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标语范例6篇

创新标语

创新标语范文1

企业的创新标语口号一

融合德智勇勤,创新其乐无穷。

创新无条件,信手偶得之;创新无诀窍,突发奇想中。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

不是空洞口号,创新是必要行动。

诚实是做人之准则,信用是社会的灵魂,创新是企业的根本。新奥因成功而美好,员工因创新而精彩。

持创新,再铸辉煌。

创新突破稳定品质,落实管理提高效率。

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开拓者找创意。

携手创新,共建和谐社会。

时时寻求效率进步,事事讲究方法技术。

创新才是走自己的路。

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创新的路。

汇集人才组织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创新人才。

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和谐社会。

探索无止境,发展也无止境,创新更无止境。

人人提案创新,成本自然降低。

伟人语录成就经典,平凡岗位创新世界。

行动是成功的开始,等待是失败的源头,创新是发展的桥梁。

闯一番事业是最好创新。

创新是梦想和现实的桥梁。

财富不选国家人种,创新不择贫富阶级。

创新是一个企业进步的灵魂

用知识拓展视野,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知识创造未来!

创新是人类前进的永恒动力。

以诚信态度做人,以专业操守做事。

将创新研发转化为新的生产产品。

创新是魂,人才是本。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以不断的创新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将创新技术转变成可以投入市场的产品和工艺

坚持科学发展,创新企业发展!

企业必须具备高度的动力感不同寻常的竞争意识和不顾一切的敢于创新的精神

把技术创新看作纯粹的技术行为,把技术进步作为技术创新的目标 技术创新过程的完成,是以产品的市场成功做为标志

技术创新>技术开发+技术利用

通过各种创新的技术与产品,推动科技创新。

在与用户的互动和创意提出中挖掘新的技术

通过创新要求建立畅通高效的创新服务

产品创新是任何企业都需要遵循的一个长远发展计划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

将创新研发转化为新的生产产品。

协作共享,改善心智模式;创新突破,力争超越自我。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不是空洞口号,创新是必要行动。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

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创新的路。

坚持创新,再铸辉煌。

诚实是做人之准则,信用是社会的灵魂,创新是企业的根本。

企业的创新标语口号二

整合资源、创造机会、开拓市场、实现共赢。

企业文化标语:

以诚信态度做人,以专业操守做事。

简单的事做千百遍不出错就是不简单,

容易的事做千百遍不出错就是不容易。

生产没有质量的产品,等于制造没用的垃圾。

培育利益员工,创造团队精神。

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这样的会议是属最浪漫的行动。

环境与人类共存,开发与保护同步。

生产绿色产品,节约地球资源。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拌君一生。

同心同德,承继十载根基;群策群力,共创百年辉煌。

创造完善,服务社会。

以质优取信于客户,以服务竞争于对手。

诚信为本,精益求精。

以品牌树形象,以服务争第一。

占行业熬头,创世纪经典。

诚信立足,创新致远。

言有信,行有恒。

创新是魂,人才是本。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鲁迅:“一定要有自信的勇气,才会有创造的勇气。”

创新无界限,人人有机会。

创新难,自主创新更难,持续创新则难上加难。

科学不等于技术,技术不等于产品,产品不等于创新。

业绩是底线,人才是核心,创新是未来。

人人崇尚成功,事事成于创新。

从定期检查到抽检再到免检,从仿造到制造再到创造,新奥人大踏步前进。

观察趋势,了解趋势,把握趋势,实现创新。

人人参与创新大讨论,个个争当创新先行者。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认识科技创新,感悟新奥文化。

新工艺带来高效益,新观念开辟新天地。

协作共享,改善心智模式;创新突破,力争超越自我。

智者求己,钝者求人,愚者求神。

创新是“见人之所共见,思人之所未思。”

创新是种豆得瓜、是抓住偶然的机会、是突发奇想、是巧妙组合、是提前思考、是因祸得福、是愚蠢行为的突然终止、是反向求索、是模仿借鉴、是调整顺序与重新排列、是大胆突破,创新有时是挺简单的!

