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育范例

高校舞蹈教育

高校舞蹈教育范文1

关键词:审视教育改革;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新课程以及素质教育全面实行,高等教育也逐渐趋于现代化,提升学生文化素质以及道德修养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各项学科的教学中,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修养以及道德情操,通过舞蹈教育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当前,受到传统理念与思维的影响,高校舞蹈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因此,为了切实发挥舞蹈教育的作用,提升教育效率和质量,高校要对其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通过多种途径和有效措施进行教育改革[1]。

一教育改革与舞蹈教育

在人类社会没有语言之前,人们主要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舞蹈由此而生,其又被人们称为“艺术之母”。人们通过舞蹈可以感受到舞者的情感与心灵,其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方式,因此,舞蹈教育对提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具有关键作用。在21世纪下,素质教育全面实行,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我国政府也在积极提倡高校要通过舞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深层次以及多角度的教育,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2]。

二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舞蹈教育属于我国美育教学的关键内容,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美以及欣赏美的能力,通过教育可以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认知,进而在生活中感悟美和发现美,通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同时,通过舞蹈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团结友爱精神、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以及民族意识,加强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感受等。

(二)培养学生想象力

舞蹈教育有别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形式,其通过肢体教育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启发,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通过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素质。同时,舞蹈从编排、练习到表演,其属于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需要学生脑、心、身全部投入其中,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当代大学生多为“00后”,这一代的大学生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在家中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和家中长辈的疼爱,做事唯我独尊,缺少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舞蹈教育多为集体舞,学生在排练过程中,需要注重动作的和谐性和整体性,在练习中需要顾及其他队友。同时,在平时的演出和生活中,学生还可以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对学生的协助意识、包容精神以及沟通能力进行培养。

三当前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缺乏基础性

当前,在很多大学生的观念中,舞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即使对舞蹈具有一定的学习热情,但是缺少足够的信心。而高校开展舞蹈教育的目的是排练舞蹈剧目,或者为校园活动进行节目排练,很多普通学生难以有机会参与其中,导致舞蹈教学缺乏基础性。

(二)缺乏教育性

舞蹈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人文精神以及道德素养,其教育内涵与人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共同性,通过舞蹈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其他学科的感悟和认知。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只是将舞蹈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没有发挥舞蹈课程的教育作用,没有充分挖掘舞蹈教育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功能。

(三)缺乏综合性

当前,高校舞蹈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舞蹈技能的训练,而肢体训练的强度要明显高于思维训练。在开展舞蹈教学中,虽然肢体训练是其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普通大学生并非舞蹈专业,也不是艺术特长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不需要具备较强的表演能力和舞蹈技能,其需要通过舞蹈学习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而这种单纯技能的教学模式难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锻炼,教学缺乏综合性[3]。

(四)缺乏规范性

当前,很多高校开设舞蹈课程的目的只是为了丰富教学体系,在具体的教学中缺少明确以及完整的考核标准和教学大纲,在缺乏规范性的前提下,舞蹈教育更像是一种教育摆设,难以发挥其教育价值和功能,学生也难以通过舞蹈学习掌握技能和提升素质。同时,高校舞蹈课程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其包括限选课和任选课,由于学生观念的影响,舞蹈教育本身就趋于小众,只有一少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如果课程内容随意缺少规范性,更是难以体现舞蹈课程的教育意义。

四审视教育改革下实现高校舞蹈教育改革的相关措施分析

(一)完善课程体系和大纲

高校想要切实发挥舞蹈教育的积极作用,首先要对舞蹈艺术加强认识,当前,很多高校套用专业舞蹈教育的教学大纲和内容,虽然这套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专业化的舞蹈人才,但是对普通学生却并不适用,具有较高的练习难度,容易挫伤学生对舞蹈的信心。因此,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以及学生诉求,对课程体系和大纲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降低内容难度,并且组织相关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舞蹈教学体系的制定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制定课程体系和大纲的过程中,让学生和教师充分体会到舞蹈教育的积极意义,进而提升对其重视程度[4]。

(二)摒弃精英教育思维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各大高校的持续扩招,高校的学生人数快速增加,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高等教育逐渐成为大众教育,但是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在素质教育过程中,难免受到精英教育思维的影响,例如在高校中“重点培养特长生”的现象依然存在。从人才培养角度分析,虽然对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从教育公平性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忽视了其他学生的感受,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和要求背道而驰。因此,高校要摒弃精英教育思维,将舞蹈作为一种素质教育而并非专业教育,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接受良好的舞蹈教育。

(三)促进舞蹈教育形式多元化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将舞蹈作为重要的选修课或者必修课,体现了对舞蹈教育的关注和重视,针对大部分普通学生,舞蹈选修课要以趣味性、风格性的内容为主,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并且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开展创造和交流,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提升学生对舞蹈的热情和兴趣。例如,高校可以举办舞蹈专题讨论、舞蹈沙龙、舞蹈协会等活动,在保证活动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还要发动艺术骨干成员积极组织各种学生舞蹈活动,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舞蹈教学中,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舞蹈艺术氛围。

(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当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师在教学能力以及知识结构方面依然有所欠缺,虽然大多数舞蹈教师都毕业于专业院校的舞蹈专业,其舞蹈技能十分过硬,艺术表现力也十分卓越,但是其在教学技能方面相对欠缺,对舞蹈文化以及其他学科的认知相对薄弱,需要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加强学习,例如加强对美学、社会学、哲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的学习。同时,针对一些非舞蹈专业的教师而言,需要提升自身的舞蹈技能,在教学中不能泛泛而谈,要将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对舞蹈知识和文化加强理解。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只有提升舞蹈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其知识结构,才能有效提升舞蹈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全面提升[5]。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艺术教育不仅对学生起到教化和启发的作用,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人文精神。舞蹈作为当代的一项重要艺术门类,对学生开展舞蹈教育,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以及发现美的能力,其属于一种全方位、全身心的素质教育。因此,高校一定要给予舞蹈教育以高度重视,将科学教育和舞蹈教育充分融合,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进而为我国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国强,刘露,杨小竹.新媒体技术给广告带来的巨大影响[J].艺术科技,2013,26(11):1-2.

