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范例6篇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范文1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 发展

一、厘清“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霍利(holye)定义为“指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简短的定义却呈现出一个信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流变和革新的过程。即暗含着教师个体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革新。 

霍利(holye)曾明确地把教师专业化定义为:一是关注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整合到同事关系以及与服务对象的契约和伦理关系所形成的情景中@。很明显,这一定义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强调教师职业作为一个普通职业,是一个通过符合专业标准而成为专门职业并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培养专业情意、促进专业发展,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 

就宽泛的意义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均隐含着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区别不大。但事实上,它们并不是同一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教学成熟化、技能化的过程,主要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则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地位的获得。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提升。此外,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师成长的阶梯。而教师专业化则是一种教育制度的体现、一种教育改革的趋向。 

 

二、“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主体化的教师专业化 

从王卫东等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如下规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我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非常明确的特征:教育专业发展是一个意识到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使教师职业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师是教学实施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职业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过程就难以完善,教师专业化这一目标就不可能达到。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强调教师的自主意识,要求教师订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努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人。 

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是一个与主体性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有赖于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通常,专业自主作为一个职业成为一门专业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共创教师专业化。而且教师的主体自主性意识要落实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就像叶澜等学者指出:“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他们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自我意识发展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足点和依托体,这一自我意识也将非线性的动态教师专业发展推向高层次的静态的教师专业化。 

 

(二)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静态归宿 

王卫东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这一提法意味着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概念,既是教师专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状态,也是教师专业化自身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里就可以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解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用于指称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所达到的状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也正是突出这点。强调教师专业理念的建立要求教师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

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强调知识专业拓展、不断的积累、丰富和完善,强调专业技能的形成,不断增强、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强调专业情意的培养,不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反映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状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持续变化也体现教师专业化的内容要求。

三、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模式探索 

 

(一)基于校本研究的模式 

在校本研究中,教师是研究者而不只是教学技术的应用者,教师对自身实践工作进行反思,并不断地重建自我。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校本研究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树立。更重要的是校本研究对教师素质这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起着极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学校里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自主意识是校本研究正常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化之间存在着的是一种既互为前提又互为结果的动态生成关系。校本研究过程中,虽然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群体各方面素质发展趋向的过程。但在进行研究时,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突然的即时结果,它会及时地对所从事的研究产生反馈,形成一条回路。因此,校本研究中,成为主体的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不仅会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会促进教师专业化向完善化迈步。 

 

(二)基于教学反思的模式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来看,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措施。从教师专业化优化过程来看,教学反思也是其必须具备的筹码。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教师的主动反思教学是本着对教师专业化的迈进,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质疑和有效改进方案的行为步骤,是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揣摩和进一步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设计。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优秀教师融合专业化教师群体的可能前提,内在因素和必经之路。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提升,实践智慧的升华,主体意识的认同。在走向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教学反思是不可或缺的筹码,不容忽视的棋子,不许忘却的标准。 

 

(三)基于自我发展的模式 

首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学习必须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的基本内容。在融于教师成长的整个历程中,教师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无止境的学习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能力、态度、教学方法、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不断走向专业化。其次,实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根本体现。教师应该从平时的课堂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在教育中优秀的教学是充满了情感因素的教学,是人性十足的教学,是意义充分的教学。教师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因素。因此实践过程中有利于教师专业情感,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课堂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它是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教师专业化必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2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 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刘复兴戒国教师教育转型中的政策问题,当代教育科学,2004(11) 

教师专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 发展

一、厘清“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霍利(holye)定义为“指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简短的定义却呈现出一个信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流变和革新的过程。即暗含着教师个体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革新。

霍利(holye)曾明确地把教师专业化定义为:一是关注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整合到同事关系以及与服务对象的契约和伦理关系所形成的情景中@。很明显,这一定义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强调教师职业作为一个普通职业,是一个通过符合专业标准而成为专门职业并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培养专业情意、促进专业发展,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

就宽泛的意义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均隐含着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区别不大。但事实上,它们并不是同一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教学成熟化、技能化的过程,主要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则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地位的获得。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提升。此外,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师成长的阶梯。而教师专业化则是一种教育制度的体现、一种教育改革的趋向。

