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范例6篇

文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文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范文1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颁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市纪委、市级机关工委的要求,紧密结合工商部门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的实际,通过教育倡廉、读书思廉、典型导廉、网络传廉、公开明廉、制度保廉等多种途径,大力推进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将廉明健康的文化理念渗透进工商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努力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具有工商特色的廉政文化,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廉洁从政和依法行政的意识,保证了工商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教育倡廉,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主导性。多年来,我们坚持每年“抓住一个重点,选择一个侧面,开展一项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廉政教育,弘扬廉政文化意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一是开展专题教育,打牢思想基础。每年都要围绕教育主题,开展多项专题教育,教育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如2003年,我们围绕“珍惜荣誉、珍惜岗位、珍惜家庭”主题,开展了精神状态、艰苦奋斗、热爱基层、遵纪守法专题教育;2004年围绕“立足三服务、满意在工商”主题,开展了市情局情、信用工商、职业操守、正反典型专题教育;2005年围绕“实践‘三个代表’、争当‘忠诚卫士’”主题,开展了重要意义、能力建设、廉洁自律、先进性标准、服务发展、组织建设专题教育。二是开展纪律教育,增强自律意识。每年我们都要根据主题教育活动的计划安排,认真组织学习“两个条例”、上级局禁令、《违法行政责任追究办法》等党政纪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使大家充分明确是非界限,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违反了将受到怎样的处理,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三是开展作风整顿,提高教育效果。我们坚持把主题教育和机关作风整顿相结合,以市“民主评议机关”活动反馈的意见和我们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发现的问题作为重点,认真进行对照排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并通过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严格管理等途径,认真落实整改工作,较好地解决了队伍思想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读书思廉,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渗透性。“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汲取传统廉政文化的精髓,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大力倡导读书学习的风气。一是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2003年,根据市级机关工委的要求,我局成立了建设“学习型机关”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建设“学习型工商”的实施意见》,通过反复宣传发动,逐步引导大家破除“自我感觉良好”的模糊认识,确立“学无止境”的科学理念;破除“工作太忙,学习没时间”的模糊认识,确立“争分夺秒”的科学理念;破除“年龄已大,学习已晚”的模糊认识,确立“终身学习”的科学理念;破除“干好工作就行了”的模糊认识,确立“学干并重”的科学理念,自觉把学习视为一种政治觉悟、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爱好。二是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和调研成果汇报活动。2003年8月以来,市局每年投入2万多元为全系统科级以上干部购买一批学习书籍,并适时召开全系统科级干部学习心得交流会和调研成果汇报会,对好的学习心得和优秀调研文章的作者进行表彰奖励。为了抓好省局在全省工商系统开展的“作风整训年”活动,我们组织力量编辑了一本近20万字《“作风整训年”专题思想教育学习资料》下发到全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为在全系统上下切实搞好精神状态、艰苦奋斗、热爱基层和遵纪守法四个专题教育提供学习资料。在这四个专题教育中,要求每个同志有不少于2000字的学习心得体会两篇,并由下至上逐级进行交流。三是开展征集、讨论和学习“局训”活动。我们通过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稿、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明德精业、笃行致公、崇法守范、求是拓新”的盐城工商局局训,使征集、讨论的过程成为读书学习、读书思廉的过程。通过集中组织学习,在各单位醒目位置悬挂,努力以共同的道德观念,对全系统干部职工进行熏陶式教育,丰富了盐城工商廉政文化的内涵。四是加大以考促学的力度。通过逢升(进)必考、逢训必考、逢学必考的办法,促进全员认真读书学习。今年5、6月份,我们在全系统开展了“党政纪条规教育月”活动,采取由市局统一命题,各直属局分头组织进行了一次全员性学习党政纪知识闭卷考试。通过上述寓教于文、寓教于学、寓教于考等形式,让广大机关党员干部通过看书学习,走向睿智、走向廉政,提高免疫力,增强战斗力。

