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市场范例6篇

智慧城市市场

智慧城市市场范文1

智慧城市正在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本文以及《以智慧城市防止城市病》,分别从云计算和城市建设及管理的角度解读了这一话题。

经过过去五、六年的概念普及和应用探索,云计算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其中,智慧城市正在成为云计算的一个主要应用领域,并成为撬动云计算市场的一个重要力量。

“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可以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突破,强有力地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无锡市信电局局长张克平在华云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称华云数据)日前举行的“智慧城市背景下的云计算应用与实践峰会”上表示。

张克平的这一观点得到业界很多人的认同。作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参与和主持了多个与智慧城市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在他看来,作为继数字城市、智能城市之后现代城市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需要借助无所不在的网络和众多信息技术手段来构建未来的城市发展环境,而云计算就是其中之一。

“智慧城市涉及面广,其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是进行各种应用的整合,而其前提是要开展基础设施智能化领域的整合。云计算为各种应用领域的整合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这不仅是成本上的考虑,更是因为云计算能灵活地动态调动资源,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动态变化的需求,基于这些特点可以很好地支持智慧城市的大整合。”高新民表示。

实际上,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人们对智慧城市的认识正在逐步清晰,对其背后的技术要求也逐渐明确,这些技术包括良好的信息通讯和信息技术设施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采用一种在云平台上实现云应用的模式;有“智慧”产业的支撑。这其中云平台是重要技术基础和支撑之一。而另一方面,云平台和云服务提供商也日益明显地感受到来自智慧城市的这一旺盛需求。

“云计算对智慧城市起到了基础支撑性的作用,它为整个联动提供更广泛的互联互通。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只是形式上的互联不同,云计算是平台层面的互联互通,是模式上的互联互通。”华云数据首席运营官郁珉告诉计算机世界记者,这种互联互通不仅会为下一步创新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基础,更能帮助解决不少建设智慧城市中面临的挑战。

这些挑战主要包括:智慧城市技术和设施投入巨大,对投入市场时机难把握;新兴IT发展迅猛,传统IT架构不能适应;应用受众范围扩大,用户体验要求提高;网络安全和互联网监管环境复杂;横向沟通和协调困难等。

“云化的IT基础设施和优化的IT架构使得云平台和云服务提供商可以帮助用户迅速部署和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用户体验、提高运营保障。”郁珉表示。

智慧城市市场范文2

建设智慧城市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

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呈风起云涌之势。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省会城市、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总计有300个左右。“十二五”期间,在智慧城市建设上的投资已经超过了1万亿元。然而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火热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在现阶段,各个方面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时候缺乏统筹规划,盲目建设现象严重。中央部门中大概有十几个部门都在各自为政鼓动地方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做法不一样,思路也不一样,缺乏一个统筹和宏观的引导,而各个地方也确实存在盲目建设的现象。

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重技术概念,忽视实际应用效果。目前,有一些地方把智慧城市的建设当做是新的政绩工程,而不是真正研究和落地。在调研过程中,有一些地方高举智慧城市大旗,却连什么是智慧城市都没有搞清楚。

此外,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对于信息安全的问题缺乏统筹的考虑,难以维护信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对从系统到设备、数据、信息资源的安全考虑不够全面。

立足实际

发达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在智慧城市的来源地美国,对内是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对美国经济产生拉动作用,对外则是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保持在全球的竞争优势。

欧盟的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是以绿色为主题,重点方向是城市生态环境、交通和建筑,这符合欧洲发展的需求,这也是它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此外,在亚洲,日本提出I-Japan的战略,韩国也在智慧城市方面提出U-City的计划。

事实上,发达国家的智慧城市有一定的共性。一个就是基础的通讯设施建设,包括宽带等。第二个是智能交通,这是其重要的抓手。第三是智能技术在环保、节能方面的应用,包括低碳住宅、节能住宅等。

目前,中国城市化率是52.57%,城市数量657个,镇数量2万个,三大城市群2.8%的国土面积当中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GDP。城镇化在未来会快速发展,未来10年还将有2亿人从农村转移到城镇。中国城市发展无论是发展的阶段还是面临的问题跟西方国家完全不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在公共服务方面非常完善,建设和应用管理非常精细,而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层次还偏低,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同。所以中国建设智慧城市一定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如果一味地模仿,最终的结果一定是20/80定律,即用80%的努力去追求20%的效率。