二、“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主体化的教师专业化

从王卫东等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如下规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我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非常明确的特征:教育专业发展是一个意识到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使教师职业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师是教学实施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职业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过程就难以完善,教师专业化这一目标就不可能达到。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强调教师的自主意识,要求教师订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努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人。

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是一个与主体性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有赖于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通常,专业自主作为一个职业成为一门专业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共创教师专业化。而且教师的主体自主性意识要落实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就像叶澜等学者指出:“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他们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自我意识发展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足点和依托体,这一自我意识也将非线性的动态教师专业发展推向高层次的静态的教师专业化。

(二)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静态归宿

王卫东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这一提法意味着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概念,既是教师专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状态,也是教师专业化自身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里就可以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解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用于指称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所达到的状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也正是突出这点。强调教师专业理念的建立要求教师适应社会发展和教

育改革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强调知识专业拓展、不断的积累、丰富和完善,强调专业技能的形成,不断增强、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强调专业情意的培养,不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反映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状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持续变化也体现教师专业化的内容要求。

三、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模式探索

(一)基于校本研究的模式

在校本研究中,教师是研究者而不只是教学技术的应用者,教师对自身实践工作进行反思,并不断地重建自我。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校本研究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树立。更重要的是校本研究对教师素质这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起着极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学校里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自主意识是校本研究正常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化之间存在着的是一种既互为前提又互为结果的动态生成关系。校本研究过程中,虽然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群体各方面素质发展趋向的过程。但在进行研究时,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突然的即时结果,它会及时地对所从事的研究产生反馈,形成一条回路。因此,校本研究中,成为主体的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不仅会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会促进教师专业化向完善化迈步。

(二)基于教学反思的模式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来看,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措施。从教师专业化优化过程来看,教学反思也是其必须具备的筹码。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教师的主动反思教学是本着对教师专业化的迈进,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质疑和有效改进方案的行为步骤,是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揣摩和进一步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设计。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优秀教师融合专业化教师群体的可能前提,内在因素和必经之路。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提升,实践智慧的升华,主体意识的认同。在走向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教学反思是不可或缺的筹码,不容忽视的棋子,不许忘却的标准。

(三)基于自我发展的模式

首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学习必须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的基本内容。在融于教师成长的整个历程中,教师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无止境的学习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能力、态度、教学方法、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不断走向专业化。其次,实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根本体现。教师应该从平时的课堂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在教育中优秀的教学是充满了情感因素的教学,是人性十足的教学,是意义充分的教学。教师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因素。因此实践过程中有利于教师专业情感,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课堂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它是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教师专业化必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2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 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刘复兴戒国教师教育转型中的政策问题,当代教育科学,2004(11)

教师专业发展范文3

关键词:教师培训专业发展自我反思

在基础教育深化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命题越来越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负责教师教育的机构也在千方百计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适应课程改革、适应素质教育实施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更多的地方和单位采取了聘请专家进行专题培训的形式,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并非十全十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强烈的主体性色彩,不仅仅是规章制度和要求就能凑效,尚有许多其自身发展的内在机理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一、影响基层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基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才能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从广大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目前在专业发展方面的实际实际看,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发展。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教师外出交流的机会少。由于受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很难走出校门,走出本地区去学习,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有的教师从教二十余年还从没有参加过县里组织的教学研讨会,更不用说到外地学习取经了。教师长年囿于学校的小天地中,难以撼动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模式,对实施教学改革缺乏信息的支撑,难免会出现夜郎自大的现象,更有闭门造车之嫌。

第二,教学压力大,学习时间受限。在与教师们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学校主人制度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占毕生相当大,教师们感到教学压力很大,总担心学生成绩上不去,担心被平行班比下去。所以,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千方百计抓考试成绩,越抓越死,学生学习成绩反而进步不大,越是进步不大,教师抓得越紧——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通过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学改革从而促进教学效益提高的途径便被弃置,影响了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动力。