三、典型导廉,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一方面,我们在认真学习、大力弘扬系统外勤政廉政重大先进典型的同时,在系统内深入开展了“树典型、学先进、争一流”活动。去年,我们组织巡回报告团,在全系统大力宣扬了被省局表彰、被多家媒体报道的东台时堰工商分局副局长赵华和射阳工商局通洋分局局长顾思宏的先进事迹,今年我们又通过《盐城工商》内刊登载了严加国、张万邦、胡士满、马奉明、王世勤等系统内20多名先进典型的事迹,从而在系统内逐步形成弘扬正气、尚廉倡廉的良好风气。另一方面,大力加强警示教育。前两年,我们利用发生在身边的反面典型,大张旗鼓地开展了“三珍惜”教育,引导大家增强珍惜工作岗位、珍惜过去荣誉、珍惜幸福家庭的自觉性,自觉做到慎独、慎微、慎初、慎终,努力做到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今年我们结合队伍实际,在全系统开展了“看警示、记警句、敲警钟”为内容的警示教育,组织干部观看典型案例警示片,背诵立身做人的名言警句,落实提醒诫勉谈话制度等措施,告诫干部职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份之想,永葆廉政本色。

四、网络传廉,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群众性。近年来,我们按照省局的部署,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全系统工商干部基本达到人手一台微机。我们借助局域网,建立了工商廉政网页,设置领导讲话、廉政教育、廉政制度、廉政建设动态、廉政大家谈、廉政新视听、廉政政策法规等栏目,栏目下设置了读书思廉、廉政竞赛、典型风采、廉政警言、案件聚焦、内部制度、行风监督、形势分析等许多子栏目,重点宣传介绍党和国家最新的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和制度,各级领导关于廉政建设方面的指示、讲话和意见,工商部门廉政建设的政策性文件规定,系统内外廉政建设的正反典型事例,系统廉政和行风建设现状及分析、基层分局廉政建设方面的新举措新做法。通过系统内发生的不规范行政行为,对易发生的苗头性问题进行预防提示,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文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范文2

一、基本做法

1、坚持以人为本,抓能力文化建设。我们把人作为组工文化建设的主体,把提高组工干部的能力素质作为加强组工文化建设的根本切入点,坚持将学习放在首位,着力对组工干部经常性思想教育、素质教育、文化教育和能力培训,不断丰富文化底蕴。通过鼓励自学、跟办培训、脱产进修等多种渠道,积极改善组工干部知识结构,夯实公道正派的素质基础。充分运用“周一学习日”、组工论坛等形式,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组织部机关干部95%达到本科学历,2人取得在职研究生学历。同时,在选调组工干部时,认真识别,严格把关,切实做到好中选优,并根据组工干部的不同特性,积极选送到乡镇、村企、上级部门、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全方位提高能力。三年来,全县组工干部受训面达到94%。

2、保持公道正派,抓行为文化建设。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应该俱备的基本品质,我们把能否坚持公道正派作为衡量组工干部的基本标准,在行为约束上,要求每位组工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要高效”的理念,做到机关环境整洁,办公秩序协调,言行举止文明,做事公平公正,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廉洁守纪、求实创新、勤奋高效”的二十字部风。特别是我们推出的建立贫困党员救助保障基金,坚持看望、慰问县内因公受伤、生病住(来源:文秘站 )院的干部,定期走访组工干部家庭,定期开展征求意见建议活动等做法,使广大党员、干部、人才真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今年初,及时把征集到的81条意见建议进行分组梳理、分类管理、归口办理,对组工干部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改进工作起到了极大的鞭策作用。

3、突出规范运作,抓制度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我们致力于坚持常抓不懈,近年来先后修改完善《县委组织部部内规章制度汇编》,建立《组工目标考核办法》和《县委组织部工作监督员制度》等工作机制,推出组织部长下访、约谈以及接待日制度,设立干部监督信箱,形成《县委组织部关于优化部机关服务的若干意见》,出台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ab岗管理等多项制度,通过建立科学制度规范,教育引导组工干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使公道正派的要求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形式得以充分体现。

4、注重创优氛围,抓形象文化建设。近年来,我们按照上级关于“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各项要求,对照“四个必须”和“两个满意”的要求,扎实开展“一学二比三联四争创”活动,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使形象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细化于行。为落实创新工作迭出的新要求,通过设立“组织工作创新奖”,激励广大组工干部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了领导带头、人人参与、共同思考的互动工作格局,如我县推行的村级民主“三项制度”,先后在《共产党员》杂志和央视7套《基层暸望》等媒体专题报道。同时,通过定期通报组工进展情况,落实组工干部的“四权”,积极开展家属联谊会、文体比赛等有益活动,真正以人文关怀推进组织系统形象建设。

