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程思政下物流运输管理课程设计

谈课程思政下物流运输管理课程设计

摘 要: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一线教师应进一步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衔接起来。基于此,主要通过物流运输管理课程的课程思政设计的具体内容,来阐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实现协同育人的方法和所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课程思政;物流管理;课程设计;实施高职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旨在引领学生学习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其优劣势、有效完成运单填制及运输作业流程设计,通过设计合理化运输方案、组织货物运输及计算运输费用,完善作业环节,从而学习优化运输线路、设计合理化运输方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的基本技能;能通过实地调研等手段对物流市场和本地交通运输条件加以掌握;能根据货物特点、客户需求和交通运输条件正确选择运输方式及其组合;会进行运输报价,执行和评估运输服务;会编制各种运输单证;会进行运输安全管理;会进行特种货物运输业务处理;能规避运输风险。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表达和自学能力,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遵纪守法、遵守各种物流运输法律法规的正确态度。思政内容如何与这些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恰到好处地融合并真正实现“三全育人”的理念,实现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需要专业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传统的授课教师发生的变化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调整和具体的教学任务的实施,注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相对于传统的授课教师主要发生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一)教师备课时间延长,课下投入精力增多

融入课程思政的课堂上,教师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和实施课程思政更多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貌似教师轻松了,课堂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讨论和完成任务,但对教师而言,课下准备的资料变多,需要精心地选任务,认真找出相关知识的思政元素,并要自然有效地融入课堂,同时找到该任务所涉及的所有理论和实操的知识点。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而专业教师如何有效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准备充分。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榜样,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思政的教学任务,主动提升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会主动去找相关的思政内容,通过网络平台、精品课教学资源、国家物流资源库等多渠道获取相关的最前沿的知识内容。同时,也会主动与思政课教师通过学校搭建、自己主动联系等多种渠道完成交流和学习思政课中的相关内容,从而能更好地提取思政元素,实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真正的引领和培养,为学生日后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素质打下基础。相对以往的被动培训学习,教师会主动搜集相关的培训课程,积极参加相关的课程思政培训,并且学习时间明显延长,力求更好地完成课程思政的有效建设,实现思政课程三全育人的理念,为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平日上课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大多数情况是教师上完课就离开教室,高职学生的学习相对而言主动性稍弱,很少问教师问题,所以师生交流不多。但当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上课的参与度明显提升,同时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和集体荣誉感较强,所以团队之间的沟通合作、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明显加强,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实现面对面的指导。这样师生交流自然增多,师生感情更融洽,使整个课堂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四)多种评量标准的应用使学生学习转为日常化常态化

传统的教学评量大多数是期中和期末考试,作为学生一学期的成绩,可以说“60分万岁”,平时不学,但是期末好好复习几天,大部分学生就可以达到及格的终极目标。现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入多种评量标准,包括平时成绩、单元任务完成的成绩、期中和期末成绩,同时引入思政课教师和合作企业指导教师的评价,使学生的评量变为常态化和多元化。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政素养,给予一定比例的平时成绩。这样的评量既合理又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养成了平时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树立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同时扭转了期末搞突击的不良风气。另外,在小组任务完成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学生间互相沟通合作的能力。为日后踏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便于学生理想信念与信仰的树立。

二、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企业和学生发生的变化

(一)企业发生的变化

1.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日益提高。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只是其成长的一个阶段,步入社会工作才是学生的最终归宿,自实施课程思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个人素质都有了大幅提升,同时良好的团队意识和扎实的解决问题能力,在企业工作和实习中都已经初见成效。在与多年合作的企业沟通中了解到我们的学生越来越优秀,30%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被企业录用,并且工作后升职速度比较快,3—6个月就有一部分成为中层业务主干,同时有向上的理想和信念,肯吃苦,勇于承担重任。这些可喜的变化是教师最希望看到的,也达到了教书育人的基本目的。

2.合作过的企业主动找学院签订下一届的毕业生。由于课程思政的实施,学生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升,到了企业后花在培训学生的时间越来越少,好多学生到企业后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进行单独完成业务,为企业节省下来很多时间,解决了企业用工找不到合适人选的问题,并且为企业也节省了大部分成本。基于以上原因,企业会很早来到学校,寻求下一年的合作,这也为学校解决学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问题提供了好的发展方向,也节省了教师为学生找企业,搭建合作平台的时间和精力,有更多的时间研究课程和教学,从而使校企合作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二)学生发生的变化

1.学生的个体素质显著提升。学生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他们既是参与的主体,也是授课对象的主体,所以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影响他们一生,在课程思政中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素质,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这是成才的基石,也是步入社会后自身的法宝,更是成为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的关键因素,改变了以往大学生“60分万岁”的无奈现象,也为学生的日后成才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离不开课程思政的实施和有效的协同育人的深刻理解。

2.大学生忙而无暇沉迷网络世界。作为高等职业专科教育的教师,曾几何时,看到上课困倦的学生,看到许多大学生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而感到无奈。但是在课程思政实施的两年时间里,亲眼见证了学生们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大幅度减少,课堂上学生们因为要完成相关的任务,认识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所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的有效时间被利用起来,自然玩游戏、上网的时间就会减少,这样使课堂形成了一个和谐、良好的氛围,从而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诚然,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问题,需要我们教师在实施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真正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

目前,大多数情况下的课程思政与专业课之间并没有做到有效融合,更多的是简单植入,所以作为课程思政教师要真正了解什么是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实施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方法,在实施中不是将我们的专业课程改为思政课程,也不是把思政中的教学内容简单地搬进课堂,而是在授课中有效地提取出思政元素,恰到好处、有的放矢地融入到课程中;思政课程是具体的一门课,是思政课教师主讲的内容,所以在专业课的授课中实施思政课程一定要分清主次,不能本末倒置,课程思政的实质是实现协同育人,但在实际工作中,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很难建立起来,进而也就无法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课程思政的协同性、系统性的增强,离不开各类课程教师和思政教师的密切协作,如何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教师更专业,课程思政的深化一定是伴随着思政课程的深化而实现的,思政课教师可以为专业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指导,这种双向的交流还可以使思政课教师受益,思政课教师对专业知识了解得深入,可以实现思政课程与学生专业的紧密结合,实现向渗入式思政课程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效果。此外,搞好课程思政建设还需要全校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相关职能部门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提供及时有效的后勤服务,从而形成齐抓共管共建的课程思政协作大格局,提升育人效能。

(二)理解课程思政融入的方法和方式还需要时间和业务的积累

专业教师要明白自己的主体任务是传授专业知识,课程思政教育是在专业课程中完成的,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潜移默化融入课堂的,不是生搬硬套和生硬地加入课堂。这就对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深入掌握专业课程内容,掌握思政内容,还要将两者有效衔接,这就要求有专业的科学的方法,在实施中要不断总结和提升。

作者:王金妍 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