第三,组织有限的培训活动,难以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每年都有地市级培训、县区级培训若干次,但是仍然无法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层次越高的培训,受训的面也就越窄;一方面培训的内容并不连贯,培训效果受到影响。这样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是暂时的而不能持久,是零星的而不能系统化。教师专业发展除专业引领外,更需要系统的培训来支持。

第四,对专业发展的认识不够。与专业发展给教师带来的提高是综合性的,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虽是持久的但也并非立竿见影,不如教师紧抓一阵来得效益高,因此许多教师认为专业发展提高的是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已经次之,对专业学习与发展显得热情不足。譬如要求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教师们就觉得很累,并且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成效慢。这就好比翻越山头一样,大家习惯了从山上的羊肠小道走,年复一年,不觉得累,也不觉得繁琐,但要让他们打一条隧道,可能一年两年完不成任务,效益一时难以显现,大家就不愿去做。因此,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认识不足,影响了其主动发展的积极性。

从以上几种因素的分析来看,前三条基本上属于外部因素,而第四条恰恰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教师自身的需要是其实现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使教师认识到位,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大提高,大飞跃。

二、设计专家引领模式,促进教师理论提升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专家的引领是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专家的引领,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带动,一线教师则难以突破多年教学经验累筑起来的藩篱,专业发展的预期往往落空。但是,我们必须要弄清楚的一点是专家的理论引领并不能解决教师的所有实践问题,至少是不能圆满地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弄清楚专家引领的作用的前提下,认真设计专家引领的模式,让一线教师能够获得最大的帮助。

当前活跃在教师培训领域中的许多专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很深入,但由于职业的缘故多远离基础教育教学一线,因此理论造诣往往高于对实践的理解。因此,引入专家培训的作用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开阔一线教师的理论视野,使一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当前教育理论前沿的基本情况,强化教师的理论素养,使其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实践中不至于走偏方向;二是通过这些走南闯北的专家让教师了解全国各地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从面对自身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从而使教师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己目前需要研究和突破的关键问题。

基于上述专家引领的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在设计教师集中培训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专家队伍的阵容要有层次性。每次培训纯理论层面的专家培训要占整体内容的四分之一左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较好找培训内容应设计为二分之一,实践探索方面的内容占四分之一左右。这样就能够使教师既能很好的消化理论,真正达到引领的目的,同时实践探索的案例又能给教师的实践创造提供一个基本的蓝本,使教师在这个蓝本的启发下进一步拓展创造的空间,达到培训促进教师理论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效果。

二是要了解教师的需要。在组织培训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一线教师专业发展中急需解决又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样能够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三是培训主题要明确。每一次集中培训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主题确定培训的基本内容和方案。在聘请专家时,我们要将培训设计解决和要突破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告诉专家,并与专家协商培训的基本方式,优化培训的过程。同时要协调不同层次培训者,使他们的培训做到前后呼应,尽最大可能地放大培训的成果。

三、引导教师独立思考,促进教师实践能力

许多教师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当作职业生涯,而非专业生涯,因此其教育教学工作往往被“降低为机械的习惯,降低为虚伪的、半心半意的例行公事”。①而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就要首先改变这种职业观念,进一步“将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探索的、发现的快乐,使自己的生命和才智在为事业奉献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②实际上,在这些教师中并非是大多数人一开始就出现了职业模式化倦怠,而是因为他们缺少引领,缺少独立的思考,缺少思考和研究的方法,才导致他们的教学成为“职业”而不是“事业”,成为“工作”而不是“艺术”。因此,我们在探索教师专业发展道路的问题,绝不能忽视教师是实现其专业发展的主体,必须调协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我们实施对其不断引领的同时,要引导和鼓励教师不唯上,不唯专家,要对教育教学更多地进行独立的思考,在思考中发现教育教学的乐趣和终极价值。

一是教师必须要学会理论思考。任何一种理论无论如何自圆其说,都与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存在距离,只有老师消化了理论的精髓并渗透到实践中去,才能说是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较好的结合。但是,对于专家的前沿性理论,教师不是亦步亦趋地照搬,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在实践中进行实验与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接受的同时必须加上自主地独立的思考,从自己所理解的透彻的那一点入手,指导自己的实践。另外,并非所有的理论都是完善的,没有一丝缺陷的,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在实践探索中发现理论的缺陷并进行了弥补,我们才能说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做到了这一点,教师自身也就从职业教师变成了具有“专业发展”能力的教师。