不是空洞口号,创新是必要行动。

财富不选国家人种,创新不择贫富阶级。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

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创新的路。

伟人语录成就经典,平凡岗位创新世界。

创新无条件,信手偶得之;创新无诀窍,突发奇想中。

创新才是走自己的路。

闯一番事业是最好创新。

融合德智勇勤,创新其乐无穷。

坚持创新,再铸辉煌。

携手创新,共建和谐社会。

新奥因成功而美好,员工因创新而精彩。

诚实是做人之准则,信用是社会的灵魂,创新是企业的根本。

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开拓者找创意。

行动是成功的开始,等待是失败的源头,创新是发展的桥梁。

创新突破稳定品质,落实管理提高效率。

时时寻求效率进步,事事讲究方法技术。

人人提案创新,成本自然降低。

探索无止境,发展也无止境,创新更无止境。

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和谐社会。

创新是梦想和现实的桥梁。

汇集人才、组织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创新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第一推动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现代化企业。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创新标语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教学 观念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给语文教学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为学生提供创新动力;营造语文创新氛围,激励学生积极创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展学生实践的空间,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展示创新才能。因此,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急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自觉摒弃以分数、应试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积极开创初中语文创新教育的新格局。

一、语文创新教学的理念

新课标中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这是一项课堂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新举措。在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它使学生能自由、积极、灵活多渠道的锻炼能力,从而掌握知识。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就自然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长期如此,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势必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完全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其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努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亲近自然、触入社会、认识自我的意识,以及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关注自己周围社会的态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换而言之,教师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也就是授之于“渔”,而不是给予“鱼”。

因此,必须把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探究式的互动合作的学习模式!

二、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策略

1.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由内容分析本位而重视语感积累。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落实语言素养训练方面的目标,这是保证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的关键。在教学中要摆正篇章分析与学生感悟的关系,还是要讲精彩讲到位的,不是完全排斥分析,而是要把分析当成帮助学生领悟的手段,而非目的。但坚决反对对课文作琐碎的、微言大义的分析。整体感悟绝不等于主题先行,主题先行的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因为我们在课堂教学的逻辑关系中应处理好演绎和归纳的关系。

根据思维发展的规律来看,归纳教学优于演绎式教学,我们可以试想:中心意图都明确了,再分析不是浪费时间嘛。2.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

学生的自主探究需要教师的导航,否则很容易偏离学习重点和难点的航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导航:(1)意见分歧处点拨,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难免对有些问题产生分歧,我们不要简单的充当裁判的角色直接判定谁是谁非,而要从课文的内容、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巧妙的点拨,使学生自己悟出结论。(2)我们提倡阅读过程中的多元化理解,但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而置教学内容本身的价值取向于不顾,这样不利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必然会削弱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学生多元化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正确的价值取向上进行理解。(3)朗读课文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主要活动之一,在学生的朗读不能很好的表情达意时,教师可进行适时的范读以帮助学生正确体会把握文章的情感,以推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3.重视人文特点,增强创新内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注意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教学就要通过语言载体,充分挖掘依附其中的人文精神,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材,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他们进行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激起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引发学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也使学生从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向能够独立探讨、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感等将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而这种内在动力一旦充分发挥出来,就会表现为一种创造渴望,从而形成语文教学与创造力培养的良性循环。

三、初中语文创新教学中的巧妙点拨

新课标的出台,新课程的实施,促使了语文试题的主观性、独创性、发展性。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活动的重点聚焦到学生的“学”上,完善人格,培养研究创新精神和格物致知的精神。

创新标语范文3

关键词: 新课改 中学英语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英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其课程设置应符合信息时代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和多元化社会的要求。新课标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英语教师应及时更新理念,创建新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更好的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

1、转变教师角色,充分认识新教材的重要性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也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新课标英语教材在渗透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因此在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充分认识教材对教学的重要性,反思教材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效果,并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使教材在实施中学英语新课程的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教育教学的意图、策略等影响学生,让学生享有独特体验、持续发展的权利。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1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对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持发展的眼光看待,多鼓励,多支持,教师还可针对教学中的难点、疑点,有意识地设置争论情境,让学生参与讨论,既给学生创设参与学习的机会,又给学生一个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问时,也许会因为受到心理、知识、语言、思维、情绪方面的障碍,很难准确回答问题,这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谅解和宽容,并适时启发引导,理顺学生的思路,给学生圆满表达自己的机会。

2.2以学生为主体,使训练形式多元化

新课程标准主张一切教学活动都有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皆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英语素养。而训练形式的多元化,应是教师探索的方向。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紧扣课堂,抓住课文,在常规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如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作演讲,训练“说”的能力。还可利用各种机会展开故事会、课文朗诵会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常规的课堂教学跟英语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还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让他们有更多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另外,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2.4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新标语范文4

1 丰富课堂,激发学生创新活力

创新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挖掘教学资源,通过丰富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在日常教学中,笔者通过以下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1.1 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成功的教学需要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此,建立一种平等参与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新课标赋予我们的责任,更是激发学生创新活力的保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语文课堂创新,构建学生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语文活动、学法指导训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多种途径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真正形成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教材的创造互动。在这过程中,我们应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以平等的姿态去亲近学生,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商量,逐步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和人伦差异,使学生不惟书、不惟师,敢与教师自由交往。