因此,进行中国特色智慧城市的建设尤为重要,要解决中国城市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并精细化城市的社会管理能力、解决城市生态环境的问题等。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务必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于城镇化转型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信息惠民的宗旨,建设中国特色智慧城市,全面提升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向人民群众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其次是提升城市资源的协作开发和高效利用水平,增强城市聚集经济、人口的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最后是提升城市运行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推动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深圳为例,深圳宝安区拥有大量住宅,居民大部分在南山区工作。如果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把大量的信息资源聚合,了解每一个区域居民工作地点在哪里,每一天要往哪个方向移动,公共交通运力便可安排得更为合理。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要坚持机制创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广泛聚合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在资金、技术、产业方面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同时要鼓励专业化、市场化的第三方服务及其服务外包的建设和运营模式。政府引导并不是说智慧城市建设都是由政府来推进工作,而是鼓励、引导企业,引导市场去推进,在整体规划下支持市场主体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阿姆斯特丹公私合营的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智慧城市的建设一定要注重信息资源的价值潜能,城市信息资源有很多,而且往往掌握在政府手里。例如新加坡在进行智能交通建设时,首先把涉及到交通的有关信息全部向社会开放,包括公交路线、停车场的位置、交通的实时信息等过去被政府掌握的信息,企业可以利用政府开放的信息资源去开发与智能交通相关的各类应用。信息资源社会化的开发会创造巨大的价值,因此目前需要做的是将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提高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鼓励城市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多部联动

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工程院等部门,分别从技术研发、标准制定、试点示范等不同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报请国务院,将要形成合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该指导意见大概有几个方面。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二是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三是坚持机制创新,协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智慧城市这一主要目标,下一步的工作有以下方面。

首先,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要联合23个部门组成智慧城市建设的跨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将来在政策、措施、标准、指标体系、评价等方面进行统一的协调。同时希望各个地方能够加快智慧城市的试点工作,完善智慧城市投融资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募集资金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地方政府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募集资金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地方政府债;充分依托地方已有的投融资平台,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智慧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鼓励各地方政府建立适宜智慧城市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各城市积极创新政策保障措施,研究制定鼓励市场化投融资、信息系统服务外包、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等政策,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其次,做好顶层设计,根据城市需求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做好统筹规划设计、围绕城市发展重点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潜能、应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确保信息安全等5方面的工作。

智慧城市市场范文3

[关键词] 数字城市;无线城市;智慧城市;

[Abstract]This idea since 2008 since the global wisdom City, actively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of wisdom. The mode of development, the wisdom of 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alysis, comparison of digital city, wireless city and wisdom C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thinking about wisdom city construction.

Keywords: Digital city; wireless city; city of wisdom;

中图分类号:TU984.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2008 年 11 月,IBM 提出了“智慧的地球”理念,把智慧城市定义为:“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李德仁院士则运用一个等式形象的说明了他对于智慧城市的理解,即智慧城市= 数字城市+ 物联网。本质上来说,智慧城市是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智能管理,实现政府、企业和居民的智能化,提高城市管理、服务的效率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进而使得城市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

2.1 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

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是由政府制定明确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国际、国内的相关资源要素向城市集中,支持和鼓励政府、企业、市民等主体之间形成互动和网络关系,引导全社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力量,金融业不发达、风险投资不足的城市可以采用此模式。

2.2 市场导向型的发展模式

市场导向型的发展模式是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建设主体在各自的利益需求和市场竞争压力下,不断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和科技创新,自发地在城市地区形成“智慧产业”集群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这种市场导向型发展模式主要来自自下而上的力量,发达工业化国家一般采用此模式。

