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范例6篇

农村应急管理工作

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范文1

(一)工作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坚持依靠群众,共享共建;坚持立足基层,强化基础;坚持分类指导,循序推进。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市委关于构建“和谐*”战略部署,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把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应急管理工作模式延伸到基层,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三)适用范围

本实施意见所指基层组织和单位,是指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农村、学校、企业、医院、专业市场、基础设施、民间组织等。

二、工作目标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加强领导,依靠群众,立足基层,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到20*年底,全市村居、社区、规模上生产经营企业、学校应急预案编制率达50%以上,每个乡镇(街道)要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5个以上,50%以上的乡镇(街道)要建立或明确应急管理机构,50%以上的乡镇(街道)以及村居(社区)建立应急自救队伍。到2008年底,全市乡镇(街道)要建立或明确应急管理机构,并明确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规模上生产经营企业应急预案制定率达100%,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高危行业、生命线企业要全部建立企业应急队伍,全面摸清企业危险源,落实动态监控措施;学校应急预案制定率达100%,要将应急处置常识纳入课堂教育,规范各类突发事件和事故苗头的报告。力争通过二到三年的努力,全市村居(社区)要明确应急管理组织,落实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预案制定率达100%;实现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应急队伍专业化、应急演练定期化、处置突发事件自主化,各类事故发生率严控在指标之内;每个学生每学期应急知识授课数要达到3课时以上,各类事故的及时处置率要达到100%。

三、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一)以强化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为重点,推进应急管理进社区工作

城镇社区是开展科普宣教工作的重点领域,要准确把握应急管理进社区的切入点,实现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日常化和制度化。

1、完善社区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各类社区应急预案,健全应急预警信息的渠道,建立专群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加强社区应急与社会治安、医疗救护等工作的协调,实现险情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理的整体联动。城市治安巡防员、社区医疗救护人员、保安人员应当掌握一定的应急知识和技能,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应急管理和抢险救援工作。引导和督促社区、楼院、家庭配备灭火器等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

2、建立社区应急协防体系。积极发挥社区治安监控平台作用,加强对社区安全的在线监控和巡回检查。大力培育社区应急咨询服务等中介组织,加强社区应急技术指导。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等单位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为社区应急管理提供服务,公布应急举报电话,鼓励居民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隐患和事故,引导居民自防互助。

3、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开展城镇街道办事处、社区应急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和全民应急管理教育,普及应急管理常识。在搞好“安全生产月”、“7月10防台风日”、“11月9消防日”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板报、安全明白卡等形式,加强应急常识宣传,使广大居民和流动人口增强安全自律意识,掌握基本的应急知识和遇险逃生技能。

各县(市、区)政府在开展应急管理进社区工作中,应发挥当地街道办事处的牵头协调作用,强化部门联动机制,着力构筑综合性应急工作网络,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推动应急管理工作。

(二)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推进应急管理进农村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要把农村应急管理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中,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扎实推进。

1、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活动。结合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等活动,编印应急管理实用手册和宣传资料,送应急管理知识进农村,送应急管理常识进家庭,提高广大农民的自我防护能力;应急管理教育从娃娃抓起,将应急管理常识作为农村学校、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方群众。

2、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应急管理。在农村用电方面,线路要规范,用电设备各项性能和指标要符合铭牌标示和安全标准;在农村消防管理方面,要积极发展农村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全面落实防灭火措施,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在农村道路安全方面,要逐步加大投入,完善道路安全设施;在农村危房管理方面,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院、诊所、敬老院、宗教活动场所等危房的排查,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提高房屋安全等级;在农村自然灾害预防方面,要普及自然灾害防治知识,增强群众临灾自救互救能力,完善群测群防体系等。

3、制定防范和应急措施。针对可能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要制定预防计划、防范对策及应急措施;要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农村公共安全员要有针对性地对电路、道路、农机作业现场、公共场所、大型家宴聚餐、村民生活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巡查,鼓励村民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有记录,有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能够整改的要立即整改,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或紧急事件要及时上报。

各县(市、区)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牵头组织实施职能和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的作用,采取措施推动农村应急管理工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对农村的应急管理和服务,认真履行农村应急管理归口监管和服务职责,共同推动农村公共安全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三)以安全生产为重点,推进应急管理进企业工作

各类生产经营企业要编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把应急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企业应急管理机制;建立起训练有素、反应快速、装备齐全、保障有力的企业应急队伍;加强企业危险源监控,实现企业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的有机结合。

1、编制完善企业预案。企业应急预案内容要简明、管用、注重实效,有关部门要特别加强对高危行业、生命线企业的指导,明确预案编制要求,制订编制指南或预案范本,提高预案质量;要加强对预案演练的指导,并组织高危行业、生命线企业开展联合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2、加强企业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按照专业救援和职工参与相结合、险时救援和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专业队伍为骨干、兼职队伍为辅助、职工队伍为基础的企业应急队伍体系;各企业要切实抓好应急队伍的训练和管理,加强对职工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特别是安全生产关键责任岗位的职工,不仅要熟练掌握生产操作技术,更要掌握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生产事件的处置方法,增强自救互救和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3、开展企业隐患排查监管。要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全面分析可能造成的灾害及衍生灾害,对查出的隐患及时治理整改,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采取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对隐患较大的要采取停产、停业整顿或停止使用等措施,防止发生突发事件。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实时监控,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有关部门要加强隐患标准的制订、完善工作,加强督促检查。

