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培训范例

老年护理培训

老年护理培训范文1

对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发展现状、老年护理人才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老年护理专业发展思路与策略,为新疆老年护理事业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

所谓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按国际通行的标准界定,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或者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0%[1]。据世界卫生组织推测,2000—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将从6亿增长到20亿,且以发展中国家为主[2]。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大量推断性研究也证明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点与严重性。据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老龄委的统计,截至2012年底,新疆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241.2万人,占全疆总人口的10.86%,年均增长率4.36%(高于全国1.16%),新疆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1新疆老年护理专业发展现状

新疆作为我国边远多民族聚集地区,其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与我国其他省区存在一定差距。2011年,新疆有两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但由于传统观念对老年护理事业的错误认识,该专业招生困难;同时由于老年护理工作辛苦,工资待遇低,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缺乏吸引力,直接导致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匮乏和流失。2014年,自治区民政系统开展了首期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预计每年培训400人,但这远远不能满足2015年我国养老护理员全面实现持证上岗的要求。到2015年底,新疆约需老年护理员1万名,缺口有7000多名。针对新疆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事业发展现状,必须注重老年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3]。要依托有条件的中职、高职院校及普通高校,大力开展老年护理专业教育与人才培训工作。高职护生是未来老年护理工作的主力军,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已成为社会对高职护理教育的迫切要求[4]。

2新疆高职老年护理教育发展策略

2.1增设老年护理相关专业

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第二稿)》将老年护理作为护理专业的一个方向确定下来,新疆地区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规模小,远远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应调整专业设置,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和老年护理专业。

2.2明确培养层次和培养目标

根据养老机构及社区岗位要求确定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明确高职院校所培养的老年护理人员与普通护理员之间的区别。普通护理员只需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顾,掌握老年人常见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高职院校以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员为目标,必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训,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老年护理人才。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老年人的常规护理、突发疾病急救方法,注重老年人的康复护理以及慢性病保健护理,能解决老年人的常见心理问题[5],并能指导和管理老年护理工作[6]。

2.3提倡“三证”教育模式

在高职院校提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高职护生一边接受专业课程教育,一边接受职业培训,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并在实习前一学期参加国家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5],获取证书。这种“三证”教育模式能拓宽高职护生的就业渠道,增强就业竞争力,为以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2.4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相关专业仍然沿用传统的临床护理课程体系,共分为4个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能力拓展模块。课程设置仍以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为核心课程,老年护理课程仅作为一门考查课,共32学时,且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只能粗浅地了解老年护理基础知识,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老年护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7]。为了突出课程体系的社会性、实践性、职业性,凸显老年护理特色,建议将课程体系分为人文素质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职业能力模块、能力拓展模块。课程设置上,除临床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课程外,还应结合老年护理实际和岗位需求,增设体现老年护理专业特色的课程,如老年人际沟通、老年心理健康、老年养生与保健、老年常见病护理、老年合理用药护理、老年康复护理、老年急救护理等。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就能完成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的学习,从而减轻毕业前集中培训的压力。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师资非常缺乏,主要为本校承担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和医院临床护理专家,他们既没有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经验,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老年护理教育培训[7],因此在教学中侧重一般护理技术和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忽视了对老年人人文、心理、康复、营养方面的护理。高职院校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取证书,要求教师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养老机构进行实践,或安排教师到养老机构进行一学期的顶岗实习,积累经验。同时聘请养老机构的专家和行政管理人员为我校外聘教师,以授课与讲座形式将自己的业务经验带进课堂,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2.6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新疆高职院校没有自己的养老机构,老年护理专业学生校外见习、实习主要在医院临床科室。因此,应加大投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全方位培养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在校内建立设备完善的仿真老年护理实训室、老年康复实训室、老年院前急救实训室、老年ICU实训室等,以满足校内实践教学和养老护理员培训需要。在校外,将原有的课堂教学、临床教学拓展至社区、家庭、养老机构等场所,与各级养老机构、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中心等签定合作协议,使之成为老年护理专业的实习、见习基地。

2.7增加见习、实习经历

目前老年护理专业学生每学期到养老机构见习1~2次,在第五、六学期安排学生实习,共8个月时间。学生接触养老机构或社区中的老年人的机会较少,明显缺乏对其日常生活需求的了解以及对老年人真实生活的感知,使得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脱轨[8]。建议将见习地点放在养老机构和社区。适当调整课堂教学与见习课时比重,增加见习次数,集中并延长见习时间。第二、三学期各安排为期两周的见习活动,并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到养老机构见习15天。平时学生可以社团成员和志愿者身份前往养老机构与老年人进行互动,以便更好地学习老年护理课程。实习安排既要兼顾医院临床科室又要兼顾养老机构,可各安排4个月,既满足学生对护理基本技术和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护理知识的需要,又满足其对老年人这一群体日常照护方法的需要。

2.8编写核心课程教材

目前,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使用的教材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基本理论所占比重大,不利于专业人才培养。因此,当务之急是开发一套满足老年人护理需求的特色教材,从而为学生毕业后开展老年护理工作奠定基础,达到零距离上岗要求。教材编写要紧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理论以“实用、够用”为度,技能以满足护士职业岗位和养老护理员职业岗位相关要求为度。考虑到养老护理员岗位特点,在坚持教材实用性基础上,兼顾内容的差异性,避免与《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等教材重复,并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应删减和补充。如增加老年康复护理、老年心理护理、营养知识、怎样省时节力地移动老人、不同性别老人便器使用等内容。

3结语

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我国老年护理人才供需不平衡的时期,发展老年产业及老年护理专业机遇与挑战并存[9]。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起步晚、发展慢,不能满足老年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何将以上建议付诸行动,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事业,将是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徐斌,吴爱勤.护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张文静,孙红梅,李军,等.某中专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2):131-133.

[3]黄菲,张会君,解杰梅.国内外养老护理人员培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1,25(1):189-191.

[4]姜娜,孙梦霞,李回平.现场教学模式在高职《老年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4,28(5):1907-1908.

[5]李建,党晓伟,付志华,等.养老护理员现状与市场需求状况分析及展望[J].河北医学,2015,21(12):2066-2068.

