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产管理范例

高校资产管理

高校资产管理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资产管理优化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资产越来越多,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都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有力保障,是高校长远发展的根本条件。在当前网络日益成熟的条件下,高校网络化管理资产,能够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有限的资产,实现资产利用最大化,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1“互联网+”时代高校资产管理优化的重要性

在当前网络日益成熟的条件下,网络化管理手段已经融入到各个领域,“互联网+”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高校教育创新的一个重点。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化管理需要的软件、硬件设施已经齐备,应用成熟的网络平台实现资产管理的网络化,可以实现资产管理的透明化、动态化、科学化、信息化和标准化,能够快速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管理水平,使资产管理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由于近年来高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资产类型不断扩充,种类不断扩大,数量越来越多,使得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管理力不从心。在这样的状态下,高校资产流失势必存在。因此,资产管理引入”互联网+”模式,可以有效改变现状,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精细化和高效化。

2“互联网+”时代高校资产管理优化路径

2.1提高网络化资产管理的认识

资产管理能够使资产长期处理优化状态,从而保证高校的办学活动,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资产管理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网络化管理,能够使高校管理水平步入信息化和规范化,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使高校资产实现最大化利用。这种网络化管理模式,能够转变管理理念,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实现管理服务于教学,从而促进科学研究有优质的资产作后盾,实现高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思想认识,了解网络化资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实现“互联网+”背景下资产管理的创新。

2.2运用大数据实现整合性管理

2.2.1变管理为服务,实现资产整体性管理。对资产进行网络化管理,需要构建成熟的网络平台,对每个类型的资产进行数据录入,运用大数据技术、云技术、信息技术等多元化技术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使高校各专业资产融合、专业部门联合、人员整合,实现高校资产管理的动态化和整体化。例如,某高校购置新书,完全可以采用“互联网+”模式管理,即运用大数据技术,对高校书籍的采购数据、借阅数据、利用率、咨询率、查找率数据等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形成明确、具体的采购数据,从而避免了凭经验和问题反馈模式形成的片面的采购要求,使新书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学生和老师的使用需求,

2.2.2管理灵活性。以高校实验室设备使用为例,高校的实验设置多而杂,需要单独设置管理人员进行教学安排,才能满足教学需要。利用网络化管理,能够快速对实验资产进行清查,了解使用情况,何时处于闲置等,从而快速与老师沟通,使科研实验设备高效利用。对于出现破损的情况,也完全可以定位至哪节课,哪位同学,何时损坏,何时补充等,使实验室设备始终处于优质状态,能够更好的保证教学的进行。

2.3运用互联网实现动态管理

2.3.1实现资产管理的动态高效性。在“互联网+”背景下,移动办公已经成为可能,管理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可以随时登入资产管理系统对高校资产进行管理,实现资产管理的动态性,时时监管完全可以步入常态化。因此,在网络系统中开发移动终端的APP,方便手机访问资产管理系统,并实现定位、通信、互访、共享等功能,才能转变管理模式,实现部门联合,共同参与资产管理,将资源进行整合,高效利用,提高资产管理的高效性。

2.3.2实现资产管理的互动性。移动终端办公模式在移动网络背景下具有较大的优势。既可以实现高校资产管理的实时性,又可以提高资产管理的互动性,通过通信软件进行信息沟通,了解和掌握资产使用情况,从而增加了资产管理的灵活性。

2.4运用互联网对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管理

2.4.1利用“互联网+”形成的大数据进行资产信息的深度挖掘利用。大数据具有一定和潜在规律,对其挖掘利用是对资产高效管理的新方法。特别是对无形资产管理而言,其规律的挖掘十分困难,传统的管理方法难于达到理想的挖掘利用效果。而“互联网+”背景下,利用大数据技术则可以轻松获得大量的精准的管理数据,并利用挖掘技术寻找其内在的深层次规律,对于开发利用无形资产具有较高的社会及现实意义。

2.4.2网络化管理模式下加速无形资产利用转化。无形资产看不见,摸不到,利用转化不容易。但在“互联网+”背景下,无形资产转化有了方便之门。高校可与企业、社会、市场形成网络交流,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使其在社会发展中不断积累,放大,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2.5建立健全相关的资产管理机制

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资产管理必须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尽快融入到网络化管理模式中去,构建完善、健全的资产管理机制。首先,结合高校自身资产条件完善网络平台和软件开发工作;其次,网络化管理方法和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再次,建立服务理念规范管理;最后,建立监督、绩效考核、奖罚机制,对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实施线上、线下、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燕,林萍.“互联网+”视阈下高校资产管理探析[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

[2]吴秋宁,陈文相.“互联网+”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7(10).

高校资产管理范文2

摘要:由于在高校建设当中经济管理具有极高的地位,所以,务必增强经济管理的力度,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保证,方可顺利开展各项教育管理工作,促进高校实现稳定、持续、健康的良好发展。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影响之下,为了明确合理化经济管理模式的运行,并将团队的综合素质提高,最大化地优化团队建设工作,从而使得高校经济实现正常、顺利的运转,促使教育工作稳步前行,最终,针对高校资产管理方面给出下述建议。

关键词: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建设;资产管理

高校的经济是否能够顺利、健康地发展以及学校各项建设是否能够顺利地进行,都是由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建设控制影响程度。高校在社会中形象的好与坏都是由高效经济管理团队的建设程度来决定,通过这方面的分析,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建设展开的各项工作都是由高校经济管理团队的建设控制的,因此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在高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效经济管理团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需要长期研究和探索,不断地总结和改进。高校经济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经济管理团队人员的选拔

经济管理团队的发展潜力由经济管理团队成员的素质直接决定。团队管理人员应该注重优秀团队人员的培养,从而有效地提升团队的工作能力。虽然团队人员的能力可以通过培训指导提升,但是,这样成效太慢,通过培训来提升队员的素质是有很高的时间成本的,而且队员去参加培训的时间是有限的,培训的不统一性对员工的交际能力、协作能力都会有影响。1.综合评价经济管理团队人员。高校经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高效经济管理不但需要熟悉文档管理知识和金融学知识,它不仅需要金融知识、文案管理等知识,而且团队人员还需要掌握一些会计专业的知识,所以,高效经济管理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总之,高校经济管理工作中包括财务的统计、整理、资金的预决算以及物资的分配和财产的管理等,经济管理人员还需要掌握文件转送等程序操作的方法。所以,团队管理人员在选择队员时,不仅要考察面试人员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知道面试人员对打印机、复印件、传真机等系统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同时,团队管理人员还需要考察面试人员对经济管理专业熟悉度,是否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目的就是为了选择优秀的复合型人才。2.全面考察,优选团队人员。需要很强的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才能良好地胜任经济管理的管理层,所以,经济管理对选择成员的要求很高。团队管理人员需要全面地考察应征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观察应征人员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最为重要的是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一定要高,最主要的是在工作中,经济管理人员对设备财产,在管理过程中是否能够做到公开公正。总而言之,在对员工进行录用时要保证录取的成员具备较强工作能力的同时还应该保证员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二、全方位提升团队人员管理素养

高校经济管理团队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否则就很难胜任当前的工作岗位。对于在工作中小有成绩就沾沾自喜的人是很难在工作中取得进步的,甚至还会在工作中不断地降低自身的综合素质。所以,团队人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修养,从而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然而对于经济管理团队而言,同时也需要为团队人员提供一个提升自我的平台,通过制定培养方案使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工作能力都能获得提升。1.制定合理的培训规划。对于经济管理团队中的新成员而言,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工作时,其工作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重要是新成员还没有成熟的团队意识,综合上述问题对员工的工作能力是有影响的。对于一部分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成员而言,他们缺乏工作经验,因此,为了让刚出校门的新成员能够尽快融入团队,可以通过进行一些培训活动为新成员灌输一些实践工作的思维。例如:为新成员提供一些实践工作能力的机会,从而使新成员能够在短时间内积累工作经验。2.培养团队人员的新技能。为了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高校及管理团队应该随时为团队更新专业知识,通过更新专业知识才能使团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团队人员也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地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例如:通过网络教学视频学习相关的网络知识,并且将其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借此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

三、对高校资产管理及团队提出的建议

要想做好高校资产管理就应该有一支优秀的经济管理团队作为基础,根据实际工作的情况对高校的资产管理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加快高校固定资产的制度建设。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遵循国家对资产管理建立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与此同时,高校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而建立本校能够操作和可以实施的国有资产规章制度。通过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高效管理,从而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具体可建立以下制度:财产保存管理制度、使用和维护制度、资产的购置和验收制度。2.完善高校资产管理考核体系。首先,应该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从而完善固定资产的考核标准。为了方便统计和账本核对,可以使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其次,应该制定一个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考核的标准。各个高校还应该通过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针对本校固定资产制定一个考核指标。3.运用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大数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分虽然都创建了资产管理系统,但是并没有形成资源共享。因此,通过实现资产管理的集成化、数据化、和信息化来解决办公自动化的问题,是为了实现学校构建“国有资产综合管理平台”。4.建立运作资产管理的理念。创建使资产在运作中增值、保值的观点,通过将经营资产理念融入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中,从而推动资产管理的创新,逐步地实现资产有偿使用和效益评价制度,从而确保资产增值。

四、结语

高校经济管理的运转和各项教育工作正常运作都是由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建设的发展决定。因此,必须注重建设经济管理团队,从而促使经济管理团队能够不断地提升并发展。同时,做好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是为了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保值。

参考文献:

[1]夏文红.浅析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建设及资产管理[J].江苏商论,2015(9):145-146.

[2]程小果.浅析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建设及资产管理[J].生物技术世界,2016(4):298-298.

[3]李茂.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燕山大学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3-5.

[4]李金山.管理团队建设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分析[J].品牌,2014(8):117-117.

[5]李雪玲.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现状及改革策略研究[J].科技风,2017(9):35-35.

作者:汪纯峰 单位:湖南信息学院

第二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影响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虽然极大促进了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扩大了国有资产投入高校的规模,但也因为缺少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制度,暴露了很多问题,因此,想要保持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势头,提高人民整体教育水平,就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现实意义;评价指标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一)国有资产在高校内部的分配不均衡。对于高校而言,很难做到多个学科齐头并进,其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每个高校都会有其优势学科,也会有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的学科。当国有资产进入高校,由高校进行内部分配时,往往会更加偏重于优势学科,忽视劣势学科的需求,这样不仅会加剧强更强、弱更弱的学科发展的两极分化,更不利于高校、乃至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二)高校的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国有资产分配到高校后,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对设备的进行性能检测与归纳分类,在没有充分了解设备的情况下很可能会造成设备的非使用损耗;同时,高校没有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知识培训,可能导致在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因不熟悉造作规程、不了解注意事项、没有使用过类似设备造成的操作失误和使用不当,不仅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下,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而且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三)高校缺乏完善的国有资产使用监督机制。国有资产投入高校的初衷是通过学生对设备的实际操作,使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效率更高,同时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不仅能够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也能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然而,虽然国有资产在高校的投入带来了种种好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一,在高校内部,国有资产设备的使用权限是公开且不需要登记的,任何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使用,责任归属不明确,一旦发生人为的设备损坏等问题,没有办法找到明确的责任人;二,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人没有及时统计和评估国有资产设备的相关信息,对其寿命长短、使用规程和维护标准的具体数据不明确,导致设备的使用、维护效率低下,且极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基于以上两个问题,高校应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的使用监督机制,明确责任人,使国有资产能在高校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和功能。

二、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现实意义

(一)是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的需要。国有资产是国家财政税收在社会中的反馈,是一种公用资源,由全体人民共享,一旦这部分资源遭到损坏,会造成我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极大伤害。然而就现实而言,仍有一部分人意识不到国有资产的重要性,会在有意无意中对其造成伤害,特别是有个别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怀着事不关己的心理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工作效率低下且工作失误较多,因此,想要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构建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二)是顺应时展,提升高校教育水平的要求。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校的教育方式和管理制度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国有资产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高校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不能因时而变,增加新的时代精神,势必会限制高校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各高校中,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缺失或不完善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这对高校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甚至会成为限制我国教育水平提高的桎梏。(三)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会在多个方面促进高校的发展:一,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制定一套明确的工作奖惩制度,不仅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加其工作积极性,还能使构建工作有据可依,使工作更具科学性,效率更高;二,当前高校管理工作并没有系统化的绩效评价机制,评价工作的开展是盲目、没有明确标准的,而构建起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为其它管理的绩效评价工作提供范例,促进绩效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三,根据国有资产投入高校后的效果反馈,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可以更加科学的制定国有资产分配计划,使国有资产能正确投入到最需要它的地方,并发挥其最大作用。

