教会学生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的友谊和情感,学会分享与合作。让每个学生明白集体智慧的力量,培养学生互助的优良品德和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

五、教会学生换位思考,互相欣赏,彼此交流进步

设计课程需要学生有开阔的眼界,所以教师平时应该多组织作业展览、优秀学生作业观摩等活动。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中安排一些欣赏作业,让学生一起讨论,互相借鉴学习,便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式,不断进步。

课程分享总结范文7

关键词:SPOC;中医翻译;混合式教学

近些年,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和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与MOOC相比,SPOC更加强调学生完整、深入的学习体验,通过限定学生规模和课程的准入条件,避免了MOOC的高辍学率和低完成率情况。因此,SPOC是将MOOC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是MOOC的继承、完善与超越[1-3]。中医英语翻译是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是连接学生中医药知识和英语能力的桥梁,是培养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解决中医英语翻译传统课堂课时不够、学生课堂参与机会少、翻译练习枯燥等问题,是中医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重点。本研究将探讨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在中医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由于江西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没有平行班,且学生只有30余人,所以本教学研究需跨学期展开。2019年9月选取2017级英语专业本科生作为对照组,2020年9月选取2018级英语专业本科生作为实验组,2组各35人。在实验开始前,组织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参加中医翻译测试,测试的题量、题型、难易度基本保持一致,分别得到实验组平均成绩68.23分,对照组平均成绩67.43分。

2组平均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

1.2.1对照组

任课老师按照中医英语翻译教学大纲要求,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主讲翻译理论和技巧,学生进行翻译训练。

1.2.2实验组

开展基于SPOC平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分为线上学生自主学习和线下翻转课堂两大教学模块。下文将以“医古文常用修辞手法的翻译”为例,详细介绍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实施过程。

1.2.2.1线上教学过程

教师提前2周布置学习任务,学生5人一组,共7组,在上课前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登录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英语翻译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医古文常用修辞手法翻译的视频和课件学习,完成相应内容的线上小测试,检测自主学习情况;(2)针对教师线上提供的中医经典汉英资料,收集其中修辞手法的翻译并分组讨论翻译方法;(3)完成线上作业,找出《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修辞手法并给出适当翻译;(4)线上互动讨论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发现。教师全程监控学生的线上学习过程,学生线上单元小测试成绩、视频和课件观看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互动讨论次数等学习记录均计入线上学习成绩。

1.2.2.2线下教学过程

在线下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以下学习过程:线上视频、课件学习成果PPT汇报,线上学习资料小组讨论结果总结,线上作业问题探讨和经验分享。(1)线上视频、课件学习成果PPT汇报。各小组派代表以PPT的形式汇报医古文常用修辞手法及其翻译的线上视频、课件的学习成果。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和其他组共同评分,成绩计入小组成员平时成绩。通过学生的成果汇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医古文常用修辞手法翻译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2)线上学习资料小组讨论并总结汇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线上提供的医古文常用修辞手法及其翻译的双语资料,学生分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翻译案例中常用修辞手法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作出总结,最后根据学生案例分析情况进行打分,成绩计入小组成员平时成绩。在这个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医古文汉语资料逐步建立中医思维;另一方面,通过英文资料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医古文不同修辞手法的翻译策略和方法。(3)线上作业问题探讨和经验分享。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找出《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修辞手法并给出适当翻译”的线上作业,学生以个人为单位汇报翻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表现进行打分,成绩计入学生平时成绩。在该环节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通过查阅文献理解《素问•灵兰秘典论》中常用修辞手法的内涵,拓展其医古文知识面,而且还能在自主翻译过程中逐步提升探究、创新等能力。

1.3评价指标

(1)课程结束后,组织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参加中医翻译测试,测试的题量、题型、难易度基本保持一致,分别测得2组平均成绩。(2)课题组对实验组学生发放问卷,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基于SPOC平台的中医英语翻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反馈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翻译测试结果

课程结束后,实验组测成绩平均分77.2353高于对照组平均分64.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2.2问卷调查结果

