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范例6篇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范文1

【关键词】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一些具体环节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原因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目标出现偏差,专业设置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人才培养的模式较为单一,这些都是影响成人教育健康发展的原因。现代社会,我国的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和综合性的特点。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为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力求突出特点注重品牌,培养出技术精湛,视野开阔,职业道德良好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成人教育是我国实行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己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接受和普遍认可,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是,我国的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既要发扬传统,也应该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博采众长。因此,我们对当今国内外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比较,总结出对我国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有益的东西。

1.培养目标比较

中国成人教育培养目标主要还是为了提高学历层次,属于“学历型”教育。而对于知识结构、能力储备、创新思维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美英等国成人教育培养目标是没有终点的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这也是发达国家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

2.办学模式比较

中国成人教育办学模式:办学主体多样化。是由中央和地方各有关部门、工会等群团组织以及各大企业及其他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组织实施的,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也呈多样性发展的趋势。发达国家成人教育教学模式:社区政府主导的社会大学。当地社区政府根据居民的学习需求,依法租赁当地大学的教学设施,为学员提供学习场,参加学习的成人学员可以在在周末或晚间来学校学习,办学的形式也呈现多样灵活的特点。

3.课程设置比较

中国成人教育课程设置:求多求全。目前,无论是在专业设置上还是课程安排上,国内的成人教育都存在“求多求全、内容空泛、结构失衡”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成人高校往往还停留在理论学习的层面而忽视了实际应用方面的问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还很差。发达国家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务实多样。英美等发达国家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现的是一种多样性的特点。

4.教学和教师管理比较

我国成人高等的教学模式还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方式方法,教学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没有与市场结合。授课的教师仍然是各高校本科的授课教师,与社会和行业没有完全接轨,这都严重影响成人教育的质量。发达国家成人教育是开放式的管理模式。美国社区学院的管理和教学是开放性的,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而英国成人教育则形成了大学、地方教育局、民间教育的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了较完备的成人教育网络。

5.考评制度比较

从我国考评制度来看: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成人教育考评制度相对单一,还局限于期末考试的方式来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好坏和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考核形式还没有从单一的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发达国家成人高等教育考评制度是综合性的。有以下三个特点:考评方式的综合化、考试形式的多样化、评分方式的多样化。

6.招生制度比较

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择优录取。学生要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成绩达到录取分数线,被各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学院录取之后,才能参加学习。发达国家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是宽进严出。许多发达国家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一般都实行“低门槛”、开放入学的招生方式。

二、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需要提升

首先,由于人们长期形成的重视普通高等教育而忽视成人高等教育的倾向和观念,使成人教育在当前社会上被人们认可和接纳的程度很低。因此,全社会都要提高认识,成人今天的从业者也要提高办学质量,为社会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使人们在思想意识上能够接受和认可这种教育形式。从而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成人教育人才培养之路。

2.结构模式需要优化

成人教育的类别、层次、途径乃至于目标的多元化,体现了相对于普通教育的特色与优势。为了使我国成人教育能够走出一条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之路,需要我们各个办学单位积极调整结构,丰富办学模式,在积极完善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争取共同进步。

3.组织管理需要加强

成人教育的分散性特点,使成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增加了难度。各办学单位要对成人教育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一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完善成人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宏观调控,对社会办学机构,要积极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和扶助,也要积极从监管上进行监督和管理;二是要加强对办学单位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严格对成人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三是充分发挥社会评价和国家监督的作用,建立起权威的评价机构,健全成人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与运行机制。

4.办学质量需要提高

衡量当前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如何,一定又会引起一番争论,对成人教育办学质量的判断不在于标准怎么看,而在于实际效果怎么样,在于成人教育学习者除了文凭之外,还有哪些可使其终身受益的东西。成人教育的学生既要学到知识,又要提高技能,是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得到很好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改革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办法

要推进成人教育科学发展,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用科学思想指导实践

新时期的成人教育,其发展已经超出传统成人教育模式的正常轨迹,成人教育的发展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开拓创新。作为成人教育的实践者,应该在未知的教育领域准确的把握未来发展的方向,恰当采取对策,产生一大批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把成人教育引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2.以“特色”服务“重点”