二是要对教材与教学环节作独立思考。教材是教学的辅材料,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教材的地位已经从教学的“圣经”转变为教学的一种基本资源,仅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一种参考样本。因此,要使教学改革取得重大的突破,还需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首先从对教材的崇拜中走出来,从研究者、使用者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取舍和改造教学内容。另外,许多教师都观摩了许多名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一个能够实现自我专业发展的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模仿其教学过程,而是要揣摩其所以然,把握隐藏在其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精髓,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但是,没有对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具体行为的独立地批判性思索,是难以达到促进专业发展的目的的。

四、经常性地进行总结反思,促进教学创新

学习他人的经验是一个方面,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经常性的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具体地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反思,才能真正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才能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找到新的发展点和突破点。

首先,要充分认识自我总结反思的重要性。“只有那些善于施行‘自我更新’取向专业发展、具有较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才会较多地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其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莫过于“可提高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反省认知,或者说教师专业发展反思意识与能力”。③从教育评价学的角度来看,能够及时反思和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很重要的一种评价方式,也是一种成效显著的评价活动,因为这种反思直接来源于自身的批判性思考,所掌握的进行评价所需要的信息是任何一种他评的方式所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如果是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而不是为了教师间那种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横向评比,我们不用担心这种自评会有虚假的成份存在,他们的反思和自评没有任何功利,除自身发展之外。

其次,要从过程性和阶段性两个方面进行反思。教育评价学认为,评价的类型主要有形成(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过程或某个阶段的总体评价)两大类④。这两种评价所承担的功能不同,一种是在过程中及时对自己的发展进程进行矫正和完善,一种是分阶段进行总结,集中把握一个阶段的发展情况。反思属于评价的范畴,是自我评价的重要方式和方法。教师对自身进行过程性反思,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促进教学进程趋向更加完善,从而实现教师平时的量变式发展和进步。总结性反思可以以半学期或半学年进行一次,着力对自己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作所为进行综合考察,得出发展的经验,集中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的发展找到突破口,从而实现专业发展的新飞跃。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自身评职称,也不是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更高一些教学分数,而是实现教学实践活动的创新,实现教育的整体创新,使之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教育为日益发展的国家和社会培养和提供更多有用人才的要求——这应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高层次目标。因此,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教育面临的一个长期的重要的而且是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育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2008年第4期。

①[德]奥伊肯著,万以译:《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教师专业发展范文4

一、“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深化

从传统的培训学习中可以发现,以往我们把“教师专业发展”等同于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以这种认识为基础的培训,就是不断灌输扩大教师的知识面、训练教师的技能,它往往请脱离一线的专家高高在上面向全体教师统一培训。结果多年的实践导致了教师的普遍“厌学”。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这种惯性的培训思维,培训研习不但没有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促进教师的有效学习,还使新课程的推动举步维艰。显然,传统的培训学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仍有极大的局限。

那么,我们对“教师专业发展”认识的盲点在哪?其实,通过对近年来那些成功经受过市场风雨洗礼的民间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研究就会发现,他们之所以深受家长欢迎,是因为触动了教师们的“心智模式”。换句话说,传统的教师培训之所以收效甚微,是因为没有深入到教师的“心智模式”底层。按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圣吉的定义,心智模式就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甚至图像、印象。依本人理解,“心智模式”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模式,它决定着我们对自我、对世界的看法,左右着我们的教育态度和行为,左右着我们对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与发挥。一句话,“心智模式”守住我们的大脑,挡住我们的视线,让我们自以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就是要触及“心智模式”,激起教师破除心智深层中可能的发展障碍,唤起教师主动发展、自我完善的意识。在这个意义上,“教师专业发展”就包括心灵的根本转变,或者说“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就是指教师“心智模式”的改善。

