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科研范例6篇

临床护理科研

临床护理科研范文1

护理管理 教育 科研对临床护理发展的影响

护士是构成医疗队伍的主体,对护士的管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管理及医疗质量的高低。护士的服务对象是患者,护床护理的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我国护理历程,护理质量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根本的是人的素质问题。护理应从“面面俱到”向“删繁从简”的理观念转变;从“制度规范”向“制度文化”的观念转变,以适应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需要。我国护理管理人员大多是从临床一线的护士中提拔而成,教育层次偏低,且大多数没有经过管理课程的正规培训,使其在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控制方面,存在护理管理水平滞后于护理管理需求的问题。护理管理方式、方法仍以经验型为主,缺乏科学化管理。在新形势下,护理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应不断更新观念,改变僵硬的工作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提供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为临床护士营造一个积极、主动、有更多思考和创新的工作氛围。只有强化管理意识,加强对护理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知识培训,纠正护理管理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偏差性。根据目前的护理管理现况,就护理管理者进行护理管理的政策、护理管理理论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等管理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资格考核认证,合格者才给予上岗。从而更新她们的管理知识结构,拓宽管理思维和理论视野,强化管理队伍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以规范护理管理行为、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护理学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的不断发展。护理教育也从类同于医学教学课程,发展为重视继续教育和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强调护理是现代科学体系中一门综合性、独立性的应用科学。而目前的护理教育不能满足服务的需要。护士角色的多元化,促使护理教学的改革应着眼于提高护士的全面素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科学地把握立德、立才、立业、立品的关系,使四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共同构筑护士素质的基本框架。护理教学的改革首先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护理师资观念的改变,这样才能使护理教学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在明确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同时,应根据本地区医疗机构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制订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既要创新,又要遵循教学规律,避免培养目标与现实相距甚远。重视培养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培养实用、外向、复合型的人才而设置课程,不断改进教学计划。在护理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护生运用现代信息资源、学习现代医学知识与发展能力;驾御临床护理、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工作能力;参与社会活动的交际能力;除此之外,自我约束能力(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驱策能力和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移情及适度反映能力)也很重要。

疾病和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护士的任务就是参与其全过程,既治愈疾病又促进健康,协助病人最大的恢复机体功能,使病人心理、社会、生物、文化及个人行为都处于安静状态。要达到这个目标,护理科研势在必行,并需着眼于特殊临床护理现象以及护理措施的不断改进。要为病人提供全新的护理服务,创造和运用科学方法来满足病人需要。一名优秀的临床护士应具备科研能力。科研者角色就是通过临床实践和掌握的边缘学科知识,设计和完成科研课题,发展和掌握护理整体知识,并以病人生命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来进行临床科研的评估。护士,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积极进行护理工作研究,通过研究验证、扩展护理理论知识,发展护理新技术,指导、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专业发展。同时,护士还需探讨隐藏在症状下的真正问题,以便更实际、更深入地帮助患者。

在开展整体化护理的今天,护士必须扮演多种角色,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要随时转换角色。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要做到恰到好处。成功的改变护理模式,必须在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等方面进行精心的策划和组织,不仅应有一个高水平教育计划,更应广泛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得到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才能得以实施。

临床护理科研范文2

【关键词】心理护理;儿科;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也不断在转变,同时当前的独生子女制度,父母都视子女为“掌上明珠”,因此对儿科的护理质量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儿童患者不同于成人患者,儿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熟练的护理技术,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心理知识,要对患儿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时期能够更加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早日康复。

对此,笔者选取了我院儿科于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儿童住院患者120例,对其中部分儿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于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儿童住院患者120例,所有患儿均为双亲,且患者父母学历均为初中级以上,经临床初步诊断,患儿智力均正常,无听力、语言以及精神障碍,能够正常进行交流沟通。随机将120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中男性患儿35例,女性患儿25例,年龄范围为3-11岁,平均年龄为(5.4±2.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儿33例,女性患儿27例,年龄范围为3-12岁,平均年龄为(5.6±3.2)岁。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其他基本资料上午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实验组患者利用我院儿科的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辅以适当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方法,如3-6岁的学龄前儿童,在患病期间相比平时会更加依赖父母和任性,部分儿童甚至会形成“病获益”的心理,即平时得不到的玩具和食物在生病的时候可以得到,从而认为生病是好事夸大实际身体情况等。对于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不仅要充当护士的角色,还要充当阿姨甚至是母亲的角色,尽量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儿童进行疏导和安慰,多为患儿讲他喜欢的故事或唱一些儿歌,同时多表扬和鼓励患儿,能够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加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利用儿童行为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入院后2d内以及出院前2d内的护理进行效果,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1.3评价方法

