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考核意见范例6篇

思想品德考核意见

思想品德考核意见范文1

思想品德教学问题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学生的个人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促进德育发展的重要学科,其地位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代替的,因此对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所面临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变得至关重要。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的去死记硬背知识点,成绩普遍不高,教师也没有制定出符合新课程教改要求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教学氛围比较沉闷,教师和学生缺乏教和学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如下:

1.1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一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基本上是以灌输式为主,这无疑促使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且灌输式教学缺少必要的教学灵活性,也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点枯燥乏味,渐渐地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二是教学脱离了实际应用,像教师常常将思想品德理论简单地视为一种抽象的,静止的思想知识,没有将社会中人们损人利己或是缺乏科学认识等行为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也就失去了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意义,自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降低。

1.2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一是在绝大多人看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并没有那么重要,而且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就更加被人们所忽视,其中也有不少教师存在这种错误思想,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只要将本节课的内容阐述完就意味着教学任务结束,缺乏教学该有的责任心,所以这样的教学观念让那些为了获取高分的学生,再一次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对考试。二是教师的教学身份没有得到转变,同样的有些教师认为考试点主要针对重难点知识,学生也只要掌握这些即可,根本没有认为自己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真正的教学主体是学生,而且也忽视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不是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的教学目的。

1.3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对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准

学校多次变换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考试方式,从闭卷到开卷再到闭卷,由于考试方式的转变,考核的内容也要得到适当的的调整,但在这种调整的状况下,由于教师不能正确理解教改的真正精髓,也导致对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准。

2解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2.1初中思想品德教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减少知识的枯燥乏味性

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都能有所体现,所以教师将实际案例与课程内容相结合,通过学生思考和互动讨论形式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同时也能改善知识点的枯燥乏味性。

比如,在学习法律知识时,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不仅从思想上明白要遵纪守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且要从行为上做到依法做事和依法维权,依据法律来维护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方式进行。首先以情景案例的形式开始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内容是在马路上一位20岁左右的女性被一名男子抢了手机,这时路旁的另一名女性看见,就一起追抢劫者,结果被3、4个男性殴打,导致受伤严重。播放视频的作用就是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教师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问学生是否看到过被抢劫或是偷窃的行为,自己是否有亲身经历,如果有,又是采用什么行为措施呢?这时有的学生就会说看见这种行为我会立马走开,装作没看见,有的学生则说我会报警,或是找路人帮忙,还有的学生自己亲身经历了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认为抢了就抢了,下次注意点。经过师生互通后,教师基本上掌握了学生目前的心态,就可以接着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讨论,问学生到底采用哪种措施才是正确的呢?这样就可以归于课本知识,明确正确的思想观念,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社会,应该遵纪守法,绝对不能采用违法行为来制止犯罪行为,尤其是青少年,更加应该执法懂法,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健康成长这些知识点就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白,学习思想品德知识,是有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最后是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是依法律己,依法做事来维权;二是明确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是在维权时需要机智勇敢,而不是莽撞,通过这样有声有色的教学,学生自然会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2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

教师只是引导者,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是提高他们成绩的有效方式,比如,当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时,就让自己找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或是尝试让学生通过看书提出问题,要其他学生交流讨论,看是否能得出正确答案,这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都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

2.3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本着一颗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责任心来教学,一是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关心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尤其是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多鼓励和教导他们,让他们有信心学好这门学科。二是在教学中多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多与社会时展趋势相结合,有创新和突破点,比如对现阶段学生沉迷网络的教育或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教育都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教育学生的内容,将学生新的德育要求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这样才能将教改后的知识难易程度把握精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4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考核制度完善

考核制度的完善不仅能加强对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管理,而且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考核制度中学校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否达到要求,课程设计是否以学生为主,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等方面,将这些考核的结果也都与教师的绩效薪资、评优评先、职称挂钩,进一步促进教师改善以往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结语

本文主要依据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比如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知识点枯燥乏味,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以及教师的不负责任教学心态等问题,提出了制定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水平以及完善对教师的考核制度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陆威.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对策[J].中学时代,2013,(3):113.

