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论文范例6篇

艺术生论文

艺术生论文范文1

关键字:艺术教育艺术素质措施

当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艺术公选课,与此同时,学校为了提高艺术公选课的质量开设了艺术公选课教研室。很明显,现在的艺术教育正在逐步成熟,并趋于完善。对当代大学生的艺术素质的提高将起到很深远作用,将有很重大的意义。

所谓艺术素质是指具备艺术范畴内的内在知识水平和外在表现相协调统一的一种综合水平和能力。比如从事舞蹈、音乐、绘画、文学创作等艺术行为的人他们所具备的和艺术相关的能力,就可以称之为艺术素质。艺术素质教育即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内容,来改变艺术素质水平的教育。推行艺术素质教育,一是要加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与指导,尤其是要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解决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二是要全面深刻领会、贯彻全国教育会的精神,尤其是要认真贯彻总书记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进一步提高认识,加深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理解;三是学习科学的教育思想,包括国内外教育家的先进思想和新的教育观念;四是学习国内外艺术素质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五是推广应用各种优秀的艺术素质教育科研成果。

一、高校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作为高校学生的艺术教育,其学科的个性、创造性、主体性在教学中体现得较为突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考试和考核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方面,各高校都有自己不同的要求和做法。为掌握高校院校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某地的7所高校院校艺术教育情况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艺术素质不容乐观。如会五线谱的学生只占调查人数的7.9%;非艺术类学生入学前接受过美术教育的仅占20%;在问及对自己的审美能力有无信心时,只有34.8%的学生认为有自信;21.7%的学生不知道中西方美术的区别,71.9%的学生对中国美术和西方美术了解很少。基于此,一些高校院校已陆续开始对非艺术类学生进行包括美术、音乐、戏剧等方面的艺术教育。

另外,调查中发现,高校实施艺术素质的现状呈现以下特点:(1)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自主性比较强,教学内容较多地受到专业教育的影响,存在将专业艺术院校的教材压缩使用的现象;(2)教学机构方面,多数高校院校设有艺术教研室或艺术活动中心等机构;(3)师资队伍方面,学校拥有一定数量的教师队伍,但学历、职称层次无法与专业教师队伍相比;(4)资金投入方面,大多数学校经费紧张,教学设备短缺;(5)学生对艺术素质教育的认识方面,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艺术类课程抱有较大兴趣,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艺术素质教育与就业无关,学习兴趣不大。

二、艺术素质培养在教育中的作用

2.1对品德的培养

首先艺术素质教育与“德”有紧密联系。艺术素质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其内容是广泛而富有联系的,如果仅仅将艺术素质教育归结为吹拉弹唱、舞文弄墨等技巧性的训练,显然达不到正确理解艺术的目的;应该从文化现象或者说人文素质的高度来整体认识艺术,才是对艺术素质教育的全面认识。艺术教育从形式上不能仅限于一些技巧性的训练,而且从内容上看也不只单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狭窄的门类。作为富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众,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感、艺术观念,乃至整个社会的风尚、习俗、气质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而产生的艺术也必将表现出各自的特质。但作为艺术的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将其纳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不仅使艺术教育更为宽泛.同时对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民族文化,树立民族形象以及培养爱家乡、爱本上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价值,从艺术教育的实施、传授及提高方面也有便利的条件。如何使民间艺术落实到正常的人文艺术教育内容中,使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众能熟悉了解并珍爱自己的传统民间艺术,进而热爱自己的祖国。

2.2对审美观念的培养

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雕塑、建筑、陶艺等艺术学科,各艺术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艺术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管是哪一种艺术,它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人类对世界、对现实、对生活的一种情感反映。对现实生活感受越深,艺术情感的表现就越深刻、越真实,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经过对生活深刻实践才完成,这样的艺术作品,对人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作用就越大,因此,人们说优秀的艺术作品能陶冶影响人的性情。在艺术的类型中,最主要的、人类感觉最敏锐的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

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它又称造型艺术,因它以可视的图型为基础,占有一定的空间,故属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作用于人的是形状和色彩这两个因素。

