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业发展范例6篇

农村养殖业发展

农村养殖业发展范文1

[关键词]生猪养殖 发展瓶颈 生态养殖小区 循环经济

生猪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猪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局面,存在管理方法落后,抵御风险能力差,资金供应不足,行业自我约束调控能力弱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因此如何有效突破发展瓶颈,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已成为乡镇经济与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

一、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传统的农村生猪养殖局限于一家一户分散养殖,难以形成生产合力,防疫意识不高,技术设备落后,环境污染严重,没能打造市场猪肉品牌。再加上近几年来猪饲料及麦麸、稻糠等猪料价格的大幅上涨,生猪养殖成本不断增加,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困难重重。

1.信息交流不够,种猪有待优化。由于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养殖户对外界的关注与信息交流严重不足,不能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工具了解市场动态,学习先进经验技术,从而导致生产过于盲目。加之种猪优良特点不多,快速繁殖能力不够强,肉质品味不够高,严重制约生猪销量与市场拓展。

2.政府投入不足,养猪业保障制度不健全。当前国家对农村生猪业的投入与其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及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贡献严重不协调。调控措施缺乏或不到位,政策的基础性支持不足,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推广投入资金少,尚未建立促进生猪业稳定发展的保险和行业发展基金,导致养殖户的利益和生猪业的稳定发展难以得到保障。

3.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养猪成本高,产销对接能力弱。当前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主要以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散养比例接近70%,生猪养殖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以致生猪生产具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和趋同性,难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行业内的调控。加之农村生猪饲养专业合作社或养殖小区没有充分建立起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市场产销对接差,产销一体化机制不完善,养殖者在产业链中处于高风险、低收益的弱势地位,难以从流通加工环节中分享更多利益。

4.缺乏预警和应急机制,市场体系不健全。畜牧业信息体系不健全,不能及时、准确地向生猪养殖户提供最新市场信息和预警信息,难以指导养殖户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生产和规避风险。在行情看好时不能做出客观预警,在行情低迷风险来临时缺乏应急措施,反应滞后,严重制约生猪饲养业的健康发展。

5.疫病防控水平差,猪肉价格起伏大,农户抗风险能力低。很多养殖户对疫病防治意识不高,技术掌握不到位,因生猪发病亏损的情况多不可数,这不仅加大了养猪成本,而且影响到生猪生产力,直接导致消费下降和价格下跌,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都受到严重影响。

二、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瓶颈的原因分析

制约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养猪行业认识不够,生猪饲养管理方法落后,成本控制不够合理。很多农户认为养猪是最稳妥、最安全、门槛最低、不用付学费就可以成功的营生项目。加上有政府的补贴,更是心动不已,于是纷至沓来搞养猪业。但实际上生猪饲养是一次性投资大,成本回收较慢,饲料营养要求高,消耗饲料量大,耗电耗能量大,难以核算成本的行业。因此,配套治污设施落后,生猪饲养管理落后,饲料选用不当,猪场消毒不够等诸多因素都是导致生猪饲养亏损的重要原因。

2.对优良种猪的选育重视不够,生猪养殖防疫意识不高。由于农村居民依托自己的惯性思维饲养生猪,对生猪品种选育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而品种的好坏又直接决定了猪的生产性能、饲料消耗量、饲养周期和料肉比等。加之,农户对养猪场防疫意识不高,防疫工作盲目、随意、侥幸,一旦暴发疫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不可避免。因此,高度重视种猪的选育及生猪饲养疫病防治是生猪养殖业平稳发展的先决条件。

3.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够,养猪人情感投入太少。大多数农户在猪场选址、猪舍布局、结构设置及环境控制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猪场生活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之间没有分开;生产区没有能够按照配种-分娩-仔猪保育-生长育肥顺序布局;猪场净道和污道没有分开;忽视通风、温控设备的投资等。这些情况使养猪一开始就进入布局调整、设备维修等被动状态,不能让猪处于安逸祥和的生活环境。加之很多养猪人重业余生活、忽视对猪群的关心,该加料时没有加,该降温时不及时,从而直接导致猪的存活率下降,生长速度减慢、饲料效率下降。

4.对饲料、饮水健康理解片面,环境污染治理不够。在我国农村,很多养猪户盲目认为只要有利于猪快速生长且饲料转化效率高,就是好饲料,忽略了对这些饲料滥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等问题的深入了解,造成猪肉品质显著下降,土壤和水环境严重污染。在生猪健康饮水方面的重视也不够,缺乏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没能科学地注意水的压力、水的质量及饮水器安装的角度、高度,使猪生长处在不舒服饮水状态下。没有充分重视饲养生猪造成的环境污染,致使饲养地污水横流,臭气冲天,蚊蝇、疾病滋生,水体、土壤严重污染。严重影响生猪饲养业的健康发展与生猪生产利润获得。

三、突破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瓶颈的有益借鉴

面对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湖南省娄底市小碧乡黑猪养殖成功突破了发展瓶颈,探索诸多有益经验。该乡位于娄底市娄星区北郊,属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大乡。近年来,由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生猪养殖方面的推广与应用,成功开创了生猪养殖产业化、市场化、社区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良好局面,年出栏黑猪8万头,产值达2个多亿,增加农民纯收入4000千多万元,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2800多人。

