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保健养生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人保健养生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人保健养生方法

老年人保健养生方法范文1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 营养保健品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倍受社会的关注,老年人慢性糖尿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早已得到了医疗界的肯定。而老年糖尿病病人食用营养保健品多为子女亲朋赠送及推销员推销,往往没有意识到把营养保健品放在整个膳食结构中。国际食品法委员会(CAC)正在就一项有关健康声明使用导则(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Health Claims)的草案征求各国政府意见。在该导则中“健康声明”定义为:任何在标签中说明、提示或暗示某种食品或成分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关系的文字[1]。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科室3年以上食用保健营养品的老年糖尿病病人74人,男性36人,女性38人。

1.2方法 从入科开始观察食用保健营养品的来源,对食用产品的认识,食用时间、方法和量,检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变化,使用降糖药物的情况。

2 结果

2.1有59人保健品来源于国外品牌并在国外生产,10人保健品来源于国外品牌并在国内生产,5人保健品来源于国内并在国内生产。

2.2没有专业营养人员就食用保健营养品对其进行正确指导,没有意识到产品必须放在整个膳食中考虑。

2.3对保健营养品的食用没有正确的时间、方法、量。

2.4长期血糖不稳定,药物对血糖控制不理想,停食或减少食用量,血糖相对稳定,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2.5营养标签不完善[2]。

3 分析

保健营养品市场混乱,营养标签不完善,推销人员在推销过程中未对营养品的成分等做详细说明;夸大作用,对产品产生的生理作用的真实性,未做必要说明;未说明其有效食用量和食用次数。科室74例老年病人长期服用保健营养品血糖控制不理想,长期处在偏高界限,停食或减少食用量,血糖相对稳定,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营养标签不完善也误导消费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病人,担心身体不好会对家人带来影响,治病心切,对营养标签认识不够[3]。

4 讨论

人们早已认识到促进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地改善人的机体状态,控制相关疾病发生。 (1)进行健康声明的产品必须放在整个膳食中考虑,不得误导消费者偏废某类食品。应使消费者建立这样的观念,即食品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合理膳食与不合理的膳食。(2)健康声明必须有科学依据,表明其产生生理作用的真实性。必要时说明其有效食用量和食用次数。(3)如产品进行健康声明,那么其生产商应对其标签宣传负责。如有任何质疑,必须提出适当的依据以说明其科学性。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病人应学会正确食用营养保健品的方法,使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在良好状态。

参 考 文 献

[1]CAC专栏.食品标签的健康声明(Health Claims)管理.欧洲状况.

老年人保健养生方法范文2

“2016健康中国养老产业高峰论坛”上正式发布,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人,占到总人口的161%,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已经接近1亿人,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急需社会社会养老功能补缺。养老问题不仅是个人家庭问题而且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养老产业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还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1养老产业内涵与外延

11?B老产业界定

全国第一届老龄产业座谈会正式界定老龄产业是指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产品、设施和服务,包括老年人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以及精神文化层面需求的具有相同性质的行业、企业的经济活动。王章华[1]等认为养老产业包括老年人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的经济活动与设施。麻凤利[2]从宏观上认为养老产业是涉及多种学科、多种经济门类的综合性产业。全球养老产业研究中心提出:养老产业是针对不同个体提供的生命保障产业,与个体所处的国家、地域、社会环境、年龄、亲情习惯及经济条件等有关。借鉴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养老产业是由老年人市场需求增长,主要为老年人提供、满足衣食住行及精神文化层面等各方面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的经济活动和设施的一种新兴的产业。

12养老产业与养老事业的区分

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在浙江调研时说:“养老服务业既是产业又是事业”,目前有人认为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都是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但实际上两者是有区别的,[3]从属性上看,养老产业属于营利性,而养老事业属于非营利性。[2]有学者[4]认为,要促进养老产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既要强调其福利性,又要注重其微利性。

