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范例6篇

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

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骨质疏松;慢性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CP)约占牙周炎发病率的95%〔1〕。CP是累及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性破坏性疾病,牙菌斑生物膜是其始动因子,研究表明,宿主因素也是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基本要素,甚至决定疾病存在、进展和结局的主要因素〔2〕。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3〕。近年来研究显示,骨质疏松除可引发骨折等并发症,还与CP的发病率有关〔4〕。目前CP严重程度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报道较少,本实验旨在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与CP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查体人群中抽取骨密度正常、骨量低下和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各100例,分别为A、B、C3组。男165例,女135例,年龄60~85岁。纳入标准:①无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性疾病;②患者无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③患者1年内无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④≥60岁,性别不限;⑤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患者无侵袭性牙周炎及牙周组织损伤等既往史;②恶性肿瘤患者;③拟纳入其他临床研究者;④患者有认知障碍,不能配合研究者。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2研究方法1.2.1调查问卷所有受试者均填写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刷牙、吸烟、饮酒、饮茶等基本情况。1.2.2牙周炎诊断方法参照有关标准确定,①轻度CP:牙龈有炎症和探诊出血,牙周袋≤4mm,附着丧失1~2mm,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②中度CP:牙周袋≤6mm,附着丧失3~4mm,X线片显示牙槽骨水平型或者角型吸收超过根长的1/3,但不超过2/3;③重度CP:牙周袋﹥6mm附着丧失≥5mm,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的1/2甚至达根长的2/3。1.2.3骨质疏松诊断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L2~4或髋部骨密度值,按照《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治指南(2011年)》的标准〔5〕,以T值≥-1.0为正常,以T值>-2.5但<-1.0为骨量低下,以T值≤-2.5为骨质疏松。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2结果

2.1骨质疏松和CP发生率的相关性A、B、C组CP发生率分别为73%、88%和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19,P=0.000)。2.2骨质疏松与C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3组CP病情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365,P=0.000)。见表2.

3讨论

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范文2

I危险的沉默杀手I

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高达6900万人。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有骨质疏松的人高达40%-50%,而约有25%的患者因骨质疏松发生骨折。但是大多数人却往往忽视对这一疾病的防范和治疗。关于这个“沉默的杀手”,有以下三大特征足见其危害:

1.早期不易发现:骨质疏松症是“沉默”的疾病,只有在骨量丢失30%时才表现出症状。腰疼腿酸、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的特征性表现,但是很多骨质疏松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有的人身高变矮了,背也驼了,这其实就是脊柱骨折。所以,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

目前,我国40岁以下患有骨质疏松的人约占15.2%,而60-70岁的女性约有1/3患有骨质疏松症。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症的人也明显增加。

2.有严重的危险性: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骨质疏松好像与死亡是互不挂钩。可是,在医生看来,骨质疏松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危险。因为患了骨质疏松后,老年人行动不便,肩膀翻身痛,还特别容易摔倒,引起骨折。而一旦发生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就得住院治疗,而如果长期卧床,患褥疮、肺炎、肺栓塞、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死亡率甚高。

3.不易治疗:严重的骨质疏松容易导致骨折,而且手术及愈后难度较大,医生在稀松的骨质里打入钢钉,就好像在一盘沙土中打桩,稳固性低。另外,骨折手术后老人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肺栓塞、心梗、脑梗、下肢静脉血栓等。而本身存在骨质疏松的病人,骨质变脆,即使做完手术也很可能再次发生骨折。

I预防比治疗更重要I

骨质疏松一旦发现,往往就标志着体内30%-40%的钙已经流失,所以预防更重要。补钙、晒太阳、多运动,这些都是我们熟知的增加骨量的方法,而这些科学的防范骨质疏松的方法,还需要全方位地及早做起。

饮食:要想预防骨质疏松,补钙尤为重要,而从食物中补钙,无疑是最天然和安全的方法。其中,牛奶是含钙丰富且吸收率非常高的首选补钙食物,牛奶中的乳糖、合适的钙磷比例也都有助于钙的吸收。另外,像鱼类、虾皮、豆类等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食物,也都能很好地补充钙质。

