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总结范例6篇

老年护理总结

老年护理总结范文1

【关键词】 老年;胆囊胆管结石;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1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54-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接收的48例老年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13例,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67岁。所有患者全部为开腹手术,其中急诊手术7例,占总数的14.58%,择期手术41例,占总数的85.42%。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消毒手术区域皮肤。切开患者右侧腹壁显露胆囊胆总管,观察患者结石部位,将结石取尽并观察胆管有无狭窄等病变。为了有效的减少和避免残留结石,在术中采用了X线下造影、胆道镜检查等方法。手术切口长约6-8cm,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探查,清理结石,并于切口旁开约2cm小口,放置“T”型引流管,术后常规伤口换药,7d拆线,2-3周拔除了引流管[1]。

2 结果

48例老年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伤口甲愈合45例(占93.75%),伤口轻微感染2例(占4.17%),肝硬化腹水1例(占2.08%)。经及时治疗、护理,治愈出院。1年内结石无复发。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除密切观察病清,保证及时、有效的治疗外,还应观察患者的情绪,及时做好有效的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给予关心和语言安慰,向老年患者讲解介绍胆囊胆总管疾病知识,解决患者提出的疑虑和问题,从环境到疾病到手术配合讲解清楚,打消了患者的疑虑。对于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应当向他们讲解手术大致过程以减轻患者家属的各种焦虑、紧张、恐惧、不适感,使得手术可以得到家属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3.1.2 术前准备 老年患者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①完善各种术前检查,血常规检查、血生化、行心电检查、B超明确诊断、肝肾功能检查等,了解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②提示患者戒烟能减少咳痰和咳嗽,进而减少牵拉伤口的痛苦。③建立静脉通道,补充因为不能进饮食和呕吐丢失的电解质,保证正常生命供给。并通过静脉给予抗感染药物控制胆囊和胆管的炎症和感染。④做好手术区域皮肤的清理,特别是对脐部清洁,将肚脐内的污垢去除,以防脐部感染。⑤消化道准备,于术前12h小时禁食,术前6h禁水。并留置了胃管,避免胃肠胀气[2]。

3.2 术后护理

3.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麻醉未清醒患者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心电监护24-48h,注意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保持各引流管通畅[3]。术后患者禁食24-48小时,在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发生的可能。

3.2.2 术后体温护理观察 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体温升高,要告知患者及家属38℃以下低热,属于术后反应,不必忧虑惊慌,2-3日便可降至正常。体温超过38.5℃应及时给以药物或物理降温。

3.2.3 呼吸道的护理 老年患者麻醉清醒后,要取头低半卧位,有利于呼吸道的分泌物排除体外,减少了肺部感染机会。同时护士要协助和鼓励患者勤翻身叩背,促进痰液排出顺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量输液和大量输注生理盐水,以防肺水肿和心力衰竭[4]。

3.2.4 引流管护理 引流管包括腹腔引流管及T管。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堵塞,每天更换引流袋。T管一般术后两周夹管观察2天,无腹痛现象,经造影通畅后才拔管,所以患者带管时间比较长,在离床活动后,应稳妥的固定引流袋,保证袋口低于三腔管的腹壁切口位置,预防回流被感染的胆汁而引起胆道感染[5]。

3.2.5 疼痛护理 医生应嘱咐患者少运动,少触碰,避免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的敏感性激活。避免剧烈疼痛的方法是避免咳嗽,避免剧烈运动,减少不良反应造成的伤害引起的刺激。

3.2.6 伤口感染的护理 术后对患者采取措施防止伤口渗血,促进伤口愈合;静脉常规给予抗感染药物,预防术后伤口的感染;每天换药一次,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2例患者切口轻微感染,有红肿分泌物渗出,经处理后伤口愈合。

4 讨论

胆囊胆总管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病例,因老年患者心理素质不强,疼痛敏感性强,缺乏对自己的信心,使得手术不能及时实施。所以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和必要的思想疏导,减少心理恐惧感。本次研究中48例老年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伤口甲愈合45例(占93.75%),伤口轻微感染2例(占4.17%),肝硬化腹水1例(占2.08%),经及时治疗、护理,均治愈出院,1年内结石无复发。本研究结果表明:给予老年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可显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保障患者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农贵彬.老年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724-725.

[2] 赵青.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河南医学,2012,40(11):145-146.

[3] 曹春莲.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4):3094-3095.