听觉艺术也称为时间的艺术,它只能听而看不到,主要是指音乐这一艺术,它影响人的因素是声音、音响。音乐这种特殊的语言与所要表现的对象不可能有本质上的联系,因而它不可能象视觉艺术一样描绘出具体的事物形象出来,只能表达一些不确切的情感含义。但音响是一种物理运动,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音乐的存在,它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因此,任何有感觉的人都会对音乐的音响而有所反应、有所感知,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最直接、最细致的一种艺术。

可见,艺术作品影响人、感染人的过程,也就是教育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受教育者认识美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审美过程中完成的教育。正是因为艺术本身是美的铸造,它感染人,作用于人类的审美,靠的就是它自身美的魅力。艺术教育是提高人的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2.3对思维的培养

艺术素质的教育除了审美功能作用外,形象性思维的培养是另一主要功能。爱因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人的左右脑有着不同的分工,左脑以语言、计算、逻辑等功能为主,右脑以记忆、形象、情感等功能为主,左右脑既分工不同,又互相调节,互相辅助,偏重任何一方,智力的发展会受到限制,只有全面平衡的发展,才能达到增进智商的目的。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认识当中,显然将人的思维方法、方式孤立地区分开来了,认为:逻辑思维是科学家的方法、形象思维是艺术家的方法,其结果是教育单一的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艺术创作是情感的心理活动,是艺术家通过非具象的手段表现他的内心世界。由于是非具象性的艺术,因此,他的创作必须以想象力为心理基础,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充分发挥,塑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而作为艺术的受教育者,通过不断地对感知力的培养,对艺术欣赏的二度创作,也变得更加丰富,这个由感官刺激到受理智支配的过程,是受艺术情感激发的过程,是艺术不断给大脑思维提供丰富给养的过程。苏联巴甫洛夫学说:人类的生理心理机能,都有其节奏规律。大脑思维时,注意的对象越是处多变的运动状态,注意力就越集中,越有深度,注意对象转换的本身,就是给注意力的一种给养。就是不断给脑力形成新的刺激,不断导致神经兴奋的再现。因此,对促进全面思维创造了条件。“艺术能够激起幻想,开拓思想,形成道德原则,扩大眼界,皆因思想立场,给人以理想”,这是前苏联对艺术教育的阐述。

三、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措施

3.1.注重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采取多种办法。以音乐教学为例,通过讲解音乐背景、情节等,通过画面展示、播放幻灯或电影等多种方式,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曲目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强烈兴趣。例如,根据民间传说的爱情故事及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而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其美妙的旋律令人无限神往,其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但是,如今学生对于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完全熟悉,尤其他们欣赏是该曲时,也并不一定能够充分理解。若在欣赏此曲前,教师将故事的梗概以及“草桥结拜”“同窗共读”“十里相送”“婚变投坟”“化蝶”等情节向学生讲述清楚,便能激发学生欣赏该曲的强烈兴趣,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受到音乐欣赏教学研究和实践者的注意。有论者认为,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更好地启发、诱导、感化、影响学生心理,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激发他们认知上的需要和对音乐的兴趣。比如,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通过在不同的班级分别进行听磁带录音和通过多媒体欣赏乐曲,对学生注意力集中情况进行对比后发现,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2加强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在艺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各类、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因为课外活动是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各类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抓学生心理特点及艺术教学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纯真的艺术感受、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学校艺术教学质量。

我们必须把建立艺术教育评估体系与标准提到日程上来,艺术教育教学考核、评估是检查学校艺术教学质量、改进教学的必要手段,是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考核评估学校艺术教育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

①学校开设艺术选修课的种类、开设门数及课时;

②课堂教学及课外艺术活动情况;

③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审美能力、艺术表现和创新能力);

艺术教育不能一瞰而就,不能心浮气躁,不能做样子打快拳,它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

3.3艺术教师要扮演好培养者、促进者的角色

艺术教师是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者和促进者,作为一名艺术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改变传统的单一备课、授课方式。综合艺术课程所涉猎的领域十分广泛,其教学任务是一名授课教师难以完成的,只有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次,艺术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姿态进行教学活动,建立个师生同乐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师生在一个同思索、共发展的环境中,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教师要做到蹲下身来和学生讲话,耐下心来听学生做事,全身心地参与学生的活动。

