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经验交流材料范例6篇

初中语文经验交流材料

初中语文经验交流材料范文1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符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渊源流传。从先秦时期以来,汉语的发展就日趋完善,汉语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出现了“网络语”、“洋泾浜”等新名词。近年来,语言优化的有效研究已受到幼儿教师、小学教师的关注。在初中阶段,如何让学生使用规范优质的母语,也十分重要。我认为运用品味语言是一项心、智、情全方位投入的享受性的过程。我确定做这次课题研究,意在解决一些“语言劣化”的现象,让学生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为祖国语言的健康发展献上一点绵薄之力。本次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比较全面地认识初中学生使用母语的现状,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和合情合理的引导,让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母语的习惯,增强他们对母语的感情,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让他们懂得语言美的重要性,耳濡目染领悟母语的魅力。传承文明,健康成长。

(2)注重语言与生活、语文与生活、写作与生活的联系,让初中学生有一个更健康更自由更文质兼美的表达空间,提高初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生活感悟能力。让初中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3)倡导自由快乐写作,强调写作是初中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流,淡化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命题――作文――批改――讲评”。针对新课标提出的写作的高度、角度、尺度,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

语文是一门内涵极其丰富的学科。《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教学应注意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语文课堂上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的人格健全。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一味追求分数;课堂上,学生只是听与记的机器;综合性活动形同虚设;学生怕写作等。我认为学习语言离不开“说”,也离不开“写”。写作应是初中学生必备的一种沟通方式,一种交流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礼仪。一个人的语言表达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会折射出他内在的思想风尚。因此,让初中学生的语言得以优化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文明有礼,合情合理。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认识初中学生在使用母语中存在哪些劣化现象,并分析其中原因,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案例和教学实践,从而找寻一些能让学生语言优化的有效性途径。

(1)在日常教学中与学生沟通,收集一些初中学生“语言劣化”的事例,并分析原因(包括来自外部传媒和教师内部的)。

(2)以开展综合性活动和语文作文教学案例为主要载体,创设平等快乐的语言表达空间,为初中学生营造出健康向上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接触更多的文质兼美的语言,接受熏陶,感受汉语的独特魅力,树立积极的人文观。

(3)在实际教学中,把听、说、读、写、改、议有机结合起来。以写作为切入点,加强阅读积累,养成批改与议论的习惯,把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

(4)撰写教学心得及学术论文,总结出一系列的优化语言的有效途径,构建能运用于实际教学的技巧与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日常教学法和经验总结法,同时还适当运用一些文献研究法、调查比较法和个案分析法。

(1)日常教学法:将研究带进日常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留心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2)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报刊、著作等多种渠道,了解相关的研究现状,吸取和借鉴先进的理念,确定研究的正确方向,增强研究的理论性。

(3)调查比较法:采用谈话、问卷、测评等形式,定期进行调查,了解初中学生已有的语言表达情况。指定个别班级为实验班,将研究前后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研究提供真实的材料和动态成果。

(4)个案分析法:关注个别初中学生,理解其语言运用的习惯,并作为典型例子进行剖析,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从而有效地调控课题研究的进程。

(5)经验总结法:留心收集材料,对其进行归纳、概括,不断总结、反思研究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研究方案,从而科学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形成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个人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同时也给自己一个更为清楚的工作蓝图。我初步确定本次个人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大致分成筹备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这三大阶段:

筹备阶段:(2013年6月――8月)

(1)选题。对课题进行界定,对课题研究的背景进行分析,对初中学生的日常用语和写作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2)查阅、收集相关的文献研究资料。认识本次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现状,并了解其发展趋势。弄清本次课题研究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3)明确本次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和意义。预设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研究方法和成果形式。

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

(1)确定本次课题研究的个别班级和典型学生。深入班级与学生交流,留心学生的日常口语使用和书面语运用的具体情况。收集研究材料,并及时整理、分析、小结。

(2)积极整理课题研究的材料,并认真撰写工作小结,形成一些总结性的经验,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让实践去检验经验。

(3)邀请专家教师会诊,完善预设的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总结阶段:(2014年3月――6月)

(1)分类整理相关的课题研究材料,并对比分析课题研究的材料和初中学生研究前后的变化情况。

(2)在听取专家教师意见的基础之上,用心完善相关的教育教学案例,认真撰写相关的工作总结、教学论文和课题研究的总结性报告。

(3)让课题研究的经验成果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运用和一定的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是对日常教学工作的记录,其成果形式预设有两种类型,一是在教学生活中表现出的无形力量,如学生的情感、心理等方面的良好改变。二是在课题研究前后收集、撰写的有形材料。