[2]石小锋,王蓓蓓.审视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普通高校舞蹈教育[J].黄河之声,2016,(14):54.

[3]陈乐.审视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校舞蹈教育[J].艺术评鉴,2016,(11):104-105+108.

[4]刘德崇.浅谈普通高校体育舞蹈的现状及未来展望[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10):82-83.

高校舞蹈教育范文2

在注重发展高素质人才的时代,舞蹈教育肩负着育人作用,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综合素质,还具有正面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向高素质人才发展。因此,本文就高校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对提升学生自身素质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以期为高校大学生舞蹈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舞蹈教育;素质教育;结合

舞蹈对提升大学生情操、培养高素质文化涵养、推动素质教育有着深层的意义,通过舞蹈的滋养,个人的身心、情感在舞蹈中获得释放和熏陶。[1]目前,在高等素质教育影响下,素质教育不仅结合了全新的教学理念,还能够拓展教学空间,从而使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一、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体现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在促使大学生自身素质全方位发展的同时,亦引导着大学生的精神领域。[2]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对提升高校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一)德,精神领域的提升。艺术的感染力是无穷的,在培养道德情操和树立高尚品德上,舞蹈利用独特的情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舞蹈教学实际就是让大学生对生活有客观体验。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磨练其意志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

(二)智,创造领域的提升。在舞蹈艺术教学上,大学生除了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外,还要对自身潜能进行充分挖掘,通过在舞蹈领域下的思维创造,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大学生舞蹈艺术创造,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舞蹈又是依靠肢体语言塑造艺术形象,融合了个人的思想感情,离不开日常细微的观察与领悟。通过学生在表演、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发散个人想象思维、联想思维,将思维情感融入舞蹈,不仅得到全方位的塑造与锻炼,而且增强舞蹈感受力,在创新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体,形态方面的提升。舞蹈教学注重肢体训练,包括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平衡、自控协调等,是以提高学生自身灵活度、柔韧感为目的。好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者优美的形体表现,舞蹈教学在形体训练上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仅能保持良好体形,塑造优美姿态,还能够增强身体素质。

(四)美,艺术领域的提升。舞蹈教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塑造学生正确的美学鉴赏能力上,培养大学生拥有美的创造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美用舞蹈的形式进行展示,与生活统一结合。舞蹈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集精神领域、形态语言、哲学、美学思想和人文思想为一体。通过舞蹈的熏陶,一方面提升自身的气质、形体、举止言谈;另一方面充实的内心情感借助舞蹈得以充分展现。

二、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手段

(一)丰富舞蹈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艺术气息。通过丰富的舞蹈教学,扩展大学生艺术领域,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的舞蹈类型,提高学生艺术气息,在素质培养上得到进一步升华。如我国舞蹈种类中,以舞蹈特征划分为专业舞蹈、国际标准交谊舞、时尚舞蹈等,又以舞蹈的表现形式划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舞剧等。以民族舞《雀之灵》为例,表演者用充满独特韵味的肢体语言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震撼,用舞蹈特有的语言诠释心中情感,净化观众心灵。而古典舞《飞天》的舞蹈表现则是运用“长绸舞”,在绸带飞扬下表现出的舞蹈意境直达观众的精神世界。因此,通过对不同舞种的学习,能不断激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追求。

(二)提升素质教育层次,丰富舞蹈艺术内涵。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逐渐成为教学领域的最终目的,要提升学生舞蹈艺术修为,首先以提升学生素质的全方位发展为主。在舞蹈教学中,欣赏教学能够直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不同作品积累审美经验,丰富舞蹈艺术内涵。[3]如《挽扇仕女》,舞者用细腻的肢体语言展示行走时轻盈的步态,动作舞动时的含蓄和面容上的平和稳静,塑造了清代时期大家闺秀的形象。又如纪律观念严格的群舞,要求团队之间必须互助、友爱、团结,才能够给观众呈现整齐划一的舞蹈作品。因此,舞蹈不仅能表现舞者内在的情感,还能传承文化,素质教育必须渗透到舞蹈教育中才能创造出充满内涵的作品。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舞蹈艺术水平,对学生德、智、体、美方面的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舞蹈是人类的肢体语言,是一项美好的艺术行为,不仅有着陶冶情操的作用,还对培养团队精神有着重要意义,在增强身心健康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璐 单位:宜宾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曼,孙达.浅析高校舞蹈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7):11-13.