2.3 混合型发展模式

混合型发展模式同时吸收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目前,我国正处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起步阶段,应综合两种模式的长处。在政府主导促进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的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尚需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建设要素向城市集聚与流动,长远意义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将逐渐趋向混合型发展模式,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以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城市改造工程,而是一个城市系统重新再造的过程。”在涉及如何建设智慧城市问题上,在规划方面,要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按照网络化、节点式模式进行设计;在建设方面,要改变以城市光网、无线接入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模式,重点推进城市感知系统的建立、城市运营海量信息的捕捉和处理、信息决策系统等软性基础设施;在体制方面,要冲破部门利益格局,破除阻碍城市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

“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

“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是从一个全新角度对城市进行功能定位,应该以需求为导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大力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企业综合集成能力,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落脚点,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分步实施,试点先行,急用先上,稳步推进,加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

3.1“以人为本”是主线

“智慧城市”的最终目的是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应紧扣“以人为本”这条主线。在“两型社会”框架下发展智慧城市,实现城市信息的高效传递和智能响应,城市基础设施的全面物联和有效整合,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形成低碳城市生态圈,构建城市发展的新形态,将大大有助于解决城市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通过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全新城市基础设施架构,使城市耳聪目明,能够敏捷地感知世界,逐步形成安全、和谐、便捷的“智慧型”宜居城市。

3.2 以协同共享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石

在传统城市中,信息资源和实体资源被各种行业、部门、主体之间的边界和壁垒所分割,资源的组织方式是零散的,智慧城市“协同共享”的目的就是打破这些壁垒,形成具有统一性的城市资源体系,使城市不再出现“资源孤岛”和“应用孤岛”。在智慧城市中,任何一个应用环节都可以在授权后启动相关联的应用,并对其应用环节进行操作,从而使各类资源可以根据系统的需要,各司其能地发挥其最大的价值。这使各个子系统中蕴含的资源能按照共同的目标协调统一调配,从而使智慧城市的整体价值显著高于各个子系统简单相加的价值。

3.3 以智慧产业聚集作为“智慧城市”的灵魂

大力推进以“智慧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使创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应用市场和产业链不断拓展;同时,通过“两化融合”、建设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支持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等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使城市经济发展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数字城市、无线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可以相信,2013 年我国将达到建设“智慧城市”的高潮。应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要做好这件事并不容易,特别需要注意“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求其名,不求其实”,更不要“捡了这个,丢了另一个”。笔者认为,建设智慧城市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全社会性的任务。从技术角度看,智慧城市所囊括的各个系统(信息通信、交通运输、医疗保健卫生、城市管理、公共安全、房地产、公共服务、政府管理与服务、商业经济、民生及环境、文化教育、科研及产业等)都要实现智能化、智慧化,并把这些智慧系统集大成于一体,即形成“系统之系统”,使其成为一个可以智能地指挥各个系统的核心(即“城市大脑”)。从而,让整个城市的各部分(包括政府、市民、企业)能够智慧地协调运转起来。

由此可见,建设这样一个系统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完成。所以有人说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地球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和最高境界,它是一个美好而长远的目标。我们必须一步一步地向这个方向努力,才会在遥远的未来享受到“智慧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幸福美满生活。

笔者认为,要想建设好智慧城市,当前我们建设数字城市、无线城市的工作一个也不能丢,建设好后两者是建设前者的基础。十几年前,天津市还没有一副自己绘制的高精度数字地图,在那个时候,建设智慧交通是不可能的事情。今天,我国不仅有了平面地图,还有了三维地图,进而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无线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是要实现“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任何需要的服务”。无线城市建设的初期主要是采用“2G + 3G + Wi-Fi” 的技术模式,实现宽带无线传输服务的全覆盖;而在无线城市建设的更高阶段,主要是实现服务由“数字化、信息化到智慧化”的转变。可见建设智慧城市不是放弃建设数字城市和无线城市,而是由数字城市、无线城市向更深入、更广泛、更智能的方向发展。当前,无线城市建设还没有进入“智慧的殿堂”,主要是因为智慧城市覆盖的范围极广,即包括人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智慧化,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部实现。

图1 可用来说明数字城市、无线城市和智慧城市三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由图可见,数字城市为人文、社会以及环境提供了数字资源,并建成了政府、企业和市民的数字化系统,是实现无线城市的重要基础;无线城市让数字城市的所有信息“移动”起来为民服务。目前,数字城市和无线城市已经取得或将要取得一定的成果,并将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和不可缺少的内容。但是,千万不能为了快上“智慧城市”而把数字城市和无线城市的成果忘记或丢弃。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无线城市的建设中已经提出了若干“智慧系统”,但实事求是地说,这些还未达到“智慧”的程度,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案例中。