[2]苏华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新课程,2013,(4):175.

[3]沈银荣.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2012,(22):124.

[4]孙运菊.浅析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作文成功之路,2013,(2):29.

思想品德考核意见范文2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科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46

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从课堂教学开展的角度谈谈培养初中生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概述

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完善人格为目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关注社会和人生,提高思考的兴趣和品质,培养公民责任感,进而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心理品质。关于政治学科素养的内涵,教育行政部门尚无明确的界定,广大政治教师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国家与社会认同感、民族与文化认同感、民主与法治认同感、道德与价值认同感、生命与科学认同感、交流与开放认同感等,但不是政治学科知识的总和。

二、通过思想品德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重视指导学生关注社会,养成主动收集和分析信息的习惯

思想品德学科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分析社会信息的良好习惯。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不可能也不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获取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前提。《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关于学科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表述为:“(初中阶段)能够认真观察社会生活现象,提取相关信息,并运用所学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的知识,全面解释、说明相关社会生活现象。”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关注社会,收集信息。让学生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养成对信息的内在需求。

(二)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树立榜样

德洛尔说:“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榜样。”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一生影响巨大,教师自身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日本教育理论家小原国芳说:“只有不断努力、具有进步的热烈的探究精神的人才能使人灵化,迸发出感人的火花。这就是唤起他人的自觉与引发他人的灵感。”若要学生具有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我们的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具备,并且在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将这种素养表现出来。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积极性。

(三)注重引领课堂,在对话中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德国教育家克林伯格说:“教学是形形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课堂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在课堂中师生的思想互动最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苏格拉底以他特有的“精神助产术”开创了启发式教学的先河,通过层层设问、步步引导、弄清问题、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这种基于问题的教学引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显而易见的实用性。

(四)设置有效作业,回归生活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要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体验,在形式多样的课堂内外实践中,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知识的价值,以及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意义,获得理论联系实际的人生的学习体验”。思想品德课的基础理论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并又回到生活指导人们的实践,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实践、探究,更有利于实现思想品德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设置有效的作业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探求的欲望,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在苏人版八年级《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的教学中布置如下作业: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路口观察车辆、行人的交通状况;2.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3.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一份建议调查报告;4.针对当前流行的“路怒症”和“中国式过马路”,发表看法。

思想品德考核意见范文3

一、完善考核内容,全面落实党建工作专项述职

党委书记抓党建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在2014年度干部考核中,各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向考核组成员和本单位党员干部进行党建工作述职,并接受机关干部群众的监督和评议,对各单位领导班子党的建设情况、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干部选用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全市112个市直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就本单位开展创先争优、推进驻村帮扶、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党性教育活动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专项述职。此举有效提高了各单位组织工作的透明度,落实了党员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有力促进了干部责任的落实,提高了党建工作的凝聚力,激发了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形成了推进科学发展的坚强支撑。

二、突出考核重点,全面加强对干部德的考察评议

在德的考察评议中,我市首先对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进行细化与量化。针对干部德的考察标准不一、要求笼统的问题,围绕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四个方面,对领导干部德的表现要求,进行了层层细化分解。一是完善考察程序,保证考察效果。我市在进行群众民主测评时,不断扩大覆盖面,把干部德的表现作为测评的重要内容,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干部、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等参加测评的同时,还要求有一定比例的老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和“两代表一委员”等人员参加测评,增强了测评效果。二是抓好“五个结合”,改进考察办法。抓好考察干部的德和工作政绩的结合;抓好考察平时表现和关键时刻表现的结合;抓好听其言和观其行的结合;抓好社会公论和领导评价的结合;抓好强化主体和建章立制的结合。三是按照中组部《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精心设计《市县处级干部德的民主测评表》。该测评表测评内容共细分为九项,每一项均包括优、良、中、差四个等次,全面评价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纪律、党性原则方面的表现,让干部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治品德进行全面测评;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方面的表现对干部的道德品行进行综合测评。通过强化对德的评价,树立了鲜明的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有效引导了领导干部主动提修养、讲德行、重品行、做表率。