4、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并按照分级标准迅速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要控制事故发展态势,标明危险区域,组织、协助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救助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相关预案要求,加强对应急处置的指挥领导,组织开展救援和群众疏散工作。

企业对自身应急管理工作负责,在政府的领导下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其它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监管工作。

(四)以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应急管理进学校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安全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创建标准,把创建活动作为重要抓手,切实推动和加强学校应急管理工作。

1、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与年龄特点等,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应急疏散演练、知识竞赛、观看录像、制作宣传板、组织主题班(队)会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防火、防传染病、防溺水、防自然灾害、防交通事故、防绑架、防道梯拥挤踩踏等方面的专题教育;要加强对初高中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学生、家庭贫困学生等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障碍,做到防患于未然。

2、建立预警机制和防险救灾应急预案,落实危机防范措施。要认真开展学校防火工作、学生食堂和宿舍管理工作、学校校园及其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工作,坚决防止火灾、集体食物中毒、交通等重大事故的发生。接送学生车辆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从严查处超载等违法行为;要定期开展应急管理检查,做到制度预案不健全不放过,重大隐患不整改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3、坚持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制度。凡学校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只要涉及学校师生,都应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公安、安全生产监管、卫生、文化、建设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重点问题,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做好应急管理进学校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创新工作

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把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本着“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建立和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县级政府应急办要有机构、有编制、有专职人员。各部门、各乡镇(街道)要设置或明确应急管理机构,有专兼职人员从事应急管理工作,要建立和完善24小时值班制度;社区、农村、企业、学校要有专兼职人员从事应急管理工作,为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各社区、农村、企业、学校要落实1名公共安全信息员,负责收集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信息并及时向上报送。各地各部门要不断创新工作,完成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应急能力。

(二)明确职责,狠抓落实

要进一步明确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职责,县级政府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乡镇(街道)以及安全生产监管、教育、民政等部门要承担牵头作用;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的行政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要加强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增强第一时间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应急管理机构要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经验,为党委和政府当好参谋。

要以提高预案的实用性为重点,不断完善预案。乡镇(街道)编制的应急预案重点要明确组织体系、各部门职责、联动要求和应对要求;社区、行政村编制的应急预案要重点明确信息报告、自救互救等具体措施。学校的应急预案要在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同时,注重公共安全知识和应急防护知识的教育和普及。企业的应急预案要以安全生产为重点,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把应急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提高企业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发现和应对处置的能力。

(三)依靠群众,各方参与

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范文2

近日,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在浙江省诸暨市召开,中央有关部门及一些地方负责同志交流了各部门和各地区开展基层应急工作的经验。此间,诸暨市还进行了基层防洪抢险演练。本报摘编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建立

251个地市和1079个县(市)建立了相应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储备点

基层减灾救灾目标是自然灾害发生24小时内,灾民生活得到基本救助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民政部门以制定和落实国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为重点,努力推进基层减灾救灾工作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体系基本建立。目前,中央和省级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已经颁布实施,93%的地(市)、82%的县(市)都出台了救灾应急预案。二是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基本形成。以国家设立的11个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为龙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251个地市和1079个县(市)建立了相应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储备点。三是灾害应急救助联动工作机制基本建立。确立了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灾害应急救助联动工作机制。

灾害救助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认真履行抗灾救灾综合协调职能,不断健全灾情报送和会商机制,强化了灾害应急救助工作,基本实现了第一时间转移受灾群众,灾后2小时内上报灾情,24小时内救助措施基本到位,保障了受灾群众在应急期间吃、穿、住、医等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仅2005年和2006年,全国就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2954.8万人,恢复重建倒塌民房379.2万间。

在应对自然灾害过程中,基层不仅第一时间要直接面对灾害,也要第一时间处置灾害,因此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能力,提高基层灾害处置水平意义重大。当前,在基层减灾救灾工作方面,还面临四方面的挑战: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灾害隐患和减灾能力尚不完全清楚;各级救助能力远远不能适应救助工作的需要;各级综合减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基层减灾救灾工作是国家综合减灾工作的基础。“十一五”期间,基层减灾救灾的工作目标是:自然灾害发生24小时之内,灾民的生活得到基本救助;创建1000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灾后恢复重建倒塌民房90%达到设防标准;社区、乡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编制率达到85%;85%的城乡社区建立减灾救灾志愿者队伍,95%以上城乡社区有1名灾害信息员,公众减灾知识普及率明显提高。

为完成上述目标,进一步推进基层减灾救灾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打算:一是制定完善基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二是启动自然灾害隐患普查与评估。三是开展“减灾示范社区”和“减灾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四是深入推进减灾安居工程建设工作。五是继续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细化工作,落实责任,协同有关部门一道做好相关工作。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李伟:北京社区应急网络形成