运动:有研究显示,骨骼必须在负重状态下才能使钙质有效地吸收于骨组织中。因此,保持一定强度和频度的锻炼,增强骨骼承受负荷及肌肉牵张的能力,能够有效提高补钙的效果,防治骨质疏松。每天走路30分钟、打太极等都是不错的锻炼方法。

晒太阳:我们很难从饮食里摄取大量维生素D,因为直接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很少,只有鲑鱼、鲭鱼、金枪鱼等高脂肪鱼类、牛奶以及动物的肝脏和蛋黄中含有。其实,维生素D最有效的来源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如果一个人在户外穿着泳衣晒20分钟日光浴,那么他体内合成的维生素D比喝200杯牛奶吸收的维生素D还要多。

测骨: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是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的最直接方法。

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速人体内钙质的流失,而酒精则会弱化您的骨骼,它会过滤掉骨骼中的钙、镁和其他矿物质,饮酒越多,后果也越严重。戒烟限酒会让身体有机会休养生息,让骨骼重塑健康。

及早预防:年龄小于40岁的人,应想方设法积极强健骨骼,如多吃乳制品、多做跑、跳等高冲力锻炼等。而对于年龄大于40岁的人来说,除注意饮食营养外,还要摄入足够的钙、镁、维生素D等营养元素,并做一些力量练习,如仰卧起坐、抬哑铃、引体向上等。

I骨质疏松的易发人群I

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因素,有10种人的钙质流失要比常人更严重。如果您符合以下10条中的3条,那您遭遇骨折的风险会更大。

1.天生小骨架:骨架小的人,骨骼的总重量自然不高,这意味着他们更易得骨质疏松。

2.喝牛奶少或者吃高钙食品少的人:牛奶含有丰富的钙质,也是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有调查显示,与不喝牛奶的人相比,每天喝牛奶超过300毫升的人,腰椎骨密度要高6%左右,髋部骨密度高7%左右。

3.烟民:研究发现,女烟民每吸烟10年,骨密度就会下降2.3%-3.3%。在绝经女性中,因吸烟带来的骨头变脆风险更大。吸烟时间越长,骨骼受损的程度越大。

4.酗酒者:酒精的危害如前所述,女性在这方面遭受的风险更大,这可能与她们对酒精更敏感有关。此外,开始饮酒的年龄越小,所受危害越大。在青春期和刚刚成年时酗酒,将严重影响骨骼健康,增加日后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5.饮食紊乱者:厌食症和食欲过盛都会加大骨质疏松的风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内分泌学家伊丽莎白·沙恩解释说:“这是因为过于节食会造成人体激素水平下降,而任何降低雌激素的行为都会干扰骨骼构建。”

6.月经不调者:女性的骨骼健康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一方面,女性在绝经后失去雌激素的保护,骨密度流失速度大于男性,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另一方面,未绝经的女性如果有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少等问题,很可能是因雌激素水平低引起的,她们的骨质疏松风险也更高。而雌激素水平低,也可能是由饮食紊乱、过度运动、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造成的。

7.两年内骨折过的人:如果在两年内,您走路时不小心崴了脚,并因此引发骨折,说明您的骨骼已经出了问题。

8.有家族病史的人:研究人员发现,决定骨密度的高低,75%取决于遗传,25%取决于其他因素。如果家里的老人有骨折史、弯腰驼背、身高下降等问题,那么家族成员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更高。

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范文3

发生率最高的疾患

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症研讨会对骨质疏松症下了一个定义: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伴有骨的易脆性和容易骨折的系统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疾病,而不是一种正常的必然要出现的:生理现象。

通过多种方法的检测发现,日本:在1988年1.2亿总人口中约有868万人患骨质疏松症。这一数值和美国的发生率大致相等。我国新近的调查表明,成人从40岁开始骨骼逐渐衰老。骨量逐步下降。妇女绝经后的20年内,骨量丢失迅速,年均达1.5%~2%。一般地说。人的一生中,最终男性丢失的骨量达25%~35%,女性可达45%--55%,足见其程度之严重。男性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虽低于女性,但仍十分严重。只是由于男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70岁以后,故广大学者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妇女骨质疏松的研究上。