三、改进考核方式,全面开展干部谈心谈话活动

认真落实市委书记祁金立“一严三多”的工作要求,即严明条件、程序和纪律,多种方式选拔干部,多种渠道征求意见,多与干部谈心谈话。在干部考核中,我市启动了市管干部全员谈心谈话活动。一是完善谈话内容。谈心谈话活动主要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1、对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的评价意见,对干部选用的意见和建议。2、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本单位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3、执行廉洁自律规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等情况。4、提出廉洁从政要求、转告群众对其遵守廉政规定及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反映、评议情况,对不正确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行为,提出纠正和整改要求。5、对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意见,并结合实际,共同研究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对策措施。6、了解和掌握思想、工作、作风、学习及家庭等方面的情况,发现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正的办法和要求。7、交流思想,倾听谈心对象呼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沟通彼此的思想和感情。8、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消除彼此间的误解和隔阂,化解相互间的分歧和矛盾,增进彼此间的熟知和信任。二是保证谈话质量。干部谈心谈话活动还做到了与提高认识相结合。通过谈心谈话把干部思想认识统一到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了贯彻落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上来;谈心谈话活动在着力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为干部群众办了实事、解决了难事、做了好事,进一步增强了我市干部队伍的凝聚力;与推动工作相结合。谈话活动通过各部门、各单位间的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市直机关已谈心谈话1300余人。随后,我部将对所有市管干部的诉求、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梳理,提出有针对性的落实意见,积极回应干部关切。

四、检验考核效果,全面推进用人满意度测评

着眼于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研究出台了《市市直单位用人满意度民意测评办法》,并把测评分为问卷测评和电话测评。问卷测评的范围包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副县级以上干部和中层干部。电话测评则根据各单位提供的本单位正式人员、近3年离退休老同志、二级机构班子成员的人员花名册,由考核组随机抽取征求意见。考核组共向2240名干部群众进行电话征求意见,确保了测评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我市各县区则按照相关要求,委托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满意度独立进行调查、测评。通过满意度测评结果的综合分析,准确把握了干部任用工作的客观情况,加强了对干部选任工作的监督。

思想品德考核意见范文4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一贯的选人用人思想。党的政治路线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以什么样的标准选人用人是组织路线的核心内容。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把德放在首要位置。早在1938年,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他还指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1940年,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同志具体阐述了德才兼备标准,强调“德才并重,以德为主。”1943年,同志强调,“挑选干部的标准,政治标准与工作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而政治上可以信任是先决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适应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同志形象化地提出,干部要“又红又专”。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同志根据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并强调“首先是要革命化。”面向新世纪,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不仅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而且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同志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这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和形成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抓住了当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中国的领导核心,党员干部是党为人民执政的骨干力量。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党面临的任务和干部队伍的现状,要求我们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同时,对干部的德提出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一是世界上不同力量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竞争日益激烈,要求党的干部要有更坚定的理想信念。现在,确有少数干部在西方价值观念影响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发生动摇。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证我们党不走改旗易帜的路,必须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思想鉴别力,增强政治坚定性。二是我国通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走向现代化的艰巨任务,要求党的干部有更优良的政治素质。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发生的较大规模、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大都与少数干部为民意识淡漠、缺乏责任意识有关。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仅要求干部提高破解发展难题的本领,而且要求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民的价值导向。三是长期执政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要求党的干部有更严格的道德操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注入了强大活力,但市场经济中消极腐朽的东西也滋生蔓延起来,对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冲击。少数干部经不住形形的诱惑,放松党性修养,降低品德操守,甚至走上腐败堕落之路,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因此,越是长期执政,越是改革开放,越要从严治党,越要对干部严格要求。四是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品德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现在干部出问题,多数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德”上。我们要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用人民群众拥护的人。