高校舞蹈教育范文3

【关键词】素质教育;舞蹈教育发展现状;应对措施

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此报告中教育质量被冠以“着力”这两个字眼,这无不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虽然我国的素质教育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国素质教育,特别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出现了问题,这些突出性问题,必须有效解决。舞蹈表演究其本质,就是以丰富的舞蹈动作,为观众营造一种氛围从而增加舞蹈本身的魅力,从而增添舞蹈的艺术感,其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舞蹈给人带来的感觉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形式。而且舞蹈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舞者在表演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仪态与动作,而舞蹈教育的作用就在于表现舞蹈中的文化价值,表演效果与舞蹈演员的自身修养以及艺术造诣密不可分。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舞蹈教育的创新措施,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运用,有助于舞蹈表演的成功演出,这样就能为社会大众带来视觉上的感受,当然也能够让人们在这一过程中充分陶醉其中,而在成功的舞蹈表演的背后,则是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舞蹈者通过自己的舞步与观众建立情感传递,以此不断强化自己的感情,从这一点而言,感情的表达成为舞蹈者最难以逾越的障碍,为了实现对于其中思想感情的呈现,在教育教学的进程中,需要舞者进行一定的动作与思想感情方向的融合,能够将舞蹈艺术与舞蹈动作充分结合。与此同时,身为舞蹈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注意舞蹈动作与舞蹈技艺的协调关系,就能够将舞蹈技术充分展现在舞蹈的表演之中。我国著名舞蹈家、美学家吕艺生在《舞蹈教育》一书中全面概括了舞蹈教育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舞蹈教育确实能提高受教者的身体素质,塑造其优美的形体,增强其在学习和表演方面的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加强自我修养,学会与团队的和谐相处。而在吕老的素质教育舞蹈课中,他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全新的课例内容和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即可与国际先进舞蹈课程接轨,又充满中国文化内涵。素质教育舞蹈的“素质”,就是素质教育背景下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二、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舞蹈与人文教育严重脱节

舞蹈与人文教育的脱节是高校舞蹈教育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于高校舞蹈教育而言,如何不断改进舞蹈教育招生的方式就成为当前舞蹈教育的重点问题,而当前高校舞蹈教育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表单工具的录入功能查询舞蹈教育人员的详细信息,而且该系统还能帮助高校舞蹈教育精准招生,建立学生的数据库。此外,还可以建立招生专属CRM,CRM系统能够帮助高校舞蹈教育院校快速搜集更多的意向学员,并实现高校舞蹈教育的潜在客户快速转化。那么无论是大中小型高校舞蹈教育都需要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当前我们能够看出高校舞蹈教育需要把握人文教育的关键点,这样才能够在未来的舞蹈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由此可见,舞蹈与人文教育脱节是当前高校舞蹈教育中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时间追溯到2020年之前,很大一批中小型舞蹈机构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舞蹈教育课程的人数以及规模大为缩减,当前政府也在颁布多项举措,叫停线下大规模授课,因此很多中小型舞蹈教育机构就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危机。政府以及国家教育机关颁布多项政策,支持线上或者网络课程等形式,舞蹈教育机构也纷纷响应政府的此项举措。而当前中小型舞蹈教育机构在疫情防控期间,其运营就显得十分困难,面临的危机有很多,比如房租成本、水电成本、人力成本,据统计,截至目前,舞蹈教育机构在一年之中关闭的有逾上千家,由此可见,当前舞蹈教育课程的运营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舞蹈教育课程在运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二)舞蹈教师队伍力量短缺

当前高校的舞蹈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一般,在部分高校中具有实践或者舞蹈大赛经验的老师更是少之又少,舞蹈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教学能力欠缺以及部分教师缺乏实践能力,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舞蹈实践中来,这都是导致当前高校舞蹈教育滞后的原因,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舞蹈教师的队伍理论技能短缺。

(三)教学模式陈旧,教育观念落后

多年来,高校舞蹈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舞蹈课堂的主体地位依然没有表现出来。教师教学方式常以灌输式居多,启发式较少,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舞蹈教育只看技术训练、风格训练,对于舞台实践机会、参与基层排练等却往往忽视。教师并不去研究新颖的教学手段及方法,这样学生渐渐地就失去对舞蹈课堂的兴趣,学生往往成为老师课堂教学中的附属品,地位被边缘化,这就造成现今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减。这样“呆板”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舞蹈教学的相关要求。

三、高校舞蹈教育的应对措施

(一)注重舞蹈教育核心——提高舞蹈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对高校舞蹈教育的管理需要有国家层面的政策的支持,而在政策颁布之后,高校舞蹈教育需要融入多元化的思维,以特色取胜,以人为本,就能够在国内的高校舞蹈教育中独树一帜,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之中,不断扩大自己在舞蹈领域的社会影响力,以客户的需求为需求,以多元化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户。因此,对于舞蹈这一专业性较强的艺术活动而言,舞蹈教育需要尽可能提升舞蹈学员的基本素养,这样就能够提升学生对舞蹈的认识,而不应该单纯注重舞蹈教育的功能与作用,而且将眼光局限于舞蹈动作的优美以及舞蹈课程的分数之上,而是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注重舞蹈教育的核心,这样就能够从总体层面上提升舞蹈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二)舞蹈形式需要多元化

我国当前高校舞蹈教育主要选用两种教学策略,具体如下,当前APP,或者会议教学,也是大中小高校舞蹈教育常常采用的教学策略,具体而言,此种教学模式可以是半天或者三天的会议教学,对于短时间的宣传则会考虑举办半天的会议教学,而对于长时间的宣传则会考虑举办三天左右的会议教学,此种会议的目的在于扩大高校舞蹈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三)保障教师队伍质量

在高校舞蹈教育的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建立标准规范的机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大量招聘教育以及财会管理等相关人才,明晰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对高校舞蹈教育人员的高效化管理。而对于当前高校舞蹈教育面临的风险,高校舞蹈教育需要设立风险评估部门,对高校舞蹈教育的师资力量进行评价,计算该公司的项目成本收益比以及投资回报率,从而与其他舞蹈教育公司进行对比,向全公司各个层级的工作人员导入成本控制理念。

四、高校舞蹈教育资源开发发展对策

(一)开发优势资源,扩大舞蹈教育的影响

在舞蹈教育课堂现实训练背景下,开发优势资源,扩大舞蹈教育的影响,训练者应当把握每一个机会让每一位训练者能够更加系统地了解舞蹈教育和舞蹈教育运动,这一过程不仅丰富融资渠道,而且能够强调具备舞蹈教育实操水平还有完备的舞蹈教育体系。

