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堂范例6篇

专业课堂

专业课堂范文1

关键词: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尊重式教学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曾经在其“尊重的教育——新世纪的教育理念”中提出:新世纪的教育者要尊重教育规律,特别是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尊重受教育者,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除了教会必要的知识,必须培养学生具有“生活的勇气、向上的精神、创造的激情和社会责任感”。尊重的教育,如果落实到教育的执行者之一,大学专业英语教师的行动上,就是在课堂上进行“尊重的教学”。何为尊重的专业英语教学?

在很多人看来,专业英语课堂应该是:老师在前面用英语讲,学生在下面边听边记;老师把该讲的讲透,越祥越好;学生把该记的记住,越多越好。这种教学把教师假设为英语和专业的“知者”(knower),把他所知道的用英语表达的专业知识传给“无知”的学生。教学主要是通过“讲解”(explanation)加上偶尔教师的提问或学生的提问完成的。讲解过后,学生常常要做一些用英语表述的专业知识的练习,检验是否明白了被讲的一切。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在说话。

不可否认,过去多数专业英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的不同时点成为好的讲解者,但是现在,如果英语教师的教学生涯只由这种“教”的经历充斥着,那他真的有必要停下来思考,并问如下问题:“这是最有效的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吗?”

之所以有必要问这个问题,是因为这种课堂上教师的却是在“教”,可是究竟有多少由于老师的“教”而产生的“学”呢?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老师在卖力地用英语教,但学生却没有从他那里学着什么,因为大多用英语表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汉语的专业课本上存在;如果说学专业知识,学生会看懂汉语课本;如果说学专业英语,在这样的课堂上英语老师却没有给学生机会去学。因此,在教师是“讲解者”的课堂上,不知何时,很多努力要跟上讲解的学生,退了下来;另一些记录不知何意的笔记的学生,停下了笔;更多的人做起了白日梦;开始上课时的张张期待的面孔,有很多已经换成了静静的黑头顶。

这就是“不尊重的”专业英语课堂教学!首先,上课的老师忘记了:这是专业课,更是外语课。而语言是需要互动的。其次,作为教师,他不能替学生学习,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为自己学习。第三,也是最要不得的,他把学生真的当成了“容器”,一味地在灌输。在他看来,他们只需被动地接纳,这便是最大的不尊重。何况处于被动地位容易产生疲劳,使人失去兴趣。

大多数人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最容易想起也最难以忘记的是重视你、鼓励你、欣赏你、尊重你、并以你为荣的老师。在他期待的目光中自己做了什么,出了什么成绩也记忆犹新!这就是“尊重的教学”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老师信任、器重学生的能力,并表示欣赏和欣慰。老师的尊重是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

其实,根据JimScrivener的总结,学习过程常常需要五个步骤的循环:(1)做事(doingsomething);(2)回忆(recallingwhathappened);(3)反思(reflectingonthat);(4)得出结论(drawingconclusions);(5)运用结论准备继续做事(usingtheconclusionsforfurtherpracticalexperience)。因此,“教”不一定产生“学习”;前者会介入到人们学习得以产生的每个步骤中去,但学习的产生主要源于“做”,以及做了之后的反思、回忆等。

上述循环对专业英语教师的启示是:人们靠自己做而能学的更多,并不是靠灌输;要让学生们用英语多说、多讲、多做,因为学生都是聪明的、功能完好的正常人,他们会思考、联想、回忆、反思、并得出结论,而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在外语教学界,最近的研究越来越强调学生作为“完整的人”(wholeperson)的重要性。承认学生是完整的人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完整的人对专业英语教师意味着:学生们来到课堂,不仅仅带来了笔和纸,还带来了许多看不见的东西:他们的需求、愿望、梦想,他们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他们的人生记忆,他们的热情、期待,以及他们的愤怒、恐惧,等等,他们是完整的人。因此可以说,专业英语教师“教”的工作仅仅是产生专业学习和英语学习的一个小因素。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关于如何与完整的人打交道的工作。只注重把内容传输给学生是不够的。教师要真正地尊重学生,就要了解他们的心声,努力找出使学习真正发生的方法。这意味着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发生改变:教师再也不是中心焦点,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人人都参与学习活动,讲起来,做起来。这时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者”和“讲解者”,他更应该是学生个体需求、感觉和想法等等的“觉察者”,并且有能力使用恰当的教学组织程序及技巧,设计多样的、适合不同个体差异及需求的练习和课堂活动,创建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的学习的课堂氛围。他有时又是向导,有时是参谋,有时是“信息源”。

