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范例6篇

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范文1

[关键词]思想教育 传统美德 孝敬父母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53-01

中国的传统美德是:勤俭节约、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等等这些从5000年之前就开始流传,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整体道德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着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凝聚力和内聚力。有许多我们应该而且必须继承的有价值的精神文化成果和需弘扬的传统美德。这其中有不少先人的事例被传为佳话。

孝道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代表,它根植在人心。古诗里的人物花木兰更是家喻户晓,她为免老父再受征战沙场的痛苦,决心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孝女。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近有虽身为国家主席,也会为母亲洗脚。

记得在一次课堂上我为班上的学生算了一笔帐,以10个月为计算时间,费用仅算家庭投资,即学费、代管费、住宿费及各种生活费。以最少的花费为计算,结果算出每天要30元。在农村,一年的收入最多也就三、四万,可是这笔收入却要用于家中的日常开销、人情、供子女以及存款。前几年曾有人算过辛苦干了一年后到了过年时仅有5000元,家中有三个劳动力、一个读书。据说这已经算好的了。于是我对学生说:“如果你们还有良心的话那就给我好好读书来报答你们的父母,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你们的父母。”我们真的要做到“百行孝为先!”这时让我想起了一首歌《感恩的心》。“我来自偶然,象一棵尘土;……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珍惜。”

可是仅有感恩之心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孝敬我们的父母。在这世上,父母的爱就如以下这首歌词说得那么伟大。“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但是当我们作为子女的时候,总是不愿意耐心地和父母交流,总是大方地花着父母的血汗钱,总是大声地把父母的问话送上天,对于父母的生日,天才晓得。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去父母多少心血;成家立业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

传统美德范文2

乐于助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不管是在街道上还是商店里,人们互相帮助的情景随处可见,整个社会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如今繁华多彩的社会中,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过的越来越舒服,可人们身上乐于助于的精神却慢慢消失了,呈现出的只是自私自利的狭窄心胸。

可好人也是无处不在的,他们身上还保留着那份美好的精神。今天中午,奶奶忽然说;她的高血压药用完了,叫我去楼下药店买一盒。

我有点不情愿从电视边溜到房间拿医疗卡,就以最快的速度冲到药店,拿到药后,就准备到柜台付钱。就在这时,我旁边站了一位老奶奶,总觉得很眼熟,可就是想不起这位老奶奶是谁,只听到收银员说,老奶奶你的钱不够买这瓶药,还差2毛钱。老奶奶急忙说,你了可以先把要给我吗,我把钱给我,我家就在药店旁边的小区,我回到家后在把2毛钱给你送来,行吗?只听收银员说,这样我很难做,不如这样吧,你先回家把 2毛钱拿过来,先把药放在这里,等拿来钱,我在把药卖给你。我听到后想,收银员少收2毛钱要能怎样,或者先把药卖给老奶奶,老奶奶再把2毛钱给你送来也可以啊,怎么这么小心眼?不如我帮老奶奶把钱垫上吧?2毛钱也不是很多。此时走来了一位阿姨,她听到老奶奶和收银员的谈话。毫不犹豫的说,老奶奶的2毛钱我来给,老奶奶听到后高兴的说,谢谢你了,真是个好人啊。阿姨只是说了一声,不用谢,应该的。我听到后,被阿姨身上乐于助于的精神感动了,心想,这位阿姨一定会好人有好报,好人一身平安。走出药店后,我看到了老奶奶一直在跟那位阿姨道谢,之后老奶奶就走向我家那幢楼的楼梯口,才想起,老奶奶是二楼的婆婆。顿时觉得自己满、蛮失败的,每天都能见到的面庞,一旦靠近,却认不出了...