1.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大力促进黑猪养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面对传统的生猪养殖模式,乡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科技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市场调研,积极引导,加大投入,大力推行“科技兴乡”战略,致力于提高养猪农户的科学文化素质;坚持科学技术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观;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严格考核。为实现“做精做细,做出特色”这个目标,乡政府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创新型农业发展核心内容,建立并完善了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动作、产学研相结合、具有小碧特色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农民学先进饲养技术。建立培训基地,培训技术骨干。召开专题会议,讲解与观摩先进技术。三是印发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咨询。四是建立辐射基地,带领农民真干实干。以高度的责任心推广应用养猪新技术,研制开发新产品,成功地实现了疾病防治,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2.产学研、政企农联合,对市场进行科学定位,打造特色生猪品牌。首先,认真调研市场,明确了当前我国生猪业发展的特点:一是猪肉消费量在肉类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二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差距大,二者的比值达到1.6:1;三是随着城乡居民经济收入的增加,猪肉需求由数量向质量、食品安全方向转变。由此预测到未来我国生猪市场生猪生产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生猪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猪肉消费总量将不断攀升,规模化养殖将成为主力军;优质冷鲜肉将成为居民消费的主流,政府食品安全督管增强了人们对肉食品消费的信心。

其次,产、学、研结合,培育核心技术,打造特色品牌。通过与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娄底市畜牧水产局进行专项技术合作,并积极向动物育种、饲料营养、兽医防疫、生猪饲养、环境控制和经营管理等学科领域的技术专家进行咨询学习,培养出品性优良,肉质鲜美猪肉品牌——“湖南黑猪”。这种黑猪饲养核心技术科技含量高,技术可控性强,可进行规模化生产。

最后,政、企、农结合,进行产销对接,制定销售策略。湖南黑猪商品肉猪采用内销与出口、鲜活与加工相结合的产销模式,充分利用湖南黑猪肉质好的优势生产商品猪,成立品牌推广小组,大面积进行黑猪养殖,加快形成规模生产;建立安全猪肉生产体系,注册品牌商标,建立严格的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和产品分级体系,大力拓展市场;聘请省内外有关专家汇集产销技术、制订经营策略;设立销售窗口,完善销售网络,收集行业信息,谋求多元合作;发展猪肉产品深加工,在开发传统特色产品的同时,瞄准国际市场,开发西式产品。

通过实行“核心企业+科技+种猪场+基地养殖小区(养殖农户)+加工企业”的生产组织模式,使各要素、各环节之间按照产、供、销、种、养、加的相互关系进行多元化的组合,形成示范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农户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及完整的湖南黑猪特色养殖产业链,成功实现了资源配置、生产组织、运作技巧、协同运作等多个环节良性运作。

3.创新思维,建立生态养殖小区,重视环境污染的治理,大力发展种养业循环经济。一方面,创新生猪养殖新模式,大力争取政策支持。该乡开创了“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农户”的黑猪养殖模式,龙头企业免费为养殖小区与农户提供黑猪养殖核心技术与服务,并按高于市场普通生猪2元/公斤的价格进行黑猪收购,确保生产销售两不误。养猪大户自发组织,联合养殖,形成规模养殖小区,实现资源整合与生态养殖。广大农户依靠企业与自发组织的生猪专业合作社,放心、安心、舒心地进行黑猪养殖。这种模式的实现及推行,成效显著,得到广大农民广泛接受与践行,省市区领导多次进行现场考察,高度赞扬,并出台了专门扶持湖南黑猪发展的政府文件进行规范与支持。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种养业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养殖小区。通过利用“猪—沼—谷(菜、果)种养循环模式”,建立生态养殖小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该乡通过沼气池对养猪场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沼气作为生产发电、生活用气,沼液、沼渣通过管网输送到园区用于水田、有机蔬菜、果树的种植,蔬菜的非商品部分作为生猪的青饲料,形成了“资源—产业—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利用模式,实现了生猪养殖业与种植业的有效结合,互相促进。猪不仅肉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也得到了大力加强,取得了一系列明显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小碧乡黑猪养殖发展模式创新及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市场化的运作,推进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了生猪产业健康运转,完善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建立了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了现代农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随祥恩,各修俊,王学增.农村规模化猪场种公猪的饲养与管理[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2):140,153.

[2]谭美英,武深树.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发展的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5,26(4):53-54.

[3]郭佳,张杰.安徽省固镇县养猪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2):135-136

[4]兰小平,李三相,柳晔.贫困地区发展养猪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5):99-101

农村养殖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农村;畜牧养殖;可持续发展;对策

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直接决定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尤其在近些年来,我国农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这就为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有效确保农村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也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1现阶段我国农村畜牧养殖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在我国畜牧养殖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之下,无论是牲畜本身的数量,还是其品质,都在得到提升程度的提升[1]。尤其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业、畜牧业的支持和帮扶力度,这就使得我国畜牧业实现了大步伐的进步。可是,在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一些问题的产生和出现也直接制约和影响了我国农村畜牧养殖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相应的资金投入不够、技术推广有限、农民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偏低以及相关的技术设备落后等,这些因素直接制约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快速以及可持续发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未来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关键。

2促进农村畜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注重对养殖户思想的改进

有效转变农户的思想,切实提高养殖户的综合能力,是有效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所以,相关的部门可以有效引导农户对现阶段畜牧养殖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并且在实际的养殖过程当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同时还需要兼顾市场发展情况,对市场发展行情有明确认知,从而找到适合农村畜牧养殖的科学发展对策。