美国心理学家CarlRogers曾指出三个最重要的、有助于创建有效学习环境的教师特点,它们是尊重(respect)、理解(empathy)和真实(authenticity)。其中的“理解”是指教师能想象学生的感觉,并且感同身受;“真实”是指教师作真实的自己,不虚伪、不假装、不貌似权威,作诚实的、有时甚至是脆弱的真人。仔细想想,这后两者的本质其实还是在讲“尊重”。当教师具有了尊重的品质,课堂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开诚坦白,充满信任,少了猜疑和胆怯、多了勇气和自信;教学气氛会更积极、更有朝气。学生会更勇敢地面对外语学习上的挑战,同时提高自尊(self-esteem)、增强自悟(self-understanding),继而逐渐地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而不是认为那是别人的工作。

总而言之,“尊重”的英语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信;了解学生的问题及所求;热情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幽默;真诚;平易近人,耐心,等等。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上,首先,要依据教学内容设计足够的课堂活动或任务让学生参与。活动可以包括个体活动、同桌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其次,在课堂活动的组织上,努力做到:创建和善、轻松的学习环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如果充满信任、肯定和支持,就会有更多的英语交流。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史宁中.“尊重的教育”——新世纪的教育理念.河北教育,2004,(5.)

专业课堂范文2

职业学校80%的学生存在厌学心理,对以前照本宣科、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有较大的抵触情绪。面对目前较难理解的专业知识,专业术语,让他们专心听讲实在太难。那么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必须改变课堂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的处理需要下功夫。

(一)纵览全局,明确所授课程地位

专业课教师应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对该目标知识点清楚,这样教学才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对教学内容及教材处理才会准确,避免了任课教师拿着教材,从头讲到尾盲目教学。

(二)斟酌教学内容,构建所授课的知识模块、能力模块

教师在掌握所授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围绕目标,将总体目标细分,一个一个的解决,提高课堂效果。

(三)目标明确,围绕小目标组织教学

小目标模块划分后,任课教师对每个目标的知识点去搜索,组织教学内容。再根据每个目标特点去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及手段,这样达到的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二、主次分明,每节课有易到难设定任务阶梯模块

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都应根据本节课培养目标及学生接受能力状况,把每节课任务分成由易到难,且由基础到拔尖的几个阶梯任务模块。在设定时,基础模块设定要简单,并且是以后学习其他知识的桥梁;中间模块稍有难度,是基础知识灵活应用的一个延伸;拔尖模块有一定难度,是对基础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基础模必须让学生掌握的,中间模块是让能接受且想学习的同学必须得到的,拔尖模块是对尖子生及对该门课程感兴趣到学生的一种鼓励和鞭策。

三、打破常规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活跃起来

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学生的催眠术,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为此教师应针对一节课中不同模块的逐步展现,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想学、主动学。