三、准确把握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时代要求。干部的德与才是具体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不一样,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一样,德才标准的具体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当前新形势下,强调党员干部的德,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举不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信不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忠诚党的事业、坚持党的路线、维护党的原则,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质的灵魂。邓小平同志说过,“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党的干部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中都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坚持执政为民。干部从政必须正确对待权力、责任和利益。为政之德的核心是为民用权、为民谋利、为民守责。要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始终做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要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不回避矛盾,不文过饰非,真正做到为官一任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要求真务实,勇于革新,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三是坚守清正廉洁。这是党的干部做人做事的底线。古人说,“廉者,政之本也。”在中华民族传统中,“清廉”是老百姓对官员最高的褒奖,“贪婪”是老百姓对官员最大的不满。领导干部要严格廉洁自律,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干事,不以公权谋取私利,始终保持清廉的本色。过去我们党在延安的小窑洞里干出了带领群众翻身解放的大事业,现在条件好了,但有些干部和老百姓的距离却远了,这很值得深思。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牢记“两个务必”,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侈之风。

四、干部要有自觉高尚的道德追求。道德的养成主要靠人们的自觉追求。我国古代思想家都强调为官从政要以修身为本、正己为先。党员、干部的道德情操对全社会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领导干部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要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一要以学立德。学习是加强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同志强调,“加强学习不仅是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道德水准,与他担任职务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也不会随着职务的提升而自然上升。人们对《论语》中的“学而优则仕”都很熟悉,但这话还有半句是“仕而优则学”,就是说一个人要想从政做事,不仅要先把学问基础打好,而且走马上任后更要坚持读书学习,才能把事情做好。现在有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就自我感觉良好,以为各方面都比别人强,放松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这就很容易犯错误。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学习对于立德的基础性作用,把学习作为终身追求,把读书当作最大的人生乐趣,用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净化灵魂、陶冶情操,不断提升道德境界。

二要以行立德。道德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要行之于实践。人民群众对干部总是听其言、观其行的。干部只有把共产党人的道德要求,“体诸身、见诸行”,经受苦与乐、荣与辱、公与私、权与法等各方面的考验,才能不断锤炼道德品质,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等党的优秀干部之所以能够得到老百姓的真心爱戴和拥护,就是因为他们身体力行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观。极少数腐败分子台上讲得漂亮,台下胡作非为,最终都遭到人民的唾弃。言行一致、知行统一,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本色。党员干部要注重在艰苦环境、危难时刻磨练意志、砥砺品质,在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中培养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精神,在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增强为民意识、升华爱民情怀,真正当好人民公仆。

三要以律立德。加强干部道德建设,要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一方面,组织上对干部要从严要求,坚决纠正干部管理中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严以自律,把组织的要求和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在的意志和信念。现在有少数领导干部追名逐利,喜欢听好话、信好话,只喜欢掌声和恭维,听不进批评意见,这是非常危险的。“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古人把“励志自强”、“自律改过”作为品德修养的基本态度,强调“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党一再强调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都是要求加强自律以立德。广大干部要始终以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珍重自己的人格,珍重自己的声誉,珍重自己的形象。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不仅在公众场合、有人监督的时候,而且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都要严以律己,防止萌发错误的意识、不正当的欲望和不健康的心理。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是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是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是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五、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贯穿于干部工作的全过程。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科学概括了党的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既强调了德与才缺一不可,又突出了德的主导作用,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以德为前提、以德为基础、以德为先决条件。干部一旦失去“德”,就失去了被提拔重用的基本资格。我们要把这一思想贯彻落实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加强教育培养以育德,完善考核机制以察德,树立用人导向以彰德,强化管理监督以律德。

