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经济论文范例6篇

体育经济论文

体育经济论文范文1

1.1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比较合理。哈尔滨商业大学体育学院自2007年开始招收体育经济专业。目前,在校的4个年级有学生150多人。已经毕业的3届学生有83人,就业率为93%。本着“面向现代体育服务业,立足龙江,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思想,精心设计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现代体育服务市场需求的调查分析,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为实现黑龙江体育经济专业特色培养,我们在课程设置上构建了“重理论、强技能、显特色”三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了适应现代体育服务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开设了经济、管理、体育经济、体育管理等相关学科的课程。其次,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教学,使学生学会几项体育技能,如网球、羽毛球、游泳等体育技能课程。再次,为彰显黑龙江体育经济专业的特色,在课程设置上又开设了滑冰课、滑雪课,同时每年的雪季学院都组织学生到滑雪场实习,了解滑雪场的运营与管理。

1.2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师队伍建设。因此,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团结协同、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是把体育经济专业办出特色,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经过近几年的师资队伍建设,体育经济专业教师层次逐步提高。体育经济专业现有教师1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教授3人,副教授4,讲师9人;1人获得博士学位,9人获得硕士学位。

1.3专业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逐步提升。高校教师不仅承担着教学任务而且承担着科研任务。体育学院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氛围,鼓励老师从事科研与教学研究。自2007年体育经济专业开始招生以来,共立项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省级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从体育经济专业开始招生这7年的发展来看,学院为教师从事科研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使体育经济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体育经济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

1.4实践教学有所突破。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体育经济专业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体育经济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我院与毛毛体育用品商店、哈尔滨体育学院帽儿山滑雪场等企业联合办学,共建了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校外实习搭建了平台。其次,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各项比赛的组织与裁判工作,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再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赛。如演讲比赛、创业大赛、活动策划大赛等,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等。

2.体育经济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课程设置庞杂重复内容多重点不突出。面向现代体育服务业体育经济专业为社会培养的是熟悉我国经济政策法规,熟练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能够在市场开发、体育管理、体育产业营销等部门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过于强调既要懂经济,又要懂管理,还要掌握体育、外语、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这种思想的带动下,课程设置过多,其中公共课达到了1021学时,学科共同课达到了920学时,专业课是695学时,内容涉及到体育、管理、经济、金融、军事、法律、计算机等60余门课程,形成重点不重、特色不特,重复内容较多的状况。精品课程建设和体现黑龙江体育经济特色专业的教材更是没有列入到专业建设中。

2.2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笼统宽泛,人才规格要求模糊不清。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确定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和规格要求的关键。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哈尔滨商业大学校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人才规格要求,是按照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介绍》中的要求,结合哈商大自身的办学实际而确定。致使许多老师困惑不清,学生迷惘不明,处于模糊状态。其主要根源是对此新专业设置评估论证缺泛科学定位和认识不足。

2.3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缺乏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科研团队建设缓慢,科研水平有待提高。整体知识结构不够优化,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和专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点。哈尔滨商业大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专业教师结构不够合理。2)缺乏“双师型”和高水平的名师。3)缺泛新兴项目的教材与教法。其主要原因是教师负担较重,压力较大,奖励机制不完善。多数年轻教师要准备考博进修,许多中年教师要准备申报科研课题晋职晋级。在主客观上造成教师负担较重而精力投入不足,理论教学与指导实践活动缺泛经历。

2.4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和基地建设相当薄弱,针对性实效性不佳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是:实践教学课时数安排较少;时间较短;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单一,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数量少,有的基地共建合作目的性不强,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形式多是放任自流,缺乏指导教师,有的对实践成绩评定过于粗糙简单;实践教学模式和计划缺乏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和专业研究实践教学体系,计划性和实效性不强。

3.关于体育经济专业建设的思考

3.1优化课程体系,强化精品课和教材建设。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为实现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调整、合并和重组,优化体育经济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在今后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加强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可以尝试采用分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元切入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生生互动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推陈出新,提高课程的实用价值。同时我院应该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同时以精品课建设为契机,突出特色,鼓励教师编写能体现体育经济专业特色的教材。

3.2重视师资队伍和科研团队建设。教师是高校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推进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与建设重点,建立和完善各项教师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通过优化工作条件和提高教师福利,培养、吸引、聚集高层次人才,形成了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气氛活跃、学风严谨的教师队伍。其次,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高等院校进修学习,提高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水平,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再次,采取多渠道对外交流方式,提高我院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教师的实践能力。最后,凝练专业科学研究方向,开展科研团队建设。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学术造诣深厚的学科带头人,同时要注重培养中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形成由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的梯次合理的体育经济专业学术研究团队。

体育经济论文范文2

1研究方法

1.1调查法

培训了从事调查和采访的专门人员近200人。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了西部10个省区20000人,回收有效问卷17197份,回收率86%。通过走访、电话、英特网等方法采访了376名有代表性的单位领导、教师、社区体育辅导员。

