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护理管理探索(4篇)

医学临床护理管理探索(4篇)

第一篇:临床分层次护理管理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女性在职护理人员90名,随机分成观察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5名。观察组护理人员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0.5±4.2)岁,工龄1~22年,平均工龄(11.3±4.7)年,其中包括9名主管护师,18名护师及18名护士,21名本科学历,17名大专学历,7名中专学历。对照组护理人员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1.7±3.7)岁,工龄7个月~25年,平均工龄(13.3±3.9)年,其中包括11名主管护师,19名护师及15名护士,19名本科学历,21名大专学历,5名中专学历。两组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护理管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及自身特点,由护士长进行护理任务分配。观察组给予分层次护理管理,具体内容为:由护士长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护理管理小组,对入选的护理人员进行知识水平、护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的评估,依据评分结果进行等级分配,并为各级护理人员制定护理计划如护理范围、权责等,然后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选拔及培训,并随时观察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分层管理模式由上到下,护士长向高级责任护士分配任务,再由她们向下级护理人员布置任务并做护理指导,基础护理人员直接接触患者,实施全程护理。

1.3临床观察指标:

①护理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②工作积极性: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包括积极、一般及较差;③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由护理管理小组进行综合评定,满分为100分,85分以上为优秀,60分以下为不及格,分值越高代表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护理满意度的确定,其中观察组有32例患者满意,12例患者基本满意,1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97.8%;对照组有23例患者满意,15例患者基本满意,7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8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比较: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护理工作积极性的确定,其中观察组有28名护理人员表现积极,13名表现一般,4名表现较差;对照组有21名护理人员表现积极,9名表现一般,15名表现较差,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及对照组护理人员在护理管理前理论知识评分分别为(63.4±14.5)分、(62.8±13.9)分,操作技能评分分别为(64.6±10.4)分、(63.7±11.2)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经过护理管理后均有所提升,但观察组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护理人员在护理管理后理论知识评分分别为(92.5±8.9)分、(78.8±14.9)分,操作技能评分分别为(92.2±11.6)分、(78.4±12.2)分。

3讨论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所采取的护理管理方式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如今,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医护服务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这就促使各级医疗单位更加注重管理措施的完善。护理工作是实施医疗救治的主要环节,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管理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分层次护理管理是顺应时代所产生的护理管理模式,通过对具体护理工作发展层次的掌握,设计出符合层次要求的护理管理手段,从而优化护理管理措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合理配置护理资源。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能将各级护理人员合理安排,使其自身能力得以发挥,同时能在最大限度上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潜力,使临床护理工作水平大幅度提高,从而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恢复。本研究显示,对护理人员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临床护理质量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达97.8%,且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及护理操作技能均显著提升。此外,分层次护理管理还能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加其工作的热情,促进护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及操作技能,同时也能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分层次护理管理能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使护理责任划分的更加明确,是一种较科学的护理手段,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宋秀芳 高翠霞 陈文香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

第二篇:静脉用药调配临床护理管理研究

一、方法与资料

1.一般资料

选择一间普通治疗室和层流中心配药室作为研究对象,二者均在同一时间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一天1次,每次为30分钟。普通治疗室和中心配药室在进行研究采样时,室内温度在18~26℃之间,湿度均为50%。普通治疗室和中心配药室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1)普通治疗室和中心配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的监测。

在两者温度、湿度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前提下,中心配药室日间风机运转,持续净化。采样时间分别选在消毒前和消毒后,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在室内各采样点,暴露5分钟后立即盖好送去检验。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置在温度为37℃的温箱中培养48小时,然后观察菌落数量。采样工作一共进行30次,间隔时间为24小时。记录每次观察所得的细菌总数,并计算平均值。

(2)普通治疗室和中心配药室溶液中微粒数检测。

在两者温度、湿度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前提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日间风机运转,持续净化。在普通治疗室和中心配药室分别配制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250ml,共采样15次。将采集的样品用ZWF-ZD注射液微粒分析仪进行检测。

(3)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对比。

研究对比2012年1月~3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立前)和2014年10月~12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立后)的护理质量综合得分和患者满意度。