(1)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和汉语鲜活的生命力,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文质兼美的母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学生与教师更平等,更亲近了,语文教学的过程将是教师与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

(2)设计调查问卷,并整理收集、分析研究,掌握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及阅读写作的动态。

初中语文经验交流材料范文2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体验式学习 运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039-02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体验式学习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其中,使其产生强烈共鸣,并深入理解和掌握语言应用方法,增强语文应用技能,获得更加优良的教学效果。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概念和意义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体验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通过对语言活动的亲身体验获得值得回忆的感受以及知识、技能,不同于传统学习方式的外在感受,体验式学习是内在的,是由个人在知识、情绪、形体上的参与获得的。

体验式学习要求学习者发挥积极参与的精神,真正成为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将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掌握;使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中,提高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对语言的运用和实践,真正进入语言表达和思想交流活动中,增强语言的应用技能;让学生在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和言语体验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为其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运用方法

(一)课堂讲解

教师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引导者,在阅读教学体验式学习方法应用中,教师应当在课前对相关材料做好充分准备,深入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知识要点、写作手法以及文章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资料,在做备课工作的同时,教师也应当进入情境体验的状态中。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用生动、丰富、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对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语言知识、写作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通过对情境的创造,帮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使其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创作意图,体验写作语言和写作手法的生动、优美,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获得深刻的文学体验和情感体验。例如在对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元代散曲《天净沙?秋思》进行讲解时,教师可通过对“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夕阳”等意象的描述,向学生展现这篇散曲所描绘的夕阳独立、寂寞无言的萧瑟秋景,使学生充分体会简练语言表现出的情景交融、意境幽远的特点,深刻了解天涯浪子的悲凉心境。

(二)课堂朗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习关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身心发展规律为导向,指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积极地进行体验式学习。教师可在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讲解之前或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朗诵,并对发音、语调、断句等朗诵要点予以纠正、指导,使学生在朗诵过程中直观、具体地了解并感知阅读材料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帮助学生在全情投入中深刻体验阅读材料的语言特征、写作特征和人物形象,通过对情境的想象、构思进入创作者的精神世界,实现提高语言水平和文学修养、陶冶情操的最终目的。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的《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和坚强不屈的高尚品质,全诗极富韵律美和力量感。教师在对这篇组诗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时,可指导学生朗诵全诗,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领会文意、培养语感,使其充分领会汉语言所独具的丰富表现力和本诗所表达的对祖国江山、儿女的热爱之情。

(三)课外表演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进行体验式学习的机会。教师可组织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自由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在对材料的故事梗概、基本人物、文章内容、语言风格做具体了解后,让学生将已知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进行有机融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阅读材料改编为剧本,并将剧本表演出来,使表演参与者和表演欣赏者一同进入强烈的情感体验中,通过共情、移情等体验深刻体会艺术作品的文学特征和美学特征。在表演的组织、安排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在阅读材料的框架范围之内,领悟和把握艺术作品的主要脉络,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合理的扩充。《骆驼祥子》是初中语文课外名著阅读推荐书之一,教师可组织学生自行选取当中的一个场景,将其改编为剧本,在改编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结合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写作特点,保留经典对话内容,使其深刻体会在旧社会的剥削和压迫下,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经历的苦难和抗争,获得较高的文学体验和情感升华。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广大教师要积极学习和引进先进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和方法,将体验式学习的概念引入阅读教学,使学生在情感体验和艺术体验中获取深刻的移情和共情感受,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明全.关于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9):234-235.

初中语文经验交流材料范文3

【关键词】初中 英语教学 体验教育

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体验教育?教师作为实施体验教育的灵魂人物,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因势利导,让初中生体验异国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了准确、地道地使用语言,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跨文化背景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英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因势利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和提高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1.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更多地了解西方人的文化和习惯。如:我在讲授初中英语7B Unitl时,有一位学生提出疑义:“Mr Chai,Wang Bing其实根本没有帮Yang Ling的忙,为什么Yang Ling还要说‘Thank you’呢?”根据这一问题,我向学生解释了这是英语国家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他们是不管你是否帮了他们的忙,就出于你对他们热情相助的心,而表示感谢。并顺势引导学生也应该学学外国人的那种思维方式,学学他们的懂礼貌,学会多说“Thank you!”。之后,当我问起学生“How are you?”学生便会说“I’m fine.”并不忘说"Thank you!”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语言的正确使用,渗透中西文化差异。教师不但要注意自己语言的正确形式,而且还必须重视语言运用是否恰当。对于语言的形式正确而不符合角色身份或场合的话指出来,有意地层示两种交际文化的共性和差异,使学生逐步培养这种跨文化意识,加深对异族文化的理解。如:中国人碰面常问“Have you got a meal?”,而西方人常会talk abou the weather(谈论天气)。又如西方人在谈论时,避免涉及个人隐私。如年龄(女土)、收入(男士)、婚否及住址等。学生知道中西文化的差异,在roleplay,pair work,game,competition等语言活动环境中,表演会更加惟妙惟肖。