二、存在问题

在推进组工文化建设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组工干部对组工文化建设的概念把握还不够准确,容易与传统的文体活动相混淆;二是加强组工文化建设的具体方向和抓手还不明确,目前主要还落实在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各项措施中;三是抓组工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不够强,等等。

三、对策措施

公道正派作为一种政治品质,一种思想作风,一种人格力量,是衡量一名组工干部党性坚强与否的重要标准,加强组工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塑造公道正派的精神品质这个关键,可以考虑从四个方面着手深入:

1、以勤奋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组工干部只有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提高思想境界,才能打牢坚持公道正派的思想基础。因此,要把组工文化建设同创建学习型机关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系统、深入、全面地学习政治理论,准确把握精神实质,不断用以指导思想和行动;通过认真学习组工政策法规,努力成为熟悉党务的“政策通”,清楚人头的“活字典”,掌握各项工作的“多面手”;通过加强对市场经济、科技、金融、法律、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努力把理论深造作为促进公道正派的思想保障。

2、以公正待人明晰价值标准。公正待人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落实公正待人要求,具体就是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因此,必须坚持原则,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不讲关系,不看背景,不计恩怨,始终一把尺子对人,切实增强按程序、按规定办事的自觉性,严格履行规定程序,不减少、不变通、不走样。对那些投机取巧、沽名钓誉、弄虚作假的人,要坚决敢于抵制,不让他们得势。

文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范文3

关键词:建设项目; 环境验收; 优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X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6-0087-03

1 引言

根据新《环境保护法》的精神,为进一步明晰企业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降低环境行政管理的廉政风险,拟简化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流程。积极探索精简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流程,将现有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和排污许可深度融合,取消环保部门现场验收程序,弱化竣工环保验收的行政许可作用,强化验收技术审查。对于需核发排污许可证的建设项目,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查批复与竣工环保验收结论在环保部门内部流转,实现建设单位一站式完成验收排污许可审批流程。

2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实行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管理制度虽在一定程度上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监督,但在执行过程中显现出一些弊端:第一,行政许可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政府为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背书的局面,弱化了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主体地位;第二,在现场验收过程中,由于不同验收人员的工作经验、法律认识、执法力度等存在差异,使得验收结果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种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形成了较大的廉政风险隐患;第三,目前建设项目竣工后要通过竣工环保验收和污染物排放许可两道环保行政审批程序,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应简化审批流程,加强事后监管。

3 措施分析

新《环境保护法》进一步明确了排污许可制度的法律地位,将成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核心制度。2016年以来,国家环保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三同时”制度进行改革。

通过《建设项目环保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对改革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进“三同时”管理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根据该征求意见稿,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以排污许可替代竣工环保验收;不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验收调查,编制竣工验收报告,将竣工验收的主体由环保部门调整为建设单位。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方可投产使用,主要内容如下。

3.1 污染类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许可

3.1.1 许可申请时间

污染类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运行)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投入试生产(运行)前向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进行污染物申报登记,申请领取污染物排放许可证(从事危险废物、严控废物等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须申请相应的许可证),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建设单位应当在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到期前,向当地环保部门提交申请材料。

建设单位在向环保部门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前,应按照相关规定,主动公开验收监测报告(表)全本,并将信息公开凭证一并提交环保部门。

3.1.2 申请材料

(1)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材料。建设单位申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需按不同等级和类型提交相应材料:

I级污染类建设项目,应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污染防治能力承诺书,并附编写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Ⅱ级污染类建设项目,应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污染防治能力承诺书,并附编写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

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由建设单位委托经环保部门批准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或者环境放射性监测站编制。

(2)污染物排放许可申请材料。排污单位基本信息以及营业执照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等法定身份证明;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

3.1.3 受理部门

申请资料由环保部门受理窗口统一接收。竣工环保验收由市、区环保部门按照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负责,污染物排放许可由市、区环保部门按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权限负责。

3.1.4 审批程序

环保部门应自收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不包含向公众公开信息、现场检查和整改的时间),完成竣工验收。

收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后,环保部T应向社会公开受理情况(内容除外),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材料缺失或者未达到验收要求的,出具补充材料通知,一次性告知申请单位补充完善或者作为退档处理。