3.评价方法

详细记录每次抽样检测的具体数据,并计算平均值。采用调查问卷和随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患者的满意度。

4.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调查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普通治疗室和中心配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的比较

普通治疗室消毒前空气中的菌落数明显高于消毒后空气中的菌落数,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消毒前后,空气中的细菌总数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普通治疗室和中心配药室溶液中微粒数的比较

在普通治疗室配制的溶液中微粒数明显高于层流进化中心配药室中溶液的微粒数,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立前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研究表明,层流中心配药室建立后,护理质量的综合评分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中心配药室建立前,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1.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基础配置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该位于病房药房的一侧,便于药品的发放和领取。选择人流相对较少的地区,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中心配药室内应该设有空气净化机组、办公室、更衣室、洗手间、净化室、药品摆放室、配药操作室和药品库组成。其中净化室内要设有操作台、紫外线消毒灯等用于配药的工具。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采用先进的层流净化设备,日间风机运转,持续净化室内空气。中心配药室的内部办公室具备完善的现代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时刻与医院的其他部门密切联系,实现药品信息的接收和输出,及时准备好各个科室所需的各种药品,节约患者的抢救和治疗的宝贵的时间。

2.中心配药室的物品管理

层流净化中心的物品摆放和管理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拖布毛巾等物品要放在洗手间内,每天消毒一次。没有经过消毒的液体要放在储备间,药品要经过消毒处理后,通过传递窗置于配药操作台上。操作间的墙壁上要张贴工作制度、药物配伍禁忌表和配制要求。

3.中心配药室的工作流程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要成立专门的护理组,设护理组长1名,护士16名。各个科室护士将输液医嘱等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传送到中心配药室。药剂师要认真审核处方,确定无误后打印输液标签,摆药后送到配药室,交由配药室护士进行药品配制。配药室要在配药工作开始前的半个小时启动风机,进行日间持续层流净化。配药护士在进入配药室前需换上特制的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换鞋、并进行个人消毒。应一次性做好配药的准备工作,避免反复进出配药室,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备齐所需物品后再洗手,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保持手部的干净整洁。药品配制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药品配制严格遵守药理作用,进行合理配制。配药护士在配置完毕后签名,然后交给药剂师审核,确认无误后放入专业药品配送车送至各个科室及病房。药品配制结束后,要用1:200的84消毒液彻底擦拭地面和墙壁,用75%的酒精擦拭操作台,清洁后打开抽风机透风30分钟。将次日所需的药品用消毒毛巾擦去表面的灰尘,检查药品的名称和生产日期,擦拭完毕后通过传递窗摆放在操作台上。

4.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临床护理作用

(1)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普通治疗室人员走动较多,空气质量差,室内细菌总数远远高于中心配药室。护士在普通治疗室内进行配药操作,药品完全暴露在空气中,药液污染的可能性较大。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集中进行静脉输液药物的配制,室内持续净化,细菌总数远远低于普通治疗室,减少了空气中细菌和微粒对药品的污染,大大提升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2)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中心配药室集中进行静脉输液药物配制,减少了临床护士的日常工作量,使临床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患者的整体护理工作中,有利于建立和谐友好的医患关系。中心配药室建立后,患者的开药、用药更加透明公开,患者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药品消费情况,减少了费用纠纷,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避免用药事故的发生。

中心配药室的建立,对药品进行集中管理。配药工作专人专责,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调动了配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责任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立对完善医院的药品管理质量,对提高静输液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越来越多医疗服务机构的涌现,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建立亲近友好的医患关系,全心全意关怀患者,不断完善和发展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作者:陈艳青 符瑞玲 刘艳 谢凤娇 单位:湖南省儿童医院静配中心

第三篇:小儿癫痫临床治疗与护理管理措施

一、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100例小儿癫痫患儿,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2-13岁,平均年龄为(6.3±1.4)岁,病程为3-8年,平均病程为(5.1+1.2)年;观察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为4-12岁,平均年龄为(6.5±1.5)岁,病程为4-9年,平均病程为(5.3+1.5)年。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2.方法