三、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原则及具体内容

(一)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合理性原则。评价体系的构建,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其它高校的经验,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实事求是,确保绩效评价体系切实可行;二,核心利益明确原则。国有资产投入高校的初衷是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增加学生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操作的能力,因此,在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工作中,要始终把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作为核心利益,使其更好的服务于高校师生,充分发挥对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三,规范化原则。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我国高校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绩效评价体系的质量将成为影响我国教育水平上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校必须构建一套规范化的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要立足于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增加其合理性;要着眼于其它高校的长处,取其精华,增加其科学性;要考虑多种可能性,防范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突发情况,并提前制定好应急措施,使其成为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应该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国有资产的实际使用率。国有资产是一种社会公有财产,是全体公民所共有的资源,其根本属性是物质使用性,因此,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应该关注其物质使用性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二,国有资产的社会效益体现。高校不同于社会中追求经济效益的商业机构,其更多担负的是教书育人、提高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社会责任,而高校的国有资产是国家财富反馈于社会的结果,其初衷就是辅助高校开展教育工作、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国有资产的绩效评价中要更加注重其社会效益的体现;三,辅助高校培养人才的作用发挥。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对高素质的人才有着迫切的需要,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其肩负的就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责任,之所以国家会持续加大对高校的国有资产投入,就是希望通过国有资产的使用,可以帮助高校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为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助力。(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方法。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关键就是绩效评价的方法,而绩效评价的开展主要从三个层面入手:确定评价目标、绩效追踪和最终评价。在确定评价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选择符合高校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并为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正确的方向引导;绩效追踪是保证绩效评价公平性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加强监管力度,避免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损坏;在最终评价环节,要积累工作经验,勇于承认工作失误,敢于承担失误带来的后果,并为整个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总结评价。(四)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方法。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共有三个部分:一,制定明确的评价指标。为了保证绩效评价的公平公正,就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绩效评价指标,这个指标必须是在综合考虑了国有资产的质量、使用频率、安全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的,且具有明确性和可行性;二,及时对管理绩效进行评价。为了及时将评价结果向有关部门反馈,开展下一部分的工作,对管理绩效的评价工作要注意时效性,提高工作效率;三,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对高校国有资产进行的评价要及时反馈,并进行系统化的实施,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和层次进行二次评价。综上所述,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渐深入,国有资产在高校中的规模越来越大,这无疑给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因为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缺失等问题,高校在管理国有资产的过程中暴露出种种问题。本文在分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现实意义、应遵守的原则及具体内容,旨在推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加强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樊鹏.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

[2]周春梅.如何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之我见[J].财会学习,2017(03)

[3]张钧苗.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对策研究――以浙江省高校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04)

作者:方锦华 单位:山东政法学院

第三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浅析

摘要:在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实施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高校国有资产领域的“放管服”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分析了“放管服”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关系,探索从标准监管、内控监管、机构监管这三方面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并提出应建立大数据国有资产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注重对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日常审计,以充分促进国有资产管理中“放管服”功能的落实。

关键词:简政放权;放管服;国有资产管理;高校

随着国有资产体量的逐渐增大,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要求的日趋细化和风险压力的逐步加大,如何在业务广、差异大、创新多的特殊复杂环境下,有效地解决好“放管服”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关系,将国家简政放权的政策落到实处,已成为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放管服”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持续攀高,国家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迫切需要继续进行简政放权的改革。2017年4月,教育部与其他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7〕7号)(以下简称《意见》,文件明确要求,要进一步破除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广大教学科研人员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简政放权是同中国整体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相适应的“放管结合”。一方面,如果高校对国有资产管理干预过多、管得过死,事前审批和事后监管事项繁琐,势必造成国有资产限制太多,不利于发挥国有资产对学校教学科研事业快速发展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如果高校对国有资产监管简单地进行放权,或把权力一放了之,这样就容易形成监管盲点,违背了简政放权的初衷。因此,高校国有资产在进行管理时,重点既应放在国有资产的监督责任上,更要充分挖掘学校各类教职员工在使用国有资产来支持学校教学科研等事业发展的积极性。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关键是“管理什么”和“如何管理”。“管理什么”就是要转变国有资产管理的理念,制定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规则、流程和标准,使高校明晰界限、依法监管,维护高校的公平公正。“如何管理”是要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和方式,避免国有资产管理的交叉点和盲点,加快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协调沟通,打破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沟通不畅各自为政的问题,切实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效能。并且,无论采用哪种具体的管理安排,都要从发挥学校教学科研的主体作用的视角出发,辅之以必要的结构性安排。

二、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审批事项过多。和国家行政机关一样,高校国有资产领域的审批制度改革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仍然有太多的诸如审核、审批、备案各类项目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整个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例如购买设备,在现有审批制度下,可能需要跑好几家部门,盖几十个公章,这种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的耗费,严重挫伤了学校工作人员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的积极性。二是审批过程较为随意。对于某次资产购买或使用行为,即使完全符合要求,可以授予张某,也可以批准给李某;审批可以立即批准,也可以过一段时间再批准。整个审批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撑,负责审批的工作人员可以较随意的处理,容易造成审批权使用不当,甚至产生“利益输送”等贪腐现象,扰乱高校内部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秩序。三是管理短板突出。许多高校的管理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能交叉和管理盲点,同时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也普遍存在。在“放管服”提出后,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没有完全建立,不同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差,如果此时盲目下放权力,容易造成高校管理混乱,极大降低预期效果。

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放管服”模式探析

1.机构监管,加强国有资产的统一管理

高校可以以各归口职能部门为基础,组建学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校国资委”)。校国资委作为全校国有资产的统一监管机构,负责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框架构建,完善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体系。从宏观层面看,校国资委负责限制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的系统性风险,并从全体教职员工的视角对国有资产职能部门的管理行为和信息披露进行规范,能够让国有资产信息对全体教职员工透明,维护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公开公正。而各职能部门可以负责从单个职能部门视角评估分类国有资产的使用保护状况、业务流程和风险事件受理等情况,从微观层面降低全体教职员工的个体风险。

2.标准监管,明确国有资产的边界

要完善资产从配置、使用、处置全流程的标准体系,将国有资产管理全流程的标准体系纳入学校总体建设的具体规划之中,逐步建立高校国有资产各类管理标准,为资源配置、使用、处置提供明确的科学依据。同时,探索资产合理调剂机制,研究运用行政、经济等方法,促进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另外研究如何统筹国有资产与经费预算管理,实行按标准配置原则,按标准使用原则,按标准处置原则,创建能够按预算办事、按标准花钱、按财力建设的高校国有资产环境。同时,国有资产清查制度是账实相符的重要保证,也是摸清国有资产存量边界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也应建立国有资产清查制度,并不断修改完善。

3.内控监管,防范国有资产的风险

2012年11月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旨在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高校也应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高校国有资产内部控制精细化的管理体系,来堵塞管理中的漏洞、消除监管隐患。通过实行内部控制,能够保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合法合规,特别是摸清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领域的潜在风险,并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从而整体上提高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服务效率和效果。

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放管服”模式的具体落实

1.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国有资产统一管理平台

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搭建起统一的“大数据国有资产管理平台”,来保障国有资产管理的“放管服”模式推进,是解决既放得下,更管得住的问题的有效途径。依托大数据国有资产统一管理平台,校国资委能够对各类国有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的分工职责、业务流程、人员权限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和价值挖掘,完善国有资产审批流程,提升国有资产管理领域各类决策的时效性、准确性,从而使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进入到大数据依托下的动态管理模式。大数据国有资产管理平台包括管理一体化、决策一体化、系统一体化、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框架。第一,管理一体化是指通过集合各类国有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的业务平台,建立智能化的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平台。第二,决策一体化是指利用各职能部门的众多业务条线组成的大数据网络,收集、整理、加工各业务条线的国有资产的决策信息,方便各级职能部门的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和有效监管,并克服各自为政、效率低下的问题。第三,系统一体化是指通过不同管理业务系统模块之间的集成,打破系统之间功能分割、数据分离的状况,实现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对各职能部门的报表实施并表监管,维护国有资产管理领域的稳定和安全。第四,业务一体化是指根据国有资产管理需求进行数据供给和业务模型整合,从整体的视角来审视管理需求,不同业务流程通过分工协作进行业务整合,以减少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交叉点和盲点。从而在满足国有资产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上的投入最小化,构建一体化服务支持体系。

2.引入利益相关者群体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完善国有资产领域的360度参与体系

没有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国有资产管理的“放管服”模式得不到相应的认可和信任支持,终究会根基不稳,难以持久,对此,高校应积极建立起利益相关者群体的规制性参与体系。首先,应增强各个院系教职工等利益相关群体对学校国有资产各类审批制度改革的参与度。对重大经济决策或者重大制度改革,应自觉将全校的所有利益相关方引入决策、执行、评估、监督等全过程,通过他们的参与,增强他们对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信任水平,同时也能够增强决策或改革措施的针对性、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让各项“放管服”的措施真正落地。同时,充分发挥校内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借助学术理性打破权利惯性。一些各院系存在争议,但确实能为学校国资管理带来实际效益的措施,可请学术委员会中的专家团队充分论证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以这样的方式提出的政策措施,更容易获得各院系各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使各种简政放权措施的推行更加科学有力。引入市场机制,采用社会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通过正规程序,委托社会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利用相对置身利益之外的外部人,依照规范的程序,对高校现有的各类审批事项进行取舍和下放与否的评估,以及制定各类审批事项和非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核标准和目录编制标准,推动学校国有资产领域的审批改革,进一步走向科学、规范和深入。同时,委托社会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承担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部分管理任务。与审批制度改革相关的职能比如土地评估、规划评估、项目可行性评估、建筑评估、处置评估、出租出借评估、拍卖评估等,都可以通过市场上的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按照公认行业标准来做。特别注意规范高校专业性评估种类,压减不必要的评估,降低评估成本,让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成为高校教学科研创新的台阶,而不是门槛。

3.定期反馈,对各类审计、检查发现问题进行处罚。

运行效果和质量给予定期的审计测试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高校的内部审计逐步由差错防弊型的监督转变为防范风险、促进管理型的监督,保证高校内部审计对学校国有资产监管发挥实际作用。同时,学校应重视财政部、教育部等上级部门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领域开展的各类专项检查。对学校的各院系不执行有关制度、超预算项目、超标准配置资产和未经审批擅自购置或处置国有资产等违规、违纪行为,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切实落实监管责任。总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是国家经济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而言,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利用效率是高校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在简政放权的时代大趋势下,处理好高校国有资产的“放管服”,发挥好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功能,服务于高校发展是一项长效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它需要制度支持、技术支持和多方力量的参与和配合,只有不断创新,同时落到实处,其在学校各项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蒙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4(1)

[2]刘莉,樊庆文,徐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财务与金融,2013(1)

[3]黄小敬.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J].学术论坛,2012(5)

[4]曹萍.新时期高校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构建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9)

[5]于爱娟.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相关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31)

[6]姚金武,毕晟.高校国有资产:明确权属强化财政监管[J].中国财政,2010(15)

[7]厉以宁主编.中国道路与简政放权.商务印书馆

[8]张占斌.经济新常态下简政放权改革新突破.行政管理改革,2015(1)

作者:赵强 许葵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

第四篇: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

摘要:针对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意识相对淡漠、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管理队伍力量相对薄弱、管理手段难以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等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通过加强理解实验室固定资产的内涵和管理的重要意义、理清工作思路和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理顺工作关系,管理部门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理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建立一支高水平有素质的稳定队伍、整理固定资产信息、建立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等对策,为进一步规范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提供指导。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

为了管好用好实验室固定资产,各高校一直在努力探寻好的方式方法,在管的环节上下过不少工夫,出台过多种管理制度和办法,但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效率并没有因此得到明显提高,资产的流失、损坏、闲置、重复购置现象仍然存在。依据多年工作实践和调研结果分析,受“重管轻理”或“管而不理”为主导的管理理念影响是导致管理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为此,文章提出在管理过程中树立“管好”先要“理好”,“理”先行于“管”,“管”“理”不可偏废的管理理念,以其在提高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上有所启发。

一、我国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急剧扩张,实验室固定资产规模也相应扩大[1]。所以,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成为重要课题,研究发现,在管理工作中出现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管理意识相对淡漠,具体表现在重视货币资产的管理而轻视实物资产的管理,重视资产建设而轻视资产维护,重视资产投入而轻视资产使用,重收入而轻节支,随意购置仪器设备,造成重复购置和闲置积压;且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主要由国家投资建设,在使用过程中责任不清,资产使用人不承担任何经济责任,导致高校管理者缺乏产权和责任意识,资产管理主体责、权、利不明晰[2],也是导致管理意识淡漠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管理者和使用者管理意识的淡薄,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包括购买、验收、使用、日常维护与维修、报废等流程,是伴随资产始终的动态过程[3]。在这个过程中牵涉到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等,涉及到的人员有专门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既有老师又有学生,涉及环节和人员较多,由于有的高校缺乏明确的绩效考核机制,导致资产管理责任模糊,设备好的时候是大家共享,人人都是主人,可一旦出了故障或其他问题就互相推诿,出现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现象;有的高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但缺乏相应的监督机构来保证制度的落实,使制度成为一种摆设,导致管理无章可循或有章难循,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三)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目前,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大多为三级管理模式[4],管理部门负责招标采购、报废、维修等工作,使用部门负责申报购买计划和专管,领用部门具体保管。管理部门把仪器设备分配给使用单位后,由于相互沟通渠道不畅,联系也不够紧密,且很少主动上门对设备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和回访,不能从使用部门了解供应商供应产品的质量,也不能准确了解使用部门的使用情况,而使用部门又不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资产使用情况,导致对资产管理脱节,不到位。