13养老产业的分类

养老产业包含三大核心组成部分:养老服务、养老产品和养老产业链。[5]其中养老服务是核心,是保障老年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一种生活服务;养老产品是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而设计的产品的总称,涉及衣食住行、休闲、保健、养生、医疗及文化等多个行业;养老产业链是养老产业发展和繁荣的延伸产物,是养老服务和养老产品有机链接,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的特点,对上下游行业具有明显的经济驱动效应。

2比较国内外养老产业

日本的养老产业经历了初创期、扩充期和转换期三个不同时期,逐步形成了运行机制多元化、法制化、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养老模式。任建通等[6]从政府职能、行业指导、产业规划、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比较中、日两国养老产业,认为中国相对滞后于发达国家。从政府职能比较,日本政府出台了相应的养老产业扶持政策,我国政府虽然提出了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但养老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如融资政策、政府角色定位等;从行业指导比较,日本成立了专门的养老产业行业发展协会指导和培训养老从业人员,并出台养老行业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养老从业人员必须获得从业资格才能上岗,而中国没有专门的养老产业行业指导委员会、也没有出台养老法,养老产品市场也很不规范,养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数量也不足;从产业规划比较,日本有相应政策对养老产业行业进行统一的远景规划,而中国对养老产业缺乏统一的规划,完全由市场调控;从社会保障制度上比较,日本成立了世界上第5个护理社会保险制度,颁布了《生活保护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年金法》《老年人福利法》《老年人保健法》《护理保险法》等六项法律和法规保障养老产业良性发展,而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老年人消费观念较为保守。韩国是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推动、社会支持”的养老产业模式。[7]借鉴发达国家养老产业经验,杨宏等认为,我国应尽快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和发展社区养老。

3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实践路径

31转变养老观念,加强养老工作宣传

养老是关系到一个家庭和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发展养老产业可拉动内需,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的繁荣,缓解就业压力等,政府应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阵地多途径向社会宣传多种养老模式,改变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引导老年人和老年人家庭养老消费观,指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模式,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

32政府明确定位,加大养老产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政府开展广泛调研,收集老年群体家庭经济状态、养老消费观及养老需求等信息,制订养老产业发展规划;二是设立公益养老基金组织,吸纳社会、民间公益资金;三是建立健全养老相关制度,制定养老产业的准入制度、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第三方评价制度、养老从业人员的资格、晋升晋级制度等;四是建立区域和城乡一体的养老产业政策体系;五是探索和完善养老产业多元化投资与管理;六是建立和完善养老产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33探索“互联网+”养老模式

互联网养老项目已涵盖紧急救助、康复医疗、健康管理、远程医疗、家政服务、主动关爱等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政府牵头,联动科研部门、养老部门、医疗保健部门、金融部门等建立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信息养老服务体系,建立老年人信息档案(姓名、年龄、性别基本资料、疾病状态、生活自理情况、养老需求等)、开发养老新产品(GPS定位和活动记录器的穿戴养老产品、疾病监测仪等)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职能服务部门的有机衔接,为各类养老模式提供科学、方便、快捷、高效的互联网服务。

34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以培养、选拔、评价、聘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养老工作者相关制度;二是需要有相关资质的学校根据区域发展,调整专业结构,新增老年护理专业,培养具备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医疗护理等复合养老护理人才;三是免费岗前培训下岗职工、低保户,达到照料老年人生活起居工作要求。

老年人保健养生方法范文3

目的了解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及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唐山市路南、路北区35个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中抽取2个社区,对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724名应用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对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占首位,在具体项目的需求中对上门输液、打扫室内卫生、文化活动的需求分别占60.6%、39.5%、16.9%,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受性别、年龄、收入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在今后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中,应增加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项目,特别是上门输液、紧急救护等服务;在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的项目中应关注打扫室内卫生方面的服务;还应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增加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口为1.78亿,占总人口数的13.26%〔1〕。人口老龄化将成为社会的常态,我国传统家庭养老的核心是子女养老,子女是老年人生活照顾的主要承担者。众所周知,现在的80后大多是421家庭模式,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使年轻人无力承担养老的重担,使老年人“老有所养”是国家、社会、家庭共同的责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一个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依靠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2〕,但居家养老在我国刚刚开展,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以居家养老社区老年人为对象,进行了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及影响因素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唐山市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内的老年人(≥60周岁)为对象。在调查的724人中,男346人,女378人;年龄60~94岁,平均(75.52±8.26)岁;有配偶的老年人占73.2%,无配偶的老年人占26.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比例较大,占总人数的53.9%;月收入的范围1600~7000元不等;原工作单位性质为事业单位的老年人所占比例较高为57%。排除住院、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不同意接受调查的老年人;既往有精神病史、有智力或语言障碍的老年人。

