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下的课程设计创新探讨

课程思政下的课程设计创新探讨

摘要:课程思政是我党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提出的符合我国实情的一大重要教育理念,它要求教师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但是,课程思政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而是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到各类课程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因此,课程思政的实施,离不开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课程设计。该文以课程思政和课程设计的辩证关系为切入点,以高校日语专业主干课程“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为例,系统探讨了基于课程思政的课程设计,为课程设计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课程设计;日语教学

1引言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做好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以下简称《纲要》)为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指明了方向。本文以高校日语专业必修课程“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为例,以课程设计创新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在日语教学中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2课程思政与课程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全面把握《纲要》的理论性、整体性和系统性[3],克服教学理念的狭隘化、教学内容的碎片化、教学方式的单一化。思政教育不是孤立片面的,而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一种先进的思想,有主线、有重点。在专业课中死板、强硬地插入政治学习或者在每节课都特意设置一个思政教育环节,反而可能会干扰正常教学节奏,增加学生的反感。因此,有效课程思政的实现,离不开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课程设计。《纲要》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也就是说,课程思政依附于专业课程。如果把各类专业课程比喻为滋养学生思想之水,那么课程思政就是融入水中之盐。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将盐适如其分地融入各种食物中,也就是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教学中,这离不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教师为顺利开展教学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策划活动。按照《纲要》精神,课程思政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因此,课程思政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教师将思政元素如同专业知识一样,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进行策划,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动态融合。一方面,没有课程设计,课程思政就如同一个格格不入的外来者,游离在教学活动主体之外,或者是被强硬地安排在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干扰正常教学,适得其反;另一方面,思政内容对课程设计有提升作用,它可以扩充课程设计的范畴,丰富其内涵,也可以激发课程设计的创新发展。可以说,没有思政内容的课程设计不完整,思政内容的融入,补齐了课程设计在德育方面的短板,有助于实现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双向齐飞。

3研究综述

在《纲要》提出以后,各高校掀起了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的热潮,其成果主要包括内涵阐释、课程建设、教学实践等方面。高宁从《纲要》的理论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对《纲要》的理论内涵及各类实践要求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阐述,并提出这是克服“教学理念狭隘化”“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方式单一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齐金花[4]以教书育人的媒介——课堂语言为切入点,阐述了课堂语言在课程思政中的重要地位,其文章认为,把握好教学语言这个场域,就能把握课程思政的脉动。关于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融合方面,温俊超[5]以“中国文化通论”(英文)为例,从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的调整、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更改和学习评价与考核的细化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并展开了实践。关于日语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方面,曾姝[6]、张松仪[7]分别以“基础日语”和“日本概况”为例,探讨了将思政元素融入日语课堂的方法和途径。段笑晔[8]以提升日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为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从输出驱动和输入促成的角度进行了探讨。管洁[9]则从课程教学设计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并以“基础日语”中的部分课文为具体案例,讲述了如何开展思政教育。目前来看,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来探讨课程思政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将结合“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10]这门课程,对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课程设计进行探究。

4课程设计的维度

4.1课程概况

“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为日语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集听说读写译为一体的主干课程,课程开设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共32学时。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口译课程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含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该门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国际性”,日语专业的学生在将来更多承担的是对外交流的工作任务,而交流不仅是语言的表达,同时也伴随着思想文化的交互。目前,日语口译课程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学方式单一、僵化,教学过程大多集中在词语、句子的分析上,忽视口译技巧与能力的培养;其二,缺乏优质教学资源,教师依赖教科书,对已有的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率低;其三,口译的高难度与专业性,造成大多数学生对口译课的畏难情绪;其四,学生今后的择业方向造成他们对口译课的不重视。

4.2学情分析

从教学对象来看,主要是高年级学生,他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日语基础知识,但是不同学生之间日语水平存在差距。从学生的思想状况来看,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辨能力欠缺,需要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学生接触的几乎都是日本的文化,时间一长,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盲目崇拜和追求国外文化的现象。

4.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含教学目标、教学知识点、教学重难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部分。基于课程思政的课程设计,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资源的多样性、教学手段的创新性以及教学过程的灵活性。

4.3.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

提出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实现高校教育的德育成效,以及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向齐飞。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上,而应该增加思政目标,比如“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可根据每一个专题设置相应的思政目标。

4.3.2教学资源的多样性

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根据每次课的主题拓展一些教学资源。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课程设计,则需要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其不仅要贴合每章节的主题,还要巧妙地突出相应的思政教育资源。

4.3.3教学手段的创新性

在常规的教学中,教学手段包含PPT、板书、视频、音频等。为了更好地融入思政元素,教师还可以灵活采用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元素化合式等手段,以达到隐性渗透的目的。

4.3.4教学过程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中所有理念的集大成者和承载者。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还应包含思政元素导入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基于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以及基于教学目标的模块化教学,也就是把知识点和思政元素“嚼碎”了给学生,再通过每章节的教学目标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模块。

4.4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评价主要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评价者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增加思政目标的达成评价,可采用谈话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把握学生思想状况的变化。同样,评价者在进行教学反思时,不仅要反思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要反思教师在教学中对价值引领的不足之处。基于以上论述,表1举例介绍了基于课程思政的课程设计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5思政元素导入路径探讨及案例

基于课程思政的课程设计,最关键之处还在于如何将思政元素导入课堂教学之中。本文提出以下四种路径:

5.1课前发表环节:任务驱动+教师分享

(1)由学生选取一段关于抗击疫情的采访稿,完成中译日或日译中的翻译任务,在课前发表环节进行交传或同传展示,然后教师请学生谈感想。(2)由学生提前自主学在2020年联合国大会上的演讲内容,并将其翻译为日语,在课前发表环节进行交传或同传展示,教师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如今在国际上的地位是靠什么得来的,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撸起袖子加油干。(3)电影《夺冠》上映,引发国人观看热潮。教师通过导入环节分享自己的观后感,引导学生学习女排精神,培养家国情怀。

5.2课程讲授环节:讨论激发思考,思考引领行动

(1)在讲到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的章节时,教师可以简要谈谈中国的一些优秀企业,比如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以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教师也要请学生思考这些企业成功的原因,特别强调这些企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2)在谈到“有朋自远方来”等中国诗句的日译时,教师可以介绍中国灿烂的诗词文化,以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并设专题讲解古诗日译的技巧,以提升学生的口译技巧和专业素养。

5.3案例分享环节:活用优质资源,加深感召影响

(1)教师应紧抓当下热点,如5G技术、人工智能等话题,请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愤图强,将来为国争光。(2)教师可引用“主席弯腰捡拾国旗贴纸免其遭践踏感动民众”“亚运会颁奖仪式国旗掉落孙杨要求重新升国旗”等新闻报道,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5.4课后作业:任务驱动+兴趣至上

(1)草拟采访稿,用日语采访日语系主任,了解日语系近年来的发展和近期的目标安排,制作成视频进行展示。(2)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尝试翻译自己喜爱的菜肴,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储备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树立餐饮文化自信。

6结语

本文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课程设计的观点,探讨了基于课程思政的课程设计。本文从教学目标多重性、教学资源的多样性、教学手段的创新性和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思政元素在“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中的导入路径。在今后的日语教学中,广大教师还须进一步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升华理论,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

作者:姚博文 单位:湖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