骨质疏松的前奏

早期的骨质疏松并无特殊症状,绝大多数人表现出的是无休止的全身酸痛、僵硬不适和疲劳,而最为多见和突出的便是腰背部疼痛,有人称之为骨质疏松症的前奏。

如果对此不予重视,那么进一步的发展便是骨折。在骨折中最常见和最隐蔽的是脊椎压缩性骨折,这是老年人驼背和身材缩短的主要原因。脊椎骨折常见于3组部位:第1组在胸椎中部,多无症状;第2组在第12胸椎或第1腰椎,疼痛严重且有导致残废的可能;第3组在腰椎中部或下部,多见于70岁以上的老人,有急性的严重疼痛。我国老年妇女脊椎骨折的发生率甚高,1993-1994年的资料显示,北京50岁以上妇女脊椎骨折总患病率为15%,年龄越大骨折率越高。

髋部骨折或称股骨头骨折,是另一种重要骨折。不少老年人仅仅是一个轻微的跌跤就可发生股骨颈骨折,带来的后果是长期卧床,而且常会引致全身性的并发症。

骨质疏松症最终将导致身体的畸形,除去驼背和身材变矮外,还可造成骨盆向前倾斜,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畸形,踝关节僵硬和足内旋,病人的步伐变小、缓慢、不稳。骨质疏松还能引起膝痛、膝部畸形,严重影响活动。

骨质疏松可防可治

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已经可以收到很好效果,关键是要重视这个问题。用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除中药外主要有:①抗骨吸收药物,包括雌激素、降钙素、二磷盐等;②促进骨形成药物,如氟化物、促进合成代谢的类因醇(雄激素、苯丙酸诺龙)等;③矿化作用药物,如钙制剂和维生素D等。

抗骨吸收药物中的益钙宁,是一种将鳗鱼降钙素化学结构中的二硫键变换为烯键的新型多肽降钙素衍生物,具有抑制骨质吸收、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数量、减少骨钙释放的作用,从而能缓解因骨质疏松而引起的腰背和四肢疼痛,其镇痛疗效较雌激素、活性维生素D出现快,尤其对腰背疼痛特别有效。

保证食物中有充足的钙尤为重要。近年来钙摄入量标准一再提高,成年人的日摄入量为1.2克,孕妇、乳母及绝经后妇女为1.5克。目前公认,最为合适的补钙方法是食物摄入,这类食物有豆类及豆制品、奶类、虾米、芝麻、鱼类、海带、田螺、红枣等。

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范文4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确定为是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大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但目前还没有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

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最严重后果是骨折,因为骨质疏松会大大增加骨折的几率,患者可因剧烈咳嗽或汽车的颠簸而发生骨折,严重者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轻轻一碰、一扭都会发生骨折,并可能因骨折而造成压迫神经,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甚至瘫痪。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折部位最常见的是椎体、髋部和前臂等,其中以髋骨骨折造成的后果最为严重。美国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当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发生后的1年内,约有1/5的患者死于肺炎、血栓等各种并发症,有一半以上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仅有1/4能够恢复到骨折前的健康水平。

骨质疏松症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费用和低生活质量。由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早期的骨质疏松症没有明显的症状,不易被人们发现。当骨量丢失12%以上时才会出现腰肌酸软、腰背疼痛、筋骨疼痛、长管骨隐痛、乏力畸形等症状。

由于这种疾病是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因为它的发生、发展都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着,没有明显的症状,极易被人们忽视,当已经出现骨折的时候,再进行防治为时已晚。因此,医生建议,从30岁后要开始有意识、合理科学进行补钙。

目前,人们对骨质疏松存在三大认识误区。

补钙能治愈骨质疏松症

许多老年人误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会出现骨质疏松。

其实,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会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之后骨质就开始丢失。所以,要想保持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也就是说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胃’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补钙并不能治疗骨质疏松,而只能预防骨质疏松,这个概念已经为绝大多数家庭所接受。所以,一旦患有骨质疏松就不能光靠补钙,要想办法用专门的药物治疗。同样是骨质疏松,妇女尤其是处于更年期和绝经后的妇女更容易发生。因为妇女在这个年龄阶段,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随着卵巢功能的下降而逐步下降。在雌激素下降带来的各种身体变化的病症中,骨质疏松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