[6]李洁,徐桂英,姜荣荣,等.我国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现状及人才培养展望[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3(4):236-239.

[7]刘衍,沙丽艳.老年护理人员教育现状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5,29(8C):2948-2950.

[8]陈獒,胡秀英.由护理本科生对老年护理教育教学反馈引发的思考[J].护理研究,2013,27(8B):2536-2537.

老年护理培训范文2

中等职业培训教育主要是培养养老护理助手,作为具备资质的养老护理助手必须在卫生高职院校完成至少6周的专业培训并且通过相应的考核,获得老年护理三级证书[2]。养老护理助手从事的主要是各种基础的生活护理工作,其工作场所往往局限于养老院和社区,例如养老院内工作的护理助手,需要协助老人如厕,洗澡,洗脸,刷牙,更换衣物,穿戴假牙,进食以及对老人的观察与监督,尤其是对老年性痴呆的老人,保障其安全成为护理助手的一大职责。

高等职业培训教育主要是培养登记护士,其毕业生必须在卫生高职院校内完成不少于1年的全职高等职业教育或者1.5年的兼职学习,其中还包括不少于1500个小时的护理实习,作为老年护理方向的实习,多数会在具有政府授权资质的养老机构进行,并且会获得相应的报酬。毕业后通过考核获得老年护理四级证书,可在养老机构如医院的老年病房以及老年护理院执业[3],主要从事老年病人除侵入性操作以外的所有护理工作,如口服给药,疼痛评估及护理,排泄评估及护理等,并接受注册护士的监督与管理。

大学本科阶段教育主要是培养注册护士,澳大利亚的护士注册制度规定,在澳大利亚只有在大学内完成3年的全职学习或6年的半脱产学习,并且获得护理学士学位,才能依法注册为注册护士。根据澳大利亚卫生与福利局2011年8月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初,全澳大利亚共有具备本科学历的注册护士260121人,其中15%就职于老年护理相关机构[4]。供职于养老机构的注册护士主要从事较为高级的护理工作,如静脉给药、伤口评估及护理、心理护理、临终护理等。同时还要对登记护士和养老护理助手的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另外,根据澳大利亚护士局的规定,在养老机构工作满24个月即可以申请硕士课程,完成该课程后授予老年护理方向硕士学位,大部分毕业生在养老机构从事管理工作,医学高校从事老年护理教育工作或政府职能部门从事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澳大利亚老年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老年护理教育除了完善分级化的老年护理学校教育以外,还建立起了完善的老年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在澳大利亚,老年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主要由其供职单位完成并接受澳大利亚护士局的监督管理。以笔者工作的养老院为例,其老年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主要由入职培训、在职培训、院外岗位培训3部分组成。

1入职培训新入职的老年护理人员必须完成为期2周的入职培训,其中主要包括第1周的理论培训和第2周的实践培训。理论培训主要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内容涉及感染预防及控制,晨晚间护理,搬运安全,火警救援,大小便护理,急救护理以及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护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培训。新入职人员必须完成所有理论内容的培训并通过考试才能正式进入下一阶段护理实践内容的培训。第2周的护理实践培训主要是以带薪工作的形式完成的,1周5d,每天8h,由专门的带教老师根据入职培训表全程指导新入职人员一一完成包括老人的搬运、饮食的给予、污物的处置等多项护理操作培训,完成后带教老师签字,将入职培训表格上的项目全部完成后,入职培训完成。

2在职培训所有老年护理人员必须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养老院会根据各个层次护理人员的不同继续教育需求开展培训。例如,针对护理员,养老院安排本院注册护士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内容涉及排泄护理、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痴呆护理、疼痛护理等多个方面。而对于登记护士以及注册护士,养老院每月邀请院外专业人士开展讲座,每个月的培训都会有不同的主题,如“多文化老年人护理”,“临终老年人关怀”,“老年痴呆病人的特殊化护理”等。另外,养老院规定,每位在职人员每年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安全知识培训,其内容主要包括搬运安全和火警救援,旨在保障在职人员在工作期间的人身安全。

3院外岗位培训养老院每年都会选派在职人员参加院外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讲座和培训等。同时,各个养老院之间每年都会有“员工交换计划”,安排本院工作人员到其他养老院工作学习,旨在加强不同养老机构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启示

虽然澳大利亚与中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和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不容否认,两国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通过对澳大利亚老年护理教育的现状及老年护理人员教育体系的全面认识,得到以下启示。

老年护理培训范文3

[关键词]老年人保健服务;医护疗养所;安全;数据收集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研究对象

2016年4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老年护理院实名制行业交流微信群”中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资质的12家老年护理院管理者12名进行深入访谈;访谈对象分别来自北京、杭州、长沙、广州、江苏、重庆6个省市。1.1.2纳入标准(1)老年护理院运行2年以上;(2)担任老年护理院管理工作1年以上;(3)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清晰,自愿参与本研究。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

借助微信视频语音同步交流媒介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主要内容包括:(1)机构基本情况(机构性质、床位数、入住率、入住老年人自理能力情况);(2)贵院在患者安全照护方面的管理体系主要有哪些?您认为老年护理院在患者照护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哪些安全问题?为什么?(3)在您管理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关于安全照护的问题,您认为目前老年护理院对患者的安全照护管理制度存在不足吗?具体有哪些方面。研究者与受访者约定时间进行一对一微信视频访谈,访谈前由研究者向受访者介绍此次访谈的目的、意义及录音记录方式,承诺对个人信息保密,建立知情同意的信任关系。每次访谈20~30min,根据访谈的具体情况调整,对获得的重要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增加准确性。按信息饱和原则,样本量的确定以资料重复出现、不再有新的重要主题呈现为资料饱和、结束访谈的标准。

1.2.2资料分析

每次访谈结束后24h内将录音信息转化为书面文字,按S1~S12依次编码每名受访者的信息。并对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归纳。采取Co-laizzi现象学分析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4]。每份资料均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分析,并对信息进行比较归纳。