1.2 营造人文、创新氛围,激励学生积极创新。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我们力求将文学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名人名言、学习专栏相映成趣。课堂教学外,组织学生读书看报、讨论背诵妙语佳句。在课堂中适时地开展语文专题讨论、热点问题辩论会、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力求让学生在浓浓的语文氛围中,关注生活、感悟语文,让学生热爱语文、乐于创新。而对一些传统诗歌的演颂也要大力提倡,让学生除了感受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外,更要对其精华加以吸收,因为语文人文教学可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不竭动力。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生活态度、人生观、人格修养等方面进行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

2 创设环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学生的创新思维源于一个好的教学氛围,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2.1 精心设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习上,学生只有存在疑问,在认识上才能感到困惑,产生冲突,引起探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疑,深入钻研教材,确定重难点,选择的教学切入口,问题力求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通过设疑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另外,教师不仅自己精心设疑,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对问题敏锐的洞察力,造就学生敏于发现、勤于发现、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还要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不盲从、不违心、不惟上的良好品质和学习上的批判精神。通过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2.2 训练求异思维,促进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协调发展。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探索同一问题。小到标点、一个词语,大到篇章分析,都可以引导学生多向比较,展开求异思维。引导学生对各种语文材料进行研读时,要启发学生各抒已见,不追求答案一致,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设计一些正向与逆向思维的作文题让学生思辨,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选取新颖而独特的观察、认识角度去探求事物,表达出自己不俗的认识和看法,让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充分训练自己的语言思维,使带有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写作闪亮登场。

2.3 培养想象力,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进行阅读教学时,在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思、多问,训练他们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去想象未来,去创造作者没有创造的东西。如文中的人物神态、场面气氛、故事情节、诗歌意境、未尽之情、言外之意等材料信息,都可以延伸、扩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想象。

3 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1 注意语文教学的延伸拓展,扩展学生实践的空间。如果把学生整天禁锢在课堂上进行思维训练,连外界新鲜事物都没有接触,学生将失去充分发展的思维空间,只有扩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学生的视野才能开阔,思维才会活跃。因此,语文教学要立足课堂,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创新标语范文5

关键词:潜心备课 专研教材 创设情景 精诚合作 活用教法

备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设计及全面准备工作。上好一节英语课绝不是单纯课堂上四十五分钟的事,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前备课所下的功夫。在备课中,教师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还要注重课程内容的优化与完善,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明确教学目的、原则与方法,安排好教学环节。只有充分细致地备课,教师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才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生活化。这样教师上课时就会得心应手。

一、认真钻研教材

高度重视课程内容的优化与完善,但不能忽视语法及词汇。熟悉教材是教师上课的前提,是备课的基本任务。教师必须对课本编排体系及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有所了解。注意根据教材单元话题,创设生活情境。注重温故而知新,懂得如何使新授的语言知识在教学中合理浮现,如何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强化记忆。很多教师往往在备课时考虑如何让学生们积极参加到各种游戏中,而忽略了基本的语言用法,长此以往,学生们外语水平就会渐渐停留在模糊不清的层面上。因而,在备课时一定要勤翻字典。外语学习中,时态就像骨骼,而词汇则像肌肉与韧带,两者都得到均衡发展。

二、教师在用心钻研所教课重点、难点

同时,还应注意了解语言材料涉及的背景知识及相关文化习俗。我们学英语的同时,也是在了解它的文化。例如,英美人爱好的穿着、白宫等著名地点、英美人的禁忌、他们的肢体语言表达的含义等。我们所备的英语课一定要以实为主,避免盲目的活动,只图活跃,使课堂表面热闹、民主,而实则摆花架子。新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特别是能力,而不是为寻找热闹氛围而展开各种活动。

三、预设真实情境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也需要一个过程。在备课中,我们应提前给学生提供实用的、完整的感性材料。可能需要实物、录音、录像、简笔画、图片等,或编排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故事,给学生提供听、说、读、写、演的机会,调动学生的思维,做到积极参与、有目的的演练,进而达到能力的提高。

四、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心中有数,也就是我们一贯强调的备学生。但新课程理念下的“备学生”更加人性化,它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其实质就是面向有个性差异的学生。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对本单元话题可能产生的看法和主张。如果我们备课准备的材料不受学生欢迎,那么就难以在课堂上吸引住学生。教师的思想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教师越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他的语言及教学方法就越有利于教学。教师只有在备课中把

学生的生活实际融会贯通到语言教学、编排到实际情境中,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有趣,充满个性化。

五、潜心研究教学方法,灵活设计教学情境

真正上好一节课,必须解决“怎样教”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发现式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注意选择教法,推陈出新,可谓教之有法、而无定法。所选教学方法一定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相信学生的能力,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互动中生成知识、体验中感觉知识、质疑中升华知识、探索中获取知识、激励中拓展知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特别是创造性的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广大学生明白,而不应该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六、注重教师合作,开展集体备课