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不少市民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会提前补钙,有些家长甚至在孩子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给他补钙,医生觉得这都没有必要,十多岁的孩子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只要在平时饮食中适当吸收富含钙的食物即可,没有必要刻意去大量补钙。

不分病因盲目补钙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针对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也不一样,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但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

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但不少患者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为了补钙,纷纷到药店买钙片进食,这样盲目补钙不仅仅是浪费钱,更重要的是加重钙流失的情况。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医生提醒大家,现在电视上某些广告把其宣传的补钙药物的功效“吹捧”得神奇,有些甚至宣称吃了某种补钙制剂,就能治愈骨质疏松,这是没有道理的,只要结合钙流失的原理来分析一下就能戳穿这些谎言。

另外,老年人容易骨质疏松,有的人补了几年钙,还是骨质疏松,这就是酸性体质在作怪。酸性体质把人的血钙中和,沉淀了,不管用了。血钙降低,骨头里的钙就会跑出来补充血钙,结果又被酸性物质中和了,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酸性体质的人群如果想补钙,必须先纠酸,改善酸性体质,补钙才能成功。此外,酸性体质的人群还容易出现失眠、多梦、疲劳、腰酸背痛、四肢麻木、怕冷、便秘、腹泻、急躁、身体肥胖、痛风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那就得尽快就医。

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人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以导致高钙血症,并引起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因此,是否要补钙、怎么补、补多少等问题都值得市民尤其是老人注意。有些人三十多岁就开始补钙,但不能持之以恒,记起来的时候就吃钙片,有时候甚至过量补钙,一天进食多次,而有时则一个星期也不补一次,这样没有规律的补钙,效果并不好。最重要的是,补钙不是单纯性的从药店中买几瓶钙片吃就能达到目的,适当晒晒太阳、多运动和多吃含钙的食物都是很重要的。

饮食运动以防骨质疏松

如何防止骨质疏松?这需要从生活的细微处着手。补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贵在坚持。

日常饮食中增加钙的补充

合理膳食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钙参与骨的代谢,是形成骨的重要营养元素,在日常饮食中增加钙的补充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例如要常吃排骨、脆骨、虾皮、海带、发菜、木耳、柑、核桃仁等含钙量丰富的食物,以及牛奶、鸡蛋、鱼、鸡、瘦肉、豆类、豆制品等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同时要多吃新鲜蔬菜,苋菜、香菜、小白菜和水果,因为这些食物可以向身体供给维生素D及C,而这些维生素在骨骼代谢上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另外,忌辛辣、过咸、过甜等刺激性食品。

健康生活方式有助预防骨质疏松

运动锻炼是通过肌肉张力的机械应力刺激成骨细胞,促进骨形成和骨重建,可以维持或增加骨量,而且增加骨的弹性。中年时期运动可对机体产生多方面的益处。而老年时期运动不仅可减缓骨量的丢失,还可以改善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跌倒的风险。医生推荐走路、慢跑、体操、跳舞、骑车、球类等运动方式,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每周3~5次。

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范文5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异常,骨折危险度增加等为症候群的疾病。尤以老年患者居多,为观察老年骨质疏松症与骨折的发病特点,现将我院2003~2006年度骨科急诊患者进行分类总结,归纳其特点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3~2006年骨科急诊患者8 325例中,选择符合年龄45岁以上男、女自然跌倒,轻微外力致骨折者1 128例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将研究对象以性别、年龄段(按WHO对老年者定义划分为50~59岁为老年前期,60~79岁为老年后期,80岁以上为长寿期组,45~49岁为对照组),骨折类别以及年度划分。计算不同划分组骨折发生率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骨质疏松引起的老年性骨折人数占整个急诊患者的14.88%,并且随年龄改变数量呈递增趋势分别为10.11%,10.23%,10.73%,12.39%。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女性患者数量在各年龄段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男女比例为1∶1.64。

