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例6篇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1

为了搞好师德建设,首先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使广大教师认识到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具有过硬的思想作风和高尚的思想品质。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十七大”精神指导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从政治高度认识当前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是1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只有在道德修养中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思想行为的楷模,自我鼓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行为的目标,才能使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成为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2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倡导科学用人机制

除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外,制度建设也是高校师德建设1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有1套能满足其实现自身价值需要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励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如晋升激励、素质激励和目标激励。按照“评价科学、导向准确、激励有力、操作简便”的原则,立足于推动工作,以任期责任目标为主要依据,合理确定评价标准,落实学生对高校教师的评议制定,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作者认为制度建设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2.1建立聘任制度

要选择知识渊博、师德高尚的人才到教师岗位,淘汰那些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革除只重学历、忽视师德的弊端,完善聘任制度,加大学生公认程度对教师升降、去留的作用。

2.2建立奖罚制度

师德的表现应与奖金、工资、岗位和职称挂钩。为此,高校要及时调整有关政策,健全配套措施。晋升工资和奖金发放等要向教书育人的优秀者倾斜,聘岗和职称评定时应把师德素质的要求纳入考评范围,并作为1项重要指标,通过量化的方式,全面考察教师为人师表、忠于职守和为学生服务等方面的情况,激励教师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2.3建立监督制度

师德监督制度要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要建立督导评价制度,组织有领导、教师和退休教师参加的师德巡视制度,设立“师德信箱”,鼓励学生对师德进行评价公布师德规范,建立师德监督网站,以及通过社会媒体等各种渠道,对师德起到督促作用,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断鼓励教师严格自律,以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

3.导教师积极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因此,应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作为1名高校教师,不仅要懂得哪些是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思想,为什么应当具有这种思想道德,而且更主要的是把这些认识用于指导行动,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实践,并以此为准则,对照、检查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加强教师修养的有效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教育和教学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参加社会实践,投身于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现已成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4结语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过程。在这个有机整体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是1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应对师德建设做出长期规划,并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使师德建设一环紧扣一环地深入下去,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光辉发扬下去,为培育先进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途径方法

论文摘要: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既影响教师素质的发展,又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德才兼备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杨永宽.建设高素质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对策[J].科技资讯,2008,(20):173.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2

当前新形势下,面对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笔者建议从下面几个途径建设和提升教师职业道德,让教师更好的回归到伟大的教学事业中去,更好的培养更多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1.完善自我,提高道德修养

高职院校教师是知识的缔造者和传播者,其文化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也应是非常高的,对学生应起到引领表率作用。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坚持完善自我,坚持有自律之心,坚守自律之行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德修身。同时,教师必须自警,时刻警醒自己必须正确认识和使用学术权力,遵守学术道德。完善自我、提高修养是践行和建设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石。

2.加强制度建设,保障质量

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机制,构建与教师价值相一致的机制和文化,以制度和文化保障教师职业道德。首先院校必须根据《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制定本校的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具体到符合本校和教师的实际,公平考核评价教师,将高职院校教师责任和义务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教师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设立职业道德教育管理机制,保障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

3.融入文化建设,促进道德提升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是一种文化的聚集地,校园文化内涵深厚,在学校开展文化建设,让文化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紧密相连,相互交融,互相促进,促进教师道德提升。让文化建设渗透到教学、科研及管理的各环节,让教师有归属感和责任感,使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以增强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做个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

二、结语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职教师;专业道德;建构;实践

作者简介:肖作武(1965—),男,汉族,湖北荆州人,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8-0068-03

所谓教师专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能够表现教师专业特征的品质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现的是教师专业情感、专业理性和专业意志的行为准则。教师专业道德本身包含着对教师其他标准的要求,是教师各种素质的综合表现[1]。教师专业道德是能够体现出教师专业特征的行为规范和品质观念,是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的能够反映教师专业理性、意志以及情感的行为准则。教师专业道德同时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各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目前,高职教师专业道德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育学者的普遍关注,高职教师良好的专业道德一方面能够赢得社会对高职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的信任,另一方面能够激发高职教师能够不断地努力进取,热爱自己的岗位,从而能够不断地完善教师的专业行为,并且能够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境界,最终促进高职教师专业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职教师专业化建设不断深化,教师专业道德已经成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高职教师应该结合专业发展的实际特点,建构高职教师的专业道德,从而使高职教师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的相关工作。高职教师担负着高职学生培养的重任,对高职教师专业道德的建构进行深入地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相关研究综述