(四)管理队伍力量相对薄弱,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

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包括专门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如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和使用单位的管理人员(如各学院实验室的老师等),这部分人员有的是兼职做,有的是专职做,大多数人不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且学校对这部分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不够重视,外派学习交流的机会少,导致相关管理人员业务不专、不精。特别是使用单位管理人员在学校地位相对较低下,工作能力很少得到有关领导和教师的认可,使得他们工作积极性不高[5],消极怠工现象比较普遍。资产管理人员在职称晋升方面比起教师岗位来机会少、难度大,这也打击了一批真心热爱这个岗位的人员工作积极性。

(五)管理手段参差不齐,难以适应当前形势需要

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与单机静态管理模式是目前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模式。单机静态管理模式仅仅停留在信息登记层面,并没有将信息网络化,与传统手工管理一样存在不足,管理者和使用者无法实现随时随地查看全校的实验室固定资产状况,既不利于全校统筹管理,也不利于学校资源调配和资源共享,这与当前快速扩大的教学规模和快速发展的科研工作不相适应,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加强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针对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为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目标,提出以下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一)理解实验室固定资产的内涵和管理的重要意义

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是保证高校教学、科研、开发等工作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6]。首先要在这方面加大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的内涵和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二要让各级领导转变观念,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三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的宣传和贯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职责和重要性。

(二)理清工作思路和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高校实验室的固定资产是满足教学、科研的有力物质保障,所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应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基于这个目标,管理部门要下到基础部门去调研,听取管理人员、使用人员以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出尽量满足当前实际需要的规章制度。在固定资产申报、采购、使用、维修和报废等环节要制定出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比如完善实验室固定资产购置的管理制度,重视资产购置的计划性,尽可能地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资产的浪费;完善实验室固定资产采购的管理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要强调规范采购,提高采购工作效率,日常管理要强调管理的连续性,引进绩效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等。通过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来提高实验室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7]。

(三)理顺工作关系,管理部门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

通常,高校实验室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的是三级管理体制或管理责任体系,因此,各管理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理顺工作关系。以往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式大多是停留在表层的、静态的、封闭的服务方式,按照当前的形势要求,管理部门应该要走出办公室,到各使用部门多走访,检查监督,同时也对使用单位提供一些技术指导,到学期末要对使用部门的各种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有故障的要及时主动地维修,以备下学期上课能及时用上。在检查工作过程中,表现好的单位或个人要进行及时表扬,并将好的做法宣传出去为其他部门提供借鉴,使用部门也要将工作中好的想法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来充分发掘实验室固定资产的运行潜力。

(四)理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建立一支高水平有素质的稳定队伍

理会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把以“物”为中心管理转移到以“人”为中心管理的重要举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资产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对资产管理工作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一要通过各种途径对现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业务培训,给他们提供多渠道、多方面的学习机会,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通过吸收新知识、新理念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二要吸收一些具有现代管理理念和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固定资产管理岗位,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8];三要完善以提高绩效为目标的人事管理激励机制和评价制度,对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在实际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绩效奖励,并在职务、职称升迁方面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9],对管理意识淡漠,存在擅自挪用、滥用固定资产等问题并造成资产流失的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做到奖惩分明;四是提高资产管理部门的决策地位,学校要多听取资产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他们主人翁的作用。有了一支强大的管理队伍,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效能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10]。

(五)整理固定资产信息,建立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

高校应实现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结合现有的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建立本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对资产状况上网登记[11]。建立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要打破计算机单机静态管理模式,对所有固定资产从采购到报废整个过程进行全面跟踪管理,实现全校各部门信息数据联网,使得管理者可以通过上网随时掌握家底,用户可以通过上网查询顺利实现资源共享,购买设备可以全校统筹考虑尽量避免高精尖仪器的重复购置,使实验室固定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废都处于制度的严密监管之下。

三、结语

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动态的工程[12],需要高校管理者从思想上重视,管理过程中树立“管好”先要“理好”,“理”先行于“管”,“管”“理”不可偏废的管理理念。充分理解实验室固定资产的内涵和管理意义是思想基础;理清工作思路和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机制保障;理顺工作关系,管理部门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是有效途径;理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建立一支高水平有素质的稳定队伍是管理关键;整理固定资产信息,建立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是技术手段。总之,必须充分认识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加强管理,为高校的综合实力水平提升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朱丽霞.从资产清查环节入手强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实验室科学,2015(5):213-216.

[2]张善军.加强高校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J].经营管理者,2014(12):211.

[3]刘映琦.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2(4):197-199.

[4]郭方明,唐金红,姜桂华.人本管理在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0(2):172-173.

[5]崔金腾,张克华,李月华.提升高等学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效益和安全管理保障[J].教育教学论坛,2016(7):23-24.

[6]李贺敏.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5(8):108-109.

[7]朱卫卫,曾琛,姚轶.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5):758-759.

[8]王明星.新时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5(3):181-183.

[9]孟妍.试论人本管理理论架构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5(7):102-104.

[10]王晓勇.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延安大学学报,2009(3):125-128.

高校资产管理范文3

一、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职责不清

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大部分学校固定资产。但一直以来,高校国有资产却存在职责划分不清的问题,有的将高校资产管理这一职能划分在了财务管理这一部分,有的将高校资产管理这一职能划分在了国有资产监管这一部分。这种职责划分不清的问题,导致了各自职能不明确,导致高校资产管理成了谁也能管,但却谁也不用负责的状况。因而,高校资产管理弱化最根本的问题可以说是高校对资产管理的职责不清,体制不顺这一原因所导致的。

(二)设备设施购置随意,造成浪费

当下许多高校将大部分的资产用于购买一些不实用,但却新颖、先进的设备设施,造成了购买的设备设施脱离的实际的需要,使用效率低下,资产过度浪费等现象。如近几年各高校争购一些办公用品导致各办公室的办公用品过多,最后造成过剩,浪费。甚至有的高校的办公用品过多堆积,失去其使用价值后,就将其当成垃圾扔掉。有些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总量已经达到一个非常可观的数量,但仍在不断购买,却忽略了图书的教学参考价值,使得许多图书的使用效率过低,甚至有许多还是新的。

(三)资产账实不符

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中又一存在的问题是固定资产的存量不清晰,造成账实不符的现象。许多固定资产的记录不明确,要不是没有记录,要不就是明细不清。在记录固定资产时,部分院校往往不按照部门的相关规定,而是按照传统的观念处理。比如高校的固定资产不按照财务的有关规定核算和记录。有总账,却无明细账,从而导致明细不清的现象。这种做法,将会导致高校资产的严重流失。许多高校零星地购买图书,因为没有达到一定的数量,而没有记录为固定资产。最终,购买的图书数量比高校财务账面上的固定资产的数量要多很多。

(四)报废资产未达报废标准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环节是严格履行固定资产报废的报批手续。但现在许多高校在进行固定资产报废的时候,都未按照相关的报批手续,令固定资产报废的随意性很强。往往一些价值量大,却未达到报废时间的设备设施就提前报废,更未经过学校相关领导或决策层的讨论研究,而是按照相关人员自己的意愿就进行报废。

二、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高校资产管理责任制

高校资产管理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并非代表高校资产的管理就完善。科学合理管理高校资产,不仅需要建立和完善高校资产管理责任制,还应该落到实处,做到真正的责任分明,权责统一。同时,建立专门的高校资产管理机构,对全国高校资产的安全完好负责,并设置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高校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审批,合理使用高校资产,优化资产使用结构。另一方面,设置相关部门,负责购置有使用价值的设备设施及提高其使用效率。各级政府部门也应强化对高校资产使用情况的监督与管理,并进行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提高其合理使用高校资产的自觉性。首先,加大对高校资产使用情况监督的力度,切实加强对高校购置固定设备设施的监督力度,并将固定设备设施的使用力度和保存的完整性作为对高校的监督重点,作为考核高校领导经济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有违法犯纪行为的高校和高校领导,要追究其一定的责任,并扣减其一定的项目资金。其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高校资产的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对高校每一笔资产的支出和收入进行定期分析,促进高校建立健全完善的资产管理体制,保障高校资产的健康发展,维护高校资产的安全。

(二)完善固定设备设施购置验收制度

高校在对各部门、各科室进行资产购置的时候,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和调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根源上防止重复购置、闲置和浪费。这是因为高校所购置的固定设备设施数量和资金都过于庞大,因而高校在购置固定设备设施时,可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成立专门的小组,对公开招标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在采购前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合理调整采购价格,确保设备设施优质优价。针对质量不达要求的设备设施,要坚决拒绝接受,杜绝各类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而固定设备设施购置进来之后,还要根据相关的措施及规定进行登记、验收和保管。并且,固定设备设施的保养工作也需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以此来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和损坏。

(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册,加强对账务的管理

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详细记录在账簿中,才能全面地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变动情况,便于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和使用。其具体方案如下:

1、建立固定资产的总账。用三栏式帐页,并根据会计相关知识中的科目中的固定资产汇总表,对固定资产的支出和收入进行登记入账,财务人员凭借相关凭证做原始账目。如,某高校领导从银行取得一定金额的资产,计入原始账目则为“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

2、建立固定资产的明细账。用多栏式帐页,按固定资产分类设立明细账,分别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使用中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要固定资产、自有固定资产和租入固定资产这七大类。设七个户头,每个户头下面可设若干个分类明细。

(四)严格固定资产报废制度

固定资产的报废、意外被损等将导致高校资产的减少。因而,高校因按相关规定和程序等方式,减少固定资产的报废。对固定资产的报废不能继续使用的情况,应按相关规定办理报废手续。首先由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再由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报废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具备报废的条件,并对执行好的部门和违反相关规定的部门进行一定的奖惩制度。报废原则可按以下为依据:

1、报废设备达到规定的最低使用年限,不能使用,无法修复。

2、超过最低使用年限能修复,但维修费超过原价的50%。

3、从使用安全角度出发,设备不能使用,但未达到规定的最低年限,需要专门机构鉴定的设备。

三、结语

总之,防止高校资产的流失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并需要长期、经常进行下去的任务。高校资产管理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做好的一项工作。因此,对于防止高校资产管理这一问题,建立和完善高校资产管理责任制需要的不仅是高校的努力,更有赖于国家有关立法部门。要想更好地解决高校资产流失这一问题,离不开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离不开各项体制与机制的有力保障,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及高校师生的积极配合。因而,只要各部门、各机制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思想上重视、行为上行动起来,各司其位,共同努力。才能建立健全完善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从而保证高校固定资产的不流失,增强高校的办学活力。

作者:王红艳 单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校资产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一、引言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我国高校资产管理历来重投入使用,轻产出回报;重账面管理,轻效率提升,使得众多高校出现教育经费紧张、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另一方面又出现资源浪费和资产长期闲置等现象。以上问题反映出我国高校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高校资产管理能力亟待加强。但到目前国内外针对高校资产管理能力的评估分析和指标体系构建极为少见,且没有系统的分析统计方法。因此,亟需建立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能力评价体系,以便进一步提高高等院校资产管理效率,充分发挥资产的运营效益,进而提升学校资产管理能力和水平,化解和消减学校财务、资产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高等院校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资产管理能力的定义及构成

所谓高校资产管理是指高校通过对其所拥有资产的具体使用和有效配置,以保证资产保值增值的各种经济管理活动。管理能力作为一系列组织管理技能、领导能力的总称,从根本上说就是提高组织效率的能力,从高校资产管理角度来说就是领导班子、管理队伍对高校资产管理组织机构、制度措施、意识理念、科学手段等的全面掌控和驾驭的能力。高校资产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组织机构设置、制度规范健全、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信息化程度等各项指标上。本文重点参考了刘晶(2002)、李兴国(2005)、赵金柱(2008)、吴英杰(2013)等研究人员在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确定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将Delphi和AHP法引入到资产管理能力评价体系中,用Delphi法构建资产管理能力评价的各项指标,用AHP法确定各项指标的相对权重,以提高综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基于Delphi的资产管理能力评价指标筛选

德尔菲法(DelphiTechnology,简称Delphi)是专家调查决策法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其就一定的问题函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彼此匿名的情况下,进行数回合的问卷调查,将每次调查后的问卷分析结果连同新的问卷再次反馈给各专家,作为修正其先前意见的参考,如此经过多轮反复,直到意见趋于较集中,得到一种比较一致的、可靠性较高的意见为止。Delphi预测的实施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步骤:一是明确调查主题,组成该研究领域的专家小组;二是下发第一回合Delphi问卷,提出所要预测的问题和要求,并附上相关背景材料,各位专家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预测意见;三是汇总第一回合问卷的专家意见,列出图表,并分发给各位专家,让其比较他人与自己意见的不同之处并修改自己的意见和判断;四是收集所有专家的修改意见,汇总分析,制作并分送第二回合Delphi问卷;五是按照第一回合做法,收集意见,汇总并分发,再收集汇总,得出第三回合问卷。如此反复,直到反馈结果趋于集中稳定为止。本研究运用Delphi法选择了13名从事管理、科研以及相关教学的专家,通过三回合的Delphi问卷,经过汇总分析,最终确定了13个资产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管理队伍6个,管理制度5个,管理水平2个。