(二)加大媒体对于舞蹈教育优势资源的宣传力度

舞蹈教育训练被认为是重要的训练内容并不是顺理成章被肯定的,而是“科学实操中所表现出来的和主体的探索相结合的事物”。这就要求政府需要加大媒体对于舞蹈教育优势资源的宣传力度,训练者要采取丰富多彩的训练模式,领导训练者深刻认识舞蹈教育训练,故而能够喜欢这一运动并且投入到训练实操中来,这样一来我们的舞蹈教育教学才能具备较高的训练效率[5]。

(三)不断加大舞蹈教育活动与优势文化资源的融合度

国家不断加大舞蹈教育活动与优势文化资源的融合度,需要建立健全舞蹈教育安全保障制度,而当前我们能够看出文化资源在舞蹈活动中起到的作用日趋重要,当前国家各个地区都在不断加大舞蹈教育活动与优势文化资源的融合度,这正是从高校舞蹈教育的本质出发。

五、结束语

舞蹈教育需要对机构的管理运营制度进行优化,首先我们需要结合2020年大中小教育机构管理成本的整体走势,在2020年最后一个季度,我们能够看出舞蹈教育市场出现回暖的趋势,市场需求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舞蹈教育机构教务管理作为教育机构日常事务中的关键环节,而当前舞蹈教育的管理并未完全实现人机系统的一体化发展,因此舞蹈教育机构需要普及无纸化与表格操作,从技术层面实现对舞蹈教育机构管理运营制度的完善。因此,在当前这样一种环境下,本篇文章从素质教育背景下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出发,进一步从三个方面分析当前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舞蹈教育的应对措施,最后提出高校舞蹈教育资源开发发展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林可佳.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发展[J].人文天下,2018,(08).

[2]杜珊珊.探讨审视教育改革背景下怎样进行高校舞蹈教育[J].戏剧之家,2018,(16).

[3]石小峰,王蓓蓓.审视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普通高校舞蹈教育[J].黄河之声,2016,(14):54.

高校舞蹈教育范文4

舞蹈艺术教育作为美育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推动高校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就目前的教育情况而言,我国在美育教育方面存在许多的不足,而导致这个情况存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受众群体的不确定,舞蹈艺术教育的辐射范围不够广泛;还有授课方法的不妥当,学生没有足够大的热情投身于舞蹈艺术教育中去。因此,高校必须重视舞蹈教育事业的改革,才能使教育事业的发展得到全面的推进。

1.舞蹈艺术教育对普通高校教育而言存在的作用和意义

1.1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早在党的十六大就已经指出:确立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强调了素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大作用。高校肩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优秀的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更是应该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不断完善教育体制,紧跟时代的变化,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教育报告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美育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大主流,而舞蹈艺术是美育教育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美育教育实施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

1.2满足美育教育的要求

舞蹈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在美育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和许多西方国家在很早以前就将舞蹈艺术作为美育教育的一部分,比如说:中国古代中提出的“六艺”,其中“乐”作为其中之一,包含了音乐、诗歌和舞蹈,这就是早期的艺术教育了。直到发展至周代“六舞”,虽然其本意是“制礼作乐”,但这个时候的乐舞文化已经逐渐深入人心,逐渐成为了原始的美育教育,对人们对追求乐美的意识有着启发作用,对人们在美育教育的道路探索上也起到了很强劲的推动作用。很多西方国家也是如此,从14世纪开始,资产阶级产生,西欧国家文艺复兴的出现,使得欧洲民间舞被慢慢引进宫廷,被皇室礼仪化,成为了一项贵族们训练仪表体现气质的必修课,是身份的象征。到了近代,美育教育的理论逐渐成熟,并且与实践进行结合,人们对舞蹈艺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深刻的解析,其独特性和深层次的内涵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2.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2.1转变教育思想,重视教育基础

现阶段高校舞蹈艺术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大多数高校舞蹈教师只注重舞蹈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教授,而经常忽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舞蹈毕业生走出校门之后只拥有高超的舞蹈技巧,对他们的学习内容却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如果长期使学生在这种教育思想下学习,会使得高校的美育教育水平大大降低,阻碍了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彻底提升高校舞蹈艺术教学的水平,应当让舞蹈教师摈弃传统的教育思想,接受新兴美育教育思想,紧跟教育的时代潮流,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所以,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要求,首先,高校舞蹈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以便满足当前高校舞蹈教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要求,尽量避免因教学方法单一化而降低了教学质量;其次,在教学方法上,高校舞蹈教师也要不断进行创新,除了拥有舞蹈方面的专业知识外,对其他相关方面的学科内容也要有一定的了解,避免课程内容过于无聊,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需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育理念,适时改变教育方法,以促使舞蹈教师能够用自己最好的状态投入到舞蹈教学工作中。

2.2丰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心理因素会对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丰富相应的授课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舞蹈艺术教育工作者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高校舞蹈艺术的特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高教学艺术性。比如说:在向学生讲解舞蹈种类及其动作艺术特色方面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播放一些具有该特色的舞剧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到舞蹈知识的艺术特色,使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更深刻,增强他们的艺术赏析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3.结语

新时代的高校教育理念已然与传统的教育理念不同,教育工作者不能墨守成规,应该勇于创新,勇于接受新兴思想,让素质教育以及美育教育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舞蹈艺术教育在高校的美育教育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应该使其功能发挥至最大化,为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兮.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刍议[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01):81-84.