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认识不能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层次上而要指向“心智模式”改善的深处。在推动新课改的艰难进程中,专家们认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五个:一是职业理想,二是教育理念,三是人格魅力,四是专业知识,五是教育能力。这五个因素我们可以视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第一、第二因素属于“心智模式”层次,第四、第五属于知识技能层次。综合起来,“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由浅到深就包括三个层次:知识技能、人格魅力与心智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认识的深化,还表现为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各层次的具体要求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知识技能方面,由过去教师基本功定位于“三字一话”(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发展到今天,教师的基本功转向“五个能力”(教材解读能力、与学生交往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试卷编制能力)。又如,王东凌教授指出,过去教师教学专业能力常常被概括为备课能力、说课能力、上课能力、讲课能力、评议课能力,称为“五课功”,重视“教”的能力。现在更关注教师研究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设计学案、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等培养“学”的能力。

新课程的推进,要求“教师专业发展”包含着一种新的“专业精神、专业思维、专业能力与专业习惯”,要求对过去进行扬弃。

基于上述认识上的变化,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核心要求是教师能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从民族前途高度培养未来建设者的关键。所以,如果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领导认识不能跟进或无视“教师专业发展”这些内容及其关系,就难以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师发展新模式,就会导致在教师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低效乃至负效;同样,教师个人无视或忽视它们也会导致自我发展的停滞。

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的突破

对教师发展培养规律的探索,将使对教师的培养更具有目的性和科学性,能更好地理解并推动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这方面的研究逐渐明朗清晰。综合起来,教师专业发展培养规律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因素。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取决于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与教师个人的自我发展,即组织的因素与个人的因素。从组织的因素讲,当教师不成熟的时候,要营造一种环境,通过改善团队学习来激发教师自我超越的意识促成教师个人的发展,使教师从不合格走向合格乃至优秀。教师自我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本身的动力和目的;任何外在的作用因素,都无法取代教师的自我学习与自我努力;当一个教师成为优秀教师成为骨干教师后,它的发展动力主要源于不是组织的支持与帮助而是自身的教育发展力,来源于职业的幸福感,来源于“个人反思”。当教师成为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真正教育主体,他就趋向成熟能持续发展了。因此我们说,教师的发展特别是专业发展是一个从依靠组织的帮助到走向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教育心理成熟的标志是走向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其次,教师发展的切入点。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来看,从何处切入促进教师发展,这取决于组织者的个性与能力,取决于一所学校的具体教育环境和教师本身的个性,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北京著名教研员王能智老师从“专业知识、教育能力”入手,在实践中培养教师的成功感与自信,让教师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职业理想”,成功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师。这是一条从实践到精神升华的循序渐进的教师成长之路。推动教师的发展,无论是从组织的角度,从“专业引领”的角度,还是从教师个人的角度,都是可以有多种途径并可以整合多种途径的。

最后,教师发展的阶段。教师从一个新人到发展为专家究竟要经历哪些阶段?需要多长时间?每一个阶段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如何解决?在这方面,王能智老师以自己的实践为基础,比较科学的揭示了教师发展的一般轨迹,为学校制定教师发展规划提供了样本,为教师的自我发展建立了自信。王老师根据教师从教的心理发展情况划分教师的发展阶段,他认为,一个新教师从进校门到发展为专家,要经历这几步:

怀着美好理想的憧憬期―――这个阶段是教师“规范化”发展时期,主要让教师集中精力学会讲课,帮助教师站稳讲台,克服恐惧心理,建立成功心理。

能做事后的发展期―――这个阶段开始担任班主任,根据教师各自工作的类型,围绕“教学常规工作、学生的发展状况、扩展教育视野”等多方面的教育教学难点展开,让教师长本事、长能力、长德行。

成为合格教师后停止发展的高原期―――这个阶段教师由于几乎经历了教育教学中的所有工作,工作趣味性消失,目标消失,加上教育难题难克,教师开始怀疑自我与工作的价值;教师队伍出现分化,部分教师缺乏引导,就会几十年如一日的怀着消极情绪重复工作,陷入尽“义务”的心态中挣扎徘徊。

