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综合整治范例6篇

生态综合整治

生态综合整治范文1

力争90%以上省控监测断面(含交接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GB3838-2002)三类水质标准,交接断面水质100%达到三类水质标准。其中,九龙江漳州段95%以上省控监测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水质标准;九龙江北溪龙岩段80%以上省控监测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水质标准,雁石桥断面水质有较大程度改善;75%以上河口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水质标准。

以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生活污染治理为重点,全面推进各项整治工作。厦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漳州市、龙岩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矿山整顿和生态林建设继续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流域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基本完成。

二、整治任务

(一)修编规划和制定整治方案。

省环保局要针对流域实际,根据生态省建设和“十一五”九龙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要求,于200*年底前组织修订《九龙江流域水环境与生态保护规划》,以指导下阶段九龙江流域水环境整治工作。

(二)养殖业污染整治

1.制定畜禽养殖业规划。流域3市要在200*年上半年前制定出台本辖区内规划,并组织有关县(市、区)和重点乡镇、村制定相应规划,对养殖业发展规模、企业布局、污染治理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引导养殖业科学合理规范发展。此外,漳州市和龙岩市要进一步制定200*年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计划。由省农业厅、发改委、环保局予以指导和支持。

2.基本完成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禁建区划定后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限期予以拆除。对位于禁建区外符合规划、有条件治理、能够实现零排放或达标排放的,抓紧制定分期分批治理计划,并落实到具体乡镇(村)、具体养殖场。对于不符合规划或无法治理达标的,限期搬迁关闭。畜禽养殖场必须建到养殖业发展规划区,并配套治理设施,同时,要加强跟踪管理,防止出现二次污染。流域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于200*年底前全部治理达标,未按期达标的一律搬迁或关闭。要积极推广“猪-沼-果”(草、菜)等生态养殖模式,鼓励粪便污水经处理后上山、下田、入塘,变废为宝,做到零排放。漳州市要建设沼气和生化池33820m3,完成143家的生猪养殖废水的治理任务;龙岩市要完成搬迁猪场443户,拆除猪舍面积13.2万平方米,完成265家的生猪养殖废水的治理任务;厦门市要加快岛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整治,治理45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由省农业厅牵头、环保局予以指导和配合。

3.加强农村散养户沼气化建设。漳州市和龙岩市要组织家庭散养户的畜禽养殖舍(点)按照村镇规划要求,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加快“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推广。鼓励散养户种养结合,实行相对集中饲养、污染集中处理。由省农业厅予以指导和支持。

4.积极引导和鼓励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省经贸委要根据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扶持畜禽粪便综合加工利用企业发展,从源头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治理养殖污染,促进畜禽粪便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其中,龙岩市年内要建成“绿之源”生物有机肥厂的雁石镇和龙门镇2个分厂,并完成龙岩市红碳山现代农业公司有机肥厂的迁建工作;漳州市要建成漳州市养殖粪便处置中心。由省农业厅、发改委和环保局予以指导和支持。

(三)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流域3市要根据省政府要求,放开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市场,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积极参与,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化步伐。要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步伐,健全完善主、支线和接户管管网规划与建设,不断提高管网覆盖率,增加污水收集率。已投入运行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要进行除磷脱氮,消毒改造,做到全面达标排放。年内重点建设龙海市角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漳平污水处理厂、厦门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和金峰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等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重点建设并完成平和县、南靖县、华安县、长泰县和漳平市5座城市垃圾处理场工程。此外,要完成厦门东孚垃圾填埋场污水管网工程和龙岩市污水处理厂3公里的配套管网建设。由省建设厅、发改委、环保局予以指导和支持。

2.加快龙岩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建设进程。龙岩市年内要建成投产龙岩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并建立医疗废物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置体系,漳平市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由龙岩市集中处置中心统一收集处理。由省卫生厅、发改委、环保局予以指导和支持。