基层构建监测预警网络

评估突发公共事件风险

近年来,北京市按照“重心下移、面向基层,预防为主、平战融合,加强指导、动员群众,依靠科技、完善手段”的工作思路,努力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首先是重心下移、面向基层,着力强化基层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北京市制发了《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314个街道(乡镇)基本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社区(乡村)编制完成3683个简洁易行的应急预案。还着手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各街道(乡镇)从落实责任主体入手,组建了本辖区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或指挥部。部分社区(乡村)还成立了应急工作组,初步形成社区应急工作网络。

其次是预防为主、平战融合,构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道坚实防线。加强隐患管理,强化排查监控。目前,北京市正在开展奥运期间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评估和隐患整改工作。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基层单位积极探索建立隐患排查和监控工作制度,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类安全隐患,努力将事故消除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部分基层单位构建监测预警网络,摸索出了一些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是加强指导、动员群众,提高市民参与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北京市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北京市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实施总体方案》,全面启动应急管理“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工程。为抓好此项工作,我市充实了管理机构,在市应急办增设“宣教动员处”,将市人防办改组为市民防局,调整职责,强化其在公共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方面的职能。区县党委和政府大力加强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应急管理工作向基层深入。基层单位组建了义务消防队、义务巡防队、生态林管护队、防震减灾队等各级各类的应急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导、组织和带动市民参与到应急管理工作中。

四是依靠科技、完善手段,提升基层应急技术保障能力。北京市在建设基层应急技术支持体系时,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资源,提升了基层应急指挥技术含量。城区基层单位将应急管理与城市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建立了容纳治安、市政、应急等多项功能的城市综合管理指挥平台和应急指挥联动系统。为实现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的准确与高效,开发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乡村)四级值守应急软件应用系统,已在所有区县开始运行,并在部分街道(乡镇)、社区(乡村)试点。

总体来看,北京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我市将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全面加强我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全举办而努力。

浙江省诸暨市市长王继尚:建突发事件信息平台

“枫桥经验”拓展到应急管理领域

坚持资源整合,完善基层网络

近几年诸暨市十分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夯实基层基础,全市没有发生特大或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连续3年被评为浙江省平安县(市)。

首先是坚持“枫桥经验”,拓展应急领域。“枫桥经验”是在乡镇(街道)建立综治工作中心,在村(社区)设立综治工作组,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解决在基层”,其精髓是“抓源头、抓苗头、抓早、抓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我们将“枫桥经验”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中,创造了应急管理的“五早”法,即: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除,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

其次是坚持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基础。诸暨市在27个乡镇(街道)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落实行政“一把手”负责制;把应急办和党政办合署办公,平时设1—2名专职干部抓预防,应急时即转为党委政府的应急办事机构。在534个村(社区)、611个企事业单位、187个学校相应建立了应急管理机构。

第三是坚持关口前移,加强预防准备。到目前为止,诸暨市已制订市级专项应急预案52个,乡镇、企事业基层单位应急预案320个,坚持重大节会活动编制应急预案,明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流程、责任人及联系方法,把预防和应急准备作为应急管理的基本功。我市启动建设“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平台”,实现了预警信息与农村有线广播系统的对接,确保了实时预警信息直接入户。

第四是坚持提高能力,抓好队伍建设。近年来,诸暨市坚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专兼结合、互相配合、整体提高”的原则,抓好多层次的应急队伍建设。目前,市级层面建立应急管理队伍30余支,共有人员1547名。乡镇一级有维稳调解、民兵应急救援、专职消防、事故救援等队伍276支,共有人员7199名。村(社区)有护村队、义务消防队等队伍731支,共有人员13010名。企事业单位有护厂队、消防队等应急管理队伍1087支,共有人员9355名。

第五是坚持资源整合,完善基层网络。诸暨市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村(社区)、厂矿企业和学校设置自然灾害预防员、消防安全员、公共卫生信息员、综治员,形成了全市的网格化。诸暨市在各村(社区)设置了1366名公共卫生信息员,形成了农村公共卫生信息网。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应急管理加强五项工作

省级教育部门和1635所普通高校已完成应急预案编制

各省级教育部门每年应急管理专项经费近2000万元

目前,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311所。普通中小学校41.8万所,在校学生达1.9亿。随着应急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

首先是突出教育系统特点,抓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教育部于2005年10月制定完成并印发实施《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各省级教育部门和1635所普通高校于2006年底完成了预案编制工作,其中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全部完成。截至目前,以《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为总纲、以各地教育部门预案为主体、以各级各类学校预案为支撑的教育系统应急预案体系已经形成。

其次是健全综合防控体系,抓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部门以维护稳定工作体系为基础,成立应急管理机构和各专项应急处置工作组。全国有1172所普通高校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各中小学坚持校园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建立覆盖所有工作环节的安全责任体系。

第三是整合各种工作力量,抓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培训,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保卫工作干部及广大教师的作用。各高校通过建立“学生护校队”、“义务交通疏导队”、“校园消防志愿服务队”,组织学生参与安全管理工作。

此外教育部门还加大了宣传普及力度,抓应急科普宣教工作。着力夯实工作基础,抓应急预案演练,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坚持用制度化的形式将应急演练固定下来。教育部门还切实增强应急投入,抓应急管理工作条件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省级教育部门每年用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专项经费近2000万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部将以建立健全维护安全稳定综合防控体系为统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将集中加强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深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制订应急体系建设长远规划,完善应急管理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继续深化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细化应急预案工作环节。