突破高原期的再发展期―――这个阶段教师进入“个性化”发展时期,部分教师通过小课题(往往属于个人课题)的研究,探索到了规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培养了独立研究的能力,重新找到了教育的乐趣和价值,不再需要组织更多的支持与帮助,真正走向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教育阶段,进入了可持续发展期。

从王老师的实践中也发现,教师从组织的帮助到走向自我发展,从“规范化”发展到“个性化”发展,学习、实践与研究这三个因素起了决定作用。对于学习我们强调除了自我学习、向同伴学习外,组织根据教师发展的实际,通过有计划的安排“引进来”和“走出去”活动能较好较快地突破部分教师某个阶段的发展“瓶颈”。实践似乎是我们每一天的重复工作,但真正懂得实践的教师,他每天都在尝试,每天都在检验,他会创造性地做好实践中的每一个点,把实践中的每一个点当作成长的台阶;他善于把握实践中的机会,发现其中的机会,乃至创造实践机会;所以他总是有很多积极想法,总是在跃跃欲试,总是充满活力,总是感到生命很充实。对于研究,正如王老师的观点,它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唯一途径,是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不二法门,是教师突破以后几十年教育生涯遇到难题时不断前进,寻找教育快乐与幸福感的最有力的武器。

三、“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的重点

当前,教师培训中一种通常做法是,面对着几十名教师或上百名教师或上千名教师,不分新教师还是老教师、不分层次、不分类型采取集中统一培训。许多学校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待教师的发展学习还是一种粗放式的引导,追求简单方便与声势浩大。究其根源,还是思想上缺乏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与规律的深入认识,相应的在行动上面对全体教师时就分不清谁是“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的重点或哪一个阶段是“教师发展”培养的重点阶段。

那么,“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的重点对象是谁?哪一个阶段是重点培养阶段?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对公司和学校中的一个典型的现象即员工三十岁前后工作情况进行对比,其结果是:三十岁前的员工是组织最需要给予及时的支持与帮助的对象,是培养发展的重点,其发展情况决定了一个公司的未来;三十岁后的员工是心智已经定型时期,这个阶段是培养发展的难点,多数员工思想行为是一如既往,他们维持着公司的现有水平;改善公司的整个状况,就要从三十岁前的员工的精心培养开始。

一个优秀的组织的组织设计,对员工一定要分清重点培养对象和重点培养阶段,懂得重点培养三十岁前的员工,努力改善三十岁后的员工水平。同样,教师发展也是如此,如果把教师发展比作涉水过河的话,那么,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教师中,最需要组织帮助的是新教师。从教师个体发展的规律看,每个教师前三、五年的发展,是奠定教师一生从教“心智模式”、教育教学习惯的关键,是教师能否实现从“规范化”发展向“个性化”发展转变的关键,决定了教师五年后十年后是在教育教学水平的原地打转,成为一名视野狭窄、内心充满抱怨又自以为是的教育“工具”,还是成为一个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有智慧感,能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新一代教师。所以这个时期,他们是最需要组织的支持与帮助的时期,是需要重点培养的关键阶段。

新教师的培养是重点,他们代表着学校五年、十年后的教育教学水平;老教师的提高是难点,他们主要依靠从教前三、五年的基础自我发展,他们往往维持着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新课程背景下,“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就是要以新教师的培养为突破口为重点,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从组织帮助到走向自我发展之路。

四、“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完善

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要通过制度来保证实现。虽然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以校为本”,但却需要基层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从不同高度不同层级进行相互衔接的制度建设。

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它的工作是全局性的,负责一方教育教学重要制度的制定与监督实施,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具体在教师发展方面,教育行政部门一是要理顺教育投入制度,规划好教育投入项目,建立专项资金,改变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的现象,确保对教师发展的投入落到实处。二要完善教师发展的晋升机制,以职称路线为主干,形成学科路线与管理路线,区域与基层不同层次的教师发展阶梯荣耀体系,改变官本位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三要建立公平合理的人事竞聘机制、流动机制,从职称评定到荣耀体系的授予,从教师的配置到岗位的轮换与区域的调动,让教师有向上发展的空间。四要在区域层面搭建教育教学交流平台,教师培养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学校而言,“以校为本”的教师发展模式,要求我们按照“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纲领”搭建教师发展基础平台、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就目前而言,许多学校已建设的基础平台如教研组、备课组、研讨会等虽然相对比较完善,但低效空转流于形式;师徒制在有些学校名存实亡;公开课、示范课等展示课教师是唯恐避之不及。这些常规的教师发展制度问题突出表现在缺乏动力系统;也表明一些学校对教师发展的内涵、规律与教师发展培养的重点严重认识不足。很难想象,这种常规的教师发展制度在“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时代,能引领并能培养出一代创造新课程新教育的新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范文5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力图为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育己意识;评价机制;培训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4—0080—02