1.2文献法

通过图书馆、英特网等渠道,查询、翻阅有关专著约50部,论文200余篇,报纸300多份。

2调查结果

2.1体育人口

若将我国7~15岁的在校学生,以及武装力量等当然体育人口统计在内,目前我国体育人口总数约为31.20%左右。这一数量低于发达国家,而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体育人口在15%左右,远远低于全国水平。

性别结构:我国体育人口中男性占62.13%,女性占37.87%。西部地区体育人口中男性占63.3%,女性占36.7%,比例与全国水平相吻合。

年龄结构:我国西部地区60岁以上年龄体育人口占西部总体育人口的29.6%,15~25岁年龄为17.8%,37~47岁年龄为9.6%,48~59岁年龄段仅为3.5%。这与全国体育的“两头热,中间冷”的状态类同(全国体育人口16~25岁最高,61~65岁次高,41~45岁最低),这种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不是体育人口的理想年龄结构。青壮年人对体育的疏远,既不利于我国劳动力主体的健康状况,也不利于中华民族长远的体质改善。

民族分布:汉族在体育人口中占95.28%,共3.963648亿;各少数民族占4.72,共0.196352亿。我国各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99%,因此各少数民族体育人口的比例可以说是低于他们在总人口中的实际比例的。我国西部地区是全国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地区,在调查中有37.1%是少数民族,体育人口为少数民族总人数的8.5%,是一个很低的水平。

城乡比例:我国全部4.16亿体育人口中城市占55.11%,约为2.292576亿;农村占44.89%,约为1.867424亿。而我们对西部地区农村调查的10934人中,体育人口只有514人,仅占4.7%,因此增加西部地区体育人口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广大农村。

2.2体育行为

调查分析认为,西部地区大部分人群缺乏自觉锻炼的积极性。尤其是中青年人,由于工作忙、任务重,加上没有引导与组织,极少参加健身活动。有些人有参加健身活动的愿望,但是由于不懂得锻炼的方法,缺乏场地器材等,从而影响个人健身行为。据调查,西部地区人民对群体工作的要求和愿望依次为:要求建立配套的体育场所,占22.3%;要求进一步宣传,占19.8%;希望能有专人指导体育锻炼,占15.1%;希望建立健全群体的法规政策,占13.4%;希望进一步开放体育场馆,占12.5%;其它有6.0%的群众对群体工作的要求和希望说不清楚。

2.3体育消费

西部地区大部分人群体育消费意识淡漠。由于受封闭的地理环境制约和传统观念以及经济收入低等因素的影响,“花钱买健康”的观念还未被群众广泛接受。西部地区人们希望承受的体育消费水平大部分集中在年平均消费5~10元和10~20元。超过50~100元的体育消费寥寥无几,其中男性占3.6%,而女性仅为0.3%。

2.4体育场馆建设

我国体育场馆的建设由东向西呈逐级下降趋势。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教委、全国总工会、农业部等单位于1995年11月~1996年10月共同进行的第四次全国体育设施普查结果,截至1995年底,我国拥有符合普查标准的体育场地615693个,累计投入372亿元。在体育场地建设投资中,东部地区投资占全国总额70%,而占有大部分国土面积的西部地区仅占全国总额的10%。

3影响原因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我国西部地区社会体育和体育经济发展状况与东部地区有很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3.1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自身积累能力差,体育产业所需的资金投入长期以来严重不足,这是制约西部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3.2市场意识淡漠

长期以来相当封闭的地理环境禁锢着改革开放思路。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存在,传统、保守、封闭的小农意识积淀很深,这是西部地区体育发展落后的思想根源。

3.3物质基础差

由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加上改革滞后,因此对体育发展的物质投入明显缺乏,特别是体育场馆建设严重不足,体育设备质量差、数量少。

3.4人力资源缺乏

在社会体育和体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丰富的人力资源是体育发展的必要条件。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教育落后,人才流失严重,给社会体育和体育经济的管理与发展带来巨大阻力。

4发展对策

4.1社会体育发展对策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宣传、介绍体育活动的价值与功能,提高人们对体育运动增进健康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使更多、更广泛的群众了解、熟悉并进而热爱参与体育活动。

提高对民族传统项目的娱乐审美性,大力发扬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

增加各级别的民运会、农运会以及非奥运体育项目大会的次数,使西部地区的群众有更多机会参加体育竞赛活动,推动西部社会体育的蓬勃发展。

利用文化使团的出访活动,加强宣传,推广富有特点的民族体育,使西部民族体育走向世界,并以此加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4.2体育经济发展对策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市场意识,确立体育产业的战略地位。

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政府咨询管理机构。合理立法、严格执法,规范体育产业的市场管理。建立、健全开发管理结构,大力引进竞争机制,增强市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培养一批体育产业经营人才,提高体育产业管理水平,致力于本地区体育资源的存量盘活。

充分发挥民族特色中地域特色优势,发展西部地区体育旅游,把观光、度假、购物、商务活动、娱乐健身融为一体,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强化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使体育旅游、体育产品的生产、体育产品的销售形成一条龙,促进西部体育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体育经济论文范文3

