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要点范例6篇

职业规划要点

职业规划要点范文1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策略研究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学校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做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使职业学校发展具有了一定规模。学生就业情况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一条重要标准,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在就业中对就业渠道存在不正确的认识,缺少竞争意识,就业工作中专业对口的不多,对口就业的仅为25%,且就业后的工作很不稳定,就业变动率为49%。[1]因此,更进一步研究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情况,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面对日趋激烈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学生既不具备学历的优势,又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如何才能在竞争中顺利踏入职场,实践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是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学生越早接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越早清晰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能更好把握三年的学习时光,毕业后能较好较快的融入职场。因此,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据媒体及国家劳动和保障部提供的统计数据,今后几年,我国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力将达到1500多万人,加上900万失业人员和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因素新产生的失业人员,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总人口将超过2400万人。如果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保持在8%左右,预计2011年新增就业和补充自然减员增加就业会在1200万人,这样,城镇就业供求缺口仍然还有1200万左右,矛盾十分尖锐。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资源枯竭的城市,就业问题更加突出。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生应该做好准备才能谋得一份理想职业呢?

(二)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社会上部分人对高职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认为高职是托管所。高职很多学生对学校和自己都认知也存在一定偏差,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学习中比较消极,不知道自己能否顺利获得一份理想职业。

通过对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高职生在设立人生目标的时候,要根据立足整个人生来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立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机遇,积极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且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促进高职学校及学生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我国高职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尚未受到社会、学校的足够重视,生涯教育融于职业指导或德育课程之中,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

(一)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实施效果不明显,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形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有重要影响。目前,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把握高职学校生涯教育中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是提升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学校在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

1、学校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过程流于形式

高职学生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就业情况,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课程,而忽视了前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高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任务一般是由德育组负责,一方面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教育,一方面对学生的择业、就业进行指导,提供就业服务,组织参加面试等。

长期以来,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比较多,只是学生在三年级快要毕业时候会对其进行就业指导,此外,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观念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相应的考评制度、活动制度、激励政策,使得教师对生涯规划教育也不够重视,再加上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上课的时候课程流于形式。

2、教学方法、内容、途径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差

高职生处于职业生涯的准备与探索阶段,对社会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对自己不能正确认知,身心不完全成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学校对高职生主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专业实践,而职业生涯教育主要开展的是就业指导、讲座,而学生的职业活动课程、职业体验、企业参观等实践安排的比较少。高职学校教学方法、内容、途径过于单一,直接影响高职生接受内容的多少。目前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讲座或课堂讲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安排的是如何认识自我、如何认识职场、就业指导等内容,课程结束后学生能了解规划的重要性及如何做生涯规划的一些理论性知识,但是很少能真正把这些理论具体应用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学生在这类模式的课堂教学中,以接受为主,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性和互动性[2]。纯粹职业生涯理论知识和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学内容既不符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方式,不能轻易唤起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更不能让高职生形成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3、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教师较少,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目前虽然很多学校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担任该课程的老师有班主任、德育课老师,这些老师有丰富的管理学生的经验,但明显缺乏职业生涯教育指导方面的培训和专门知识,有少部分老师学习过系统的职业指导理论,大部分教师只是学习过该课程配套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根据调查发现,由于职业学校安排专业课老师去企业、行业实践的机会比较多,安排职业生涯指导教师去企业实践的比较少,因此职业生涯指导教师缺乏第一手的职业环境、就业环境等资料,所以在教学工作中缺乏鲜活的职业生涯教育素材,影响职业规划课程与实践接轨的效能[3]。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日本等,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一般拥有教育、心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职业经历。并且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培训后才可上岗。而我国职业学校由于缺乏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及系统的职业生涯课程,难以在教学工作中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工作[4]。

三、高职学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贯穿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有了提升职业生涯课程的层次作为基础,可以在高职学校推进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高职生的职业认识和职业意识。在高职生的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对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做出一定的调整,突出职业认识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同时对各种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更新,保证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第一,在专业课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认识。高等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安排大量专业课的学习。高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对于该行业的就业方向和发展空间是比较了解的,同时专业课教材中有很多职业生涯成功的案例,高职专业教师抓住教育契机,巧妙的在专业课课堂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于学生树立切实的职业目标,提高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将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在实践环节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在真实的企业中进行实习,不仅能学到专业实践知识,还能在顶岗实习中体验职业生涯,切实体会感受到的以后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工作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我们的实训指导教师更应该抓住社会实践的教育契机,引导学生理性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激发学生的热情,进而提高职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