二是做好突发事件防范处置工作。部署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全面深入开展影响安全稳定问题的排查化解工作。指导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健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三是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工作。推进校园110指挥中心为枢纽,集人防、物防和技防于一体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加强警校共建,督促学校落实内部治安、安全防范措施。

四是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努力建设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对学生住宿和食堂的管理,有针对性地安排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五是加强宣传教育和研究工作。发挥教育系统各类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总结推广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经验,举办多种形式的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把公共安全知识普及到全体师生。

江西省赣州市副市长刘建平:提高农村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村庄规划进行安全性评估

推广农村和谐110模式

近年来,我们立足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80%的市情,以加强农村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提高了农村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首先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村应急保障能力。赣州市要求全市所有圩镇和自然村庄在编制规划时都要进行规划安全性评估,组织专业设计人员,设计选择了175套新房型供农民选用,加强了消防功能,并对地处地震带的会昌、寻乌等县的新房型增加了抗震设计。做好“三清三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有效防止疾病发生和传播,杜绝了农村饮水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同时还加强了消防安全、信息发送设备等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应急宣传、通信、交通等保障能力。2006年,在公安部消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赣县、兴国等县的一些行政村开展了消防安全试点工作。水文部门、林业部门、气象部门、地质矿管部门各司其职,形成了防范自然灾害的合力。

其次是加强农村保障体系建设,着力增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一方面,建立健全乡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落实山洪灾害联户防范责任制。另一方面,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和职能部门,明确监测方法及预警信息方式、转移路线及安置地点等应急预案内容,根据因灾受威胁农户的具体情况,逐户制定山洪地质灾害紧急避险卡,于汛前发放到农户手中。赣州市还注意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应急能力。

赣州市还健全预案体系,强化应急队伍。编制印发了《赣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包括自然灾害、环境卫生在内的20个专项应急预案、48个部门应急预案。结合新农村建设,防疫部门在乡镇机构改革时组建了乡镇动物防疫站,设立了动植物检验检疫站。在一些行政村组建了群众义务消防队,在乡镇设立治安指挥中心和应急联动小组,农村社区指定了专人为应急管理信息员。

三是加强农村管理机制创新,着力提高农村应急管理能力。赣州市及时把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融入其中,让农村应急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解决应急管理网络最后“一公里”问题。注重发挥村民理事会载体作用,把农村应急管理工作延伸到村民理事会,实现了市、县有应急管理委员会,乡、村有管理机构和人员,自然村有群防队伍。

在加强农村应急管理工作中,我们正向全市推广瑞金市的“农村和谐110活动”。2005年防汛抗洪期间,瑞金市云石山乡沿坝村宋东北等两户人家共6口人就是接到乡镇“和谐110”发出的紧急汛情指令,在村综合处置服务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及时撤出,成功地躲避了因山体滑坡推倒房屋的危险事件。

重庆市郭家沱街道党委书记廖庆平:综合应急、志愿者和兼职人员并存

坚持属地管理加强应急协调联动

建综合应急、志愿者和兼职队伍

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街道地处城区近郊长江北岸,街道地域狭长,紧靠铜锣山,有8公里的森林线和6公里的江岸线,公路弯多坡陡,水路滩险水急。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洪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道路和水运交通事故等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我们在推进应急预案“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工作的同时,以建立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和建设应急队伍为重点,全面提高基层应急能力。

郭家沱街道按照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了以党政领导为核心、部门和单位为主体、社会多方参与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2005年5月,成立了街道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还在重庆市率先组建了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街道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保证日常开支。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基本摸清了辖区内灾害点、危险源分布情况,建立了应急信息动态管理、灾害点及危险源监测预警、应急资源及队伍等应急管理制度还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灾害点、危险源排查。

我们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应急协调联动,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实行集中统一指挥。去年夏季,重庆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高温干旱持续长达61天。面对严重旱情,街道党工委、政府统一指挥,组织发动辖区单位和群众打了一场抗旱救灾的攻坚战。实现了“无一人缺饮用水、无一人断粮、无一头牲畜渴死”。

我们坚持把建设应急队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作为街道应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做好应急队伍的规划、组织和建设工作。根据街道辖区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和频率,按照先期应急处置的要求,坚持分类建设、专兼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强了街道综合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和兼职队伍建设。

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范文3

1当前农村公共卫生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缺乏运行保障机制由于当前对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不足,补偿机制不健全,使得农村公共卫生防控工作形势严峻,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爱国卫生以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能力极为薄弱。从当前了解的情况看,绝大部分农村基层卫生单位工作的定位放在谋求生计上。为了生存,基层医疗单位依然走着以药养医的老路,缺乏足够的精力和财力来发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这种现象在村卫生室表现得尤为突出。绝大多数村卫生室都没有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多为自负盈亏,主要靠开展基本医疗业务创收,且收入十分有限。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收益仅仅只有每个月的100元左右。业务收入微薄及公共卫生服务补贴不到位决定了村卫生室一方面在人员配置上不足,大部分村卫生室只有1~2名村医;另一方面要多看病,多创收,其结果是导致在公共卫生服务上精力不足。当前,能配备专职防疫保健医生的村卫生室麟角凤毛。因此,从整体看,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网底功能弱化,缺乏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长效激励机制,主动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1.2农村卫生人才极度缺乏,且配置不合理由于农村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的限制,导致农村卫生人才严重不足。目前能长期在农村基层医疗单位工作的大学生很少,大部分是学历不高,年龄偏大,知识技能掌握不够的人员。在乡镇卫生院,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学历偏低,未接受过公共卫生或预防医学等专业教育,且由于财政困难所导致的人员编制缺乏,使得很多应该开展的公共卫生工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1.3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等化程度不高自2009年起,国家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提出的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些服务项目在农村只是刚刚起步。除了传统的免疫规划、妇幼保健、传染病管理等外,其他项目部分正缓慢的启动着,仍有未开展或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启动的项目工作质量不高,进展缓慢,服务效果没有显现出来。未开展或没落到实处的项目,如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主要是由于人手不足、工作经费不到位、工作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