近年来,关注教师专业道德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育学者的关注。谷静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升级形式专业道德进行了辨析。对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道德的内涵进行了比较,研究了教师专业道德相对于职业道德的超越,并且探索了教师专业道德重构的策略。刘岩分析了专业道德的组成,并且分析了教师专业道德失范的现象,提出了教师专业道德形成的策略。韩峰分析了教师专业道德的内涵界定,并且提出了教师专业道德的特点和机构。张莉认为教师专业道德是专业发展的潜在动力,分析了教师专业道德的内涵,并且讨论了教师专业道德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主要策略。刘琼分析了我国传统师德规范中的缺陷和教师的道德失范行为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分析了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王仕松分析了目前教师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改革师范教育、加强制度创新。从以上成果可以看出,众多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专业道德建构进行了探索,但是就高职教师专业道德的构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教师专业道德构建的重要性

目前,高职教育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道德失范现象比较普遍,高职教师一方面为高职学生答疑解惑,另外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高职教师专业道德的建构关系到高职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且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2]。因此,应该深入地研究新时期高职教师专业道德的内涵,探索高职院校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并且提出有效的高职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措施,促进高职教师专业道德的健康发展,从而能够不断地健全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高职教育和高等教育在社会角色和功能上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因此,高职教师的专业道德构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具有其必要性。

(一)有利于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我国工业生产领域急需大量的具有较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而高职教育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主要方式。因此,高职教师应该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适应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能够扎根于高职教育事业,并且积极地进行职业实践,从而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高职学生。

(二)有利于高职教师的健康成长

高职教师的专业道德可以规范高职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采取的情感、行为以及态度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高职教师能够积极地探索先进的教育方法,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探索科学研究,最终能够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地提升。所以,高职教师专业道德的建构有利于高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最终实现高职教师和学生的协同发展[3]。

(三)有利于高职院校的优化管理

具有较好专业道德的教师可以有效地处理高职院校、社会、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专业道德能使教师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且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合理地处理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众多矛盾,从而能够有利于学校管理。高职院校除了理论教学以外,还有实训教学,因此,教师之间应该相互配合,学生应该积极配合,从而能够获得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并且能够使高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良好的形象。

三、高职教师专业道德的范畴

高职教师专业道德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专业责任、专业精神以及专业理想等内容。高职教师专业责任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义务,是对高职教师专业行为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高职教师专业道德的关键组成部分。高职教师专业责任主要体现在对自身的责任,高职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明晰的规划,同时应该对学生和学校负责。高职教师的专业精神主要体现在高职教师对所从事的高职教育事业具有的理想、态度、信念、价值观以及道德观等方面。高职教师的专业精神要求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从而能够提高教学效果。高职教师不仅在知识和道德上对学生产生影响,在精神上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高职教师应该怀有为学生服务的精神、为事业奉献的精神以及为事业风险的精神。高职教师的专业理想是高职教师对专业目标的追求,是高职教师专业素质的关键构成要素,是对高职教师专业行为道德的最高要求,反映了高职教师必须努力的方向。高职教师应该不计较个人得失,并且肯于为高职教育事业付出努力。

四、高职教师专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教师的专业信念比较缺乏

目前,高职教师的专业信念不够成熟。高职教师具有多角色性,通常情况下,高职教师在工作中仅仅起着传道授业的作用,对社会的实际情况不了解,不善于学习,不善于创新,因此,难以起到示范作用。一些高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缺乏较强的自律精神,人格魅力不足,不能较好地进行自我反思,缺乏自主创新,对高职教育的认知比较匮乏,从而不利于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不够完善

目前,高职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的环境不佳,不利于高职教师专业道德的形成。高职院校的文化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缺乏公平公正的文化环境,从而无法约束高职教师的教学行为,高职教师的价值观无法得到深入地发展,不能促进高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缺乏对高职教育事业的热爱,从而制约了高职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例如,某些高职院校教师管理、评价、激励制度都把教师的业绩和学生的成绩、科研成果等硬性指标联系起来,这样就导致一些高职教师出现了急功近利的思想,为了能够达到道德特定的目标,在实际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违反了教师的专业道德,从而不利于高职教师专业道德良性发展。

