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

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1.错误的校园文化建设导向

部分学校在面对网络文化和众多新兴文化的冲击时不知所措,一些学校甚至为迎合部分人追求时尚的心理,将校园文化庸俗化和功利化,忽视人本情怀,人格完善和人生理想,最终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个性,甚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背道而驰,以致于宝贵的传统文化被抛弃。

2.短视校园文化建设主体

部分高校在组织校园文化建设时,片面认为学生才是文化主体,忽视了教职工、管理人员等因素,从而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片面着眼于学生,一昧强调学风、考风,多通过约束性制度而非思想引导来教育及管理学生,形成错位的管理文化。

3.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单一

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活动替代校园文化,大量举办教学比赛、技能竞赛、文体活动等,形式单一,部分学校甚至还存在过度行政推力的问题,造成校园文化活动冷热不均,师生参与度不高,影响力不大。

4.突出制度管理忽视制度育人

部分学校以方便管理为目标,通过综合评测、学生评教、教风考核等制度进行单向管理,其以管理为目的,只管当前,不管背后,并未真正触及学生和教师思想本质,其体现出来的是“管理”的校园文化,而不是“育人”的校园文化。

5.知行脱节

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片面强化教与学,知识灌输,忽视了师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甚至缺乏应有的诚信、合作观念。

二、当前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的优势所在

高校档案镌刻着一所学校光荣而伟大、朴素而又凝重的历史,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积淀,是一种可以被称之为“社会记忆”的文化产品,它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具有丰富、真实、立体等特点,因而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独树一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档案概念,可充分发挥其文化导向、德育教化的独特优势,配合其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特点,可以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益补充。

1.导向优势

从档案的产生看,档案是文化的积累;从档案的发展来看,档案传播着文化;从档案的目标来看,档案服务于人民。档案文化既是国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在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保持社会文化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档案的社会主义烙印保障了文化记忆、传承、创新的正确方向,档案中鲜活的、真实的、正面的历史记录同样将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导向于人,它让人们在多元文化的浪潮中得已固全本身。

2.资源优势

档案的主体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一致,随组织或个人的社会活动开展而产生,内容包括学校创业史、发展史、荣誉史、人物史等,记载着学校的文明历程。它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档案信息、档案实体、由其衍生的文化产品等,可直接参与到德育教化的过程之中,是传播文明、激励进步、约束行为、传播经验、支撑决策的重要媒介和手段,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

3.形态优势

高校档案底蕴深厚,其内容和形式随时代进步不断丰富,不拘泥于纸张,而是广泛地体现于文字、图表、图像、实物上或是各类新媒体上,具有更加真实、立体、客观的特质,这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鲜活的历史素材,是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活的信息资源库。它随时代而生,应时代而变,在传播形式与受众接受度上,也具有与网络文化一样鲜活的生命力和表现形式。

4.效用优势

档案是真实的历史记录,兼具引导及约束的双重作用。它可以通过记录、建档、开放、行为干预和引导、动态管理等一系列手段,丰富管理形式,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达到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它与润物无声的文化宣传、思想引导相比较,约束力更强,见效更快。且这些档案记录可直接纳入社会,与社会道德、职业规范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约束式的生态圈。

三、利用档案提升校园文化

服务水平的路径探索校园文化包括文化记忆及文化传承两个方面,这与档案的本质属性及档案管理活动的本质要求一致。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科学地筹划和组织档案实体管理与信息挖掘工作,将记载文化活动,传承文化情感、经验及知识作为档案育人功能的基本目标,最终形成知校、爱校、护校的群体情感和团结、奋进、合作的向心力。

1.建立档案资源库为校园文化建设导向提供智力支持

档案文化特性的发挥要与校园文化建设主动配合起来,积极参与到素材提供、产品开发等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当中,要努力建设好三个库。其一是史料库,即忠实地记录好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各项活动,作为人们溯源和回忆的源头。其二是智力库。使过往的决策经验、丰富的背景及数据成为未来判断和推测的重要依据或支撑,它体现了过往的智慧,也展示了现代人利用档案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其三是专业库,要把档案库藏中关于科技产品、科研成果的重要理论、事实、数据等,作为学术研究和实践的有益信息补充、教育教学的重要平台。作为档案管理部门而言,应进一步加强收集,强化档案整理工作,将丰富和优化馆藏、提高档案信息挖掘质量和效率作为工作的重点。高校档案馆(室)应广开渠道,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档案接收与征集,充分考虑校园文化特色,对体现学校历史渊源、教育特色、人文气息、教学管理水平等内容着重收集。与此同时,强化实体整理和信息挖掘,使之完整、有序、安全,加强档案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升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和档案文化服务形象。

2.开发利用特色档案资源推动思政教育工作

高校档案管理部门作为档案史料的贮存与信息资源加工开发的中心,承担着存史留志、咨政宣传、德育教化的角色,它应该是集业务管理、美育、德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事业机构,它可以积极介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提供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充分发挥档案,尤其是特色档案的育人、激励等功能,建立多层次、多类型、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种隐性教育,区别于传统的外在强化式教育,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让学生自己去认知、认同、接受并外化为行动。以水利院校为例,应充分开发水利特色档案,挖掘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内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信息量,为水利院校大学生水文化素养的提升与思政教育积累素材。如举办展览,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都江堰修建等历史事件,了解水利院校的重大科研情况、名师的成长历史、水利行业的杰出校史等,从而唤醒这些“沉睡的历史”,让师生在历史的洗礼中“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学会做事”,并激发其勇于献身水利事业、追求卓越的思想境界与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道德情操,从而推进校史校情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等。

3.开发档案信息产品传承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的传承是以原生档案信息为对象进行开发、重组、编撰和研究的社会活动,其最终目标是构建适于校园文化的知识或内容主体。档案信息产品开发是档案记忆和传承的综合表现形式,是信息整合后的再加工品,它在知识的集合性、易用性、传播深度和广度上比原生信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参与到对校园各项工作存留档案的研究之中,按管理或文化需求对档案进行整合加工,编撰《校史》、《年鉴》、《大事记》、《管理制度汇编》、《名人校友录》等,更好地记载和保存历史,支援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历史口述、记录片制作、宣传片制作、校史纪念品制作中去,充分地向公众展示高校档案所蕴涵的文化能量,提升学校的文化形象。这种文化的再创造,既反映了档案工作的文化功能,又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取向。4.建立和完善档案门类,提升校园管理文化的约束力及影响力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及教工,校园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对人施加正面的影响从而引导、约束、鼓舞人的情感及行为。高校档案门类众多,来源各异,通过创新档案形式及档案门类提升制度的约束力及行为的影响力,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应以人本思想为核心,加大“诚信档案”、“问题学生档案”、“业务档案”的建立,走由制度管理向制度育人转变的道路,通过记录品行、奖惩、心理、行为、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形成管理基础信息和系统评判支撑,使教师和学生更加准确、快捷地获得来自学校教育、人事、科研、学生管理部门甚至是社会的进一步帮助或约束,从而营造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文化。要善于借用现代手段,弥补档案载体与内容的固化关系,处理好复杂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保存与利用的矛盾,可以通过兴建网上展厅、建立档案记录及教育平台、制作档案产品等形式进一步参与到这种群体文化的传播上来,进一步拓展档案功能、加强校园文化渗透力,扩大知识传播面、精神影响面和文化的感召力。档案是文化记忆传承的重要形式,高校是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阵地,高校要充分发挥档案在教育人、管理人、服务人、塑造人上的独特优势,践行科学发展观,把档案教育、管理和服务与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

作者:李雪枝 程巧 单位:南昌工程学院 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