【摘要题】体育产业……

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证明,经济是体育的基础,体育的发展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体育产业也是一项全民的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的事业,对物质生活和国民收入的增长起直接和间接的促进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的发展历史对体育产业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表现得尤为突出,体育经济政策是政府管理、调节和发展体育事业的准则手段。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加强了政府体育事业的管理力度,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增强体育事业的发展活力。这些为我国研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律,调整和改革我国体育经济政策,引导我国体育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首先,体育运动有助于改善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劳动者,比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劳动生产率平均高出0.6-10.0%。体育运动可保护和增强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次,体育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行业。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不断增长,健身体育、闲暇体育在许多国家蓬勃兴起,为人们提供体育劳务产品、体育物质产品、体育信息产品及其它相关产品的“体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

一、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投入构成与体育管理体制及体育经济政策

当谈及国家体育经费的来源时,我们首先要关注一下不同的体育管理体制。世界上大体存在三种类型体育管理体制。第一种为“国家管理型”,前苏联、东欧国家及我国,都是采用这种由国家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体制;第二种为“社会管理型”,美国及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过去均采用这种主要依靠社会组织实施体育管理的体制;第三种为国家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结合型管理体制”,即采用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相结合的方式管理体育运动,政府负责制定体育方针、政策,做出体育经费预算,规划体育场馆的建设,鼓励公民参加体育运动等,而体育组织(一般为体育联合会)则负责具体组织训练、准备比赛、选拔代表队及解决有关场地和器材,聘请教练员、辅导员和筹集活动经费等日常事务。

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体育已成为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国家地位、促进经济发展的庞大事业。为加快本国体育事业发展,使体育管理体制形态上存在着一种由两极向中间集中的趋势,一些过去采用“国家管理型体制”的国家,如加拿大、韩国及大多数西方国家政府则逐渐介入体育事务,并设立专门的国家体育管理机构,如韩国在1982年成立体育部(后并入文化部改组为文化体育部),加拿大将健康与业余竞技运动部升格为准部级单位,这些国家对体育的宏观控制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强,推行宏观控制的社会管理方式。

由于社会制度和体育体制不同,各国体育经费的来源结构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与“国家管理型体制”相对立的“拨款型”结构,即体育经费主要依靠国家经济计划中的体育拨款和各系统规定的体育开支,以行政手段定量下达。第二种,是与“社会型管理体制”相对应的“筹款型”结构,即政府不承担体育组织的活动经费,一切开支均由体育部门自行筹集,只是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政府才给予临时补助。

实践证明,这两类体育经费来源结构各有利弊。“拨款型”结构的优点,在于体育投资总额由国家预算统一掌握,可以使体育工作保持与国民经济相适应的水平,体育部门有固定和相对稳定的经费保证,可以提高工作的计划性,可以对体育经费分类进行指令性使用,保证各类体育工作都能按比例均衡地发展,还可以根据人口分布等社会因素综合平衡,保证所有居民都能在均等的经济条件下从事群体活动。但是,这种拨款方式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如经费由国家大包大揽,体育部门易产生依赖性,不注重价值规律的应用,经济效益较差,过多地依靠行政命令,易产生主观性和片面性等等。现在,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以及多数东欧国家,均已放弃这种“国家拨款型”体育经费结构。“筹款型”结构可以迫使体育组织发挥经营主动性,提高体育的经济效益,并可扩大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如削弱了政府对体育的领导权,在某些场合,甚至出现对立的局面,体育组织易受赞助财团的控制,自主性受到侵害,受经济形势和市场行情的影响较大,体育经费难以有稳定的供给保证等等。

因此,随着采用政府部门与体育组织相结合的“结合型管理体制”的国家日趋增多,与其相应的第三种体育经费来源结构——“结合型”结构也日见成熟。采用这种结构的国家,政府对体育组织给予必要拨款,保证其基本开支,其余活动经费由体育组织自行筹集,必要时,政府从政策法令上予以协助。

目前看来,“结合型”经费来源结构的优点较多,主要体现在:政府给予必要拨款,可以确保体育组织的基本工作条件和国家体育计划的实施。能够引导体育组织强化自身的经济功能,调动其利用体育办体育的积极性。有助于体育组织与社会各界密切联系,增加企业团体的社会责任感,并对体育工作质量实行自发的监督。由于体育部门吸收居民的资金,增多了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和权力,有利于大众体育的开展。

目前,相比较而言,采取“结合型”的国家为数最多,欧共体的绝大多数国家,均采用这种“结合型”的结构,近年来,过去采用“筹款型”和“拨款型”结构的国家,也出现了向“结合型”结构靠拢的趋势。一贯采用“筹款型”的美国,在慕尼黑奥运会总分落后苏联,特别是在蒙特利尔奥运会又落后于民主德国之后,政府颇为不安。总统提出咨询,要求财政给予拨款援助。1978年美国颁布新体育法,决定资助美国奥运会3600万美元作为运动员强化费,突破了政府不对体育拨款的惯例。1978年,美国国会第95届会议通过决议,规定商务部长有权拨款给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以资助美国业余体育运动的发展。一向依靠国家拨款的苏联,自70年代开始自筹部分经费,如全苏第七届运动会期间,通过向全国发行名为“短跑”的体育,获纯利润1亿多卢布,基本保证了奥运会选手的集训费用。罗马尼亚体育经费中政府拨款只占46%,其余开支均由自己多方筹集获得。1991年保加利亚的体育经费中,国家筹算拨款占24.1%,发行体育的收入占37.5%,广告,赞助、有偿服务等收入占38.4%。9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在体育运动资金的筹集中,实施1:1:1政策,即政府出资三分之一,地方出资三分之一,企业赞助三分之一。由此可见,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把国家拨款与社会资助结合起来,灵结地采取“结合型”的体育经费的集资方式,是世界多数国家确定体育经费来源结构的发展趋势。