再次,教师应积极地“旁观”。俗话说旁观者清,学生在进行创作、表现时,教师并不清闲,教师要积极地听,认真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随时掌握艺术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学习。积极地“旁观”是申时度势、适时有度地进行干预,这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活动。

最后,教师要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活泼多样的艺术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艺术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使课堂更加生气盎然。在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或表现不当时,教师不是求全责备,而是给予理解和鼓励,使学生敢于行动,敢于探索和思考。在课堂上,教师更应是学生最可信赖的朋友、知己和支持者。师生之间这种温暖的人际关系,便于一个生机勃勃的教与学的气氛的形成。

3.4学生应从心理上接受艺术教学

在高校艺术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抱着一种混混而已的心理,并没有从认识上接受艺术教育,他们觉得这些课好过,而且成绩好坏无关,学与不学都是一样。针对这样的思想,作为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同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艺术教育,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才达到了我们教育的真正的目的。

总之,艺术素质教育能潜移默化地陶治学生的性情,纯洁心灵塑造,是美的集中体现。事实上,素质的提高,不单是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标准个人意识、道德修养等的提高;素质的提高,也能使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得到提高。大学生更应该尽可能地接受人文教育,找回丢掉的另一半,走出或超越自己狭窄的专业范围。它将成为艺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倍受重视,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这有益的探索当中,寻找自我,表达自我。同时,高校艺术素质培养现状不容乐观,广大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应时刻注意时展的新动向,以代表广大人民先进的文化方向为宗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好高校艺术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英)赫伯·里德著吕延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M]长沙:湖南人学出版1993

[2]宋德玉,姬英涛陶冶情操,完善自我—论音乐欣赏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美与时代,2004,(9)

[3]杨芳论艺术素质教育的科学化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

艺术生论文范文2

高校艺术教育,就是按照大学生不同学科特点,因材施教,开展艺术教育。开展艺术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精神,挖掘其潜能,启迪其心智,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当前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

当前高校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究竟如何呢?在一个什么水平上?笔者任教于理工科院校,对他们的思维习惯、艺术知识掌握程度有一定了解。就笔者看来,理工科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存在以下三个特点:

(一)接受艺术教育机会较少多年以来,由于受实用主义的影响,学校教育长期陷入“智育第一”的误区,形成以智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和制度。尤其是在理工学科为主的大学里,“重理轻文”的观念根深蒂固,绝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后,受培养体系、师资、办学经费的限制,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基本无法接触艺术领域。他们除了看过几部电影和听过一些歌曲之外,对艺术的感受机会是很少的。更谈不上系统的艺术理论知识和艺术实践活动。

(二)形象思维能力较差,艺术感受力有限理工科大学生习惯于进行逻辑思维,这使得他们的艺术思维方式也趋于逻辑性,即较为注重艺术的变化性和叙事的逻辑性,如描述电影电视的故事情节,音乐的叙事性,舞蹈、摄影、美术中的构图、黄金分割计算等,而对其中蕴含的美缺乏欣赏和感受,久而久之便导致艺术审美的接受力较为迟钝。也就是说,理工科大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较差,艺术感受力受到一定限制。

(三)纯理工科大学生对艺术同样有强烈的追求虽然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感受力普遍较低,但是他们的爱美之心却丝毫不减。笔者所在的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对艺术美有着强烈的追求,只是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造成他们对于艺术的“入门”有一定的局限性,即“想而不得”的状况。这就要求高校应根据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完善培养体系,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教育。

三、艺术教育对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启迪作用

艺术教育对人格培养具有强烈的渗透功能。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以一种自觉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进行培养,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造就一种健全、完美的人格。应试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的品德情操有所缺失,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综合人才。艺术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品德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其它教育门类的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艺术教育有利于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全面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人的思维方式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非艺术专业学生在借助专业学习强化逻辑思维的同时,接受一定的艺术教育,从而发展形象思维,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使创造力和感悟力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接受艺术教育的大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都比较强烈,笔者所在的理工科院校中艺术专业的学生往往比较活跃,自信心、协调能力都普遍较强,他们的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较为完善。