教师在课程的实施过程要注意,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授课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有重点、有步骤的向高职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培养职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与技能。使中职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具体步骤,科学地开展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我们把生涯规划课分解为以下几个主题:兴趣探索、性格探索、能力探索、价值观探索、工作世界探索、职业生涯决策与行动计划、求职准备模拟面试、团队合作与有效沟通八个主题。

可采取以下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活动课程。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将课堂延展到课后的实践活动。活动课程的安排,根据教学内容都采用“科学的多感官学校法”,即包括深度对话、分组探究、场景再现、角色扮演、辩论比赛、活动指南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自己的亲身体验,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有较快进步。具体的教学方案包括以下三个环节:体验:活动第一步:由教师设计一些活动课程让学生参加,如“异性人缘”活动课,学生评价出自己班级中的人缘较好的“男神”“女神”,让同学体验为什么有些人在职场人缘好受人欢迎?成长:活动第二步,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总结出你们所欣赏的异性身上的优点和缺点?让每个小组的组长分享小组同学欣赏的异性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最后大家一起讨论总结出异性欣赏的优点和缺点,每位同学反思自己身上有多少异性欣赏的优点和缺点。升华:活动第三步,通过今天活动,总结自己的收获。

(三)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

要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首先必须具有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格管理、社会学等方面相关背景知识,学习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知识,具有专业化的职业指导能力。其次,参加企业实践,了解职业就业环境,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在企业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素材。

目前高职学校普遍存在的情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教师多是由德育课教师来兼任,缺乏一支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所以,要想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的顺利开展,培养一批熟悉职业生涯规划专业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知识的教师队伍,是做好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高职学校教师队伍情况,我们可以对现有的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

参考文献:

[1] 侯振营,中职生就业现状调查[J],学园(教育科研),2013(3)。

[2] 王丽,高职院校体验式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7)

职业规划要点范文2

关键词:高职艺术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教育

高职院校教育应把面向学生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学校的教育宗旨。但是当下,高职艺术类学生们大多数的人都不是很确切的明白和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含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的并不是很到位,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环节和操作都缺乏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致使高职艺术类学生觉得对职业生涯规划感到无从入手,常常都只是在形式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随意的进行设计。而且,因为艺术类学生的思维活跃并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艺术类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受到了限制。因此,高职院校教育应注重就业指导课程,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并构建相关的教育体系。

一、关于当前高职艺术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所存在的问题

1、高职艺术类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当前,我国不止高职艺术类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就连其他专业的大学生都普遍的缺乏职业生涯的规划意识,没有透切的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很少有大学生有意识的去制定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相关职业生涯规划。而对于高职艺术类学生来说,因为他们的专业特性和自由的个性,对于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更为浅薄。他们大多数的人都是感性的,注重感情用事,缺乏理性的思维,重视他们的专业,但是却忽视了社会的需求。他们多数时候都是凭着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的发展,缺少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2、高职艺术类学生的职业定位比较模糊。大学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双面阶段,利用得好,就对今后的发展有极大的好处;利用的不好,也会受到不好的影响。尤其是高职艺术类的学生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社会、就业市场的判断以及适应能力都较薄弱,使得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容易走进误区。并且调查也发现,大部分高职艺术类学生对自己本专业的工作状况很少进行调研,很少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以及职业生涯发展,多数人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态;3、大多数高职艺术类学生的自我认知不够客观、对入职的准备也不充分。大学对学习的要求相对轻松,是一个既有激情又有理想的时期,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很成熟,尤其是高职艺术类学生,缺乏对自己全面客观的认识。并且,机遇总是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学生自身缺乏自信,不是能很好的把握和抓紧来到的机会。

二、对于高职艺术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

1、高职艺术类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过程时所体现出来的个性。高职艺术类学生多数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世界观、价值观、思维行为等方式都是不相等同的,因此,他们的差异性也是相当明显的。常言道:“师傅请进门,修行靠个人”,所以,在高职院校教育注重对高职艺术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高职艺术类学生也要重视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2、高职艺术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所具有的一种开阔性。封闭意味着落后,因此,高职艺术类学生要以一种开阔的思维、视野去学习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计划,让高职艺术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开放性的特点;3、对于高职艺术类学生进行规划职业生涯的设计具有动摇性。社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高职艺术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要与时俱进。高职艺术类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需要具有灵敏的观察力、开阔的眼光,及时把握住机遇,选择职业。