本文所用儿童行为量表主要是从CBCL的第三部分(行为问题)中摘录的5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0、1、2三个等级,累积所有项目的得分即为总得分,总分越高表示患儿的行为问题越大,反之则问题越小。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则采用文献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的数据均采用Excel 2007结合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利用t检验法,P>0.05表示无统计学差异,P

2 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在入院后2d内行为量表评分分别为(76.5±3.6)和(78.1±2.9),出院前2d内行为量表评分则分别问(41.7±4.2)和(56.3±5.7),这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入院后2d与出院前2d相比具有明显改善(P

3 讨论

一个健康的人在患病之后,由于病痛的折磨、陌生的环境和人等,会产生许多心理活动,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掌握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变化规律以及特点,并且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护理措施,影响患者的认知和感官,从而改变患者的行为和心理状态,逐步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使患者处于有益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的心理状态。儿童由于其心智等还未完全发育,在患病之后,心理状况变化十分复杂,如果稍有不顺心,就会不配合治疗和护理,严重影响着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对于儿童患者,心理护理显得更加重要。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适当的心理护理,在出院前2d内患儿的行为量表评分要低于仅适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儿科临床护理中适当辅以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果,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以华,李婧.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企业家天地,2013(06):78-79.

[2]孙虹宇.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01):110-112.

[3]夏蓓君.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3(10):873-875.

[4]黎娟,彭燕丽. 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16):171-172.

[5]曹芳莲.探讨优质护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3(17):144.

临床护理科研范文3

关键词:外科护理;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学生

临床实习属于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中的重要阶段,对护生未来职业能力的提升,职业的发展均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外科护理工作内容繁多,且专业性特点突出,对学生个人的综合技能水平、护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选取64名2014届护理实习生参与实践研究,按照双盲法纳入实践组与参照组,比较不同教学方式对外科护理专业学生的影响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64名2014届护理实习生参与实践研究,学生中男性4名,女性60名,学生年龄在19岁到24岁之间,年龄均数为(22.41±2.54)岁。按照双盲法纳入实践组与参照组(n=32)。学生年龄、性别以及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等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分组对比价值(p>0.05)。2.方法。参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护理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跟随医护人员看望患者,实施临床带教学习;实践组采用外科护理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具体方式如下。(1)设定教学目标。将外科护理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如外科基础技能篇,包含外科洗手、穿手术衣、佩戴无菌手套以及消毒铺巾等内容;急救技能篇,包含心肺复苏技巧、气管插管技巧以及心电监护仪使用方式等。明确各项教学目标,划分为若干个教学模块,实施整体模块化教学指导。(2)创新理论教学方式。传统的外科护理理论知识指导中,多采用单纯指导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学生学习效果与记忆效果并不理想。外科护理带教中,可以采用案例指导的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的患者病例资料,组织学生结合病例资料进行患者身体情况的全面评估,与学生讨论如何实施“人性化”“专业化”护理服务等。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丰富理论教学内容。(3)注重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可以将2名到4名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比如,教师可以模拟一位外科急诊入院的患者,该患者具有头晕,脑出血以及轻微昏迷等临床症状,由小组成员共同实施护理干预,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外科护理中,并在护理情境模拟后,由班级同学评价与讨论,指出优点与不足之处等。3.评价标准。比较两组学生实习后的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考核结果。4.统计学方法。将SPSS20.0统计学软件作为数据资料计算的方式,应用t检验计量资料,通过±s形式表达,若p<0.05则判定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实践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考核分数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学生,各项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三、讨论