2.2选择适合本地区生存的畜禽品种

畜禽品种的科学选择,是有效提高本地区畜禽养殖水平的关键。这是因为不同的畜禽生长,需要不同的自然环境作为依托,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不同畜禽品种,其生产性能也会有所变化。所以,未来在畜牧养殖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对畜禽品种的科学选择,这样才能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达到良好的养殖效果。

2.3注重以及加强对本地区动物疾病的预防及其控制

避免动物疫病,可以切实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的长久发展。并且有效对动物疫病进行控制,还可以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以及避免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畜牧养殖业动物疫病的防控,首先需要对现阶段的养殖场环境进行改进。通过进行必要的消毒,从而营造良好、安全卫生的养殖环境。其次,需要建立全面的免疫制度,这样才能使得疫病一旦出现,有科学合理的免疫方案作为保障,从而避免了疫病的大范围传播。加之科学合理使用疫苗,势必可以改善动物疫病现象。最后,则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只有让其掌握相应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才能使得饲养与管理更为科学,进而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的长久发展。

2.4科学使用健康的饲料资源

选择科学、健康的饲料资源,可以确保周边环境的生态性不被破坏,同时也可以真正提高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效果[3]。比如可以选择利用秸秆、枇壳等农副产品作为饲料,代替了传统人工饲料的使用,避免了许多饲料的弊端。并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畜牧养殖和管理的成本,对于提高畜牧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大帮助。

2.5注重对农村畜牧养殖的规模化以及产业化经营

实现农村畜牧养殖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实际上也是为了规范现阶段农村畜牧养殖现状。尤其是当前许多偏远农村,在畜牧养殖方面均以家庭为单位,且对畜产品的加工也停留在表层。这就使得这些畜牧产品本身的经济附加值降低,甚至许多时候无法形成完整的畜牧养殖产业链条,对于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4]。鉴于此,需要尽可能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层次加工,这样才能使得产品本身的价值有所体现,进而为农户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从国家以及政府的层面来看,近些年来,对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为我国农村畜牧养殖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基础。但与此同时,农村畜牧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向着更好、更强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邓鹏.农村畜牧养殖可持续发展道路探讨[J].现代畜牧科技,2016,(10):18.

[2]陈正会,王维珍.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与科学化发展途径分析[J].当代畜牧,2015,(14):8-9.

[3]冯卿.畜牧养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扶持发展模式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01):34.

农村养殖业发展范文3

近年来,巨野县农村信用联社紧紧围绕“保增长、防风险、促发展”的主基调,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对高产、高效、优质、生态等规模化特色农副产品基地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户调整种养结构,鼓励农户发展优质粮食、水产、蔬菜、畜牧等效益、规模农业,加大对以农产品加工、运输、商贸、服务为主的个体工商户、生产基地、农村集市贸易专业市场的支持力度,支持“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支持特色农业发展, 2009年累计投放支农贷款30.5亿元,其中当年新增加农业贷款7.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

为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该县农信社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先后投放专项信贷资金3.4亿元,扶持农民发展“二高一优”农业、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针对双庙、营里、柳林等镇农民植桑养蚕效益好、热情高的实际,该县农信社为农民发展植桑养蚕生产所需资金大开绿灯,积极扶持,让农民开上了桑蚕轿车,住进了桑蚕洋楼。太平镇农民在农信社的支持下,杨木加工初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具规模,已成为当地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在农信社的全力支持下,该县棉花、大蒜、果蔬等经济作物已形成较大生产规模,种植业结构发生了喜人变化。

该县农信社对畜牧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突出发展了牛、羊、猪、鸭四大畜种,先后投放畜牧养殖专项贷款2.6亿元,支持农民走散养与规模养殖相结合的路子,不断膨胀养殖总量,提高养殖质量和效益。积极与县妇联、团县委联合,推出妇女创业、青年创业贷款,重点做好对养殖示范户、畜牧养殖小区和龙头企业的扶持,使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一大批致富能手和养殖专业户,培育大量的就业岗位,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家门口就业机会。巨野镇前赵官屯村村民刘红霞,创建了占地50余亩的“巾帼致富信用联合体综合养殖厂”,现已发展养鸭大棚17个,年获利50多万元,为30多名返乡农村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被山东省妇联评为“省优秀妇女专业合作组织”。

农村养殖业发展范文4

今年我镇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的任务目标是:新发展示范村2个,推进村3个,养殖专业村2个,养殖小区6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早春蔬菜大棚50个,新发展枣粮间作面积10000亩,做好有机韭菜、有机圆铃枣、有机白莲藕、绿色西瓜的品牌认证工作,根据我镇农业生产的特点,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1、宣传发动。各责任区、村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干部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让群众了解、认识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的特点和经济效益,把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变成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各责任区、村要层层召开会议,包村干部要在“三日活动”中进行动员,形成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工程的浓厚氛围。

2、各责任区、村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搞好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小区土地调整、供电、用水、道路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

3、党员干部带头,以点带面,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头作用,每一名有条件的党员干部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种植、养殖项目,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4、示范村、户重点发展。各责任区、村要分析吃透本区域情况,搞好调查摸底,分解任务,抓出一批示范村、推进村、专业村、示范户。