我国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发展需要统筹规划,而每所学校的具体发展又面临竞争。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巩固已有成果,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争取新辉煌。对国家重点发展,又是社会急需的领域,成人高校应该广开门路大胆进入,这既可以扩大成人学生服务范围,也可以扩大成人高校的社会影响,以借助成人教育的实践优势来促进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这是具有长远意义的发展策略。

3.以创新思维促发展

终身教育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理念,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因此,用教育改革推动培养模式的转型发展,用创新实现发展,是成人教育的时代特征。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创新教学模式。把现代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成人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媒体多元化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其次,要优选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群体的需要,确立不同模块的学习内容。最后,要活化管理办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中的服务意识,坚持依法治教的理念,实施学分制管理,形成终身学习的氛围。

人才培养模式范文2

关键词:人才培养;创新团队主体化;项目实践引导;创新模式

0、引言

英国政治家埃德蒙·伯克说: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在当代社会,教育已经成为文化软实力竞争的焦点。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到如今盛行的素质教育,再到新兴的创新教育,人们不断意识到创新在教育领域内起到的强大推动力。探索创新教育的道路上,西方教育无疑是先驱者。在学术氛围浓郁且自由的西方教育中,创新一直是人才培养中最受关注和重视的素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就开始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及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中国高校逐渐意识到,炎黄子孙千百年来传统的“被动接受”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大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因而确立创新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拔尖创新人才,在教育改革的提案中占据首要位置。

在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渴求的大背景下,要想在众多培养模式中脱颖而出并推广普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团队主体化的建设不容忽视。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Sophia团队是一个新兴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团队,其首创的以项目实践引导为核心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模式,在人才培养领域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创新团队主体化

在创新活动主体越来越具有团队化趋势的今天,团队模式成为人才的“培养皿”。人们的科学实践活动(如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时间要求越来越短,领域的交叉性和综合性越来越强,单独的个体是无法完成的,只能采取团队形式才可能完成。创新主体团队化,就是创新智慧集成化,它将问题提出的智慧、问题解决的智慧、应用推广的智慧集成起来,形成整体创新能力,推进科技与社会经济进步。

团队模式虽然日益发展,但是受高校体制、教师能力、学生素质等多方面限制,难以充分发挥其人才培养的作用,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受限,从而导致了创新源泉的枯竭。因此,单纯的团队形式建设治标不治本,最终只能和普通的课堂教学越来越相似。

华东师范大学Sophia团队从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团队模式的探索,依托创新团队人才培养的教学园地,实行“学生自管自治、公司化管理模式”,在团队建设探索道路上谋求更高标准的创新,悉心孕育和灌溉创新意识、合作精神、认真态度和研究型习惯的新苗。因为创新能力不是简单的复制继承,更是一种独立的创造,因此,“学生自管自治”模式提出由各个层次的学生担任项目负责人、实验室主任、文化策划、财务等职位,共同负责实验室的项目和日常管理,这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具有无形的推动力。当然,这本身也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成员不仅仅要有扎实的技术功底,更要时刻关心实验室的动态和发展,为实验室的管理提出意见,让团队在合理的管理下有条不紊地完成各个项目。“学生自管自治”在培养团队成员技术层面能力的同时,增强了成员们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管理和沟通能力。这样的新颖模式也让成员们比同龄人更早一步接触公司化的管理模式,更早地适应发展的环境。

总结Sophia团队的发展历程,有两点创新之处:第一,强调团队主体化,将团队成员的能力最大化,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独特的“学生自管自治”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提升了学生素质,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以项目实践引导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团队的构建为Sophia提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基础。在以“学生自管自治、公司化管理”指导思想为创新实践平台的基础上,Sophia团队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发展历程,将团队的建设和专业的研究融合成一套创新型人才综合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2.1 以实践为引导的实践课程培养体系

Sophia制定的实践课程体系核心思想是强调“先上手实践、自主学习理论”的培养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做出的大胆创新。