(二)艺术教育有利于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完善身心健康,增强人才竞争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当代中国学生多成长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中,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更是极少经过细腻的艺术教育,同时又面对着来自家庭、社会、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就业、个人定位等多方面的压力,或者长期受挫感较强,很容易产生一系列思想与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对此,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艺术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主动发掘生活之美,培养对生命的热情,进而增强受挫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力、积极的情感心态、热爱生命的思想信念,激发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去战胜逆境,乐观面对挫折,主动迎难而上,才能使他们在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等方面都能具有一定优势。这样的人才进入社会后才更具竞争力。

(三)艺术教育有利于非艺术专业学生提高思想品德修养,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艺术之花永开不败,它能够净化人的灵魂,升华人格魅力,延续灿烂辉煌。艺术教育有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很广,涉及到学生思想意识、爱国爱党、遵规守纪观念、认真学习态度、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伦理意识等,与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密切相关。将富有净化心灵的艺术精神融入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通过开展更为直观、更为贴近生活、更易接受、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充实、主题积极向上的艺术文化教育,可以拓展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思维,完善心智,提高大学生品格修养,增强综合素质,促使完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自觉抵制消极庸俗的思潮,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养。

四、加强针对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教育

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理工科高校艺术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均有待提高。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所不可或缺的。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坚持以人为本,更新艺术教育理念艺术教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即在艺术教育中要以大学生为本,引导和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制定和完善适合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体系,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素质,尊重和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最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艺术类课程建设,规范高校艺术教育内容理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要同艺术院校的艺术教育区别开来。首先,要将艺术教育纳入非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体系。其次,针对非艺术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高质量的艺术类教材。再次,创新教师授课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明确艺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塑造高尚情操、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和谐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素质从事艺术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是实施艺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艺术教育的开展,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直接决定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要提高高校艺术教育的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学校必须建立健全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到位,并把全面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素质当作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其次还要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不断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业务水平。再次,要结合时展及不同层次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四)加强校园文化艺术精神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艺术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艺术教育是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发展建设的活跃因素,尤其对于理工科院校,营造和谐文明、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不能离开艺术教育。高校要积极组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动员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他们施展才华、展现个性,体现大学生精神风貌。同时要针对学生特点不断改进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实施途径,保证校园艺术活动的参与性、思想性和实效性。让大学生在美的环境和氛围中陶冶情操、开启心智。使艺术教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结语

艺术生论文范文3

艺术院校的学生具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思想积极向上、吸收新生事物快,自我意识强等特点,同时也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第一,观察力强,感性思维强,但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停留在表面。艺术院校的学生由于长期受专业学习的熏陶,在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等方面,往往表现出观察力强、情感丰富、富于想象力、喜欢追求鲜明的艺术个性、崇尚艺术个性的积累等特点。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感性思维强.对事情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不容易透过现象抓本质。第二,生活独立性较强,社会化程度较高,但自我约束意识较弱,自律性较差。艺术院校的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性格往往较普通高校的学生更为活泼,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再加上艺术院校的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实践、艺术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人际交往经验,在人际沟通方面要强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有些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家教、外出演出、设计产品包装等形式已经有了固定的经济收入,独立生活能力较强,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小,心理承受能力较强,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更能适应社会的竞争力。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功利性较强,自我约束意识薄弱、自律性较差等问题。第三,对专业课的学习吃得苦、毅力强,但对文化课的学习却常常忽略。艺术院校的学生大多热爱专业学习,他们普遍认识到专业水平的高低对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课。但另一方面,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从小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专业课,大多文化基础较差,进校后往往不能正确处理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关系,常常忽视文化课的学习。第四,学习动机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有部分文化基础较差的艺术院校学生,并不是喜欢艺术专业,而是由于艺术院校文化分数要求低,容易考上,为了一张学位证而选择了艺术院校,这些学生进校后,往往学习动机不明确,过一天算一天,缺乏学习动力。

二、艺术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艺术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第一,学生管理观念落后。不少学生管理工作者,认为学生管理就是对学生行为纪律的管理,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管理理念应为服务型管理。第二,缺乏良好的学生管理队伍。目前,我国艺术院校学生工作队伍,大多是从本校本科生、研究生中选留产生,知识结构单一,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工作人员留校后,把学生工作岗位当作一个短暂的存身之处,并没有把学生管理工作当作一个终身岗位,存在着学生工作队伍人心不稳的现象。第三,管理方式僵化。学生一届一届的送走,迎来一届届的新生,这些新生与往届学生有很多的不同,但学生管理工作仍然沿用原来的管理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新生的需求,从而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发展策略