5、成方连片,形成规模,抓出特色。抓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必须要形成规模,抓出特色,提高产品档次,打造品牌效应。各村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计划,规划好地块,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群众搞好规模发展。

6、抓好农业产业化,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引导农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协会等组织,完善产业化经营利益的连接机制。完善政策,加强示范,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一村一品”工程目标任务

1、示范村的目标任务。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占农村总户数的50%以上,主导产业的人均纯收入占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0%以上,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以行政村为单位,选择发展较好的村,着重在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产业化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拓市场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示范。

2、推进村的目标任务。选择与示范村在区域上相邻近,产业上相匹配的村为本辖区的推进村,推广示范村经验,重点在产业规模扩张、标准化生产、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指导、培育、扶持,镇年内确定3个推进村,力争通过一两年的努力,促其尽快达标。推进村从专业村、养殖小区(场)中选取。

三、专业村建设标准

1、养殖专业村:村年内新建标准畜牧养殖小区。户均1头以上奶牛或户均2头以上肉牛,肉鸡、蛋鸡、肉鸭养殖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0%以上,猪、羊养殖户占全村总户数40%以上。

2、种植专业村:新建连片早春蔬菜大棚50个以上,早春大棚按现代建设标准,每个大棚使用面积不低于1亩。

3、新发展枣粮间作成方连片200亩以上,按照上级规划设计要求种植,每亩种植不少于25株,每亩成活率保持在85%以上。

4、肉、奶牛养殖小区(场)标准:新建肉、奶牛养殖小区(场),入区养殖农户达到10户以上,户均存栏奶牛4头以上,肉牛10头以上。养殖场奶牛存栏规模达到100头,肉牛存栏达到200头以上,设备齐全,服务组织健全。

5、肉鸡、蛋鸡、肉鸭养殖小区标准:新建肉鸡、蛋鸡、肉鸭养殖小区,入区养殖户达到20户以上,小区内养殖棚20个以上,年底存栏肉鸡8000只或蛋鸡5000只以上,肉鸭7000只以上。

6、养猪小区(场)标准:新建养猪小区(场),选址科学,布局合理,有封闭、半封闭式猪舍,入区养殖户达到10户以上,存栏500头以上,可繁育母猪40头以上。

7、桑蚕养殖小区标准:新建桑蚕养殖小区,入区养殖户20户以上,养蚕棚舍面积达到300平方米或新发展桑园面积100亩以上。

8、淡水养殖新开发藕塘300亩以上,鱼塘200亩以上,虾池100亩以上,每池水面在2亩以上。藕塘、鱼塘、虾池的开发必须按照上级规划设计要求连片开发。

9、年内取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书,经上级部门验收合格的。

四、奖励政策

(一)奖励标准

1、对责任区的奖励:责任区每新建成一个示范村,奖励责任区1500元;每建成一个专业村奖励责任区1000元;每新建成一个标准养殖小区(场)奖励1000元;每新建连片早春蔬菜大棚奖励1000元;每新开发藕塘、鱼塘、虾池达到标准的奖励责任区1000元;年新发展枣粮间作400亩以上,符合规划要求,奖励责任区1000元。

2、对村的奖励:⑴新建成一个示范村,经上级部门验收合格,奖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2000元;⑵新发展一个专业村,经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奖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1500元;⑶新发展枣粮间作面积200亩以上,符合规划要求,奖励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2000元;新建成连片早春蔬菜大棚符合标准的,奖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2000元;⑷新建成标准养殖小区(场)达到标准的,奖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1000元;⑸新开发藕塘、鱼塘、虾池达到标准,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奖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1000元;⑹年内取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书,经上级部门验收合格的(认证费由村负担),奖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2000元。以上对村的奖励,支部书记、村主任一人兼职的,只享受1个职务的奖励。

3、对种植户的奖励:按照建设标准集中连片,每新建一个早春蔬菜大棚奖励种植户1000元。

4、对淡水养殖户的奖励:按照建设标准,集中连片开发,每新开发一个藕塘、鱼塘、虾池奖励1500元。不按规划设计要求开发的不予奖励。

5、对养殖小区(场)的奖励:按照建设标准,每建成一个小区(场)奖励小区(场)负责人1000元。

(二)检查验收方法:

1、以上实施项目在建设前各单位、村、户须提前将建设标准、规模、选址地点报农业办公室。农业办公室将组织专人实地查看,并登记造册。年底前由镇政府组织专人检查验收,合格后,由镇财政所兑现奖金。

2、对于不提前申报的单位、村、户,年底将不予验收和奖励。

五、组织领导

1、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镇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镇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宣传发动、参观学习、技术培训、检查验收等各项具体工作。各责任区、村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一村一品”工程做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各责任区、村及包村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分析各村、各户的实际情况,加强宣传,广造声势,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发动科技带头人带头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推动“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

农村养殖业发展范文5

近年来,在全省“一村一品”发展战略指引下,陵川县的特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其中,养殖业在促进农业产业化、解决群众温饱、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____x村在发展养殖业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并有了长足发展。

针对____x村养殖业情况,我积极进行了走访,采取调查问卷、入户询问的形式,对养殖业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并形成以下报告。