二、借鉴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和调整我国体育经济政策

我国在体育管理上过去长期以来采取的是“国家管理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去体育事业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把体育列为第三产业的第三层次,提出:“以产业化为方向建立充满活力的第三产业自我发展机制。”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在实践中还存在产权关系不明,资产管理不顺和主体投入不足,市场发育不全,经济人才不多,管理不善的诸多问题。我国体育产业1997年创造增加值仅占我国GDP的0.57%,与体育产业发达国家该指标5%水平相比较,我国体育的产业化水平十分落后,与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上的地位极不相称。

体育运动,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相对物质生产而言,属于社会的福利消费。其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体育经费的提供条件。世界体育强国绝大多数都是经济发达国家的事实证明了这一论点,一些经济尚不发达的体育强国,增加体育开支,扩大投资比例,也是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体育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渠道:国家投资、地方投资、居民个人投资、公司企业投资、媒体收入。近年来,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体育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体育运动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国家除不断增加国家体育投资和地方体育投资之外,还借助于体育的经济功能,广开财源,大力吸收社会资金,使居民个人体育投资、公司企业体育投资和媒体收入在国家体育经费来源结构中比重不断增大。据报道,欧洲发达国家,私人体育投资(居民个人投资、公司企业投资、媒体收入)一般都高于公共体育投资(国家体育投资和地方体育投资),有的甚至数倍于后者,如瑞士的私人投资为公共体育投资的16.7倍,西班牙为6.2倍,英国为5.3倍,意大利、德国和瑞典等也都在3倍以上,瑞士私人体育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达到3.27%,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次之,为1-1.5%之间,德、法、意、芬、比、瑞典诸国均在0.6-1%之间,匈牙利和丹麦较少,分别为0.32%和0.34%。

近几十年来,人们对体育参与程度的普遍提高,正在影响着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的发展,体育已成为几乎所有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体育领域资金的投入量甚为可观,例如,西欧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的体育经费及与体育相关的资金,都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以上。如何加大资金的投入,是我国发展体育产业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可有以下几个途径:

1、仍需加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由于我国经济市场运作处于一个起始阶段,市场经济还不发达,加上我国体育管理的政府集权,因此要短期在社会上筹集发展体育产业的巨额资金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还需要在财政预算中加大资金的投入。

2、为了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建议国家可以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优惠,引导民间资本向体育产业的汇入。比如美国为了扩大体育经费来源,在其税收政策上一直向体育产业倾斜。关于体育部门的收入如何缴纳税款的问题,各国的解决办法不尽相同。但大多数西方国家以及东欧国家,在税收政策方面,均向体育部门提供一定的优惠。在英国,组织体育比赛的部门如果得到慈善委员会的批准,被确认为属于慈善机构的话,其收入免于纳税。法国也实行同样的政策,具有慈善机构地位的体育比赛主办单位,享受免税待遇。

3、扶持体育民间组织(如协会、学会、俱乐部),确定他们的法律地位,提高他们的经济能力,引导规范运作,发挥他们在吸纳社会资金,传播体育技术,提高全民运动水平的作用。

4、发行、吸收捐助、出售电视传播权等途径获得多渠道的资金来源。1994年3月中国体育经国务院批准发行,至1998年底,为体育事业筹集资金18.6亿元人民币。为鼓励以发行体票筹集社会资金,许多国家给予发行部门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如瑞典1991年发行足球的总收入为60亿克朗,政府征收了50%的税收,使得最后用于体育的收入仅有5000万克朗,大大影响了体育部门的积极性。为此,从1992年起,政府开始大幅度降低征税标准。为支持体育俱乐部增强创收能力,瑞典政府还提出,允许体育俱乐部发行自己的,并且享受减免税的待遇。欧共体国家及其他许多国家,为了扩大体育的发行,已准备将体育的发行由垄断经营改为开放经营,允许各大公司参与竞争。

5、法律保障体育产业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政府部门除了制订对体育产业的宏观经济政策还应保障体育产业规范化经营,促进体育产业与国际接轨,我国目前体育市场的管理不够规范,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并存,部门分割和地方保护问题较严重,缺乏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

【参考文献】

[1]赵芳.我国体育产业立法必要性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

[2]骆秉全,樊心刚.对我国体育市场发展中一些问题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1,(4).