收稿日期:2013—11—19

作者简介:夏志锦(1991— ),女,辽宁本溪人。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杜桂娥(1959— ),女,山东荣成人。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社会学教学。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师的社会角色从传道、授业、解惑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转变,在社会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就有必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加以界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改革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国内学者综合国内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表述,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一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教学专业上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师在特殊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动学习增长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丰富专业精神境界,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的知识、能力得到全面补充,逐步发展成熟。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主动性、连续性、多样性等特点。

二、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育己意识薄弱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任务,部分教师却将其作为唯一任务,忽视了自身的专业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新的理论、思路不断提出,教师如果仍束缚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会与教学实际渐行渐远,最终被淘汰。这不仅阻碍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的育己意识淡薄。一方面,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但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等通识理论的了解仍处于初级层面,甚至部分教师认为这类知识掌握多少无足轻重。事实上,教育学、心理学这类教育学科的理论是教师必备的,它们能指导教师运用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应尝试着将这些教育理论融入教学实践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待提高。教师身处在大量的教学工作中,忽视了自身科研能力的提高。科研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通过科研,教师会在循环往复的工作中体验研究的快乐,在自己的教育兴趣点上展开科学研究,探索专业发展新领域,在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形式大于能力

一方面,各学校招聘教师过于看重学历、证书而忽视了教师的实际能力。应聘者在应聘时会出示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心理咨询师证书等。这些证书只能说明应聘者基础知识扎实,但他们的实践能力却无从知晓,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要在一定的学历限制下广纳人才,录用真正有教学能力,具备一定教学能力的教师,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过于重视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科成绩而忽视教师的实践、科研能力。每个学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仍以班级成绩为主,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是否有提高却无从得知。学校应完善教师评价机制,这样教师的主体性才能真正被调动起来,在自我效能感满足的情形下,放下心理包袱,不断努力推动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教师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教师教育培训内容偏重理论知识。培训机构讲授者往往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脱离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讲授者向进修的教师传授先进的理念,但这些理念仅仅停留在表层,缺乏现实意义。进修教师的收获也停留在了解新课改理念的层面,至于如何运用却略显茫然。另一方面,培训机构的讲授者只注重知识传授,忽略了对进修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进修教师不能将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教育等有机融合,这就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实际教学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教师自身能力水平没有得到提高。因此,教师教育培训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提高进修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进修教师真正通过培训实现自身专业发展,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三、解决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育己意识

教师要树立教师专业发展的育己意识。意识观念的转变推动教师自觉地进行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要重视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以增加专业自信。一方面,教师要自觉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教师要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教法等进行深入了解,提高专业理论素养,这样才能有效地将教学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还可将教育理论知识运用于案例教学中,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培养自身的科研能力,增强专业自信。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观看教育科研的相关讲座,不断地汲取与专业相关的最新的动态、经验、成果。在分析、讨论、综合各种信息、材料后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加入自己的认识、观点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教师经由实践、反思等多次循环,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科研能力会有很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只有增强育己意识,才能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在育己的同时实现诲人不倦。

(二)健全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

学校应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机制,录用教师要广纳人才,教师评价要多样化。一方面,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等说明应聘者基础知识扎实,但学校在招聘时更应注重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对这些准教师的评价要更加深入,通过试讲、说课等形式考查他们是否真正具备专业学科从师素质,录用综合能力水平较高的人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评价要多元化。对教师的评价,班级成绩只是一个方面。教学活动、科研成果等都可作为评价标准。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应积极对教师的各项工作进行评价。对于优秀的教师,学校也应予以物质及精神上的奖励。教师在自我认同中不断进步,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将会不断提高。