(一)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

____x地处山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立体气候明显,光照充足,现有耕地819亩、土地储量充足,气候适宜,水土保持良好,植被覆盖率高。

适宜饲养的家畜家禽主要有牛、马、骡子、毛驴、猪、山羊、绵羊、土鸡等。

(二)具有富余的劳动力

____x有91户农户,农民245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36人,除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外,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农业劳动生产,具有富余的农村劳动力,且熟悉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及气候环境。

(三)有发展养殖业适宜的场所和廉价的原料

由于____x林地较多,土地以山地为主,在发展林业的同时可以发展养殖业,具有很好的天然牧场。发展养殖场,租用山地比平地相对而言要廉价。同时,村上的农户几乎家家都种植蔬菜、粮食作物,玉米秸秆、蔬菜叶都是很好却又十分廉价的饲料原材料,只要稍作加工就可用于养殖业的发展。

(四)养殖业发展已初露势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蛋类的需求越来越高,为顺应市场需求,____x村也不同程度的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除发展种植业外,很多农户开始养鸡、养羊、养牛、养猪,从以前的自给自足逐步发展到出售获益。初具规模的10余养殖户存栏可以达到100只(头),具有一定养殖基础。

(一)缺乏上下突出抓好养殖业发展的共识

养殖业作为农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对农业经济发展拉动力强,贡献率高。但养殖业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高,工作力度不大,扶持政策不明显。特别是基层农业部门在发展畜牧养殖业上没有发挥出它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

(二)养殖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低

规模养殖整体发展不足,还没有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养殖基地。在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连接上缺乏有效对接,在建立利益共同体这个实现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上差距较大。同时,畜禽产品以原始产品出售,缺乏深加工增值环节,没有形成品牌产品。家庭养殖、粗放经营仍是当前____x养殖业发展的主流。

(三)对畜牧养殖业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在资金投入上,对畜牧养殖业的倾斜和扶持不够。养殖业仍处在自发的发展状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尽管在一些养殖领域初具规模,饲养量、交易量较大,但____x村所在的____x镇乃至全县没有一个专业的固定的畜禽产品交易市场,大多数养殖户只能东奔西走找市场,零敲碎打搞交易。还有一部分养殖户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资金短缺双重制约,在扩大规模、扩大生产上只能靠自身积累来完成,无法得到外援资金帮助和扶持,只能小规模经营,经济效益低下,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养殖户普遍存在发展资金困难的问题,银行信贷难的现象比较突出。

(四)动物防疫工作仍还没有引起群众的高度重视,人、畜、禽共住现象普遍

在____x的养殖户中,管理不够规范,饲养缺乏科学性。对畜禽防疫不够重视,没有严格的保健程序、医疗程序和防疫程序,防疫措施不到位。分散在村上的养殖专业户,大都家庭养殖,人、畜、禽共住,除进行简单的消毒外,出入圈舍时没有必要的防护措施,人、畜、禽直接接触频繁,加之缺乏防疫知识,疫情隐患很大。同时,养殖户对免费的防疫疫苗有疑义,使部分群众不愿接受,造成防疫工作不能有效的开展。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齐抓共管,把加快养殖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要进一步提高养殖业发展对新农村建设重要地位的认识,从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增强发展养殖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并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调动和鼓励全社会畜牧工作者,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要加强对农村畜牧资源的调控和整合力度,编制切实可行的整体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稳步推进,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逐步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业主突出、优势明显、上规模、上档次的畜牧养殖基地。要树立大畜牧、大产业、大效益的全新理念。要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最大限度的整合各种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项目优势,给予畜牧养殖适当的倾斜和扶持。各相关部门要畅通“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排除一切干扰。

(二)以规模养殖为重点,结合“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

一是要发展养殖小区,实施示范工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户经营、集中服务”的原则,创建一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养殖小区。二是要结合“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农户可以有效利用农闲时间和农作物副产品,使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三是要大力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推进产业化进程。按照市场牵龙头,

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不断加强和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兴办畜禽交易市场,发展市场服务中介组织,组织成立“养殖协会”,降低广大养殖户经营风险。进一步兴办一批新的龙头企业,特别要注重畜禽产品加工项目的引进,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经济效益。同时要加强畜禽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努力创造名牌产品,把畜牧业做大做强。(三)加大对畜牧养殖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一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要切实加大路、水、电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养殖户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要把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作为畜牧养殖业投入的重要渠道,抓住省、市、县对农业项目倾斜的有利契机,通过各种渠道争取项目。三是要把扶贫开发、水利建设、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紧紧围绕畜牧养殖业发展来布局,整合各类项目优势,采取项目捆绑,集中投资的办法,发挥资金规模效益。四是要通过采取小额信贷、贴息补助等形式,支持养殖户和合作社引进良种,繁育良种,扩大和提升养殖规模和水平。五是要在支农资金的安排上对畜牧业给予重点扶持和倾斜,并通过政策导向和资金引导,调动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发展畜牧养殖业。

(四)提高科技含量,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高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要大力提倡科学饲养、科学管理和市场化经营的全新理念,注入先进的、前沿的科学技术,打造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一是依托行业协会,加大对良种畜禽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工作。如采取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加快对本镇畜禽的改良提高。二是兴办一批养殖示范区。借鉴外地兴建养殖示范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通过争取项目,兴建一批养殖示范小区,帮助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养殖业。三是加大对基层广大养殖户的培训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让畜牧技术干部走出机关,服务群众,切实发挥好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同时结合“三下乡”等活动,不断加大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养殖技能和水平。