老年护理总结范文2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长期护理;长期护理保险

1.日本建立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背景

1995年日本政府首次提出“关于创设护理保险”的议案。1997年5月和12月《护理保险法》分别在众议院和参议院获得表决通过。2000年4月1日,日本《护理保险法》正式实施。2005年,日本政府对2000年保险法案进行修订并颁布了《护理保险法修订法案》。虽然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比美国、德国起步晚,但其发展非常迅速,现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系统。同德国相似,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也是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险制度。日本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1 人口老龄化是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根本原因

1970年,日本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7.07%,是最晚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但是在进入老年型国家行列之后,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却在发达国家中名列首位。1995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4.54%,而1999年这一比重超过了17%。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及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是日本快速老龄化的根本原因。20世纪60年代之后,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一直在2.0之下。1985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为1.76,1990年降低到1.57,1998年更是创造了1.38的最低历史记录。死亡率的下降和人均预期寿命的提供进一步推动了日本人口老龄化。人均预期寿命能够综合反映死亡率的水平。日本男性和女性的人均预期寿命在1947年分别为50岁和54岁,而1997年人均预期寿命则分别提高到77岁和84岁。与人口老龄化相对应的是,老年人对长期护理需求的不断上涨。据统计,1993年日本长期卧床、痴呆及虚弱等需护理的老年人总数为200万,而到2000年这一总数已达280万。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困扰日本的最大人口问题。

1.2 医疗保险的财政压力是实施长期护理保险的直接原因

伴随着高龄老年人口的增加,因生活无法自理而需人护理的失能或失智老年人必然随之增加。据日本厚生社会局统计,1993年和2000年日本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分别有200万和280万,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的比重分别为11.8%和12.9%。另据统计,有近3/4的需护理老年人的护理期在1年以上。1961年日本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1973年实现老年医疗免费制度。其后虽老年医疗保险有所改革,但依然维持完善和慷慨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因而有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老年人都愿意通过老年医疗保险制度和国民医疗制度来获得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从而造成严重的“社会化住院”问题。由于老年人的患病率高,护理时间长,医疗费耗资额度大,从而给医疗保障体系的财政支出造成巨大冲击。据统计,1996年占总人口15.1%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用掉了全国医疗费用的46.3%,并且这一比例还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为了解决老年人的护理问题和减轻医疗保险的财政负担,日本政府积极推动建立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个人三方共担费用的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1.3 家庭结构和家庭观念的变化是建立护理保险制度的重要原因

在传统社会中,老年人的护理工作一般由家庭承担。然而二战后,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家庭结构和规模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由于晚婚、晚育和非婚的趋势,自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一直低于2.0,进而导致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核心化。同时,由于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日本的老年人家庭也急剧增加。据统计,1972年家中有6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有6578000户,而到1998年增加到14820000户,并且其中近一半的家庭中只有老年人。二战后日本家庭的另一变化是女性参与就业率的上升。传统家庭中,老年人的护理工作大多数有女性完成。女性就业率的增加使得原来依靠儿媳或女儿照护老人的传统逐渐动摇。另一方面,由于战后的新宪法破坏了旧有的家庭制度,加之受西方思潮的影响,日本的下一代赡养父母的家庭观念越来越淡薄。家庭结构和家庭观念的变化都严重削弱了家庭的护理功能。长期护理在家庭层面的供需矛盾要依靠社会的力量解决。

1.4 文化价值观念是建立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推动因素

日本从20世纪20年代初就开始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的理念深入人心。此外,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日本又是一个强调社会连带责任的国家,这种运用社会互助方式解决个体风险的精神、理念成为日本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础。而德国等国家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有效运营也为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依据和经验。

2.日本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体系

为了减轻家庭的护理负担,也为了减轻社会医疗保险的福利支出,日本于2000年4月1日正式实施了《护理保险法》。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一种由政府实施的强制性社会保险制度,是继德国后第二个采取社会保险模式解决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的国家。

2.1 管理主体

政府是日本长期护理保险的管理主体,中央政府、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政府有各自明确的责任范围。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制度整体框架的设计,护理程度的审定,对护理服务种类、价格等制定统一的标准。都道府县主要负责制度运作的指导,并提供护理设施和护理人员等。市町村是长期护理保险的具体运营主体,或称保险人。日本长期护理保险运营管理的特点是实行比较分散化的、独立的管理,目前作为运营主体的地方政府大约有3300个。这些运营主体的责任包括:一是,根据各自地方的情况设定保险费的等级、额度,征收保险费。二是审定护理申请人的资格、等级,并提供护理。

2.2 保险对象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参保具有政府强制性,40岁及以上的人员都必须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并缴纳一定的保险费。根据年龄将被保险人划分为,第1号被保险人和第2号被保险人。65岁及以上的人员为第1号被保险人,40-64岁的人员为第2号被保险人。这两类被保险人的主要区别在,保费缴纳方式和收益对象范围。年金在18万日元以上的第1号被保险人的保险费直接从其养老金中划扣,其余第1号被保险人的保费由市町村个别征收。第2号被保险人必需终身缴费,直接从其收入中扣除。在受益对象范围方面,第1号被保险人只要需长期护理,经审定后自动获得护理资格。对于第2号被保险人,只有当他们患有初期老年痴呆、脑血管等与年龄有关的16种特定疾病时才能够获得护理保险提供的护理服务。