两组患儿一经诊断,便需即刻进行对症治疗。患儿病情发作时,由于伴有意识障碍和全身抽搐等症状,所以需要注意避免其发生外伤,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药物治疗。在临床上,苯妥英钠和地西泮可以有效预防癫病的发作,而患儿发病期间的常用药物包括卡马西平、丙戊酸钠以及苯妥英钠等。治疗期间,两组均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药物指导、生活护理、健康宣教以及病情监测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全面护理,具体如下:

(1)饮食护理。

指导家属督促患儿规律进食,并要注意及时补充营养成分,注意补充高蛋白以及高纤维等食物的摄入量;针对伴有意识障碍的患儿,需借助于胃管进食;针对呕吐患儿,需进行静脉输液。

(2)心理护理。

癫痫患儿容易遭到歧视,可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地为患儿及其家属讲解癫痫的可控制性,帮助其树立战胜病症的信心和勇气;嘱咐家属督促患儿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以有效地保持患儿情绪上的稳定,预防复发。

(3)发作期间的临床护理。

当患儿的病情发作时,要及时地转移各种容易造成损伤的物品,以免其受伤;然后取患儿的平卧位,并使其头偏向一侧,若其口腔内的液体较多,则需借助于吸引器进行相应的处理;解开其衣领,对其进行经鼻导管吸氧治疗;将纱布包置于患儿的上下牙齿之间,以免其咬伤舌头;若患儿有严重抽搐,则要注意避免其发生骨折或者关节脱臼;加强对患儿病情的观察,尤其是在用药后,要全面监测其生理反应。

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

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发病次数有大于或等于75%的减少;好转:发作次数有25%及以上的减少;无效: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或仅有24%以下的减少。

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应用X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护理后,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小儿癫痫的病程较长,日常生活中可反复发作,病情发作时,患儿主要表现为口吐白沫、全身抽搐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对患儿及其家属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均会带来严重影响。近年来,随着临床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胥利娟指出,对小儿癫痫患儿及时地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同时辅之以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地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及时地对小儿癫痫患儿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展,而在此基础上对患儿应用全面护理则可以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有效率,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兰慧 单位:湖南省儿童医院

第四篇:呼吸内科临床护理管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相关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9月到2013年12之间5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最大为45岁,最小为24岁,平均年龄为33岁。将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采用临床护理保护措施管理。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管理,最后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效果以及相关的护理效果。

1.2采用方法

在进行实际的护理过程当中,实验组在日常的护理过程当中,首先增加了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教育工作,增强了对于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宣导,指导其提高日常的护理方法,主动做好日常工作当中的相关防范。使其在日常的呼气内部护理工作的过程当中逐步规范自身的相关护理操作。同时,经过全面的教育工作之后,对实验组内部的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临床护理保护考核,使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进一步得到提升。此外,在呼吸内科内部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体制,使呼气内科内部的相关的护理人员安全保护防护资源得到全面的运用,全面的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保护条件,降低其在日常工作当中发生相关感染事故的发生率,避免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增强对于护理人员心理方面的指导工作,减少由于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面临的相关情况而给护理人员造成较大的影响,全面的提升护理人员的心理自我调整能力,帮助其掌握相关的心理调整方法,增强其对相关特殊情况的适应能力。对照组在日常的呼气内科护理的过程当中采用较为传统的护理保护措施。

1.3记录观察

对呼吸内科的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满意度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调查分为了三个等级: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不太满意及不满意,其中每项以十分为满分。同时从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一年内实验组及对照组收到的护理投诉及护理缺失的发生率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记录。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护理结果

2.1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内部护理人员对于采用临床保护管理措施之后对于整个管理有着较为满意的结果,而对照组内部对于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方式存在较大的不满意程度。

2.2护理效果比较

患者对于实验组内的护理较为满意,其护理投诉的个数及护理缺失的例数相对于对照组较少。

3讨论

护理人员作为医学治疗的一线工作人员,其对于患者的顺利康复有着较大的作用,同时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于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践性相对于先前有了更大的提升,其在日常工作当中面对的不安全因素更多,被感染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全面的增强对于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过程当中的护理保护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并能够提升整个护理工作的工作质量。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临床护理保护后,研究组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投诉及护理缺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临床护理保护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投诉率及护理缺陷发生率,总之,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保护措施对呼吸内科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飞云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