外科护理学是一种实践性特点突出的学科,常规的教学活动中,多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下,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外科护理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新理论教学方式以及注重实践教学指导等方式,使学生轮流扮演患者与护士的角色,亲身体验患者的感受,并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学生的护患沟通与协调能力。1.教师教法。外科护理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需要坚持灵活性、严谨性相互融合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调整教学的环节与教学的内容,转变外科护理教学的方式。在外科护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设互动性教学模式,将外科护理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如外科基础技能篇包含外科洗手、穿手术衣、佩戴无菌手套以及消毒铺巾等内容;急救技能篇包含心肺复苏技巧、气管插管技巧以及心电监护仪使用方式等。明确各项教学目标,划分为若干个教学模块,实施整体模块化教学指导。关注学生课后体验等方式,深入开展外科护理教学活动。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外科护理教学的目标。备课过程中,需要坚持严谨的教学人态度。外科中涉及诸多的解剖知识,运动系统学相关内容更是繁多。教师可以借助外科图谱以及教具辅助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这些资料能够给予学生较深的学习印象。教师可以借助气垫圈、牵引弓和牵引架、人体椎骨等,指导学生更加细致地了解解剖结构,对疾病做出明确判断等。其次,在外科护理学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指导学生深入课堂学习活动中,结合实际的病情做出判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病情分析与评估能力。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外科护理干预方式。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一同参与,学习万科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在快速激发学生外科护理学知识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创设互动性的外科护理学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外科护理学知识掌握能力。学生课堂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比如,可以提出相关的资料查找任务,技术进展研究任务以及前言话题讨论任务等。科学的课后任务布置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丰富学生的外科护理学知识相关知识结构。2.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外科护理学相关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基于课堂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积极查找相关资料,明确相关领域的最近进展与发展现状等。比如,在研究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护理时,这两个病在发病机制上大致是相同的,但在临床表现和处理上有一定的区别,在护理上就表现在健康指导上要区别对待。学生需要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抱着一颗自学的心,从整体出发,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理解手术原理,从根本上理解胃溃疡重在胃酸和胃黏膜保护的平衡,十二指肠溃疡主要在于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所致的胃酸和十二指肠黏膜的平衡失调。学生灵活学习外科护理学相关知识,增强问题分析能力、问题思考能力,能够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施针对性的外科护理干预对策。本次实践调查研究中,实践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考核分数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学生。实践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增强学生的外科护理实践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工作与发展能够奠定良好的基础。综合上述观点,外科护理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创设全面的学习模式,突出重点与典型病例,增强学生的实践分析与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外科护理综合能力的提升能够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曾莉.PBL教学法在两种学制护生《外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效果评价[J].现代临床护理,2010.02

[2]王志松,刘洋.PBL配合“理论-实践”交互式教学模式在骨外科护理教学中实施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6.15

[3]于俊娟,李凤君,于春杨.PBL和Seminar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

临床护理科研范文4

关键词 骨科 临床护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护理人员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增多。为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我们将临床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识别,提出避免措施,提高应对能力,确保了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现就骨科临床护理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探讨如下。

1临床护理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1.1护理病历中的潜在法律问题

护理病历是病人在整个治疗期间,医疗机构护理行为的全面记载,是诉讼中的重要证据。护理病历护理的书写是否规范,是其能否被法院采纳的重要因素。目前病历书写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记录不及时、署名不真实、护理记录不全或错误、记录中字迹不清,随意涂抹、记录内容与医嘱、医疗记录相矛盾、缺乏证据保全意识等,所有的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医疗机构的足够重视。

1.2护理技术操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医疗护理技术常规》是护士技术操作的指南和依据,是医疗事故鉴定操作是否正确的标准。护理技术操作如果出现纠纷,首先查看是否违犯了操作常规, 若违犯常规要承担责任。其潜在的法律问题表现在不按程序操作或简化操作程序,对急危重病人、特殊用药病人是否做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用药反应等,另外护理工作是否到位也是引起纠纷的敏感问题。

1.3特殊药品及医疗设备中使用潜在的法律问题

药品的管理及使用是一个充满潜在危险性的领域,对各种毒、麻、限、剧药品及抢救药品的使用,必须与医院有关政策与程序一致,对不能正确使用医疗设备、操作不熟练、急救药品及物品未备好而耽误了抢救时间,也会被患方追究法律责任。

1.4护理健康教育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首先是不能保持医护健康教育的一致性,有可能导致医疗护理纠纷。其次,沟通解释不当导致病人误解。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除了注意应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之外,还要掌握婉转修饰的语言艺术,切忌将话说“满”、说“死”、说过头。