第一个例子。不少城市都在建设“智慧交通”,而实际提供的服务仅仅是路况及相关信息(以语音或图像的形式),应该说这还远远不是“智慧交通”。因为它仅仅提供了相关信息,而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交通,是需要庞大的数字地理信息和各种智能分析系统作支撑的。通过对历史交通实况积累的海量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优化,可以为行者快速的提供一条从A 到B 的最优化路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由人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和决定路由。

第二个例子。不少城市都在建设“智慧医疗”,有的城市把实现了网上或电话挂号就称作“智慧医疗”。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医疗是要基于在“电子医疗系统”、“电子医疗档案”、“电子医疗管理和服务平台”等数字化系统之上,有了上述的基础性系统的建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医疗”。当一个病人问诊的时候,大夫可以通过手持终端或PC 立刻看到病人所有的治疗史、用药情况以及相关的影像记录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平台迅速找到该领域的专家系统,为病人给出精确的建议治疗方案;必要时可以实现即时的网上名医会诊,通过模拟系统检测治疗的可能效果,并可以实时监测病人今后的病情发展,这才是未来的智慧医疗。

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

第一,建立统一的顶层框架。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政务、社区、交通、生活、医疗等方面,如何把各方面有机整合在一起是智慧城市首先要思考的问题,这就必须要有一个标准化的顶层设计,因此,智慧城市需要遵从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准则;

第二,完善数字城市的基础地位建设,在数字城市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深入挖掘和利用。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数字城市的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利用和优化已建成的数字城市基础,提高数据共享速度、扩展数据共享内容,对数字城市的数据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和利用;

第三,智慧城市应用领域的扩展。目前智慧城市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物联网、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及政府部门的管理服务方面,而智慧城市的主体是城市居民,社会服务与管理应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智慧城市的应用领域应向服务方向扩展,使智慧城市为每个人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通过重点建设一批社会应用示范项目,以点带面、逐步深入的方式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

通过上面列举的两个小例子可以看出,一个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成千上万个这样的智慧系统才能真正构成。因此,笔者建议,我们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人们最需要的智慧系统建好,并逐步扩大,不断改进、发展和集成。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全面地享受到智慧城市给人类带来的各种优质服务,并让未来城市和环境建设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李德仁.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J].中国建设信息,2011(23).

[2]王辉.智慧城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智慧城市市场范文4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和智能设备在改变各个行业,包括人们居住的城市,也在变得更加“智慧”。人口在向城市聚集,城市化和不同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智能互联网也在提高从消费市场到企业市场的运作效率,改变商业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这个进程中,不只是政府需要起到规划作用,企业也能在其中找到很多机会点。在中国,城市建设的后发优势也使得智能技术在这里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在施耐德电气智慧城市业务全球业务发展副总裁Pierre Tabary看来,现在智慧城市处于炙手可热的阶段,每个人每个公司都想参与,我们正处于对的地方和对的时机中。

C:智慧城市在中国是一个新概念,从全球市场来看,智慧城市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T:智慧城市这个概念在中国开始探究前就出现了,但从全球来看仍是一个新兴的概念。西方国家的智慧城市案例会和中国有所区别,因为在西方国家,城市的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善,只是设施陈旧的问题;而在中国,城市仍在不停地添置新的基础设施,新城市还在不断涌现,人们还在大量地涌入城市。在中国发展智慧城市尤为重要,因为那么多的城市还在建设中,应该从一开始就把城市建设成智慧型,比其他国家的智慧城市更加智慧。中国的机会很多,发展的速度也更快,所以我们要在中国投资。这里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我们得到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城市人口会在5年内增加1亿,我不知道全球会有哪个国家城市化进程能比这里更快。

C:智慧城市与互联网的关系是什么?