很多人认为,实践是日常课程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是锦上添花的点缀,现今的教育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默认了这种观点。高等院校的实践课时仅为理论课的一半甚至更少;在学分上,两者的权重之差体现得更甚,理论课的学分为实践课学分的4-8倍,这让教师和学生在潜意识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阻碍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Sophia团队在“先上手实践、自主学习理论”的思想指导下,总结出一套包含16门实践课程的培养计划和实践课程体系。为了帮助团队新进成员掌握编程技术,尽快地加入项目小组,融入团队,Sophia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整理总结出一套包含16门实践课程的培养计划,其中包括C++、数据结构、C#、Java、面向对象编程等。Sophia制定的培养计划讲求“先上手实践、自主学习理论”,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也是对传统教学做出的大胆创新。培养计划包含一系列循序渐进的习题。初学者可以通过完成包含不同知识点的题,主动翻阅参考资料,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加深对语言点的记忆。

如图1所示,该套培养体系包含了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完整培养计划,内容涵盖广泛。在时间轴上,该计划保持了课程的连续性和渐进性,避免了生疏情况的出现,在课程安排上又保持了相对紧凑性。培养计划始终坚持将“动手实践”作为重中之重,因而计划主要由精简但经典的习题构成,既避免出现冗杂繁琐的概念,又强化了初学者的实际应用能力。

实践课程培养体系框架的初步搭建,标志着Sophia团队已具备了全过程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同时也体现了培养实践人才的创新模式和团队独立自主的发展精神。

2.2 项目实践引导的三层递进培养模式

在创新实践平台这一“集聚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教育特区,sophia团队大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以“项目实践引导”为核心的三层递进培养模式。

2.2.1 在集体培训中巩固能力

集体培训以“实践课程培养体系”为主要蓝本,由技能熟练、经验丰富的实验室成员负责授课。集体培训具有自主性、循序性、连续性的特点。首先集体培训的时间有限,学生大部分的学习过程需要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其次培训课程的难度循序渐进,且具有针对性;再者培训并不随着教授课程的结束而终结,通常在一门语言的集体培训过后,授课成员会布置一个难度适中的课题,由参与培训的新成员们自主合作完成,并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特点,分别负责界面、服务端、数据库等模块的任务,同时由授课负责人控制合适的时间节点。2011级学生完成了创新项目立项申报管理系统,2012级学生则完成了一个图书管理系统,这些成果也为团队提升管理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集体培训已为两届学生所接受,也初见成效。对于新成员们来说,一个完整的课题能够检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弥补知识体系中漏洞;对于团队而言,创新项目立项申报管理系统和图书管理系统的投放运行也将提高团队的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Sophia也选拔出一批优秀的创新实践人才。

2.2.2 在研发项目中提高实践技能

在集体培训结束后,团队会根据每位成员的特点和意向将他们分配至不同的研发小组,由组长直接对其负责。这样一来,刚刚结束培训的成员就有机会接触到实际的项目,避免因“冷冻时间”过长而导致不适应。

研发项目有两个方向:应用型和创新型。应用型研发项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主要是为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技术的积累满足团队未来的发展需求;创新型研发项目大多来源于生活,好的创新型研发项目可用于参加竞赛、申报基金,为团队成员带来荣誉,为团队品牌塑造形象。

无论是应用型研发项目还是创新型研发项目的锻炼都是宝贵的经历。相比培训阶段完成的小项目,研发项目难度更大、实用性更高。团队紧跟科技发展,洞察社会需求,勇于抓住机会,主动开展研发项目,在保证团队高效率的同时拓宽广度、加深难度,形成了一些带有Sophia特色的成果。

研发项目的历练大大提高了团队成员的实践技能。通过研发项目的开展,Sophia团队意识到项目实践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更要来源于生活,应用并服务于生活。

2.2.3 在合同项目中总结经验

经历了研发项目的锻炼,团队成员具备了一定的开发能力,但同时也面临能力提升的瓶颈。为了突破自我、开阔眼界,团队勇于迈出校门,寻找合适的需求和合同项目。

合同项目是挑战,但同时也是机遇。大学生能够找到需求并签订合同,证明了一个团队的实践能力和把握机会的能力;合同项目是压力,但同时也是动力,签订合同项目之后团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要求、遵守合同信用,容不得半点马虎。

合同项目作为一种实战培养方式,难度无疑是最高的。这些更具规模的项目将团队的研发能力和竞争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合同项目为团队争取到流动资金,为团队建设提供物质支持,为学生参与研发项目的锻炼提供更多的机会。