三、关于高职院校对高职艺术类学生学习规划职业生涯的教学策略

首先,高职艺术类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高职艺术类学生要加强对自身能力的了解,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估,正确的进行自我了解,并且可以结合家人、老师、朋友、同学等人的评价来判断自己;其次,高职艺术类学生要脚踏实地的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好高骛远,要踏踏实实的去获得自己想要的工作。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个人的实力结合当前社会环境,去规划一个适合自己且合理的职业生涯计划;再次,高职艺术类学生要对自己专业类的工作职位及特点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社会的进步,对高校学生的实力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学生自身不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的话,是会被社会淘汰的。因此,学生要不断的学习、锻炼自己,了解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最后,高职艺术类学生规划完自己的职业生涯后还要进行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因此,制定完职业生涯规划后,还要进行必要的实践。并从实践中增长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个人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结语

纵观当今社会高职艺术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要不断的增加对高职艺术类学生的就业引导和进行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高职艺术类学生要提高忧患意识,提升就业的竞争思想,合理的定位,不断的学习,增加自己的基本知识,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就业形势,掌握技巧,把握机遇,去应对目前社会的就业难问题。

【参考文献】

[1]董文强,谭初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职业规划要点范文3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如何提升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如何将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理念融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并形成长效机制,是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其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按照自身爱好、兴趣、性格特点等因素对大学期间的学习、工作、生活、实践等各个过程进行规划,从而确定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期间的具体实现[1]。客观而言,大学生对大学期间的学习和实践进行系统的规划至关重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求职甚至将来职业生涯的成败[2]。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通过教育和培养学生在充分了解自身爱好、兴趣、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对大学阶段的学业、工作、生活等方面进行规划。从对大学生把握和分析专业技能学习到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等各个领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当前的学习目标树立和长远的职业发展方向相结合,对大学期间做出清晰定位和合理规划,从而提升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高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要性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也是毕业生能否在社会上长期立足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树立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标并不懈努力,不断提高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才能在招生质量、就业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等教育才能得到长足发展。缺乏就业竞争力提升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高校的发展会逐步失去社会的认可,最后脱离社会服务的职能[3]。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机制构建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机制

高等学校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参与和配合的组织、机构、人员较多,需要教务处、共青团、学生处等多个机构和部门共同推进,配合完成。同样,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组织和指导人员涵盖了多层次、多方面,就业创业指导、心理辅导咨询、学生教育管理、群团组织活动等。只有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组织机构,不断扩大参与人员范围、引发广泛关注等多方面的保障机制才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成效的前提。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过程管理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起步阶段。大一新生入学,学校负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有关部门就组织学科带头人、教授、专业教师等有关人员,向学生重点讲解教学计划安排、专业培养目标和各类理论、实践等重要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而吸引学生热爱专业,追求专业,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督促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目的,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制定和落实。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定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要全过程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项环节,帮助新生根据个人特征,精心填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手册。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落实阶段。在学生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后,对学生的规划落实全过程进行定期检查和督促,专职指导人员要定期点评,分阶段总结,帮助学生完成从“我怎样做”到“我做什么”的过程递进;教育学生本人,定期自觉对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手册所设定的目标,做好自我检查,认真总结,找出不足、整改完善。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价阶段。以学期为节点,通过学生的阶段总结,自我定位,相互对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教育和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和完善既定目标,修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效作用,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跟踪服务,实现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管理。

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在职业生涯规划全过程的融入机制

(一)制定特色人才培养战略

根据高校各专业学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树立具有学科特征的人才培养特色品牌。依托学校定位和发展的顶层设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时间节点,指导大学生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意识,充分挖掘院校特色,地方特色,行业特色,根据学生就业职业发展方向,将特色意识培养融入学生成才的全过程,不断凝练特色、创新思维,突出重点,形成具有明显学科发展特色的人才培养战略。

(二)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为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和优惠政策,并组织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普通高等学校也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结合各自人才培养特点,制定并颁布了有关创新创业工作的文件通知,对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进行专项辅导,加大对创新创业活动的政策支持,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进行奖励表彰。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通过制定激励措施,凝聚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内打造创新创业活动文化。

(三)突出年级特征培养目标

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剖析,通过综合素质考评和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确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的目标和途径。经过专项教育培训使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科学地设计职业发展方向,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求职能力,掌握求方法和技能,接受就业市场的选择。在实际操作中,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确立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一年级:“适应校园、了解专业、转变角色、激发动力”;二年级:“认知自我、找出差距、设计人生,明确方向”;三年级:“提高素质、夯实基础、锻炼能力、定位发展”;四年级:“运用政策、提高技能、调整心态、就业择业”。根据不同年级特征的培养目标,丰富具有阶段特征的培养课程内容,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通过引入职业能力训练技术、互动式的案例教学模式,将学生专业技能实践和企业实习的实战训练、职场环境模拟等训练环节相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敏,张凤.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辅导实务[M].西安: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50-59.

