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

课程思政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

摘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而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核心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1中级财务会计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意义

长久以来,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主要依托于大一、大二各学期的思想政治及形势与政策等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往往是从宏观角度培养所有专业学生的政治素养。而不同专业的专业课程具有个性化、差异化的特征,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中级财务会计,不仅是学好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的前提,更是学生就业后所需技能的重要依据。对该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教育指向,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为重点的顶层内容体系框架,对培养实现中国梦伟大复兴所需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2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2.1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化

尽管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思政教育,但是往往会出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相分离的现象。随着应用型本科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致力于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但是,高校教师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部分教师直接从学生角色转变为教师角色,缺乏社会实践工作。虽然这部分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就中级财务会计这一课程而言,部分高校共计开设两学期,而部分高校仅开设一学期,其课程本身就存在内容多、难度大的特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难免会限于课时紧张的局面,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最大限度地讲解专业知识成为所追求的教学效果,进而忽略了专业教育中的德育培养。

2.2教学方式单一化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较多的高校将侧重点倾向于对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课堂教学仍然以传统授课模式为主,教师发挥主要作用,忽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占主导地位,即:“理论讲授+例题讲解+课后练习”,并且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尽管学生最终成绩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但从本质上而言并未实现多元化考核机制:平时成绩=课堂出勤+作业成绩+课堂表现,而基于课程性质平时作业也以业务处理题居多;期末试卷多以单选、多选、判断、业务处理题为考查对象。纵观整个考核体系,缺乏对学生的激励效应,仅体现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并未体现对专业价值取向的反馈。

2.3教师认知片面化

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存在部分教师认为大学生的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由专业的思政课程来完成,生活中的思想教育工作应当由其辅导员来协助完成,专业课教师的本职工作是讲好专业知识,这就导致高校教育与当今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脱节。同时,也存在尽管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等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授课过程中,仅是单纯地导入伦理方面的故事,或者讲授人生大道理、社会感人故事等,从心灵上感化学生。然而课程思政并不等同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坚持灌输式和启发式教育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达到全课程协同育人的目的。

3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改革实施

3.1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培养课程思政意识

专业课课堂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的主要场所,更是发挥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为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利用“碎片化”的讲解,潜移默化地从意识形态上影响学生,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法制观念及创新意识,而不是割裂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而言,可以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融入以下思政元素。

3.1.1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无论是财务报表的内部使用者还是外部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是重要依据是获得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诚信教育就尤为重要。专业课程学习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是会计专业学生培养道德情操的主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中级财务会计专业课堂中,突出体现“诚信”的重要性,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与爱国情怀,践行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必将促进整个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进而为中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就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而言,应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大纲的编制、教学内容的设计等各环节进行改革。就课程内容而言,可重点强调以下几点内容:在对会计发展史的学习中,可以列举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耄耋之年依旧在教学第一线、做科研,激发学生的敬业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在讲授总论中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时,对可靠性的讲解主要是客观性和真实性,会计信息必须要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不得弄虚作假,这是对会计人员“诚信”的体现;在讲解金融资产的应收账款时,通过具体案例引入当前存在的信用危机,突出诚信友善对个人提高、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3.1.2培养法律意识

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迈出重大步伐,公民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地增强。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其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直接与钱财相关,能否抵挡住诱惑,关乎其个人的发展,甚至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近年来电信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而大学生则成为主要受害群体,那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就尤为重要。坚持宪法至上的原则,树立法律权威,使学生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能在合法权益收到侵犯时,要善于、敢于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结合中级财务会计这一学科,可贯穿于以下几点:在学习货币资金的现金盘点,存款现金可能会出现盘盈或者盘亏,那么在盘盈的情况下能否占为己有?以及出纳人员每天所接触到的大量现金能否抵制诱惑?这一环节设计中,可以从刑法的角度,阐释不同类型职务犯罪的刑罚及由此对个人工作、生活产生的影响,发挥刑法的指引职能;在财务报表这一章中,通过引入财务造假的案例,不仅树立诚信观念,而且还要依法办事。

3.1.3增强创新意识截至2020年,我国创新指数位居世界第十四位,科技创新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科技创新的不断渗透,也在促进、推动会计行业的改革发展。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5G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时效性、共享性、价值性有更高的需求,但无论是传统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还是记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所需,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科学的新思维、新理念,积极培养和建立学生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思维模式。

3.2创新多元化教学方式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化统一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统筹安排上科学创新教学方式,深化课程教学目标、课程考核体系的完善与改革。

3.2.1教学方式多元化

中级财务会计理论性较强,传统授课模式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区块链等领域不断地渗透到会计行业,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当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从当前各高校所使用的教材来看,大部分还是以会计要素为基本点展开学习,较少地结合业务事项分环节、分流程系统学习,这无形中割裂了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鉴于此,各高校可以借助当前互联网技术及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慕课、学习通、智慧树等平台资源,在教室之外感受不一样的会计世界。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将视频、音频、图片等元素带入课程,打造情景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2.2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对教学成果的考核不再单纯地依托于理论知识的考查,应当增加学生素质拓展的考核。如考试试题中增加案例分析题的比重,这部分案例分析题要融入课程思政的相关元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提高切身感受。

3.3提高教师育人意识

为使专业课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发展,专业课教师肩负着重要责任。这就要求施教者先接受教育,从根本上提高立德树人的意识形态。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掌握相关法律,了解科技发展动向。提高搜集数据资料的能力,筛选适合课程体系的具体案例。从细微之处提高学生的认识,真正为社会培养“高技能+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实现育人教育的目的。

4结束语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当今人才济济的社会,本专业领域技能不再是满足社会人才所需的唯一标准,民族自信、法制观念、创新意识正不断地引领经济新常态。而作为大学生,课堂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如何在讲好专业课的同时,做好德育培养工作就尤为重要。就中级财务会计这一学科而言,教师应当就本课程特点,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社会认知,创新、改革教学思路,探索“思政解析+思政表达+思政考核”的教学模式,以教学改革为契机,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领价值培养,真正地做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作者:李秀伟 单位: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