2.3 创新项目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创新意识的激发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累积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突破定式的经历。在一次次头脑风暴中,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培育,而为了提供创新实践意识和思想的机会,创新项目的开展刻不容缓。

开展创新项目是Sophia团队在上述基础上继续深入培养创新能力的一大特色。创新项目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讲求项目的新意和推广性,重视学科的交叉性,许多创新更是来源于捕捉到的灵感。这些项目大多数能够申报学生基金或者用于各级学科竞赛,并且,这种锻炼模式既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将创意化为现实,又让志趣相似的人能在创意和技术的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3、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

在两年多的发展过程中,Sophia团队坚持自力更生,立足于嵌入式系统的研发,依靠自主研发积累技术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已形成了初具团队特色的品牌效应,具有Sophia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多方的认可和推广。

3.1 软件学院创新实践岗位

在sophia团队建设成功的基础上,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将实验室以项目实践引导为核心的培养模式进行推广,推出面向所有学生的“创新实践岗位”建设项目,即取消原本课程既定的实践科目,改为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并跟随教师在一个学年的时间内完成一个项目。推广后,自主选择的项目难度将大大超过传统的教学项目,为那些不能体验实验窒氛围的学生提供了与真实项目“零距离接触”的机会。这一基于实验室以“项目实践引导为核心”的创新课程改革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使他们脱离枯燥的课本知识,将所学真正应用于实践,并且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创新实践岗位”的开设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大了教学动力,使教师更积极地为学生争取研发项目。

3.2 与校团委共建创新实践基地

Sophia团队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校团委的充分认可。双方本着有效推进华东师大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宗旨和实事求是、强强联合的原则,共同商讨并签订“华东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书”,以sophia实验室为基地建立了大学生科研创新基地,为更多学生提供良好的培养契机,为创新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推进打下基础。

3.3 与河北北方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健康学院合作

通过对sophia团队各方面的了解,并到上海实地考察后,河北北方学院高度认可sophia团队的模式。学院选拔了几个科研团队,借鉴sophia团队成功模式,并在sophia团队的指导下开展科研项目、创新人才培养等工作。

团队与体育健康学院重点实验室合作研发“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在线服务平台”学科交叉项目的过程中,sophia团队模式在创新实践人才培养和高效管理等方面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双方在项目合作完成的基础上,就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和团队模式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体育健康学院借鉴了Sophia团队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学院的团队建设和实际管理中。

4、结语

人才培养模式范文3

关键词:技工人才 一体化教学 培养模式

技工教育不仅要探索建立一套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批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企事业单位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人才支持。经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发现,传统的技工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现在社会的要求,而技工人才就业状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传统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传统的培养模式存在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脱节的问题。一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场地分离,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了但实习操作还未进行,等到上实习操作课的时候却出现学生无法有效联系和运用理论知识的现象;二是理论、实习教师分离,理论教师、实习教师互不了解课程,不能有效结合、互补;三是理论、实习教学教材分离,理论教师只讲理论,不讲实践操作,导致理论课堂学生学习过程枯燥乏味,课堂教学效果极差。这种传统模式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构建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模式

一体化课程改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改革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构建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师生关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师生关系;改革传统的考试或考证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评价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过程型教学评价体系。笔者认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一体化课程体系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实施“模块化”教学,构建 “五个一致性”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模块与岗位能力的一致性;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的一致性;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的一致性;校内课程考核与岗位技能考核的一致性;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一致性。

2.做好一体化教学设计,强化技能培养,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设计上按照一体化课程标准实施集体备课、团队教学、小班上课,严格按照一体化教学工作流程“六步教学法”组织实施教学。

3.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的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行动导向教学的方法,是以各专业真实工作场景为核心,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教学和实训环境。实施要点主要包括:一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以学生的就业需要和未来发展为中心;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加强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和模仿为主的教学模式;三是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4.强化师资培训,打造一体化教师团队

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聘请校外专家来本校讲课或研讨,实现企业和学校的优势资源共享提升一体化教学老师的课堂掌控能力。