也许是社会过度的发展,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使他们身上的那份美好向手中紧握的沙子,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往下流,慢慢消失。但还是有部分人,有方法的握紧了手中的沙子,沙子并没有流失,而他们的努力让他们保留了身上稀少的美好精神。中国是一个大家庭,所有的中国人都是一家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都是紧紧相连的,希望我们共同把身上已消失的传统美德重新找回来。

传统美德范文3

一、传统美德教育,应从小抓起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一个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刚刚步入小学的学生可以说是一张白纸,任由教师、家长在上自由挥毫泼墨。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从小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孝敬父母,什么是互敬互爱;告诉他们要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养成喜欢学习、劳动的习惯和助人为乐的品质等等。从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中,学生从小便成了一个“正义使者”的化身。这样的一个正确引导,会影响学生一生。所以,作为基础教育的主阵地小学来说,应从小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二、开展多采活动,弘扬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教育,包括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勤奋刻苦,爱国精神等等。

针对以上几方面,在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实验课题指导下,我们定期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有情景剧表演、讲故事、主题小报、主题板报、主题班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明理、进步、成长。在活动中,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去辨别美与丑;在生活中去识别是与非,把每一个学生感化、熏陶为“正义小使者”。如:在“勤奋读书”专题教育中,开展讲勤奋读书的小故事;背古人勤奋读书的名言或诗词;利用庆“六一”活动,开展读书的情景剧表演等。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开展“帮妈妈做一件事”的孝道教育;利用清明时节,讲革命烈士故事;利用“七・一”党的生日,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等主题队会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程度上受到勤奋读书、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等传统美德教育。

三、营造校园氛围,渗透传统美德

为了传统美德启蒙教育落实到实处,收到实效,我校从环境入手,在校园中营造开辟了两大教育阵地。

1.在新教学楼内的走廊墙壁上,制作了文化长廊;在校园内制作了诗词小路;把旧教学楼二楼大厅制作成了开放式的文化大厅。营造了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他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方便了学生诵读。

2.利用电子显示屏,播放名人名言,每周更换一次;利用多媒体、语音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阅读课上看故事、听故事。将传统美德教育实施于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润物无声的熏陶。我校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并结合小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进行教育,形成传统美德的现代化教育功能。

四、培养教师的精湛业务素质,发展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德育资源。怎样使传统美德知识如涓涓细流滋润学生心田,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精湛的业务素质,优化课堂教学,讲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校从上学期开始,定期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为充分挖掘传统美德这一德育资源,培养一批精湛的教师队伍,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并在当代教育中得以更深入的发展。

五、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践行传统美德

创设家庭小氛围,营造社会大环境,传统美德教育必须实现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校内外相一致的教学模式,提高家长的素质。为此,我校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请有关专家进行了两次大型讲座,以此提高家长教育子女和自身的修养水平,并对家长提出要求:一是配合学校工作;二是言传身教做表率。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进行。

走进我校,你会看到学校的走廊中、开放式阅览厅中、校园的绿荫下、石凳旁,随处可见学生读书的身影,一种浓郁的书香氛围,让你也想坐下来和学生一起畅游在书海之中。你还会看到行着标准队礼的可爱的学生,并听到他们“老师好、老师们好!”的声声问候,让你真想去摸摸他们的小脸蛋儿、小脑瓜儿。这种勤奋读书、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成的,这与我校长期不懈的传统美德教育是分不开的。

传统美德范文4

‘传统美德’很大的范围,可他们的一点一滴都在我们身边。也许会是一件小事,一个动作,让我们去用心去发现,用行动去弘扬。

以前的我总认为传统美德是好人好事,应该被人们知道,有名的。慢慢长大了,现在的我明白了许多并去发现,大概是身边很少,没有感受到那种情感。可唯一让我铭记在心的只有一件事。那天,我非常开心的跟妈妈出去玩,来到公交站坐上车不一会儿,就发现公交车上已挤满了人,也许是双休日,节假日,人们坐车的比往常的都要多,人挤人,那车似乎要超载了,只有有座位的人比较舒服。整个人心情也顿时不开心,可能是太挤了,让我感觉到头晕晕的很想吐,望着外面的风景我真想马上下车。