2结果

2.1受访对象一般资料

12家老年护理院的12名管理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管理工作年限等一般资料。

2.2资料分析结果

2.2.1缺乏统一规范的安全照护风险评估流程及指标体系

2.2.1.1缺乏风险评估流程

12家老年护理院中无风险评估流程9家。S1:“我们院里没有要求每名老年人均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基础疾病多的老年人,护理员会给予更多的关心。”S3:“老年人的安全风险主要通过护理员日常工作中的观察来评估,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上报领导并与老年人的家属沟通。”S4:“我们很重视老年人的安全,管理者经常提醒护理员保障老年人安全,但是没有进行各类安全风险的评估。”S7:“我们的区域负责人会每天巡查护理员照护老年人的情况,评估哪位老年人有安全风险,及时调整照护计划。”S10:“我院老年人风险评估由医生以开医嘱的方式进行,医生查看老年人后会根据老年人的情况在医嘱上开防跌倒、防走失等安全照护相关医嘱。”

2.2.1.2评估标准不统一

12家老年护理院中院内无统一的评估安全照护风险标准11家,主要由各区域主管人自行制定标准。S6:“首次接待老年人入住的护理员会根据老年人病情及身体活动能力情况评估老年人有哪些方面的安全风险。”S7:“安全方面的评估主要由医生进行,包括病情变化、意外伤害方面。”S11:“只有失能老年人才进行安全风险评估。”S12:“所有老年人入住时均进行医患沟通,签字认同各种安全意外风险。”

2.2.1.3无专业评估人员

12家老年护理院中因护理院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无固定专业人员负责老年人安全风险评估10家。S1:“由首次接诊医生为老年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S5:“由区域护士长对老年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在照护记录上签字,进行书面交接班。”S8:“照护老年人的护理员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提供安全照护措施。”

2.2.2护理员整体文化水平低、缺乏安全照护的系统培训

2.2.2.1老年护理院护理员文化层次低

护理员是老年护理院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的主要承担者[5]。12家老年护理院的12名管理者均表示,从事老年人生活照护工作的护理员整体文化水平低是老年护理院面临的现状。S2:“我院85%的护理员只有初中文化水平。”S6:“护理员中70%来自农村,大多数只有小学、初中文化;15%是45岁左右的下岗工人。”S10:“现在护理员队伍流动性大,愿意从事这份工作的人不多,院里人手不够;我们还留用了9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护理员。”

2.2.2.2缺乏安全照护的系统培训

12家老年护理院的12名管理者均指出,安全照护对老年护理院的运行很重要。12家老年护理院中未开展针对安全照护的系统培训8家。S10:“我院有护理员的培训,但没有专门针对安全照护的系统培训。”S11:“护理员的培训以生活照护技能为主,其中会讲到安全的注意事项。”S12:“培训护理员时我们强调安全,但没有进行安全照护的系统培训。”

2.2.3安全照护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不规范

2.2.3.1对安全照护计划的制定不重视

12家老年护理院中未制定安全照护计划工作流程8家。S7:“安全照护以医生、护士向护理员进行口头指导的方式进行,没有制定照护计划。”S9:“护理员的照护工作会有总体工作计划,但没有专门针对安全照护制定计划。”

2.2.3.2安全照护措施落实不到位

安全照护措施的实施是否到位直接影响老年人安全。实施照护工作的护理员整体素质低、未经过专业培训,安全意识差,成为实施老年人照护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S2:“虽然我们有专科医护人员为老年人制定安全照护计划,但在具体实施照护的过程中由于护理员对专业技能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能完全按计划实施。”S4:“护理员在明确照护计划的情况下也有因为工作自觉性差,为减轻工作量,随意更改巡视时间的情况。”

2.2.3.3实施安全照护无督导机制

12家老年护理院中没有针对安全照护实施进行督导管理的机制11家。S3:“在护理员实施安全照护的过程中没有专人进行督导巡查。”S6:“安全照护计划分配给护理员实施后没有进行过程评估和终末效果评价。”

3讨论

3.1提高老年护理院工作人员的安全照护意识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老年护理院的运行和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均能认识到安全照护的重要性,但机构并没有制定可行性强的安全照护管理体系,只是对安全照护口头的强调。护理员作为实施照护措施的直接工作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大等因素的影响在实施照护措施的过程中缺乏安全照护意识,成为老年护理院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6-8]。老年护理院应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照护意识,注重老年护理院的安全文化建设,持续开展安全照护宣传教育的同时针对专业照护技能中的安全要素开展专题培训。

3.2规范安全照护技能专业培训和考核机制

3.2.1成立培训师资团队,落实培训教学计划

通过选拔具有丰富临床护理实践工作经验的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护士成立培训师资团队,负责对护理员进行“安全照护系列培训”。培训的核心内容应包括护理员的安全照护意识的培养与专业照护技能的提高[9]。老年护理院管理者应负责对培训教学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导,保障教学计划的实施。

3.2.2定期考核安全照护知识与技能

对护理员定期进行安全照护技能考核。针对护理员文化水平偏低的现状,考核方式应以实践操作技能结合口试应答的形式进行[10]。其主要内容应涉及老年人常见安全风险评估、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操作技能等。并将护理员考核成绩存档,作为评估其工作绩效的指标之一。

3.3建立安全照护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

3.3.1加强安全照护风险评估与管理

护理风险评估是对已明确的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估计,为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提供决策依据的过程[11]。老年护理院中从事照护工作的护理员由于整体文化层次低,无法对老年人安全照护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12];通过由管理者、专业医护人员组成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每名老年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如跌倒风险评估、压疮风险评估等。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还负责对安全照护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进行指导、督导,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与考核[13]。