2关于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建议

2.1进一步加强宣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村公共卫生氛围近年来,有关农村公共卫生的法规、文件相继出台,特别是新医改方案,更是将基层卫生、农村公共卫生作为当前关注和倾斜的重点,对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制、加强硬件建设、培养基层人才队伍进行了科学规划。因此,应将农村卫生,特别是公共卫生,作为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扭转只有卫生系统在农村卫生工作方面单打独干的局面,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农村公共卫展总体目标,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落实相关部门在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2.2建立人才队伍培养机制一是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出台吸纳科班优秀人才到基层卫生单位服务的利好政策,如提高待遇、减少晋升职称年限等,从而提高农村医疗卫生处置能力。二是严格农村卫生室准入条件。对新进人员一律要求必须具备职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对年龄在45岁以下的在岗人员,要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其参加职业医师考试。三是强化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生多途径的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要将举办乡村医生技能培训班纳入培训计划,经常化、制度化。

2.3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应急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应急体系,实行公共卫生服务的城乡一体化。要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确定大卫生应急工作理念,要修订和完善各项农村卫生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工作规范和技术方案。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配置必要的医疗急救、应急处置所需的器材、车辆和通讯等设备设施,提高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的能力。

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范文4

第一条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给农村信用社造成的经济损失,维护金融稳定和广大客户的利益,确保农村信用社稳定健康发展,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银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银监发〔20****〕42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的通知》(银监办发〔20****〕54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局关于印发〈×省农村信用社支付风险防范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银监发〔20****〕253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农村信用社支付风险防范及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案〉的通知》(×府办发电〔20****〕76号)、《×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印发×省农村信用社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的通知》(×信联发〔20****〕79号)以及《关于印发×市农村信用社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的通知》(×信联发〔20****〕68号)的精神,结合本联社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原则

(一)坚持及时把握、及时通报、科学决策、依法处置、稳妥缜密的原则;

(二)坚持统一指挥、协调配合、明确责任、属地负责、维护稳定的原则;

(三)坚持自我救助为主、外部扶持为辅,内紧外松、及时处置的原则;

(四)坚持保密原则。

第三条本预案适用于处置××县辖内农村信用社发生的,具有影响乡镇、县或全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秩序稳定的支付风险或突发事件。具体包括因机构调整(停业整顿)、违法违规经营、其他金融机构风险波及等所引发的突发性挤兑或支付风险事件,以及其他不可预见原因所引发、影响农村信用社正常经营和正常金融服务的突发事件。

第二章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

×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县联社)成立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联社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由联社理事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成员包括办公室、保卫科、组织人事科、稽核纪检监察科、信贷监管科、财务会计科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联社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为非常设机构,组成人员相对固定并随工作岗位变化及时调整。联社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联社办公室。

各信用社比照联社应急处置机构的组成,结合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组织领导机构。

第五条县联社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职责

(一)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全县农村信用社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决定启动、终止本预案;

(三)协调政府部门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四)请求市联社决定重大处置措施;

(五)负责处置工作其他重要事项的决策。

第六条县联社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一)负责信用社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的拟订、修改和报送工作;

(二)督促指导建立辖内农村信用社风险预警系统,科学设定预警指标,做好监测工作;

(三)接收、处理、上报、通报有关信息资料,收集、保管有关档案资料;

(四)组织协调有关工作,并与银监部门、人民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就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

(五)组织农村信用社系统的应急处置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演练;

(六)完成县联社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信用社应急处置机构比照县联社应急处置机构,明确本机构职责;根据本预案,制定辖内预案。信用社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名单应报县联社备案。

第三章等级界定

第八条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包括:

(一)支付风险事件。

(二)突发性事故和自然灾害。

(三)支付结算系统中断服务。

(四)聚众上访、请愿、静坐、示威、冲击、围攻事件。

(五)案件和重大责任性事故。包括:抢劫、盗窃、诈骗,运钞车、金库、营业门市被炸;农村信用社高管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被绑架或被限制人身自由,农村信用社职工外逃、失踪或非正常死亡;交通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盗窃、出卖、泄漏或丢失资料等。

(六)其他影响信用社经营的事件。如:恶意或故意造成信用社断水、断电、断路、封门等。

第九条等级划分

(一)特别重大突发事件(Ⅰ级)