3.让学生自己去做一些事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体验。如:在各班的黑板报,宣传栏,或初中学生园地内,布置与教学进度相一致的英语视频系列。例如,教学问候语时,就让学生在美术、英语老师的指导下画出相关图,这些画面随着教学进度的不同而改变。再如,充分利用课堂前两分钟让学生讲述与英语国家有关的习俗、历史、等,可用英语也可用汉语讲述。这样,课前学生精心准备、收集资料,经过自己加工后进行语言实践,体验了丰富的异国文化。

二、活化教材,让初中生体验生活

初中英语课本重语言交际能力,课文多以对话为主,在学习过程中,我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捧着书本朗读对话,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加工和再创作,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运用。

1.利用教材,创设情景,体验生活。如根据教材需要,开展情景教学语言实践活动,设置购物场景,虚拟打电话情景,安排人物介绍场面,模拟问路情景等,让学生在不露痕迹的体验氛围中,从不同角度感受课文内容。再如,学了Asking The Way后,我利用教室的桌椅,布置成为一条条马路,个别同学头戴建筑的头饰,让学生像走到马路上一样,使学生在逼真的情景中触景生情,见情思意。虽然,学生的交流是极其初步、浅显的,但这样的交流体现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使初学者在体验了生活的同时,自然习得语言知识。

2.超越教材,引导实践,体验生活。我每两周开设一堂英语交际实践课,根据所学内容,由学生自己收集相应资料,自主设计语言情景,自编、自导、自演,充分发挥学生共同讨论、交流的主体意识。如:在学习了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ere’s your home?等问题后,由各小组自主设计会话内容,展开角色表演。有些小组带来了面具,营造了新朋友见面的情景,避免了假交际现象;有些小组模拟病人去医院看病,医生写病历时的情景,融合了生活内容;还有些小组演示了警察核对公民生份证时的情景等。各小组构思巧妙,表演引人人胜。通过这种合作型的实践方式,不仅能发挥优等生的才能,对“潜能生”的成长产生助力,而且还能发扬团队精神,也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三、照顾差异,让初中生体验积极情感

1.寓教于乐,让初中生体验学习英语的兴趣。心理学家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学科具有的内在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趣味性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随时培养、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每个教学环节都“蘸满甜蜜的果酱”。如在词汇教学中,除一些机械式的跟读、齐读之外,教师可设计一些歌曲、顺口溜、游戏等。教师在组织学生做游戏时,可分配好工作,让一个学生当小老师,一个学生当裁判员,把整个游戏放手给学生自己管理或组织,而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参与。又如在句型教学中,教师可先作示范表演,再让他们根据范例有创造性地改编,发挥各自特长。如在教授Ilike…这个句型时,我利用已学单词,作了一番安排。事先准备了一只箱子,装入hamburger,hot dog,banana,pear,ruler,toy bus,robot等实物。之后,展示箱中实物,并引导学生用I like…答问:"What’s your favorite thing?"这时,所有孩子的目光都会聚到这“百宝箱”上,纷纷举手,有几个学生还自告奋勇扮演了教师的角色。这样,一句枯燥的句子竟变得如此生动,课堂气氛也由此而变得生机盎然,意犹未尽。课后,居然有一位潜能生冲着我叫:“I like Mr Chai.”。看来各层次学生学得了真知,培养了兴趣。

2.因材施教,让学生体验自信。自信心是学生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而要做到这一点,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实施因材施教法。因材施教广义地说是因学情、教情和教材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办法施教;狭义地说是正确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差距”问题。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所处的环境、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应根据可接受性教学原则去施教,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耐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使尖子生、中等生、潜能生各得其所,都能愉快地接受知识。

初中语文经验交流材料范文4

一、学生结合文本进行主题演讲的前提

1.拓宽阅读视野

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写作经验,他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对我们来说是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不可能满足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课外书籍的选择上,我们必须注意课外读物品位。

2.确保充足时间

保证初中生的充足的阅读时问。只有为初中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时间,阅读才能落到实处,只有让初中生反复读书,在读中感悟,读中联想,读中品美,读中创造,才能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多鼓励,树立信心