一要把德的培养放在干部教育更加突出的位置。教育培训对提高干部德才素质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干部教育培训要体现以德为先,加强理论武装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引导广大干部遵守党的纪律,服从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团结,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增强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加强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教育,使广大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加强道德情操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始终保持道德品行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加强艰苦奋斗、拒腐防变教育,增强广大干部对各种诱惑的免疫力。

二要把德的考核作为干部管理的经常性任务来抓。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必须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对德的考核评价一直是干部考核工作的难点,存在着简单化、公式化、空泛化现象。要建立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充实考德内容,明确考德标准,创新考德方法,提高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要全面地考核干部的德,既看政治思想觉悟,又看作风和品行;既从工作实绩看德,又防止用成绩代替对德的评价。要特别注意考察干部在关键时刻、重大事件和涉及个人利益问题时的表现,把群众公认作为重要依据,注意把领导的意见、服务对象的意见、群众的意见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对干部的德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要把干部的工作圈、交往圈、生活圈进行对照,看其是不是圈内圈外两种表现,台上台下两个形象。要加强对干部德的经常性考核,了解其一贯表现,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管理。

思想品德考核意见范文5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当今中国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就是涵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在中学思品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课程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在中学思品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就是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学生的头脑达到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世界上最难的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海里,我们不能像用海绵泡沫填一个空箱子那样塞进去,我们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那就是课堂教学。那么,如何才能在思品课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摆脱之前存在的单纯说教灌输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课程标准意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初中生由于他们的年龄不大,涉世未深,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可塑性强。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这一学科要正确把握课程的性质,牢牢把握课程思想性培养的导向,紧紧围绕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展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要明确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任务,即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少年的头脑,让青少年立志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奋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学科知识的讲授和学习,帮助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2. 教学内容要基于学生生活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运用《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努力把其融入到生活当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教学之中。比如在讲授“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时,帮助学生了解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知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弘扬民族精神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同时结合学生身边一些关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健康,不文明现象,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培养“四有”新人。由此可见,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关注社会热点,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教学形式要直观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依赖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简单说就是把教学的各个环节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成为一连串的流畅的音符,演奏一首动人的乐曲。高效率的课堂必然会细化教学过程,处理好各个教学环节。比如用音乐视频导入新课,适合的导入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开始,“课堂氛围表面上虚无缥缈,但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会感受到它的存在”,都能形成自己的心境。初中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阶段。由于形象直观、喜闻乐见的的音乐视频本身的艺术感染力能很快营造课堂氛围,仍然受到初中学生的欢迎。比如在讲到《感受社会变化》这一课时,引入就可以使用宋祖英演唱的《越来越好》的MTV导入新课,音乐轻松欢快,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画面中呈现了农村的房子在变大,生活环境的改善,配以简洁明了的歌词说明。这样的音乐视频本身就展现了人民的生活在逐渐变好,国家在向着繁荣富强的方向前进,教师无须多用语言,通过学生的视听欣赏加之现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的生活经验,就能体验到国家的发展,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自然激发了爱国情感。

4.与时俱进,结合时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时代性,新课标也指出“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这么说,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教育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重要课程资源。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的时代性和实效性,不仅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帮助教师增加思品课授课的生动性和新颖性,也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依托。可见把握好时代音符,时代脉搏,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现实的也是可能的。

【参考文献】

[1]宋惠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解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2]《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

思想品德考核意见范文6

关键词:中职学生;德育分析;德育评价

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对学生品德的评定,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德育目标,并结合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品德要求,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道德与职业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行为表现提出具体要求,由学校制定具体测评办法,并组织测评工作。依据此要求,我们课题组对咸宁市三所中职学校(咸宁市卫生学校、咸宁市生物机电工程学校、咸宁市艺术学校)八个专业的部分全日制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德育状况,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评价,对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学生德育评价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于2012年12月进行,调查选取三所中职学校八个专业的全日制在校生,幼师专业40人、数模专业40人、音乐专业20人、美术专业20人、畜牧兽医专业20人、计算机专业20人、电子专业20人、护理专业30人,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95.23%。调查问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个人信息”,共有6个方面内容;第二部分为“学生德育现状”,共有33个问题,均为单项选择;第三个部分为“学校德育工作状况”,涉及6个子项共18个问题,有单项选择也有多项选择。