就在这个时候,车上站的人越来越少,上来了两位老人,我睁大眼看着大概七十多岁,看着他们坚硬的脚一步一步走上车,手里还提了东西。车上的人没有让座,也包括我。过了一会儿,这是有个姐姐站起走过去对着老人说‘爷爷奶奶,坐我这吧。’我顿时觉得羞愧,心想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尊老爱幼,可我遇到了却没做到。看着两位老人坐下,他们便说了一声‘谢谢你,小姑娘。’那姐姐笑了笑。这让在车上的我想起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吗。以前总认为在大方面,可他们不就流传在我们身边吗,我们不要求被人们知道,赞扬,只要自身做到不就可以了。

传统美德范文5

一、传统美德教育与现代化建设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学说为主干的伦理型文化。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

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市场经济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最值得注意和忧虑的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腐蚀和毒害。金钱至上、自私自利和贪图享受的思想,正扭曲着一些人的灵魂,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协调,并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更多地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还必须创造能够适应新经济关系的新道德体系,即适应时代需要的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不但能够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而且能够保证物质文明按照既定的价值导向健康地发展。传统美德是现代化新道德的基础,是建立新道德体系的思想材料,其内涵我们完全可以赋予现代意义,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大力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对教育青少年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激励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历史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道德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挖掘丰富多彩的典型素材,寓道德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可以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历史学科的特殊功能所在,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学历史教材蕴含着不胜枚举的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极好素材,针对当今改革开放形势和青少年学生思想的实际,我认为当前在历史教学中应大力提倡的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精忠报国

在封建社会中,报国往往是与忠君联系在一起,众多的士大夫以一死报君恩来昭示自身的气节,但更多的志士仁人、民族英雄,如苏武饮雪吞毡、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气贯长虹、戚继光英勇抗倭、林则徐虎门销烟、陈天华钟鸣狮吼、谭嗣同快哉赴死,都是在国难当头之时,或为国御侮,或抗争不屈,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从古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直到中国共产党人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都表现了民族和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的高风亮节。

2.天下为公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如墨子推崇的“摩顶放踵,利于天下而为之”、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主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宪成的“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孙中山提倡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这种崇高的志向和博怀,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在中国历史上,以天下为已任,为国为民无私奉献者,光耀星繁,代代相传。从大禹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到班超立志边疆几十年,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到的“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都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3.勤劳节俭

中华民族自古褒扬勤劳俭朴的美德,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史书上不乏这方面的箴言,如“一生之计在于勤”、“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中华民族以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以吃苦耐劳著称于世。如马钧发明翻车、李春建赵州桥、黄道婆改良纺织工具……都是劳动创造世界的生动事例。墨翟、隋文帝、王安石、范仲淹、明成祖、曾国藩等,均可谓节俭的名人,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节俭的模范。

4.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奋勇进取的传统意识,提倡做人要“刚健有力”,“自强不息”,为事业要“废寝忘食”。自强不息,奋勇进取,表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志气,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住,它使我们这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使我们历尽艰难而不衰亡,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

历史上不乏前人自强不息之记载,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左丘失明而作《左传》;孙膑双脚被膑而作《孙膑兵法》;司马迁被处宫刑而发愤十五年著述成《史记》。这些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生动事例,将激励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奋勇进取。

5.立志勤学

从古到今,炎黄子孙立志勤学的言论、事迹比比皆是。从古人的韦编三绝、墨池、划粥、悬梁、刺股、囊茧、映雪、借书、挂角到今人的为民族昌盛而学,为中华崛起而学,其精神感人至深。立志勤学是一种民族责任感,是人才成长必须具有的精神,也是事业成功,国运昌盛必须具有的精神。

6.仁者爱人

孔子最早提出“仁者爱人”的思想,它除了有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作用外,对于协调整个社会人际关系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创建社会主义和谐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要教育青少年懂得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做到“与人为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国历史上有过不少杰出人物热爱人民的事例,如李冰父子为民修建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扁鹊周游列国,为民治病救命;林觉民“将爱你(妻子)之心去爱天下的同胞”;罗盛教舍己救人的壮举,都充满着对人民群众关心、热爱之情。