农村信用社发生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市州,有可能蔓延到全省范围的突发事件。

(二)重大突发事件(Ⅱ级)

农村信用社发生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县(市、区),有可能蔓延到全市州范围的突发事件。

(三)较大突发事件(Ⅲ级)

农村信用社发生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乡(镇),有可能蔓延到全县(市、区)范围的突发事件。

(四)一般性突发事件(Ⅳ级)

农村信用社发生的,只涉及一个乡(镇)、一个片区,且不会蔓延的突发事件。

第十条凡发生支付风险事件,无论涉及范围大小,一律界定为重大突发事件(Ⅱ级)。风险程度严重,符合特别重大突发事件(Ⅰ级)判定标准的,界定为特别重大突发事件(Ⅰ级)。

第十一条凡发生案件和重大责任性事故,符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银监办发〔20****〕54号)规定标准的,界定为重大突发事件(Ⅱ级)。未达到标准的,一律界定为较大突发事件(Ⅲ级)。

第十二条突发事件等级指标有所交叉,难以判定级别时,应按相对较高一级突发事件处理。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随时间推移升级的,按升级后的级别程序处理。

第四章应急处置

第十三条报告程序及时限要求

(一)信用社发生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应立即向县联社报告。县联社接到报告后应迅速核实情况,判定等级,向市联社报告,同时向当地政府、银监部门、人民银行报告,并通报当地公安机关。属一般性突发事件(Ⅳ级)的,在6小时内电话报告,48小时内书面报告;属较大突发事件(Ⅲ级)的,在4小时内电话报告,24小时内书面报告;属支付风险事件和其他重大突发事件(Ⅱ级)的,在2小时内电话报告,12小时内书面报告。

(二)县联社接到信用社报告后应迅速核实情况,判定等级,向市联社报告,同时向当地政府、银监部门、人民银行报告,并通报当地公安机关。属较大突发事件(Ⅲ级)的,在4小时内电话报告,24小时内书面报告;属重大突发事件(Ⅱ级)的,在2小时内电话报告,12小时内书面报告。

(三)处置情况的报告。对一般性突发事件(Ⅳ级),县联社应将处置结果报告市联社,同时报告当地政府、银监部门、人民银行。

第十四条报告的主要内容

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报告应说明事件的时间、地点、起因、性质、当前的情况、已采取的措施、事态发展的预测、造成的影响等情况。

(一)支付风险事件应特别说明参加存款挤兑的人数、被挤兑农村信用社存款变化、资产负债、头寸情况及风险蔓延情况。

(二)聚众上访、围攻事件应说明参与的人数、持续的时间、事态发展趋势、现场秩序情况和造成的影响。

(三)案件、事故、自然灾害等事件有伤亡及财产损失的,应特别说明伤亡人数和损失金额。

(四)重要凭证、账簿、保密资料丢失或损毁及支付系统故障等事件,应特别说明可能引起的后果和拟采取的措施。

(五)恶意或故意造成农村信用社断水、断电、断路及封门等事件的起因、参与人数、影响正常经营的持续时间、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拟采取的措施等。

第十五条处置措施

农村信用社发生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信用社要按规定时限及时报告,同时按照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的等级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开展自救,在第一时间抓紧处置,尽量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扩大和蔓延。

(一)支付风险事件

县联社。县联社主要负责人要立即赶赴现场,了解情况,与当地政府、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密切配合,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做好资金调集、宣传解释、稳定疏导等工作。及时调剂资金对头寸不足的农村信用社进行救助。同时要密切关注辖内其他农村信用社的支付情况,做好资金头寸匡算和预测分析,适当增加库存现金,必要时可按规定向当地人民银行申请动用存款准备金。

(二)突发性事故和自然灾害

县联社。县联社主要负责人应立即赶赴现场,了解受灾情况,进行初步分析评估,指导农村信用社做好库存现金、账表凭证的紧急转移工作,损失清理工作,发放救灾物资,慰问、安置员工及家属。若发生人员伤亡,还应做好受害者家属的安抚和善后工作。

(三)支付结算系统中断服务

县联社要责成专业人员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尽快恢复营业,同时做好对客户的解释工作。

(四)聚众上访、请愿、静坐、示威、冲击、围攻事件县联社要派专人做好对上访群众的接待、解释、疏导工作,稳定群众情绪。要加强自身安全保卫工作,防止农村信用社资金财产受到损失。同时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配合公安机关依法制止散布谣言、制造事端等违法闹事行为。

(五)其他影响农村信用社经营的事件,如恶意或故意造成农村信用社断水、断电、断路、封门等

县联社的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应立即协调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必要时请求公安部门配合开展工作,尽快恢复农村信用社正常经营。

(六)对案件和重大责任性事故,各级应按照本预案要求和案件报送程序进行双线报告,严格按照案件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第十五条农村信用社支付风险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县联社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帮助农村信用社恢复正常营业秩序,协调新闻单位正面宣传报道,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给农村信用社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对事发地区的农村信用社要密切关注,加强监测,严防出现反复。

第五章奖励与责任追究

第十七条奖励。对在应急处置工作采取措施得当,防止事态扩大和蔓延,避免和减少了农村信用社损失的单位与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

第十八条责任追究。农村信用社发生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视情节轻重对责任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和责令书面检查;对相关责任人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相关责任人是党员的,还应按规定给予党纪处分。