3.加快乡镇垃圾处理场建设步伐。由省建设厅牵头完成《九龙江流域乡镇垃圾整治规划》。流域3市要按规划要求认真筛选治理项目,做好项目可行性论证,重点扶持积极性较高,建设条件落实的乡镇新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并抓紧开展前期工作。要加快推进已经安排补助资金但至今还未建成的乡镇垃圾处理场(站)的建设步伐,并于年底前完成建设。以漳州市、龙岩市为主,年内要建设31座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其中17座建成投运,10座完成主体工程,4座完成前期和开工建设。建成23座乡镇垃圾中转站,雁石镇和靖城镇垃圾处理场要确保正常投入运行。有条件的乡镇要实行产业化运作、市场化运营,充分发挥乡镇垃圾处理场的效益。200*年底前基本实现垃圾有效收集和无害化处置,做到日产日清。由省建设厅、发改委、环保局予以指导和支持。

4.加强河道管理和内河整治。漳州市和龙岩市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流域污染源监管,组织沿河各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加强河道保洁工作,严禁在江河两岸堆放、倾倒可能造成水体污染和河道淤积的废弃物。组织河道清淤清障、河滩地绿化美化和水葫芦专项整治行动,改善河道景观。同时,对流域内无序的采砂行为要进行规范管理和整治。漳州市要完成以市区三湘江河道改建整治为重点的漳州市区内河综合整治工程。省水利厅、建设厅予以指导和支持。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由流域3市政府继续组织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治理山体。其中,龙岩市要加强对中甲、太保林、小池天池塘、适中兰田等矿区的水土保持监管力度,督促业主开展治理工作,落实治理要求,提高治理效果。200**年底前基本完成山体治理,切实减轻水土流失危害。龙岩市完成重点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00公顷,厦门市200公顷。由省水利厅予以指导和支持。

2.加强流域生态林建设与保护。由流域3市政府继续组织实施生态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及生态林建设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其中,龙岩市完成封山育林4.8万亩,造林10万亩。由省林业厅加强指导督促。

3.开展“青山挂白”专项治理。由流域3市政府继续组织实施流域内矿点的整治,加强矿点开发管理,严禁乱采乱挖,坚决取缔关闭非法矿点。对整治的矿点,特别是沿江、沿路关闭的矿点要限期进行复垦造林、植被恢复等。漳州市要建设完成吴田山矿区二级拦沙坝,绿化植被500亩的整治任务。厦门市要完成17个矿点的关闭整治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经贸委、林业厅、环保局加强指导督促。

4.加快生态城市建设。厦门市政府要完成《厦门生态市建设规划及实施纲要》编制的全部工作,全面启动生态城市建设,进一步推动乡镇生态环境规划和生态示范区规划工作,并创建天竺山、员当湖湖心岛白鹭自然保护小区。

5.加强河口区航运污染防治。厦门、漳州市政府和交通、海洋渔业、海事等部门要加强对航运船舶的管理,禁止违法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行为,继续实施河口湾航道清淤整治工程。

(五)工业污染源整治

1.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流域内工业污染源监管,采取有力措施控制COD、氨氮等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对未领取许可证的,要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补办的,要依法予以处罚。由省环保局、经贸委予以指导督促。

2.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工业废水治理。由流域3市政府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工程,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加强工矿企业污染整治力度,龙岩市龙化化工有限公司废水治理要在200*年上半年实现达标排放,漳州市要完成南海食品、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公司等深化废水治理并开展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厦门市要开展生态工业园区试点。省经贸委、环保局予以督促、指导。

3.提高环境监测监控水平。龙岩市、漳州市要分别建成环境自动监测监控分中心,要筛选占当地污染负荷60%以上的重点污染企业名单,分期分批安装主要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器,与省、市自动监测监控分中心联网,充分发挥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作用,并于200*年底前完成。由当地市环保局组织实施。省环保局加强指导督促。

4.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要严格环境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00*年,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继续组织各有关部门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同时,强化日常执法监管,做到“天天行动”,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利。要加大饮用水源安全监管力度,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排放污水,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二级保护区内的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于200*年底前予以拆除。

(六)加强污染成因分析和科学研究

流域3市要加强省控断面水质监测和超标原因分析。龙岩市、漳州市要分别对雁石桥、洪濑口断面超标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整治意见,厦门、漳州市要分析河口断面水质超标原因,确保省控断面稳定达标。龙岩市要开展人工湿地、生物处理养殖废水技术研究和龙岩中心城市水源规划研究。省环保局要牵头组织完成《九龙江流域水污染与生态破坏综合整治绩效评估》的研究。