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可谓两人智慧胜一人,备课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使每个成员在知识上查漏补缺,在能力上互相促进。每位教师在教学中不同的教学体会都能给其他成员以启示,使其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效果更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平台,是教师合作交流的载体。这彻底改变了原本处于孤立封闭状态下的教师备课、教学和研究,以崭新的姿态,通过交流、研讨进行探讨;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挖掘出备课组教师的智慧,形成了教学的合力,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研讨,每位教师都将自己的优点展现给别人,又从别人那里吸收更大的优点,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合作链”,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每位教师都能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较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于钢.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创新标语范文6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必然趋势。我们不妨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入手来探讨一下这一难题。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交流,一种生活体验,更是一门艺术。故而语文阅读教学要全面有序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更要结合各种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建立民族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充满激情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许这是古代的老师职能作用,现在的教师应该迅速的转变观念。专家认为。在新课中,教师头脑中要有儿童意识,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一切为了儿童的学习。不能光考虑教师怎么教,还要考虑儿童怎么学?要用体现儿童特点的教学方式,关注儿童的生活,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通过与儿童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变化是课堂环境改变的基础和推动力。老师不能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抱着“师道尊严”不放的老师,学生一见就怕的老师,永远走不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课堂上,老师完全是“学长式”的,走下三尺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探讨学习,共同研究问题,交流彼此思想。老师更多是指引者,学生像车,老师往车上加的是油,而不是上货,学生意犹未尽,课堂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望。相比之下,我们才真正明白在课堂上摆正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老师要蹲下去看学生,只有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对等的位置上,才能赢得学生。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圈内的事,我们应知道学生喜欢看什么书,喜欢听什么音乐,他们都谈论些什么话题等等,并力求走进他们的心里,去切实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变化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觉得我们的教育、教学是孩子的自身成长与发展相协调一致的。

二、要强化互动教学,让学生活起来

在强化互动教学课堂时,应根据实际制定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所谓三位一体的新课程教学目标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心中始终要想着学生,人的发展是设置一切目标的依据。教学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体验,才是可持续的有远见的。

我们设计每一堂课的时候,都要做到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妙趣横生。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体验课堂内容,观察学生的探究动向,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在大胆放手让学生体验的同时,强化互动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练,多讨论。学生的创新意识往往都是在这种亲身体验中产生的,让学生有一个自己展示的平台。

“互动”是新课改中的热点话题。什么是互动?互动就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融合。所谓师生“互动”,从宏观来看,师生一起努力营造一种亲密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从微观来看,教师对学生学习中的分组、讨论、事件等进行密切关注,给予适当指导,学生对教师启发作出回应,师生持续地在交流中走向完善和深刻。

新课改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理解或者观念的偏差,师生互动关系往往存在一些问题:要么教师过于热情,纵容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缺乏主观能动性,互动的重心偏向于教师的讲授;要么师生只重形式,单一机械的“一问一答”的固有模式,使课堂成为“教师问学生答”的流水程序;要么师生没有共处一个平台、同设一个情境来合作,教师没有激情及时应对学生的阅读事件,学生针对教师的引导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思考;要么放任学生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教师只充当旁观者和“巡逻队长”。综上种种,都是教师和学生的概念孤立、单一地存在,师生之间互动得机械、形式、冷漠,为了互动而互动,无法就同一个主题、话题、情景进行良好而平等的有效对话和交流,而实现师生共同研究、相互促进的效果。课堂形式算是新一点,但是从师生互动方面来讲,达到了交流、沟通、融合的效果吗?双方地位对等吗?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师生互动行为,很难简单地分为教师一方或者学生一方,两者是相辅相成、紧密结合、融合一体的。师生互动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师生共同建立一种良好平等的学习氛围,针对文本进行多重对话。单纯的师生问答不是真正的互动,表象的热烈合作不是真正的互动,“花架子”下漫不经心的讨论交流不是真正的互动。什么是真正的互动?真正的互动是师生共建亲密朋友型氛围,教师善于担任优美情境的设置者,教学目标的确定者,讨论交流的主持人,通过阅读挖掘文本中的人性、生命、伦理、情感等等,让生命闪光,让心灵流淌,让情感律动,达到精神的接纳和人格的对话,师生在同一个平台下平等对话,在同一个情境下共话人文,使教师的角色得到改变,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真正的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多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纠正,并产生新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

三、灵动鲜活的课堂教学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惟一对象,譬如语文,除了一本课本外,就是一大堆练习,其它什么也没有了。现在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就语文而言,它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老师更多地引导学生进入“大语文”的天地。

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课程的“教学过程”变得灵动活泼,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而是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