二、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分析

参加本次问卷男生占47.4%,女生占52.6%;独生子女占13.2%,非独生子女占86.8%;一年级占72.9%,二年级占27.1%;农村学生占78%,县城占22%。总体来看,中职生思想道德状况主流积极向上,对学校德育工作持基本肯定态度,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生个体德育状况

1、学生学习目的明确,重视德育课,具备最基本的道德认同和道德责任意识。7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是有针对性的,52%的学生不需要老师督促,自觉学习,83%的学生在条件允许时也不会逃课,这表明大部分中职学生愿意学习,态度也较端正。我们认为这与学生的德育有直接关联,“欲做事,先做人”就道出了“德”的决定性作用,调查发现,46%的学生认为德育课比专业课更重要,49%的学生对今后所从事行业的道德规范很了解,71%的学生认同“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的观点,75%的学生认同“遵守社会规范是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的观点,这些说明学生比较注重道德素养和道德习惯的养成。

2、学生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尊重他人。69%的学生喜欢自己的班级,愿意为它付出,只有4%的学生不喜欢,不愿付出,这表明多数学生能顾全大局,关心班集体;肯定选择“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我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他”的占78%,71%的学生认同“我愿意从我做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可见大部分学生具有助人为乐的可贵品质;在尊重他人方面,二年级中有高达84%的学生表示“我尊重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只有2%的学生选择“完全不符合”,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懂得自尊和相互尊重。因此,中职学生这三个方面的道德品质是值得肯定的。

3、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但还需进一步强化。72%的学生对“为了得到对我有用的东西,有时我宁愿触犯法律”的观点持反对意见;72%的学生对“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观点持反对意见;70%的学生对“我觉得破坏公共财产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的观点表示反对,这表明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观念,但从法律意识看,有19%的学生对“为了得到对我有用的东西,有时我宁愿触犯法律”的观点选择了“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这意味着部分学生怀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以身试法”的心态和行为倾向。在纪律观念上,认可“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一年级占25%,二年级占15%;认可“我觉得破坏公共财产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的,一年级占22%,二年级占6%;还有10%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有关违纪处分规定的大概内容,19%的学生不确定知道。这些数据说明中职生的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都需进一步强化。

4、大多数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比较端正和务实。少数学生择业取向偏重经济利益,对就业竞争的严峻形势估计不足。主要表现在有62%的学生明确表示“我会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将来的职业”,表明多数人能够把“服务和服从社会的需要”放在选择职业时优先考虑的位置;在“我未来的工作一定要高薪、轻松、稳定”选项上,有61%的学生不认同,31%的学生认同,表明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取向和价值取向;53%的学生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36%的学生不愿意去,表明部分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对中职学生就业竞争的严峻形势不明确。

5、学生诚实守信和社会公德意识还有待加强。调查发现,48%的学生选择有时利用说谎来逃避惩罚,几乎达到一半;30%的学生认为破坏公共财产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有47%的学生表示从不随地吐痰,这表明中职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较薄弱,行为习惯有待改善。