五、高职教师专业道德建构的实践对策

高职教师的专业道德行为具有自主、自觉、自律等特点,反映高职教师道德教育的水平,当高职教师的专业道德处于稳定的状态,并且能够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4]。所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构高职教师的专业道德。

(一)高职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信念

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的建构需要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高职教师从参加工作,就将高职教育看作了一个事业,在其专业成长的阶段,高职教师的专业信念将不断地趋于成熟。高职教师应该加强自律精神,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调整,从而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高职教师的专业信念形成的依据是其道德责任感的不断深化,要求高职教师依据专业道德的实际要求,形成较好的高职教育认知,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高职教师可以认真地履行教师职责,竭尽全力地把高职教育事业做好。高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应该具备较高的自律性,对高职教育的内涵有较为深刻地理解。教师的自律精神一旦形成,将成为教师赖以生存的一种文化,能够较大地改变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实际生活。高职教师的专业自律可以形成促进其不断反思,不断地进行自我修养,并且能够进行极大地自主创新。因此,高职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提高其专业道德的关键所在。

高职教师应该不断地深入教育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道德水平。学校不仅要使高职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道德意识和正确的专业道德态度,而且应该为高职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专业道德实践平台,从而能够使高职教师的专业道德水平得到全面地发展。搭建高职教师专业道德的实践平台是提高教师专业导师的有效手段,由于高职教师的专业道德和平时的教学相比更能使教师具备更强的责任心,并且能够积极地投入到专业道德培养的过程中。在对高职教师专业道德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个别化的指导方式,聘请具有较好专业道德水平的教师对高职教师进行培训,从而使高职教师不断地提高专业道德的决策水平和实践能力。在被指导和指导的过程中高职教师能够不断地体现出道德主体的地位,并且进行积极地自我反思。通过对高职教师专业道德的培养,能够使导师不断地从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道德水平,并且形成内在的素质。

(二)加强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

高职教师专业道德的培养和形成,一方面和高职教师的自律性分不开,高职教师应该自觉地将专业道德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观念,另外一方面需要有相应的专业道德发展的环境。高职院校的文化属于一种约束机制,能够有利于高职教师专业道德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应该创造一个公平、民主、和谐的文化氛围,这样才能有效地约束高职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高职教师价值观以及判断水平的不断发展,并且能够使高职教师在较好的文化环境中不断实现专业道德水平的提升,不断地提高教师对高职教育事业的热爱,并且极大地提高高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能够使高职教师专业道德不断地深入发展。

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需要由制度文化建设作为支撑。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属于高职院校文化中关键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舆论环境可以为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养分,通过良好的舆论环境可以有效地指导高职教师的价值观、信仰、行为方式等。高职院校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及时地传递社会信息,以舆论为指引方向,有效地利用一切宣传工具,把一些教师专业道德的典型事迹加以宣传,对歪风邪气进行有力地抨击,并且不断地提高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力度,从而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此外,高职院校还应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宽松的人际关系可以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高职教师能够更加愉快的工作,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比较民主地交流,从而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高职教师能够真诚地关怀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学生热情的帮助,不歧视任何学生,并且加强人性化管理,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能够做到以情感人和以理服人,高职教师之间也应该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高职教师是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源动力,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实施者,是国家对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需求的有利支持。高职教育的水平和高职教师专业道德的水平是密切相关的,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职教育队伍不断完善的根本所在。在关注高职教师自身资源开发前提下,应该加强高职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积极建构高职教师专业道德。我国的职业人才培养正在不断地发展的阶段,高职院校应该关注高职教师专业道德的提升,从而能够取得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峰.论教师专业道德的结构[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01):1-3.