(一)故意隐瞒风险情况造成风险蔓延扩大和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

(二)没有对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提出处置措施或处置措施不当,落实处置措施不及时、不得力,酿成严重后果的;

(三)不按规定程序和规定时限报告的;

(四)未经批准向外界泄露风险情况的。

第六章?应急保障

第十九条通讯保障

(一)县联社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必须集中掌握各级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联系电话,确保信息畅通。

(二)联社应急处置领导机构应随时与政府有关部门保持联系,确保信息的沟通。

(三)联社应急处置领导机构应与当地银监部门、人民银行和公安部门保持必要联系并建立风险信息共享平台。

(四)所有通讯及信息共享应符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二十条文电运转。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各级应急处置领导机构应确保文电运转高效、迅速、准确、畅通,不得延误。

第二十一条技术保障。联社应急处置领导机构应确保计算机设备及网络系统有足够的软硬件技术保证,有关信息必须备份。

第二十二条人力资源保障

(一)联社应急处置机构要害岗位人员,至少应有两名人员备用、替换,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影响预案的正常实施。

(二)联社应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利用突发事件的具体案例培训干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不断提高干部的应急处置水平。

(三)联社应定期对本单位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并不断修订和完善。

第七章附则

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范文5

关键词: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科技风险防范

一、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科技风险面临更加严峻挑战

农村商业银行脱胎于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都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利率市场全面放开、“互联网+”提升为国家战略和金融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新形势,倒逼着农村商业银行抓紧推进综合化经营、加快业务转型、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多地向管理要效益、向服务要效益和向风险防控要效益,农村商业银行的科技建设和科技管理也因此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的科技风险除了具有危害性大、波及面广、突发性强、隐秘性高等特点外,由于诸多原因,农村商业银行的科技风险防范在新的形势下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一)网点覆盖面广,科技管理半径长

农村商业银行的网点数量不仅居各金融机构首位,而且覆盖面广,以辽宁省丹东市为例,全地区共有144家农村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从远离大陆的海岛到偏远山区都有农村商业银行的营业机构,物理网点覆盖了市区主要街道和全部乡镇,以电话POS机为终端的助农取款点覆盖了全部行政村,管理半径长,数据传输距离远,科技人员相对不足,风险点众多,设备和线路遭受地震、雷击、海啸、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机率更高,科技风险隐患排查和故障排除的困难更大,周期更长。

(二)客户群体庞大,设备故障率更高

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数量也同样居各金融机构首位,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通过国家粮食直补、燃油补贴等业务以及陆续开办代收取暖费、水费、燃气费等业务,与大量市内个人客户和几乎每个农村个人客户都建立了直接的业务关联。在对公客户方面,农村商业银行以广大小微企业为重点扶持对象,紧密结合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特点展开针对性的服务和营销,这些小微企业或个体商户的信贷业务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中间业务以结算汇兑业务为主。总之,无论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个人客户还是小微企业客户,这两大客户群体不仅具有数量庞大的特点,而且单笔交易额较小且交易频繁,有时交易时间也相对集中,这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终端设备和科技网络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承载着更多、更大、更集中的业务量和数据量,折旧更快,故障率更高。

(三)起步时间较晚,经验不够丰富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农村商业银行及其前身农村信用社的科技工作起步较晚,在科技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经验积累还略显不足,特别是在遭遇各类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置经验还不够丰富。

二、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科技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

农村商业银行的科技工作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几乎所有专业、所有岗位、所有流程都与信息科技密切相关,失去了信息科技的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将无法开展任何业务。鉴于农村商业银行科技工作日益凸显的重要性和科技风险防范的严峻性、特殊性,农村商业银行必须确立全面防范、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的科技风险防控机制和防控体系,才能在未来科技建设及各项业务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有效地管理和防范科技风险。

(一)全员认识到位

农村商业银行点多面广、客户众多,一旦发生科技风险不仅严重影响正常营业,危及客户的资金信息安全,还会衍生出一系列的舆情和声誉风险。因此要自上而下地在各级高管和广大员工中全面树立科技风险防范意识,改变以往科技工作“硬件重建设、轻管理,软件重推广、轻维护”的错误认识,把科技风险管理作为金融风险防范和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日常工作来抓,不断前移科技风险的控制关口。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科技工作起步较晚,综合业务系统上线以来运行也较为平稳,在对广大干部员工的科技风险培训和教育活动中要多引用和剖析其他商业银行的反面案例,加强科技风险防范理念的传导,要让全体干部员工充分认识到科技风险带来的严重危害和后果,根除科技管理工作中的麻痹大意思想,对科技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二)责任落实到位

一是落实领导班子责任,各级“一把手”是本机构科技风险防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科技工作的副行长作为直接责任人,各级机构要与案防、安保等专业一样层层签订科技风险防范工作责任状,形成逐级落实、分级负责的良好局面;二是落实部门责任,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的科技风险防范不能只依靠科技管理部门,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在科技风险防范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特别是稽核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要放到与科技管理部门同等重要的地位,全面构建监管机构要求的科技风险“三道防线”;三是落实各岗位责任,除了科技专业员工外,各专业员工都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实际承担一定的科技风险防范工作责任,营造科技风险防范人人有责、全员参与的氛围。