四、基于AHP的资产管理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在高校资产管理能力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对评价结果的重要程度和贡献率均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其相对贡献程度赋予不同的评价权重。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即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并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判断,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并利用数学方法确定表达每一层次的全部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AHP法分析解决问题大体需要经过五个步骤:一是建立问题层次结构模型;二是构造两两判断矩阵;三是进行单层次排序,四是进行一致性检验;五是层次总排序。前述表1的构建已经建立了三层次的评价模型,其中13个二级指标作为指标层,3个一级指标作为准则层,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作为目标层。判断矩阵构建一般采用1~9比例标度法,1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3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5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7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9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2、4、6、8则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首先整理分析Delphi问卷咨询结果,进一步与专家交流,修正指标标度,再对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即可构造出各级指标的判断矩阵。以管理队伍指标判断矩阵为例,该指标下共有6个影响指标,A1={A11,A12,A13,A14,A15,A16},需要对彼此间的影响程度进行两两比较,若指标Ai与Aj的重要性之比为aij,那么指标Aj与指标Ai的重要性之比为aji=1/aij,指标自身的比较重要性均为1。其中A代表准则层判断矩阵,A1、A2、A3分别代表指标层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矩阵。列出两两判读矩阵后,首先要计算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再计算特征向量即权重向量W=(w1,…,wn)T和一致性检验参数CR,如果CR全部小于0.1,即通过一致性检验,权重结果有效。这一过程可以通过手算或者利用Matlab程序进行计算,本文通过Matlab程序计算得出各级指标权重如表3所示,合成权重为一级、二级对应指标权重的乘积。得出各项权重后,对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其中,CRA=CRA3=0<0.1,CRA1=0.0667<0.1,CRA2=0.0233<0.1,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说明权重计算结果是有效的。

五、结语

高校资产管理能力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问题,建立一个科学、可操作的评价方法体系对高校资产管理进行全面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Delphi-AHP的资产管理能力评价方法是依托Delphi强大的信息量化优势结合AHP对多目标、无结构特性复杂问题的综合解决能力而形成的一个集成的决策评价体系,从管理队伍、管理制度、管理水平多个维度实现了高校资产管理能力的全方位定量描述。二者的有效结合,既充分发挥了Delphi强大的目标预测优势,又将其松散的指标体系转化成了具体的评价工具,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保证了评价系统的可操作性,能够全面、直观地反映出高校资产管理的能力水平。

作者:王明星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

第三篇:人本管理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一、基于人本管理理论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核心模式架构

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又是管理活动的客体。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每位教职工既是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也是资产管理活动的被管理者。人本管理理论模式是基于人本管理中“人是目的”这一理论前提,来揭示人本管理理论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的一套稳定的组合方式。因此,依据人本管理的理论架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模式如下。

(一)基础:正确认识和定位组织成员,揭示存在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以明确校、院(系)的管理职能,降低管理重心,下放管理权力,调整管理跨度,规范管理行为,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激发各级组织的活动。学校的资产管理部门与院系的二级资产管理员间存在着指导执行、互通协作、分级管理的关系,基本能够实现固定资产下放至个人名下保管,保证学校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但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制度不健全。

首先,高校固定资产监管的法治缺陷,主要表现为专门性法律缺失,产权关系不清,监管主体的法定权责不对称,现有法规操作性低,法规实施及保障措施不力。其次,缺乏完善的资产共享机制,资产利用率不高。许多高校为了满足扩建、评估等的需要,盲目采购大量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存在“重采购,轻配置”现象;由于学校缺乏相应的物资共享平台,仪器设备配置不均,无法真正实现“按需分配”。这既增加了学校的资金投入,又加剧了仪器设备的浪费。再次,二级资产管理员的考核评价机制缺失,无法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各高校虽已制定了各自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明确了资产管理人员的职责,却忽视了对二级资产管理员的激励与支持。学校没有制定明确的资产管理考核评价机制,使二级资产管理员的工作热情仅限定在资产管理部门的督促与指挥下,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同时无法得到本学院教职工的充分配合,严重阻碍了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缺少固定资产损坏赔偿制度。高校固定资产是保障全校教职工及学生正常工作和学习的物质基础,但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由于缺少相应的损坏赔偿制度,许多师生不爱惜和保护学校的公共资产,甚至随意丢弃物品、撕毁资产标签,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麻烦。

(2)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从上至下的重视与配合,才能进行有效管理。但目前,许多学校领导并没有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仍然“重钱轻物”,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可有可无,从而造成教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轻视,在人员或资产变动时,教职工也无主动意识处理各人名下资产,导致许多资产流失。

(3)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资产管理队伍由资产管理部门的专职管理人员及二级学院的兼职管理人员组成,他们一般由后勤人员、教师队伍、实验室管理人员中选拔而来,其素质水平存在差异,同时,工作的热情和敏感度也决定了各人对待资产管理工作的态度与做法的不同。在此情况下,如果高校不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定期业务培训,就有可能造成资产管理工作的偏差与不足。

(二)外因:建立健全制度和营造环境

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目标,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就外部因素而言,资产管理的制度和环境显然是最重要的。因此,一方面,高校应改革陈旧的、不合时宜的,严重束缚资产管理工作、约束教职工教学科研活动及思想的制度,根据整个社会的变化和学校的需求,不断更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资产管理人员及教职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以适应新时期的新需要。另一方面,高校还应注重营造优良的资产管理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资产管理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定位以及资产管理部门与教职工间的关系。资产管理部门和人员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采取各种措施有效地营造外部环境,促使学校和教职工越来越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使之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三)核心:人力资产的开发和管理

人本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本,是组织管理活动的核心。现实的管理活动必须紧紧围绕“人”来展开,做好人力资本的开发和管理工作,是人本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角度出发,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必须提高资产管理队伍的选拔标准,把思想进步、熟悉业务、懂管理的人引进队伍。其次,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不断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素质教育、学历教育、技能教育),挖掘潜质,提高素质,为其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最后,严格控制资产管理队伍的流失,尽最大努力留住有价值的人才,采取各种措施维系与二级资产管理员的良好合作关系,有效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和队伍的壮大。

(四)目标:组织和组织成员的协调全面发展

现代人本管理理论以谋求组织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的。也就是说,资产管理人员的发展目标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资产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是实现资产管理人员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两者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这种一致性形成了资产管理工作和资产管理人员协调合作的基础,又进一步推动两者的共同全面发展。

二、解构人本管理理论模式,形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是概括人本管理理论主要内容的先导和依据,把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解构,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人本管理对应包含的主要内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正是依据这一理论前提,才需进一步做到以下的主要工作内容。

(一)重新认识人,树立“人的管理第一”的新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对资产管理工作存亡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力资本成为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资本。因此,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对“人”———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但“人的管理第一”的理论不能单纯将“人”进行物化,人可以是国民财富的组成部分,但人决不仅仅是资本。“人民不应当做财富,因为财富正是为了人的缘故而存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必须超越将资产管理人员当作人力资本的倾向,而应体现他们的主体性,以促进他们的发展为目的,以他们的实际需要为向导,帮助他们与资产管理部门真诚合作,大力推进资产管理工作。

(二)依据激励理论,采取多种激励方式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可以针对二级资产管理员的需要,采取外部诱因进行激励,并使之按照管理要求自觉地为资产管理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激励可以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首先,建立物质激励机制。建立绩效标准,考核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的人事管理与评价制度。一方面,建立起以绩效为衡量标准的人事管理制度,为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提高工资待遇水平,与教师一样评定业务职称。逐步建立起以资产管理绩效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个人的绩效奖金和职务的变动及升迁,以个人管理绩效评价结果为依据。对资产管理人员实行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建立与个人管理绩效相配套的奖惩机制。另一方面,对资产使用部门实行相应的资产使用绩效评价标准,将各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使用绩效结果,作为考核其学院及部门领导、二级资产管理员工作业绩、升迁和该部门购置预算标准的重要参考。其次,建立情感激励机制。人本管理注重情感和理想的统一,强调对人“治心”。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贯彻和落实,与二级资产管理员的工作态度是分不开的,因此,资产管理部门要与他们建立情感上的沟通联络,赋予他们最大的权力和责任,发挥其工作自觉性和主动性,实现其价值。最后,建立竞争性激励机制。通过公开竞聘,选拔适合资产管理工作需要的人才,形成优胜劣汰机制,为资产管理队伍形成最优化的配置,促使资产管理工作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三)创建优良组织文化

高校文化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为全校教职工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校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其核心是高校价值观;其中心是以教职工为主体的人本文化;其重要任务是增强全校教职工的群体凝聚力。在此文化指导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也应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引导全体教职工为之共同奋斗。创建优良的组织文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首先,要根据高校的具体特点,通过全体教职工的群策群力,正确选择符合本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价值标准。其次,要把基本认可的固定资产管理的价值观和本校的文化模式,用一定的强化灌输方式,深入到每个教职工的心里。再次,采取相关制度保障,高校领导率先身体力行,巩固落实既定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文化和价值观念。最后,根据时代变迁,不断丰富和发展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文化。

三、结语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高校建设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虽然和财务管理同属于一个系列,但实际上,对“物”的管理,就是对“物”的使用“人”的管理。因此,只有注重人本主义管理,把握好对资产管理人员和各位资产使用人的管理,才能将高校建设推向更高的台阶。

作者:孟妍 单位:淮海工学院资产管理处

第四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

1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完善

高等院校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来购置各种资产,也设立了专门的部门或专人来进行管理,但有些学校还没有形成各级分管与定期核对的模式与机制,各部门分头管理不到位,甚至是缺乏管理的情况时有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很难及时、明了地知道学校及下属部门拥有多少资产,它们分布在哪些职能部门以及存放在何处,谁在保管使用,状况如何。这就可能致使高校固定资产数目不准确,资金投入情况不清晰等严重问题,进而使固定资产管理很难达到科学性与使用合理性。

1.2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相脱节

政府采购作为资产管理的“入口”环节,在固定资产管理的配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政府采购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配置环节的“把关”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存在政府采购与资产管理相脱离的现象,未能与资产管理有效联接。重视采购,轻视管理,仅仅把政府采购行为当作一个采购的过程,未发挥政府采购在资产管理中的“入口”职责,没有审查申请采购的物品是否真实需要或者存在重复购置,因而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1.3资产难以全面共享,使用率低下

由于高校资产管理多元化,分类管理欠科学,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建立学院系部之间专用教学仪器设备的协调配置和共享机制。院系各自根据自身的需要加强硬件建设,使设备或仪器存在重复购置现象,而单个院系仪器设备或专用设备只供各自院系使用,使资源的利用率低下,没有完全发挥资产的真正价值。如大量的计算机等设备处于不能充分使用的状态,而这些设备是完全可以共享的。随着教学需求的变化,部分设备已经不能在有效期限内使用,逐渐被淘汰,因而造成了部分程度的资产浪费。

1.4资产管理方法落后,造成管理难度大、系统性差

随着固定资产的数量、种类等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计帐入库与管理已跟不上时展和实际要求,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的新旧程度、使用存储情况,对资产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多不便。核查和清库的工作量大,错误率高,经常存在帐实不符、帐面价值与实际价值有较大出入等现象。管理部门或学校领导也无法了解单位实际到底有多少固定资产,正在使用的专用教学仪器设备到底有多少,一般使用的办公设备有多少,所以就谈不上高效使用分配固定资产了。

2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对策

2.1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为使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科学规范,配置合理,责任到人,效益从优化,高校应根据上级管理部门规定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研究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适合本单位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具体的实施细则。建立统一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体系。

2.2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

资产分类是科学管理的基础,是有效管理的前提。如果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管理,管理人员或分管领导可以快速查询资产的分布及使用情况,提高领导决策与管理的效率。固定资产可以按照不同的形式进行分类。

(1)按用途分类,分为教学专用设备和一般设备。通过这种分类方法,可以明晰各类资产在全部固定资产中的比重,借以考核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情况,以便发挥其最大效能。

(2)按使用情况分类,可分为正在使用的、暂时未使用的和不适用的固定资产。通过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院校掌握固定资产使用程度,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同时保证准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3)按从属关系分类,可分为学院本部和各院系、部门拥有的固定资产。采取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各部门按照产权所属关系进行管理、核算和计提资产折旧。

2.3构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

对固定资产进行手工记录或利用电脑简单统计等传统的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需求,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应随着时代的步伐,走现代信息化技术之路。全面开发适应本校资产管理的软件系统,合理利用校园网络构建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实现高校资产管理网络自动化,使整个学校的资产置于网络化管理之下。所有的流程通过网络化管理平台来完成,包括资产增加、变动管理、资产处置管理、资产清查、查询、财务管理、原始数据的登记录入、上报数据、报废处置等,做到公开、透明。通过网络化的管理平台,使各院系部门之间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有效调配资产,避免重购置和轻维护;有利于财务部门、管理部门、使用者之间对资产的变动实时监控,提高管理质量;便于管理者随时、快速地了解每年购置的全部资产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开发的软件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录入方便,简单易学,易操作;(2)资产申购、验收、变动、移交准确;(3)统计清查功能强大,界面清晰;(4)自动计提折旧;(5)统计报表、上报数据可以方便快速导出自行调整生成需要的报表。