2.3 老年性骨折的高发人群集中于50~59岁,60~79岁,即老年前期、老年期。占整个研究对象的81.24%,80岁以上骨折发病率为3.91%。

2.4 近关节处骨折发生率较高为63.97%。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占首位为24.00%,其次依次为足部骨折15.67%,股骨颈骨折10.73%,股骨粗隆间骨折9.12%,髌骨骨折7.61%,椎体骨折6.28%,肩部6.17%。

2.5 骨折患者中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占62%。

3 讨论

3.1 由骨质疏松引发的老年骨折数量随年度增加有明显的递增趋势。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是老年性骨折数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进入21世纪,中国乃至世界人口面临老龄化的挑战,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最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之一。早期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到了中晚期主要以腰酸背痛为主,可伴有骨关节疼痛,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即可出现骨痛。有些患者还出现两膝关节的酸痛、脚抽筋等。经常在上下楼梯、起立、弯腰、起床或做家务时出现骨关节疼痛,或行走无力等。重者则全身疼痛,难以忍受,导致长期卧床不能活动。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近手腕处)多见,老年期以后腰椎和股骨上端(近大腿根部)骨折多见。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易发生骨折。

3.2 老年性骨折与性别的关系 不论男女,都会发生骨质疏松症,但女性罹患的概率高于男性,其原因为女性骨质原少于男性,上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分泌停止,导致骨质流失的速度加快。女性患者在每个年龄段的骨折人数明显的高于男性患者,说明女性患者在绝经后由于体内代谢的改变而加速骨矿含量的丢失,破骨过程大于成骨过程,从而使骨显微结构变得异常,这种不利的结果直接导致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一种系统性骨骼疾病。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女性在绝经后有一个骨量快速丢失期,其每年约丢失骨量2.1%~2.31%,加上绝经期前约丢失3%~7%,这样到60岁左右骨量丢失可达25%。传统观点认为,老年男性患者的骨质丧失是由于其体内酮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自然降低的结果。美国研究人员对405例年龄在68~96岁的男性患者进行了8年的追踪研究,监测其体内的酮和雌激素水平,检测这两种激素水平与骨质丧失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发现,酮水平的下降对骨质密度的影响很小,而雌激素水平与骨质密度有显著相关性。

3.3 老年性骨折与年龄的关系 由结果可以看出老年前期和老年期患者为骨折的高发人群。相反长寿期老人骨折发生率却明显降低,这说明年龄的增加,骨矿含量的减少以及骨显微结构的异常改变虽然是骨折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绝对的。老年前期和老年期老人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活动范围相对较大,行为能力较强因而受伤的概率相应增大,加之骨髓抗骨折能力的下降,所以此年龄段骨折的数量多便可以理解。长寿期老人(80岁以上),则外出活动减少是骨折数量明显下降的最主要的原因,同时此年龄段骨矿含量轻度回升也可能是骨折数量减少的一个因素,因此老年人加强自我安全意识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3.4 骨折类别和骨折数量的关系 骨质疏松症的原文定义为充满空洞的骨骼,所以骨骼之外表单位体积是一样的而质量却减少,其支撑力大为降低,空洞的骨骼经不起压力,稍受外力就易断裂。骨质疏松症就是骨质加速流失所导致的结果。主要的原因是钙质从骨骼组织中流失。它会导致骨骼严重减少,使得骨骼疏松、变脆、变弱,因而容易骨折。这种现象在脊椎骨特别明显,因为在脊椎骨的构造中,枝状骨的含量比皮质骨高出许多。此外,股骨的上端(大腿骨)是支撑体质量的主要位置,骨则是在人跌倒时常被用来承受冲击的部位,因此,这两处骨骼也容易发生骨折。各类骨折中以近关节部发病率居多,约占全部骨折的63.97%。尺桡骨远端骨折、足部骨折含踝关节、股骨胫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髌骨骨折、椎体骨折以及肩部骨折依次排在骨折前列。这是因为由于以上部位多为松质骨,坚固性差,同时还因为年龄的增长使这些部位骨量的丢失较密质骨骨量的丢失大而快,此外年龄增长自身肌肉收缩力量的减少将导致骨髓纵向应力的减少,从而使骨小梁数量和质量,骨骼的坚固性同步降低,提高了骨折的危险度。所以建议老年人沿骨小梁的排列方向,进行有效的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加骨小梁数量及改善骨小梁的有序排列,达到延缓骨矿丢失和防止骨显微结构的异常改变。