[2]眭国荣,王洪洲,王利青.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2):66-67.

职业规划要点范文4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北京 101301)

摘 要:独立学院历史较短但发展迅速,非常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文研究了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现状,结合教学实践从六个角度提出了大力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案.

关键词 :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257-0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中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教育逐步实现大众化,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独立学院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单位,基于办学体制等特点,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放在重要位置[1].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和社会大众的重视.

1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发展

1.1 职业规划的发展及重要意义

从1923年清华大学成立职业指导委员会,职业规划指导在我国已有近90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美国兴起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此,职业生涯教育逐渐成为大学生所修课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逐渐发展成人才强国,中国大学教育走向大众化发展的道路.20世纪末,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由“包分配”的就业模式转向了“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通过良好的学校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大学生们在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下,才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岗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顺应时代需求,专业化、职业化、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和教育在中国社会、中国大学兴盛起来.

1.2 职业规划在独立学院的发展

独立学院历史较短但发展迅速,从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所独立学院诞生至今,短短不到20年,全国独立学院已有300余所,在校生约180万人[1].经调研,在大学期间进行了有针对性职业规划教育的学生,相对而言更容易实现成功就业,反之,则不容易找到理想工作[2].独立学院学生教学特点、学生特点有其自身规律性,目前,在大学生就业难和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形式下,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促使学生认识自己,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虽然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在独立学院的发展中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但独立学院特有的办学机制和理念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 独立学院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独立学院学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较多,社会、家庭生活压力小,对就业偏好较强,但对职业规划意识淡薄,缺乏理性的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定位.学生在高考填报专业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机性,缺乏长远规划的眼光,很多家长根据当前经济行业发展给学生以引导,当学生入校后或毕业时发现国家经济形势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少大学生能结合自身的理想、潜力、兴趣、才华,自觉的进行职业规划,更多的学生在校学习缺乏目的性,容易随波逐流,对职业规划意识模糊,尚未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作用.

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学校工作多以教学、科研为主,对职业规划不够重视,甚至某些老师也认为学生刚上大学就学习规划职业有些早.其实,大学生职业规划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探索的系统过程,需要学校领导、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2,3].

2.2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需要运用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背景和知识,熟知不同专业学生特点,通过了解全国各地就业政策,帮助、指导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当前独立学院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不仅专业化程度不高且多为兼职,数量配备不足,流动性较高.他们虽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政策、趋势有一定的经验,但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得指导教育的深度、广度、准确度受到影响.独立学院虽已经设有了就业指导中心,但由于他们面对全校学生,鉴于毕业手续办理、培训、实习实训、就业信息等毕业季事务性工作繁重,很难挤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3,4].

3 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创新实践及策略研究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关乎学生就业,涉及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也需要全体社会的共同支持和持续关注.大学生职业规划需要学生自身、高校、社会实体间的共同配合才能更好的发展.结合我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创新实践,提出以下符合独立学院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3.1 科学设计各年级职业规划课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与职业规划相关课程已经逐步在高校展开,但课程开展方式各不相同,可根据各校各专业实际情况设置为必修课或选修课.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薄弱,个性突出,眼界较宽,应该更加重视职业规划相关课程的开设,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的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不同模块.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要突出本课程的实践特色,重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教育,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做规划,体现职业规划的个性化设计.

职业规划课程要与学业规划相结合,引进学生对自我认识测评的科学评价机制,课程设置不在学时多少,但要贯穿大学各年级,实行分布式、递进性的、目标性的设置课程.

职业规划课程要求学生将授课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运用到个人职业规划上来,授课方式对职业规划课程设置有重要意义,因此独立学院应选择、主编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相关教材,采用讲座、实践等不同形式,强调学生参与的课堂效果,真正使学生意识到职业规划大学中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之一.

我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目前在大一、大四两个学年开设,大一侧重于学业规划和自我认知,大四侧重于简历、面试、就业政策讲解等就业知识;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皆采用自编的独立学院专用教材;课堂形式采用讲座、小组竞赛、课堂讲授、团队游戏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授课效果,学生反映较好;我们将继续推进职业规划课程在我校的发展,为学生做出更好的职业规划指导.