5.加强产教结合,促进产教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施

把学生的实习课、学校实习工厂生产任务和在企业实践活动对接。学生既是学校在校学生,同时又承担一定的企业生产任务,实现“教、学、做”合一,既实实在在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大大节约了教学成本,而且为学校创造了经济效益。

6.构建以能力评价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突出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质量监控,应采用日常督查与专门检查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查阅原始记录、开座谈会、定期抽查、单项测评等评测形式检查评价质量。

一体化课程改革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但涉及面广,还面临课程开发技术层面的问题。如:开发的课程方案和教学工作中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如何更好地与合作企业的实习生产设备相互融合;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如何提高;过程考核及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如何更加完善;教学场地实训设备的更新等。要从制度设计上真正实现人才的有效、高质量培养,建立一套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技工院校的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人才培养模式范文4

1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买卖)过程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一种崭新的商务运作方式,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非常迅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数已增至2.98亿人,位于世界第一位。2008年一年中国网民增加了88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41.9%。在所有互联网应用中,网上购物使用率为24.8%,用户人数达到7400万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了15000亿元。按照国家规划,到2010年前,我国大型企业采购的物资至少要有25%在网上完成。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有关专家指出,未来5年仅外贸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就达100多万。然而一方面电子商务人才奇缺,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每年就业率却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意味着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迫切需要改进。

2当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电子商务专业定位不清

电子商务是一个既宽又广的专业,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清晰的定位,这个专业的建设肯定是有问题的。一些传统、成熟的专业,比如金融、会计、营销、贸易等,都有着很明确的方向和定位。学生在学这个专业以前,就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学什么,以后会从事什么工作。电子商务专业却不一样,目前无论是从实践上还是理论研究上都处于探索的阶段。学生学这个专业大都是因为它听起来很时髦,觉得学这个专业很不错。但是为什么要学?学什么?以后怎么就业?这些问题学生都是模糊的。

2.2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不平衡

当前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主要是两种模式:一种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基础上创建,这种情况下设置的课程侧重于计算机技术,专业课教师由计算机专业教师转型而来,培养出的学生技术能力较强,但商务管理知识偏弱。另一种是在管理系的基础上创建,在这种情况下设置的课程则侧重于市场营销、商务管理等,专业课教师在商务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较强,相对前一种情况而言,学生的管理知识比较全面,但技术知识又比较偏弱,对技术问题的解决能力不够强。不论是哪种专业设置模式,都不够全面、合理,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明显不平衡。

2.3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效果欠佳

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电子商务的实践环节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目前,学校普遍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学校内部的专业实验室采用一些模拟的教学软件进行实训,另一种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这两种实训方式相比而言,第一种方式由于模拟软件受学校资金分配、软件商配套服务等等条件约束,很难随着电子商务实践应用的飞速发展,做到及时进行升级换代,同时由于这种实训方式是一种理想的模拟状态,与实际工作尚有差距,故而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而第二种方式虽然较第一种方式与实际工作结合更紧密一些,实训效果也更好一些,但对于学校来说,确保长期拥有或自行建设这样的实习基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当前各高校基本都是以第一种实训方式为主,效果欠佳。

3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思路

针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人才市场发展提出的要求,我们认为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应当作出适当的调整以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

3.1明确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明确定位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面向学生的实际能力,面向数以百万计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类岗位,培养综合素质优良,职业道德优良,既了解经济活动基本规律,又懂计算机信息技术,既掌握了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又熟悉现代商务运作流程的复合型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只有目标明确、定位清晰,才有可能创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电子商务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培养出适应能力强、特色鲜明、技能突出,能够快速实现学校实训到企业实践转换的电子商务人员。