针对目前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须通过转变学生管理理念,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培养和健全学生管理制度来改善现状,使学生管理向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1.转变学生管理理念

转变狭隘的学生管理理念,向人性化、形象化和情感化管理理念转变。第一,实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尊重学生,学生不再是被管理的角色,学生和管理人员间是平等的关系,允许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人性化管理把学生看作是主体,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管理人员指导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第二,实行形象化管理。形象化管理要求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引用学生管理制度,还要把这些管理制度形象化。如通过开展学生管理主题班会,学生交流会、学生小组会议等具体渠道对学生自我管理先进事迹进行学习和讨论,以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榜样形象。此外还要求管理人员自身要塑造好自身的形象,以在学生管理中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第三,实行情感化管理。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特质,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更应耐心指导,让学生明白学生管理工作的真正用意。对于个性特别张扬和怪异的学生应该及时予以交心指导,让学生感觉到管理人员的良苦用心,从而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另外,可以通过开展班级之间,系、院间的联谊会,文艺晚会等方式对好的榜样进行宣传,鼓励和激发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2.创新学生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事物的出现,在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应注重以下原则的运用。第一,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对高校学生的管理应坚持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基本原则,在制度的制定中应多运用激励原则。激励原则的运用还应注重与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激励目标的高低要适当,避免目标过高挫伤学生积极性,或目标过低学生毫无兴趣,这两种状况的出现,便失去了激励原则的意义。第二,坚持导向鲜明和标准明确的原则。艺术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应当把艺术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目标,给艺术院校的学生成才指明正确的方法、途径和方向,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学生管理制度的标准要明晰,要明确艺术院校的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告诉他们拥有什么权利、担什么责任、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应当怎样做;要使艺术院校的学生清楚地知道,如果做了某事或做出了某种行为就会得到什么或失去什么。学生管理制度地制定要重在明理和引导,注重“柔”与“刚”的结合,使艺术院校的大学生自觉得遵守规章制度,发展和约束自己,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第三,坚持民主原则。民主管理理念不仅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艺术院校以人为本学生管理模式的要求。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制度建设中来,坚持用公开透明、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来决定管理的目标和要求,让制度真正深入人心,让人们认同该项制度,自觉遵守。第四,坚持操作步骤简单化的原则。学生管理制度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因此在表述上要尽可能简洁流畅,而且要充分考虑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理解能力等因素,操作步骤要简单化和流程化,并通过宣传、解释,便于学生理解、遵守和执行。第五,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公正原则是法治社会的要求,是依法治校的具体化体现,是学生管理制度建设的核心。这就要求制度中的所有规定,都应“合情、合理、合法”。具体可理解为:在保障国家、学校、家庭、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根本利益,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前提下,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设计应当体现权利、义务、责任的合理分配与承担,遵守公平公正原则的行为,应当在制度中得到肯定或认可,而违背公平公正原则的行为,应当在制度中得到否定或追究。

3.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艺术生论文范文4

1.综合知识素养的匮乏与单一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艺术设计学科成为中国美术教育的热点,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都开办、扩办艺术设计专业,同时很多综合性院校新开设的美术专业也多为设计学科,就连以“纯美术”教学为主的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也重新增设了“平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由此可见设计专业受到了诸多院校的格外重视。然而,问题相伴而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课的分数要求相对较低,因而报考美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对于文化课成绩较差的高中生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由于这些学生文化课基础不好,只是在美术高考班进行短时间的应急突击培训,导致他们文化课基础和美术设计基础两个方面都存在致命的弱点。这种由入学之时“胎生”带来的问题一直蔓延到高校学习阶段。伴随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对2012年度沈阳大学部分在校生的调查问卷来看,“电子阅读成为主流,‘宅’文化盛行,学生的阅读和自学时间均有所下降,学生购买书籍的开支所占比重降低。”传统的阅读习惯原本是学生获得丰富的文史哲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的纸质媒体却与人们的感情日益淡化。加上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不足和学生自身的“胎生”因素最终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单一和匮乏。这种知识“偏食症”造成绝大多数学生学术上的营养不良,难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就不足为怪了。