五个手指还有长短,初中生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对于学困生或者心理素质较差的初中生,教师要多鼓励,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从而使他们能够心态平和,使得演说顺利进行。对那些领悟能力较高,基础好的优等生,可适当增加一些其他方面的学习任务,钻研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这样,我们不仅能确保全班整体向前,还有利于班级部分优等生的拔尖。

二、教师加大对初中生依据文本进行主题演讲指导的力度

1.教师要重视对初中生演讲的方法指导

初中生结合文本当众演示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对初中生方法上的指导,防止初中生演讲时的主观随意性。(1)每次演讲前,教师要布置初中生仔细研读文章或与初中牛共同学习,讨论不懂的问题。并要求初中生进行必要的识记。(2)要帮助初中生确定文章重点。每篇文章都要确定演讲的重点。比如议论文要突出论点、论据,以及如何进行论证的,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增强论证的气势等等。(3)教师在初中生研读基础上帮助他对文章作演说预设,哪个阶段要提什么程度的问题,选择哪种最佳呈现方式等,让初中生做到有的放矢,重视演讲过程的互动。

2.初中生演说文本内容要重视问题的预设

既然学生走上了讲台,又认真研习了选定的文章。教师就应该鼓励他们大胆的提出问题,并把这些问题以书写成文字的形式,带到课堂上与所有的初中生共同探讨。将提问的权利交给初中生,让他们进行自己的教学设想,初中生的课堂教学会更有针对性,他们的探究能力就会得到发展。这一环节,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激荡。思维的火花相互猛烈碰撞,尤其是问题最终顺利的解决,学生就会有极大的成就感。思维以及合作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增长。设置问题的原则是力求开放性和弹性,注意充分激发初中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初中生勇于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磨砺思想,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三、初中生依据文本进行主题演讲的注意事项

1.初中生主题演讲依据的材料从课内逐步过渡到课外

让初中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围绕思考与练习自学,充分参与老师教学的过程中来,让学牛自南地、自主地去借助课文内容进行口语表达,表达他们对文中词句的把握,表达对于文本主旨以及表现手法的运用,文章写作过程中的起承转合等等。总之,凡是教材当中应该由学生自己去领悟和理解、应用的,都可以让他们借助演说来口语交流,在争议和讨论中形成共识,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主体的身份和地位去开展学习活动。在全面进行教材学习的基础上进人课外文章的选读,学生会有水到渠成的成功感。

2.初中生在阅读能力方面的逐步提升

演讲题目的设置,也要围绕阅读训练的要求,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由易到难,呈现出阶梯式提升的表现形式。

初中语文经验交流材料范文5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外阅读 有效对策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启迪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最广泛地获取信息和知识、了解国家和社会更多方面信息的最佳选择。而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学生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有效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精心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

初中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的目的,是为了对课内知识进行补充和促进,促使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精心的阅读材料选择。高质量的阅读材料应该具备较高的趣味性和适应性,而且要尤其注重其多样化特点。首先,因为学生是包括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在内的所有教学活动所应该紧紧围绕的教学主体,所以,在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时,为了提升应该关注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水平,注意难易适中,即生词不要过多,篇幅也不要过长,并且要随着课堂学习、教材内容由浅入深而逐步增加难度。其次,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智成熟程度和英语水平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合适得阅读材料。初一年级的学生的阅读材料要注重短小精悍、幽默有趣,多多设计天文、地理、历史和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阅读,帮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比如,The Frog Prince《青蛙王子》等文章。而初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年的知识提升,就要注重选择一些时代性、新颖性较强的报刊文章,争取能够较多的涉及体育、娱乐和学习等与学生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内容,比如《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英语周报》等报刊上的文章进行阅读。而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阅读能力,已经对阅读内容产生了自己的偏好,所以,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阅读量和阅读范围的扩展,向学生进行一些较为新颖的英语阅读系列教材的推荐,鼓励学生进行好章、好句的摘抄和笔记,引导学生写一些较短的读后感或者其他感受,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争取实现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二、优化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

随着新课程标准普及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优化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手段、转变自身角色的作用。在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参与、探索、总结和交流,实现良好阅读态度和高效、高质阅读习惯的形成。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性活动是优化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的途径。

1.创设情境。教师要以学生阅读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依据,科学、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相关阅读材料,为学生在理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帮助学生逐渐融合到英语语言运用的特定情境中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语言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2.小组合作。在学生进行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身阅读内容的交流和探讨,无论是自身阅读词汇、短语、新句型的学习心得还是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诸如没有理解的单词、句子等问题的咨询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方式阐明观点,用这种形式检验学生阅读效果。