3.2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专业设置

针对市场需求,目前,一些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细分,比如可以将电子商务专业分为三个方向:网站建设方向、网络营销方向和物流管理方向。当然还可能有其他的不同的细分方向,但不管怎么细分却都使得这样一个大而广的专业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至少在大专业的背景下有了自己的专业方向,有利于培养宽口径、厚专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综合素质比较高,在市场上才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大专业,多方向,重应用”应是电子商务课程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针对这种指导思想,可以让学生先学习公共基础课模块、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模块和商务交流课程模块,在最后一学年上学期每个学生在继续学习本专业共同的必修课的同时,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选修该方向的强化课程,以利于形成专业特长和培养个人核心竞争能力。最后一学年下学期每个学生深入到企业中进行实习活动,深入了解企业电子商务活动如何开展和应用,能够成功将所学知识和能力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所学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将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贯彻到课程体系的设计中。通过公共基础课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和基础能力;通过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经济管理和商务贸易能力;通过商务交流课程模块教学,培养学生较强的商务交流与沟通能力;通过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较突出的专业核心竞争能力。在调整体系中,贯彻“大专业,多方向,重应用”的指导思想,可以将课程分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物流管理三个方向构建较为清晰完整的体系。对所有方向而言,都强调商务交流与沟通能力这条主线,因为这是学生成功切入企业岗位的必要条件,也是支持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要保障,因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电子商务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面宽广的大专业,从课程体系设计而言,“理论以够用为度”,这个“度”有两层涵义,第一是深度要适当,必须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第二是广度要足够,应覆盖“电子商务岗位”必需的理论知识宽度。

3.3改革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方式

电子商务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要求非常突出的学科。如果要达到培养既懂计算机信息技术,又熟悉商务运作流程,深谙经济活动规律的综合型高技能人才这样的目标,必须一方面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另一方面在现有实践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作出相应的调整。根据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结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状

况的具体分析以及本专业学生应用创新的能力。

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应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感知型实验、模拟型实验、模仿型实验、实际经营型实验和毕业实习实验。

(1)感知型实验。

电子商务教学中,有一些知识很难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理解。比如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申请数字证书、进行网上购物和网上支付等等。这些知识课堂讲授起来枯燥难懂,但是只要通过具体操作,学生一下就会明白掌握。通过学生的动手将所学知识形成感性认识,从而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考的实验就是感知型实验。

(2)模拟型实验。

这是电子商务教学中应用现有模拟教学软件进行的实验,它主要是在一种虚拟的场景中,教师事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都代表一个特定的电子商务活动参与者角色,然后进行仿真电子商务运营。通过这种实验,可以使学生深刻地了解电子商务流程。同时,通过模拟运营与角色互换,可以使学生了解各种岗位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作用,对电子商务参与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这也是当前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

(3)模仿型实验。

模仿型实验就是按照老师的指导或教材的提示,依照一定的步骤,模仿老师讲过的或书本上现成的一个类似的例题,完成指定的实验项目。这种实验主要应用在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网站建设等课程中,学生通过“模仿-消化-吸收-创新”,可以快速地把别人的经验、方法快速消化,并为我所用,进而有所创新。通过模仿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就会给学生以成就感,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思维。

(4)实际经营型实验。

实际经营型实验就是让学生自己开设一家网上商店进行独立经营,从而亲身感受商务运营的真实过程,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应用、总结,了解商务的真实内涵,积累商务经验。通过实际经营,学生不仅能不断创新,彻底领会所学的知识,让所学的知识真正达到融会贯通,还可以有一点收入。在这些收入刺激下又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学习实践的良性循环。目前在淘宝、易趣等网站上都有现成的网店模版,可以免费开店,有的还配有开店的知识学习流程,通过这些流程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毕业实习实验。

为了让学生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很多学校针对专业特点都加强了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综合技能、综合素质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更为重要。通过毕业实习,可以使学生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对新环境、新岗位的适应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21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是电子商务的时代,对电子商务人才的求贤若渴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什么样的电子商务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什么样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才是最优化的,这些都需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及社会实践中进行探索和改革。

参考文献

[1]邵兵家.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唐吉,关南宝,吴娜.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改方案[J].商场现代化,2007,(35):127.

[3]马继刚.谈新就业形势下的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J].电子商务,2007,(1):87.