2.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存在许多弊端从近几年到高校面试和任教的艺术设计专业青年教师来看,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样存在许多弊端。凭关系进高校是其中弊端之一。很多青年教师技能技巧操作一般毫无疑问,但是综合理论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成为其授课时的瓶颈。一些老教师麻木了日常的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多年不加更新、扩展,导致知识的陈旧过时。大部分中年以上的教师对日益更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软件操作难以胜任,这必然影响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以上因素直接导致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知识素养的匮乏与单一,也是造成学生就业难的第二大危机。

二、解决之道:有指向且可行的对策

1.适时调整学科体系就目前各美术高校来看,原有的学科体系难以适应社会新行业的发展。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必须改善陈腐的学院“教学”和学生功利性的“自学”,在设置专业和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把教学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学校应该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调整更新僵化老化的专业课程设置,每三到五年就应该修订一次教学大纲,依据人才市场的动向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各高校应向学生深入贯输强化专业理论和人文学科知识的重要性,调整脱离实践、陈腐闭塞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克服功利性的“自学”心理,积极为学生创造提供社会实践的参与机会,实现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向统一,为他们走向就业岗位提前铺设求职之路。此外,为弥补学校的学科建设不足,有些专业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或定期授课,“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老一代教育家都是身兼几所学校的教授,第一学期在北京上课,第二学期有可能到杭州上课,教师的流动无疑能带来新的信息,国外的大学很多都采用这种聘请方式。教学效果好就聘用,不好就不聘,实现人才的社会化共享”。

2.协调改善“学”“产”“研”的关系,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师是实现学生“学”的质量保障。各艺术设计专业院校应该加强高精尖人才的引进和教师轮流的培训、研修,打破行业垄断,强化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学术特长。当学校作为人才的加工厂向社会输送“学生产品”的时候,如果只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必然会导致毕业生就业率的下降。由“设计作品”过渡到“工业产品”,可以邀请企业家、消费者到学校来,邀请工厂的工程师、设计师走入大学校园和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师生进行对话;反过来也可以让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提前到工厂去,深入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制作过程,以增强艺术设计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进而提升艺术设计产品的实用性和对产品价格的控制。设计人员、企业生产、消费市场应有机整合,实现设计产品和企业、消费群体实现直接接轨。尝试在艺术院校开设理工科知识课程,如把工业产品外观设计与工业机械原理知识结合,使产品的艺术性与科学性,审美性与实用性完美统一。

3.通过各种手段培训提高教师,打造教学“强将”整个教学中影响学生最直接的是美术教师。“当文化的气候缺乏精神的价值,有大量的作品一方面说明了视觉上的才华与技巧,一方面也令人叹息地说明思想的浅薄。艺术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对抗这种文化的干旱,而这一任务又基本上依赖于在艺术殿堂本身引领创作的那种精神。”[4]美术教师就是这种精神的引领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强化自己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在技能操作方面,专业教师自身应重视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的统一,以及对最新设计动态信息的把握,到生产工厂、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各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输送教师去更高层次的美术院校交流深造,并且针对学科建设为教师提供提高技能技巧的实践机会,打造教学“强将”,培养学科带头人,力争使教师队伍站在设计的最前沿。