(一)从思想上出发,设置普遍参与的模式,熟练完成第一模块

首先,教师在思想上要坚定,这一模块的内容必须全部过关,不能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重点转移到容易溜号的学生身上,及时发现其闪光点,激起学生学习的勇气,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如在讲AUTOCAD命令时,每讲完一个命令,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用这个命令完成。问题非常简单,只要听了都会做。学生们在做的过程当中,我会到每名学生身边看,发现问题及时讲解,课堂气氛十分融洽,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其次,让学生思想产生共鸣,这一关不过,后续学习将无法进行,如果掉队老师不允许,同学不允许,让同学们感受到别人能会我也能会,引发其学习上克服困难的能力。因此,这一环节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必要的而不是全部的理论知识讲解,恰当设疑,以个体为单位练习或实践训练。同时强化知识点考核环节,以个体为单位过关,教师掌握好学生对此模块学习的难以关口。对于个别未过关的学生,责成优秀学生在短时间内采取一帮一的方法进行辅导、帮带、考核。

(二)激发团队精神,完成中间模块的学习

由于中间模块稍有难度,可以采取以3~4人组成的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员的构成应学习好、中、差三个档次的学生均有。教学应以教师点拨、下达任务为辅,学生以不受拘束的讨论、辩论的学习模式为主,这样为学生创造性学习提供宽松的环境,学生之间在讨论及辩论的过程中,全面掌握知识。考核以组为单位,每个组由老师临时指定两名学生代表过关,以平均分作为每名成员的成绩,这样,学习好的学生怕学习差的影响本组成绩,一定会尽全力去帮助其它成员完成任务;学习差的学生也怕影响本组成绩而主动去问,努力去学,达到了带动作用。

(三)为尖子生开展综合应用模块学习提供条件

就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经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产生学习疲劳,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弹性的课堂环境,对于第二模块过关且确实不能进行第三模块学习可以奖励自由空间,在不影响其它学生学习前提下,可以看一些课外书等。对于一部分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学生,教师继续下达综合模块的学习任务,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想学又信息不足的学生,及时鼓励,给予信心,将其拉入尖子生队伍,让其体验自己是优秀队伍中的一员,迫使自己学习,增强学习气氛,同时对其它学生也是一种鞭策。在第三模块学习中,教师的指导,启发作用要及时展开,让学生按正确思路解决问题,减少学生的挫折感,保持学习的热情。另外,可以把课堂上未解决完的任务延伸到课下,把理论教学的内容延伸到实验室。保证本次课让学生学懂、消化理解,以便激发起下次课学习的欲望。

四、结语

专业课堂范文3

[关键词]体育专业课堂 有效教学模式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244-01

在体育教学中追求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中融入不同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对体育课程的热情等要素出发,围绕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和提升体育课程的有效教学展开各项体育活动。随着终身学习体育锻炼理念的普及,体育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让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降低,对体育专业课堂的有效性产生制约。

一、构建体育课程有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在体育专业课堂上,体育教学是一项复杂活动,体育教师一味的讲解和示范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体育专业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构建,要求教师将体育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保持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以往的体育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基本都是采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虽有一定的优势,有利于教学具体目标的完成,但是由于传统的体育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容易导致体育课堂枯燥、无趣,影响到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加上授课程序比较固定单一,学生的主体性比较模糊等缺陷,反而不利于体育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顺利实施。

在体育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体育教学融入到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专业学习训练成为大学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堂学习训练来丰富大学生活,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体育专业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开设多个体育项目,尝试多种教学模式,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各种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锻炼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水平,增强身体机能水平,让学生感受在体育学习中的快乐。

二、体育专业教学过程中有效教学模式的路径构建

体育专业教学课堂的结构与形式不应局限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的体育专业学生,不同的运动机能水平,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出相对应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并采取相对应的课堂结构和相对应的教学模式。例如在体育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音乐教学欣赏、基本动作热身活动、男女分步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我的教学步骤。这种体育专业教学结构有别于传统的体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得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学习中、激发自我兴趣、体验成功为最终的目标。

作为体育专业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体育专业课堂上要突出重点,并且所有教学安排及准备活动内容都是为这个重点而服务的。第二,从体育专业学生的需求出发,充分满足学生的运动热情。第三,要建立较好的学习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发展。合理的有效体育专业课堂结构应该是从教学任务的需求出发、从体育专业学生的生理特点出发、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出发,满足学生的学习训练热情,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提供多层次的教学组织结构,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三、制约体育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专业课堂范文4