高校舞蹈教育范文5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传承;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舞长期流传于我国民间,受到不同地区文化的影响,融合了不同风格后形成的表演风格相对稳定的舞蹈内容。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较高的舞蹈气质,并让学生从中领会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因此,高校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积极创新,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的知识内容的把握,传承民族民间舞的同时,也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在教学中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了底蕴丰厚的文化瑰宝。中国民族舞蹈作为用肢体书写的民族文化,也是这些民族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结晶之一。古时候,有些民族发展较为落后,没有文字进行记录,就用舞蹈来记录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历史事件,因此中国民族民间舞中蕴含着各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正因为如此,进行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以及民族特色,有利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和发展。其次,中国民族舞可以传达丰富的情感,具有极高的舞蹈艺术价值;学生在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过程,可以从中学会如果用舞蹈来表达情感和精神,更能从中汲取其中的艺术精华,对于学生以后的舞蹈学习和创作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最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化发展,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现状

目前,许多高校都设立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这门课程,并积极鼓励学生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然而在教学上和课程设置上,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是,教学资料上,资源比较匮乏,很多高校大部分使用的都是潘志涛教授主编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使得教学内容较为单薄,层次不足,学生学习到的层面不够深入;其次,在教学手法上,形式单一,主要的原因是高校的教师大多不是编导出身,因此在教学上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从而导致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也较为陈旧,传授的手法也不够新颖吸引;最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授不能仅仅停留于舞蹈技巧的层面上,更要深入了解当地民族文化背景、民族特色、生活环境才能更好的掌握其舞蹈风格,而这些文化感受不能仅仅通过课堂来传达,需要到当地进行体验和采风才可以真正了解体会到的。这对于如今高校的舞蹈教育来说,鲜少有这样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知识层面得不到拓展,中国民族民间舞在这些情况下发展,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舞蹈层次,也难以广泛地传播民族文化。

三、中国民族民间舞在高校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在高校教学中的传承

想要使中国民族民间舞得到更好的传承,就要明确民族民间舞的产生与起源。对民族民间舞中优秀内容的传承,可以使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的知识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便于学生积极弘扬民族民间舞的文化内涵。人们以生活中耕种和狩猎的动作为灵感,在进行动作的同时融入节奏与情感,为动作增加律动感,这便是中国民族民间舞最原始的由来。原始舞蹈作为中国最早期的舞蹈,其发展伴随着我国历史文化的演变过程,逐渐演变成具有美感的民族民间舞。民族特性在民族民间舞的演化过程中不断融入其中,使得民族民间舞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例如:苗族的芦笙舞、傣族的孔雀舞和侗族的狮子舞,在舞蹈中合理地融入地方的民俗特色,可以进一步展示了民族的文化内涵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形成以及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到人们在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念以及思想作风,同时通过舞蹈的演变过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特定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这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中国民族民间舞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性地融入新的内涵与特点,使中国传统民族舞蹈的整体风格彰显出民族特色。中国民族民间舞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艰难,例如外来舞蹈文化的侵袭,导致中国民族民间舞在传播与传承上遇到不少的挑战,更可以说是一个严重的阻碍。高校舞蹈教育应当注重解决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问题,基于民族民间舞的独有特色,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拓展教学的渠道,改良教学的手法,以帮助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掌握。高校舞蹈教育对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可以采取以下这种方式: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做到言传身教,教师通过动作示范,可以使学生在细节上掌握民族民间舞的动作内容;其次可以通过播放教学视频来进行拓展教学,以弥补因场地等条件问题,让学生在课上和课后都能自行通过视频反复学习教学内容,便于掌握民族民间舞的标准动作并进行练习;此外,民族民间舞的文化内容的教学也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掌握舞蹈动作的演变历程和历史文化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舞蹈动作;最后学生自身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反复进行动作练习,才能够加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的理解,在练习中感悟动作的本质。通过分析和研究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现状,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舞蹈动作变迁过程的了解,帮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深入地融入舞蹈的动作设计中,以不断创新的创作,进一步促进高校舞蹈教育的长远发展。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具有时间阶段性,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有着阶段式的变化。高校舞蹈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其发展的时间性为根据进行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具层次性,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舞发展的脉络和历史变化趋势,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舞蹈内涵。作为一种世代流传、演变至今的针对文化遗产,不同的舞蹈动作设计有着不同的舞蹈风格,展示出民族的地域特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民族舞蹈在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得到大家的重视,随着“遗产抢救”工作的开展,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保护也被列入其中,从那以后,我国民族舞蹈进入了厚积薄发的休整、保护阶段,随着国家文教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益重视,对于民间舞蹈文献资料的理论整理和研究工作也由此展开,这一时期不仅理论研究有所建树,在舞蹈创作实践上也取得了不小成就。很多经典的民族舞蹈都诞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如《孔雀舞》、《草原上的热巴》等等。舞蹈文化和时展有着密切联系,当前环境下,高校舞蹈教育更应当顺应时代潮流,采取融合、交流、兼容并蓄的发展策略,面对外来舞蹈文化的冲击,民族民间舞更应该具有危机感,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另外需要正视的是,民族民间舞舞蹈的别具一格的竞争力来自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因此,在民族民间舞的创新中这是万万不能摒弃的部分。因此民族民间舞的创新要通过展现民族的创造力的同时适应时代潮流,在当今这个各种文化争奇斗艳的社会中繁荣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将当代文化适当地融入舞蹈教学内容中,对舞蹈动作进行完善创新,使其更符合当代审美。另外教师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强调舞蹈的情感表达,同时从舞蹈的动作、情感、技能、音乐等多个角度进行加工;而且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舞蹈的特点,而不是一味的模仿,要结合时代背景,注重创新。

四、中国民族民间舞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创新

(一)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高校舞蹈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最高目标。因此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内容上,应当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掌握舞蹈学习内容的同时,在德智体美上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可以说,在舞蹈教育中加入德育的知识内容有着许多好处。首先,适当的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这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完善学生的人格魅力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学习舞蹈的艺术生来说,欣赏和创作舞蹈都需要极高的审美和耐性,才能创造艺术。其次,适当的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日常舞蹈学习和表演中与同伴相处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形成和谐的集体氛围,使学生能够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完成舞蹈内容。