[3]

体育经济论文范文4

本刊讯体育堪称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的“后奥运时代”表现出强劲的动力。

为了认真贯彻年初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精神,繁荣和发展体育文化市场,借鉴和解析发达国家体育文化产业市场运作模式,探寻适合中国现阶段环境特点的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平台,2010年12月11日~12日,在北京五星级的希尔顿酒店,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办,香港德飞体育娱乐集团有限公司经国家体育总局授权承办了“2010中国国际体育文化与经济论坛”。

本次论坛针对中国体育文化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城市体育营销和体育场馆运行机制、体育品牌赛事的引进培养与发展、体育融资和赞助、体育文化产业资源的多元性等进行探讨与交流。

论坛主旨演讲嘉宾为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部门的领导、国外著名体育场馆设计师、世界最大营销广告公司CEO、以及国内外业内知名专家学者等。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国家对体育产业的不断重视和扶持,中国已经逐渐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体育市场之一,并且日益繁荣昌盛。但如何把国际上先进的体育产业经营理念和经验引入中国这个更高层次的层面上,我们还缺乏专业的平台和操作公司。德飞集团正是看到了这点,愿意致力于把更多的国外专家和高端资源带向中国市场,让更多的中国体育人接受近距离的培训和有了更为方便的接触众多国际级专家的机会。

我国首条免费老年人心理危机咨询热线在北京开通

12月5日,我国首条免费老年人心理危机咨询热线――“爱心传递热线”在北京市丰台区的271家社区正式挂牌,将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专家讲座、社交沙龙等多项服务。

据创办人徐坤女士介绍,走进社区活动旨在将“线上倾听”向“线下服务”扩展。与社区对接后,双方将优势互补,一方面社区掌握了老人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专业志愿者了解了老人的“心理话”与苦恼,双方将共同建立“空巢老人数据库”,为老人提供面对面的关怀与帮助,改善老年人孤独抑郁的生活状态。

据悉,“爱心传递热线”走进社区活动是北京市社会工作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按计划将在三年内覆盖北京市16个区县的所有社区。

中韩医学交流高层论坛专家建议借鉴韩国医疗美容业管理经验

为不断提高中韩两国医疗界的技术水平,造福两国人民,由中国医师协会与韩国保健产业振兴院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韩医学交流高层研讨会”12月3日在北京举行。

据了解,参与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韩国的十几家医疗机构的专业从业人员,中方人员来自北京、天津、广州等二十余家大医院以及民营医疗机构。本次研讨会分肿瘤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以及整形医学专业三个分会场,与会两国专家就各自的专业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学习。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全国百场科普宣讲首场讲座开讲

本刊讯12月22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全国百场科普宣讲首场讲座在中国科持会堂隆重举行,由宣讲专家团首席专家葛可佑名誉理事长主讲。在开幕式上中国科技普及部殷皓副部长致辞对宣讲活动予以肯定和鼓励,讲座由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贾健斌主持,近500名群众现场听取报告。

葛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最简单的表达方法、诙谐有趣地讲解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讲座安排了半个小时的提问时间,听众踊跃发言,葛教授一一作答,为大众解答营养相关问题,气氛热烈。

此次活动是由中国营养学会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共同开展的,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与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作为支持单位。由中国营养学会和CDC食品安全所专家共同组成“专家宣讲团”。在全国各地开展百场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科普讲座。活动坚持公益性和科学性原则,为广大居民提供科学的营养健康知识。

科普宣讲活动正是营养科普事业真正实现了“落地”、 “给力”,营养专家走进百姓、走进社区,把正确的营养知识传播给大众、服务大众,为改善全民营养健康状况做出一份贡献。贾健斌表示:首场讲座结束后,这类活动将会在2011年陆续在全国各地展开。

首都献血服务网开通献血者就诊还可预约挂号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刘江昨日透露,由于气温降低等缘故,北京血库存量相比上周有些微下降。首都献血服务网昨日开通,献血者今后可通过网站进行预约献血,献血者或者其家人就诊,还可通过网站免费预约挂号。

血液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为方便献血者预约献血以及获得关爱服务,首都献血服务网经过调整升级,于昨日正式上线。献血者可以通过网站实现预约献血、健康咨询查询等服务。

北京市新增3类可享基本医疗保险

12月8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实施细则》,在免费参保人员中还新增了见义勇为人员、城镇优抚对象和七至十级残疾军人3类人员。北京市城镇老年人、学生儿童和无业居民均可参加居民医保。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市各类全日制高校(包括民办)、科研院所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非在职非京生源的学生也明确可视同“一小”参保。长期在外埠居住或上学的“一老一小”,在异地就医可回北京报销。无业居民暂不执行。

国家药监局曝光31家虚假药品信息网站

近日,国家药监局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部分网站伪造或假冒开办单位,虚假药品信息、销售假劣药品,严重危害公众用药安全。经核实,违法网站通过使用绝对化、承诺性的语言,对“产品”疗效进行虚假宣传,有些网站还含有“性暗示”等低俗内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已将违法网站移送有关执法部门进行查处。并发出公告,公布了31家违法虚假药品信息销售假劣药品网站名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企业通过互联网向个人销售药品,必须经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必须标明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编号。