三、整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断面达标责任制。

流域3市要强化各级政府在整治工作中的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将年度工作任务一级一级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乡镇,强化各级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整治工作局面。建立健全流域市与市、县与县交界断面水质达标制度,把整治工作完成情况和水质情况列为考核当地政府环保实绩的重要内容,实行单列管理,抓好各项整治工作的落实。

(二)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化进程。

按照省政府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政策,落实具体措施,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加快建设进程。同时,流域各地应研究出台有关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的运营政策、管理办法,确保建成的乡镇垃圾处理场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

(三)突出重点,狠抓整治任务的落实。

流域3市要结合各自实际,突出重点,强化整治项目的落实和监督管理。着重抓项目进度特别是要保证乡镇垃圾处理场项目落实到位。建立整治项目治理责任制,明确治理目标、责任人和建设期限,并做好整治项目的验收工作,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要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对逾期未完成的整治项目,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采取措施,限期并保证质量完成治理任务。漳州市要以市区三湘江河道改建整治和乡镇垃圾场处理场建设为重点,龙岩市要以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为重点开展流域综合整治。

(四)落实配套资金,强化整治资金管理。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投资主体,抓各责任单位配套资金落实。同时,不断加大其他整治资金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在200*年资金投入的基础上逐年有所增加。财政部门要按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及时拨付资金,并对整治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及其他配套资金的到位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生态综合整治范文2

关键词:浑河;河道综合整治;生态环境;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许多地区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基本还是重复着“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近些年来,辽宁沈阳境内浑河沿岸大大小小的排污口有数十个。在2014年的环境监测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该河道流域的氨氮、COD的指标都非常的高,经过调查发现,其主要污染来源是浑河流域沿岸的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造成的,其中包括一些制药厂、化工厂、造纸厂等。辽宁省抚顺市委书记王桂芬日前主持召开的专题会议研究环保工作中,不断强调,要切实加强浑河河道综合整合与环境治理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来强化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1 河流生态环境功能的演变

河流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进行交流的场所,无论是从城镇景观方面,还是从感官视觉方面,它都是一条不可或缺的边框。表1内容显示的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镇河流河道生态环境(水环境)建设过程中,其功能的演变与拓展。

正如表1所示,城镇区域内河流的生态环境功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根据上述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城市河流水环境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也是在不断地去适应现时代的发展需要,具体可分为以下方面:(1)城镇居民最佳的绿色休闲场所。不仅是在浑河沿岸的周边城市,在我国许多地区,城市河流一直都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人们在工作之余、周末闲暇时间,河流都是城镇居民步行、晨练、接近大自然的最佳通道。(2)城市生态廊道。河流所具备的大自然生态功能才是它本身最强大的一方面,它主要是水与各种营养物质的流动通道,同时也是当地各种乡土物种的栖息地。从现代化的城市景观建设方面来讲,城市河流廊道具有着维护大地景观系统完整性、连续性的重要意义。(3)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除了以上两点社会功能外,浑河还起到为流域内居民提供大量生活用水的作用,据记载,早在7200年前,中华大地的人类就在此进行农耕渔猎并繁衍生息,所以说,发展到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生活功能。

2 浑河河道综合整治中存在的不足

浑河在辽宁省境内有着32公里长的城市段两岸,其中包括以五里河为中心的文化城,随着浑河两岸大开发建设工程的全面启动,从而进一步拉近了浑河与城市生活之间的距离。当前,浑河流域及周边沿岸城市,将会建设成集生态自然、休闲娱乐、防洪减涝于一体的城市观光旅游带。我们都知道,浑河所流经的区域为辽宁东部城市群,此区域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主要还是以传统的重工业为主,表现为:人口稠密、污染严重。

浑河是周边城市重要的生活场所、文化载体,其具有独立的特性,由于其河道比较浅,河道两旁的植物被落也比较少,所以也就决定了生态环境系统的脆弱。在工业发展的前期没有重视到河流河道的综合治理工作,从而造成了现代的河道的严重污染现象,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方案措施加强浑河河道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见表2)