(二)加强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对于学习舞蹈的艺术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基本能力。学生对舞蹈的艺术鉴赏能力来自于平时在教学中对学生发现美、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的培养。高校舞蹈教育的教学大纲中,包含不同种类的民族民间舞的基础知识和训练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和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舞蹈动作的分解,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去感悟舞蹈中蕴含的情感,领略舞蹈的独特魅力,提高舞蹈的审美能力。

(三)优化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

教师在做好舞蹈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地发展。舞蹈教育作为一种艺术类的教育,教师可以通过许多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可以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了解自我,从而找准突破口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可以帮助学生以较为轻松愉悦的心态学习舞蹈,减少学生产生心理疾病的概率;另一方面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艺术,在训练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体力的消耗,但同时这也是一种舒缓压力的方式,在舞蹈教学前,教师要带领学生做一些拉伸、舒展肢体的运动,帮助学生找到对舞蹈训练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主观能动性。舞蹈不仅能够强健学生体魄,还能够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尤其是在就业竞争压力日益增长的当下,学生更应当掌握和领会一些减压的舞蹈。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科学创新的教学方法传授民族民间舞的优质内容,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舞蹈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民族民间舞得到传承和创新,在深化学生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中国民族民间舞能够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高校舞蹈教育范文6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舞蹈教学;提升途径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校学生的艺术生活越发多姿多彩,这是舞蹈教学备受重视,素质教育得以发展与弘扬的体现。但纵观整个高校实际教学我们不难看出,舞蹈教学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教学缺乏专业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营造出较强的艺术氛围,导致学生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审美感;最重要的是,在教学结构上思想过于守旧,三点一线的教学简单重复,久而久之学生也缺乏了斗志。正视这些问题,高校应该在传统的经验基础上增强素质教育内容,发掘舞蹈教学令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增强学生的实际艺术能力。

一、当下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

1.大部分学生喜欢舞蹈,但缺乏自信

在我国某高校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高校学生自身的活力比较旺盛,不管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能够保持活力、朝气满满,能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所以,同学们在感兴趣的舞蹈类型上,大多数都是现代舞,相对一部分传统的芭蕾舞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舞,都没有很深入的研究,只有专业学舞蹈的学生才会对这些舞种感兴趣,甚至还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舞蹈缺乏兴趣,这样就会对高校的舞蹈教学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这种现象,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学生本身不同方面来研究其喜欢舞蹈和不喜欢舞蹈的原因,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建立信心,从而发现舞蹈的魅力。

2.高校对舞蹈教学投入不足

在国内,舞蹈占据着社会文化重要地位,舞蹈的文化教育和社会传统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在大部分高校,都不够重视舞蹈教学,导致其对舞蹈教学投入不足,和师资力量缺乏的现象存在。因此舞蹈教师不能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舞蹈教学工作中,这种现状即不能保证老师的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师资水平就会受到影响,舞蹈教师对教学内容没有时间来认真挑选,也没有时间来注意学生的心态变化,更不会由时间来进行教学研究,导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顺应社会形势的发展,从而影响到学校舞蹈教学整体的教学质量。舞蹈教学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

二、开展素质教育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1.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优秀的审美能力占据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部分,也被看作艺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舞蹈通过肢体形式把作品展示给观众,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有直观的视觉体验,促进观众对美好事物的深入理解,从而使观众增强审美能力,在欣赏美的过程中了解美的内涵。在高校舞蹈教学实际工作中,老师通过运用专业的舞蹈动作,引导学生对于美有更深的理解,举例说明,在专业的民族舞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舞蹈家杨丽萍的《雀之灵》这一作品,让学生在空灵、唯美的艺术氛围中观看,使其充分体会舞蹈的艺术魅力,提升学生们对舞蹈的欣赏的审美能力和深入理解。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发展

观众欣赏舞蹈,虽然看中舞蹈的肢体语言及由此衍生的艺术享受,但又不能单单只看到肢体动作展现出来的美感,应该通过舞蹈动作更多的关注舞蹈情感的表达,还应能深入了解舞蹈内在所包含的人文情感和风俗文化。在高校舞蹈教学实际工作中,教师要融汇古今,在舞蹈训练中让学生体会整个中国历史关于舞蹈蕴含的厚重艺术。举例说明,在《昭君出塞》这一著名舞剧中,教师通过讲解历史故事,使学生在排练舞蹈动作的过程中,深入体会舞蹈中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对祖国热爱之情,提升在舞蹈的欣赏过程中的情感感知能力。

三、高校舞蹈教学的提升途径

1.创新舞蹈教学的传统理念

在高校的舞蹈教学工作中,为了增强学生的素质教育,高校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由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不要对其他舞蹈院校进行盲目照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凸显特色化的教学方式。高校教师应该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学生自身条件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恰当合理的环境中训练,从而得到逐步提升;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情感渗透起到的作用,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结合艺术情感,引导学生不只学习舞蹈动作,还应该深入的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使学生在艺术氛围里得到熏陶,开发艺术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情感。

2.扭转高校舞蹈教学的传统目标

结合国内外超前的教育理念来讲,高校不应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怎样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上,应该着重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舞蹈教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权利,注重舞蹈教学自身的内涵。特别是在高校舞蹈教学工作中,不应该以传统单一的舞蹈类型为教学内容,一成不变,需要从舞蹈本质基础出发,把舞蹈的基本知识灌输给学生,总体来说,舞蹈作为一种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形式,在艺术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学生能在高校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为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一些色彩,不单单要提高学生们智商,也要兼顾学生的情商,提升了情商才会善于从美的角度来观察社会的一切事物,从而发现社会中不同的美。从现阶段先进的教育理念出发,应该扭转传统的高校舞蹈教学目标,站在学生能够长远发展的角度思考,做到从实质上为学生负责,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模式来引导教育学生,使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到全方面提升,实现各个方面共同进步。