3.5 骨折患者中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占62%。说明糖尿病是发生骨质疏松症与骨折的重要原因。老年人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也是防治骨质疏松症与骨折的有效措施。

3.6 骨质疏松症是随着绝经、年龄老化而逐渐发生的一种常见疾患,与糖尿病、老年痴呆一起,被列为世界范围内三大老年性疾病。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忽视其表现,但后果是严重的,在老年人中有很高的骨折发生率。骨痛是骨质疏松症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最常见的部位是腰背部、髋部及双下肢,所以应及时到医院做检查和治疗。目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有骨X线像、骨密度的测定和骨形态计量学检查。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现在采用的双能X线吸收法(DEXA)骨密度测量仪是目前国内外骨质疏松诊断和防治措施疗效观察的金标准。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骨量就要开始减少,通过骨密度的测量可以了解骨量是否减低及减低的程度,从而引起患者的重视,及早予以预防和治疗,防止骨折的发生,另外,通过定期随查骨密度,可以了解骨量丢失的速度,并判断各种预防和治疗措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641-642.

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的方法范文6

通讯作者:王长海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骨质疏松; 骨量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86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现已成为一项成熟的外科技术,为广大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以及假体远期松动,一直是骨关节科亟待解决的难题。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多为老年人,他们多伴有骨量减少,甚至骨质疏松。有很多学者认为骨质疏松与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及假体松动关系密切[1~3]。孙国静等[4]的观点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机体内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之间平衡被打破,破骨细胞占据优势地位,加上手术后卧床休息等废用因素的影响,骨量的流失更为严重。所以,对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术后进行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应当引起临床的重视,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骨的质量会随年龄增长而进一步退化,还可引发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其他症状。

1 防治骨质疏松的意义

1.1 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假体松动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与假体周围骨量丢失、骨质疏松关系密切,在人工关节置换中,骨的质量对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有很大的影响,骨密度越低术后发生假体松动、沉降的几率越大[5]。Sabo等[6]对23例(男10例,女13例)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患者髋臼周围骨密度进行随访,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骨密度均较术前下降,5年后男性Ⅱ区丢失为术前71.0%,女性Ⅲ区则为术前66.8%。国内毛宾尧等[7]对52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了随访,也发现术后髋臼假体周围骨质骨密度和骨矿含量降低程度较其他部位严重。Boden等[8]对2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股骨柄周围骨密度进行8年随访观察,认为假体松动组中股骨柄周围骨量减少,而稳定组仅股骨近端有骨量减少。沈国平等[9]采集30具新鲜股骨标本,使用DEXA骨密度仪测试每个标本干骺端、颈部、Ward三角区及大转子区的骨密度,将骨质疏松标本进行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假体安装,测定其生物力学性能变化。结果发现,随着老年骨质疏松程度的增加,假体置换后股骨上方应变也呈增加的趋势,随着骨密度的增加,假体近端和远端微动随之减少,关节假体的初始稳定性显著增加。并籍此得出结论:老年骨质疏松对人工关节假体置换的影响是明显的,骨质疏松患者易引起关节松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骨水泥固定假体其松动率可下降30%~40%。

1.2 可降低假体周围及其他部位再骨折 老年人髋部骨折多是轻微外力引起的脆性骨折,如果忽视骨质疏松的治疗,则有极高的骨折再发生率。一项在瑞典的研究显示,766例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经22年随访,再次骨折的发生情况是:骨折后一年内15%,两年内 27%,五年内可达73%[10]。国内韦永中等[11]统计显示,初次髋部骨折后因未经正规的骨质疏松防治,而再次骨折的发生率为21.21%,即初次骨折后仅对骨折本身治疗,而未重视老年患者的全身性骨质疏松的防治是再次骨折的重要原因。Stenvall等[12,13]论证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抗骨质疏松综合治疗的必要性。他们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进行多学科综合康复治疗,发现同常规术后康复方法相比,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室内独立行走的能力,同时减少患者再次骨折的发生。