1.5护生临床实习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临床实习是护生从理论向实践,从学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重要阶段。在以前临床实习时,带教老师只重视基础操作或专科护理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强化护生法律意识,而护生在临床实践中,由于不懂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为医疗护理纠纷埋下隐患。

2对策研究和建议

2.1各种护理文件记录要符合当前的法律规范

改变护理记录传统模式,必须从法律角度规范护理病历书写与管理,统一规定护理记录的格式。危重、一级护理用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二、三级护理病人用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统一规定护理记录的内容,如针对性记录病人自觉症状、情绪、心理、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记录病情变化症状、体征,记录验检查的阳性结果、护理操作的内容、时间、关键步骤,记录临时给药的药名、剂量、用药后反应,记录病人有症状时医生处理或未给处理意见,记录护士向病人宣教和告知内容等,统一规定护理记录的要求,如记录时间的要求,应随时记录,并规定各种病人记录的最低频次。护士长每周对各项护理文件审查、把关。

2.2加强法律教育,提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

为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并在工作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在工作中自觉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护士职责,高质量、高水平服务于患者,确保护患利益。

2.3完善护理管理,严格执行护理制度

要善于不断改进、完善各种护理制度,对可能引起纠纷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并制定相应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常规是保证工作秩序,提高工作质量,防止差错及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

2.4急救药品物品完好应急

急救药品、物品应完好、到位,时刻处于应急状态,科室由专人负责,每班交接要清楚明了,护士长每周全面检查 2 次,确保安全。

2.5规范健康宣教,提高护士水平

护士健康教育与医生告知制度在内容上有重叠,但也有各自侧重点,在健康健育中医护分工合作,护士健康教育过程中明确自己职责范围,在范围内履行健康教育义务。同时,在平时工作中护士必须加强专科护理知识学习,定期跟随医生查房,加强与医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并加强护士沟通交流技巧训练。

参考资料

[1] 庞艳梅,赵振东.举证责任与增强护士的证据意识.护理研究,2003.12.

[2] 苏兰若,谢淑娟.1028份护理记录中相关法律性问题的分析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4.9.

临床护理科研范文5

妇产科患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既有妇科手术患者,又有孕产妇和新生儿,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针对妇产科患者的特殊性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对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均具有重要的意义[1]。现将我院妇产科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5月起对妇产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以实施人性化护理前一年(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124例为A组,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34.21±5.53)岁;体重46~78kg,平均体重(60.54±4.32)kg;其中妇科手术患者53例,孕产妇71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2例、大专38例、高中40例、初中15例、小学9例。

以实施人性化护理后一年(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130例为B组,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4.54±5.32)岁;体重45~77kg,平均体重(60.35±4.61)kg;其中妇科手术患者55例、孕产妇75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4例、大专40例、高中41例、初中14例、小学11例。

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重、住院原因、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研究对象剔除精神疾病、智力障碍、听力和语言障碍、文盲、未成年人等患者。

1.2护理方法

我院自2012年5月起对妇产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实施人性化护理前一年收治的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实施人性化护理后一年收治的B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首先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将住院病房粉刷成粉红色或粉蓝色,减少了白色病房环境冰冷的感觉,营造一个有家庭氛围的住院环境,有助于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病区走廊墙壁安放妇科疾病和母婴保健等相关知识宣传栏,既美化了住院环境,也使患者得到健康教育,增加相关知识[2]。

妇科手术前或分娩前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介绍本科室的技术力量、管床医生、责任护士信息;介绍手术室和产房环境,围手术期或围产期的必要准备、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使患者对手术或分娩过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以减少其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情绪激动的患者做好安抚工作,不可与患者发生争吵,待其情绪稳定后再进行沟通、解释,以解除误会。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主动地配合各项护理操作。在日常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处处体现出过硬的业务水平、温和的服务态度,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3]。

保证住院环境的安全,楼梯、卫生间等易滑倒区域设置警示语,指导患者安全用水、用电,妥善保管贵重物品,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重视临床护理工作细节,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积极主动地提供护理服务。进行术前灌肠、插导尿管、冲洗外阴等护理操作前预先告知,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并对患者进行安慰,保证操作过程舒适、安全。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既要保证术后或产后恢复的营养需求,又不可太过滋腻,以免影响胃肠道功能、乳汁分泌等。指导患者术后或产后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为肠道功能恢复,防止肠梗阻、肠粘连、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4]。