T:智慧城市与互联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之前,基础设施为我们供水供电,提供交通方式,但我们没有从中获取数据。现在我们拥有很多数据,通过对数据排列组合,我们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什么在运转,什么是无效工作,从而改善使之变得更加智能。未来全球8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中,这些居民对生活质量会有要求。昨天我坐飞机在浦东国际机场降落,然后从机场乘坐出租车,我可以在车里连上Wi-Fi,但这在巴黎是实现不了的。20年前,你可以说中国的技术水平比西方落后。但如今情况不同了,中国的技术水平已经与全球各地一样高了。

C:在中国建设智慧城市的主要挑战和困难是什么?

T:中国的问题在于政府如何推动智慧城市的项目。在西方,不是单纯出于政府的要求,而是城市自己有追求发展的意愿;而在中国,对于城市变得更加智慧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智慧城市会变成一个全球的事业,中国是其中很大一部分。但中国一直以其独有的方式建设城市,而建设智慧城市就必须要有所改变了,这就是困难的部分。因为如果你不做出改变,城市还是会建设成以前的样子。现在城市规划设计阶段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在设计规划还没有完成之前,改变建设城市的方式是很困难的。

智慧城市市场范文5

于是乎,慧典先锋计划落地中国。“慧典先锋计划旨在通过整合全球可复用的最佳实践模型,以及适用于不同行业和信息化水平的IBM智能运营中心,智能交通、智能水管理、和谐城市、应急等解决方案,全面促进中国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智慧城市。”伴随着IBM的宣言,中国智慧城市典范呼之欲出。

三重保障

和中国一样,巴西也是新兴市场里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者。2010年4月,巴西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发生特大洪水与泥石流灾害,785人死亡,13830人被迫逃离家园。“这暴露了城市运营中的巨大缺陷——没有灾难和危机管理的统一指挥视图,导致资源可见性和全局视图缺失,缺少全面的灾害管理计划,因而难以组织和分发执行任务。” 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智慧城市行业产品总经理孙崇腾直指要害,“这种惨痛的教训值得任何一个城市借鉴。”

里约热内卢成功申办2016年奥运会反映其城市运营水平已大幅提升——“IBM协助洪水防治、泥石流防治和整体运营。收集水文、地质、人口、天气的资讯,通过建模分析,产生智能响应,协调城市资源,把应急时间从数个小时缩短到几分钟。”

IBM的整体规划设计、关键技术和实施保证是里约热内卢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智慧城市市场显现巨大潜力,很多公司磨拳擦掌。我想强调的是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旅程。”夏然娓娓道来,“在出发前,要注意三点,这恰好是IBM的优势——整体规划设计、关键技术和实施保证。”

整体规划设计需要强大的专家团队,需要长时间的技术沉淀,“智慧城市的市场上有很多噪音,IBM希望与真正务实的合作伙伴一起,给决策者指引方向”。夏然发出了“邀请函”。

IBM软件集团解决方案部全球开发总经理沈丽琴从技术角度说明了如何才能建造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有三项基本特征: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对应信息的采集和汇聚、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决策和协调。” 从2008年提出智慧城市开始,IBM投入大量研发力量,成功承担超过2000个案例,在2011年对案例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可移植的经验,包含在解决方案中,并建立行业资源库。

战斗在智慧城市建设的一线的孙崇腾则直接摆出了美国迈阿密SunLife体育场智能运营、两个月减少6.6%水资源消耗的美国Dubuque市水资源管理、荷兰洪水管理、镇江公交系统等成功实践,“IBM的实施能力不言自明”。

一体智慧

“从‘智慧的地球’和‘智慧城市’的理念,到‘慧典先锋计划’,IBM传达的是在中国建设全球典范智慧城市的决心和信心。” 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战略及市场总监吴立东言简意赅。

智慧城市市场范文6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逐渐发展起来,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城市建设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因而在此背景下,应着重发挥城市交通管理效用,最终由此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来,继而由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发展氛围,达到最佳的城市建设状态。本文从我国城市化发展标志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性的体现。