3.加大投入,调动其积极性

在高校舞蹈教学工作中,教师作是艺术传播的工作人员,所以应该具有不同方面的综合素质,舞蹈教学工作者应该拥有深厚的舞蹈专业技能基础,以及很强的艺术审美能力,把综合素质教育完全融入到舞蹈的教学工作中,使舞蹈教学在高校得到普遍推广。针对有些高校舞蹈教师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应该吸收一批具备综合素质的舞蹈师资力量,组建健全的舞蹈教师队伍,来调整舞蹈教师力量和素质上的缺憾。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和低年级的学生不同,高校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较高的审美能力,相对来说对于教学需求就会越高,与此同时也要求舞蹈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文化内涵,在教学工作中,才能很好的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从而提升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现阶段在各个高校,都以教育高素质人才为教育目标,拥有良好素质的人才能够在社会的发展中站稳脚步,并能够很好的处理社会中发生的一些事件,能够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社会的不同事物,正确的认知社会,具有健康的心态和成熟的思想。对于高校的舞蹈教学,不仅能完善学生的形体,也能通过学习舞蹈,来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在素质教育的视域下,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这也是高校舞蹈教学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姜瑜芳.浅析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J].黄河之声,2017,(24):70.

[2]罗轶.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J].艺术评鉴,2017,(07):94.

高校舞蹈教育范文7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素质教育;研究

一、高校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家对人力资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仅仅依靠专业课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生产力要求,因此,无论是从课程的改革上还是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上,学校都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在高校舞蹈教学方面,多数学校已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得舞蹈课程在高校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但由于其内容的多变性与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高校在舞蹈课程的内容与方法方面,目前来说问题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过关,课程的内容与设置有欠缺,自己教学方法死板、教条等问题。这些问题长期下来都会对学生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将此类问题重视起来,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对策,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将舞蹈课程作为一项公共课设置给大学生,尤其是非艺术专业的同学,这为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提供了培养其艺术素养的条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大学生艺术素质

一方面,现代主义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传统意义上,课堂的作用主要是教师进行知识的教授与传播,学生只需要将相关的专业知识接受即可,学生的课程体系中除专业课与公共课之外,并未设置多余的艺术课程,学生欠缺应有的艺术素养。另一方面,当今社会越来越注重高校学生内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团队的作用,而专业课的学习往往是相对枯燥的,由于艺术课程,尤其是舞蹈课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以及自主性,课堂内容与形式相较于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是活泼善动的,因此,将艺术课程纳入非舞蹈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丰富其课余生活的基础上,更能使学生内部之间很好的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交际与互动能力,为高校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相关兴趣,丰富课余生活

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社会的进步使得互联网与多媒体教学在各类教学中广泛应用。在非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一般都是比较晦涩难懂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课程的设置,对于枯燥无味的口头讲述,学生往往没有较大的兴趣,甚至会产生一些抵触的心态。而艺术课程的设置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专业课过程中的调味剂,使得学生在培养相关兴趣的基础上丰富其课余生活,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对于学生能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非常重要。其中舞蹈教学被越来越多的高校纳入其课程体系当中,学生在学习自身专业课程之余、丰富课外生活的同时也能够有浓厚的兴趣,进而对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促进其全面发展产生作用。

二、高校舞蹈教学的建议与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首先应该从学生本身的意识抓起,学生自觉地提升素养意识,才能在根源处提高他们对自身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视。高校学生不同于一般舞蹈专业学生的方面就在于,他们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对整体性素养的培养不重视,这种现状不仅不符合当今社会形式的发展,而且对自身艺术认知能力的形成也是不利的。培养学生对艺术认知的自觉意识,就要将艺术素养教育贯穿在整个高等教育过程的始终,贯穿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将艺术教育融入到各科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与示范作用,培养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信息化背景下,与互联网教育结合起来,从更深层次和更多方面增强学生的艺术信息意识。

(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传统意义上来讲,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内容主要是由教师进行讲授与部分学生的互动组成的,而新时期则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将学生引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主要的学习任务由学生自主完成。尤其对于艺术课程,其课程内容本身就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自护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舞蹈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划分小组的形式,将班级成员按小组划分开来,并对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经过小组内部的讨论与自主学习,最终得出结果进行汇报。同时,还可以采取情景模拟的办法,教师在进行准确示范之后,让学生自行进行练习与交流,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自主能力,激发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引导与传授知识与技能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是否具有强大的专业知识背景对学生是否能学好相关专业知识具有最为直接的影响。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高校都应该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重视起来,为学生提供优秀的传道授业解惑解惑者。教师作为舞蹈课堂主导者,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吸收与艺术实践有着统领与协调作用。因此,无论是理论知识的讲授还是舞蹈技能的表现,教师应当将舞蹈与艺术素养的提高作为基础任务进行安排,并将其贯穿到每一次的学习与实践中。对于舞蹈任课教师来说,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将舞蹈专业知识贯穿到理论教育中。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对舞蹈技能学习的兴趣与创造力,高校必须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当做一种日常工作任务,为舞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创新教学方法与实践

互联网与信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互联网与课件教学已经在各类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广泛运用,事实证明,多媒体教学受到了广大高校学生的广泛喜爱。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与演出团队或组织达成合作关系,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关于舞蹈的活动,进而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多方位的提升。无论对于哪些专业的教学,都应根据学生对舞蹈课程的实际接纳情况,学校应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高校学生对于舞蹈相结合课程的兴趣,调动学生对于艺术课程的兴趣与能力,使其能更加主动地学习。

(五)擅于互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当今普通高校舞蹈与相关艺术课程主要强调在课堂上,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与吸收。因此,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仅凭枯燥的理论教学很难使得学生真正的对专舞蹈知识进行吸收,必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吸收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一些舞蹈实践,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舞蹈课程的兴趣。学校可以提供专业的舞蹈教室,为学生提供舞蹈实践的机会,将实践活动也纳入相应的课程体系中,丰富课堂内容,将艺术课堂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三、结语

为更好的培养新兴人才以适应时代的进一步发展,跟上历史与经济发展的潮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舞蹈课程作为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对于人的身心健康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从师资力量的壮大方面,还是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高校都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舞蹈课程的设置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姜瑜芳.浅析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J].黄河之声,2017,(24):70.