(五)大力实施疫病防治工程,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要进一步加大对《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按照“预防为主,科学免疫,重点防治”的原则,以牲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重点,加大防疫工作力度。继续实行动物防疫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防疫人员包村,防疫结果与年终考核挂钩的承包责任制,积极探索畜禽防疫工作的有效机制,使全社区动物防疫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财政投一点、向上级业务部门要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购置必要的防疫器械和药品,充分发挥乡站的作用,为畜牧业大发展提供保障。

农村养殖业发展范文6

作者简介:孟园(1992-),女,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 目前,在农业现代化的趋势下,畜禽养殖业逐渐向专业大户等形式转型,但新形式仍存在一些问题。要使专业大户能够更好地实现集约规模化,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进行改进。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畜禽养殖大户的经营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目前存在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产业链不完整、资金短缺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其发展必要性,并对养殖业可持续循环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畜禽养殖;养殖大户;农业现代化;环境污染;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3)04-0088-05

肉、蛋、奶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营养的主要来源,发展畜禽养殖是我国人民长治久安的主要途径,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制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并且正在从家庭副业向主业转变,形成了由分散养殖的农户向专业户、专业大户、联合体等多种经营方式的现代化转变趋势。目前,陕西省的畜禽养殖主要集中在牛、猪(包括野猪)、羊、兔、鸡、鸭、鸽子等的养殖,形成养殖专业大户的数量很少,专业性的大规模养殖场和副业性的小规模饲养户并存,养殖过分依靠人力管理、喂养。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而畜禽养殖业是上接种植业下连加工业的一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它由最初农业的副业发展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创收的支柱产业。提高畜禽养殖专业化、规模化是走向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我国农民称的“大户”是指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勤劳致富的农村能人。目前判断“大户”的主要标准是:自筹资金能力较强;产品定位符合市场需求;有适度的经营规模;生产经营方式先进,组织带动能力强;产品销售渠道稳定,市场竞争力强;产品科技含量较高的农户和经营主体。目前在农村和一些小城镇有家庭经营大户、顾主经营的农场大户、合作经营的组织大户、农业企业大户等[2]。

所谓专业大户是以户为单位,属于家庭经营性质的农户,其经营的产品具有专业性强,有一定规模,产值应占家庭经营总量的70%以上,户均经济容量要超过当地平均水平1倍以上。因此发展农村专业大户是当前推进现代化建设最为实际和可行的路径,原因有四:一是符合当前农村实行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基本经营制度;二是符合农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内在要求;三是符合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四是符合平民百姓的致富愿望,而发展专业大户的前提是让土地、劳动力、资金三要素充分流动起来[3]。

目前学界关于养殖专业大户的研究很少,能看到的多为纪实性的新闻报道。而养殖大户虽然作为家庭养殖业的必然趋势和符合农业现代化的经营方式,但本身发展不完善,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和分析。

一、陕西省畜禽养殖专业大户的发展现状

陕西省的畜禽养殖业和全国一样,一直是以家庭形式为主,虽然经历了由原始饲养管理形式向现代化畜禽管理形式的转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家庭养殖业的不足逐渐暴露:规模化程度低造成资源利用率低;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应造成市场适应率低;农户分散造成技术推广难度大。以陕西省旬阳县养猪为例,2000年以前,以分散户养为主,数量较少,规模化养殖更少;2003~2006年全国畜禽不同程度的疫病暴发,肉价一致走低,严重地打击了养猪户的养殖积极性,2007~2008年猪肉价狂飙,给养猪带来了希望,逐渐形成200头商品猪大户,万头商品猪生产村,10万头镇,百万头县的规模。同样在陕西省的凤县,养猪发展也是在经历了数年波折以后,于2008年开始以养猪小区建设、养殖大户发展为重点,加快了百万头生猪大县的步伐,而且建立了千名妇女养猪合作社和汇农养猪合作社[4]。止2012年底,陕西省生猪年出栏在50头以下的有1 223 348场(户),占年出栏比重的26.80%,50头以上的有78 059场(户),占年出栏比重的73.20%(见表1)。陕西省的宝鸡市近年来把发展养牛作为拉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目前已经拥有陕西省高产奶牛繁育中心、3个千头奶牛场、52个10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场,有高产奶牛核心群3万多头[5]。另外,杨凌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的万头奶牛、肉牛养殖场也已经正常生产经营;陕西省的富县止2012年有各类养殖大户320户,其中5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240家,生猪存栏14 400头,1 000只以上的养鸡大户80家,存栏103 650只,截止2012年,陕西省畜禽存栏已达12 317.642万头,鸡蛋总产量780 521万吨,奶总产量263.954万吨,肉类总产量224.066万吨(具体见表2)。然而,我国养殖业虽然已经开始踏上规模集约化之路,形成了养殖大户和规模养殖场并存的格局,但其本身的缺陷和探索初期的不足使其规模化之路走得并不顺畅。目前,我国养殖大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环境污染严重