1.2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在唐山市民政局的协助下获得路南区、路北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35个社区的资料,将社区进行编号,运用抽签法随机抽取2个社区,对社区内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通过社区领导联系各个楼长说明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在楼长的带领下与老年人进行面对面的调查,应用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调查表、对具体项目的需求调查表,调查了解不同老年人群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调查前对调查员统一进行量表及相关性知识的培训,调查时采用统一指导语与被调查者一对一进行调查,对于填写有困难的老年人,由调查者根据老人的选择代其填写问卷,问卷填完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24份,有效回收率96.5%。

1.3调查工具(1)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配偶、月收入等。(2)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调查表:包括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精神慰藉服务等。(3)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具体项目的需求调查表:包括打扫室内卫生、做饭、送餐、上门输液、紧急救护、用药指导、健康咨询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行χ2检验。

2结果

2.1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中,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是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占81.8%,其次是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占44.3%,精神慰藉服务及文化教育服务需求分别为34.8%、34.5%,这表明老年人步入老年后已开始注重身体的保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其余分别为请出户服务25.0%,体育健身服务17.1%,法律维权服务3.5%,退休事务咨询2.9%。

2.2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具体项目的需求老年人对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中:上门输液占60.6%、紧急救护占49.6%、用药指导占46.1%,健康咨询41.3%、康复训练16.3%、健康理疗16.0%、陪诊就医15.1%。调查结果显示,相比健康理疗、陪诊就医而言,更多的老年人需要上门输液、紧急救护、用药指导等服务项目。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层次较低,目前只停留在打扫室内卫生(39.5%)、做饭(18.1%)、代购(17.1%)、洗衣(16.9%)、送餐(12.6%)等常见的服务项目,而对于营养配餐等高端类的服务项目需求人数相对较少。精神慰藕服务方面,文化活动占16.9%,谈心聊天占14.5%,心理咨询占10.1%。

2.3一般情况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与女性相比,男性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更高(P<0.05);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原工作单位性质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年龄增长及文化程度的增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增加。见表1。

3讨论

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是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中最迫切的服务,其次是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并且在具体项目的需求中,老年人对上门输液、打扫室内卫生、文化活动的需求较大。“十二五期末,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的19.5%,完全失能的老年人将达到1240万,占总体的6.05%〔3〕。”由此可知,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较大,因此,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应提供有针对性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在提供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同时,兼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及精神慰藉服务。年龄是影响ADL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损害率呈现上升趋势,年龄的增长导致身体功能衰退,损害了机体活动能力〔4〕,使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大。年龄越大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比例越高。因此,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应满足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特别要向高龄、自理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倾斜。与非独居老人相比较,独居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较差,精神健康水平较低,丧偶是导致老年人独居的重要原因〔5〕。可能是无配偶的老年人生活孤单、精神空虚所致。因此,居家养老服务要有针对性的增加文化活动等服务项目,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人的固定收入主要来源于养老金,收入越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越好〔6〕,有研究报道指出收入较低的老年人在失去生活来源后往往依靠子女〔5〕,所以要通过提高老年人的收入,进而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国家也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医疗保障与社会福利保障的力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EB/O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EB/OL〕.

[3]张恺梯,孙陆军,牟新渝,等.全国城乡失能老人状况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1;2:11-6.

[4]吴燕,徐勇.苏州市城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3):745-6.