[2]杨晓雨.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J].戏剧之家,2015,(23):189.

[3]何静.浅议高校公共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02).

[4]张艺斐.李永明.浅谈舞蹈教育在我国高等学校素质教育中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7,(14).

[5]张梦缘.浅谈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02).

[6]斯琴.浅谈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北方音乐,2014,(18).

[7]杨永倩.浅析高校古典舞教学现状及开展策略[J].艺术科技,2016,29(11):342-343.

高校舞蹈教育范文8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在提高,而培养人才正是高校教育的目标,因此也对高校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开始提倡实行素质教育,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都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的教学,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创新。艺术素质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受到很多人的重视,而舞蹈则是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舞蹈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在高校开展舞蹈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1]。

一、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

1、缺乏对高校舞蹈教学的重视。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缺少对舞蹈教学的重视,学生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舞蹈活动以外,学生基本上很少组织开展舞蹈活动。在一些高校内,舞蹈教学尽管是一项教学科目,但是很少会有教师将舞蹈作为一门学问去研究,通常情况下也只会在一些专业教学中展现,这样不仅制约了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还导致很多学生失去了欣赏舞蹈艺术、增强艺术素质教育的机会。除此以外,对于高校学生来说,需要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所以必须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舞蹈作为一门耗时耗力的学科,想要学好就需要用很多的时间,而很多学生都是不愿意花费这些时间的[2]。2、我国高校在舞蹈教学方面投入不足。对于舞蹈来说,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与艺术素质教育的发展有直接的联系。就目前高校舞蹈教学情况来看,对于舞蹈教学的投入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舞蹈教学研究缺少经费;舞蹈教师数量不足;缺少舞蹈教学专业的场地等。还有很多高校的学生在此之前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舞蹈训练,缺少舞蹈专业相关的知识,而且对舞蹈的认识也比较淡薄,因此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受到了限制。3、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开展舞蹈教学课程的时间并不长,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体系都还不够完善,而且存在教学方式落后和教学方法单一的缺点,一些舞蹈教师缺少专业的培训,专业素养较低,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严重制约着我国舞蹈教学的发展,不利于大学生艺术修养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3]。

二、高校舞蹈教学对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舞蹈作为一门实践类的艺术学科,通过不同的表演形式,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提升观众对美的向往,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高校舞蹈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专业舞蹈动作,激发学生对美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学民族舞时,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杨丽萍的《雀之灵》时,能够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提高自身对舞蹈的认知,也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4]。2、有助于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对于舞蹈来说,是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也是个人情感的表达形式,所以当学生在学习舞蹈或者欣赏舞蹈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感受到肢体动作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美感,还能够通过舞蹈感受到背后的人文情感。在高校开展舞蹈教学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舞蹈的不同表现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了舞蹈在较长时间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情感力量,比如,教师在教学《昭君出塞》时,通过历史故事背景逐渐渗透人文情感,引导学生模仿舞蹈演员的动作,并从中感受到对祖国的不舍与热爱,增强学生对舞蹈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舞蹈的欣赏能力。3、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艺术生活。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舞蹈作为一种艺术活动,非常受大学生的喜爱,因此,在高校开展舞蹈教学课程一定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艺术培养中,从而能够为学校的艺术生活提供更多的人才。这样不仅能够丰富高校的文化内容,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还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艺术素养,促使学生能够结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同伴共同进行舞蹈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舞蹈水平的提升。

三、通过高校舞蹈教学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措施

1、转变舞蹈教学的观念,创新教学的形式。在高校开展舞蹈教学时,不能够满目的照搬传统教学的形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对舞蹈教学进行合理化的设计,在实践中体现出舞蹈教学的特点。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设置相对应的教学措施,促使学生能够以符合自身条件的训练来提高自身的舞蹈水平。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将情感融入到舞蹈动作教学中,促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舞蹈动作,还能够感受到舞蹈中的人文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2、增加舞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舞蹈教学的内容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需要对舞蹈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优化,要将舞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避免教学方式的单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舞蹈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例如,教师在教学民族舞时,分别向学生介绍了傣族舞、蒙古族舞等舞种,以舞蹈起源为主开展舞蹈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够为今后舞蹈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在舞蹈教学中会融入理论内容,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进行舞蹈学习,从而提高对舞蹈艺术性的理解[5]。3、创新教学方法,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一些高校舞蹈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还是坚持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不利于学生舞蹈能力的提升,面对这种情况,舞蹈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新的教育资源,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促使学生能够在更加自由的情况下获得正确的艺术指导。例如,教师在教学傣族孔雀舞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舞蹈视频,帮助学生对孔雀舞有初步的了解,再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技术动作的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孔雀舞学习的速度和效果。

四、结语

舞蹈是一种艺术表现的形式,具有非常广泛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还能够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在高校开展舞蹈教学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能够发挥出舞蹈的作用,需要加大投入购置舞蹈相关的器材,并且建设专业的舞蹈教室,从而为舞蹈教学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除此以外,要聘请专业的舞蹈教师,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够保障舞蹈教学在高校顺利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彬.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3):183-184.

[2]张婷婷.探析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结合[J].北方音乐,2014(17):156-156.

[3]彭立嵘,廖文娜.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J].卷宗,2014(12):104-104.

[4]黎宗建.高校舞蹈教育与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