三、历史教学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历史教学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有两条:一为历史课堂教学,一为历史课外活动。这里,就历史课堂教学方面谈些做法。

教师是历史课堂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他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有意识地选择德育内容与手段,达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

1.制定明确、具体、恰当的德育目标

学生学习历史这门学科,总是要通过一节节的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的德育目标时要明确、具体。如李白、杜甫、白居易不但才华横溢,诗艺高超,而且具有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应当以此向学生进行做人要德才兼备的教育。在制定目标时,还要注意恰当。如果脱离了所教内容空设目标,或超越学生水平制定高深而不切实际的目标,都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深入研究教材,把握丰富的德育内涵

中学历史教材涉及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教师应该时刻把“给青少年播下传统美德种子”作为己任,深入研究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包含的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并作统筹安排,通盘考虑,根据各个时期教材内容制订施教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落实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任务。

3.选择恰当的施教方法和手段

(1)说理教育。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说理,即人们常说的“晓之以理”。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寓教于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具体事实的知识对于形成观念和信念,起着很大作用”。教师在叙述历史时应始终用丰富鲜明的事实来揭示传统美德思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历史知识中提高认识,懂得道理,逐步形成有关的观念和信念。二是要启发诱导。中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倡循循善诱的启发式的说服教育。《学记》载:“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因此,思想教育不能采取硬灌的办法,而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中悟出真谛,在心灵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三是要联系实际。这是指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疑虑和不良行为进行教育,但教育时要注意分寸,抓住要害。如特级历史教师蒋炳光看到一些学生不爱惜劳动果实,浪费粮食比较严重,针对这种现象他在讲“文景之治”时,着重讲文帝提倡节俭,景帝爱惜谷物的事例。景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蒋老师对学生说,一个封建皇帝尚且知道崇尚节俭。爱惜谷物,我们是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少年,怎么能不如一个封建皇帝呢?这样寥寥数语,就打开了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2)情感陶冶。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人们对种种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认识,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怀着不同的情感,而情感是思想品德、信念形成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动之以情,以发自内心之情去讲述历史人物和事件,给学生以爱憎分明的情感熏陶。情贵于真。教师要有充沛的、真挚的情感,就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也就是说,教师要在塑造学生的同时也要“自我塑造”。

在教学中进行情感陶冶,使用电化手段作为辅助会收到奇效。利用电化手段可创设情境,“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和人物,调动起学生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从而进入历史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

(3)榜样示范。一位法学家说得好:“命令的道路是漫长的,范例的道路既简单又实际。”在现实生活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古代教育家历来重视榜样教育,孔子常举尧、舜、周公等人作为榜样,教育弟子们“见贤思齐”。共产主义者的崇高榜样是启发学生自我认识,促进自我教育的强大力量。无产阶级的英雄模范,先进典型,具有高尚的思想品格,是人们学习的榜样。针对中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历史人物的成长道路、创造发明、英雄事迹、豪言壮语或隐性的内容进行讲述,在学生的心灵中树立可供学习的榜样。

传统美德范文6

近年来,我校以国学经典教育与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提高少年儿童传统文化的修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运用国学校本教材,把传统经典教育引进校园,从传统文化教育的视角入手,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和身心发展规律,把“文明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内容,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行为规范。

一、读经诵典是开始

传统美德来自何处,源于何方,蕴藏何地?我们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源于中华民族文化,要想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首先就要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必须学习中华民族文化,而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是国学经典。因此,我们认为读经诵典是传统美德教育的开始。我们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通过“接受—欣赏—背诵—应用”四个环节,达到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

我校组织优秀语文教师和骨干教师,搜集、整理、编辑成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国学》,这套教材分低、中、高段三册,内容涵盖《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等精彩选段和唐诗、宋词等经典篇目。

2.选编内容,烂熟于心

(1)选编。各年级段根据养成教育达成目标,从校本教材《国学》中摘选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内容,分成“学习、生活、文明”三大块。