2.3 筹资机制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筹资模式是现收现付制。为了确保稳定的资金来源,日本长期护理的保险资金由三级政府、个人共同负担,即50%来自公费,50%来自保险费。公费部分,国家、都道府县、市町村按照2:1:1的比例分别承担总资金的25%、12.5%、12.5%。为了平衡各市町村的支付能力,国家将拿出其负担资金的1/5作为调整补助金交付给那些低收入老人或高龄老人多的市町村。保险费部分,第1号被保险人承担总资金的17%,第2号被保险人承担总资金的33%。此外,为了避免保险对象过度使用护理服务,被保险人在接受护理服务时需承担护理费用的10%。

2.4 评估资格

被保险人提出护理申请后,市町村派调查员以全国通用的标准化调查表到被保险人家庭中访问调查。调查表涵盖生理能力、行为能力、生活自理程度、精神状况等方面的85项调查内容。调查结束后,需对申请者的护理资格进行两次判定。首先,将调查结果输入计算机,由特定软件程序对申请者是否需护理及护理等级进行分析,完成第一次判定。然后,护理认定审查委员会在第一次判定的基础上,做出最终评定。最终评定结果为不需护理、需支援或护理等级1~5。

2.5 保险给付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目标是为减轻家庭成员的护理负担,因此日本护理保险的给付方式以直接向被保险人提供护理服务为主,现金给付所占比例极少。日本的护理服务主要分为居家护理、社区护理和机构护理。为鼓励老年人在自己家里接受护理,居家护理的护理服务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访问服务、日间护理、短期设施护理及居家环境改善等。社区护理是以社区为载体,利用社区内的护理设施、机构为被保险人提供护理服务。如果在家中护理已难以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老年人可以到由都道府县指定的福利机构、保健机构或疗养医疗机构中接受专业机构护理。

3.运行效果

3.1 覆盖范围

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要求40岁及以上的人都必须参保。截止到2011年4月,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第1号被保险人达到2906.9万人,占总参保人数40.54%;第2号被保险人为4263万人,占总参保人数的59.46%。从日本2000年起,日本第1号被保险人的增长速度都比较稳定,增长率都在3.5%以下。如图1所示,2000年至2009年日本第1号被保险人的增长比例在3.5%~2.5%之间,在2009年后增长比例降低到1%以下。

3.2 服务使用情况

2011年需要长期护理或支援护理的人数为507.56万人,比2000年增长了289.4万人,增长率为132.65%。截止到2011年4月,长期护理的使用者达到417.85万人,比2000年增长了268.88万,增长率为180.49%。日本的长期护理方式主要有居家护理、社区护理和机构护理,各护理服务的具体使用情况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居家护理是长期护理服务使用者的主要选择。2002年以后,选择居家护理的服务使用者都占总使用者的70%以上。2006年增加社区护理以后,居家护理以及机构护理的使用并没受到太大影响。

3.3 服务供给情况

由于日本的护理等级划分十分详细,按照护理服务分类的对护理机构数量的统计也十分繁琐,所以本文仅选“家庭访问医护机构、针对痴呆老人的日间护理社区机构、老年长期护理保健机构”的情况为代表。2011年提供家庭访问医护服务的机构67922家,比2000年增加了一倍多。2011年提供针对痴呆老年人的日间护理社区共有11180个,而2000年只有418个。2011年老年护理保健机构3763家,比2000年增加了1603家。总之,在过去的十年中,日本的护理机构数量大幅增加,已能够为需护理人群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3.4 支出情况

为了防止长期护理服务的过度使用和减轻护理保险的财政压力,日本长期护理法要求护理保险受益人在接受长期护理服务时需支付10%的护理费用。因此,日本的长期护理费用支出分为公共支出和私人支出。长期护理的公共支出部分,居家护理支出和机构护理支出所占比例较大(如图3所示)。以2011年为例,居家护理和机构护理的公共支出所占比例分别为52.54%,37.93%,而社区护理公共支出所占比例不足10%。长期护理的私人支出部分(如表1所示)与公共支出部分保持相似的支出结构,居家护理费用和机构护理费用占了私人支出的绝大部分。

参考文献:

[1]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237.

老年护理总结范文3

关键词:老年患者;调查问卷;护士

Abstract:Objective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nurses' attitudes toward older patient care and the difficulties they experience. Methods Participant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regarding descriptive characteristics, the type of difficulties they experienced in older patient care, an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Kogan's Attitudes Toward Old People Scale. Data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percentage, Kruskal-Wallis variance analysis, t test and Mann-Whitney U test. Results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nurses experienced difficulties due to the inadequacy of physical conditions and technical equipment in hospitals; administrative problems; communication problems; and insufficient knowledge, skills and experience in older patient care. The nurses' mean score of Kogan's Attitudes Toward Older People Scale was 98.83.Conclusion The difficulties experienced by nurses in this sample resulted from the lack of technically equipped hospitals or clinics for older patients and the inadequacy of nurses' gerontology education. Despite these factors, the nurses' attitude toward older people was positive.