治疗费封顶成都首批试点9个病种

明年1月1日起,成都市将启动单病种付费试点工作,即明确规定某一种疾病治疗该花多少钱,防止“小病大治”。首批纳入付费试点的包括带状疱疹、阑尾炎、血栓外痔等9个病种。病人看这9种病时只要支付了规定的收费金额,医院就必须保证按诊疗规范将病人治愈或好转,期间如发生费用超标现象,将由医院自己买单。

据了解,省人民医院、川大华西医院、成都市第一、二、三等三甲医院将成为试点单位。

城镇居民门诊报销将统一

市委常委会会议已讨论并通过了《北京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

根据办法规定,今后北京市将建立城镇居民门诊报销统一、财政补助统一、基金管理统一、经办管理统一、持卡就医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具体办法有望在下周正式公布。下一步,北京市还将研究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统一。

目前,北京市的医保分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等大类。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又按照参保人群分为三类:无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人(“一老”)、学生儿童(“一小”)和无业居民。这三类人群的缴费标准、缴费时间、政府补助、报销待遇等都有所不同。

今后,北京市将对这三种医保制度进行整合,医保制度不再细分为城镇职工、“一老”、 “一小”以及无业居民等多种类型,而是将参保人员分为“职工”和“居民”两大类。

《国居民膳食指南》2011版全新修订出版发行

体育经济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思想;高教管理

教育理想是指教育信仰,也即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在大学教育发展的历史上,出现过多种教育理想.如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科学研究的教育理想、实用主义的教育理想、专家型的教育理想。它们在不同时期和国度里都曾经居主导地位。知识经济时代,使我们重新认识大学。在工业经济时代的市场.对大学的理解是传授知识、培养专业人才的地方,相应的教育理想有实用主义的教育理想、专家型的教育理想。而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最高层次的教育理想则是文化为主体的教育。大学追求文化多元性、文化的高品味,注重文化选择、批判、创新的教育。同时,以文化作为辐射源向其它方面辐射,以提高社会的经济上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平衡,社会文明程度的迅速提高。

1.对以文化为主体的教育理想的阐释

教育本身是一种文化,现在提出学校以文化为主体作为教育理想似乎是废话。其实不然,学校的教育活动都是一种文化活动,但文化高品味却从来没有作为一种教育理想去追求过。从前学校追求的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专业教育等都是比较狭窄的文化,而不是一般文化的含义。

以文化为主体的教育理想,其涵义在于对文化的理解上,是在最广泛的文化概念基础上考虑教育问题,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也包括外显形式的客观文化和内隐形式的主观文化,从社会文化整体的层面上研究教育规律、形成价值取向和目标。以文化为主体的教育必然是把学校教育定位在文化上,这种文化为体、经济为用的教育理想就被称为以文化为主体的教育理想。

2.以文化为主体的教育理想的作用

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身发展的需要,因此人们认为,社会和人都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延续和发展,但它是通过培养社会所要求的人来实现的。因此,人们认为大学教育是以人为本,也可认为以社会需要为本,同时这两种主体观是统一的。事实上,也会经常有矛盾,冲突的时候,当处理不好二者的统一关系,就会造成教育上的偏离,降低教育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处理教育上的各种主体观的矛盾统一关系呢?那就是应该以文化为主体,就能保证以人为本的教育主体观的实现,也能使教育很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当代教育发展,应该提出以文化为主体的教育理想将是更有意义的事。

以人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这一提法往往忽略了社会需要,因而会造成教育对社会的不适应性,减少社会对教育的支持,不利于教育发展。而把教育看作是以满足社会需要为主体,往往会忽视对人的全面培养、素质的提高,因而降低教育的育人功能。而以文化为主体的教育,将更加充分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因为文化是和人密切相关的,文化即人化和化人,人的本质是文化,以文化为主体的教育包括以人为本的教育。同样,以文化为主体的教育也包括了以社会为主体的教育,因为文化是人和社会的中介,人走向社会依靠文化,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群体、人与社会的沟通都要靠文化。文化实际是社会深层次要素,是社会的基石。以文化为本的教育必然也能满足社会需要。

由于文化内涵十分深刻,涵盖内容非常广泛.教育中的许多思想、观念被包容在里边,比如高校有四大职能: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化,每一种职能都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职能。这样,高校的四种特定的文化职能就可以概括为文化职能。

对文化的研究,使我们对教育更有深刻的认识。把研究教育的注意力、思考方式转移到对文化的理解上来,因此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教育和文化的关系,研究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即教育文化。这样就可以形成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有利于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