3 浑河河道综合整治中生态环境建设

浑河河道在综合整治过程中,关于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工作,尽量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性。生态性是河流固有的独特自然属性,关于浑河河道生态性的规划与建设,要坚持以满足浑河水域生物的生存需要为依据,尽可能最大化地保证浑河河道的生态性、健康性、稳定性。(2)自然性。自然性也是河流独特的属性之一,在人们的印象当中,每一条河流河道基本都是蜿蜒曲折的,这也是河流的天然属性。因此,在进行浑河河道的生态环境建设当中,尽可能地保持浑河原有的自然地貌特征。(3)安全性。在我国古代,河流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不仅仅是保护城市部落,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在现代化社会中,河流最主要的功能还是防洪排涝,所以,在生态环境建设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确保浑河河道的安全,包括安全供水、安全用水、防洪减涝等。

生态综合整治范文3

一、迅速提升认识,强化责任,勇于担当

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新形势下矿山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自然资源部门工作的立足点。尽管前段我们采取了一定措施,但仍有一些人为一己私利、丧尽天良乱采矿、乱采砂,盗取国家资源,破坏环境,损害人老几辈子的生存环境、公众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人民生命财产,已达到了千夫指、万人骂的地步。今天这次集中整治动员会,再次吹响了向不法之徒开战的号角,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标准。县自然资源局将迅速把全系统人员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上来,把压力当动力,反弹琵琶,扛起责任,一马当先、冲锋陷阵、精准发力、扎实推进,迅速整改。

二、瞄准目标,突出重点,全力整改

坚决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以抓铁有痕,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切实做到六个坚决:对所有矿山开采点,坚决做到排查到位,无遗露,无死角;对所有持证矿山违规违法开采的,坚决予以停产停采,逾期整改不到位的,吊销开采手续;对所有无证违法开采点,在依法处理到位的同时,坚决予以取缔,达到不留人员、不留设备、不留机械的标准;对严重破坏资源,达到追究刑事责任标准的,坚决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同时追究到位;坚决落实原露天矿山到期不延续,不扩界,不增储,今年年底前,达不到绿色矿山标准的,一律强制关停。对党员干部参与矿山开发、矿山买卖、幕后指使非法开采的,坚决移交纪检部门,追究有关党政纪责任。

三、查漏补缺,完善机制,规范管理

按照“大矿大开,小矿禁采,生态优先,严惩违法”的原则,科学部署全县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整体方案,引导优势矿种合法合规开采。强化日常动态监管,严格落实“三级包矿”责任制,构建县、乡、村纵到底、横到边、纵横交叉,全覆盖监管网络体系,确保非法开采行为鼓包就压、萌芽就掐、露头就打,对现有的露天矿山建立生态修复台账,跟踪督办,限期恢复治理。用足用活政策,多策并举,全面启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恢复治理,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治理任务。