课题组对实验组学生发放了问卷35份,回收有效问卷34份。问卷结果表明:有31人选择非常喜欢和喜欢基于SPOC平台的中医英语翻译混合教学模式。在多选题“你最喜爱的翻转课堂活动是什么”的回答中,29人认为线上视频、课件学习成果PPT汇报环节可以帮助掌握所学知识点,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30人觉得自己在线上学习资料小组讨论并总结汇报环节更愿意主动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31人认为线上作业问题探讨和经验分享不仅有助于自己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探究、创新等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基于SPOC平台的中医英语翻译翻转课堂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认可和好评,是培养学生中医翻译能力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3讨论

3.1基于SPOC的中医英语翻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3.1.1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基于SPOC的线上学习平台有利于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点学习,在线下翻转课堂完成知识的内化,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中医英语翻译课堂课时不够的问题[4]。同时,教师通过翻转课堂中学生个人和小组的线上视频、课件学习成果PPT汇报,线上学习资料小组讨论结果总结,线上作业问题探讨和经验分享等环节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指导。线上和线下教学环节的有机整合,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3.1.2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传统的中医英语翻译教学仍采用教师主讲中医翻译理论和技巧,学生进行翻译训练的模式,这种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学习氛围不佳。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完成学习内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次实施的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以“医古文常用修辞手法的翻译”为例,在线上学习环节,要求学生进行医古文常用修辞手法翻译的视频和课件学习,完成相应内容的线上小测试,检测自主学习情况;然后针对教师提供的中医经典汉英资料,收集修辞手法的翻译,并分组讨论翻译方法;学生完成线上作业“找出《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修辞手法并给出适当翻译”并讨论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发现。在线下翻转课堂环节,要求学生完成课件学习成果PPT汇报、线上学习资料小组讨论结果总结、线上作业问题探讨和经验分享等学习任务。通过这些学习任务,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中医翻译的学习兴趣。

3.2基于SPOC的中医英语翻译混合式教学模式应注意的2个方面

虽然基于SPOC的中医英语翻译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效果显著,但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1)在线上教学方面,应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设计线上教学视频的形式、内容,以及线上测试、作业的数量和内容[5]。(2)在翻转课堂环节,应合理安排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任务的组织形式。不建议中医英语翻译课程的所有知识点都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比如中医翻译原则、中医翻译技巧等需要理解和应用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合翻转教学,中医翻译的过程、中医翻译的单位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则不适用。

4结语

课程分享总结范文8

关键词:微课;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运用策略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微课教学形式受到很大的关注和重视。而将其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信息素养和道德意识。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的价值

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可视听特征极强的新型教育形式,将其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微课的运用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微课的形式依托于信息技术,它能够带给学生视听感官的享受,改变学生以往的被动地位。在强化学生自主发展的微课课堂中,初中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升,课堂参与度不断提升。其次,微课的运用丰富了初中生的学习体验。微课能够带给学生区别于教材的创新性教学内容,能够让他们接触到广泛的生活素材和网络资源,所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会愈渐丰富[1]。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的策略

(一)建设校本微课分享平台,丰富教学的资源素材。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以一定的资源和素材作为载体,只有具备丰富的素材和资源,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得到明显增强。所以,在开展微课课堂教学的同时,学校应致力于建设校本资源分享平台,在平台中大量的微课视频资源,以供教师和学生自主查阅和下载,从而促使他们获取丰富的素材。然而,在对思想品德课程进行分析时,发现其教学中微课资源大多以网络平台的现有资源为主,没有根据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教学情况引用特色微课视频,也没有建设起校本资源平台,所以微课的作用也就没有得到充分的显现。对此,为了建构起资源丰富、学生自主发展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初中学校可以从学校办学特色和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建设起公益性质的微课分享平台,以历届教师的优秀微课教学案例、全国范围内的获奖微课视频等作为主要内容,以不同类型的模块上传到分享平台中,让教师和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教学和学习灵感,促使学生能够通过移动端展开自主学习,以此凸显微课的价值和意义。如此,全校师生就能在丰富的资源素材中实现有效教学和学习的目标。