3.探究性活动。合作学习进行之后,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的效果反馈,引导学生围绕自身的阅读内容来对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一些合理的问题设置,互相提问、进行研讨、探究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主题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帮助他们将阅读到的知识联系实际,通过自己的观点陈述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三、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提升英语阅读的技巧和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材料的朗读,并且注意精彩段落和文章的背诵。同时,用写作的形式也可以将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的词汇和句型充分运用起来,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其次,引导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注意阅读材料中精彩语句的赏析,适当开展相关的专项训练,并且引导学生将自身的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最后,引导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贯彻整体阅读法,要让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整个篇章中,而不是个别生词上,让他们纵观全文,整体把握,注意文章内部的前呼后应效果和情节联系设计,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总结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际交流越来越多的渗透到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和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阅读正是提供这些交流的最重要的手段,能够以此为工具及时地交换和了解外部世界的信息。初中英语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在阅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课外知识的多多涉猎也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范围,促成其正确人生观、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向红.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2013.(11):67.

初中语文经验交流材料范文6

【关键词】初中英语 英语教学 生命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对外交流力度逐渐增强,英语作为主要语言沟通工具,其教学地位得到迅猛提升。从目前我国英语教育水平来看,英语课程的系统教学始于初中,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同时,基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属于为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进行的社会活动。以此,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好生命教育的渗透工作,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一、现阶段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从现阶段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水平来看,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为严重,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想象力与实践交流过程,尤其是部分教师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具体表现为:

1.教学方法单一。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英语课文从信息量及文章质量上,均存在明显变化,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英语教师却无法发挥其作用,特别是部分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环节中,仍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将文章进行分段式拆解,同时,细化至关键词完成讲解。此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对于文章整体涵义的理解,还导致学生养成错误的阅读习惯,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2.忽视英语的素质化教育。从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性英语知识为主,以增强学生的英语水平为辅,保证分数不受影响。然而,部分初中英语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不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均衡发展,忽视英语的素质化教育。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学的方法

1.紧扣教材,渗透生命教育。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紧扣教材,营造出不同的预设对话情境,鼓励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多练习口语,以此,便于教师进行渗透生命教学,指导学生完成心理调节,控制其情绪状态,增强其沟通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展现,学会尊重与包容。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牛津初中英语》为主要教材,要求初中英语教师,紧扣教材,引用英语教材内的名言:“I am happy,I am active,I am initiative”,指导学生科学安排课余时间,不断进行学习与交流,让自己过得充实;在进行阅读材料学习时,A Lucky Escape及A Brave Young Man,要求教师针对阅读材料,抛出议题:当遇见危险是,如何开展自救或他救行动,开展小组讨论,特别是受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部分学生存在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要求教师,及时进行疏导,做好生命教育的渗透工作,扭转学生的心理意识;在进行阅读材料学习时,Past and Present,要求教师针对阅读材料,抛出议题:对比我国过去与现代的变化,或对比学生家乡过去与现代的变化,树立学生的荣誉观念。

2.强化爱护生命的意识。结合相关资料发现,从生命教育的概念来看,分为狭义与广义,其中,狭义的生命教育指人类对生命价值的关注,主要包括自身生命与其关联的人类生命,再扩大至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属于广泛的全人类教育,主要包括关注生命价值,提高生命价值,培养生存能力的教育活动。以此,要求初中英语教师,以学生为教育主体,重视生命教育的渗透工作,强化爱护生命的意识,利用英语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牛津初中英语》为主要教材,要求初中英语教师,紧扣教材,进行阅读材料的讲解,Wild animals中详细介绍不同野生动物的成长环境,教师依靠互联网技术,下载不同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的资料,向学生直观介绍野生动物的生存条件及现存问题,抛出议题:思考人类应如何改变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开展小组讨论,得出不同的解决方法:We shouldn’t Kill the animals;We shouldn’t cut down tree and forests;We should make giant panda reserves bigger。通过小组讨论,不仅有效强化学生爱护生命的意识,还练习了学生的口语,有利于形成爱护动物,爱护自然的理念;在进行阅读材料学习时,Birdwatchers,要求教师针对阅读材料,深入强化学生爱护生命的意识,利用英语教学手段,创造相应的对话环境,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属于当代学生应尽的责任。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做好生命教育的渗透工作,有利于教学双方的共同成长。以此,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保证沟通双方的地位平等,交流友好流畅,鼓励学生多表达、多沟通,有利于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显著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英语水平,进一步为推进我国初中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芹.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