生态综合整治范文4

论文摘要:凉水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作为北京市政府2004 年56 件实事之一,在防洪保安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河流的生态、环境功能,在河道护岸建设中运用生态工法理念,因地制宜地采用了形式多样的生态护坡和亲水护坡,避免了传统的河流人工渠道化,保持了河流的自然蜿蜒形态,遵循了河流的自然地貌特征。工程主体于2006 年完工,经过3年的运行,各项功能均达到了设计预期,效果极为显著。 论文关键词:生态工法;河道;护岸综合治理;凉水河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328(2009)05-0072-02 1 工程概况 凉水河水系位于北京市南郊和东南郊,干流发源于石景山区,流经海淀、宣武、丰台、大兴、朝阳、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等区县,于通州区榆林庄闸上游汇入北运河。工程整治范围为凉水河干流莲花河暗涵出口-旧宫桥下游开发区1 号橡胶坝,总长19.31 km。 凉水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采用先进治河理念,在北京市河道治理中首次将生态治理放到重要位置,在提高河道行洪排水能力、还清河道水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河流的生态、环境功能,抛弃了以往单一的块石护坡和直立式挡墙护岸,采用了形式多样的生态护坡和亲水护坡,并布设了人工湿地和景观跌水,在防止引水对河道的冲刷及水土流失的同时,又营造了多元生态环境,达到了引水、景观、旅游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效果,实现了人水的和谐统一。 经过几年的建设,工程现已投入运行使用。从运行情况来看,工程明显提高了河道的防洪标准,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降低了河道运行管理的难度,在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河道防护设计理念 常见的河道护坡有浆砌石护坡、干砌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和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等。传统的护岸是将整个河岸表面封闭起来,隔绝了水体与土壤之间的物质交换,影响了生态平衡,加速了居民生存环境的恶化。凉水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在护岸设计时摈弃了这种传统的做法,而是以“安全、资源、环境、景观”协调发展为理念,通过改善水质、营造水景、修复生态,创造“安全、舒适、优美”的水环境,使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和环境水利转化。 (1)工程安全:凉水河干流具有引水和排涝功能,护岸的设计首先应考虑工程安全,满足岸坡稳定要求,能控制河势、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河道淤积。 (2)生态要求:以接近、模拟自然为建设理念,充分考虑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护岸建设,应考虑河道作为动物栖息地的功能以及其过滤、屏蔽、交换和通道作用。 (3)景观环境:岸堤是河道水环境的基本要素,是河道滨水景观的基础。护岸应因地制宜,依自然地形、地貌、环境建设现代人文景观,与“碧水漪漪、青草幽幽”的沿河自然景观相协调。 (4)人居环境:凉水河干流两岸有许多居民区,工程要考虑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产生的对生活环境的更高要求,建设优美的环境,为人们创造娱乐、休闲和亲水的条件,改善人居环境。 (5)经济方便:工程造价和施工方便也是河道护岸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3 生态工法介绍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凉水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针对不同河道区段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护岸。 (1)直立式块石挡墙护岸:直立式护岸可以有效地控制河势,抵抗冲刷,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减少河道淤积,而且使用寿命也相对较长,所以在本工程中仍有应用。凉水河干流城区河段主要采用直立式浆砌石挡墙护岸,一方面减少工程占地与房屋拆迁,降低工程造价;另一方面也可有效地保护河道宽度,制约违章建筑侵占,防止污水流入河中。 挡墙砌筑时,将块石砌为插花形式,并在挡墙临河侧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以改善视觉效果;两岸根据城市绿化要求,采用街头绿地的种植形式;在小区周边则修建一些亲水平台和水景设施。 (2)斜坡式护岸:凉水河干流在穿越圩塘和地形允许的地段时采用斜坡式护岸。依据原地形地貌,不改变原河道走向,在水位变化区采用干砌块石或蜂巢格网护垫;在常水位以上区域覆土,种植三叶草、高羊茅等草种,以保持水土和美化景观。在局部河段还采用了自然式护岸,在水中抛掷块石并种植有防浪作用的芦苇、菖蒲等耐湿喜水性植物,在岸上种植发达根系植物,以护岸固土,保护河堤及生态。

生态综合整治范文5

关键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土地资源配置;土地风险;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D651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我们所讨论的农村土地资源指的是农业生产、农民居住和农村发展的空间载体。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农村土地资源低效配置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过度占用农业安全带的问题。为此,现如今中央政府重点关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环节,以便更好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缓解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压力。然而,很多地方政府并不能正确的定位目标,使得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诸多潜在风险。

2我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风险甄别

就调查研究发现,现如今我国的农村土地综合政治实践主要包括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和文化等多种风险。就经济风险而言,指的是由于资本主义和经济主义的影响,使得很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被戴上“卖地工程”和“上楼工程”的标签。这就使得现如今的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升高,农民生活成本直线上升。就政治风险来说,具体指的是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的乘虚而人”、过度介入和“代民做主”现象发生的极为频繁,造成政府的信任度及公信力极大程度的下降。并且随着拆强征、强制“农民上楼”的异化行为的不断加剧,致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政治风险愈加严重。就社会风险而言,目前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要全面依靠土地权属调整和管理的机制体制。调查研究我国存在严重的地块权属模糊的问题,这就很难完成利益协调一致的目的,进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拿生态风险来说,首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生态功能包括农村土地质量的提升、空间格局的优化和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然而,由于人们“生态效益优先原则”不坚持或难以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不健全,就会造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变成了只注重土地面积增加的想法。就文化风险而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包含了村域人地关系优化、人际关系调整、人文景观保护以及农村庭院居住方式留存、语言文化资源传承等多个方面。然而,由于人们不能足够重视人文景观的保护及文化传承的延续,将直接造成很多方面的文化困境。