(二)组织集体微课教研培训,提高教师的微课素养。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微课素养对微课教学的结果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具备扎实的微课制作技巧和合理运用微课的能力,那么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中就能以微课视频为载体建构高效教学模式。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微课素养,学校可以组织微课教研培训,让全校思想品德教师通过集体学习和讨论,探索出促进教学与微课形式有机结合的方法。不过在目前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学校对微课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将微课作为一种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自然也就没有针对此问题展开专门的培训活动,而教师在缺乏指导的背景下,制作微课视频、引入微课视频的能力也就一直得不到提升[2]。对此,为了帮助教师突破教学局限,具备较强的微课素养,学校可以以教研活动和学术讲座等方式组织集体培训,为教师提供接触前沿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专家的指导下掌握制作微课的技巧,并在与其他教师合作探讨的过程中明确微课的具体使用时机。在这种反复的实践和锻炼中,思想品德教师的微课使用能力必然会逐渐增强。

(三)运用微课强化预习指导,树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为了树立起学生的自主地位,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强化预习指导,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素材和资源,使他们能够利用自身所具备的探索能力和能动意识初步完成学习任务,以此调动他们进一步参与课堂的热情。可是在现今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安排预习任务时,往往会让学生浏览课程教学内容,既没有制订详细的预习方案,也没有借助微课形式录制指导视频,这就使得学生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开启了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预习,而学生的课堂地位依旧没有实现转变。因此,为了真正建构起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发挥预习环节的教学价值,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展开分析和解读,将其作为预习指导的主要内容,并体现在微课视频中,让学生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师发送的微课视频完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任务,由此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借助微课展开趣味导入,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情绪,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以微课为载体展开趣味性的导入,则是活跃教学氛围的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在现有的初中教育体制中,部分教师对于课前导入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精心设计导入环节的意识,大多都是直接进入讲解环节或是以简单带过的方式开展导入教学,这就使得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启发,学习的能动性没有被激发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的氛围就很难活跃起来。对此,为了发挥出环境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引领下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形式在导入环节中增添趣味元素,以有趣的生活案例、社会新闻、模拟动画等设置教学悬念,让学生在微课的循循引导下对教学内容产生探索兴趣,以此提升思想品德课堂的参与度,如此,教学氛围就会愈加活跃,课堂教学也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3]。

(五)巧用微课破解课堂难点,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思想品德课程中存在一些教学难点和重点,这些重难点问题对课堂教学的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地破解教学难点,那么课堂的效率则会不断提升。因此,为了提升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巧用微课破解课堂难点。在课中阶段引入微课视频,让学生对文字概念产生立体化和全方位的理解,从而强化他们的理解效果。可是,如今部分教师仍以口头讲解或者习题训练的方式呈现重难点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单向输出式的教学中无法深入理解内容,也没有产生探索兴趣。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重难点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破解,课堂教学效率也就受到消极的影响。对此,在建设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准备期可以提炼课程内容中的重难点,将其转化为动态的微课视频形式,在课中讲解重难点内容时以微课视频作为辅助工具,让学生将静态的文字与动态的视频联系起来,促使他们形成灵活的转化思维。如此,重难点教学问题就能很好地得以解决。

(六)利用微课组织课堂活动,创新课堂的教学形式。新颖的课堂形式会激发学生的活力和热情,让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转变以往的教学形式,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有所增强。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微课的指导下明确活动内容、开展方式和活动目的等,进而以创新的教学形式激活课堂,以此实现高效教学的新的教学目标。不过,在对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进行探索时发现,大部分教师为了完成中考考点教学任务,会在课堂中引入大量的习题,而被习题训练挤占的课堂自然就失去了组织课堂活动的时间,所以思想品德教学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化的模式。对此,为了为课堂注入活力,教师可以将微课视频作为依托,设计出形式丰富、内容多样、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借助微课活动任务、组建活动小组、呈现活动目标等,让学生能够根据微课的具体要求,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参与到活动中,以此强化其学习效果,进而以创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引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

(七)应用微课总结课堂知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总结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教学主题,巩固他们在课堂中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应用微课总结课堂知识,为学生提供清晰明了的课堂知识脉络,让他们在微课视频中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记忆,理顺自己的知识结构[4]。可是,在当下的思想品德课堂中,部分教师会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但是大多都是以口头讲解的方式匆匆带过。在这样的总结教学中,学生很难清晰地梳理自己的思维结构,也不能全面把握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针对此种现象,为了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可以制作脉络清晰、内容全面、结构递进的课堂总结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对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自发地梳理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此达到巩固课堂学习成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