[5]吴敏,李士雪,NingJackiezhang,等.独居老年人生活及精神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7):849-51.

老年人保健养生方法范文4

一、充分认识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较快。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劲,目前有限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以及彼此相对独立的服务体系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增加就业,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原则。

保障基本,统筹发展。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放在首位,对有需求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以机构为依托,做好康复护理服务,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对多数老年人,以社区和居家养老为主,通过医养有机融合,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健康养老服务。推动普遍和个性化服务协同发展,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引导投入、规范市场、营造环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统筹各方资源,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服务供给和资金保障方式,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潜力和活力,提高医养结合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强部门协作,提升政策引导、服务监管等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促进行业融合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7年,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符合需求的专业化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制度基本形成,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以下统称医养结合机构),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8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

到2020年,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三、重点任务

(三)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

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本着互利互惠原则,明确双方责任。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确保入住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养老机构内设的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含中医医院)收治老年人的后期康复护理场所。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与养老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共建。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等多种方式,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

(四)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

养老机构可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临终关怀机构等,也可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并按规定由相关部门实施准入和管理,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加大政策规划支持和技术指导力度。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支持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师及专业人员在养老机构规范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

(五)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

充分依托社区各类服务和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无缝对接。发挥卫生计生系统服务网络优势,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到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鼓励为社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将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

鼓励社会力量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以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医疗机构。在制定医疗卫生和养老相关规划时,要给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留出空间。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凡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整合审批环节,明确并缩短审批时限,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支持企业围绕老年人的预防保健、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积极开发安全有效的食品药品、康复辅具、日常照护、文化娱乐等老年人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

(七)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鼓励地方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布局,重点加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建设,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可积极稳妥地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提高综合医院为老年患者服务的能力,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开设老年病科,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相关工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鼓励其根据服务需求增设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全面落实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挂号、就诊、转诊、取药、收费、综合诊疗等就医便利服务。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依法依规开展养老服务。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工作志愿者定期为老年人开展义诊。充分发挥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下同)的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

四、保障措施

(八)完善投融资和财税价格政策。

对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按规定落实好相关支持政策。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投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金融对医养结合领域的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医养结合发展。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要适当支持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逐步扩大购买服务范围,完善购买服务内容,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

(九)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

各级政府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做好用地规划布局。对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可采取划拨方式,优先保障用地;对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应当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保障用地,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可将在项目中配套建设医疗服务设施相关要求作为土地出让条件,并明确不得分割转让。依法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

(十)探索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体系。

继续做好老年人照护服务工作。进一步开发包括长期商业护理保险在内的多种老年护理保险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保险筹资模式,保障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鼓励老年人投保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建立健全长期照护项目内涵、服务标准以及质量评价等行业规范和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等比较健全的专业照护服务提供体系。

落实好将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政策,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治疗性康复提供相应保障。

(十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做好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方面的制度衔接,对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同等对待。完善薪酬、职称评定等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养结合机构人员进修轮训机制,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计生人员培训规划。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养老护理员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相关专业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专业人才。

(十二)强化信息支撑。

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试点,利用老年人基本信息档案、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为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组织医疗机构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鼓励各地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

五、组织实施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同。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促进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各地要及时制定出台推进医养结合的政策措施、规划制度和具体方案。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落实和完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共同支持医养结合发展。发展改革部门要将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卫生计生、民政和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规划衔接,加强在规划和审批等环节的合作,制定完善医养结合机构及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的标准规范并加强监管。财政部门要落实相关投入政策,积极支持医养结合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保障医养结合机构的土地供应。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医养结合机构的用地布局。老龄工作部门要做好入住医养结合机构和接受居家医养服务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工作。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研究制定中医药相关服务标准规范并加强监管,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服务产品推广,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人才培养,做好中医药健康养老工作。

(十四)抓好试点示范。

国家选择有条件、有代表性的地区组织开展医养结合试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医养结合试点项目。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促进医养结合的有效形式,每个省(区、市)至少设1个省级试点地区,积累经验、逐步推开。卫生计生、民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密切跟踪各地进展,帮助解决试点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老年人保健养生方法范文5