3优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几点建议

下面我们将主要从风险角度的视角出发,探讨和研究多重样态及其治理逻辑,并提出来了以下几个政策建议。

3.1加强农村土地整治行为主体的风险意识与能力培育

要想保证行为主体的风险意识及能力的不断提高增强,就必须首先确保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风险的预防、控制与治理。由于以往的人们只注重“物”的主体性而忽略了“人”的因素,造成了目前行为主体风险的知识、意识以及能力极为匮乏。为此,我们急需加紧增强人们的“风险意识”,规范主体的“风险行为”,并在科学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拉回“农业发展优先”和“生态建设优先”上来,以便更好地把风险共识带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过程中,把风险预示、辨别以及治理的能力全部渗入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所有环节。

3.2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整治的风险沟通与分散机制

具体指的是在全面保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行为主体风险意识和风险能力的前提下,全方位的进行行为主体的风险交流,以便更好地完善风险分散机制。其中,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风险沟通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主要依靠的是,能够具备行为主体的普遍参与及讨论,并建立健全的风险共识。另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风险分散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主要依靠的是,完善的行为主体利益共同体、稳定的政策和结构,以及建立健全的风险行动目标。为此,行为主体必须贯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全过程,并且还要在全面了解掌握自然环境及社会发育情况的前提下时刻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就村庄整治活动过程中,要杜绝出现“运动式”农民集中居住的现象,严格遵守“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原则,避免“农民上楼”的问题发生。

3.3构建农村土地整治行为主体利益激励兼容机制

首先要注意的是分清农村土地产权主客体以及农户、村社集体、地方政府在农村土地管理中的角色,在收益分配上的比例,以便更好地协调农村土地整治多元主体利益。目前,我们的任务是逐渐转变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方式,为降低地方政府对稀缺土地资源要素的过度依赖奠定基础。为此,设计和监督管理的程度的增强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并且还要不断寻找正确的市场化路径及机制,以便能够逐渐转变人们只注重政绩而忽视土地整治所需实际措施的想法。这就建议我们能够向着产权明晰化、产权显化的方向不断努力,为建立健全的风险分散和治理机制提供有力依据。

3.4探索农村土地整治的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机制

在参照国际经验的前提下,我们将发现,农村土地整治与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是息息相关的。为此,我们不能单方面的只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目标,还要全面考虑到耕地资源、国家粮食安全和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以及周边的自然环境。另外,还要从资源、环境、产业、科教和政策保障等多种不同的角度,来给人们树立新的发展观及政绩观,避免人们被短期的福利或利益所蒙蔽。尤其是在村庄整治实践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杜绝出现简单的城镇模式套用到农村中去的情况。也就是说要求把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环境保护和国土空间优化有机的结合到一起。

4结论

总而言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直接关系着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的提高以及粮食安全方面的保障,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急需得到我们的重点关注,以便更好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缓解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压力。为此,我们应该严格遵守这些有效防范或治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风险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郧文聚,宇振荣:《中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策略》,《农业工程学报》[J].2011年第27卷第4期,第2—43;

[2]刘彦随.《科学推进中国农村土地整治战略》,《中国土地科学》[J].2011年第25卷第4期,第4-8页;

生态综合整治范文6

关键词: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辽宁彰武

彰武县地处辽宁省西北部,是全省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全县总面积为3 640 km2,水土流失面积为1 047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8.8%。地形地貌为东低山、西丘陵、北沙荒、中南平洼,其中丘陵占30%、沙荒占3%、平洼占40%。全县水土流失类型为水蚀和风蚀,水蚀分布在东、西部低山丘陵地区,风蚀分布在北部风沙区和柳河流域,水土流失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为彰武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