人才培养模式范文5

其一,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陈旧。在许多高校以及专业的会计培养机构中,讲师都是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对学员进行硬性的书面知识灌输,要求学员重点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忽视实际应用知识的普及和教授。讲师通过大量的知识水平测验,对学员的书面知识进行考核,以学员对书面知识的掌握能力来衡量其总体的知识水平,会计教育在应试教育弊端的影响下失去了其实用性和专业性,学生的知识面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在实际的运用操作上,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讲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不能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使得会计课堂的氛围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的学习激情,学习效率不断降低。

其二,课本内容滞后。在会计课本的编写中,会计理论知识和相关概念方面内容占据了大部分,课本中所涉及的案例时隔久远,知识更新之后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单一的知识体系使得会计学习失去了实用性和实效性。众多会计证书的考试,考核内容也大多是书面的理论知识及概念,对书本知识的誊抄式考核使学员对知识的学习失去了灵活性和变通性,学生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偏离社会需求的轨道,会计专业课和行业证书无法体现出学科的“职业性”和“实用性”。

其三,忽视职业素养和道德建设教育。受应试教育弊端的影响,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仅停留专业知识技能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片面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灌输,每学期的成绩考核也是针对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道德建设被彻底的忽略。学生自身缺乏对专业素养及职业操守在会计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不能完全的达到用人单位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有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由于其歪曲的价值观,不能够坚守自身的职业素养,导致其在工作中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的损失。

应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完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根据岗位需求设计课程,培养专业对口型的社会性人才。会计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学科,课程设置时应当突出会计专业的技能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培养社会专业对口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把满足岗位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方向,使得会计专业课程与社会的职业岗位相融合,实现深度的专业对接。在专业课程设计前,应当充分的做好市场调查,归纳总结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知识要求,课程设计要充分的体现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会计部的岗位需求。对于众多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来说,会计是保证公司正常运转的最基本保障。人员相对来说比较精简,所以小型企业中会计工作的内容比较繁琐,工作涉及面比较广泛,会计需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及工作能力,所以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就相对较高。在目前中国中小型企业的会计需求量远远大于大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所以在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前应当做好充分的中小企业的市场调研,以此来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大趋势。

第二,实行校企合作,采用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学校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为企业的相关岗位针对性的培养人才。学校和企业共同致力于课程的开发,编写实践课程,根据专业岗位的需求组织教学活动。学校和企业为毕业生建造实习基地,将学生的实习实训与企业的运转相对接,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最终为企业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的技能型知识人才。在实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当强调“订单式”的人才培养,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即根据行业的背景,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和企业的文化及对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等内容,学校和企业之间通过协商探讨,共同制定出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对人才进行订单式培养。学校应当采取“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教学形式,即在学校对学生进行会计理论知识的普及,扎实他们的基础,对学生的教学主要是在学校进行。同时,把企业实习作为辅助教学,学生在完成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后,在校企合作的企业里面进行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

第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当多开设一些实践课程,让学生通过模拟训练,掌握一定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培养其独立处理事物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企业讲师,向学生们讲述当下会计行业的基本行情及企业的运转流程,为学生介绍会计的相应职责及岗位的工作内容,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初步的了解,理解企业经营运转的内容及对会计管理人员的相关要求,这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校还可以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岗位实训,把小企业会计工作中的任务移交到学生的手中,让学生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自主独立地完成。

第四,构建新的会计考核体系。以往单一的考核体系不能满足实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成为保障教学质量的必要举措。在会计考核评价体系中,应当将人才培养的特定要求融入进来,摒弃以往过度强调书面理论知识体系掌握的单一考核模式,将考核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操作水平上,辅之以课本理论知识。会计考核体系要能充分的反映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目标,把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标准,结合以往的考核管理体系,构建新的考核价值评价体系,这将更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考核评价体系中采用学分制,基本课程考核的学分、专业证考核的学分及实训考核的学分,最终加上实训企业及单位给出的评分,综合起来构成学生最终的年度总学分。新的会计考核体系使学生更加明确其学习目标,制定新的学习方向,提升自身的综合专业素养,使自身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第五,改革教育方法,建立实践基地。会计是一门对专业知识水准要求很高的职业,其岗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较于其他服务型行业来说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很多中小型企业当中,会计岗位的设定只维持在一到两个之间,对于大型的企业来说,其对会计的需求量也是少之又少。针对这种情况,有条件的高校应该建立会计实践基地,扩大学生的就业途径,为学生尽可能多的创造及征求工作岗位。首先学校要从量上解决问题,每年都有大批量的毕业求职学生,针对这种现象,学校争取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就业岗位。其次,学校要充分的发挥已经建设好的实践基地的作用,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协商,达成一致的共赢目标,派遣新生进入企业实践学习,在每年的毕业季,学院向企业输送大批的优秀毕业生,让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服务企业,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实现自我价值。再者,随着信息科技的发达,学校可以申请建立网上实践基地,经由上级部门批准后,学校通过虚拟的网络平台和相关的模拟学习的软件,对学生进行网上实践教学。在网上为毕业生设计一个会计服务中心,在网络上接管企业相关的项目任务,让学生进行记账及账目核算等。