3.3.2规范照护安全案例上报与分析流程

老年护理培训范文4

[关键词]社区护理管理;老年高血压;依从性

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病率持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该疾病治疗中并发症高,常会引发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调查发现,此种疾病患者知识知晓率较低,因此在高血压预防上有较大欠缺。现选取合适的护理管理方式,促使护理人员推动知识普及,提升患者预防疾病和控制疾病意识和知识掌握度变得十分重要。有研究发现,社区护理管理对提升患者知识掌握有重要帮助[1]。现选取该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各种护理方式下的效果,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照组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63~84岁,平均年龄(72.62±2.16)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13±0.62)年;观察组42例,男21例,女21例,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72.58±2.34)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31±0.58)年。同时为同一组护理人员仅进行不同管理方式。患者和护理人员基础性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护理管理,每天上班之前由护士长进行工作安排,同时进行查房,巡视护理人员工作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处理。观察组主要为社区管理。首先将护理人员分等级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依据不同等级,侧重点不同。对基层护理人员更为重视技能和知识培训,骨干护理人员主要进行风险控制和系统性知识学习培训,高层护理人员则为管理能力培训。首先为基层护理人员管理。可引导护理人员制作患者管理手册,主要通过上门服务、电话随访、定期检查的方式集中进行宣教,同时对患者相关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引导患者定期检查,充分了解其血糖、血压、靶器官受损状况,同时监督护理人员为其进行家庭护理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高层护理人员树立创新观念。在管理中对护士长等高级管理人员一定要树立无功即过的思想。转变滋生管理思虑,从重复性工作转变为技术管理,重视患者满意度调查。同时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积极参与医疗卫生改革实践,重视优质、低耗、高效管理,强化科学技术持续发展。重视技术创新。在护理中可引入先进护理仪器设备,推动医学技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对各种新技术和护理思路,一定要及时实践、分析不足,持续提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可引入延续性护理、社区护理的护理思路,添加血糖仪等监测设备。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护理管理方式干预下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主要从高血压知识、健康生活方式、饮食合理等评分情况每个方面设计6个问题,每个问题0~5分,得分越高知识掌握度越高。②对比护理人员工作状况,以护理管理部门和患者评价为主,主要从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以及服务质量进行分析每个方面30分,得分越高质量越好。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83例患者和24名护理人员数据,χ2检验患者护理人员基础资料[n(%)],以t检验患者知识掌握度和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资料(x±s),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患者知识掌握情况

对照组:高血压知识(23.41±2.10)分、健康生活方式(21.41±1.36)分、饮食合理(22.41±2.16)分。观察组:高血压知识(26.14±3.03)分、健康生活方式(27.16±0.34)分、饮食合理(26.34±0.67)分。观察组患者合理饮食和健康生活等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0、26.567、11.251,P<0.05)。

2.2分析护理人员工作质量

对照组:工作态度(24.15±1.27)分、工作能力(23.27±0.71)分、服务质量(22.17±0.24)分;观察组:工作态度(26.31±0.38)分、工作能力(25.17±0.82)分、服务质量(25.26±0.30)分。观察组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51、11.274、51.739,<0.05)。

3讨论

高血压防治逐步成为重要社会问题,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防治以及管理为降低患者发病率的重要方式。有研究发现,进行社区高血压护理管理之后,患者对疾病认识有极大提升,同时治疗依从性也有显著提升[2-4]。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级,进行等级管理,提升培训质量。培训之后,护理人员整体护理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均有显著提升[5]。常规管理中多数护理管理人员依靠经验,系统化培训后,整体性管理能力有显著突破。基层护理人员培训中更为重视社区护理知识讲解和体检以及定期进行心理家庭护理。在高层护理人员管理中更为重视管理思维和护理方式的创新,通过树立无功即为过的思路,鞭策护理管理人员提升自身责任心。重视先进护理方式和护理仪器的引进,通过此种方式推动护理工作方向和层次的提升[6-7]。分析该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合理饮食、血压检测等评分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可知由于为护理管理时基层护理人员重视社区工作,因此患者整体知识掌握度有显著提升。分析其他学者研究可知,良好的社区护理对预防疾病也有重要作用[8]。对比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可知此种管理方式下护理整体认可度和评分均得到提升。综上所述,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管理对提升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均有显著作用,管理方式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红瑞,程荣,王晶心,等.中医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5):772-775.

[2]张驰.延续性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及血压控制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3):89-90.

[3]邓小明.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J].医药卫生:引文版,2016,29(11):108.

[4]黄志娟.社区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181-182.

[5]梁瑞霞,黄凤霞.延续性护理在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形成及提高血压控制水平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5):181-183.

[6]丛聪.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6,6(25):289-290.

[7]赵冰.个体化延续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8):244-246.