1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根据彰武县水土保持部门多年治理经验和地形地貌特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可以从2方面进行:一是东、西部低山丘陵区,可安排经济林为主的治理项目,结合坡耕地治理,通过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达到生态综合治理的目的;二是北部风沙区,可安排生态林为主的沙漠化治理项目[1]。自2008年以来,彰武县把农业综合开发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结合,以项目整合、资金整合的形式进行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弥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资金不足,突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明显成效。

1.1低山丘陵区生态综合治理

1.1.1区域概况。该区域包括彰武东部的大四家子乡、后新秋镇、苇子沟乡、东六镇和二道河子乡,及彰武西部的平安乡、哈尔套镇、满堂红乡和四堡子乡。区域总面积为1 342.21 km2,水土流失面积361.4 km2,水土流失类型以水蚀为主,兼有风蚀,主要分布在坡耕地、侵蚀沟及荒坡上。

1.1.2治理措施及规模。根据区域地形特点,治理措施以发展经济林为主,经济林应选适合当地的大扁杏。其次对坡耕地进行治理,措施为梯田。对坡度>15°、<25°,且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进行坡改梯。在植被覆盖较低的坡荒上,首先进行截水沟整地,之后栽植大扁杏。除了栽植大扁杏外,还可以做一些辅助措施,如打井、谷坊、作业路等。具体为:梯田2 153.3 hm2,截水沟整地3 166.7 hm2,栽植大扁杏3 166.7 hm2,其他辅助措施根据实际投资情况定。

1.1.3治理效益。丘陵区生态综合治理以发展经济林为主,措施实施后会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栽植3 166.7 hm2的大扁杏,3年后达到盛果期,年增加经济效益3 206万元。对2 153.3 hm2的坡耕地进行梯田改造,年增加粮食产量5 814 t,增加经济效益697.68万元。在生态效益方面,增加3 166.7 hm2的林地面积,林地覆盖率提高2.4个百分点,年涵养水源380.68万m3,保土11.17万t。

1.2北部风沙区生态综合治理

1.2.1区域概况。北部风沙区包括四合城乡、冯家镇、章古台镇、阿尔乡镇、大冷乡、大德乡6个乡镇,区域总面积为1 115.55 km2,水土流失面积为390.4 km2,水土流失类型为风蚀。从2005年全省土壤侵蚀遥感普查结果可以看出,该区域是全省最严重的风蚀沙化地区,生态环境恶劣,需集中连续治理。

1.2.2治理措施及规模。风蚀沙化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应以植物措施为主,植物措施对防沙治沙有较好效果,是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因此综合治理应以生态林为主,辅以发展适量适合沙地生长的经济作物,以提高防沙治沙的经济效益。根据彰武县长期以来的防沙治沙经验,生态林栽植形式为乔灌混交,乔木选杨树、樟子松,灌木选柠条、紫穗槐,沙棘等。具体为:营造7 200 hm2生态林,其中乔木6 500 hm2,灌木700 hm2,发展林间隙地经济作物3 333.3 hm2。对植被覆盖率的疏林地、残次林实行生态修复,规划面积为2.82万hm2,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进而改善生态环境[2-3]。

1.2.3治理效益。风蚀沙化区发展生态林,以生态效益为主,营造7 200 hm2生态林和实施生态修复2.82万hm2,植被覆盖率可提高6.5%,减少土壤风蚀量22.7万t,蓄水96.52万m3。营造生态林是防沙治沙的有效措施,生态效益显著,其经济效益表现为活立木效益,即树木材积量的增加和林间隙地种植的经济作物[4]。据测算,发展生态林7 200 hm2,年平均增加木材蓄积量1.944万m3,增加经济效益1 166.4万元,林间隙地种植经济作物3 333.3 hm2。以菊芋为例,年效益为22 500元/hm2,种植3 333.3 hm2菊芋,年可获利7 500万元。

2小结

彰武县经

过多年的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治理区域逐年扩大,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群众的生态意识逐步增强,在做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发展生产,提高了经济收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参考文献

[1] 姚冬梅.淮南市秋菊沉陷区生态综合治理机制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5):108-110.

[2] 郭海荣.谈石羊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4):9.

[3] 王增亮.龙口市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研究[j].中国水利,2008(1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