1.3 可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直接影响置换术的疗效和术后髋关节功能。骨质疏松症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骨质疏松所致疼痛,是由于骨吸收增加引起骨小梁骨折、骨组织机械变形压迫神经、骨钙动员增加以及周围肌群负荷增加引起疲劳、肌肉缺氧、代谢障碍、代谢物质的异常刺激引起,因而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可缓解疼痛症状[14]。积极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对进行了人工关节置换的老年人来说生活质量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15]。

2 假体周围骨密度的测量

骨质疏松症的影像诊断方法很多,如X线、定量CT、定量超声、DEXA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测量的常用方法是X线平片和双能X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因假体周围骨骨量丢失在20%以上时,X线平片才能判定假体周围骨质疏松,且X线平片不能对假体骨量丢失做定量分析。DEXA是一种精密、准确、低辐射量的检测方法,可以对假体骨量丢失做定量分析。所以,DEXA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正逐步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DEXA对股骨假体周围骨量定量分析目前主要采用Gruen分区法,测定股骨假体上缘至假体柄尾均分3等份,由近至远将假体柄内外侧骨质划分为7、6、5区和1、2、3区,4区为紧靠柄尖至远端1 cm股骨干部分(图1)。DEXA对髋臼假体周围骨量定量分析主要采用Delee等的分法,将髓臼分为3个区:以股骨头中心点为中心,作水平和垂直线,将髋臼分为上(Ⅰ)、内(Ⅱ)及下(Ⅲ)3个分区(图2)[16]。

3 预防措施

3.1 提高骨科医师的骨质疏松症诊疗水平 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首先面对的往往就是骨科医师,后者在患者的诊疗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骨科医师在治疗患髋的同时,应当意识到有必要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并评估骨质疏松程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患者再次发生骨折。对于已发生脆性骨折的骨质疏松患者,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对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是完全必要的[17]。骨科医生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骨质疏松诊疗重视程度不够,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对骨质疏松症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所以,应该加强骨质疏松症的继续教育,使骨科医师面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时,能够采取更积极的态度,主动宣教并选择更合理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

3.2 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水平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尤应具备一些相关知识,如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用药等。应注重合理膳食,保证有足够的钙摄入量,宜选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牛奶、豆制品、深色蔬菜等。应了解运动锻炼的重要,适量的锻炼不仅能刺激骨骼内钙、磷的增加与维持骨量,还能增加肌肉的舒缩力量、关节的协调性、平衡性、灵活性。应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如多晒太阳、适量饮酒、戒烟等。

4 治疗方法

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饮食调整、抗骨质疏松西药应用、中药治疗、物理治疗及康复运动治疗等。

4.1 药物应用 WHO把钙剂和维生素D类药的联合应用作为抗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基础用药,对于严重骨质疏松应加用降钙素及二膦酸盐类药的联合用药[18]。早期可选用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降钙素。采用当前流行的间断用药法,降钙素50 IU肌内注射,1次/d。14 d后改为2次/周,每次50 IU,维持至术后3个月。待骨吸收减缓后治疗中期加用或改用活性维生素D3制剂,骨化三醇,0.125 μg/d,后期可选用改善骨质量的药物,如二膦酸盐类药,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轻骨痛。福善美70 mg,口服,1次/周。同时改善饮食,多食用钙含量高的食品[19]。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老年性骨质疏松与肾虚、脾虚、肝血虚、血瘀有关,符合老年人多虚、多瘀的生理特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临床工作中可酌情辨证应用。

4.2 康复运动治疗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正确的康复锻炼对关节功能恢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提高手术效果的有效手段,主要方法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