4.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随着就业环境与技术要求的不断变化,用人单位对高等美术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复合化、综合化。如果没有全面的知识素养和设计技能,必然难以被社会所接纳。为了应对就业难的问题,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必须调整思路和心态,在努力提升艺术设计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全面加强专业理论及人文知识素养。以鲁迅美术学院为例,用人单位对该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体现在:其一,重视美术创意渊源、理论依据和对作品的可行性报告分析;其二,重视综合理论素养以及与之相应的技能技巧表现。鲁迅美术学院近几年多次召开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见面会,通过这些见面会的历练,很多毕业生普遍认识到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对在校求学期间没有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学校教学角度讲,学校相关部门也在逐渐调整本科教学当中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比重,增设比如艺术管理学、艺术交往学、设计创意学等学科内容,将公共外语课向专业外语课倾斜,加大计算机实践操作力度,强化艺术史、设计史等课程内容的教学。在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方面,把就业与创业指导规划到本科日常的教学范畴内,增加课时量,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就业与创业的相关知识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毕业前强化对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训,增强在校学生就业的紧迫感,为毕业生走向社会参与就业竞争扫清障碍。5.注重实践,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早在20世纪初期,有的学校就已经建立了由担任技术教育的导师和担任艺术形式教育的导师两部分人员组成的教育教学体系,并建立了自己的工厂、车间,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同时也为学生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与空间。目前辽宁省只有鲁迅美术学院拥有学院的艺术工程总公司,承揽艺术馆、博物馆以及大规模的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以及大型壁画、雕塑等的设计制作任务,学院的各系部专业教师大多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很多优秀的毕业生由导师“传”“帮”“带”参与设计项目的实施并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沈阳建筑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院系教师也分别建立了部门或个人的工作室。但是,更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到社会上的一些小公司兼职。学校应加大对人才孵化基地的建设,带动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形成学校与企业共享、共赢的合作关系。

三、结论

艺术生论文范文5

1.1积极倡导艺术院校宿舍主流文化建设

要从提升艺术院校整体教育质量的高度积极培养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基于该目标,要致力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型文化,强化其在宿舍文化创建中的主导性地位与作用。要结合宿舍文化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特点,采用逐步渗透的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全面贯穿于宿舍文化创建当中,从而强化对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

1.2落实艺术院校宿舍文化制度建设

艺术院校宿舍文化制度建设一定要坚持三大原则;一是可操作性原则,也就是制度应当为绝大部分学生所接受,而且还能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从而反映出大学生们的意志,并且尊重艺术院校大学生们的意见建议。二是竞争性原则,也就是要形成以真、善、美为荣和以假、丑、恶为耻之风气。三是奖惩性原则,也就是制度应当形成强大的约束力,让大学生们的表彰、奖励和违纪处理均能在制度中找到依据,从而为管理连续性提供坚实的保障。鉴于艺术类高等院校学生思政素质的持续提升,应当以征求大学生群体的意见为基础,不断改进与更新各项制度。唯有真正做到使用规章制度来规范艺术院校宿舍文化,才能真正发挥出宿舍文化所具有的育人功能。

1.3加大艺术院校宿舍管理创新力度

对艺术院校宿舍实施人性化管理,这是保证宿舍文化得到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应当不断提升艺术院校宿舍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组建一支业务娴熟、作风过硬的宿舍管理团队。在此基础上,还应当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及时为大学生们提供专业化服务,并且让各项管理举措得到艺术院校学生们的充分理解,保障各项管理措施能够落实到位。

1.4落实艺术院校宿舍学风建设

应当说,学风建设始终是艺术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中的关键性环节。为此,要大力加强宿舍学风建设,从而让宿舍的文化建设能够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要积极传播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展现出艺术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要积极强化文明自律意识,以一流学风为标准,开展多种不同形式的以宿舍为基本单位的交流会,从而显示出艺术院校宿舍的优质舍风以及奋发有为的精神。

1.5提高艺术院校宿舍文化档次与品味

在艺术院校宿舍文化建设中,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和目标上,均应围绕培育高层次艺术类专门人才加以实施。在创建学生宿舍文化的内容上,要努力做到主题明确、层次清晰,并且注重处理好两大关系。一方面是要妥善处置好消遣文化和创新性文化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要加强创新性文化建设的步伐。对于层次较浅的消遣文化类活动,也要做到寓教于乐,指导大学生们脱离低层次的趣味,更为自觉地从娱乐当中得到艺术层面上的熏陶。另一方面是要妥善处置好通俗文化和高雅文化之间的关系。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积极指导学生们参与到高层次文化活动之中,主要是购建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当代流行文化。这是因为流行文化具有通俗易懂这一突出特点,十分符合青年学生群体的审美口味。对艺术院校青年学生而言,其宿舍的布置就应当符合流行文化品位,具有高素质、高层次、高品味等文化特色。