Key words:Elderly patients; Questionnaire;Nurse

随着80年代初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低生育率的长期化,以及生活医疗水平的提高促使人的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已不可避免地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保健及护理措施,以满足老年人的各种生理、心理需求,使老年人实现健康老龄化,以成为当务之急。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中,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掌握患者的心理,制定一个全面的护理计划。然而在执行这些计划时,通常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Buzlu等人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1],护士碰到的主要是来自行政管理、沟通、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但只有少数护士都能够做到自我控制,寻求情感上的支持,以及尝试用积极的方法去解决这些困难。这些问题带来的后果是,年轻护士纷纷寻找机会改学医生、药剂或功能科技师,甚至改行医药销售行业,年纪较长的护士提前退居二线,造成护理行业劳动力的流失。因此,只有认识和解决这些困难,才能使护士更满意自己的工作,从而使其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老年患者护理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护士的专业知识、护理技能、护理经验,医院的环境,老年人的性格等等,其中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护士所表现出的乐于接受、愿意提供帮助、正面积极的态度会使老年患者感觉舒适并更好的配合治疗;相反,护士负面消极的态度会导致老年患者对护理和治疗的抵制。Lookinland等人通过调查全美国的80多家医院及诊所发现[2],总体上大多数美国护士都能对老年患者持有积极看待的态度。在这点上,大医院的护士比小诊所的护士做得更好,具有老年患者护理的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护士比缺乏此类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护士做得更好。

在我国,尊重和关爱老人一直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优秀传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都不能为老年患者提供专门的病房以及专门的护理配套设施,因此有可能出现护士以一贯的态度对待老年患者而忽视老年患者这个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的情况,或是以偏见的态度对待老年患者从而使医患之间产生隔阂的情况。所以,关于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以及在对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这方面的研究显得迫在眉睫。本文的研究内容将着重从上述@两方面展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江苏省扬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90名与老年患者有频繁接触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82份。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问卷包括人口统计学问题,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列出10条困难,可多选),以及Kogan量表(Kogan's Attitudes toward Old People Scale)。Kogan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Kogan于1961年编制[3],最初用于调查医学或护理专业的学生对老年人的态度。该量表基于社会退隐理论,能对被施测人员对老年人的态度作出量化的评价。该量表由34个条目组成,其中积极条目和消极条目各17个。在本研究中,根据我国国情,将条目数缩减为26个,仍保持积极条目和消极条目的比例不变,各13个,根据被测者与测量项目的符合程度采用有6个级别的评分标准:即对于积极条目而言, 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2分代表基本不符合、3分代表有一点不符合、4分代表有一点符合,5分代表基本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对于消极条目则反之,6分代表完全不符合、5分代表基本不符合、4分代表有一点不符合、3分代表有一点符合,2分代表基本符合,1代表完全符合。26个条目的总得分从26分~156分,分数越高反映被施测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越积极。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V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文中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有百分比、克鲁斯卡-沃利斯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variance analysis)、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Mann-Whitney U test)等。

2结果

将调查问卷上的人口统计学问题汇总。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次调查中,年龄在20~29岁护士所占人数最多(49.5%),三年制大专毕业的护士所占人数最多(34.0%),大多数护士已经结婚(70.9%),大多数护士的家庭是只有分母和子女两代人的小家庭(86.5%),大多数护士居住在城区(83.7%),大多数护士的工作经验只有1~9年(61.3%),上轮班的护士所占人数较多(50.7%)。

在对老年患者护理中所遇到的10项典型困难的调查中(表2),55.6%的护士认为医院为老年患者提供的病房及设备条件不完善,50%的护士认为老年患者的身体条件局限性是造成护理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原因之一,47.2%的护士认为医院在老年患者管理方面存在问题,41.8%的护士觉得与患者或患者陪护家属的沟通存在问题,35.5%的护士认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是造成老年患者护理困难的重要原因,34.4%的护士认为家属不愿意参与对老年患者的护理给她们的工作带来困难,26.2%的护士选择缺乏老年护理方面的技能和经验,19.1%的护士认为老年患者及其陪护家属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偏见给她们的护理工作带来影响,17%的护士与医疗小组中其他成员的沟通存在问题,9.9%的护士认为自己的所做的护理工作没有得到正确的评价会对其产生负面的影响。此外,我们还调查到,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中,19.2%的护士遭遇到自身身体方面的问题,如腰背疼痛、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33.3%的护士则遭遇到心理方面的问题。当碰到这些困难时,37.5%的护士选择报告上级,14.9%的护士选择自己解决,9.9%的护士选择求助于医疗小组中其他成员。

图1所示的是282名护士的Kogan总得分的分布图。从图中可见,此次接受调查的护士的Kogan量表的平均总得分为98.83分。其中最低分63分,最高分136分,80%以上的人总得分在80分和120分之间。总体上来说,此次接受调查的护士对老年病人持比较积极的态度。