3.2 发挥学生组织力量,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

3.2.1 成立各类学生就业组织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直接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就业,学生就业情况也是衡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效果的标准之一,学生作为职业规划和就业的主体,各级就业学生组织是职业规划的主要力量.校级就业组织可以总体上把握就业政策,对各系进行指导,同时帮助老师完成事务性工作;系级就业组织可以了解本系、本专业就业情况,指导本专业学生完成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各种就业组织还可以与企业联系,完成学生——企业面对面交流,锻炼学生的同时,使他们更加了解就业市场对学生的需求情况.学生组织尽量做到涵盖各年级学生,可加强不同年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职业规划意识.譬如:我校就业学生组织分校级的职业发展协会和系级就业服务部两级组织,职业发展协会由全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组成,从宏观层面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系级就业服务部门则深入掌握本专业就业情况,为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提供服务和指导.

3.2.2 充分发挥校友的作用

独立学业发展时间短,某些学校、专业设置不全,校友资源还不够丰富,忽视了校友的发展.但校友资源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随着网络和通信资源的发达,独立学院在校学生与校友之间往往很容易获得千丝万缕的联系,校友可以与在校生交谈学校生活的一点一滴,可以利用自己的职业经验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甚至联系实习、工作单位.校友对在校生的引导可做为在校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补充.

我校某些专业只有一届毕业生,但是我们非常重视校友工作,每年4月份都开展进行校友联谊活动,在校生非常关心也非常乐意参加校友联谊会,通过校友联谊会,在校生更加深切的认识了社会,对平时上课不解或有疑惑的问题,都在师哥师姐那获得了解答,对在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推进作用.同时校友们也感受到学校的关心,非常愿意与在校生分享工作经验,指导在校生少走弯路.

3.3 在职业实践中规划职业目标

3.3.1 提倡各种形式的实习、实践——“走出去”

职业规划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规划,没有就业实践的规划是空洞和盲目的,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实习,鼓励学生与各行各业人才沟通,克服学生害羞、保守、害怕出错的特点,例如离校前可进行学校内各岗位实习,也可也进入社会其他企事业单位实习,有条件的学校应大力开展国外实习,让同学们提前熟悉不同社会实体的特点、了解不同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4],清晰国际产业化进展,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认识自己,有意识的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根据社会就业需求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种方式可简称为“走出去”.

我校大力提倡学生实习,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1)提供校内实习岗位,对于学业有困难、就业技巧欠缺、害怕就业的同学,让其先从校内实习锻炼,克服弱点;(2)依托各专业就业实习基地,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实习需求;(3)与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合作提供实习岗位;(4)与FESCO公司合作推出新加坡、美国、泰国、韩国、德国等国际实习;(5)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岗位.以上实习方式深受学生欢迎,学生通过假期、周末、平常非上课时间参加实习,在实践中检验授课内容,挖掘自己的潜力,进行自我认知训练,使我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效果显著.

3.3.2 举办各类职业规划比赛

以赛代练,促进思考.各省市为促进学生就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就业大赛,独立学院应抓住社会提供的平台,有意识的开展职业规划大赛、面试大赛、简历大赛等与职业发展相关的比赛,增强学生对职业规划、就业的关注度,培养学生规划职业的意识和就业的技巧.通过各种比赛,从低年级就加强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热情和激情.

我校每年都举行职业规划大赛、面试大赛、简历制作大赛,聘请公司老总、单位负责人等作为评委,学生积极性很高,认真备赛,表现优秀者赛后可获取相关单位的实习岗位,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大家的职业规划、就业意识.我校还鼓励学生参加职来职往等电视节目,使学生了解自己职业规划在大学四年中的重要性.

3.4 社会实体校内合作,强化职业发展教育—“引进来”

学校本身就是一类社会实体,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独立学院作为本科教育中的第三层次,必须主动加强与其他社会实体的联系,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校学习,“走出去”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将各类社会实体间请进学校,直接与学生沟通是有效而简单的一种职业规划教育方式,学生更直接的了解社会实体运作方式、所需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沟通方式可多样化,比如讲座、邀请社会实体相关人员做赛事评委、与社会实体间进行茶花会.社会实体校内合作还可以及时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对学校就业指导教学、职业规划教学做出评价,为学校更好的推进职业规划教育,调整各专业教学计划,推动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这种方式可简称为“引进来”.

我校经常邀请社会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给学生作报告或与职业规划教师座谈,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即给学生展示企业用人标准,帮助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又使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及时把握社会脉搏,能及时做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调整,促进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校的蓬勃发展.