人才培养模式范文6

3.优化课程体系,突出重外语、厚基础、宽知识、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特色

(1)重外语(英语、东盟国家语言),是指强化学生外语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因此,大学外语学习课程调整为巩固和加强学习英语的基础上,增设东盟国家语言(小语种)课程,无论是英语还是东盟国家小语种,强化口语、听力、阅读、写作与翻译等综合训练,要求学生大学二年级和四年级分别通过国家四级、六级英语考试,熟练掌握和运用至少一个东盟国家语言进行交流。

(2)厚基础,是指具有较雄厚的会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会计报表分析、国际会计、投资、国际贸易、国际税收、国际商法、中外会计准则与惯例比较等课程。

(3)宽知识,是指具有较宽的会计专业及相关的学科知识。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投资学、市场营销、货币银行学、法学基础知识、经济法与税法等课程为必修课程,并要求学生选修管理类、经济类、人文科学类等2-5门课程。

(4)强化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实习训练。采取“四段式三类实习”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分两段深入企业进行实习,熟悉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或审计的过程和要求;建立手工会计学原理和财务会计实验室;建立电算化会计实验室和电算化审计实验室,进行模拟实习。

4.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优化会计专业课程。突出国际会计特别是东盟国家的会计准则与惯例,并能熟练运用专业英语,鼓励学生参加注册会计师资格和注册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学生既能熟练掌握中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如用友、金碟等财务软件),又能熟练应用国外财务软件。

(2)在教学方法上,大胆进行改革,采用案例分析法、自学与讨论法、试验与实践相结合法、多形式作业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和研究型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5.改革教学管理

全面修订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明确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的会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要求以及课程体系和保障措施。实行完全的学分制,包括主辅修制、选修制、弹性学制,为学生塑造自我、发展个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认真搞好教学管理,做好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和教学评估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按照新的教学计划,抓好教材、教学大纲、题库建设,规范教学行为;完善院校、教师评教和学生评教的双重评教制度。

(二)加强同东盟国家高校的教育合作

1.大力借鉴和引进东盟国家会计学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借鉴新加坡的双语教学、外部远程教育、海外办学和马来西亚的“双联课程”等;引进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教育发达国家的教学课程和外语版教材,部分课程直接用外语授课。

2.建立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办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在联合办学方向上,可以同东盟高校在会计人才的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等层次进行交流和联合培养,包括开展联合办学的学位课程和双学位课程;在联合办学内容上,引进东盟的先进教育资源,学习的优秀办学理念和方法,借助东盟国家高校的管理经验;在办学方式上,可以互派访问学者、交流教师、交流学生到对方国家高校学习,互通学习课程;在学分机制上,扩大在教育质量监督和认证领域的合作,寻求建立中国—东盟之间互认学分、学位和文凭的互相认证制度。

3.大力推进中国-东盟国家高等院校互招会计学留学生工作,促进双方高等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与发展。中国-东盟国家高等院校互招会计学留学生,可以有效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带动高等教育升级,推动高等教育的优化。通过招收东盟国家的留学生,增进对东盟国家高等教育的了解,增加我国高校学生同东盟国家学生互相接触、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促进与东盟国家留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共同进步。(三)校企联合,创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1.加强同东盟国家企业集团的联合办学,提高会计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能力。我国高校同东盟国家企业集团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应该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实现校企强强联手的培养模式。一是实行东盟国家企业给我国高等院校注资的方式联合办学,校企实行董事会方式进行管理,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会计人才;二是东盟国家企业给予适当资金赞助我国高校,企业委托培养所需的会计人才;三是东盟国家的企业作为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海外实习基地,每年选派中国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可以在优秀的学生中挑选适合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