[2]詹周毅.教师专业道德的困境与超越[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4):31-35.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对策研究

课题项目:2013―2014年度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课题“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课题编号LZY13316]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由于高职院校受当前社会环境影响,教育产业化理念淡化了职业道德教育责任,职业道德教学模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导致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投入力度不大,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空泛,教学考评方式简单化,职业道德教育环境缺乏,高职院校部分职业道德教育实施者行为缺乏,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与企业联系等。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路与对策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出现的问题,把握高职学生的特点,思考解决对策,完善工作机制,以解决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各种问题。

1. 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理论,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教研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所决定,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加大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提高教师素质,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和培训经费的投入,学校选派优秀的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真正了解企业的职业道德和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校应加大对职业道德教师的投入,增加师资力量,以便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2.整合其他科目,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科教育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针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科目并不多,教材内容理论化强,学生不感兴趣。针对90后大学生的实际,职业道德教育应走入各类专业课和公共课中,在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提炼职业道德因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树立人人都是职业道德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尤其是思政课、法律课、心理辅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等等进行系统整合,使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现多元化、常态化。

3.共建全员育人格局,发挥学校与企业、社会、家庭“四力合一”的作用

“职业道德认知不等于职业道德品格的养成”,对于道德的观念,如诚信等不是自动就能变成学生的品质或行为的,而需要学校、企业、社会和家庭“四力合一”,共同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到企业中去实践应用,社会良好大环境的正能量传递,家长的监督及参与评价,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4.突破传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创新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侧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评价,教师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单一,缺乏实效。因此,应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形成任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企业指导老师、辅导员和学生本人“五方共同评价”。教师侧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评价;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侧重考核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评价;辅导员老师对学生日常行为综合表现进行评价,结合“德育学分”进行细化评比;学生本人则对自己进行自评。通过新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

5.充分利用实习实训最佳平台,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目前各院校已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有半年的顶岗实习期。高职院校应抓住学生顶岗实习实训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深刻体会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学生学习企业中的榜样,通过榜样示范作用,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学生在校期间,加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园,开展“校企合作论坛”,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岗位意识和职业意识,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演练”,以便日后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

总之,从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应在工作中积极探讨,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不断改进工作,研究工作策略,切实做好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开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晓军,李 杰,施道荣.探讨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J].学园(教育科研),2012(1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普遍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并承担着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主要教学工作内容,故高校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产生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不仅要求高校教师知识视野要宽广,思维要活跃,爱国守法、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更要乐于教书育人、治学严谨、服务社会等方面。

一、我国高校教师职业的现状

高校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人特点、职业特征、工作职责和社会地位方面具有与其他职业的不同点和职业的特殊性,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呈现出了一些不良的问题和状况,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可度逐渐下降,职业道德也出现了下滑的现象,集中表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认知不足,师德素质降低;专注科研,社会服务意识下降,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功利性倾向严重,利益化为重;生活上贪图享受,教学质量下降;注重讲授课程,不关心教书育人等方面。出现上述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改革开放、社会化生产及教育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在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三方利益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困惑与迷茫,这导致大部分教师更注重个人的自身利益,而轻视了职业道德素质。其次,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有待建设和完善,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许多教师看重于科研、致力于争取教学基金、专注论文及获奖成果等与个人职称和今后发展的硬性指标,而忽视内在的职业道德修炼。最后,高校教师本人职业道德修养不足,虽然可以做到正常地履行教师的义务、承担教师的责任,但是,教师们的内心精神世界比较空泛,个人综合素质修养程度较低,生活中贪图享受,不思教学与科研,在教学与生活过程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体会不到教师的神圣感和光荣度。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在日常从事教育职业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被社会公认的职业的道德规范,其含义是“教师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内容有政治素质修养、思想修养、人格修养、合作品质修养、创新品质修养。因此,从本质内容上说,既包括高校教师自我的一种教育、锻炼和提升的过程和结果,也包括了高校教师内在的品质和外在的行为修养。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有社会性、示范性、实践性、专业性、终身性的特点。

三、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决定着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极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办学的方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教学质量水平,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包括:

1.增强思想教育知识的学习,从思想上提升职业道德素养。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取向,所以,高校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要坚持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个人基本职业道德和核心,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学习和修炼个人的品行与道德规范,并用道德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工作,用自身的改变去影响并帮助别人,深切体会并提高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

2.加强自我约束,从全面性上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能,还要在各个方面做好典范和榜样的带头作用,对自己要有更高和严格的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高校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在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的讲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将有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切实地教授给学生,做到德识统一;在科研活动中,高校教师是科学的“探究者”,必须尊重科学,秉承踏实探索的精神,刻苦钻研科研项目,坚持不弄虚作假,严守科研道德;在日常生活中,高校教师是和谐社会的“示范者”,与人为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助人,团结同事,热爱学生,家庭和睦,积极促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3.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上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学校要制定并完善各项职业道德及相关的规章制度,从科学化、民主化、社会化等方面,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规范和约束,有助于高校教师形成良好的自觉思维和自律习惯,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切实地提高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当前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更是学生成长和教师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需要。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研究,需要将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路径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5.5