3.5 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开展调查研究

独立学院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有其自己的特点,不同专业不同时间段的就业情况也各不相同,学校或学生组织每年都要主动的对各种社会实体、毕业生就业情况、在校生职业规划情况等信息进行调查研究,多渠道的收集、整理毕业生在社会工作各方面的反馈信息,给学生提供准确而丰富的素材[5],“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有效的职业规划手段,但学生大部分时间仍在学校学习,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开展调查研究数据可有效地支持、验证、完善学生自身的就业和职业规划体验,另外,调查研究是对群体的分析和研究,是学生个体独立不能完成的,对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每年都对毕业生、用人单位发放问卷,问卷分析结果都会及时的反馈给在校生,帮助其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6 构建质量较高的职业规划教师队伍

职业规划教育在独立学院中尚处于探索阶段,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设置也属于探讨阶段,职业规划教师多为就业工作老师或辅导员兼任,这些老师本身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职业规划教育的研究、实践、教学中.缺乏专职就业或职业规划教师(咨询师)成为独立学院职业规划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因此,必须加大专职就业或职业规划教师的培养,保证就业或职业规划教师的稳定性,建立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又不乏灵活、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4 结束语

本文分析阐述了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概念,分析了目前职业规划教育发展现状,结合本校职业规划教育发展实践,提出了独立学院发展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六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人才强国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独立学院实在中国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改革中产生的,研究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教育改革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迟永吉,欣荣,曹景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刘冬.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10):1195-1196.

〔3〕党瑛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华章.2011(14):124-125.

职业规划要点范文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生涯 重要性

随着就业形式的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即失业的现象频频发生,特别是高职院校,这类现象更加严重。为避免上述现象发生,在大学期间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关系到大学生进入社会后职业发展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在校期间有针对性地对日后走向社会做学习准备,为今后的事业发展做全面长远的发展。高职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大学生由每天只知道学习的高中毕业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完善的人格的人才。

一、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正确自我认知,准确定位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会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物质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唤醒生涯意识,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明确奋斗目标,引导大学生积极地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和规划,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择业、就业竞争力,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及自主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帮助其对自己进行职业定位,通过自己本身所具有的劣势、优势分析,引导大学生找出现实目标和个人目标之间的差距,确立与个人目标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并采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可行的步骤,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2.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竞争力

高校扩张后,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是众人挤独木桥,大部分高中毕业生都能有上大学的机会。大众化高等教育模式在让大多数人有上大学的机会的优点下也有着其不可避免的缺点,即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竞争相当激烈。大学生在就业中是否具有竞争力就显得犹为重要。加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现有教育体系下注重专业能力和成功素质的有机结合。增加大学生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3.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周密的计划和确实可行的步骤才能实现职业目标。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教授学生大学生制定一份符合自身特点、兴趣爱好的的职业规划书,引导学生围绕职业目标确定阶段性学习目标,提高工作核心胜任力,以便更好的实现职业目标。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也是一部创造性思维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历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国家战略,创造、创业、创新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发展创业型经济已经是大势所趋。大学生作为时代的骄子具有超强的创新冲动、创新观念,大学生自主创业已形成就业发展趋势。大学生创新创业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方式。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使大学生在自我规划的基础上,由“被动学生”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创业”变为“主动创业”。

4.有利于实现学生顺利就业和稳定就业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对自身客观认识和准确定位,会摆脱求职困难。顺利就业,而且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一大突出特点是稳定性差,跳槽率高。主要是由于就业经验不足,在工作岗位上受到挫折不能正确的认识而产生焦虑和矛盾,直接影响其职业生涯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明确职场目标,保持就业的稳定性。

大学生涯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其是否成功,取决于是否有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想要未来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应按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实施,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多储备能量、创造机会。

二、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1. 高职院校大学生不能正确认知自己,难以作出精准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的学习任务没有高中阶段重,学校的管理相对于高中阶段较宽松。会使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迷失自己、迷失方向。作为九零后的大学生,在家里受到家长的百般溺爱,本身抗挫折、抗压力能力欠缺。家长的心理是只要好好学习,其他一切都不用管,导致学生对于未来从事什么职业、未来做什么、自己适合不知道,只知道家长让毕业后自己做什么就做什么。严重缺少对自己正确认知、对未来职业的价值取向。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要么过高的评价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业期望值过高,非大城市不去,非公务员事业单位不进。不能以端正的态度进行择业,往往导致求职失败。