表3中,我们将护士的个人情况和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这两项的关联性作统计学分析。从表3的组间比较结果来看,对于护士的个人情况而言,由年g、教育背景、婚姻状况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引起的护士对老年患者态度的差别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即可以认为不同年龄(或不同教育背景、婚姻状况、家庭类型、居住地点、工作经验、班制)的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没有差异。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护士的个人情况和其对老年患者的态度没有关联性。

表4中,我们将护士在对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这两项的关联性作统计学分析。从表4的组间比较结果来看,10项困难条目组成的10个因素中,除了"缺乏老年护理方面的技能和经验"这一因素外(P=0.038),其他因素的P值均小于0.05。这表明,是否具有老年护理方面的技能和经验,会引起护士对老年患者态度的显著区别,即具备老年护理技能和经验的护士和不具备这方面经验的护士相比,她们对待老年患者的态度要明显积极。而其它困难对于护士的态度没有显著的影响。

3讨论

在本调查研究中,医院为老年患者提供的病房及设备条件不完善是护士在老年患者护理中所遇到的最常见的困难。国外有报道指出[4],相对于年轻患者而言,病房和设备条件更容易引发老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感染。尽管目前国内许多大型医院都设有专门的老干部疗养病房,但对于大多数老年患者而言,使用的还是和普通患者同样的病房和和设施,这无疑给护士的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老年患者的身体条件局限性也会对护士的护理工作造成困难。老年患者通常多种疾病缠身,且身体各器官退化较快,造成且听觉、视觉能力下降,行动不便,这使得他们更加依赖护士的帮助。另外,医院对老年患者的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重视也是护士遇到的困难之一。大多数医院都不具备一套针对老年患者的系统的管理方案及长远的管理规划,特别是在人力和物力资源的配备上方面,都显得极为匮乏。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以及患者家属不愿参与老年患者的日常护理也是护士经常遇到的困难。无论从我国法律还是文化上来说,子女赡养并照顾老人都是应该的,但是,有些人认为老年人发生疾病是衰老的必经阶段,对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不抱希望,导致他们对老年患者日常护理的参与不够积极。因此应该建立好护士与老年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医患关系,当老年患者遇到健康方面的问题时,家属能积极帮助护士解决。此外,很多护士反映给老年患者护理造成困难的原因是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验,因此医院应该加强对护士关于老年护理方面的理论和技能培训。

我们发现护士在对老年患者护理中碰到困难时,很容易引起自身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国外有研究指出[5],经常护理老年患者的护士由于工作压力,最易出现意志消沉、脾气暴躁、睡眠质量下降、精力无法集中、对工作产生厌烦情绪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导致国家护理人力资源的严重流失和护理成本的增加。因此医院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做到定期对护士进行身体检查和心理辅导,并给予护士适当的休息时间,防止护士过度劳累。

在本研究中,反映护士对老年患者态度的Kogan总得分随着护士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逐步提高,但是组间得分的区别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在Gallagher等人研究中[6],发现护士、护工、病房门卫这三类群体对老年患者的态度有明显的差别,总体上而言,受教育程度高的护士群体对老年患者持积极的态度,而受教育程度低的护工和病房门卫对老年患者持消极的态度,认为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对老年患者的一个关键因素。在这点上与本文的研究结果有所出入,但考虑到被研究对象的职业定位不同,得出不同的结论也在情理之中。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缺乏老年护理方面的技能和经验是影响护士对待老年患者态度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护士遇到的这一困难,医院要重点应对。组织有经验的护士对新进护士进行老年护理方面的技能指导对于改善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由于本次调查的对象都是女性护士,本研究没有涉及到护士的性别对老年患者态度的影响。但是有大量的国外文献记载了此类研究。Slevin等人在其研究中指出[7],在英国,女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通常比男护士更加积极,护士的性别与其对老年患者的态度有显著的相关性。Tervo等人在对美国和加拿大各医学院不同性别的学生的调查中发现[8],男学生对待老年患者明显持消极的态度。然而,Howkins等人发现澳大利亚医学院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不论性别,对待老年患者的态度都是消极的[9]。

4结论

本文调查了我国护士对待老年患者的态度的情况以及在老年护理中遇到的困难。用26条目的Kogan量表为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进行评价,结果被调查对象的Kogan量表总得分平均为98.83分,反映了我国护士总体上对老年患者持积极的态度。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碰到病房设备条件不完善、患者管理问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问题、患者身体局限性、缺乏老年护理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经验等一系列问题。高校在护理专业开设老年护理的相关课程,卫生管理机构组老年护理方面的培训和颁发资质证书,医院改善老年患者的病房环境和设施条件,这些都将有助于提高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Buzlu, S.,Onan, N.G.,2005. Difficulties experienced by nurses who give care to cancer patients in the terminal phase[J].Marmara University Journal of Nursing School 63-66 January-April.