(一)学校的管体体制和考核方式存在着轻视教学现象,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1.重科研轻教学。科研在高校的排名和各种评比中占有较大的份量,为此高校普遍存在“科研至上”的观念。许多学校在职称评定和各种奖励政策的制订上严重偏向科研,甚至在教师考核上出现了科研工作量可以顶替教学工作量的现象。如果科研项目多,经费多,可以不教学,而且教学方面的荣誉和奖励还可以照拿。这种政策导向,严重地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科研上,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2.重行政轻教学。在高校里,普遍存在着行政占主导地位,教师占附属地位的现象,无论是在学校的地位还是在利益分配上,行政人员优于教师。教师本是创造价值的主体,反而受到忽视和排挤,这使得一些教师千方百计地想要转行政岗,无心教学。

3.重必修课轻选修课。在教务安排上存在着重必修课轻选修课现象,比如在选修课的上课时间和上课老师的安排上表现的尤为突出。选修课经常排在下午、晚上或周末,授课人员也常选一些刚进校、教学经验不丰富的老师上课。这给老师和学生都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选修课不重要。这样会导致教师和学生都缺乏上课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学生的认知、学习动机及课堂行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1.学生对所选课程认知不足。很多学生对课程的认知能力不够,当初进行课程选择的时候,对所选课程并无过多了解,只是从课程名称上根据自己主观判断进行了选择,导致在课堂听课时缺乏学习兴趣。有时甚至因为不了解课程内容,出现了跳跃式的选课,即因为没有学过前期必修的专业课程,直接选修了高阶的专业课程,出现了上课听不懂的现象。因此,学生选课时要多看看大纲,必要时可以请求老师或师兄师姐的帮助。

2.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纯,有着其他的目的:比如哪门课将来考研需要、哪门课学分高、哪门课好过、哪门课可以逃课等,甚至单纯为了获得学分,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来上选修课;有的学生不关注课程的实际内容,选课只是为了获取成绩或学历,得到奖励或证书,谋取工作或职业等。

3.学生课堂参与效果差。在选修课的课堂教学中,大学生的参与普遍较少。而参与较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学生不愿参与。比如:有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去上课就是为了老师的抽查和签到。另一方面是学生愿意参与,但参与方式被限。目前,教师在大学的课堂上是主角,教师策划和实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学生无权主动参与课堂,或是必须得到老师的批准或许可后才能参与到堂课教学的活动中,而且参与方式非常有限。大学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主动设计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势必会带来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4.学生不良的课堂行为。在专业选修课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很多不良行为,常见的不良行为有: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睡觉、聊天或者玩手机;

(2)不能准确回答老师问题;

(3)迟到早退,到课率较低;

(4)学习其他学科的内容等。这些不良行为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不但影响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也挫伤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管理不严,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

材料类专业选修课的课程有些内容理论性较强、稍显枯燥,需要学生培养兴趣、主动地去接纳吸收知识。授课教师如果采取呆板的教学手段,单纯地进行知识灌输,看似讲解的面面俱到,实则让学生找不到重点,分不清主次。当学生不能深入理解知识点时,就会产生厌烦排斥心理。相应地,当学生对课程不认真学习时,教师也降低了教学热情,导致课堂气氛沉重,师生无法互动。与此同时,还有个别教师讲课只是为了教学安排,在课堂上对学生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对学生到课情况要求也不严格,致使学生对选修课更加不重视。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解决材料专业选修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学好材料类专业的课程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1.改革教学管理制度,重视教学工作。要改革高校教师的考核制度,鼓励老师参与科研,但不赞成科研至上的作法。同时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考核管理,重视教学,并以教学为主制订相关政策和考核机制。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弱化并取消高校行政体制。