3.以文化为主体的教育理想的意义

第一,使得学校教育具有长远的价值取向。文化不像经济那样更直接,而是体现着一种精神,具有长远的、持久的价值取向,正是这种精神力量和久远的价值取向能够鼓舞人们去努力奋斗,有更高的追求,更大的理想,更多的是从战略上去思考,从而能够克服急功近利的狭隘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我国教育专家认为,真正会对教育产生长期危害的则是教育目标的过份功利化倾向。实际上,我国教育在质量上是很下功夫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精雕细刻、认真负责,很少有马虎懈怠现象,但为什么培养出来的人才的创造力不强,这是因为把人才培养局限在知识教学方面,是教育目标功利化造成的误区所致。所谓教育目标功利化就是把教育目标仅仅看作是培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工具,而不是把它看成是造就有文化的知识创新的人,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学校教育功利化倾向与教育价值取向不长远有直接关系。因此,通过以文化为主体的现象.克服教育教学中的短期行为,树立长远的教育价值取向,必须在人才培养、为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的效益和效果。

第二,具有宽阔的文化胸襟。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处于文化之中,但教育往往缺乏文化的自觉性和多元性、选择和批判性。树立起以文化为主体的教育理想,就会更多的以文化视角去思考问题。

事实上,回顾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虽然教育和文化关系最密切,教育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身处文化之中而不自觉,教育本身对文化认识的就不够,因为教育存在几千年,而文化概念的提出仅有一百多年历史,且定义150多个,至今还在不断更新。可见教育对文化认识不够,因而不能主动地适应文化规律,而缺乏自觉性。而以文化为主体的教育理想有助于这种文化自觉性,也正是有了文化自觉性才能提出这种理想,并能把这种理想作为一种最高的形式.处于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

文化作为一种最为复杂、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一个概念堂而皇之地进人教育殿堂,使得教育活动不再被局限于各个专业领域之中,不再是被分割为许多分支,而是一种整体统领着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文化视野将会变得无比宽阔。教育中有博大的文化胸襟,对人才培养、教育自身发展都将有难以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在教育中能够形成文化力,具有很强的辐射功能和穿透力。文化力量和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相比,在短时间内不会表现出多么强大和优势,但长时间来看,则会显示出其强大力量,表现出辐射能力和穿透力。教育的特长在于利用文化力,而不是经济力盆或政治力量。教育正需要以文化为主体的教育理想鼓舞着教育活动去提高人的文化力量。

文化力也即是文化释放的能量,人的文化力包括智力因素、精神力量、文化网络和传统文化。其中精神力量包括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求实创新、奉献精神等。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提高文化力。而以文化为主体的教育理想正是培养他们的文化力的一种支持力量,也能帮助探索出培养和提高人的文化力的方法。

第四,便于运用文化学方法去研究教育规律与教育方法。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生态学、科学技术等都能提供研究教育的方法,并能形成相应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论和模式,形成相应的教育思维方式。同样,文化学方法比起上述其它那些方法,更具抽象概括性,从而能够统帅、更新原有的许多概念、思想和方法,使得传统教育思维和方法作出重大转移,也将形成新的教育逻辑和思考方式,使得教育问题的研究和文化学研究结合起来,相互借鉴、沟通,形成新的教育理论与发展思路。以文化为主体的教育理想将使文化学更快地和教育结合起来。

第五,在以文化为主体的教育理想支持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将会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文化品味,增强人才的文化素质,不仅能够使学校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也为社会发展注人更多的文化活力,能更好、更快地提高社会文化素质,从而也就提高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家质,提高了综合实力。

4.以文化为主体的教育理想的实现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育人第一的教育思想。因为人是文化的载体,培育质量高、数量多的人才是以文化为主体的最大体现,是实现这一教育理想的最高层次和境界。

人是万物的尺度,培育出人才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而培养人才也不能停留在技能、智育的训练上,而是全面的,特别是人格塑造。从文化角度看人才培养,就是在教育中突出由知识内化为人格,让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使思维方式、心理要家得到品质上的改替,从而使精神得到升华,文化品味得以提升,较好地实现用知识文化、社会文化去化人的这一过程,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提升,并能进行外化为一定的文化产品,形成受教育者的文化呼与吸的运动,从而使学生具有文化自觉性,主动地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人生价值。

其次,学校应始终强化学术氛围。学校教育不能是平庸的、毫无学术价值的活动,也应最大限度的减少功利主义活动,需要更多地体现出学术价值,突出学术研究。大学的学习过程往往应和研究、学术活动联系在一起,研究往往是最好的学习。学生参与研究活动,通过学术氛围燕陶学生,使学生尊重学术、感悟学术,树立起浓重的学术意识,这是学校教育具有文化高品味的重要表现形式。

其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精神品格,包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必须依靠高质量的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们专心致志的从事科学研究,用自己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率先垂范去影响、带动学生的科学与人文思想和精神,有好的译程内容和教材,开设出高质量的课,形成良好的教学实践。这样繁重的任务需要教师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这就需要有政策保证和良好的校风。可见,这是艰苦的工作,绝不是任何人都能胜任,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作得到的,这需要有文化为主体的教育理想的精神鼓舞。

其四,学校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应开展文化整体教育。培养文化高品味的人才,靠某一专业领域的教师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从文化整体上和各个学科课程的联系上形成整体,进行跨学科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也有横向的、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形成知识整体和宽阔的文化视野,从而具有文化选择、适应能力,增强文化自觉性,以后能主动地进行文化创新活动。