【关键词】 中医;养生保健;老年人

中医养生以及保健主要是通过经络调养、饮食调节以及药膳保养等方面对身体进行保健活动, 进而达到增强体质, 对疾病起到防御作用, 延长人体寿命。近年来我国对中医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 很多医院以及社区相继开展中医保健养生以及治疗项目, 但现代中医水平与往期相比要下降很多。《黄帝内经》有云:上医治未病, 中医治欲病, 下医治已病, 因此中医养生保健是中医医学中的精华, 非常值得后人研究学习。

1 老年的含义以及衰老的机理

人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经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因此随着年龄增长发生衰老是一种自然现象。中医认为“五十岁, 肝气始衰, 肝叶始薄, 胆汁始减, 目始不明。六十岁, 心气始衰, 苦忧悲, 血气懈惰, 故好卧, 七十岁, 脾气虚, 皮肤枯。八十岁, 肺气虚衰, 魄离, 故言善误。九十岁, 肾气焦, 四脏经脉空虚。百岁, 五脏皆虚”。因此五十岁开始则视为老已。而衰老的原因主要分为先天、后天、内因、外因几个因素。人的先天禀赋决定了人的体质和寿命, 先天禀赋也为先天之精气, 取于父母濡养, 气渥则体强寿命长, 气薄则体虚寿命短。后天因素对人的衰老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天精气主要来自水谷精华, 也就是饮食结构[1],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法于阴阳……而尽终于天年, 度百岁乃去”, 而“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起居无节, 故半百而衰矣。”其明确指出饮食结构与生活规律是导致人体加速衰老的主要原因。此外, 情志失调以及环境因素也会加速人体的衰老。

2 老年人发病的病因和病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 脏腑功能衰竭, 气血不足, 而五脏六腑功能衰竭直接导致气血阴阳失调, 进而出现不同的疾病, 因此脏腑功能衰竭为发病的根本原因。而脏腑中, 最容易出现衰竭的就是肾脏, 肾为先天之本, 主藏精, 主纳气, 主生殖, 因此肾气早衰则会出现阳事不举、月经早停、腰痛、耳聋耳鸣等现象。其次为脾胃衰竭, 脾胃为后天之本, 容纳水谷精微, 若出现阳明脉衰, 面始焦, 发始堕, 则表明脾胃脏腑开始衰竭[2, 3]。老年人脾胃衰竭很容易出现纳呆、少食、消瘦、便秘等症状。而心、肝、肺功能的失调也是衰老的特征, 例如肝郁气滞、心神失养、肺失宣降等。而五脏六腑之间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 其作用也是相互关联。

3 老年中医养生保健法则

老年中医养生保健主要可以分为调补脏腑气血和调整阴阳平衡。在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老年人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在脏腑衰歇以及气血不足等方面, 因此在调节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药膳的使用, 还要注重非药膳调节方式。

3. 1 药膳调理 药膳调理主要是从各脏腑角度进行调理, 肾为先天之本, 因此首先要对肾脏的情况进行调整。多数老年人由于肾脏亏虚, 很容易出现健忘、耳聋耳鸣、小便异常情况, 因此对于肾脏要以补益为主, 可选用鹿茸、附子等补药进行保养, 但具体补药还是要因人而异, 对于体壮火热的人并不适宜, 体壮火热的老年人选择平补药物即可。

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胃进补也是非常重要的养生保健环节, 有调查表明老年患者的脾胃虚弱情况要明显高于肾虚的情况, 因此养生环节中要尤其重视对脾胃的养护。老年患者的脾胃衰弱主要表现在升发功能下降, 因此多数老年患者会出现食少、纳呆、便溏或便秘等情况。益气健脾, 升举阳气可选用升麻葛根汤合四君子汤进行治疗, 若要益气健脾, 滋阴润燥则可选用茯苓、地黄、黄精、天门冬、防风、柏子仁煎服。