关键词:城市交通管理;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性

前言

在2012年5月21日的《2012中国市场竞争力蓝皮书》中显示到2012年为止,我国城镇人口已经占据了总人口的50%左右,因而在此背景下,在当代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着重强调以城市交通管理的路径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并就此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达到最佳的城市建设状态。以下就是对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性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一、我国城市化发展标志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城市化发展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据2014年联合国《世界人口城镇化展望》统计数据表明,到2014年为止,全球城镇化人口已经上升到了40亿人,即占据了总人数的50.6%;第二,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标志亦体现在201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显示,到2015年为止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将上升到51.4%;第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用地面积也随之扩大,因而基于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国政府机构应给予此问题高度的重视。

二、城市交通管理现状分析———以北京为例

2012年我国北京为完善自身交通管理将189亿元人民币投入到交通领域中,并在同年7月西郊线工程中完成了总工程量的10%,7号线完成了总工程量的30%。同时,在交通设计过程中北京城市交通管理始终秉承着6车道的设计原则,且到2011年为止,公路总里程数达到了28445公里,运营车辆上升为25478辆。另外,为了缓解北京城市交通压力,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相继实施了《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等相关政策机制,最终由此推动了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且强调了将其贯穿于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达到高效率城市建设状态[1]。

三、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性的体现

(一)智慧交通形成机理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在实践开展过程中提出了“智慧交通”理念,即将物联网技术、移动计算、智能识别、数据融合等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中,继而由此来改善城市交通状态,且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通行环境,满足其交通服务需求,同时为智慧城市建设工程的展开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此外,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公交车智能服务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等被广泛应用于智慧交通管理中,继而由此提升了整体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且就此推动了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另外,基于全联网技术、传感技术等应用的基础上城市交通管理逐渐达成了安全、便捷的管理目标,且就此凸显出高效性的管理特点,提升了整体城市建设水平[2]。

(二)完善交通管理系统

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亦体现在交通管理系统逐步得到完善,即在现代化技术的引导下城市交通管理中的技术人员以交通指挥调度集成系统、交通事故分析处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等的方式解决了传统交通管理模式下凸显出的交通堵塞等问题,且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服务项目,满足了其出行需求,并就此引导其对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相应的认可态度。此外,在交通管理系统完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智能停车位引导”、“公交优先”的建设,最终将交通问题控制到最小化状态。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交通管理系统的完善有助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开展,因而应强化对其的有效实施,达到最佳的城市建设状态。

(三)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

在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着重倡导将公共交通市场化,即引入到公共交通市场中,最终由此来引导城市交通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为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优化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且就此来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凸显出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并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范围,达到最佳的城市交通通行状态。此外,在城市交通管理开展过程中要求政府部门应担负起自身工作职责,完善公共交通市场准入制度,最终由此来控制公共交通数量及质量,并就此来维护公共交通市场的稳定运行,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同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另外,合作制、股份制等公共交通市场运营机制的运用亦有助于改善公共交通管理水平,因而应强化对其的有效实施[3]。

(四)提高民众参与意识

在当前城市交通管理项目开展过程中为提升整体管理成效,以绿色公共交通宣传路径来强化民众安全通行意识,并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城市交通管理项目中,规范自身通行行为,达到文明通行状态。例如,新加坡在实施城市交通管理的过程中即营造了良好的交通氛围,并以文明出行长效机制的构建方式来规范民众行为习惯,避免不文明通行行为的凸显,同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为此,我国在实施城市交通管理规划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国外成功经验,并通过开展“无车日”等活动来调动民众提高自身绿色通行意识,且主动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以自行车、步行等通行方式来为全体民众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最终达成高水平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并就此改善交通堵塞问题,同时由此提升城市居民整体生活质量[4]。

结论

综上可知,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城市交通管理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影响到了整体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因而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机构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通过提高民众参与意识、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完善交通管理系统、智慧交通形成机理等路径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交通管理氛围,且就此满足城市居民通行需求,同时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安裕东,谢丹,王丽等.京津合作示范区智慧城市建设开发探索[J].建设科技,2015,15(05):71-74.

[2]曹小曙,杨文越,黄晓燕.基于智慧交通的可达性与交通出行碳排放———理论与实证[J].地理科学进展,2015,12(04):418-429.

[3]丁国胜,宋彦.智慧城市与“智慧规划”———智慧城市视野下城乡规划展开研究的概念框架与关键领域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3,12(08):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