据有关资料显示,1头猪日排泄粪尿6公斤左右,年产粪尿达2.16吨。如果采用水冲式清粪,1头猪日污水排放量约20公斤,1个万头猪场日污水排放量就达200吨,年排放量7.2万吨。1个饲养10万只鸡的工厂化养鸡场每天排放的鸡粪高达10吨,1年可达3 600吨[6]。对于这些畜禽粪尿如果处理不当,极易产生臭气熏天,污染空气和环境,不利于畜禽生长,使畜禽抵抗力降低。若直接将畜禽饲养场的污水任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传播疾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畜禽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随着粪便进入土壤,引起土壤性状和组成改变。同时,畜禽粪尿引起的污染对于养殖场周围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以上各种因素为基础的旅游业有时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另外,饲养场地附近的生活工业区排放的“三废”或生活垃圾污染水源、空气等影响畜禽健康;畜禽饲料中含有有毒有害成分或是在运输途中被污染都会通过食物链污染畜禽;养殖过程中的不合理用药严重影响畜禽健康。

(二)饲养场地选址、规划不合理

目前许多养殖大户的饲养场地仍然采用以往的庭院养殖方式,选址随意,布局乱而散,圈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圈舍与生活区相近,畜禽粪便任意堆放不但使得生产环境混乱,并且难以控制传染病散播,防疫安全问题严重,也对住户的居住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三)管理不科学,人员不到位

当养殖业的规模化程度逐渐提高时,科学严谨的管理就开始凸显出重要作用。在整个养殖管理环节中,重要因素就是人员,其中共涉及到三类人员:行政管理者、技术人员和工人。行政管理者是养殖场的所有者或负责人,负责全局性的综合工作;技术人员则担当设计工艺流程、疫病防治等工作;工人则是参与各个生产环节的直接操作者。大多数的养殖场并不具有全面到位的人员配置,家庭养殖户既是负责人又是工人,技术人员往往被忽略。基础设施就算再先进,没有专业生产技术指导,生产风险会大大增加,取得效果也只能差强人意。

(四)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整或断裂

多数养殖大户虽然养殖规模较大,但仍然只进行养殖这一层生产,而地区也没有大规模、多层次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得产品只能以原形态出售,缺乏进一步加工,从而难以提高其附加值。同时家庭自主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长期处于一种高投入、低产出、低收入的局面。但某些地方虽然引进加工龙头企业,然而在加工企业在与农户建立畜产品购销合约时,却忽略了生产饲养原料的获取途径这一要素,使得饲料企业与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或强制规定农户只能用某些企业的饲料,抬高了饲料的价格[7]。这样加工企业得到了原料和产品两端的控制权,养殖户的利润就所剩无几甚至无法经营了。

(五)养殖规模过小,养殖过于分散

养殖规模过小,很难形成企业与养殖户的同地建设和长远发展。从表1的2012年生猪饲养情况看,年出栏在50头以下的有122万场(户),年出栏629.576万头,数量非常大,但仅占年出栏比重的26.80%,50头以上的有7.8万场(户),却占年出栏比重的73.20%。

二、畜禽养殖大户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向农业和农村倾斜。主导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和农民组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典型模式,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载体。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技术,为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扩大内需和优势农产品走出去战略的积极实施,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消费需求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农业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和推广,以杨凌示范区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功能明显增强,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养殖大户作为我国养殖业现阶段正快速发展的一种形式和必然发展趋势,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目标的选择,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由于配套的人员、设施等因素落后于模式的改进,而该模式也只是处于发展初期,因此还存在以上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各方面条件需求,导致养殖行业难以科学持续地发展。为此,本文试从实际问题出发为养殖大户的发展提供一些改进措施和可持续发展前景。

(一)坚持农民为主、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发展方向

坚持农民为主,强化政府支持,应在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统筹安排财政支农资金、引导和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入农业方面政府给予畜禽养殖大户支持和帮助。创新合作组织发展机制、土地流转促进机制、农村经营管理服务机制。坚持市场导向、集约经营、规模发展。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走资源集约、资本集约、技术集约的发展路子,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拓展农业生产功能,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现代畜牧业。以生猪、奶牛为重点,创新畜牧业发展模式,促进规模扩张。提升陕南、关中生猪发展水平,加快渭北果区生猪产业板块建设,根据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到2017年在全省建成25个年出栏50~100万头的生猪大县;实施奶牛高产创建工程,构建关中高产奶牛良种核心群,建设关中、渭北肉牛基地县和秦川牛核心区;以肉羊、奶山羊为重点,抓好陕北白绒山羊和关中奶山羊基地县建设,这些规划为养殖大户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二)发展良种繁育示范村和养殖小区,扩大养殖规模

发展良种繁育示范村和养殖小区,扩大养殖规模。实施地方品种资源保护项目,建设秦川牛、关中奶山羊、关中黑猪、白绒山羊等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场。陕西省拟在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方面:建设3个区域性生猪原种猪场、1个1 500头PIC曾祖代猪场、50个种公猪站和一批基础母猪存栏1 000头的扩繁场、存栏600头以上的商品代场。实施奶牛高产良种引进工程,建立关中5万头高产奶牛核心群。建立3 000头秦川牛基础母牛核心群。改扩建15个基础母羊存栏500头的奶山羊、白绒山羊、肉羊良种繁育场。在关中、陕南改扩建2个存栏10 000只良种鸡祖代场,支持市级父母代种鸡场、县级商品代种鸡场建设。开展标准化养殖场创建,建设50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小区),年新建50个生猪万头示范村。扶持100个存栏3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小区和50个千头示范场建设。在陕北、渭北建设1 000万亩优质牧草基地,在关中建设200万亩专用饲料玉米带,在陕北改良天然草场2 000万亩。这些都为畜禽养殖大户的良种繁育、养殖规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借鉴,使得专业大户、经济联合体的规模化养殖成为适应性的需求。