2.加大对选修课重视程度,指导学生选课。由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有限,在专业课的选择上会出现一些困惑,这也在情理之中。学校应该组织相关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课选课辅导,同时对每门课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方向一一做了介绍,让学生不但了解课程内容,也能够了解老师的专业背景。这样,学生在选课时就不会出现盲目性,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有针对性地选课。

3.端正学生学习观,使其学有所得。观念决定着态度,态度决定着效果。大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观念,就不会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就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就不会有较好的课堂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观受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而且还受个人的认知程度和经验水平的影响。大学生要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观、价值观,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和不良的学习氛围的影响,摒弃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树立远大的志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4.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严明课堂纪律。有些同学对专业课不认同,或者不知道学习专业选修课有什么用途,从而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学校可以对同学进行专业教育,比如开展相关的实践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专业课程知识的用途,培养学生对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制订一定的课堂纪律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进行。比如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上课玩手机现象,老师可以采取“无手机课堂”进行教学,对于违反纪律的同学给以严惩。对于无故不上课的同学,更要严惩,不能放任学生迟到旷课。一些违纪行为不但影响了违反纪律同学本身的课堂学习效果,而且还可能带坏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

5.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职业角色,做一个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教师要积极引导、组织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填鸭式”灌输知识,约束学生的思考。教师应该抱着师生平等的观念,和学生平等交流、探讨、学习和研究。针对大学生的思维活跃这一特点,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理念,鼓励他们参与课堂教学,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正解认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不是单一灌输知识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彼此启发、共同探索和共同进步的过程。

6.教师提升选修课的知识魅力,激发学生乐学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知识魅力的提升和语言艺术的正确诱导。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多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来提升知识的魅力。如利用Flash制作精美的专业课的反应原理的动画、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动画,并在动画中突突出强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各个知识点的相互关系等。时刻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跟着老师的知识和兴趣走,有效地把学生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来。

7.紧跟专业知识发展的步伐,更新和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而教材内容总是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及时了解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及企业的生产现状,更新课程内容,补充新知识,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可学性;教材“绝对权威”,“照本宣科”的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的教师必须紧跟专业知识发展的动向,及时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

8.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穿插课堂研讨、辩论、演讲、竞赛、模拟实践等;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对所教授内容进行多角度阐释,优化知识结构,避免内容枯燥空泛化,同时充分利用自身教学经验,使学生听懂、领会并能灵活运用知识。

三、结语

专业课堂范文5

高等美术专业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社会,使学生成为现实社会中真正有用的人是这种教育的结果,而缺少人文精神的教育必然会潜伏着一定的素质危机。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它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及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即人文实质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贯穿在人们的思维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亦即人文精神。”①

人文精神就是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中国儒家学说中提出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便是一种典型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道家老子主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它从人对客体自我的认识开始,最终又返回到主体的自我,这也是一种非常明显的自然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高等美术教育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它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不同历史、不同国家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蕴涵了人类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自由等人文特征。美术作品是最为直观的人类文化之一,往往以一种不同于人类语言的方式传达着个体的情感,用比语言更直观的方式关注整个世界,这赋予了美术本体最大的价值和功能。高等美术专业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习美术技法和相关理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点在艺术类学科中尤为突出。在这一过程中,美术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力图使专业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早在20世纪初,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认为教育家的任务,就是通过美感教育使人达到最高精神境界。高等教育就是注重对人的品质的培养和改善,为社会培养高尚的、有品位的人。因此,人文精神的培养在美术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日渐显现,高等美术教学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高等美术专业的学习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从2008年四川省美术高考文化成绩的划分就可以看出,美术专业对美术考生文化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及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美术学习不仅仅是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也不应该仅仅是美术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是在一种文化观的指导下的学习。美术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景中理解美术,并通过对美术的学习来感受和接受文化的影响。