2结语

艺术生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特征,以尊重艺术类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和教师教育培养理念为基础,寻找合适的载体和科学管理办法,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从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制度与思政教育、文化素质、德育、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将学生自我成才的教育理念贯穿全过程,为培养出“德艺双馨”高素质艺术教育人才提供一些“方法与对策”。

高师艺术院校作为未来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基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推进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文艺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高师艺术生的思想素质,呈现出个别素质发展滞后、基础教育失衡、总体素质偏差等突出问题。说明高师艺术院校在学生管教方面还缺乏一个相对规范且科学的手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特征,从艺术教育和师范教育双重特征出发,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提供一些合理、科学的方法和对策。力图从根本上解决和扭转“艺术生难管”的问题。

一、当前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基本特征

高师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方式,应在顾及艺术专业人才的独特性的同时,将其个性发展与所属的社会团体的有机统一性调和起来。

思想特征:艺术生思想前卫,思想中有唯美主义倾向;接受能力强,但缺乏学习目标;可塑性强,但容易受外界干扰;情感丰富,自信积极,但看问题欠客观。

行为特征:艺术生注重个性发展,外表、服饰和言谈举止求新、求异甚至求怪,行为上表现出自控能力差,特立独行,散漫,团结协作精神、集体观念、道德观念、理想信念淡薄。

思维特征:艺术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特别强,思维活跃,观察力强,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但考虑问题过于感性,易冲动、欠理性,忽视现实基础。

学习特征:专业情结浓厚,文化意识淡漠,“重专轻文”现象严重,这几乎是艺术生身上存在的一个共同特点。

心理特征:艺术生情绪容易受外界干扰,对外界刺激敏感,自尊心强,缺乏现实考虑,容易钻“牛角尖”走极端,是心理问题发生的高危群体,不容忽视。

针对高师艺术生的基本特征,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辩证地思考,仔细观察,擅于发现艺术生身上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长处,改变传统的沟通管教模式。完善艺术生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实施规范学生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有效的带动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二、开展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条件

1.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大部分高师艺术院校采用以学校宏观管理为核心,设立学工部总负责,各系部主管。学工部是由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负责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内设的各个职能部门与学院、系部协作共同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便于学校的宏观管理、把关,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方向,使我国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取得了实效性的进展。

2.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做好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当前,高师艺术院校大多建立了专、兼职辅导员队伍,主要工作是对学生实施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引导”“学生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为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为培养出一批批“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立下汗马功劳。

3.辩证的认识论,是建立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体系模式的哲学依据

辩证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不穷。这就是认识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有限趋于无限的全过程。高师艺术院校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做法,把这些好的经验、做法加以总结,去粗取精,吸取精华,上升为理论,大胆探索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模式,以指导和加强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时展需求。

三、加强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高师艺术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三步曲——“礼、理、情”

高师艺术院校应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与对策,争取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占主导位置。针对高师艺术生的思想特征,通过“礼、理、情”的思教理念,将思政教育着眼于礼,寄情于理,情理结合。与学生交流应注重以礼相待,疏导为本,创造和谐自然的谈话环境和交流平台。彻底消除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上的不成熟和错误认识,做到耐心细致,切中要害,一针见血,攻其心理防线最薄弱的环节,以理服人,动之以情,情真理切,情理结合。

2.加强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师范生的文化素质水平,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提高师范生的文化素质水平任重道远。学校应在思政教育中始终坚持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同时,应该将思政教育渗透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情感优势和榜样示范作用。利用艺术类课程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潜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政教育紧密结合。

3.加强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替国造士,为民求知

职业理想是指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它包括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和职业方向的追求,也包括对事业成就的追求。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是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基石,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深化艺术类教师教育改革,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将诚信责任、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渗透在职业理想教育中,是保证师范生成才的关键。超级秘书网

4.关注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敞开心扉,构建和谐

高师艺术院校作为高等学校中一支高速发展的队伍,其专业的特殊性以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不容乐观的就业前景,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加之艺术生自身敏感、脆弱、多虑的个性特征,是大学里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救助机制,并将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减少心理疾病对学生的危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管理办法是“事”与“器”的关系,而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要做好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为盾,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全面能力的复合型社会人才为终极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高素质艺术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上一篇美术系论文

下一篇美术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