老年人很容易出现肝郁气滞的情况, 或出现情志不畅导致易躁易怒, 因此对肝的养护主要体现在疏肝解郁方面, 其常用的保健药物为陈皮、佛手、枳实、降香、郁金等, 方药可选用柴胡汤加减。心为神志所在, 神凝则气聚, 神散则气消。对心脏的保健能够充实五脏, 调养气血, 降低血瘀气滞的发生率, 可采用天王补心丹进行保养。肺脏也是需要进行保养的主要脏腑之一, 肺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弱, 因此要着重对肺气的保养, 防止其出现早衰的情况。若肺气不宣很容易出现痰浊中阻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肺系疾病, 因此主要以温肺化痰利气为主, 可食用川贝、杏仁、白果、枇杷等进行调养, 方剂可选用梨贝猪肺汤、参杏猪肺汤、海带瘦肉汤。

3. 2 非药膳保养 除了使用药膳对身体情况进行保养以外, 老年人还要注重非药膳的保养活动, 例如体育锻炼、饮食调节、生活规律等方面。

生命在于运动, 因此适当的运动能够帮助老年人舒展筋骨、通经活络、调和气血。老年人的运动不可过于激烈, 因此要采用相对舒缓的运动进行锻炼, 例如散步、太极、健身操等, 锻炼要持之以恒方能有效。不仅能帮助其舒展筋骨还能扩充肺容量, 增强患者体质。

情志的调节也是非常重要, 保持一个乐观的情绪不仅能使老年患者心情舒畅还会使肝脏得到一定的调节。《内经》中就有记载:“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喜则气和志达, 荣卫通利。”进一步说明情志的舒畅对身心的重要。一个愉悦的心情能够使老年人情志舒畅、阴阳调和, 反之则会导致肝脏受损、气机失调、气血逆乱。老年人可以通过养养花草鱼鸟或练习书法、绘画等方式对情志进行调节, 充实人体的精神力量, 进而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人到老年由于脾胃功能下降, 因此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 《金匮要略》有言:“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 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成体, 害则成疾。”而《养老奉亲书・饮食调治第一》也有云:“其高年之人, 真气耗竭, 五脏衰弱, 全仰饮食以资气血。”足以说明老年患者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 且不可过食、多食。中医讲求八分饱、勿贪食, 对于老年人来说也不可过多饮酒, 因此要多食高蛋白、易消化、低脂低盐低油的食物[4, 5]。

除上述内容外, 老年人还要对生活规律进行调节, 要做到居室清洁, 睡眠充足, 起居有常, 老年人不仅要保证休息时间, 还要注意生活中的习惯, 不可久坐或久立, 既要保证睡眠时间又不可睡眠过久, 过剩或不足都会对老年身体产生影响。此外很多老年人在睡眠过程中会出现失眠、多梦的情况, 对此种情况可以叮嘱老年患者多食新鲜水果, 例如香蕉、苹果, 可以在睡前饮用牛奶。

总之, 中医养生保健不仅重视药膳保养, 同样重视非药膳保养。中医博大精深, 可以根据老年人不同的生理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养生保健, 并能做到本虚兼顾, 能够有效帮助老年人提升身体素质, 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茅飞波.中医老年保健古代文献资料整理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 12(6):99-102.

[2] 徐正德.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11(6): 76-78.

[3] 叶明花, 蒋力生, 曹征.高血压病的中医养生保健.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 14(3):82-83.

[4] 文颖娟, 陈梦园.中医养生探幽.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 15(3): 143-144.