[2]王晓蕾、陈俊龙.浅谈高校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学术探讨.2014.1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6

关键词: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教育 问题 对策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我国新增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其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其职业道德风险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文明。所以,切实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不仅是他们个人的问题,也不仅是用人单位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风尚提高的问题,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关系到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大问题。

一、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是劳动者为了生活所得而发挥个人能力,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报酬的、有专门业务的工作及由此而获得的一种特定的劳动角色。因此,职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个人作为社会角色的集中体现。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规则和规范”,是符合职业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领域中的个体表现。职业道德作为道德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随着社会和职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一种职业道德的生成、发展和不断完善,不仅在于其客体的变化、发展,更在于其主体的把握、内心信念的牢固以及情感的一贯和意志的坚定诸因素趋于理想状态的结合。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从业者职业素质的手段,是教育者传授、受教育者内化职业道德内容的活动,培养学生逐步理解、接受和指导自己用职业规范处理工作的过程。也就是说,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是以职业道德为内容的培育过程,才达到让学生形成稳定的职业情操、职业态度,以便更好地处理职业问题的目标。

二、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严峻挑战,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确是事实,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但高职院校德育自身存在的不足是导致教育实效不高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道德教育地位偏低

高职院校重智育轻德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道德品质教育和良好人格的培养;而道德品质教育则是重社会公德教育,轻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的多是知识和技能,缺少应有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在对学生价值引导和价值评价时,较多地强调学业水平和应用能力,很少有对学生专业思想、专业信念、职业责任感与敬业精神的培养与评价。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甚至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和学时安排,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大纲和教材,没有职业道德教育必要的经费投入、师资配备和基本的物质技术手段,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规格要求和考核标准等,职业道德教育处于严重缺失状态。许多学校领导、德育教育者认为“职业道德只有同人们的职业内容和职业生活实践相联系,职业道德教育应当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应由用人单位通过岗前培训来承担,甚至认为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习惯的养成要在职业实践中慢慢实现。”

(二) 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滞后

虽然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职业分类也更加细化具体,但人们对职业道德教育观念相对滞后,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它的要求就是学生能牢记职业道德方面的规范和准则。目前,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关“职业道德”的定义仍局限于“人们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总和”,强调个人应该遵守、服从职业规范,忽视在职业道德中个人能动性的发挥。具体到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便体现为偏重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缺乏对道德选择能力和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道德内化的效果不够理想,致使学生在遇到一些现象和问题时无所适从。但是这种滞后的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教育观念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影响很难得到纠正,已经表现出与新的教育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不适应性。

(三)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落后

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学生需要,陆续进行了课程改革,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发生较大改观,教学效果明显增强。但在一些具体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教材内容过于概念化、理论化,教材体系结构死板,教材更新周期太长,既不能及时反映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也不能适时体现企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与评价,更缺少对世界各国职业道德教育的优秀成果及经验的借鉴,这些都是导致职业道德教育过于表面、浮浅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教育内容的行业性不强。职业道德一般都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不同行业往往从内容到形式各具有自己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这是由行业的性质、特点、服务对象等因素决定的。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行业性不强,没有很好地与行业特征结合起来,导致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抽象、脱离实际,难以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价值观冲突做出合理的解释,更不能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因此,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满意率低、评价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四)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主要还是采用课堂授课直接灌输的方法向学生教授狭义的职业道德知识,忽略了对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因此职业道德教育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在这种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下,学生常常被视作“接受道德灌输的容器”,而教师则是代表社会意志的道德权威,扮演着思想首领和价值法官的角色。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无法触及学生思想品德结构的核心部分一一信念,因而造成学生思想行为的不稳定、知行不一。

(五)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简单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方式较为简单,仍是以试卷考试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重大缺陷:重视知识考查,忽视能力和行为评价:重视笔试评价,忽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忽视其他各科教师的综合评价;重视教育者的评价,忽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因而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完整,评价标准不够客观、可操作性较差,关注宏观忽视细节,重视形式而忽视内容,从而使大学职业道德教育在开展力度和效果上得不到保证,很难准确地反映教学实际状况与水平。这种方法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也不利于他们道德意识的发展和道德修养的提高,使得学校的评价结果与社会、企业的评价结果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在校时道德素质评优,走上社会后却道德堕落的现象屡见不鲜。