老年护理培训范文5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养老机构;护理质量;照护能力

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制度是指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对评估达到一定护理需求等级的长期失能人员,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给付条件标准为年满60岁的职工医疗保险或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可自愿申请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经评估后,评估等级为2~6级的失能老人,由定点护理服务机构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并按规定结算护理费用。《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方法》(沪府发〔2016〕110号)的有关规定,从2017年1月1日起,金山区及徐汇、普陀区先行开展试点工作。该方法共梳理了42项适合失能老人的护理服务项目,形成了长期护理服务项目清单,并对每个服务项目制定了相关服务标准和规范。原《社会福利机构护理对象分级与分级护理规范》虽然规定了护理服务要求,存在对个体服务标准不细化、实施过程中无法做到个性化、针对性服务等问题,常难以达到预期护理效果[1]。而长护险重点为失能老人提供所需的护理项目,着力解决失能老人的实际生活需求,该方法坚持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明确护理服务人员的专业资质要求,引导长期护理专业化发展。因此,护理服务人员按照护理对象的个性化护理计划及时地给予相应的护理服务,不仅可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让失能老人真正享受到有质量、有尊严的住养生活[2-6];同时也能够实现养老机构自身发展。我院自2017年1月1日起开始对长护险进行试点,通过近2年时间的探索学习,我院护理部在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员照护能力方面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本研究通过对比研究以评价长护险在养老机构中的实施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上海市金山区社会福利院在职护理员为研究对象,根据长护险试点实施的时间前后分为两组,回顾性选取长护险实施前(2016年7月—2016年12月)接受《社会福利机构护理对象分级与分级护理规范》提供护理服务的43名护理员作为对照组,选取长护险实施后(2018年7月—2018年12月)接受《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提供护理服务的43名护理员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员年龄33~50(44.72±4.15)岁;工作时间:1年6人,2~4年16人,5年以上21人;文化程度:初中39人,高中2人,专科2人;养老护理员职业等级:初级22人,中级18人,高级3人,其中具有医疗照护证8人。观察组护理员年龄32~55(44.02±4.01)岁;工作时间:1年7人,2~4年16人,5年以上20人;文化程度:初中39人,高中1人,专科3人;护理员职业等级:初级20人,中级19人,高级4人,其中具有医疗照护证7人。两组护理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1.2.1对照组护理员根据分级护理规范相关要求提供护理服务,每月对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员照护能力进行考核。1.2.2观察组。根据长护险相关42项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项目对护理员进行系统规范的护理培训,制定老人专属护理计划表,再根据计划表的相关服务项目进行有针对的护理服务。护理计划实施过程中随时根据老年人的病情变化和需求进行服务项目的实时调整,使护理服务完全按照老年人的动态情况制定。每月对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员照护能力进行考核。①制定服务计划:根据长护险护理服务相关规定,结合老人身体情况,由长护险分管护士制订初步服务计划,向老人监护人进行服务计划意见征询,并进行签字确认,确定护理服务计划;把提供服务的护理员代码、服务计划等相关信息录入到信息系统中。②服务频次与时间:根据护理服务项目内容,结合老年人不同身体情况及护理等级,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频次。③护理服务安排:服务计划确定后,组织具备资质的护理员根据护理服务计划实施护理服务,一般情况下服务对象由相对固定的护理员进行服务。每月监护人或家属对提供的护理服务进行签字确认。在为老年人提供护理中可将“互联网+养老”作用发挥出来,家属利用网上打分的形式监督护理员的服务情况,定期满意度测评,并确保投诉通道的畅通性,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落实整改。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护理员的照护能力。运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部护理质量检查分析表”和“护理员照护能力考核表”对长护险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及护理员的照护能力进行评估。护理质量评估内容包括护理细节、护理安全、护理管理、护理满意度4个方面,得分越高表明护理服务质量越高。护理员照护能力评估内容包括照护技能、护理沟通、应急处置3个方面,得分越高表明护理员照护能力越高。所有资料由护理部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收集与填写,以免资料收集的偏倚。每月进行质量检查并在月底汇总数据。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人数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两组护理质量得分比较

表2两组护理员照护能力得分比较

3讨论

3.1长护险的实施对养老机构护理质量的影响。养老机构床位紧张,床位安排无法完全做到按护理等级或护理需求进行分配,存在不同护理等级老年人安置于同一房间提供护理照护的现象。护理员实行两班制倒班,虽同一护理小组由初级、中级搭配上班,但实际工作仍按房间落实责任分管,对住养老年人进行日常护理多以机械化、“流水线”操作为主[7-9],无法很好地体现不同护理资质护理员的工作差异性。因此,护理对象缺乏针对性及个性化的护理服务[10-13]。长护险的实施促使养老机构护理工作更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使得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得到更高质量的满足;针对护理对象的需求提供护理服务,并动态进行增减,根据实际需求提供服务项目;对长护险所涉及的各项护理操作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并明确规定护理员的职业资质,对符合护理服务项目所要求的人员开展各项护理操作,根据护理员职业等级开展不同层次的培养,设置不同的培训年限、学习等级、学习方式,以使护理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14-15]。长护险的实施强化符合时代变化的养老机构服务理念,要求我们转变护理服务模式,提高护理服务与护理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管理,这是提高养老机构护理服务质量的必然趋势,助推养老服务机构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发展[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长护险实施后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长护险的实施对养老机构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明显效果。

3.2长护险的实施对养老机构护理员照护能力的影响。由于新入职的护理员综合素质、文化水平相对不高,虽然都经过机构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但短期的机构上岗培训无法使护理员掌握全部的养老护理相关内容,针对养老机构住养老年人的各种疾病所需的不同护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护理工作按部就班,技能掌握存在局限性;同时护理员缺乏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是阻碍个性化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18-19]。长护险的实施要求提高护理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根据长护险服务项目及人员资质的要求对其进行多形式、多途径与其资质相匹配的培训学习,提高本院护理员对长护险制度、流程、操作要求的掌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竞赛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员对养老护理培训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护理员投身于养老服务行业的热情,达到增强理解、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20]。围绕长护险将护理培训落实到位,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在培训中帮助护理员形成敬业态度与社会责任感,强化对护理操作技术的精益求精精神。同时,不断修订适用于本机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使养老护理服务的质量管理和绩效考核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建立护理员培训管理考核制度,建立三级培训体系,逐级管理考核,护理部进行全程监督指导,不断提升护理员的照护能力水平,从而适应长期护理服务需求。本研究结果显示,长护险实施后观察组护理员的照护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长护险的实施可明显提高护理员的照护能力。

4小结

老年护理培训范文6

【关键词】护理干预;陪护人员;生存质量;老年人

随着我国疾病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及医学模式转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住院患者的比较不断增加,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会出现包括听力、视力及理解沟通能力方面的一些障碍,这就会造成医患、护患沟通出现问题。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大大增加了护理工作的范畴和工作量[1]。在这种形式下,陪护行业从护理行业中分离出来,陪护人员应运而生。市场越来越细化,陪护作为近年来出现在的各家医院病房中新生服务力量,已经逐渐被患者、家属、医院所接受,由于患者亲属及子女忙于工作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等原因,造成了陪护市场的需求较大,其中也有职业需求,而陪护人员的特殊性,要求陪护人员具备一定的医学护理基本知识,陪护人员上岗前的护理干预及培训非常重要。通过良好的护理干预及管理,可使陪护人员的积极效应最佳化[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前瞻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老年病房预计生存期大于1年患者的陪护人员228名,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陪护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陪护年限、月收入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1.2.1试验组干预措施