(三)建立现代农业金融支持机制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体系。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其他各类微型金融组织,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为养殖大户在资金流转上提供多种渠道。运用财政贴息、补贴、税收减免及奖励等多种手段,引导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养殖大户发展规模化养殖的积极性。

(四)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健全县、乡、村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兽药质量安全监管和动物防疫技术支撑体系,配备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动物产品及兽药监督执法、动物标识及疫病追溯设施设备。政府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的处置能力方面为养殖大户免除后顾之忧。

(五)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开发绿色环保饲料

环境污染是养殖业的首要危害,不但影响空气、水、土地等环境要素,也危害居民的生活。为了严格控制污染,实现养殖业发展与生态文明齐头并进,就要从不同的污染源头入手分别控制:一是要实现养殖场的合理选址与科学规划,以交通便利、水资源条件良好、远离城镇和人口密集地为场地选择标准,坚持标准化建舍,以牧业生态示范小区大规模标准化养殖场为样板,以便集中处理畜禽粪便及污水;二是建立高规格的标准化消毒设施与管理体系,推行粪便无害化处理,使废物变为有机肥或沼气;三是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一方面加强饲养管理,杜绝国家明令禁止的饲料添加剂进场;另一方面限制某些抗生素及药物的滥用。同时,也可根据畜禽营养需要开发安全、无污染、无残留的优质生物饲料,不但营养丰富,并且有利于环境治理。加强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建立完善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六)种-养-沼结合,形成循环经济

畜禽养殖大户应提高农业环境保护意识,在实施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有机肥加工等方面加大投入,目前,应重点建设农村沼气工程,加快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建设;实施万吨有机肥加工项目,配套有机肥加工处理车间、加工设备等。

可持续发展要求资源的有效利用,而循环经济通过节约、循环和充分利用,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种、养、沼之间的循环经济就是有利于各主体的良性模式:养殖大户不仅可以建立种养的合作关系,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可以作为畜禽的饲料来源,而动物粪便又可以作为农作物的天然肥料,也可以通过沼气池发酵作为可用能源。这样的循环模式不但保证了饲料的可靠来源,降低农作物肥料成本提高产量,并且减少了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了土壤结构。这种循环经济不但可以是同一农户内部的种养业之间的循环利用,也可以是同一村庄内部或相邻村庄的不同农户种养业之间的循环利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李毛庄自然村就在相关部门扶持下建立“养殖业-沼气池-卫生厕所-沼气燃气”等多位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这样的村域循环经济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七)依据市场需求,开展特种养殖

当传统养殖业面临困境成为微利行业时,特种养殖盈利却越来越多。养殖业的“蓝海”战略为更多养殖大户提供了新的选择。重庆市万州区陈家坝街道茂和村的平桥珍禽养殖场经营黑乌骨绿壳蛋鸡种苗,这一特种养殖能够为养殖大户每年每亩带来6万多元的收入。湖南等地也开始发展特色养殖,包括泥鳅、豪猪、长毛兔、七彩山鸡等多种动物。但是,特种养殖发展尚不完善,存在着“炒种”、市场混乱、饲养管理技术落后、产品深加工程度低等问题,因此在开展特种养殖时,一定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选择项目,稳步适度谋求发展。

(八)加强技术培训,健全管理体系

通过在企业中培训、在产业链中培育、在服务体系中成熟的方式,培育畜禽养殖大户。依托省内有关农业农村人才培养项目,开展基层农技人员轮训,加快试行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畜禽养殖大户不但要加强自身的技术提高,而且要在管理方面做到人员配备合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产业链合作伙伴。

(九)做好深加工,提高产业化程度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在陕西省的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以肉制品、奶制品为主的关中畜牧产业加工区,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开展信用互助合作)引导下,把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社区菜市场、乡镇集贸市场作为最初消费者,做好种粮大户、饲料生产企业、农村经纪人队伍、龙头企业的产业链,积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完善市场监测和主要农产品储备制度。

三、结论

陕西省的畜禽养殖业虽然已经开始踏上规模集约化之路,形成了养殖大户这一模式,但养殖大户的规模化程度低造成资源利用率低;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应造成市场适应率低;农户分散造成技术推广难度大;企业与养殖大户的同地建设和长远发展产业链不完整或过短造成养销不畅等问题。因此,应在政府扶持和农业金融支持下,发展良种繁育示范村和养殖小区,扩大养殖规模;健全县、乡、村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开发绿色环保饲料;实施种-养-沼结合,形成循环经济良性发展;加强养殖大户的轮训;做好深加工,提高产业化程度和延长产业链;还可以依据市场需求,开展特种养殖;使养殖大户走向良性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3-02-01(1).

[2]陈家骥,杨国玉,武小惠.论农业经营大户[J].中国农村经济,2007(4):2-17.

[3]纪永茂,陈永贵.专业大户应该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力军[J].农村工作通讯,2007(11):73-77.

[4]李宁.加快推进生猪大县建设 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J].畜牧兽医杂志,2010(6):88-89.

[5]谭向荣.奶业产业化的发展对策[J].中国牧业通讯,2007(2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