(六) 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数量都与社会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正常开展和发展。一方面,我国尚没有建立起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培养和进修渠道,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过硬,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职业道德教育队伍的主体是政治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者,但政治教师兼任多课,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学校开设的必修课上,对学校没做硬性规定的职业道德教育常常是疲于应对;团、系辅导员等相关学生管理工作者大多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管理者,大部分精力投入了行政事务中。他们对职业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培养机制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多地依靠自己的主观推测和想象。这就不能不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的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完善人格的榜样力量是任何因素不能取代的,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只有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三、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投入

高职院校重视和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首要的是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认识,学院党委要按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原则,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目标,统一部署,贯彻落实,并监督检查。其次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工作的落实和成效作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学校的管理者应大力支持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条件。最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还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使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形成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真正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二)转变观念,拓宽内涵

一方面,要加强高等院校的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教学理念,强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我国以往的德育教育忽被看作是维持秩序的手段, 而不是完善人格的方法,这种德育教育理念压抑了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脱离教育者的实际,漠视学生的需要,片面强调德育的社会价值,忽视德育的个体价值,片面强调社会利益和个人义务,忽视个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利益。这就必然导致道德规范难以内化成学生的道德信念,更难以外化为自觉的行为规范,极大地降低了道德教育的效果,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为“无论教育,还是具体的德育,都不单单是满足社会的需要抑或是个体的需要,而是兼而有之。”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受教育者自身的自主性和自律性。美国著名的道德哲学家弗兰克纳曾指出:“从道德上讲,任何道德原则都要求社会本身尊重个人的自律和自由,一般地说,道德要求社会公正地对待个人:并且不要忘记,道德的产生是有助于个人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对个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但不能说人是为了体现道德而生存。”可见,在对受教育者进行职业道德理论灌输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只有这样,职业道德理论才有可能内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职业道德品质,外化为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

另一方面,职业道德的基础知识传授固然重要,但绝不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全部,一个人在职业道德教育绝不是一些职业道德知识的堆砌,而是一种对职业态度和观念的养成,否则这种教育并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养成产生实质性影响。

(三)灵活教学方式,多元化教育途径

灵活教育教学方式就是要改变原有的职业道德教育封闭、陈旧、落后的操作模式,大胆探索,实行多渠道、开放性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以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合,将课堂知识传授与专业技术学习和实习、实训技能培养和校园活动结合起来,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通融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真正实现“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高职职业道德教育除了德育课的教学改革、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习环节中的德育强化,学校环境的培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上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如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外,还应让问题生在所有参与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如在校园里设置各种职业环境,开展实习或服务活动,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专业技能表演、优秀专业作品评比等,让学生自己在活动的参加中,在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中、在心灵手巧的技能表演中,尽情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展示自己美好的职业追求;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性格塑造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

(四)完善评价体系,增强师资

建立知行统一的学生职业道德品质评价机制,制定理论考核和行为评价的双重职业道德品质评定标准,用专业教师测评、指导师傅测评、学生互评等形式,把考核成绩记入学生实习成绩中,重点在实践中考核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考查,又要重视能力和行为评价;既要重视笔试评价,又要重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既要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又要重视其他各科教师的综合评价;既要重视教育者的评价,又要重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可以用考试成绩评定学生掌握道德知识程度,该成绩评定应由专职教师做出;行为评价可以通过期末鉴定、实习鉴定和毕业操作评定等由管理人员、思想教育工作人员和实习单位兼职教师等做出。在教育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教育质量评估反馈这一重要的环节,改革考试形式和方法,以此为指挥棒使教育目标得到真正落实。

建立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的师资队伍是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加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真正使教师起到示范作用;二是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用他们对职业道德的真实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化为自觉行动;三是高职院校要树立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典型,同时有组织地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的科研工作,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课题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10F71),负责人:宁林彬。

参考文献:

[1]李菡主编.职业道德修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罗国杰.伦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174.

[3]宋春宏.比较德育新论[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1999.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上一篇工作实践经验

下一篇非常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