面对当前就业的压力和社会上诸多的诱惑,如何确立正确的绘画观念对于高等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讲是极其重要的。了解、学习和借鉴各种有益的文化因素,完善自身的文化,是当今社会状态下合适而正确的文化态度。

高等美术教育仍然是一种心理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一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内心体验过程,不管学生学习什么内容,或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对学生的真正考验是怎样立足于现实社会。高等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是一种十分迫切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从他们的职业道德的教育上做起,学生对职业的社会属性的理解直接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高等美术专业的人文精神教育还应从积极认识和理解本民族与世界各地艺术的历史和文化意蕴做起,让学生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并参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高等美术专业教学的重任。人文精神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它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具有不可触摸性,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更多的途径来关注,这样才能够在研究、学习、探讨、实践的过程中达到对自身人文精神的培养。

注释:

①姚国华.知识分子·人文精神·大学教育.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第397页.

专业课堂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 民族中专 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5-0172-01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计算机教育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对计算机教学有更多的思考,更加重视对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中专计算机教师,笔者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加强民族中专计算机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

一 民族中专计算机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由于历史环境等多方面原因,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一是民族地区教育设施硬件短缺,教育的投入不足,多数民族地区由于教育资金短缺,导致办学条件艰苦,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学生严重缺乏上机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不足,降低了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效性;二是民族地区师资缺乏,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偏低,大多数教师是由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组成,教师只是受过短期非正规培训而教授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大多数教师只是大专学历或中专学历,并且缺乏高职称的教学教师。三是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对计算机的教学也有一定影响,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安排及教材的编写是按照汉族的风俗习惯编写的,并未过多地考虑民族地区的教材应用问题。

二 加强民族中专计算机专业课程课堂实效性的措施

1.加大民族地区教育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教育事业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学校应当积极争取政府对学校建设各方面的投资,使老师和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积极改善学校的硬件实施,比如购买足够数量的计算机,为学生提供上机实践的机会,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除了积极争取政府的投入外,也可以与企业采取“校企共建”的模式吸引资金的投入,共同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学生。企业为学校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和硬件设施,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为他们培养适合工作需要的学生,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这样不仅解决了教育设施短缺的问题,而且使学生可以提前熟悉自己将来的工作环境,有机会进入大型企业进行实习,以提高自己的技能,保证了学生的就业率。

2.提高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教学素质与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完成计算机专业课程教育任务的保证。因此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素质与能力,比如成立计算机专业课程课题组,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主持相关工作,帮助其他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课题组定时开会探讨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交流,努力解决相应的问题。课题组的老师可以找学生谈心,让学生说一下自己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感受以及老师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稳步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另外,学校应当积极地与其他东部发达地区兄弟院校进行培训学习交流,请权威的老师来学校做实地调研,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对相关问题积极整改。还可以参加多种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研讨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把握社会对计算机专业要求,从而提高老师的专业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

3.根据民族地区的特色设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式

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地区民族文化背景和计算机专业功底的学生。因此要建立以本民族风俗习惯为基础的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通过以实际情况的分析做到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例如,按照回汉民族文化风俗特点,设计具有回族特色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用书,并且编写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教案。例如在讲授“网页设计”时课程时,老师按照本民族的风俗习惯设计教案,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授课的内容。尽量选择与自己民族文化历史相关的内容(包含民族融合和谐内容)进行讲授,可使在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本民族的相关文化知识,增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对于受风俗习惯影响而拒绝选计算机课程的学生,老师要认真对待,与学生认真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他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优势以及计算机知识对他今后生活的积极影响。总之,老师应按本民族文化特色进行授课,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提高课堂实效性的目的。

三 结论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其他地区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根据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来安排授课情况,积极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加教育投入,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增加其兴趣,达到提高民族中专计算机专业课程课堂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石玉芳.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促进策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5):65~67

[2]王智文、蔡启先、刘美珍.CC2005教程体系解读及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4)

上一篇商品质量

下一篇移风易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