申请材料审核通过的建设项目,由环保部门对材料进行技术审查,做出拟同意或者不同意的验收意见,并在环保部门网站上向社会公告。公告期满后,环保部门应根据公众反馈意见情况,做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决定,并向社会公开。并出具竣工验收决定书。竣工验收决定书同时自动流转至环保监管部门。

环保监管部门收到验收决定书之日起20日内,对申请单位提交的证明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颁发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告;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3.1.5 竣工验收条件

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与环评及其批复相比未发生重大变动,且项目开工建设时间距离环评批复时间未超过5年;

污染类建设项目需运行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75%以上,验收监测结果的达标率达到80%以上;

环境保护设施按照环评及其批复要求建设,且具备正常运转的条件;

其他环保审批中规定的条件。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按照本方案规定的程序分期验收。

3.1.6 污染物排放许可条件

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或者按照规定重新审核同意;

②有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规定的污染防治设施和污染物处理能力。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委托运营的,运营单位应当取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

③按照规定进行了排污申报登记;

④按照规定制定污染事故应急方案,配备相应的设施、装备;

⑤按照规定标准和技术规范设置排污口;

⑥有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应当符合环境功能区划和所在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⑦按照定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并与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自动监控系统联网;

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3.2 生态类建设项目验收

3.2.1 验收时间

生态类建设项目由企业自行决定是否进行试生产(运行)和具体的试生产(运行)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1年。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试运行期限届满时,向当地环保部门提交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材料。

建设单位在向环保部门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前,应按照相关规定,主动公开验收调查报告(表)全本,并将信息公开凭证一并提交环保部门。

3.2.2 验收材料

I级生态类建设项目,应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污染防治能力承诺书,并附编写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Ⅱ级生态类建设项目,应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污染防治能力承诺书,并附编写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

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由建设单位委托经环保部门批准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或者环境放射性监测站,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编制。

承担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不得同时承担该建设项目环境环保验收调查报告(表)的编制工作。

3.2.3 受理部门

申请资料由环保部门受理窗口统一接收。竣工环保验收由市、区环保部门按照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负责,污染物排放许可由市、区环保部门按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权限负责。

3.2.4 验收程序

环保部门应自收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不包含向公众公开信息、现场检查和整改的时间),完成竣工验收。

收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后,环保部门应向社会公开受理情况(内容除外),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材料缺失或者未达到验收要求的,出具补充材料通知,一次性告知申请单位补充完善或者作出退档处理。

申请材料审核通过的建设项目,由环保部门对材料进行技术审查,做出拟同意或者不同意的验收意见,并在环保部门网站上向社会公告。

公告期满后,环保部门应根据公众反馈意见情况,做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决定,并向社会公开。并出具竣工验收决定书。

3.2.5 验收条件

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与环评及其批复相比未发生重大变动,且项目开工建设时间距离环评批复时间未超过5年;

对于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线性工程以及港口等生态类建设项目,需运行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近期预测生产能力(或交通量)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如果短期内生产能力(或交通量)确实无法达到设计能力75%或以上的,验收调查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并注明实际调查工况、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近期的设计能力(或交通量)对主要环境要素进行影响分析。

环境保护设施按照环评及其批复要求建设,且具备正常运转的条件;

其他环保审批中规定的条件。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按照本方案规定的程序分期验收。

3.3 法律责任

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责任主体,应当依法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对其排放污染物的行为以及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承担责任。

竣工环保监测(调查)机构对竣工环保监测(调查)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如弄虚作假,监测(调查)机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 结语

竣工环保验收制度改革应进一步明确项目建设单位作为环保主体的责任意识,通过完善法律依据与规范要求、加大违法惩罚力度,形成以建设单位为主体的污染防治责任机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作为规则制定者和行为监管者,应从技术行政双重管理向行政监督和执法转变,充分发挥技术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全面建立系统完善、权责清晰、监管有效的污染源管理新格局。

参考文献:

文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范文4

为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检查验收,镇中心校于2020年11月19、20日抽调力量组成督查组对县前十名和后十名的镇中、青中、树中、江中、干中等五所中学及江潭完小、煤矿完小、昆仑完小、大塘完小四所完小的校容校貌、均衡发展资料、功能室、校园文化建设、后勤设施等方面进行了第二轮督查,现将督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各单位领导工作方案重新进行了调整,按照督导评估四类21点分工责任到人,加强了力量。材料扎实,数字逻辑关系严密,文字、数据、图片各种材料具备,能按照教育局的封面和装订要求对封面进行了更换,新增了10、11月各项资料,重新进行了装订。 材料整理更加精细。干中、镇中、江中、树中的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投入大,全部换新。学校核查表、学校达标情况表、问题清单交表及时,数据准确、数据逻辑关系吻合、问题整改到位。

二、教育均衡发展资料扎实,装订美观

1、各校在原基础上进行了更加详细科学的分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四项21点逐项落实好。迎检材料规范齐全,各校都在第一次督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实和理顺。开学后教育局举办的和参加上级各种培训证书复印件、学校的各种活动资料都能装进了材料。资料、佐证材料、图片齐全、数据逻辑关系严密、装订顺序与县指标顺序一致。其中镇中、江潭完小资料最为突出。

2、各校资料员加强了训练,能对各项数据熟记于心,检查时对答如流。镇中尹华恩、江小卿萍最好。

三、功能室及实验室、图书室、仪器室、体育室建设

各单位都能按照“一表清”的要求,完成了功能室布置,标牌、功能室资料(器材登记表、使用安排表、使用记录、报损记录等)、制度、职责上墙、器材摆放整齐,柜卡、物卡准确,拿取器材快速准确,学生实验报告摆放有序、消防设施齐备等。大塘完小图书和仪器重新进行了整理。

1、场地设施规范:镇中、大塘完小、树林中学、昆仑完小、江潭完小。

2、资料齐全。室牌,各项计划、总结,使用记录,实物台账等上墙、归档。其中镇中最到位。

3、各室使用率高。如镇中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经常使用,有特色。

4、各单位管理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心强,迎检时,每个功能室都有具体管理人员及时到位。

5、大塘完小有专门的美术室,使用经常(痕迹明显),资料整理好,布置美观,管理员迎检素质高,学生作品栏张贴美观、档次高。

6、树林中学、江潭中学劳技室有制作工具。

三、校园文化建设

各校都认真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秉着“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能传情,让每一幅图画都能会意”的环境育人理念,先后投入资金,美化了校园环境。室内外的墙上挂上新的了校训、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名人名言等。通过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培养了学生思想道德情操,学生养成教育得到很大的提高。第一次检查后,干木中学、镇中、树中又投入资金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镇中学本期还制作了2处校园文化墙和19个宣传窗,整个校园文化生活的品位得到提升,不仅优化了校园环境,还增添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准备时间长,花费精力大,但个别学校还存在许多软肋:

1、大部分学校的教师交流比没达到省级要求10%的标准,个别学校交流比为零,缺教师交流花名册。5%培训经费,佐证材料不够。

2、个别学校在中心校第一次督查后,没有行动,这次检查时,材料仍只做到九月份。

3、个别学校经费花的少,材料做得太简单,图片和佐证材料不够。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原来的老样子,有两所小学材料封面不符要求。

4、个别学校的课表与部颁标准有差距。

5、个别学校领导、资料员对学校资料与数据不认真去记,这次迎检时不能一口清。

6、学生养成教育有待加强。

7、个别学校伙食费公示,与实际有差距,留样柜为单锁或没锁, 依然有部分菜堆放在地上。食堂卫生不够。

8、部分学校功能室资料不完整、混装,缺计划、总结,活动记录停留在9月中旬。室内卫生没扫,室外卫生有蜘蛛网没打扫。危险化学药品未上锁,仪器柜缺柜卡,实验室未通水等。室内设施简陋,体育室器材少,科技室无工具,无学生作品,实验报告不够或没整理装订。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已坏,无法使用,美术室洞膏模型上满是灰尘,模型残缺破败。功能室与教师宿舍有冲突。

行百里,半九十。办法总比困难多。要不断努力,去实现我们的目标。雨露润花蕾,温馨满校园。我们洞江教育人在迎接国家教育均衡发展检查工作中,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用我们智慧和勤劳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塑造积极的、富有生命活力的人文精神,丰富人生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引领学校不断走向卓越、走向辉煌!

