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餐余垃圾精细化管理探索

医院餐余垃圾精细化管理探索

医院是人员密集的大型公共场所,大量的患者和家属以及医院工作人员在院内就餐后。都会产生餐余垃圾,如剩菜剩饭、包装盒、塑料袋等,如果不第一时间分类收集,等送到全院垃圾暂存点,将无法再分类和处置。我院核定床位1500张,40多个病区,每天产生餐余垃圾约200公斤。随着国家在环保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监督管理越来越严格,国家、省、市对垃圾分类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1]。我市环卫部门已经多次通知,餐余垃圾将单独收集处置,不得混合在普通不可回收生活垃圾内,否则将进行严格处罚,因此,医院餐余垃圾分类收集是大势所趋。为了更好地节能增效,我院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建设绿色无害化处置设备设施,并精细管理方案。

1餐余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1.1五个“不到位”

1.1.1人员分类意识不到位。我院核定床位1500张,全年出院患者6万多人次,门诊100万人次,对垃圾分类的意识普遍不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的基本分类概念不清楚,每次吃完饭就直接往垃圾桶丢弃。

1.1.2垃圾桶等设施不到位。医院的餐余垃圾产生地有两个,一个是集中的职工、病患食堂,另一个是每个病区的配餐间。食堂由于人员相对集中,分类垃圾桶基本上都是按照规定进行设置。病区配餐间普遍空间偏小,没有能够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配置垃圾桶,导致分类收集不到位。

1.1.3标识引导不到位。医院各个部门分布在不同的建筑中,比较分散,医院的标识系统非常复杂。在病区的病房、配餐间等往往没有对餐余垃圾进行分类的标识,导致分类不到位。

1.1.4宣教引导不到位。医疗上每个新入住的患者都会由护士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这是非常好的宣教机会,但没有涉及垃圾分类的内容,由于大家的意识不强,导致宣教不到位。

1.1.5管理考核制度不到位。医院后勤管理考核制度中,对于垃圾分类管理,特别是餐余垃圾分类管理没有特殊规定,后勤物业服务基本上都是社会化服务,合同和考核标准在招投标时已经确定,改动的空间不大,工人的积极性不高,管理效果不好。

1.2五种“问题”

1.2.1导致病区配餐间下水道堵塞的问题。由于患者及家属的分类意识不强,经常出现病区配餐间水池内倒入餐余垃圾,导致水池下水管道堵塞,影响正常使用,同时增加了疏通的费用。

1.2.2污水管网结垢堵塞。病区配餐间以及食堂的水池有过滤油渍的设备在使用几年后效果很差,导致大量油污进入医院总污水管网,每年都要请专业疏通公司进行压力疏通,造成运维费用增加。

1.2.3污水处理站水泵故障。由于前端配餐间、食堂对垃圾分类管理不到位,塑料袋、筷子、杂物等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经常在提升水泵处堵塞进水口,严重的可导致水泵电机烧坏,影响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增加维修费用[2-4]。

1.2.4环卫转运处置费用增加。环卫转运处置逐步对餐余垃圾进行分类收集,相对于普通生活垃圾,餐余垃圾的处置费用更高,如果分类不到位,统一按照餐余垃圾进行收费,将导致处置费用大幅增加。

1.2.5院内收集运输途中跑冒滴漏。目前很多配餐间没有对餐余垃圾单独收集,导致垃圾袋内经常混合很多尖锐物,在收集过程中把垃圾袋刺破,造成院内转运途中跑冒滴漏,严重影响医院环境[2-4]。

2精细化管理方案

2.1建设“餐余垃圾处置中心”

医院与第三方专业公司进行合作,由公司免费投放绿色可再生处理设备,医院提供设备用房和管理人员,建立“餐余垃圾处置中心”,制定相关运行管理制度,通过餐余有机垃圾处理设备,经人工分拣,机器粉碎、发酵处理,产出物可以用于单位绿化、有机蔬菜、菜园种植,或者可以进行深加工制成有机复合肥料,最终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2.1.1源头减少垃圾处理量。医院“餐余垃圾处置中心”可以就地处置,减少外运和处置费用,在源头进行减量,以最方便、节约、高效的方式处理餐余垃圾,实现源头分类及低成本、无害化处理,为后续的有效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保障,符合国家倡导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垃圾治理方针。