老年人保健养生方法范文6

【关键词】老年人权益保护 机构养老 社会保障

一、机构养老的概念

机构养老,指的是老年人自身或其家庭定期向养老机构根据双方的养老协议交纳一定的费用,由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服务技能的人员为入住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老年人居住在依照老年人特点适宜老年人居住的专门机构里,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我国将由将近五亿的人口年龄为60岁以上,在尚未实现社会现代化,经济还不太发达的情况下,我国已快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我国家庭独生子女占比较大。这样的现状对于我国现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较为重大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是我国现有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老年人的赡养比重上升,而老年人如何养老便是这其中尤其需要思考的问题。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召开了第三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变得势在必行,而养老机构亦必然成为社会养老中解决养老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我国机构养老的发展及需求现状

在查阅了2007-2016年间近80个北京地区养老机构与入住老人的纠纷案件之后发现老年人易受到权益损害主要集中在财产权、人身健康权及人格尊严权等三方面。

(一)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财产权受损情况

在各类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的财产权受损的情况是较为普遍的,这些损害威胁主要来自于养老机构内的工作人员,或者是其他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财产损害主要体现在财物的占用甚至是盗窃等。而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容易受到损害的财产权,往往也并不仅仅体现在对他们所有的物品或随身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上,也还体现在老年人或其家属对该养老机构的各项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各项知情权以及选择权等,如养老机构无故添加不合理的消费项目等,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多是因为双方入住协议服务项目条款的规定不明以及纠纷解决条款规定不明。由此,规范以及审查机构养老合同文本也是保障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权益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身体健康权受损情况

在查阅的北京市入住老人与养老机构间纠纷的这近80个案例中,人身损害占据了极大的比率,其中由于摔伤所引起的骨折是这些人身损害中占比最大的一类。因为老年人往往普遍骨质疏松,亦有许多因此造成身体残疾,还有部分由于接受手术后未得到妥善护理而引起手术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危及老人的生命健康,以至导致死亡。另外,也有许多在手术后未及时采取措施,延误治疗、护理不当、或者长时间无法运动导致生褥疮的身体健康侵权案件。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自身的行动愈发迟缓、生理机能亦逐渐下降,健康状况并不乐观之外,在养老机构期间发生的意外事故、来自护工人员的伤害等也成为损害老年人身体健康权的重要方面。如:养老机构内基础护理设施不齐备、专业的护理人员短缺等原因,使行动不便的老人得不到全面及r的照顾和关注,由此引发的身体健康问题。

(三)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人格尊严权受损情况

在实践中,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人格尊严权最容易受到损害。老年人的隐私权、人身权未能得到有效保障,而老人孤身一人入住养老机构,在受到人格尊严侵犯的情况下,几乎没有自我保护或寻求救济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减少养老机构内老年人人格尊严权的损害情况,一方面应该从养老机构自身的管理制度下手,保证养老机构制定的管理制度和规章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例如:保护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的私人生活以及信息,使之不被他人非 法侵扰、知悉、搜集;维护和尊重男女有别的社会秩序;保护老年人通讯自由等。

三、规范机构养老的必要性

在我国现有的各类养老方式中,机构养老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表示,机构养老是我国社会养老事业发展从家庭养老过渡到社会养老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机构养老的方式能够有效减轻家庭内年轻人照顾老年人的压力,缓解各个家庭家务所可能带来的各种家庭矛盾,使老年人得到较为集中和专门的照顾,获得更有秩序的生活,而且老人在养老机构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与同龄人进行交流,建立新的社交圈,获得心理上的支撑,这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都有极大的帮助。而通过立法以及建立行业规范和监督机制等方式来有效保障养老机构内老年人权益,也促进机构养老行业的发展和成熟,使老年人及其家属越来越信任、依赖机构养老方式,可促进机构养老的产业发展,这对于加快建设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妥善应对我国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趋势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各类养老机构内都经常发生老年人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侵害了老年人各项合法权益的同时,更是地阻碍了我国社会养老事业的进步和建设法制社会的进程,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作为经济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骤然进入老龄化社会,对于尚在逐步建设中的社会保障服务系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养老机构作为老年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部分,养老机构内老年人权益的保护程度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促进国家法制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肖金明.建构完善的老年人社会照料制度[J].浙江学刊,2012(05):5-12.

[2]刘思萌.论养老机构内老年人权益的法律保护[J].社科 纵横,2012(12):96-97.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