住院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具体方法如下:第一阶段(术后1~2 d),以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和远端关节的运动为主,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恢复关节和肢体功能。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仰卧位,下肢伸直不离床,股四头肌主动收缩向近端牵拉髌骨,缓慢运动,每次持续5~10 s,然后休息5 min,每天90次左右。踝关节运动:仰卧位,进行足趾伸展运动,踝关节跖屈,背伸,每个动作保持10 s,再放松,每天60次左右。髌骨推移运动:仰卧位,陪护人员轻轻推动患者髌骨,进行上下左右活动,每天30次左右。第二阶段(术后3~7 d),主要是加强肌肉的等张收缩和关节运动。直腿抬高运动:仰卧位,下肢伸直抬高,要求足跟离床20 cm,在空中停顿2~3秒,以后停顿时间逐步增加,每天90次左右。屈髋屈膝运动:仰卧位,陪护人员一手托在患者膝下,一手托住足跟,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屈髋屈膝运动,屈髋角度应小于45°,每天30次左右[20]。

如果患者病情允许,现多主张患者早期(术后第1天)进行的行走功能训练,循序渐进的行走训练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情绪,增强自信心,还可以减少卧床时间,促进和改善患者关节功能,预防骨质疏松症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早期、综合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利于全身健康的恢复,有利于骨密度的增加,有利于并发症的预防,有利于肌容量的增加及平衡能力的加强,减缓假体周围骨质疏松的发展,进而减少假体周围骨折以及假体远期松动。

参 考 文 献

[1] Thillemann TM,Pedersen AB,Mehnert F,et al.Postoperative use of bisphosphonates and risk of revision after prim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J].Bone,2010,46(4):946-951.

[2] Alm JJ, Mkinen TJ, Lankinen P,et al.Female patients with low systemic BMD are prone to bone loss in Gruen zone 7 after cementless total hip arthroplasty[J].Acta Orthop,2009,80(5):531-537.

[3] Yamasaki S, Masuhara K, Yamaguchi K,et al.Risedronate reduces postoperative bone resorption after cementless total hip arthroplasty[J].Osteoporos Int,2007,18(7):1009-1015.

[4] 孙国静,赵建宁.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男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J].人民军医,2007,50(4):218-219.

[5] 孟增东,裴福兴.骨科治疗中的骨质疏松问题[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9):570-571.

[6] Sabo D,Reiter A,Simank HG,et al.Peripresthetic mineralization around cementless total hip endoprosthesis:longitudinal study and cress-sectional study on titanium threaded acetabular cup and cementless Spotorno stem with DEXA[J].Calcif Tissue Int,1998,62:177-182.

[7] 毛宾尧,王岱生,沈是铭,等.髋部骨矿骨密度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的改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9(7):629-632.

[8] Boden H,Adolphson P,Oberg M.Unstable versus stable uncemented femoral stems:a radiological study of periprosthetic bone changes in two types of uncemented stems with different concepts of fixation[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4,124:382-392.

[9] 沈国平,王正,罗从风,等.老年骨质疏松症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7):462-464.

[10] Friesendorff MV, Besjakov J,kesson K.Long-term survival and fracture risk after hip fracture: a 22-year follow-up in women[J]. J Bone Miner Res, 2008, 23(11): 1832-1841.

[11] 韦永中,范卫民,王美莲,等.中老年妇女骨折后再骨折的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1):77-79.

[12] Stenvall M,Olofsson B,Nyberg L,et al.Improved performance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mobility after a muhidisciplinary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in older people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ith 1 year follow-up[J].J Rehabil Med,2007,39(3):232-238.

[13] Stenvall M,Olofsson B,Lundstrom M,et al.A muhidisciplinary,multifactorial intervention program reduces postoperative falls and injuries after femoral neck fracture[J].Osteoporos Int,2007,18(2):167-175.

[14] 黄公怡.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治疗原则[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20(2):111.

[15] 盂迅吾.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长期随访[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3):206-207.

[16] 孙国静, 赵建宁.双能X线骨密度仪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5):528-530.

[17] Karachalios T,Lyritis GP,Kaloudis J,et al.The effects of calciton in on acute bone loss after pertrochanteric fractures[J].J Bone Joint Surg (Br),2004,86B: 350-358.

[18] Boonen S,Rizzoli R,Meunier PJ,et al.The need for cliniica1 guidance in the use of calcium and vitamin D in them 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a consensus report[J]. Osteoporos Int,2004,15: 511-519.

[19] 陈戎波,范少地,胡万华,等.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5):79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