(2)背诵。学生利用早读、午休等时间把这些“养成教育内容”熟读成诵,烂熟在心。

(3)讲解。教师利用班队会时间以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学生作解释,让学生明了烂熟在心的这些“经典养成教育内容”,并用它们来指导、引领自己,发挥自己教育自己的功效。

二、感恩教育是基石

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一直以仁爱精神为传统美德。我们的老祖宗孔子就十分强调仁爱精神。“仁者,爱人”是孔子一直倡导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仁爱精神中,敬家长、敬长辈、爱兄弟姐妹、尊师长、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和睦邻里、扶助弱者等等,在我国盛行了几千年,成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美德。我校把感恩教育作为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基础,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其根植于学生心中,开花结果。

感恩教育活动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祖国”整体推进,活动能紧扣“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春节”等,在节日氛围中加强感恩教育。如:春节用传统方式给父母拜年,算一算自己一年花了父母多少钱,记一记父母的生日,做一顿父母喜欢的饭菜,给父母敬上一杯茶,给父母写一封感谢的信等。通过这些点滴小事,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体会到父母养育之恩的伟大,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孝敬。学校积极营造了感恩活动的氛围。

三、礼仪教育是抓手

让每个学生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不仅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要,更是人际关系融洽、社会和谐、时代进步的需要。我国是礼仪之邦,作为新时代的学生,绝不能丢失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讲究的礼仪、礼节、礼貌。

为了使礼仪教育落到实处,我们通过“讲、学、说、演、练、查、评”,促进学生从礼仪意识到礼仪行为的转化。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等系列主题活动,利用班会课、思品课等,讲解礼仪常识、礼仪规范。学生讲礼仪小事例,学生学习行礼的规范动作,比一比谁行礼最规范。在体育课上练,在课间操练,在队活动中练。这一学期,我校还专门制定了学生行为习惯考核评比制度,要求学生做到“坐有坐相,站有站样,走有走姿”;规范言语,强化使用文明用语。由校值日生对全校的学生行为表现进行监督检查。通过每月一次的“校园之星”评选,树礼仪之星;通过每月一次的文明班评比,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校逐渐形成了“坐姿站姿腰挺直,请教问答先举手,递接物品要双手,用心听讲不走神”的课堂礼仪和“不跑不闹不争抢,轻声慢步靠右行,遇到老师(同学)问声好,礼让风度满校园”的校园礼仪。礼仪教育将在我校更进一步深入,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懂礼、习礼,做到守礼、重礼,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文明礼仪伴我行”。

四、国学活动是途径

小学生年龄小,意志力薄弱,理解力不强,如果只是一味地诵读,很难维持对经典的兴趣,这样经典的育人功效很难发挥,“润物细无声”的局面会不复存在。为此,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经典融于活动之中,化枯燥为快乐,有效地提升了诵读效果和育人功效。

1.“诵一诵”活动

首先,班级利用晨会、午读和课前两分钟开展“诵一诵”活动:诵读经典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要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学校定期举行经典诵读比赛,用竞赛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2.“讲一讲”活动

《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凿壁借光》《头悬梁锥刺骨》《程门立雪》《孟母三迁》等经典小故事,就是生动、有形的教人做人的故事。学校可根据计划开展班级、校级的讲故事比赛。在准备讲、听时,学生自然而然受到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熏陶,“经典”的引领作用自然发挥出来了。

3.“演一演”活动

每年国庆节和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日,我们都组织学生开展文体表演活动,学生大胆地将《游子吟》《凿壁借光》等经典故事精心改编成剧本,搬上舞台进行表演。一年级小朋友表演的武术操《三字经》更是有模有样。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又使学生接受了“经典”的教育。演者身临其境,观者投入其中,润物细无声。

4.“唱一唱”活动

学生都喜欢唱歌,学校将学生喜欢的歌曲的词改为“经典”内容,让学生传唱,在吟唱中引领自己。

5.“玩一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