1.2.1.1人员培训:由本研究负责人对研究团队的6名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幻灯的形式向课题组成员讲解老年疾病的特点、预防跌倒的重要性及预防措施、老年人如何预防呛咳及误吸、老年人的呼吸功能锻炼、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老年人异常情况的观察及处理等相关知识,同时进行关于沟通技巧的培训,并且全部模拟训练,使课题组成员能够熟练掌握培训内容并能对陪护人员进行讲解,并运用与陪护人员的咨询和护理当中。1.2.1.2护理干预步骤:在老年病患者住院期间对陪护人员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并及时反馈培训效果。①集中授课培训方式:在老年病患者住院期间,集中患者及陪护人员,由课题组成员分批分次以幻灯、视频等影像资料的形式讲解相关知识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在讲解同时伴以情景模拟及小短剧等形式,让患者、陪护人员易懂易学。②发放书面资料:将患者及陪护人员需注意的事项制作成宣教资料册,发放给患者及陪护人员并对其讲解其中内容。③一对一进行咨询讲解:课题组成员到患者床旁,以一对一的形式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并检查掌握效果,采集建议及意见。

1.2.2对照组干预措施

在老年病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发现陪护人员不科学的护理方法会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护理人员随时为陪护人员进行答疑解惑,陪护人员也可主动联系护理人员,以寻求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1.3效果评价

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老年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评,由课题组成员当场发放调查问卷,用统一指导语向被调查者说明问卷的填写方式,让被调查者独立完成,当场收回。各调查问卷均通过信效度的检测。本课题共发放调查问卷456份,收回的有效问卷为45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包括陪护人员满意度调查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及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表。应用SF-36(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命质量,该健康调查简表包括多个条目,进行8方面的健康概念及1项健康变化的测评。8方面的健康概念:(1)生理功能;(2)生理功能受限所致的角色受限;(3)身体疼痛;(4)总体健康感;(5)活力;(6)社会功能;(7)情感职能;(8)精神健康。另外还有一项为自感健康变化。评分方法参照美国第二版评分方法[3]。国内也已有较多学者进行了多次的翻译及修订,并进行了信效度的检测,多项研究证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4,5]。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陪护人员满意度情况

试验组陪护人员满意度调查显示满意120名,较满意3名,不满意5名,对照组满意78名,较满意12名,不满意10名。见表2。

2.2患者满意度情况

试验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满意122例,较满意5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满意74例,较满意15例名,不满意11例。见表3。

2.3并发症情况

试验组患者共128例,出现压疮1例,便秘3例,尿路感染1例,对照组患者共100例,出现压疮10例,肺部感染5例,便秘10例,尿路感染6例。见表4。

3讨论

3.1陪护人员存在的必要性

患者由家庭、社会环境中来到陌生的病房环境,面对自身角色的转换,很难做到完全的身心适应,而对于老年患者来说,伴随生理上的衰老,会有更多的心理需求,表现为独立性下降、焦虑、恐惧、依赖性增强等,所以更加需要陪护人员[6]。由于年龄及疾病限制,老年患者的自理能力有限,常需要陪护人员照顾[7]。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陪护人员已成为医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陪护不仅为患者家属提供了方便,也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医院护士不足的现象,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护理质量,陪护人员能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和心理状况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能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孤独等不良情绪,给患者以极大心理安慰,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传统的医学模式为单纯生物学模式,随着这种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与疾病的观念也正在逐渐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自此,人类的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的过程不仅受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并且还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3.2陪护人员现状

陪护人员在年龄、文化程度、耐心细致程度和对疾病护理常识方面表现的参差不齐,老年病患者大都身患多种疾病,需长期的进行各种治疗,还有的要终身服药,因此,需要陪护人员掌握必要的日常护理知识,常见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以及一些突发情况的判断及应急处理,对患者康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8,9]。患者的心理因素既可以成为致病的原因也可以成为治疗的条件,并能够提供预防疾病发生的依据。随着医学的进步、医学观念的更新,患者对陪护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陪护人员不仅需要做好简单的生活护理,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护理知识。陪护工作既是护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又是护士工作的延伸和补充。陪护人员的素质和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直接相关。

3.3对陪护人员的护理干预作用

对陪护人员的护理干预作用包括(1)通过对一些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让陪护人员对老年病有个全方位的了解,让陪护人员感觉到自身在患者康复中的起到的作用,能积极主动监督患者克服一些不良行为,自觉遵照执行医嘱,促使患者早日康复。(2)对新入院患者的陪护人员进行一对一宣教,对文化程度低,接受知识慢的陪护人员,要进行连续性护理干预,让其慢慢加深印象,把护理知识慢慢融入到陪护人员的脑海中。(3)采取多种形式对陪护人员进行护理知识宣教:比如采取问卷答题,日常询问,日常交流等形式进行宣教,让护理干预始终贯穿于陪护人员的脑海中。专业陪护的出现,是医学模式转变的产物。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以及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的深入,对护理方面的各项都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陪护工作作为护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应受到必要的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对提高护理质量来说至关重要[10]。

3.4护理干预陪护人员后对老年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护工是否经过培训是影响老年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11]。老年患者从心理上得到了满足,降低了老年患者的自身寂寞、孤独和恐惧感,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2]。减少了老年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消除了老年患者住院期间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减少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老年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护理干预后的陪护人员对老年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13]。

参考文献

1米继民,凌云霞,杨顺秋.我国医院职业陪护管理现状探讨,2008,25:60-61.

老年护理培训范文7

老年医学合作项目的成果

1老年示范病房2010年10月,老年示范病房由高干保健科划归大内科管理,并开展门诊和会诊。2010年10月正式成立专科。老年医学组现有医师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各1人、主治医5人、高年住院医1人,护理人员13人。与其他科室合作组建了老年医学团队,包括临床药师、心理医师、营养医师和理疗医师;另外,关系密切的专科有相对固定的医师,组成了有力的支持团队。

2病房床位共24张,其中12张为亚急性病床,主要收治慢性疾病急性加重、老年综合征、复杂病例个体化治疗、术前评估、营养支持、术后康复的老年患者;1年来这些床位的平均使用率97%,周转率2.34。另外12张床为长期照料病床,收治的患者为晚期痴呆、卒中后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患者。病房管理:(1)三级查房+主治医师负责制;(2)病历中增加了老年专科情况,包括老年综合评估(CGA)、用药核查和营养风险筛查等;(3)入院时即制定出院计划;(4)制定了预防院内感染、谵妄、跌倒、压疮等特殊规定;(5)出院小结要求符合转诊医疗的要求。

