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疾病预防饮水安全工程论文

农村疾病预防饮水安全工程论文

1内容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监测数据来源于2013年各监测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国家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之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系统中,枯水期和丰水期初审上报的数据。

1.2监测指标

微生物学指标(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毒理学指标(砷、镉、铬、铅、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溴酸盐、甲醛、亚氯酸盐、氯酸盐)、感官性状(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一般化学指标(包括pH、铝、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和消毒指标(根据饮用水消毒剂使用情况确定相应的指标,如游离余氯、二氧化氯、臭氧等)。

1.3水样评价要求

水样评价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执行,水样的所有检测指标全部合格,水质即为合格;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即为水质不合格。

1.4质量控制

由于监测县(市)的实验室条件所限,部分监测指标无法开展,水样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安排测试,保证水样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可比性及项目的完整性。

2结果

2.1单项指标合格率

塔城地区共上报228份水样,各监测县(市)均有部分单项指标超标,超标率最高为托里县(8.59%),额敏县最低,各监测县(市)单项指标超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5076,P<0.05)。单项指标以总大肠菌群超标最多共83份,超标率36.40%;其次是耐热大肠菌群55份,超标率24.12%;菌落总数48份,超标率21.05%。

2.2水质监测各项指标检测情况

228份水样,共测7752项次,总超标率5.77%;除消毒指标外,微生物指标超标率较高,其次是感官指标;毒理学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较低,见表2。

2.3枯水期和丰水期监测情况

监测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各114份,共检测570项次,枯水期水质检测指标超标数和超标率分别为139份,24.39%,丰水期为166份,29.12%,枯水期和丰水期除消毒指标外,毒理学指标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59,P<0.05),即丰水期高于枯水期,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7059,P>0.05)。

2.4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检测结果

抽检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各114份,共检测570项次,检出出厂水水样不合格140份,超标率24.56%,末梢水165份,超标率28.95%。除消毒指标外,出厂水和末梢水微生物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54,P<0.05),即末梢水超标率高于出厂水。

3讨论

经分析辖区监测县(市)上报的水质检测结果,发现部分区域饮用水水质中部分单项指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可认为这些区域农村饮用水工程供应的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57处集中式农村饮水工程中,除少部分供水处采取沉淀、过滤方式处理原水,而大部分供水处原水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通过配水管网送往用户。供水工程设备简陋净化措施缺乏或不当,消毒管理不到位以及地质原因,使微生物、毒理学、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呈不同程度的超标。如果饮用受污染的水,可患多种疾病,如介水传染病、癌症、结石、心脑血管硬化、氟中毒、砷中毒等。为保障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提高村民健康水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政府应增加投资,扩大自来水供应范围,完善农村生活饮用水基础设施建设,对已建设但设施陈旧的农村饮水工程,应进行制水设备的更新改造,完善其制水工艺,保证供水水质的卫生安全;②供水主管部门应选好水厂的水源水,严格水质净化消毒措施,加强供水站的行业管理,设专职卫生管理人员,加强对水厂工作人员的卫生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加强对水源周边村民的健康教育工作;③加强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包括农村改建和扩建饮用水工程的卫生审查和监督,防止水源受到污染;有效地开展水质消毒工作,做好饮用水的消毒治理等工作;④要定期对供水厂的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常规指标的检测,及时了解水质卫生状况,确保饮用水基本合格后再供周围村民使用,使村民喝到安全达标的水,保护村民的身体健康。

作者:阿达来提·托留汉 单位:新疆塔城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