妇科疾病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针对不同的病情进行细致的出院健康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饮食营养、休养环境等。产妇出院时指导正确的哺乳方法、新生儿护理要点等,并做好出院后的随访工作[5]。

1.3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

2.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现,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患满意率比较

对比两组护患满意率发现,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转变,人们更加关注身心健康和身心舒适,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不能仅局限于机械被动地执行医嘱,而应当以人为本,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

临床护理科研范文6

关键词:胸外科;临床护理;方法;护理效果

胸外科患者病情较重、较复杂,一般都是大手术,需全身麻醉,易给呼吸及循环功能带来一定影响 [1]。另外,手术治疗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压力,易引起焦虑、抑郁等情绪出现。本文就我院76例胸外科患者实施围手术护理所取得的效果进行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6例患者均为胸外科手术患者,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30.1±12.7)岁;排除合并有心、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患者。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痰多者给予引流,哮喘者给予雾化消炎祛痰,3次/d,15min/次;术前3d嘱患者用呋喃西林溶液漱口,3~4次/d,以保持口腔清洁;指导患者行呼吸操锻炼、憋气练习、平地行走练习。按压患者后背、胸骨前缘,帮助患者用腹部带动胸腔进行咳嗽、吐痰,动作要从下向上、从轻渐重,以排除肺内痰液;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氧气的流量,避免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CO潴留等情况发生;依照患者具体情况制订饮食方案,做好手术准备[2]。

1.2.2术后护理 ①生命体征检测:患者返回病房后,取平卧位,将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畅通,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压及有无发绀现象发生,间隔10~20min测量一次生命体征,病情稳定后2h所有测量一次。②胸腔闭式引流护理:保证引流装置处于负压状态,使用过程中定时检查,保证引流管无脱落;更换引流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先夹闭引流管,盖紧瓶盖,各部位衔接紧密,引流管长度为65cm左右,瓶内无菌水的液面要较引流管胸腔出口低70cm左右,以防液体倒流。护士需定时挤压引流管,维持引流通畅;认真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浓度、量及液面波动,患者出现肺受压症状,需及时告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处理。③疼痛护理:手术创伤大,切口疼痛剧烈,用胸带对胸部切口进行外固定,可减轻咳嗽、翻身时引起的切口疼痛;疼痛较轻时,护士与患者多交流,也可转移、分散患者注意力,放松身心,缓解疼痛。中度、重度疼痛时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一般可通过留置静脉自控镇痛泵给予持续、恒定的镇痛[3]。⑤早期活动指导:可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指导患者行早期活动(全肺切除患者除外),以利于引流及排痰。一般术后当天患者可取半卧位,待引流管拔除后即可下床活动。全肺切除患者则需平卧72 h后活动,避免纵隔摆动引发意外情况[4]。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前后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76例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为(4.2±1.1)d、住院时间(10.3±2.8)d、并发症发生率为3.9%(3例),护理前后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情况。见表1。

由表1可见:护理后76例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

3讨论

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为手术成功提供保证。刚入院患者肺部大多合并相关炎症,需控制呼吸道感染,做好吸痰护理,保持呼吸道畅通避免肺部产生并发症;术前,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嘱合理饮食,多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以增进患者的自身抗病能力,为手术做好准备;控制氧气吸入的浓度,防止低氧血症等情况的发生;鼓励患者坚持锻炼、增强体质及自身免疫力;胸外科手术的创伤大,患者心理复杂,情绪易变化,护士需多与患者交流,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参与咳嗽、深呼吸运动等训练可有效改善呼吸肌的舒张、收缩功能,缩短插管时间、住院时间。

总之,护士根据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要点,制定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周密、详细的护理计划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确保手术成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5]。

参考文献:

[1]金艳霞,傅爱凤,陈丹琼,等.舒适护理对胸外科电视胸腔镜术后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0):1160-1162.

[2]吕迎春,周志红.护理干预对胸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28(11):34-35.

[3]王亚莉,杜世正.心胸外科术后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6):818-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