2.4配备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

高校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全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专职人员应为既懂财务又懂资产管理的专业人才。此外,学院各系部、部门作为固定资产的主要使用者,应配备兼职管理人员,负责本院系或部门的资产计划、预算、使用、维护、报废申请等管理工作,做到资产管理全覆盖,减少管理漏洞与隐患。

2.5定期开展清产核资

高校资产管理的一项核心基础工作就是定期对高校资产进行盘点清查,每年应至少开展一次。通过有计划性的清理核查,明晰学校现在资产分布情况,做到账、卡、物相符。与此同时,还要将资产清点与评估工作密切结合在一起,对不能反映出使用价值的资产进行重新评价;对固定资产按使用的年限计提折旧,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和净值。唯有如此,才能真实反映高校的资产现况,以利于高校摸清“家底”。

3结语

高校资产管理范文4

一、云计算概述

1.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这一概念最初是由Google提出的,后由于其优于传统的计算模式而迅速发展,众多的云计算厂商相继推出自己研发的云计算服务平台。渐渐地学术界也开始结合云计算的现实背景深入研究其成本、应用、性能优化等,发展自己的理论,并取得一定的技术成果。对于云计算的定义,各专家众说纷纭。已知的最早定义是美国印度裔教授RamnathChellappa在1997年提出来的,他从经济学研究的角度把云计算定义为一个新的“计算范畴/范式,其界限由经济的合理性来决定,而不是由技术的局限来决定”。后来的学者认为他的定义与2006年开始的云计算浪潮“歪打正着”。而另一个早期简单定义是“云计算是指任何能够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的设施和系统”。网格计算之父LanFoster认为云计算实质上就是网格计算的商业化延伸和发展。CloudCamp的创始人ReuvenCohen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基于Web的服务,目的是让用户只为自己需要的功能付钱,同时消除传统软件在硬件、软件和专业技能方面的投资”。维基百科对云计算的定义是“一种能够将动态伸缩的虚拟化资源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的计算模式,用户不需要知道如何管理那些支持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中国云计算专委会认为,云计算最基本的概念是“通过整合、管理、调配分布在网络各处的计算资源,并以统一的界面同时向大量用户提供服务”。综上所述,对于云计算的概念,学术界和众多的运营商有着基本的共识:云计算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的融合和发展;同时,云计算也是虚拟化、效用计算、面相服务的架构等概念混合演进的结果。作为一种计算模式,云计算实现了对共享可配置计算资源的方便、且按需的访问;这些资源可以通过极小的管理代价或与服务提供者的交互作用而被快速地准备和释放。

2.云计算的特点。

2.1低成本、绿色节能。

虚拟化可以整合现有的应用部署,使云计算的设备利用率大幅度地提高,并节省设备数量,从而也极大地减少了用电量,一方面保护环境,另一方面也节省了使用者的费用。

2.2快速满足业务需求。

云计算的使用,可以帮助使用者节省大量财力和精力,使其能够将建设和管理的重点放到内部资源和业务的构建上。而对于硬件选择和软件开发等事务,使用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购买服务,同时,云计算还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灵活可扩展的资源。通过动态部署、动态调度、动态回收等高效的运作方式来平衡不同时段运行峰值的资源需求。

2.3有利于提高资源管理效率。

第一,云计算通过采用虚拟化技术使得跨系统资源的统一调配和集中运行成为可能。对于管理员而言,只需要通过一个界面就可以监控虚拟化环境中各个计算机的使用情况,也只需要一个命令就可以实现对所有机器的操作。第二,云计算服务器和存储资源池的专业管理,使得维护人员可以专注于特定领域的维护,这种专业化、针对性的维护模式有利于提高维护的质量。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1.固定资产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

随着高等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高校越来越离不开“财”和“物”的基础支撑,而且对“财”和“物”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发展。渐渐地,固定资产管理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而伴随着资产管理部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管理职责也相应变得更加重要。资产管理已经由单一的“管物”逐渐扩大到采购管理、调配管理、绩效考评等综合的全方位管理。

2.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

2.1资产管理有效。

建立高等学校资产管理运行机制和网络系统,以现代化技术手段为资产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2.2资产配置科学。

制定公正合理的高校资产配置标准;按照承担的教学、科研及管理任务工作量与资产配置标准制定资产配置预算;将资产购置纳入预算管理,实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2.3资产使用合理。

建立高校资源共享机制,保证资产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建立与资产使用部门挂钩的资产利用效率评价制度,保障资产使用合理。

2.4资产监督公正。

建立健全高校资产管理制度和资产监控考评体系;发挥学校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强对资产使用情况的审查与核实,保障资产安全与完整;建立多层次的资产管理责任制度,使得全过程管理都可以落到实处。

三、云计算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

1.降低硬件设备成本。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往往都需要安装软件,但由于经费紧张,许多高校的计算机硬件配置难以满足软件更新的需要。然而通过使用云计算,可以把高校里因硬件配置问题而无法升级或因无法安装新的软件而被淘汰但硬件本身还能继续工作的旧计算机利用起来,从而降低硬件设备的成本。

2.节省维护的费用。

众所周知,高校数据中心运行的载体是基础设施。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云计算服务收费低廉,有些甚至免费,这样我们就可以既方便又廉价地采用云计算来进行基础设施云的部署和管理。一方面可以节约用来购买商业软件授权的资金,另一方面,作为客户端的高校本地计算机,可以在浏览器上运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这样既可以享受云服务,还不需要担心使用的应用软件是否是最新版本。

3.云共享。

各大高校可以合作建立高校区域资源云,并通过同步的方法构建云资源共享系统,这样大家可以共享由大量系统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基础设施,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云终端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查询其所需的固定资产资料。

4.提供大容量的数据存储中心。

在互联网时代,病毒越来越猖獗,因此,数据存储的安全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有些高校由于缺少信息安全方面的专业管理人员,电脑上存放的数据容易因硬件的损坏而丢失或被病毒侵入,而在使用云计算服务后,因为数据均在云端存储,就能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另外,高校也不用再发愁日益增长的固定资产数据资料因没有地方存储而一直购买数据库服务器了,因为这些问题都可以交给提供云计算的服务商去解决。

作者:蒲晓婷 雷霞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第二篇:以人为本为核心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后,各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与规范,但由于我国诸多高校建校历史悠久,固定资产管理历史遗留问题广泛且突出,使得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成为一项复杂的任务。面对新形势下的高等院校改革发展,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理念陈旧,科学管理手段缺失。其外在表现为制度的不健全,必然导致资产配置效率的低下。资产管理手段的落后又加重了资产配置效率的降低,而资产核算手段的落后又是由于管理理念的缺失造成的。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是管理理念缺失的内在因素,同时制度不健全、资产配置效率低下、核算手段落后又不利于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是人的因素在主导资产管理的成败,因此,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激发和调动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构建以人为本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途径

1.构建高素质的专业管理队伍。

对学校而言,为了淘汰原本低水平的管理方式,务必先构建一支管理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团队。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具有涉及面广、岗位敏感以及责任重大等特征,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会更高,尤其是道德水平与政治素养方面,这样才能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做到照章办事、坚持原则以及克己奉公。从业人员既需基本经济、法律、财务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还应对固定资产的采购、账目管理、维修、报废以及调拨等环节的相关规定与流程熟练掌握。因此,高校在选拔与录用管理人员时,务必严格把关,提高聘用门槛,将作风踏实、行事稳定的专业人才引入到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队伍中。另一方面,应注重人才培养,对录用的人才应增加适当的考核机制与培训机制,当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也应有针对性的对人才进行培训与学习,以提升其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

2.加强二级管理,形成管理网络。

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中,二级管理人员即基层的工作人员。各高校中的二级管理人员一般不直接隶属于资产部门,多为兼职人员,却是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二级管理是高校资产部门与其所在部门的纽带与桥梁,紧紧维系着二者的联系。二级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否落实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政策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各教学科研机构的资产需求是否满足,及资产管理的效益是否得以体现。基层管理者在管理固定资产的工作中,常常承担管理主体的重任,但对学校而言,管理者就变成了管理中的客体,由于管理者的特殊性,在工作中可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推行有效、平衡的管理。而高校的主要职责便是建立二级管理部门同高校专管部门之间的管理网络,不仅能提升管理工作的统一性,更可以增强二者的联系与交流。

3.构建情感交流、信息互动的平台。

与政府行政机构不同,高校具备了特有的学术定位以及教育功能,也决定了其不同的本质属性。高校的全面发展便是围绕着学生、教职工以及科研人员的利益展开。而“以人为本”观念的主要表现在行政管理的权利不应高于“人”的权益,在高校的管理过程中,也越来越趋向于行政化的方向。将“以人为本”观念贯彻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即以谦恭的姿态、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并充分尊重与重视基础管理人员的自主性,要彻底摒弃原本官僚化的作风,注重感情的投入。尤其在制度规则时,应多听取基层的意见与反馈,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当工作中遇到分歧时,也应及时妥善的处理。除了工作中的联系外,高校应构建一个信息互动的平台,创造机会来增加联络与感情交流。

4.完善激励机制。

当今竞争市场中,最宝贵的是人才,只有尊重人才,并且善用人才,社会的经济才能得到发展,社会才能得到进步。在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对优质服务以及科学管理的需求日益加剧,因此,务必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同高校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相适应。为了充分挖掘管理人员的潜能,必须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方面,物质激励即提升管理人员的工资,使管理者的收入同自身的工作责任与工作量成正比,与此同时,还应对表现突出、业绩优秀的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精神激励具体表现为对管理者展开定期的培训或外出学习与交流,以及为管理者提供发展空间,如职级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总而言之,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即唤起管理人员的幸福感与社会价值感,使其充分认识自我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又成就了自我,从而激发出管理者的更大潜能。

三、结语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过程中,应重视人的需求与利益,但这并不表示制度无法约束人的自由。刚性的管理制度与手段依然是必不可少的,而柔性化的管理手段则作为管理中的补充,刚性与柔性相结合,能共同推进高校全面、和谐的发展,实现教师、学生、行政人员以及科研人员等不同群体的价值。

作者:陈亚敏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第三篇:高校资产管理问题及应对举措

一、高校资产管理的范围及内容

高校资产是指归属于学校使用,且在法律上归国家所有,而且能用货币来计量的土地、校舍、实验室仪器设备、办公设备、图书资料、车辆等固定资产以及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此外,高校还有一部分物资,其价值尽管没有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它们也应列入高校资产范围内。对这些资产的管理工作,笼统的讲,是合理计划购买的数量等以及规划好如何使用,在充分满足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基础上,减少投入费用。随着高校扩大规模及科研需求的增加,高校资产的投资内容和比例也相应增加,如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的购买等。这些资产的购置渠道主要有:国家财政及科研合作单位的拨款、企业或个人捐赠款、高校自筹经费等。

二、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现状

高校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促使高校资产管理方式随之发生了很多变化,主旋律是逐步迈向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逐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高效利用率,最终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随着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展开,开始呈现以下新特点:高校开始进行清产核资的工作、由之前的“多头管理”转变为“统一领导”;管理手段趋于现代化,如开始使用计算机。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资产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

一直以来,高校对于资产管理,往往比较重视钱,当钱换成物之后,管理就开始疏忽了。其实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当金钱转变成物资之后,是其金钱价值和效益的延伸,应加强对其管理和使用。大部分高校资产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所以不计折旧,也无需进行成本核算,这也导致部分资产管理人员对其成本核算问题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此外,不少高校领导忙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忽视了对资产的管理工作,直接导致制度不完善、管理混乱、清产核资不真实、管理手段不能与时俱进、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存在。

2、资产重置、闲置现象严重

不少高校为了吸引更多生源,盲目扩张,大搞基础建设,比如有些高校已经有运动场,又建设新型体育馆等;餐厅足够用,又筹措资金兴建豪华的餐厅,而这样的场馆或餐馆如果被闲置或是利用率不高,就是资产和资源浪费。

3、管理失当,造成资产流失严重

资产流失是很多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资产管理模式因其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必要的协调、执行、监督机制,使很多工作仅仅流于形式。如只有总账没有细账;资产管理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甚至存在没有正常的登记、保管、日常养护、损坏丢失赔偿等制度。资产购入时,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只登记资产的原本价值,没有按照资产的使用年限计算折旧率,而又因缺少完善的资产报废制度,一些常用设备,往往没有达到报废年限就开始报废,如电脑、空调等,甚至有公物私有现象存在,还有对校外出租校舍、设备,租金被占为己有等现象,导致高校资产投入无法达到得合理补偿,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资产的保值增值也就无从谈起。

4、管理机构不完善、职责不清晰、监督机制不完善

大部分高校资产管理机构是独立的,账物分管,如设备仪器归设备部管理,成本核算归财务部管理,校舍归后勤部管理,图书资料归图书馆管理……这些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分管领导也不同,这就导致资产管理缺乏统一性,造成资产的实际流动与财务成本核算、折旧核算相脱节,各种资产管理部门与其使用部门相脱离,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这种管理模式,最终导致高校资产出现账物不符、资源浪费、流失等问题的存在。