(三)制度完善到位

一是要注重时效性,与信贷、负债等农村商业银行的传统专业相比,科技专业是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为频繁的专业,因此科技管理制度的制订和完善要积极顺应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既要及时查缺补遗,覆盖新产品和新业务,避免出现风险盲区,又要及时废止不合时宜的制度,避免做无用功;二是要注重全面性,在制订专门的科技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农村商业银行各专业的内控制度都要包含或涉及相关的科技风险防范的内容,要确立全面、系统的科技管理制度体系;三是要注重操作性,农村商业银行的科技管理制度要更接地气,要与各法人机构的具体情况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监督检查到位

农村商业银行的科技、安保、稽核、风险、负债等各专业要密切配合、互相联动,通过飞行检查、随机抽查、专项检查、定期检查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科技专业安全检查和风险排查,督促各级营业机构切实抓好相关科技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建立健全科技风险的排查、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深层次查找农村商业银行科技风险的顽固性、隐蔽性和苗头性问题。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风险点和风险隐患要及时反馈给相关机构或部门并督促其进行有效整改。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违反操作规程、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各级责任人给予处罚,尤其是造成生产事故的要严厉问责,全辖通报,树立反面典型。

(五)队伍建设到位

一是建立农村商业银行自己的开发队伍,能够深入地与各专业员工沟通交互,熟悉农村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流程,能够开发出运行效率较高、占有资源较少、符合农村商业银行实际的各类业务系统,并做好后续的系统维护和升级工作,避免因系统核心代码外包而产生风险;二是打造一支技术精湛、业务熟练的科技管理队伍,能够较好地履行硬件设施的日常维护和软件推广等工作,及时排除设备和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类故障;三是培养各机构的兼职科技人员,抓好全员科技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培训,弥补农村商业银行科技管理半径过长的缺陷。

(六)设施配备到位

农村商业银行网点分布广泛,数据传输距离远,遭遇各类自然灾害的机率大,这些都为科技设施的建设、维护和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加大各级中心机房、综合布线、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确保防震、防潮、防火、防鼠等各类防护设施配备到位;二是严格按照科技管理制度,对各类硬件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并做好相关记录,对已过保修期或达到使用年限的硬件设施要及时更换与登记;三是发电机、路由器、网线等各类备用设施和物质不仅要储备充足,而且要定期检测,确保其随时处于可用状态。

(七)应急演练到位

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范文6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全面完成上级下达我镇农机安全生产各项目标任务,防止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以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本镇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继续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和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严格安全责任,增强农机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切实解决源头和动态管理的薄弱环节,有效减少和避免道路交通和农机事故发生,保证我镇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工作目标

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主题,以“注重预防,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为目标,全面完成拖拉机及驾驶员“四率”指标工作任务,保持我镇农机道路交通安全平稳的良好局面。

三、工作要求

(一)落实安全责任,完成工作目标。

明确安全生产主体,落实安全生产单位责任。一是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实行“一岗双责”,各村要对本村农机户进行签订农机安全生产承诺书,农机部门与各村农机操作手(户)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做到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农机站人员进行分片包村,按照区农机总站下达的给我镇各项农机安全生产指标任务,各负其责,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农机安全生产作为镇十二个专项考评之一,各村及包村工作队要积极配合农机部门共同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三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事故预防应急处置机制,不断完善急救援预案,建立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加强演练,提高应对突出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

组织人员要深入各村、学校、集贸市场,广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以及开展“安全生产月”等宣传咨询活动,重点加强对农机驾驶员、农机户、在校学生等群体的宣传教育,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如手机短信、宣传车、宣传挂图及标语等各种形式,宣传农机安全生产有关知识及惠农购机补贴的方针政策,结合创建“平安农机”活动,开展农机安全宣传“六个一”活动;二是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工作,结合农忙季节,年审时期,节假日安全检查时,发放农机安全资料,提供安全技术咨询和培训工作;三是各村要利用宣传栏、固定标语、载播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安全生产知识,进一步提高宣传教育普及率。

(三)开展专项整治,确保农机生产安全。

为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积极推进我镇“平安农机”建设,镇农机站、道安办、派出所等部门要通力协作,严格执法,每月要认真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从源头上消除潜在隐患,从整治上严防事故发生,对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时整改安全隐患,建立安全隐患台帐,对拒不整改而继续违法上路行驶拖拉机,造成农机事故隐患的,要依法办事,直到追究法律责任。

(四)抓好源头管理,促进农机安全生产。

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在于抓好源头管理:一是规范牌证管理,杜绝“黑车”现象,各村要对存在无牌无证拖拉机(含变型车)进行造册登记,并及时上报镇农机部门,农机部门组织人员入户调查,进行安全教育,依法取缔,严禁无牌无证拖拉机(含变型车)上路行驶;二是严格年审手续,把好安全技术关,确保车辆高效安全运行;三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驾驶员职业道德水平,严防拖拉机违法载人行为。

(五)制定农机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完善农机事故应急处理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农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处理农机事故和救援工作的有序开展,一是成立农机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明确领导小组工作职责以及办公室工作要求;三是组织实施应急措施(具体预案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