[2]Lookinland,S.,Linton,C.P.,Lavender,C.African-American nurses' attitudes toward older persons[J].Journal of National Black Nurses' Association,2002,13(1):6-14.

[3]Kogan, N.Attitudes toward old people: the development of a scale and an examination of correlations[J].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61,62,44-54.

[4]Yüksel.Determining the distinguishing variables in the difficulties experienced by nurses working with and without shifts[J].SD Journal of the 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2002,7(1):199-210.

[5]Büyükcokun,A.Old age problems and nursing approaches[M].In: Erefe,(Ed.), Public Health Nursing Handbook. Vehbi Ko? Publications, Birlik Ofset,stanbul,1998:170-183.

[6]Gallagher, S.,Bennett, K.,Halford, J.A comparison of acute and long-term health care personnel's attitudes toward older adul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2006,12(5):273-279.

[7]Slevin,O.D'A.Ageist attitudes among young adults' implications for a caring profession[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1,16:1197-1205.

老年护理总结范文4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老年;康复护理

随着社会发展,老年人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人身体机能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变化,抵抗力、免疫力整体下降,人体骨骼也发生变化,各种骨关节疾病困扰着老年人。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消除患者骨关节疾病,恢复生活自理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方法对患者更好的适应人工关节,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极大的帮助[1]。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的老年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提高护理质量,探索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的护理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的老年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7.44±4.95)岁,单侧置换18例,双侧置换12例;观察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6.92±5.75)岁,单侧置换16例,双侧置换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等基础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①基础生活护理,包括患者个人卫生,饮食以及大小便;②患肢观察,患肢下方垫软垫,抬高20°~30°,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感觉、皮温、运动情况。防止下肢静脉栓塞、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③引流管护理,妥善安置引流管,勿扭曲、打折、受压,确保引流通畅;④预防肺部及泌尿系感染,术后1 d可在床上适当坐起,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鼓励患者多咳嗽和翻身拍背,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⑤协助锻炼,协助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俯卧位屈膝锻炼等[2]。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在基础护理的同时增加心理护理以及预防宣传。由于老年人术后卧床时间较长,患者由于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等变得焦虑、暴躁、对术后效果怀疑等,护理人员及时进行开解,并鼓励患者做康复运动;同时给予患者术后护理知识宣传,以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宣传,增强患者预防意识[3] 。

1.3 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率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项。利用本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数据统计和处理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后,总满意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基础护理后,总满意率为76.67%,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总满意率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膝关节置换和髋关节置换是人工关节置换术中最常见的两类手术,其十年的成功率已经超过90%,更有80%以上的患者可以正常使用植入的假体长达20年以上,甚至伴随其终生。除此以外,肩关节、肘关节、踝关节等关节置换也在不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中、长期结果。随着生物材料与外科技术的进步,陆续出现了腕关节、指间关节、跖趾关节等小关节置换术,为患有严重小关节疾病的患者带来了希望。老年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只是疾病治疗的一方面,术后的护理、功能锻炼及远期的日常护理也是治疗的一部分,应予以重视[4]。

本院此次研究,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包括护理患者个人卫生,饮食以及大小便,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感觉、皮温、运动情况,防止下肢静脉栓塞、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妥善安置引流管,确保引流通畅,预防肺部及泌尿系感染,协助患者锻炼。观察组患在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基础护理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预防宣传,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心态,积极主动做膝关节功能恢复运动;宣传预防知识,增强患者预防意识,患者在护理期间心态积极,预防意识强,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以及减少并发症[5]。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后,总满意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基础护理后,总满意率为76.67%,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老年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护理满意率高,患者膝关节HSS评分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雪芬.老年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及康复锻炼[J].蛇志,2015,27(2):230-231.

[2]司凤琴.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5):333-334.

[3]姚红亚,周维锋.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焦虑心理及术后骨愈合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

(29):147-148.

老年护理总结范文5

【摘要】  目的 调查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及其对社区护理服务需求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索适合本地区老年人的照顾模式。方法 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sf-36生存质量量表、自理能力量表和社区护理服务量表对长治市1328例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自理能力及社区护理服务需求及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依据张磊的老年人生存质量划分标准,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处于“中(72.1~117分)”占98.5%。影响老年人群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自理能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医疗支付形式;长治市老年人对健康宣教、定期体检的需求率高于对治疗性护理的需求率,而各级社区护理站实际提供的治疗性护理服务率却高于健康宣教及定期体检。结论 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而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需求与社区实际提供服务情况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将全面影响老年人未来的生存质量,故需专业人员积极探索,尽早采取综合措施来满足老年人不断提高的社区护理服务需求水平,从而维持老年人现有的生存质量水平。