5、会计使用的核算方法不恰当

大多数的高校,现在对资产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的方法,,按照这个方法核算出的是资产的历史成本,无法反映资产折旧程度,造成财务报表中出现成本核算不准确、虚增资产等问题。

6、资产管理软件不完善

目前,不少高校资产都利用计算机统计、管理,但这些管理软件只侧重于资产的录入和统计,对于一些资产,如房屋建筑、图书馆、体育场等无法录入,自然也就无法完整的记录高校资产。

四、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应对举措

1、认识到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思想是行为指南,只有树立正确的意识,才能切实做好资产管理工作。高校领导急资产管理部门领导必须首先数量正确的意识。可以通过加强对资产管理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转变高校领导及师生的思想观念,改变重视金钱轻物资、重视购置轻视管理的惯有认识,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重视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对业务要求很高的工作,因此,要将管理队伍的建设作为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来对待,需培养一批有责任心、熟悉业务、擅长管理、政治觉悟高,可保障资产安全、完整性的人才进行资产管理工作,这是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保障。

3、加强对资产使用程序的管理

资产管理人员要树立科学使用资产的意识并自己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这也是保证资产安全性的前提。资产使用过程的每个程序都应有相应记录,即使是有人员变动,也应该及时对资产进行盘点,核对无误后进行交接。对于资产的调配及转让、出租等,都要有相关手续,使账物相符。

4、实现统一管理,做到责权清晰

做好资产管理工作,高校还应在本校的实际情况下,由专人统一进行领导,再实行分级管理,使资产的购置、分配使用、报废等各个环节都实现统一管理,应积极实行高校领导、分管领导、资产管理者、使用者各自直接负责,让每个责任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产安全性及其合理的使用率,发挥其最佳效益。在权责方面,应及时让各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责,如财务部门负责核算资产的价值,核算好折旧率等,做好财务监督;资产管理部门登记、调配校舍、仪器设备、图书等;具体各使用部门保证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等。而且各个部门都应明确自己的责任,资源互享且相互监督、制约。

5、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及监督、考核机制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对资产进行管理和使用的前提,也是确保资产安全的前提。高校应从本校实际出发,建立健全符合自己情况的资产管理制度,使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首先要实行科学的采购制度,对购置资产进行论证,先进行本校内的资源调配,以避免重复购置造成资产浪费;还要进一步完善资产的清查,对此,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及时掌握资产的盘盈、盘亏情况,对调出、报废、依法转让的资产执行严格的审核程序,真正做到账物相符。如发现资产损失,及时追究责任人责任。此外,资产管理部门和各使用部门要重视资产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定期检查其完好性,高校审计部门也应参与到整个过程中,监督购置、调配、使用、报废等情况,保证其合法性。

6、借助网络平台优势,引进现代化资产管理软件

高校资产管理方式落后是制约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高校资产管理人员应借助信息量大的网络平台,引进现代化的管理软件,实现对资产的网络化管理,最终实现每项资产都由多个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做到信息的共享和共用,各个管理人员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查询、办理等管理工作,使高校的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具体使用部门同时掌握资产的情况,并接受网络的公开监督,这样的模式也提高了高校资产管理的效率。

7、将高校资产重置、闲置问题列为重点

针对高校资产中存在的重置、闲置问题,管理人员应认识到资产重置、闲置是浪费,更是一种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自觉摒弃购置不当资产的行为。这就要求资产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和审批资产购置制度,只购置必需的、确实对高校建设有积极作用的资产,对于无关紧要或是可以在其他部门调配的资产则应予以拒绝购置。此外,资产购置后,还要及时监督其是否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作者:吴民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资产管理处

第四篇:高校资产评估体系资产管理有效性研究

一、着重无形资产评估结构发展,体现评估体系对资产管理有效性

1.确立指标体系构建的标准化思想,对无形资产评估形成有效性分析。

高校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在原有“硬件”指标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对“软件”资产评估指标进行不断的延伸及拓展,将“软件”资产所具有的发展性价值作为指标构建的全新要素,充分展现出高校资产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所具有的全面性及科学性,从而对资产管理的系统化发展形成有效的推动作用。结合无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思想创新性,对指标体系构成因素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将模糊综合分析作为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指标权重进行有规律的排列,以此来说明无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所具有的作用性,为高校资产管理有效性的不断提升提供指标因素基础。

2.建立无形资产评估新原则,不断提升对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作用性。

高校资产评估体系构建将无形资产评估作为根本主体,强调“软件”师资的评估具有较强的全面性及科学性。充分结合高校“软件”资源,不断延伸评估主体的指向性,体现出高校资产评估体系构建模块的系统性发展。这是高校资产评估体系构建的新原则,增强对无形资产评估的构建力度,突出无形资产评估对高校整体发展所具有的作用性,形成以无形资产评估模块为基础的总资产评估体系构建新思路。由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发展特点可以看出,无形资产评估模块的构建从实际价值方面进行充分挖掘,使无形资产的管理与投入的准确性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增强资产管理的作用性,在使资产评估体系构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同时,也满足新形势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开展的具体要求,展现评估体系构建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结合资产价值评估为主体,对高校总资产管理系统性充分保障

1.立足资产价值评估体系明确性,体现总资产评估所具有的创新性。高校资产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从资产管理角度出发,对评估过程以及评估目的形成明确性探究。全面体现资产评估对高校人才培养所具有的保障性影响,深入挖掘评估标准以及评估价值,整合与总结出高校资产评估结论。在这一基本过程中,强调高校资产评估的明确性主要体现在价值明确、标准明确、目的明确以及范围明确等四个方面。价值明确,即强调资产评估对高校硬件及软件设施对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推动价值,有效衡量高校时代社会发展潜力。标准明确则是结合资产评估指标的选择准确性,使评估标准所能够反映的基本现状更为直观。目的明确主要集中在资产评估的基本目的性上,对资产评估体系构建所具有的发展性空间进行科学衡量。范围明确主要体现在评估主体的全面性以及评估对象所具有的指向性两个部分。从这四个方面的明确性来看,高校资产价值评估体系构建明确性不断强化,从价值层面中对资产管理形成了更有说服力的客观价值反映功能,以此能够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及投入的方向性形成详细说明,充分展现出总资产评估所具有的创新性理念。

2.遵循价值评估原则创新性,形成高校总资产评估体系构建新原则。资产价值评估的基本原则针对创新性提出明确的要求,将总资产价值评估的社会发展价值融入到评估体系构建的总体中,以此强化高校资产管理所具有的社会发展作用。针对高校总资产价值评估的社会性原则,将高校有形资产以及无形总价值进行社会性评估,对其社会发展作用进行全面评价,进而有效引导高校资产管理与投入的整体方向。结合社会价值,充分展现高校总资产所存在的优势及缺陷,指向性提升后期资产投入及建设方向,全面表达高校总资产评估所具有的客观价值。这是高校资产评估创新性原则对资产评估体系构建所具有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形成具体化、清晰化的发展思路,体现出当今高校资产评估体系所具有的内在功能及价值。针对高校资产总体投入现状进行具体评价,由此得出的综合评价效果对高校的整体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推动力更为明显,能够有效保障资产管理工作系统性开展,同时也为高校“硬件”及“软件”建设提供长足的保障性措施。

3.针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结构,全面阐述人才培养的应用价值。

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主体结构指向高校软件资源的整体评估,以教师队伍、科研力量以及软件教学资源为评估主体,对各方面价值展开全面而又系统的评估过程。在进行软件资源评估结构的构建中,一是针对教师资源的应用能力价值进行系统评估,对教师所具有的推动作用进行全面评价,促使软件资源评估的主体性能够得到充分展现。二是针对教学科研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对高校软件环境的发展以及软件资源的研究能力进行详细而有针对性的评价,使其结论能够体现高校软件资源的总体发展状况。三是针对软件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方面进行系统评价,科学体现软件资源的整合与应用价值。从这三个方面对无形资源评估体系结构进行具体构建,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应用价值性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出评估结论具有相应的指向性作用。这样无形资产评估结构的构成就能够为资产评估的总体构建提供积极补充,更为直接地作用于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过程,达到高校资产管理的清晰度不断增强的最终目标。

4.通过有形资产价值评估标准,科学表达人才培养的发展价值。

有形资产价值评估主要通过对已有可见资产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应用价值以及发展价值进行全面评价,使资产评估对象的价位更为明确。从价值评估的标准角度来看,有形资产价值评估标准主要结合以下两个方面评价指标。一是经济价值指标中要体现出基础设施的基本经济价值,而这一部分经济价值强调的是地面以上具体价值以及占地面积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两个方面。二是应用价值评估指标包含应用性以及作用性价值两个方面,建立应用价值评价标准。发展性价值指标要包含发展可行性指标、对今后发展所具有的作用性价值指标,从而建立相应的发展价值评估标准。结合上述有形资产评估的三个评价指标,综合确立相应的评价标准,使高校有形资产评价标准的建立更为准确,能够表现出对高校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所具有的基本发展价值,从硬件水平上为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积极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展现出高校资产评估体系构建中评估标准所具有的客观事实反映功能,为资产管理的有效性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三、将有形资产评估作为重要组成,强调高校资产管理过程的完善性

1.以资产评估目的为出发点,为高校有形资产管理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高校资产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对资产管理工作的积极开展提供保障性作用,为有形及无形资产的建设方向提供相应的引导及说明功能,从客观角度反映出当今高校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具体优势及相应的薄弱点,对社会发展价值的充分挖掘形成至关重要的直观体现。针对这一方面,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目的应保持高度的准确,科学优化及补充有形资产评估结构与无形资产评估结构,使评估结构更全面。针对有形与无形资产的价值及作用进行具体分析,对评估标准以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过程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以层次分析法为主要手段,不断增强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使评价指标的整体构建形成高度的准确性及方向性。此外,还要将评价原则作为评估体系构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使资产评估体系模块构建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体现出高校资产评估所具有的发展价值。由这一层面可以看出,高校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以目的性创新为基础,结合价值、功能以及发展目标对总资产的发展空间进行具体的阐述,为高校资产管理有效性的不断提升提供积极促进作用。

2.针对有形资产发展价值,对高校资产管理的推动作用形成有效评估。

有形资产评估结构的构建,针对有形资产的发展价值因素进行深入挖掘,以此为评估的切入点,对有形资产所具有的功能性价值以及作用性价值进行全面评估,进而使有形资产的发展价值得以充分体现。由此可以总结出,高校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将有形资产发展价值模块的完善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突出资产评估中发展价值所具有的推动意义,提升高校资产评估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及完善性。从高校资产管理角度分析,针对有形资产的发展价值进行评估体系的构建,能够体现高校有形资产自身对推动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推动作用,结合这一模块对高校资产评估体系进行科学补充,使资产评估更客观,从而促使高校资产管理能够实现更为直接有效的管理目的,推动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将有形资产发展价值模块作为评估体系整体构建的重要组成,展现出高校资产管理的全面性,以此不断强化资产管理工作开展所具有的保障性及创新性因素,满足当今高校资产管理的全新发展要求。

3.科学明确有形资产权属,全面提升有形资产管理所具有的目标性。

有形资产的产权所有问题是资产评估体系构建的主要难点,针对高校有形资产权属进行具体分析,得出高校有形资产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以及发展价值,同时针对并非高校自身所有的有形资产所具有的应用价值进行具体分析。结合这些非高校所有权属的有形资产对高校人才培养所具有的应用及发展价值进行全面评估,总结出有形资产的总体经济与应用及发展价值。在高校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模块中,全面构建有形资产权属方面的模块,将有形资产权属独立分类,将分类结果作用于相应的价值评估模块之中,使有形资产权属价值更为具体,不同有形资产权属所具有的功能及价值更为直观化。这为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具体细化开展提供有效的前提参照,使资产管理所具有的清晰度更高,为高校资产管理的有效性提供更为直接的作用性条件,确保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4.以阶段性评估为手段,强调资产评估体系构建在资产管理中的有效性。

高校资产管理范文5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资产处置;高校

一、高校固定资产处置的现状

1.固定资产处置的意义

固定资产处置是指产权属于学校的闲置、积压、报损报废的仪器设备、行政教学办公设备、家具和建筑物维修改造过程中拆除的附属设施及器材等的处置过程。处置一般包括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报废处置等几种形式,而报废处置是资产处置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处置方式。报废处置不仅能淘汰学校落后闲置的资产,还能为新进资产腾出空位,盘活资产,促进设备更新,使高校固定资产能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因此,加强资产处置管理,合理报废并妥善处置,对节约经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资产处置的条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可申请报废:达到或超过使用期限且不能满足最低使用要求的;不能迁移的设备,因仪器设备用房改建或系统装置改变必须拆毁的;因意外灾害或突发事故,受到严重损坏的;修复价值接近新购价值的;上级部门文件规定淘汰或不准再使用的。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可申请调拨调剂:闲置、积压资产;因单位分立、撤销、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使用权转移的资产;符合报废条件,但仍有使用价值的资产。

3.资产处置方法及流程

对已达到报废条件的资产,由具体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报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必要时组织评估鉴定)后报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处同财务处、审计处等部门进行审核;审核后报学校资产管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后按规定权限备案或报批;履行完学校相关审批手续或经上级批复后,实施固定资产处置,办理固定资产注销、调拨等手续,催收并上交固定资产残值。