体育经济论文范文6

一、我国的体育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趋势

体育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在新中国刚成立初期,我们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体育经济因为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没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在确立了市场经济体之后,体育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近几年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地位也越来越高。随着我国体育健儿在各种国际比赛中不断地获奖,我国的体育行业正在迅速地发展起来,尤其是2008年的奥运会期间,我国的体育一跃成为世界体育发达国家之一。

(一)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策略

面对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我国制定了全新的经济体制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以实现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新的目标,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温饱问题,而是为全社会人民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物质基础。新时期的经济结构已经逐渐呈现出人、经济、社会、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新模式。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策略应该经一步加大市场的作用空间,进一步实现科学化的经济调节方式,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

(二)体育经济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的具体体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动,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家对于生产结构也进行了不断地调整优化,除了农业、工业之外的第三产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能够提高我国人民生活素质的体育产业也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之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现在我国的体育经济并不像欧美等发达国家一样,但是在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综合国力上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除了这些优点之外,体育产业的发展还有利于扩大就业,使得我国一直以来面临的就业压力起到了很大的缓解。

(三)在现有经济管理体制下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特点

相对而言,我国的体育行业起步时间比较迟,我国的体育经济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左右才开始迅速发展的。但是在新时期,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体育经济的发展。因为经济实力的强大,近年来国先后举办了奥运会、全运会、广亚会等诸多大型的运动会,这些运动会能够举办的如此成功,当然离不开政府财政的支持,但是反过来,这些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促进了中国与国际各国的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特别是2008年的成功举办的奥运会使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了我国的体育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所以我国的体育经济在未来几十年内必将对全国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就促进我国体育经济快速发展的建议

(一)制定切合实际的体育经济发展策略,提升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

在对于体育经济发展的问题上,相关政府部门一定要积极地发挥作用,按照我国的经济政策,制定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体育经济策略,对体育行业的产业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不同的地区应该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区的体育经济发展策略,然后对本地的体育市场规划一个比较合理的市场布局,譬如:可以与本地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体育产业,这样可以提高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

(二)要积极进行体育市场扩展,引领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消费中来

我国的各个地区都应该积极发展体育产业,争取使得体育经济能够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通过加大体育市场的开发速度,加大体育行业的宣传力度,进而引导全民的体育消费行为。要充分利用一些无形的体育资产使得体育市场更加全面运转,从而使得体育市场更加活跃,更加全民化。而且体育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直接的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的经济效益是指通过体育活动而直接获得的经济效益,常见的主要有,通过举办体育比赛而获得的门票收入、出租体育场馆而获得的使用费、出售体育训练用品的收入、出售体育纪念品的收入等其他由体育而衍生出来的其他产品的收入。间接的经济效益主要是指那些因为体育活动的举办以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力,而使其他部门或者行业获益的收入。比如我们常见的体育广告的收入、因体育而带来的旅游收入等。但是我们不能将有形、无形与直接的经济效益、间接的经济效益直接划等号。因为有形的不一定都是直接的经济效益,无形的也不一定都是间接的经济效益。

(三)国家应该出台关于体育企业规模化的发展的政策

国家应该出台一些支持体育发展的政策,在体育方面多投资一些发展基金。可以多多建设一些公共体育场所,努力提高全民对健身的兴趣;可以多开通一些融资渠道,譬如:体育,体育保险,体育赞助……这些措施都可以为我国的体育事业提供充分的体育发展基金,可以进一步促进体育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积极促进体育企业品牌的多样性

我国已经有了很多自有的体育品牌,譬如:李宁、安踏、特步、匹克……这些体育品牌都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但是相对很多国际大品牌而言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每一个体育品牌的经营相对而言也比较落伍。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应该积极努力的培养一些比较有竞争力的大规模体育企业。要按照市场的需求,充分利用可用的资源,采取一些比较有效的措施将我国的体育行业推向全世界。

(五)政府要大力发展体育经济

体育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但是作为经济的组成部分,体育经济与经济的其他组成部分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既可以为其他领域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商业机遇,但是也离不开其他领域的经济发展的支持,因此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而且,就目前而言,体育产业是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而存在的,因为其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所以其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和活力,能够创造更多的发展奇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而且,目前整个世界的经济正处于比较低迷的时期,而体育经济作为一种“朝阳产业”,比其他产业,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会创造出超越其他产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还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体育产业的发展就会带动交通、旅游、商业、服务业等这些产业的发展,这样政府对体育的投入就能得到更大的回报。而且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具有第三产业所共有的属性,比如能够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岗位,而这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这个产业涉及各个方面,所以其带来的就业机会也是无法估量的。所以政府部门要更加注重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为其提供政策上和财政上的支持,使其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

三、对于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的展望

自从建国以来,我国的体育行业发展的十分迅速,尤其是奥运后举办之后,我国的体育经济更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取得了很多卓越的成就。我国在体育方面有很多年轻优秀的人才,所以近几十年来,我国的体育行业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我国体育总局对我国的体育行业也提出了很多适合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规划,所以我国的体育市场将会更加健全。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