2.1.2减少下水管道及管网的堵塞。食堂、配餐间的垃圾分类收集、就地无害化处置,减少垃圾进入下水道,降低下水管道及管网的堵塞的风险,节约疏通的费用和运维成本。

2.1.3降低污水处理站水泵的故障率。垃圾分类收集,可减少进入下水管道的垃圾,降低水泵堵塞的故障率,减少维修成本,延长使用寿命,节约运行成本。

2.1.4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降低处置运行成本。餐余处置设备体积小、操作方便、处置成本低、就地实现无害化处理,显著改善使用单位的环境卫生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处理后的“垃圾”就是一种有机肥料,还可实现再生重复利用。有效避免餐余垃圾存放、混装及运输对医院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垃圾处理难度和成本,同时有利于实现后续资源化利用,为社会创造价值。

2.2做到五个“全覆盖”

2.2.1人员垃圾分类宣教全覆盖。通过每周三的院周会,对全院中层干部进行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教育,通过各部门各科室的晨会、交班会等对全院职工进行宣传教育。患者在入院宣教时,请护理部统一协调,将垃圾分类的内容加进入院须知一并进行宣教,提高患者的垃圾分类的意识。社会化服务人员,由物业公司统一安排培训,进一步强化垃圾分类的意识,逐步实现人员宣教的全覆盖。

2.2.2垃圾桶等设施配置全覆盖。每个病区的配餐间在原生活垃圾桶附近增加配置独立的餐余垃圾桶,考虑到餐余垃圾的多样性、数量以及卫生考虑,所有新增的垃圾桶均为脚踏可开启式,方便患者使用。全院垃圾暂存点也相应设立餐余垃圾暂存区域,确保符合规范要求。

2.2.3标识系统设置全覆盖。每个病区配餐间新增的垃圾桶都设置专业的餐余垃圾标识标牌以及分类注意事项,引导、方便患者进行垃圾分类。职工、患者食堂等人员就餐集中区域,增加明显垃圾分类标识和人员的引导,不断提升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

2.2.4宣传教育环境全覆盖。在医院门诊、急诊、住院大厅、病区护士站的宣传广告栏和电子屏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不断提升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垃圾分类意识。

2.2.5管理考核制度全覆盖。与外包服务单位进行沟通协商,建立健全垃圾分类管理、考核的相关制度,严格落实责任制,分区域对不同服务工人提出不同的考核要求。要求物业公司不断加强一线员工的培训教育,再由他们来引导、劝导患者进行垃圾分类。总务等监管部门严格进行考核,分区域定期进行员工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评比,对优秀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3运行后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3.1设备运行不稳定,原料要求较高

目前设备已经运行一段时间,设备对原材料要求必须是剩菜、剩饭、小骨头等熟的材料,对食堂的一些废菜叶子、大骨头等无法进行处置,而且设备的原料分拣需要人工原始分拣,自动化程度不高,小骨头等较硬的材料,设备粉碎时间较长、噪音较大,且运行不稳定,还需要和厂家进一步优化升级改造。

3.2人员垃圾分类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虽然经过全方位、全覆盖的宣传教育,但是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且时间将会比较长。目前是要求每个区域的物业服务人员把自己管理的区域的餐余垃圾桶进行辅助分拣,基本符合餐余垃圾处置中心对原材料的要求。提高人员垃圾分类的意识还需要全社会一起共同努力。

3.3考核奖励机制还需进一步细化

目前我们仅仅对物业工人进行了垃圾分类的考核和奖励,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对各病区、各部门的考核奖励机制,甚至可以做到对每个患者的奖励机制,提高大家的积极性,逐步引导大家进行垃圾分类,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需要全院各个部门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我市每年开展垃圾分类宣传,2018年的主题是“垃圾分类、文明你我”,我院积极响应并开展相关宣传活动,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将生活垃圾,特别是餐余垃圾分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探索创新,建立了“餐余垃圾处置中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将继续进行优化,努力达到最好的效果[5]。

[参考文献]

[1]张一澜.对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思考及建议[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6,9(3):26-29.

[2]毕少杰,洪秀杰,韩晓亮,等.餐厨垃圾处理现状及资源化利用进展[J].中国沼气,2016,34(2):58-61.

[3]陈梦冬.城市餐厨垃圾回收制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8,30(8):49-50.

[4]呼斯冷,刘峻珲,贾爱兵,等.餐厨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以乌审旗餐厨垃圾处理厂为例[J].环境与发展,2018,30(1):67-68.

[5]陈立春,卞月红.南京餐厨垃圾特征、危害与主要处理方法[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29):38-39.

作者:姚建均 施跃东 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总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