(三)完善教师教育培训机制

一方面,教师教育培训要面向教学实践。培训机构讲授者在理论知识、先进教学理念传授的基础上,要联系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在交流中了解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双方进行沟通,不断摸索适合课堂教学的方法,实现有效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培训机构要重视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信息化时代要求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共享的资源中筛选自己所需的专业资源。教师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通过课件展示、案例分析、情境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无疑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蔡笑岳,雷晓云.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3]王艳玲.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的核心理念[J].全球教育展望,2008(10).

教师专业发展范文6

一、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我国从2001年开始正式启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发展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在课程研究上有一句名言,即“课程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实际上,课程与教师本来就是一体的。课程改革有两个不可分割的因素,即技术因素和人的因素。课程设计是课程改革的“技术因素”,教师是课程改革中“人的因素”,只有实现“技术因素”与“人的因素”的统一,新课程实施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也就是说,课程与教师是密切相关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教师个人的成长也离不开专业发展,随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面对教育发展的多元化、社会化、国际化,各种新旧观念的碰撞,价值观的取舍,科技的发展,教育如何进行交流与合作?无论从教师个体的生存需要还是个人发展的需求,都要进一步的发展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升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目前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的可归纳如下:

根据最新发展更新教师的学科知识;根据新的教学技术、教学目标、课程和教育研究更新教师的技能、态度和方法,使教师能吸收课程或教学实践方面的主导性革新;使学校能开发和运用课程和教学实践方面的新策略;使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学术机构、企业家等之间交流信息和专业知识;帮助能力差的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从事于教育管理、研究、培训的各级各类机构。 二是教师个人的参预。教师是一项具有专业性的职业,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追求,也是教师教育机构的职责。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机构以及地方教研部门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也需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积极探索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模式。为了促进教师(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创造什么样的条件,采取什么样的途径和措施?各类教师教育机构和地方教研部门应该如何与中小学合作?学校如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和行动研究来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这些问题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要从当前形势出发,制定并落实相应的计划与措施,从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师资等方面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学生要学好,必须对教师进行持续的、高质量的专业发展,传统专业发展的模式必须改变。教师不再被动地坐在那儿,接受“专家”的新思想或新实践,对专业发展的评价也不再仅仅通过教师的满意度,或是对这些新方法的用途进行评价。

教师必须积极参预专业发展计划的制定,要将自己的发展与本地区、本省仍至于国家的发展方向联系起来。作为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确定位

教师虽然都从事于教育教学工作,表面看来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但教师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个性的不同,性格的差异,接受的教育,环境的不同,都对教师的教育观、价值观、思想方法产生影响,从而使教师个体之间差异明显。因此,在专业发展上,要体现“以人为本”,不能搞一刀切。每个教师对自己的定位必须正确。专业发展的方向必须因人而异。每个教师都要根据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明确自己的长处,明确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才能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也才能有所发展,取得一席之地。强人所难,只能事倍功半,,或者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努力学习

在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社会,教师不是教学任务的执行者或角色的扮演者,而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创新者和需要不断发展的专业工作者。作为传播知识的使者,面对着知识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必须时刻注意学习。每个教师都要确立“终身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比如开展读教育理论专著,听名师、教授讲学,及时了解国家教育形势,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紧跟时代教育的潮流,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学习的方面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的知识更新;二是要求教师学习新的技能与技术;三是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方法。

3.勇于探索

我们不缺理想,也不缺乏智慧,更不会缺乏计划。但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成不了大的气候,不能成名成家,恐怕最缺乏的是踏踏实实的行动。当然,也许实践了一辈子也没有很多成就,成不了“家”。但一个教育家,肯定是一个实践家。

实践的过程是漫长的,可能还充满着困难与挫折,甚至于伴随着痛苦与折磨,所以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实践的过程是寂寞的,没有红袖添香的浪漫,也许同样没有掌声与鼓励,可能还伴随着冷眼与嘲讽,所以我们要经得起大千世界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