【关键词】  老年人;生存质量;护理需求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and the demand for community care services of the elderly, then to analyze the factors.methods the quality of life,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demand and utilization for community care services of 1328 elderly in changzhi city, shanxi province was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by sf-36,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and community care needs scale, then survey result was analyzed by t test,correlation analysis,stepwise regression.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on of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which was proposed by zhanglei,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scored between 72.1-117 reached 98.5%.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was impacted by the ability of caring oneself,marital status,the degree of culture,economic situation and so on. the demand rate for health guidance and periodic physical examin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rapeutic care. in contrast, the utilization of therapeutic ca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ealth guidance and periodic physical examination.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s at a medium level. there was a wide gap between the demand of community care and the utilization of community care. the quail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will be impacted by this gap in future. community care model was needed to find out by the professionals' active exploration,in order to 1.meet the high level demand of the elderly for community care. ultimately,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n changzhi city was kept by comprehensive measures.

[key words] the elderly;quality of life;nursing needs

2000年我国与全球同步宣告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已有老年人口1.53亿并以3%的年增长率增长。长治市居太行之巅,辖13个县市,2006年总人口312万,老年人34万,占总人口的10.6%,表明本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与大城市相比,长治市受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限制,社区护理发展缓慢,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范围局限。为了解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状况与其社区护理需求情况,笔者抽取城区、郊区及三个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入选2009年3—12月,长治市城区、郊区和11个县市(县市按经济条件好、中、差各抽取1个县)的老年人1328名,其中男性718名,女性610名,年龄60~92(68.39±6.94)岁。

1.2 老年人一般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健康状况、生活状态等。

1.3 调查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老年人自理能力量表adl(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及自行编制的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本次抽样调查采取分层、整群、多阶段抽样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大专及以上专业人员进行入户调查,由调查对象本人填写完成,实名记录,对书写障碍者由调查员向研究对象逐条询问记录。

1.3.1 生存质量量表sf-36问卷

sf-36问卷源自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中心,已被许多国家验证,信度、效度及实用性较好[1]。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pr)、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8个维度。老年人生存质量划分标准依据张磊[2]的研究结果而定:良(>117分)、中(72.1~117分)、差(≤72分)。

1.3.2 自理能力量表

adl adl量表由美国的lawton和brody制定于1969年,主要用于评定被试者的自理能力[3]。内容包括使用公共车辆、行走、做饭、做家务、吃药、吃饭、穿衣、梳头(刷牙等)、洗衣、洗澡、购物、定时上厕所、打电话和处理自己钱财,共14项。本量表采用4级评分,总分最低14分,最高56分,≤20为基本正常,>20分为日常生活能力轻度障碍(21~30分)、中度障碍(31~40分)和重度障碍(≥40分)[4]。

1.3.3 护理需求调查表

在全面查阅文献资料基础上,参考健康促进模式,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法。请有关专家审评调查表,并通过预调查对问卷进行反复修改和补充,其信度为0.82。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对老年人生存质量、自理能力、护理需求采用描述性统计性分析;对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对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与其生存质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问卷发放情况

共发放问卷1340份,有效问卷1328份,有效率99.1 %。

2.2 老年人一般资料

2.2.1 人口学资料

1328名老年人中, 60~69岁的老人占63.41%,70~79岁的老人占28.46%,80岁以上的占8.13%;农民占总人数的50%;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老年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82.83%;68.52%收入低于1000元;无配偶老年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6.96%。

2.2.2 健康状况

被调查的老年人中患病870例(65.52%),存在各种心理问题的老年人有838例(63.1%)。

2.3 老年人自理能力

本次调查中,基本正常占76.5%,轻度障碍占24.40%,中度障碍占3.47%,重度障碍占3.01%。

2.4 老年人生存质量

2.4.1 老年人生存质量等级划分

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处于“差”占1.05%,“中”占98.5%,“良”占0.45%。本市老年人生存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2.4.2 老年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

将老年人生存质量各维度作为因变量,其一般情况作为自变量,经多元回归分析自理能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医疗支付形式可以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果表明: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自理能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医疗支付形式。见表1。

2.5 社区护理状况

2.5.1 社区护理需求情况

长治市老年人对健康宣教、定期体检的需求率远远地高于对治疗性护理的需求率。在健康宣教这一维度中,疾病知识宣教需求率最高达25.38%,其次用药指导为16.64%,见表2。

2.5.2 社区护理站实际提供服务情况

长治市各级社区护理站实际提供的治疗性护理服务率远远的高于健康宣教及定期体检。在治疗性护理这一维度中,注射或(及)输液的提供率最高达33.28%,其次血压或(及)血糖监测为24.32%,定期体检的提供率最低仅为2.03%,见表3。

2.6 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区护理情况的相关分析

2.6.1 对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区护理需求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发现

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区护理需求情况呈负相关(p<0.05),结果表明:老年人生存质量得分越低,其社区护理需求越大,见表4。

2.6.2 对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区护理实际提供服务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发现