二、年度资产处置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1.年度资产处置情况

根据资产处置规定及相关工作流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2017年度我校进行了14批次的自主处置,其中绝大部分以报废处置为主,涉及各类仪器设备及家具被服类共计3186台件、原价值7407995.5元,数量之多,价值之高为近几年之最。从统计表中可得:报废处置资产2525台件、价值6701488.5元;调剂调拨资产474台件、价值309280.8元;有账无物共187台件、价值397226.2元。其中,报废处置在资产处置中占比高,占到全年资产处置总量的79.25%;调剂调拨类资产占比较少,占总资产的14.88%,这些资产主要是家具类物品,包含少量的仪器设备(主要是计算机);有账无物资产有187台件,占总处置资产量的5.87%,这部分资产主要是使用者保管不善、长期不申请报废造成的丢失,形成了有账无物。

2.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资产报废不及时,管理不规范。使用部门普遍存在对已达报废条件的资产申请报废不及时,对一些被认为是没用的资产要么是堆积闲置,要么是随意丢弃(家居类),更有甚者私自处理,很多院系除非是实验室改造或是实在找不到地方放置才想到上报申请处置。同时还存在对固定资产报废、报损管理不规范,把控不严格,不该报废的申请报废,而该报废的却长期不报废,比如某单位在搬迁过程中,对原本还完好的213张电脑桌、210把电脑椅申请报废,经研究决定对这些资产进行了强制调剂调拨,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浪费。(2)资产使用人管理责任意识不强,对个人名下的资产管理不严,存在有账无物而又不明原因的现象。如2017年申请报废的资产中有账无物类资产数为187件,占总处置资产的5.87%,究其原因主要有:个人保管不善,主要是一些小的仪器设备,如U盘、移动硬盘、试验工具等遗失;人员出国、调动、退休等原因未能及时进行资产移交,导致实物去向不明;单位撤并及工作场地搬迁等造成资产未清查或移交等原因造成丢失;使用单位对年代久远、使用时间在10年以上的易损耗资产(多为家具)未能及时报废造成的丢失等等。这诸多的现象表明个人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只注重用,不注重管,直到报废交物时才发现空有账而无物。(3)资产调剂难度大。资产管理部门虽然坚持先调剂调拨后报废处置的原则,但是对符合报废条件但仍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调剂难度大,大部分单位不愿意接收被报废的旧资产,各单位除非是急需或确实没有经费支出的条件下才愿意被动接收,否则这些还有使用价值的资产就只能暂时搁置了。然而对家具而言,长期搁置在库房中很容易发生霉烂变质,时间一长也就真成了废品,这无形中也造成了资产的损耗和浪费。(4)对资产报废年限的界定困难。虽然固定资产申请报废都要满足规定的条件,但实际上有些资产在达到报废年限时还能使用,只是性能或操作功能没有当下产品使用方便或者部分功能不能达到使用要求,就对这些资产予以报废,而资产管理部门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还有价值的资产被报废,使得资产利用率低,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三、资产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1)有效履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切实履行好高校《固定资产资产管理办法》和《资产处置规定》,强化资产使用人的权责意识,提高教职员工固定资产管理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营造人人关心爱护资产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和规范各教职员工资产报废的申报工作。同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从源头抓起,从购置时就对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的相关要求,制订实物领用的具体办法,明确固定资产领用后的经济责任,对资产管理不善的个人及相应单位应予以一定的经济惩罚,切实做到有效管理。(2)规范固定资产使用时限。严格落实《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试行)》中规定的各类资产使用年限。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使用年限是6年;照相机、投影机、空调等使用年限是8年;对各种专业仪器设备,严格按照使用要求年限执行;对尚有使用价值的家具长期使用。(3)建立资产调剂库,提高资产利用率。结合资产处置的实际情况,尚有使用价值的资产很难及时明确调剂对象,对这部分资产报废处置是一种浪费,搁置保存也变相是一种报废。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资产调剂库,对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进行挂网公开,愿意接收的单位或个人可以申请调剂,甚至可以用一定的资金进行购买,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资产合理利用和有效流动,避免了浪费,还可以为学校回收一部分资产残值。(4)简化报批手续,加快资产处置进程。固定资产处置报批手续较多,处置后不仅需要向上级部门备案,待批复后方可下账,而且价值达到规定标准时,还需要按照要求准备齐全的支撑材料(包括该资产相关的各种票据)。以报废价值高(单价在10万元以上)的设备为例,需要上交购物凭证、报账标签、购物发票及报废说明等材料,而报废的资产一般购置年代久远,查找所需的原始证据比较困难,造成了申请报废时间长、申报难的困境。另外,在提交报废备案材料后等待上级部门审核批复时,环节较多,等待时间较长,使得所报废资产下账难,账上资产积压多。因此,需要上级部门有的放矢,简化报批手续,缩短资产处置、下账周期。(5)壮大资产管理队伍,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高校资产管理队伍一般是专兼职相结合,资产管理部门属于专职管理人员,各二级单位基本上是兼职做资产管理工作,队伍还显得单薄。就拿我校资产管理部门来说,资产管理人员3名,但是他们要负责日常资产的建账和年终与财务的对账;资产处置管理;资产的调剂、变更;定期向上级的报表统计工作;房屋的管理工作(房屋的建账、管理、分配等);不定期的资产清查工作;还有上级安排的其他临时性工作等。任务多,人员少,常常会忙于应付日常的资产管理工作,而各单位申请报废的资产却不能及时处置,给广大老师带来工作上的不便。同时,面对信息化的发展,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升级,这就需要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知识培训,丰富资产管理手段,确保资产管理规范化、合理化。因此,增加资产管理人员,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资产管理队伍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刘建秋.关于建立和完善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内控机制的思考.理论探索,2011(1).

2.邓健萍.当前本科院校固定资产报废与处置管理的思考.会计与审计,2012(5).

3.卢琇,宋伟.高校报废资产处置的规范化探讨.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4).

4.崔莎.高职院校实验室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思考.创新教育,2014(18).

5.史文娟.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0(5).

高校资产管理范文6

[关键词]资产管理;高校;物联网;移动互联网

1前言

随着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的构成类别也越来越多越复杂,因此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对资产动态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要掌握高校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关键环节加强审批管理,并要求定期上报资产相关报表。而目前高校的资产管理方式信息化程度还不高,无法实现数据集中共享、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动态审批。因此,为了强化资产从入账到下账的过程监管,实现资产重要指标监控、资产与财务的信息共享及满足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的资产监管及数据统计要求,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智慧型资产管理模式,该资产管理模式能规范和加强资产管理工作,提高资产管理效率,提升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2现行高校资产管理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2.1现行高校资产管理方式

现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能够贯彻“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该系统能够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资产入账、使用、调剂到出账都能记录在案;满足了基础管理、分类查询统计以及生成所需报表、账表的需求等。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没有资产监管功能

目前学校在用的系统侧重资产的登计与统计,账与实物之间缺乏有效的交互,使用中会出现不合规定的随意带出,而资产管理部门不能给予有效的监控,导致了资产流失,使账面与实物数量产生不符的情况。

2.2.2信息化结合程度不高,没有强大资产数据获取、分析功能

随着高校资产数量的加大,且有些资产的价值不菲,在采购之初,学校需要投入极大的成本,从管理的角度首先需要考虑其是否有被合理利用,投入和产出是否成正比?而现实情况是管理系统对该类资产的使用情况没有自动获取功能。同时,每年采购的资产数量庞大,而其中有多少是必须的?有哪些又是重复采购的?还没有数据分析手段为资产采购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2.3资产盘点功能不完善

目前资产盘点是采用普通的条码机进行资产的逐个扫描然后和系统的账务进行比对核查,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通过这种盘点手段对全校的资产进行清查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对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来说都是极不科学的。这就导致学校很少或者很难进行大规模的资产清查。

3智慧资产管理模式简介

3.1技术背景

智慧是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具有感知、记忆、研判、决定等能力,采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通过各类传感设备将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存储和逻辑判断,做出最高效有力的决断。物联网就是通过各种传感技术(RFID、传感器等)、各种通讯手段(有线、无线等),将资产与互联网相连接,以实现远程监视、自动报警、控制、诊断和维护,进而实现“管理、控制、营运”一体化。

3.2智慧资产模式总体架构

智慧资产管理模式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设备,以工作流机制、用户身份认证体系为核心,通过面向服务的编程方法,采用三层架构、B/S开发技术,以及根据需要灵活扩展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对资产数据、业务数据、日志数据进行管理。智慧资产管理应用平台,主要包括资产管理、资产处置、资产监控、资产盘点、资产报表、统计分析、用户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参数配置等主要功能,全面、准确、动态记录及反映从资产入账、使用到处置的全过程数据信息,通过WEB系统到校园网以供各类用户的使用。

3.3智慧资产模式的应用方式及各部功能

该资产管理模式可依托校园网运行系统,实现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资产管理部门、院系使用部门、资产使用人多层次的网络化、协同化的资产业务管理与监控,全面、准确掌握资产信息。

4智慧资产管理模式相较于现有的资产管理系统的主要优势

4.1可实现实时监控

该系统可以实现在办公室内全方位掌握整个校园的固定资产信息,可实现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动态监管,通过系统自动、及时、准确地发现出各类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异动信息,促进资产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并达到账实相符,防止设备丢失。

4.2可生成移动应用平台

随时随地办理资产申请、审批业务,极大了提高了资产管理工作效率。

4.3可从海量数据中分析、提取出所需数据

使资产流动信息更透明、更规范、更高效,避免资产的闲置、浪费。

4.4可提供便捷的数据接口

平台的设计和开发,可根据学校的需求,优先遵从学校统一的信息标准,为学校信息办提供数据共享接口,与其他部门已建成的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更好的发挥资产管理系统的价值。

4.5可实现快速高效的资产盘查工作

通过与RFID无线射频技术相结合,利用各类盘点设备,可远距离以非接触式快速地识别粘贴在资产设备上的RFID标签,以手动、自动相结合的方式,快速、准确地进行资产的盘查,极大地提高了资产的盘查速度,降低了盘查的难度。

4.6可实现资产与财务的结合管理

通过数据接口,实现资产业务与财务一体化对账管理,从根本上解决资产业务数据与资产财务核算数据口径不一、对账工作量大、难度大的问题。

5结论

总之,智慧资产管理模式是在原有资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针对高校自身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管理需求,借助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了拓展和创新,提高了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加强了内部管理和监督管理的有机统一,并可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提高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胡秀丽,彭思喜.“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设备资产管理机制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8(12).

[2]董宏志.大数据时代高等学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4).

[3]顾亦然,戴晓罡.基于RFID的高校实时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计算机应用于软件,2013(11).

[4]王野.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对策[J].院校管理,2018(4).

[5]卞长喜.资产管理信息化助力高校资产全过程管理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

高校资产管理范文7

目前,各地高校都对校园绿化用地的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以确保校园园林景观的别具匠心、夺人眼球。但绿化工程不同于其他建设项目的是,绿化工程的竣工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结束,更是后期浩大管养工作的开始。但由于资金、人力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国许多高校面临着绿化资产管理不到位的现状。

1.1绿化用苗存在“以次充好”现象

校园绿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代表了一个高校的文化底蕴,点缀了校园的艺术气息。一些高校在建设新校区绿地时,为创造更好的园林效果,趋向于做精品的园林景观,以达到形成亮点、吸引眼球的目的。因此,有些高校在选择园林设计方案时,偏向于用精品苗木堆砌而成“大制作”,认为有名贵的绿化树种,便能凸显学校的景观品质。而不少绿化公司便是利用了建设方这一心理,在设计图纸上夸大精品苗木的景观效果,但在实际施工中却“偷梁换柱”,在苗木蓬径、干径等指标上“缩水”,更有甚者,用其他品种替代,最常见的便是用四季桂替代金桂。虽然这些所谓的“精品苗木”孤植在校园一角后很难看出和原本设计方案的差距,但是就是地径、干径几厘米之差,或者品种上的小小差异,就能造成建设资金的巨大流失,导致国有资产的严重缩水。

1.2绿化资产账目不清

绿化资产与其他固定资产不同的是,它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流动性。在前期建设过程中,便可以根据建设方的要求,改动绿化的品种或者种植地点,特别是小型乔木及灌木,起苗与种植都无需动用太多的人力,可以较轻易地完成,因此即使是绿化建成后,也可根据管理者的个人喜好或者其他原因随意变动其种植地。另外,区别于办公家具等固定资产,绿化资产是有生命的,冷暖、干湿等气候因素以及管理养护等人为因素都会导致绿化的死亡,造成国有资产的折损;或者一些绿化在一定年限后自然老化而死亡,为不影响景观需进行换植,造成绿化资产的变动。存放地及数量的不稳定性就给资产管理带来了很大麻烦,如在绿化资产发生变动时不及时登记、上报,资产管理员盘查绿化资产时就很难追溯其来源及去向,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绿化资产账目无法清理。