文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范文5

关键词:市政工程 材料 检测

一、我国市政工程的控制现状

(一)市政工程项目具有特殊性

1.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市政工程大多处在城市闹区,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非常高。如对员工进行安全文明教育、夜间禁止打桩作业、生产废水和污水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施工场地要进行防扬尘的措施和泥浆要有专车清运等,这些措施会给施工企业和项目部增加很大费用的支出。由于市政工程项目处于重要交通道路范围内,要配合交警部门做好交通疏导工作,对施工场地有很大的限制,这项成本也是很难预估。

2.项目投资者的特殊性。市政工程大多为政府工程,投资方为财政投资,政府成立具有法人制度的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充当的管理的角色,行政色彩比较重要,主要负责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的管理,而工程投资主要由财政机构控制。这样容易造成职责不清、工程变更容易发生、追加项目多、施工方案变动大、政府不合理干预等状况。由于施工单位处于被动状态,成本控制意识不强、手段和方法落后、动态跟踪差,发生工程项目变更和计划调整时,只能盲目追赶进度,不能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进行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只是流于表面形式,根本得不到有效控制。

3.项目功能的特殊性。城市立交桥建设和道路的改扩建、征地拆迁和地下管线的增加等,往往在城市中心、交通流量较大的地区进行,对附近的居民正常出行以及工作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经常遭到投诉。通常采用分段和半幅施工的做法,施工区域围闭要经常更换,行人经常进入施工区域,造成很大安全隐患。

4、现场普遍流行“重后期,轻前期;重决算,轻概算”的做法,把主要精力放在审核施工图预算的竣工决算上,算细账,这样做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毕竟是亡羊补牢。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范围从项目前期市场调查预测、投标阶段、开工、施工到项目竣工以及质量保修,即市政工程整个寿命周期成本。相关人员对成本与质量、安全、工期的辩证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容易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例如,为了盲目赶工期,不切实际的搞“献礼项目”,打乱正常的施工顺序等,造成成本的额外增加。

二、市政工程中常用材料的性质和检测项目

修建市政工程首先要把好材料关,合格优质的材料加上成熟的工艺和熟练的技能,就能确保市政工程质量。工程常用材料的基本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密实度、吸收率、抗冻性、导热性等)、力学性质(如抗压、抗拉、抗弯、抗剪等强度)和工艺性质。修建市政工程首先要把好材料关,合格优质的材料加上成熟的工艺和熟练的技能,就能确保市政工程质量。对市政工程建设常用的钢材、水泥、砂、碎石、回填土、沥青等,首先要知道材料必检的项目,才能对材料合格与否作出准确的判断,以下列出几种常用材料的必检项目:a)钢筋原材料:拉力试验、冷弯试验、缩性试验;b)钢筋焊接(搭接焊):抗拉试验;c)水泥(常规五大指标):细度、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安定性、强度;d)砂:级配、含泥量、细度模数;e)碎石:压碎值、含泥量、针片状含量、级配;)f回填土料:液塑限试验、击实、GBR试验;g)沥青(常规三大指标):针人度、软化点和延度。

三、市政工程中常用材料检测频率

在工程建设中,用到的材料类型和种类非常多。下面就举例一下常用材料的检测频率和试验要求。

钢筋原材料检测:应以同厂别、同炉号、同规格、同一交货状态、同一进场时间,每60t为一验收批,不足60t时,按一验收批检测,钢筋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各项试验,如有一项不符合钢筋的技术要求,则应取双倍试件(样)进行复检,再有一项不合格,该验收钢筋则判为不合格。不合格的钢筋不得再使用,并要有处理报告,以防止其混入其他批量中。

水泥检测:袋装水泥检测:应以同一水泥厂、同标号、同一生产时间、同一进场日期的水泥,200t为一验收批,不足200t时,亦按一验收批检测。

散装水泥检测:应以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且同品种、同标号的水泥,以一次进厂(场)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但一批总量不得超过500t。同时,还要注意水泥的有效期(一般为3个月,硅酸盐水泥为1个月),过期必须做复检,连续施工的工程相邻两次水泥试验的时间不应超过其有效期。

砂、碎石或卵石检测:应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同一进场时间,每 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不足400m3或600t时,按一验收批检测。