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区护理实际提供服务情况呈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老年人生存质量得分越低,其社区护理实际提供服务情况越差,见表5。表1 老年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2 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项目需求分布表 例

表3 社区护理站实际提供服务情况 表4 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表5 老年人社区护理实际提供服务情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自理能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医疗支付形式。认为其原因为:(1)长治市地处山区,农村人口居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本次被调查者中农民占50%, 经济收入1000元以下者占68.52%,虽然农民的经济收入不高,消费水平偏低,但他们中大部分人有自己的耕地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所以本市老年人面临的经济压力较小。(2)长治市城镇人口大多参加了城镇医保。问卷调查时,国家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已经落实,这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就医费用。(3)长治市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本次调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2.83%,他们受教育水平的低下导致其对疾病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不足。(4)sf-36量表主要反映的是调查者主观的生存质量感受。虽然他们中有65.52%的人受各种慢性疾病困扰,有63.1%的人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但是这些身心的不适或病痛不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思想负担。(5)长治市老年人幸福感指数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幸福感指数较高,说明长治市老年人容易满足。

但是在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需求与实际提供服务的调查中,发现老年人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项目与社区服务站实际提供项目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社区护理服务站很少开展老年人需求率较高的健康宣教与定期体检服务项目。随着长治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差距将会不断增加,为了缩小差距并不断提高本市老年人生存质量水平,建议:(1)居家照顾者支持对策:政府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建议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规范化、法制化。改进三级医疗保障制度,构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家庭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扩展卫生服务范围。(2)医院和医学院校提供技术扶持:由具有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医院和医学院校负责培训基层和家庭卫生服务人员,并成立专门的社区服务组织,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开展家庭访视服务,将护理服务范畴延伸到院外,医院为出院老年人提供上门随访服务。护士进行家庭访视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对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干预,使老年人在享受到专业护理的同时,也因获得了相关的健康指导知识而产生安全感,从而有效地应对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红妹,李鲁,沈毅.中文版sf-36量表用于杭州市区居民生命质量的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6):428-430.

2 张磊,徐德忠,黄九仪,等.sf-36量表中文版的应用及分级截断点选择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69-73.

老年护理总结范文6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PDCA循环管理;护理满意度

PDCA循环管理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护理管理措施,可反映护士长的管理水平,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成为评价护士护理工作的最好指标[1]。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04例老年住院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进行探究,现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治疗的老年住院患者104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对照组与比较组,每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30:22,年龄65-93岁,平均年龄(75.6±5.5)岁;比较组男女比例28:24,年龄64-92岁,平均年龄(76.5±4.6)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日常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等操作。

比较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PDCA循环管理。⑴第一阶段(计划阶段):利用满意度调查表实行现场问卷调查,之后根据患者所提供的资料,经多名护士分析其中问题,并实施下一步护理方案。⑵第二阶段(实施阶段):根据患者所提供的信息及确定措施,由多名护士合作实施完成。⑶第三阶段(检查阶段):多方位征求意见,由多名护士进行不定时抽查,准确收集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方案的意见,及时消除潜在护理问题。⑷第四阶段(处理阶段):及时询问患者和家属的情况,将此次护理措施的缺点与问题用作下次循环管理的依据。

1.3观察指标

满意度采用Likert量表等级计分法,每项条目划分5个级别,每个级别为1-5分,总分为25-125分,其中5分为“很满意”、4分为“满意”、3分为“一般”、2分为“不满意”、1分为“很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同时比较PDCA循环管理后单项护理总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比较组护理总满意度76.92%明显高于对照组38.46%,比较差异(P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52,n(%)]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8(15.38)

12(23.08)

18(34.62)

14(26.92)

20(38.46)

比较组

26(50.00)

14(26.92)

10(19.23)

2(3.85)

40(76.92)*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两组管理后单项护理总满意度比较

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比较组单项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

表2 两组管理后单项护理总满意度比较(n=52, x±s)

组别

护理技能

生活护理

健康指导

操作设备

护理及时性

对照组

6.12±1.34

8.46±1.07

12.93±2.05

5.24±0.78

14.74±0.95

比较组

22.78±0.13*

24.95±0.86*

28.35±0.14*

21.87±0.56*

30.81±1.22*

注:与实施前比较,*P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已选定的104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管理,分析两组护理方法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发现,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比较组护理总满意度76.92%明显高于对照组38.46%,这说明相比于常规护理,PDCA循环管理能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其主要原因是对老年住院患者通过PDCA循环管理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情绪和健康状况,且在4个阶段不断循环实施中,以预防为主并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了解患者护理需求,有利于护理人员针对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从而促进护患关系间的和谐[3]。同时,进一步对本研究中两组管理后单项护理总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比较组单项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健康指导与护理及时性的满意度较高,护理技能和操作设备的满意度较低。实行PDCA循环管理后,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这进一步证明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同时助于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高质高效完成。

综上所述,老年住院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