1.3绿化资产后期管养不到位

自21世纪初的扩建大潮至今,大部分新建校区已有10年左右的历史,早已超出绿化建设单位的管养年限,为保证绿化的存活,学校会选择外包给绿化管养单位,或者自己组建绿化管养队伍。但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条件的限制,除农林类高校外,大多数学校对绿化管养仍属于粗放型和自我封闭型,管养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造成苗木的生长不良及死亡,再加上苗木的自然老化,每年学校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投入绿化环境建设中,无形中占据了一部分教育资金。

1.4绿化资产无法体现其附加意义

优美的校园环境能给师生带来愉悦的心情,有助于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但高校有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因此高校绿化景观的作用不应局限于净化空气、供人欣赏,而应更多地体现其教育意义,如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与品位,提供园林景观配置信息,普及植物知识等。现今大部分高校对其投入大量资金的绿化资产没有进行充分利用,而是任其不断地自然损耗、流失,无法像其他固定资产一样做到“盘盈”,可以说,这是对绿化资产极大的浪费。

2造成高校绿化资产管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2.1绿化资产管理制度不严,方法不新

就目前高校资产管理现状来看,绝大多数高校对家具、电器、实验设备等与教学科研密切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严格,制度规范,标准齐全,有完整的资产入库、原值变动、调拨、报废等一套程序,有明确的归属部门及责任人,并且能在各省市的资产管理网络体系中得以体现,便于每一件资产的跟踪和追查。而绿化资产虽然在固定资产管理网络中有专门的一项,但是却很少有高校将其作为固定资产录入系统。大多数高校对于绿化资产的管理没有建立严格的制度体系,责任到人,定期盘查苗木数量及生长情况,对植物配置、园林景观进行整体规划和修缮,而是仅仅停留在维持绿化生长的基本需要,发现有死亡苗木就更换,没有完整的计划和方案。再加之绿化资产与其他固定资产不同,没有具体的生产厂家、出厂号、保质期等,即使录入系统也信息不全,更无法将打印出的固定资产标签号贴上,种种问题都给绿化资产的管理带来不小的困难。

2.2管理者对绿化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许多高校对绿化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没有准确的认识,认为投入了大量资金,绿化景观得以顺利竣工,便完成了任务,殊不知这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大多数高校目前还没有将绿化资产纳入固定资产的范畴,所以不会要求有专门的绿化资产管理员,不会特别留意绿化资产的数目及存放地是否属实,对于绿地的新增和改造也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思考,绿化死亡后也没有认识到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当然更不会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绿化资产,配合教学科研,使其盘盈增值。管理者的不重视从根源上导致了绿化资源的账目不清,变动不明,有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笔“糊涂账”。并且因为没有专人负责,也没有要求建立单独的数据库,往往绿化资产在发生变动后,仅只有具体经办人清楚详细过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调动,这些变更资料和依据也因缺乏记录而无从追查,有时甚至导致学校资金的严重浪费。

2.3管理者缺乏绿化资产管理专业知识

俗话说“三分靠栽,七分靠养”,绿化工程设计、施工固然重要,但后期的养护才是管理好绿化资产的根本。合理的养护计划、及时的病虫害治理、定期的造型修剪等养护手段能使绿化苗木健康生长,体现校园绿化景观的美感,提升校园景观品质。但由于目前高校的岗位设置,很少会配备专业的绿化养护专员,且大多数高校会选择将校内绿化管养工作外包给其他绿化单位,学校本身缺乏专业队伍,对绿化的养护工作也仅仅停留在“干了浇水,有虫打药,枯了就修,死了就拔”的状态,没有一套专业、完整、详细的管养计划,导致绿化苗木生长不良,没有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更有甚者,由于缺乏对苗木识别的专业知识,在绿化工程建设时,无法辨别以次充好的苗木,或者绿化建设单位擅自更换绿化品种也无从得知,在计量时,对于乔灌木的计量方式也没有足够的知识,以上种种都可能导致绿化建设单位浑水摸鱼,从中牟利,绿化景观不能达到要求,学校资金也不知不觉大量流失。

3提高高校绿化资产管理实效的几点建议

绿化景观自身的环境作用、教育意义,使其相较于其他固定资产而言,更多了层衍生意义,因此,如果在校园建设后管理好园内绿化资产,并将这种特殊资产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做到物尽其用,是一个需要全面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严把检验关,杜绝不合格苗木进场

为保证建成后校园内的绿化景观达到设计要求,并确保高校建设资金利用的最大化,必须从一开始就严把质量关。绿化工程进行期间,每一批进场苗木都要有专人严格把关,对苗木品种仔细确认,认真清点苗木数量,并按照合同要求,对乔灌木的干径、地径、蓬径、高度等进行详细测量并记录,对不达标的苗木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更换或退货。对整批进场苗木的数量、质量都无异议后,甲方、乙方、监理方三方签字确认,才允许种植。这样既能够从根源上保证校园绿化建设用苗符合要求,杜绝不合格苗木进场,保证建成后绿地的景观效果,保护学校的利益,又能促使管理人员增强责任心,为建成后绿化资产管理打好基础。

3.2完善绿化工程竣工验收程序,建立绿化资产原始台账

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尽量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如确有需要变动的,须及时在图纸上予以体现,整个施工过程甲方人员必须全程跟踪,每一个改动方案也应记录在册。项目竣工后,绿化建设单位须以最终建设的方案为准,出具详细、精准的竣工图,标明苗木品种、数量、面积大小、种植地点等。不出具最终竣工图纸的,或者出具的图纸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符的,甲方不予验收。高校绿化资产管理人员应以已验收合格的绿化工程竣工图纸为基础,分地块进行统计归类,建立绿化资产原始台账,这样能相对减少绿化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能清楚地体现每一个绿化用地上苗木的具体情况。在后期管养过程中,如有苗木的更换、增减,应及时在图纸以及绿化资产台账中详细记录,以便于日后资产的跟踪和管理。

3.3加强绿化资产专业学习,打造专业管理队伍

绿化专业知识的匮乏无疑是绿化资产管理的一大障碍,因此,高校应组织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绿化知识培训,以达到能辨别苗木品种,清楚绿化生长规律,掌握绿化养护要领,并对校园内日后绿化配置的规划做到心中有数。绿化资产管理人员应和校园信息化专业团队合作,制作符合高校自身情况的绿化资产管理台账和系统,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专业管理队伍的打造有助于绿化的生长,减少死亡率,维护校园绿化景观,避免绿化资金的浪费;信息化管理能直观体现绿化资产的变动情况,帮助管理人员监控绿化资产的盈亏。定期盘点绿化资产,组织人员分地块对绿化资产进行清查,摸清绿化生长状况,每次盘查后,对于数量上的变动及时录入系统,并对因其他原因导致的资产变动添加备注,可以使得绿化资产管理人员掌握全校绿化资产变化发展的总体过程,脉络清晰,账目清明。

3.4师生共建,实现高校绿化资产增值

高校资产管理范文8

关键词:大数据思维;高校;资产管理;创新策略

0引言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种数据信息资源集中到一起,科学运用大数据信息资源能够实现对高校资产的精准把握,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为高校未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了提高学校资产管理效率,资产管理人员就应当重视提高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加快信息技术与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敢于创新,有效突破传统资产管理工作的局限性,全面提高高校资产管理质量。

1高校运用大数据思维开展资产管理的意义

1.1大数据思维有助于高校实现对资产的精准把握

传统的高校资产管理中,难以实现对学校资产实施动态监管,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可以全面的收集和整理资产信息,实现对高校资产的精准把控。高校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对高校资产进行全面的记录和分析,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字化工具,聚焦信息技术和资产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发展,提高资产管理效率,从而努力构建信息校园,推动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更加贴合信息技术化发展的要求。

1.2大数据思维有助于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大数据思维模式下,运用大数据技术等相关手段,能够建立起来可以贯通整个学校的管理体系,提高高校资产管理的透明性和高效性。运用大数据开展资产管理工作,包括学校的教学设备、试剂耗材管理、科研设备采购等,资产管理者可以随时追溯、查询,了解学校资产的使用情况,以便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采购和管理,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运用大数据思维,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不仅能及时补充各种教学资源,同时还避免了重复购置和不合理使用情况的发生,可以有效提高高校的资产利用率。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随时了解学校的资产使用情况,从而便于管理者认识到高校建设的实时性需求,有助于把握高校未来的建设趋势。

2大数据环境下高校资产管理发展现状

2.1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体制不完善

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各个部门能否有序的运转,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加大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力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当前情况下,很多高校的资产管理内控工作虽然已经逐步走向了正规化和信息化,较之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体制并不健全,内部管理工作体系和流程不规范。比如,在学校资产管理过程中,一些价值不是很高的产品但是是不可缺少的易耗品,领取和发放存在着不规范现象,容易造成浪费。此外,对于有一些需要花费资金数目较高的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不能及时认识和了解这些设备的使用情况,没有对资产使用形成有效评价机制,很容易引发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重复购买,造成资源闲置浪费,进一步增加高校的财务负担。

2.2资产风险防范意识有待加强

大数据背景下,各种新型的优良的信息技术管理软件不断涌现出来,高校没有及时更新管理体系,学习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资产管理效率并没有提高。经过相关调查发现,很多高校对资产管理工作并不那么重视,学校领导者更多的将重点和注意力放在扩大学院招生、扩大办学规模,以及支持学校科研工作等方面,资产管理理念比较落后。高校资产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流程不科学,权责分工不明确,就会导致一旦出现了问题,找不到相应的责任人。另外,学校的管理者对于资产管理人员的引入并不重视,资产管理机制和专业管理人才比较缺乏,优秀的资产管理人员不足,导致很多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对资产管理做好科学有效的发展规划,无形中加大了学校的资金风险。高校要做好资产管理管理工作,只有及时引进专业的管理人员,提高资产风险防范意识,科学认识和了解资产使用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做好资产管理预算工作,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去应对和处理各种资金支出情况,才能有效提高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水平,促使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更加安全快捷。

2.3监督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繁琐,若是没有建立一套规范的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将会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资产管理质量。一些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监督体系比较落后,财务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很容易发生出现问题时找不到相关的责任人,无法进行有效的惩罚。对于高校来说,无论是单个成本价值不高的教学消耗品,还是价值较高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都要进行更新升级,及时引进新设备。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学校没有注重预算管理,权责划分不明确,或者说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那么很容易出现资金的挪用情况,影响学校正常的经济效益。

3基于大数据思维的高校资产管理创新策略

3.1注重创新,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现代信息化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品不断涌现出来,为了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效率,在管理过程中就要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注重创新工作,搭建信息化的资产管理平台,从而使得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得以更好地完善和提高。高校的资产管理人员要注重学习新的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定时定期开展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资产管理人员要始终秉持以技术创新引领未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工具的优势,坚持应用创新,才能有效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学习和成长。为此,高校在资产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创新发展,有序引进专业的资产管理人才,为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融入新鲜的血液,有效运用各种有效的专业的信息技术工具,搭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推动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科学,有效提高资产管理效率,为学校的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支持。

3.2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和技术

为了有效提高高校的资产管理效率,使得资产管理工作更加有序规范。在实际的资产管理工作中,高校资产管理人员要注重加强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管理和投入,及时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更新管理设备和技术,有效协调和满足管理工作中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资源管理效率。此外,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还应当注重建立长远化的发展目标,有序提高和完善学校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高校资产管理人员要注重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只有这样,高校资产管理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才能朝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为此,高校的资产管理中,管理人员要不断革新管理模式,提高专业水平,有效提高资产利用率,继而促使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更加有序稳定的进行。

3.3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做好预算管理工作

高校要正确认识资产管理工作,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做好预算管理,合理配置资源,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具体来讲,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中,高校资产管理人员应重视预算编制工作,注重检查学校的资产使用情况是否合理,教学资产采购中,预算执行中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及预算执行进度明显滞后或超前的情况,使得资产的采购和使用更加科学规范。因此,在学习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中,对于即将花费的各项资产的支出要合理评估,认真调查和了解市场行情,及时做好预算工作,不断完善资金管理机制,有效降低学校资金侵占、挪用等资金使用不当出现的概率。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在支出较大金额的科研设备采购资金时,项目负责人要召开分析讨论会,论证分析这些仪器厂家生产的物资是否合格,确定采购活动的负责人员,切实保证资金使用的规范,维护学校的正当权益。为此,在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中,学校领导人员要给予重视,强化底线思维,扎实制度篱笆,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从而有效规避风险,保持学校正常的经济效益。

3.4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系

高校校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完善资产管理体系,使得资产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序。具体来讲,资产管理人员是要对学校的资产进行清理核查;二是实施动态的监管,及时了解和查看学校资产设备的使用情况,便于后续的补充和购买;三是做好预算管理,科学把握和认识学校每一笔资金的使用,确保资金的使用更加科学有效;四是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有效规范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提高高校资产的利用率,有效保障学校的经济效益。总之,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学校领导人员提高管理意识,及时学习,注重创新发展,从而为学校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结束语

新时期,加强和注重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能够为高校的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提高教育的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高校在资产管理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工具,学习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资产管理设备,做好资金预算和控制工作,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和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对高校资产动态化的监督和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从而推动学校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戴月.大数据应用于高校资产管理的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

[2]张文胜.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资产管理改革措施[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1).

[3]相广新.新时期高校资产管理优化的探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03).

[4]王好翠.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师.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