2.企业“畸形”用人制度,导致学生不愿意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我国有不少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是平均主义,企业员工的收入与其劳动付出并不成正比,兢兢业业工作的员工和马马虎虎工作甚至在在编不在岗的员工收入相差不大,付出的比别人多的努力,报酬却和别人没有什么差别,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在一些家庭企业,家族以外的员工没有归属感。进企业的能人不能及时公平地提拔重用,不能形成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机制。挫伤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这种企业用人制度对大学生的影响就是形成“人际关系是用人的根本”的心理,导致学生认为制定不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没有什么作用,只要毕业生有人际关系就能找到好的工作,也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影响到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考。

3.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增加学生求职成功率,是伴承受学生在职场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对高职学生进行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视不足,高职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只是注重就业形势教育、就业技巧、职业意识的培养等就业指导工作。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学期两学期能够完成的。往往忽略对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紧迫性。到毕业前夕才想起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由于缺少规划导致学生就业时艰难险阻。

4.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不够专业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化工作,必须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相关就业知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是辅导员和其他岗位教师兼任,辅导员具备一定的就业相关知识,但是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其他岗位教师拥有本专业夯实的理论基础,但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新兵”,面对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力不从心,只是介绍身边的故事、甚至是照本宣科,达不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是突出“职业”二字,教育核心是“能力培养”,对学生的技能要求要比理论要求高。主要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毕业后的就业职业主要是蓝领,如何成为蓝领,成为什么样的蓝领学生比较茫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确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认知,才能取已所长,避已所短,才能进一步的制度全速的职业生涯路线,并对职业进行系统的整体规划。

1.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大学是职业探索和准备阶段,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大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所以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主要的时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的人生规划问题,正确地合理地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更有助于大学生自我认知,明确职业目标,并有目标的制定学习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大学生毕业后只有在职场中找到自己最适合的位置,才能充分的获得相对竞争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体现自我价值,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以职业发展为切入点,通过追求职业与事业成功实现高层次的人生需要,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2.全校内进行职业生涯普及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西方国家,从小学阶段就开始生涯教育,我国由于扩招以来出现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下才开始关注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发展问题,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职院校一项长期的系统任务。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应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自我认知、社会职业认知、职业决策与规划、职业素质准备等。并配合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测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在内的课程体系。在大一新生入校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一进校即有“就业难”的压力。为了避免毕业即失业,必须及早对自己进行规划,准确定位。配合职业生涯规划还要进行学业规划,有针对性的为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而设立阶段性目标。例如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是会计,那么在大学阶段就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会计相关知识,并考取会计证;想要毕业生创业的学生,应该在大学阶段了解创业相关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以保证毕业后有针对性的就业。

3.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

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隶属就业指导部门,教学任务直接受教务处指导监督。就业指导教研室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将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做得有目的性、有组织性。实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全程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教研室每周设置固定老师接受学生咨询。帮助学生学生了解国家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政策,将自己准确定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择业就业观。并将逐步将职业指导的重点由求职心理、求职技巧等转向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职业素质、走入社会后的生存能力等。让高职大学生在校期间更多的了解社会,了解社会、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以便制定更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教研室应下设两个组,一个是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个是讲授就业指导。保证授课教师的专业性。

不少高职院校原来就业指导课程是由师政老师讲授,这些老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就业指导实践经验缺失。就业指导教研室全体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有经验的教师听课的方式对青年教师培训,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除课堂讲授外,邀请校内外的专家、企业家、有成就的校友等知名人士举办专题讲座为大学生剖析就业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针对性,将教师在就业工作遇到的案例引入教学,实景演练,注重实效。

4.以赛促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授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充分认识自我,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高职院校应每年举办一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大赛促进教学的方式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和实践,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促进大学生了解职业,了解所学专业,帮助我院大学生完善自我,明确奋斗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和规划,并对未来就业方向进行缜密的计划。提高综合素质和择业、就业竞争力,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及自主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5.加大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是是否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业指导专业教师一方面通过讲授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准确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职业咨询和职业测评为学生服务,了解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题,并及时解决。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要求就业教师随时进行与时俱进的知识储备。高职院校应根据老师的不同特点进行系统培训,全面提升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全面提升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和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的教师队伍,提高全省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韬.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9年第4期

[2]赵树森,张科晓.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浅谈[J].2009年第4期

职业规划要点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6)22-0173-02

Abstract:Thepaperdoesthebriefresearchaboutthecareerplanningeducationandtheinstructionforcollegestudents.Firstly,itexpandstheconceptandsignificanceofcareerplanningforcollegestudents.Onthebasisofthis,itgivessomespecificstrategiesfortheeducationandguidanceofcareerplanningforcollegestudents.