6、学生需要加强心理素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调查显示,仅有47%的学生认为“环境中的各种诱惑不会动摇我实现目标的决心”,只有53%的人表示“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很有信心”,51%的人表示“遇到困难时,我总能坚持到最后胜利”,19%的人选择退缩。心理素质好坏是一个人事业获得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我们学校要通过德育教育,大力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在人际交往方面,中职学生对老师和家人缺乏必要的信任,朋友是他们倾诉的主要对象。中职学生因顽皮、好玩、学习成绩不好,而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关爱,因此对他们产生不信任的心理。49%的学生认为老师不能真正地理解学生,8%的学生选择“我不尊敬老师”,53%的学生表示“我有一些很谈得来的朋友”,10%的学生很孤独,没有朋友,12%以上的学生与父母沟通不好,关系不融洽,31%的学生“不会主动与父母交流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表明学校与家庭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加强情感沟通和交流。

(二)学校德育工作评析

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一定实效,但在管理、评价、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取得成效主要表现在71%的学生认同“目前学校最重视的教育是道德教育”,体现了“育人为本、立德为先”的职教 理念;80%以上学生认为学校德育工作对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67%的学生从班级教育活动中,“感受到同学们真正成了学校的主体,老师们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70%的学生认为通过德育活动,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德育评价内容缺乏针对性、适用性,班主任对评价实行一票否决制;德育评价模式偏离德育内容,以学习成绩好坏决定思想品德优劣;德育方法和途径方面,120人选择观看影视资料,180人认为该参与社会实践,136人认为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德育管理上,学生最不满意的是管理机制(54)、教学方法(38)和团队工作(30)。

三、思考与对策

1、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要强化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践育人观、和谐法治观,用思想的大解放和观念的大更新带动中职德育工作的大发展、大跨越。影响中职教育科学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对中职生的不公正、不客观,甚至是错误的评价。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包括多元化人才观、差异性评价观、发展性教育观、人性化服务观等在内的正确中职学生观。教育工作者充分考虑并围绕学生的特点去开展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体育活动去教育和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等综合素质。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考虑中职生的心理特征、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加强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和谐教育等,给予学生以人文关怀。

2、课程评价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中职学校德育课的学习评价,既要考查学习结果,也要考查学习过程;既要考查知识和能力,也要考查学习态度和行为情感。德育课同其他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不尽相同,德育课的学习效果不仅仅表现在知识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水平和行动上。德育课考核评价目标的科学性要求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德育课考核评价中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的功利性目标。

3、改革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打破单一学分评价,实施多元综合评价。德育评价是对德育效果的最终判断,每个学生都希望通过德育评价来认识自己。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理念,就是“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能成才”,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1)在评价体系上,一是要具备正确的导向功能。引导教师以考核评价促教学,学生以考核评价促发展;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进行学生德育考核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使学生的品德养成和发展。(2)在评价方法上,打破试卷测评的单一方式,做到卷面考评与师生平时观察相结合,包括学生行为观察记录、课堂参与度评价、问卷调查、访谈、社会实践调查情况评价、自我报告等等。(3)在评价内容上,主要包括学生在校的德育评价和在实习企业的德育表现,从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为人处事、自身的精神风貌性格特征、学习的态度及成绩、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六个方面来考查,不仅要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运用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水平。(4)在评价功能上,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导向功能、检测功能、强化功能等发展。众所周知,一个好的德育考核制度,应具有导向功能,即可指导学生的品德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检测功能,即通过考评,可以鉴别学生的品德,为进一步教育学生提供依据;强化功能,即在考评学生品德时,通过扬善抑恶,能引起被评者强烈的情绪体验,进而增进良好的品德,抑制不良的品德,提高德育实效。(5)在评价手段上,要从传统的注重终结性评价,转移到注重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发挥这两种评价手段在养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6)在评价结果上,评价结果的反馈是德育评价中的重要环节,德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具备良好的品德。评价结果由班主任反馈给学生,指出存在的不足,通过谈话、教育等方式,帮助学生改进、提高,以达到评价的目的。(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

基金项目:湖北省职业技术研究中心2012—2013年职业教育科研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考核评价标准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祖松:《中职生“选择—发展”德育评价模式的实践探讨》,《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

[2]黄立平:《德育评价的缺失及对策》,《基础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