3门诊除了老年综合门诊的定额数为12~15例/单元。还推出了“一站式”整合门诊,每单元定额数不超过8例,内容包括CGA、用药核查、疾病管理、营养评估和预防建议,并预约普通门诊随诊;1年来共诊治144例,其中>75岁的患者占38%。

4院内会诊在骨科和胃肠外科开展了老年患者的术前会诊101例,对于髋部骨折的急诊患者尽可能在24h内会诊,缩短入院-手术时间,减少衰弱、压疮、院内感染等并发症,缩短住院日,加速康复,维持功能。与药师会诊多重用药患者,减少用药。会诊需求不断增加。

5多学科团队模式老年科医护人员,医学心理、康复、营养科的医师,及临床药师组成的团队,共同参与每周1次查房、整合门诊,熟练掌握了团队成员沟通、无障碍信息交流、高效率会议召集等技能。

6转诊医疗与养老和护理机构建立联系,试图建立医院-社区-家庭或护理院之间无缝隙的转诊,尽量减少老年患者再入院率,在社区内养老。

7教育科室的重点工作之一。(1)自我提高:每周2次共3h的临床讨论会和报告会。(2)培训:①接受内科3年住院医、研究生轮转1~2个月,进修生3~6个月,国外住院医和研究生的短期见习。一对一配备指导老师,根据轮转时间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有出科考试和意见反馈。②将老年医学纳入3年内科住院医教育项目,完成教材编写。(3)PUMCH、JHU及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联合举办、《中国医学论坛报》协办的“协和-霍普金斯老年医学论坛”于2011年9月在北京成功举办(Ⅰ类学分6分)。并计划将该论坛高水平继续下去。(4)自2010年9月起在《中国医学论坛报》开设“老年医学专栏”,每月一版。(5)在各种报刊上发文,普及老年医学理念。

8临床研究对新的医疗模式在PUMCH进行本土化适应并不断改进,然后逐步推广。包括: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的调筛查的不同方法的比较;降低老年人院内感染的综合措施;关于对生前预嘱的问卷调查态度;参与了老年痴呆的队列观察及Exelon不同剂型的Ⅲ期观察。

讨论

PUMCH与JHU的合作达到该项目的三项预期目标,即人员培训、成立老年医学科、撰写诊疗常规和举办部级学习班。已经开始在全国播散老年医学的理念。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有了一些感悟。

1老年科医生应具备的知识(1)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贯穿整个医疗过程,单病诊治指南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也有其局限性,需要个体化治疗。(2)老年医学的宗旨是维持患者的健康和功能状态。(3)诊疗行为要充分考虑到获益与风险,预见和避免医源性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多重用药、插管、睡眠剥夺、谵妄、活动受限导致的功能下降和衰弱、压疮及造影剂肾病等)。(4)提倡“事先医疗计划和(或)生前预嘱”(advanceddirectives,livingwills)。(5)和缓医疗和(或)姑息医疗。(6)转诊医疗,强调连续的无缝隙医疗。(7)多学科团队合作能力。(8)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9)对医学的热情;对老年人的“四颗心”(爱心、耐心、细心与责任心)。

2“病人安全”是老年医学的核心价值观在综合医院中发挥着保障高风险患者安全的任务。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首先考虑是否可用非手术治疗替代?患者的获益是否超过手术带来的风险?其次,通过评估减少不必要的检查,缩短入院-手术时间。进一步要开展术后主动随诊,加强康复医疗及转诊医疗。对于手术的预后应该用新的评价体系,如某时间段的再入院或急诊率和死亡率(包括其他疾病)、功能状态、生活质量及花费,而不仅仅是计算手术并发症和住院日。对于老年人来说,即使手术本身非常成功,但术后患者功能明显下降或引发其他疾病、进入衰弱或失能状态,该手术的结局仍归于“不良”。应用老年医学的理念制定院内的流程和制度,对入院患者进行风险程度的评估,并对高风险患者采取预防措施;举办院内讲座提高其他专科医护人员的认识。工作重点的前移可将住院或医疗相关性伤害的风险降至最低,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发挥转诊医疗作用。MICU患者或患者术后3~4d,外科情况稳定后,转入老年科病房,以康复和做出院准备;或老年医学团队协助制定出院计划和出院后随访。

老年医学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老年护理培训范文8

【关键词】护理门诊;老年;健康促进

《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指出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1],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医疗事业的重要课题[2],老年人多病共存现象较为普遍,其对健康知识的需求量大。当前,老年医疗门诊的重点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院外延续护理服务尚不完善,难以满足老年患者的健康需求,因此,老年专科护理门诊也应运而生。护理门诊是独立开设的由从业护士参与的针对护理事项的门诊[3-4],专科护理门诊的设立是高级护理实践的一种创新形式,应用整体护理理念与患者共同合作,保持、促进患者的健康[5-6]。为了给老年患者提供便捷的健康知识获得渠道,引导护士实现自身价值,促进老年专科门诊建设发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于2021年5月成立了老年护理专科门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工作和运行模式及效果等进行分析总结,供大家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5—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老年护理门诊就诊的老年患者、出诊的老年专科护士、合作的医师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方案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KY2021-042-02),受试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1.2.1建立老年护理门诊管理制度与工作手册

在医院护理部护理门诊管理制度的指导下,严格制订老年护理门诊制度并落实各项工作,包括门诊护士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门诊护士的准入标准和岗位职责、老年护理评估操作规范和标准流程、老年专科护理相关知识健康宣教规范、档案管理及随访制度等。制定了老年护理门诊工作手册,保证出诊护士服务同质化、规范化。

1.2.2确定老年护理门诊出诊护士准入标准

对人员准入标准及岗位职责进行明确设定,老年护理门诊出诊护士准入标准为:①具有护士执业注册证书;②具有5年以上的临床护理经验;③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职称;④具有全面的临床医疗护理知识,能独立评估、解决患者临床护理问题并给予健康指导;⑤具有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健康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⑥在北京护理学会或中华护理学会培训班培训合格并取得相应的专科护士证书。护理门诊出诊团队共15人,均具有专科护士资质,其中老年专科护士13人,负责患者的老年综合评估工作,并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安宁疗护专科护士2人,负责临终期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及指导。