Keywords:collegestudents;careerplanning;educationandguidance

職业生涯规划研究最早始于西方,于上个世纪90年代被我国学者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我国一经引入,立刻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职业生涯规划最早应用于企业领域,随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不断发展,该理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教育当中。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无疑已经成为大学教育面临的头号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更多关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希冀能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不断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界定及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界定

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我国学者刘咏宝于2007年在他的相关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明确指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根据大学生自身情况,并结合当时存在的发展机遇,同时综合分析当时存在的个人职业生涯主客观因素,最终确定事业奋斗目标,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的合理安排。这个概念基本准确概括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涵。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文章中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具有如下几点重要意义:

1.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学业与职业良好匹配

相关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促进大学生更加清晰、完整的对自我进行客观认识,引导大学生将自身的个人意愿、职业理想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科学结合,进而进一步树立和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形成正确职业认知。除此之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让大学生更加清晰认识到自身能力与理想职业间存在的差距,而这种认识则可帮助大学生通过学业学习,更好的完善自我,从而促进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匹配。

2.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高校必须注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指导。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实施的大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分割教育,这样的分割教育方式未充分重视知识的整体性教育,很容易造成大学生形成适应性差、知识面窄的不良局面。这对于大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高校注重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是一项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它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所在。

3.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个更好平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是一种多种教育资源的融合,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于大学生实际,是当前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要实施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具体策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具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过程中需认真把握好如下几点问题:

(一)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意识

目前,很多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方面并未予以足够重视。要想真正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有效性,高校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意识。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长期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无法做到一蹴而就。因此,高校必须树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目标,在此目标的引领下积极采取相关教育与指导策略,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效率的提升。(2)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必须具有可持续性、可评估性。可持续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可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为科学,可评估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可帮助高校更好改进自身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策略。

(二)高校应建立高素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的支撑。因此,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的建设方面也应多下功夫。作者认为,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如下几支队伍的打造:(1)专职职业指导队伍;(2)就业导师队伍;(3)校外顾问团;(4)大学学生职业规划协会。队伍建立之后,为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有效性,还应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提出严格要求,最好应配以完善的管理制度。如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及其他一些具体的管理制度等。在相关制度的管理、约束及激励下,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的综合素质定然会得以稳步提升。

(三)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更科学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纸空谈,在具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过程中需认真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职业理想

当前,很多大学生并未树立科学职业理想,在职业理想的设定方面大都呈现出理想化、功利化倾向,未充分考虑到社会与国家的实际需要。这样的职业理想树立对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高校应帮助大学生积极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而要做到此点必须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如下几种观念:(1)树立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相结合的观念。大学生的个人价值与职业理想实现应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当代有为青年,应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奔赴祖国建设事业需要的地方。(2)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必须牢牢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终身学习为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助力,为自身的未来职业发展助力。(3)树立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21世纪需要的是人才,而最不缺的也是人才。随着我国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均在稳步增加。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当中,大学生要想获取理想工作,必须具备较强的主体及竞争意识。

2.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及外部环境

很多大学生在对自我进行评估时,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这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过程中,应帮助大学生准确认识自我及外部环境。相关研究表明,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过程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帮助大学生准确认识自我:(1)准确认识自己的职业性格;(2)全面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3)理性判断自己的职业能力;(4)准确评估自身所拥有的资源。除了加强对自身的准确认识之外,还应帮助大学生准确评估社会环境对从业者的要求。唯有如此,方能真正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有效性。对于当前的大学生而言,加强认识自我的实际情况是极为必要的。但恰恰有部分大学生并未准确、充分的认识自我。另外,还有很多大学生对于学校之外的外部就业环境也未进行充分认识与了解。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仅知道就业形势严峻,但具体严峻到何种程度他们却往往一无所知。因此,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准确认识自我及外部环境就显得极为重要。

3.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计划

高校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关键所在就是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计划。据了解,目前很多大学生并未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计划,即使有部分大学生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计划,其计划性也往往不够科学。因此,高校应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计划制定方面多下功夫。具体可从如下几点入手:(1)积极要求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应让大学生将其为一项任务完成。如有可能,还可将其纳入学分,引导大学生更为积极的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计划。(2)计划制定后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制定后,在后期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受到影响。因此,高校在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后,还应要求大学生积极进行调整,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呈现出更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学业与职业良好匹配,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除了上述提出的几点策略之外,高校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把握多点问题。另外,希望文章的研究可以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咏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李迎春.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1(01).

[3]刘景宏.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