石油沥青检测:以同一产地、同一品种、同一标号,20t为一验收批,不足20t时也要按一验收批检测。

路基填筑土压实度检测:根据本合同段的情况,采用灌砂法,当压实层顶面不再有轮迹时,检测频率为2000m3检测8点,不足2000m3时,至少应检测2点。

四、市政工程常用材料现场质量控制措施

按施工计划结合施工方法要求,组织各种材料进场,按总体平面布置堆放,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分别堆放,并准备好防雨覆盖设施,特别要防止水泥受潮变质和钢筋锈蚀。

调查土料场蕴藏数量及开采、运输条件,并对工程主要材料(水泥、钢材、沥青、碎石、砂)进行室内试验,及时出具试验报告,坚持做到用数据说话。

对路基土首先应进行土场调查、土壤分类、土壤塑性指数和土壤颗料分析,进行土壤天然含水率、分路段或分层用土的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试验,并确定各种用土的重型击实标准,做好试验路段,拟定好施工技术控制指标。

对各类砼构造物中所用的钢筋种类、钢号和直径,应坚持做到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其技术标准符合部颁标准,焊条、预埋件的品种、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根据市政工程质量监理要求,坚持做到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验,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使用,不合格的预制构件不准安装,在现场要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及时发现和提出施工中的质量隐患和预防措施要求。

对材料或半成品构件(涵管、预制梁、盖板等),订货前要取得供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进行采样试验,验证其质量可靠性。

材料仓库、现场材料堆放处均应设立标示牌,写明品种、产地、规格、检验状态,严格按“三检检制”执行,工作程序必须认真执行ISO9000标准,使原材料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并做到可追溯。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再次飞速发展,市政工程建设的规模和建设的周期相对于先前必然将会有更大的提升、市政工程在建设的过程当中所用的材料将会更多,材料检测的内容和方面将会更多,材料检测与控制工作的质量给整个工程整体质量的作用将会更大、这就要求市政工程材料控制与检测人员一定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自身市政工程材料检测与控制水平,全面的保证市政工程建设所用材料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文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范文6

关键词 材料物理 专业建设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16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Material Physic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Taking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 Xiaoyan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s,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s Physics in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from three aspects: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and course system.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se reforms hav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Key words Material Physic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和渗透,①及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的影响,推动着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重庆交通大学的材料物理专业应运而生。②21世纪初,本校针对我国、尤其西部地区公路工程材料人才培养专业几乎为空白这一状态,依托学校主干学科在交通行业多年的办学优势,通过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类、土木类、工程力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成立了材料物理专业。在专业成立后的十多年时间中,我校材料物理专业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专业改革的思路与措施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

1 明确专业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重庆交通大学材料物理专业的前身始于50年代的建材教研室,长期承担全校公共课程《道路建筑材料》,为道路工程材料的开发、应用和检测培养了大批人才。20世纪80年代本专业从事工业废渣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承担完成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并获多项重庆市科技进步奖。由本专业主编的《现代路面与材料》、《道路建筑材料》等教材长期为交通行业道路工程材料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材,我校主编的《工程材料手册》是道路工程设计中的行业技术指导书,撰写的《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是该领域国内早期专著之一。依托于学校的优势学科,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校于2005年成立的材料物理专业,招收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本专业立足于材料物理在各领域的应用,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背景,材料物理为基础,加强理、工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突出基础、创新和继续学习能力的人才培养特点。将本专业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有一定影响的材料科学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理化力学基础、专业知识及外语、计算机等综合能力,具备工程材料开发应用、检测、加工成型的基本能力,适合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立足重庆、面向全国,在金属塑性加工、塑料及橡胶材料加工、焊接、模具设计制造等领域,服务于重庆及全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汽车、船舶及钢结构件制造等行业的需求,将本专业建设成为行业特色鲜明、重庆领先的专业。开展学科多层次、多尺度交叉,构建适应面宽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

本专业每四年将组织专家对教学培养方案进行讨论,对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体系、能力及素质以及我们这四年来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做评估,在此基础上对培养方案做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培养方案的讨论包括: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及毕业学分要求、采用双语(或全英文)教学的课程、课内教学课程设置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要求与安排、第二课堂及学分要求等环节。

其中课内教学课程设置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类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在安排课程时根据知识体系的衔接,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主要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大二开始接触学科专业基础课,大三要以专业基础课和基础课程为主,大四学生则发展其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大四下学期学生以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为主。学生知识体系的要求如下:

(1)通识教育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体育、形势与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军训与军事理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业指导、创业基础等课程。这部分总共包含了六百多学时的必修课和两百学时的选修课,学分要求修满35分的理论和12分的实践学分。通过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包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参与交流的能力,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各种手段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学科专业类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物理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物理、材料制备与合成、 电工与电子技术等二十几门课程,学生必须修满约一千学时的必修课和两百学时的选修课,学分要求不少于50学分的理论课和10学分的实践部分。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必要的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学的理论基础,掌握材料合成、掺杂改性的基本原理,掌握材料制备的主要方法及相关工程技术原理,掌握材料设计、性能优选、工艺优化的原则,以及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能掌握材料设计、材料合成、材料加工、材料分析和材料应用等方面的理论。

(3)专业课程:固体物理、工程材料学、土木工程材料、计算材料学、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实验、表面工程、功能材料、化学建材、特种陶瓷、加固土原理、工程材料检测技术、实验室计量与认证等约二十门课程。学生必须修满三百多学时的必修课和一百多学时的选修课,包括20学分的理论课和约10学分的实践课程。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的主要技术方法,具备从应用目标出发对现有材料进行成本、工艺、环保、性能和效益综合评估及材料选用的初步能力。并能接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并能够具有材料设计、材料合成、材料加工、材料分析和材料应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2 教学团队与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从教学和科研需要出发,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教师培训。本专业对新进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首先接受人事科安排到西南大学进行岗前培训,然后安排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作为指导老师,以老带新,最后由指导教师给出指导意见。一般,新进教师第一学年不担任课程的主讲教师,辅助其他教师讲授课程,如批改作业,答疑等,并要求每月听课6节以上,并作相应听课记录。对其将担任主讲的课程,要求提前备课,准备教案、讲义等教学资料,供教研室其他教师审阅。新任课教师在任课以前,必须首先由本人提出担任某课程的教学,并经过学院组织的试讲考核,考核合格才能任课。

(2)师资队伍建设措施。为满足办学对师资的要求,在继续坚持“保证数量、优化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下,加强对年轻教师的职业规划和培养。每年逐年引进1~2名专业课教师,逐步建成一支年富力强、学科梯队和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治学严谨、具有开拓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职的教师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具有工程和企业背景中青年教师,并将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包括实践培训。

在重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的同时注重对教师科研潜力的开发。分批次每年派出一定数量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省内外及国外知名高校进修。学校及学院每年邀请多名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做报告和学术交流,并对青年教师撰写基金申报书以及对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给予指导。

3 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本专业成立以来对本科培养计划的改革经验,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校相关领域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学团队和系列教材建设,编写出版一批高质量、适用于材料应用方向人才培养的特色鲜明的教材。

加强实践教学在计划中的比例,对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进行科学合理的修订,减少验证性实验,充实和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和自主开发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逐渐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每年新增一到两个校外实习企业,鼓励本科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到科技孵化园实习。

加强对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切实加强社会实践、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

通过典型案例或专题讲座等途径,采取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每年邀请多名学术专家到校为学生做学术讲座,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习激情。每年邀请多名包括企业领导、政府管理人员在内的行业专家来校做指导工作,完善我们的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准备与指导工作。

加强对教学实验室的管理:材料物理专业实验室主要包括材料物理实验室、建材实验室、道路实验室及工程实训中心,这些专业实验室及校外近十个实习基地为学生掌握材料专业基本实验技能及了解工程材料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平台,较好地满足教学需要。材料实验中心建立了完整的实验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体系,确保实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管理制度的制定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既具有人性化又具有规范化。本专业在土木工程材料方向的教学教学仪器已比较完备,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以及功能材料、纳米材料、能源材料等新材料方面的教学仪器在完善当中,包括: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核磁共振仪、傅里叶变换拉曼谱仪、俄歇电子能谱仪等。

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平台的建设,包括:土建类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学生创业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材料物理实验室综合开放性实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校企结合加强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等多种渠道。

总之,就材料物理专业的建设而言,重庆交通大学通过建立明确专业定位,加强教学团队与师资队伍建设和优化课程体系三方面的努力,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专业教学和科研体系。然而,学科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本校的包括材料物理专业的材料学科均处于发展壮大之初,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