1.2.3诊室设置及工作流程

设置独立诊室,诊室面积20m2,室内配置了①电脑、桌椅、老年综合评估检查工具、老年认知训练工具等;②血压检测仪、血糖监测仪等仪器设备;③常用的急救药物、氧气吸入装置、负压吸引装置;④诊室墙面粘贴老年科常见疾病、运动锻炼、认知训练等宣传册及二维码。

1.2.4老年护理门诊工作内容

患者就诊后,出诊护士针对患者疾病相关疑问进行解答,并进行老年综合评估、体格检查,针对患者现存问题给予个体化健康指导及各项宣教工作,完成患者满意度调查并做好相应登记,与患者预约随访时间。

1.2.4.1老年综合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诊断、职业、学历、婚姻状况等;社会支持情况,包括居住情况、住房类型、月收入等;疾病相关情况,包括吸烟史、饮酒史、跌倒史、大小便等。老年综合评估量表:专科护士从一般情况、共病、多重用药、躯体功能状况、精神心理状况、认知功能、营养状况、社会支持等方面全面评估患者。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Barthel指数)、跌倒风险评估(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平衡和步态评估(Tinetti量表)、认知评估(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心理状态评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营养状况评估(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睡眠质量评估(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尿失禁风险评估(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Branden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表)、生活质量评定(生活质量量表,SF-36)。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评估内容,其中前5项为必评项目。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进行相应健康指导。

1.2.4.2个体化健康指导

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常规健康指导,第二部分为本院老年护理门诊特色健康指导,依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方案制定。常规健康指导内容包括:①老年患者居家护理要点,即安全适老化居家环境改造、起居环境控制、防跌倒宣教等;②日常生活指导,休息与活动、饮食、睡眠、用药、常见管路护理、辅助器具应用等;③常见慢性疾病的防治,将其诊断、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等内容制作成二维码图文宣教材料,指导患者扫码收藏;④老年患者常见风险及应急管理方法,即跌倒、压力性损伤、噎食、烫伤等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方法等。特色健康指导包括:①个体化多组分运动指导,针对患者运动功能水平,选择适合患者的运动锻炼的方式(放松训练、有氧运动、抗阻力运动、平衡运动)、制定锻炼的时间及频率、强调注意事项,带领患者练习并发放运动锻炼图谱;②认知训练指导,根据《认知训练中国专家共识》[7]制订认知训练内容,内容包括复合性注意训练、执行功能训练、学习和记忆训练、语言能力训练、知觉性运动训练、社会认知训练等内容,确定训练频次,个体化指导患者进行训练,并发放视频教程二维码。

1.2.4.3开展延续性护理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充分了解患者居家情况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确保院内院外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开展。

1.3效果评价

1.3.1患者满意度评价

满意度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制。包括:出诊护士服务态度、健康指导内容是否全面、健康指导是否满足需要等内容。每个维度患者满意度评价等级分为5级,即“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不确定”“满意”“非常满意”。于患者就诊1周后,对其进行电话随访评价。

1.3.2老年护理门诊开设的必要性调查

对合作的医师展开调查,评价老年护理门诊开设的必要性。

1.3.3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情况

采用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评价,由Arthur[8]编制,中文版由杨桂荣等[9]修订,Cronbach'sα系数为0.84。包括管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技能、灵活性及满意度5个维度,共30个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不同意=1分,倾向于不同意=2分,倾向于同意=3分,同意=4分)。总分30~120分,>75分表明专业态度积极。开诊前后分别评分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数据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老年护理门诊满意度评价及开设必要性调查

就诊1周后,在172例就诊患者中,共有164例患者接受了电话随访,调查其对老年护理门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总体非常满意率达97.0%(159/164),对“出诊护士服务态度”非常满意率达97.6%(160/164)、对“健康指导内容是否全面”非常满意率为95.7%(157/164)、对“健康指导是否满足需要”非常满意率为97.0%(159/164)。对20名合作的医师关于老年护理门诊开设的必要性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90.0%(18/20)的医师认可老年护理门诊的开展,其对老年患者的诊疗有所帮助。

2.2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情况

老年护理门诊开诊后护士的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各分项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开诊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见表1。

3讨论

3.1老年护理门诊服务针对性强,有利于提高综合满意度

本研究中,开设了老年护理门诊,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与准入标准,创建了便捷的就诊流程,基于循证及患者需求构建了诊疗内容,2021年5—12月,本院老年护理门诊就诊人次数为182人次,实际就诊人数为172人,对于就诊患者,专科护士进行了生命体征测量,发现老年患者异常体征并给予就诊指导;对老年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针对患者存在的老年综合征,给予相应健康指导,拓展了患者由院内向院外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患者对老年护理门诊护理服务的非常满意率达97.0%,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的就诊需求。另外老年护理门诊能够辅助医师对老年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估与筛查,从而为老年患者制订科学、全面的诊疗方案,推动老年学科发展,便于医护之间有效沟通与合作。因此,老年护理门诊的开设满足了患者、医师多方位的需求。

3.2老年护理门诊提供了专科护士职业发展平台,促进老年护理专业技能水平及科研能力的提升

护理专科门诊是以护士为主导的、在门诊开展的、正式有组织的卫生保健服务提供形式。通过指导患者掌握专科疾病及慢性病居家自我护理技能,以满足就诊患者及其家庭的健康服务需求[10-11]。开设老年护理门诊后,15名出诊护士的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评分显著提高(均P<0.001),充分发挥了自身专业价值,同时在技能、灵活性、沟通交流能力及管理能力各方面均有显著提升。护理专科门诊在推动专科护理人才队伍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同时,为专科护士的职业发展搭建了新平台,调动了护士学习专科护理技术的积极性,拓展了护理专业职能,延伸了护理专业内涵[12],使老年专科护士能够将自己所学专科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充分挖掘专科护士的潜能[13]。

3.3老年护理门诊仍需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