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育范例

初中音乐教育

初中音乐教育范文1

[关键词]流行音乐;初中音乐教育

一、何为流行音乐

我们现在所讲的我国的流行音乐是指从1949年至今所出现的流行音乐。我国的流行音乐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到1966年的17年,1996年到1976年的10年,1976年到现在。本文讨论的主要是1976年至今的流行音乐。

二、流行音乐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如何

流行音乐是现代人的音乐,其中在年轻人中传播范围最广。《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等选秀节目的出现,涌现出了吴莫愁、吉克隽逸、华晨宇等大量新的歌手以及《夜空中最亮的星》等歌曲,其中受到影响最强的群体便是青少年群体。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流行歌曲的传播方式也不再局限于收音机和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各种各样的传播工具的出现大大拓宽了它的影响范围。

三、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课堂的渗透

2011年,据校园音乐教研组对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106名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喜欢当下流行音乐的学生占到了60%;当问到是否经常听流行音时,回答“是”的学生更是占到了66%。由此可见,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影响程度之深。同时,健康向上的流行音乐也可以让青少年了解到音乐的多元化,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70后”“80后”中广为传唱的《童年》《外婆的澎湖湾》等表达那个时期的美好的歌曲同样也受到“90后”甚至“00后”的喜爱。流行歌曲走进中学音乐课堂虽处于起步阶段,但相信今后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好。

四、流行音乐对初中生成长的影响

流行音乐因其形式多样性和朴实性而对大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的乡村音乐表达了普通人的理想和抱负,展现了当代生活;民谣则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感情,等等。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背负着学业、友谊、青春期的诸多压力,他们需要宣泄和倾诉,而流行音乐恰好提供了青少年所需的精神食粮和宣泄途径。所以,在初中音乐课本编写和初中音乐课堂的打造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带领学生学习优秀经典流行音乐作品,例如王力宏的《龙的传人》、刘德华的《中国人》,中国台湾的优秀民谣歌曲等,不仅丰富了音乐课堂,其中传递正能量的歌词也可以在无形中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所以说,介于流行音乐多元化的特点,我们才更加需要把流行音乐从课堂外引入课堂内,让青少年在老师的带领下感受流行音乐中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有利因素,主动摘除流行音乐中的负面因素。

五、教师对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的作用

教师不能仅把完成教学任务作为目标,教师的作用不仅是授业,更重要的是育人。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学生审美角度和音乐欣赏水平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造诣。

六、引进流行音乐的方法

在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实践精心选择,合理引入,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有利于增加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促使流行音乐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可以选取《我的中国心》促进流行歌曲在辅助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利用腾格尔的《蒙古人》学习我国多民族的多元化民族文化;借助王力宏的《在梅边》学习流行音乐的同时感受国粹京剧的迷人之处等。也可以开展更多的业余歌唱活动,既丰富学生的业余活动,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利用好先进的教学工具,例如多媒体、iPod的音乐制作软件等,加强音乐课堂的师生互动,为青少年开阔眼界、为音乐教学打开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七、结语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实际上与初中音乐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流行音乐,使其在培养学生美育能力、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方面展现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沛.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M].北京:中央音乐出版社,2015.

[2]蔡音颖.流行音乐与音乐教育[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9(6).

[3]马东风.音乐教育理论与教法新编[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

初中音乐教育范文2

关键词:初中音乐;流行音乐;教育;策略

音乐是一门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对于提高中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生活品味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音乐艺术形式的丰富,现代流行音乐对初中生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众流行音乐对初中生音乐学习的影响,探究了几点优化解决的措施,以期提高初中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1流行音乐对于初中生音乐学习的影响

1.1流行音乐对初中生音乐学习的积极影响

流行音乐在音乐课堂上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叛逆的时期,对于新鲜事物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流行音乐是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类型,给中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了很强的吸引力,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尤其是流行音乐的使用让学生从传统课堂模式中转化出来,减少了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存在的抵触心理,使得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上接触到更多丰富的音乐素材,对中学生的成长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1.2流行音乐对初中生音乐学习的消极影响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的类型非常多样,网络对流行音乐的传播也产生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使得社会对流行音乐的控制和监管失去了原有的力度,流行音乐中存在着部分不合理的内容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不利的影响,严重的时候一些流行音乐的歌曲类型甚至会影响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初中生的心智成长还并不成熟,学生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有限,因此,虽然流行音乐的内容丰富多彩,但是其中蕴含的不良内容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不仅如此,在初中的音乐课堂上过度引用流行音乐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误区,认为传统音乐艺术形式已经过时,学生会过度沉迷于流行音乐,将大量的课余时间放在追逐流行上,忽视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对初中生了解和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2初中的音乐课堂上正确应用流行音乐的措施

2.1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在课堂上创造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融入到良好的氛围内,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音乐的学习。这样教师在引入流行音乐的时候学生能够时刻记着自己的学习目标,对流行音乐中的内容进行正确的吸收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流行音乐中的内容,找到适合自己成长和发展的内容,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思想内容,并引导学生从中吸收适合自己成长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2.2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科学选择引入的流行音乐

教师为了丰富音乐课堂的内容,要对流行音乐的内容进行科学地分辨,找到适合初中生成长的音乐形式,让课堂的学习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在选择流行音乐的时候,教师要选择能够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作品,与音乐的教材进行匹配,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由于流行音乐的种类多样,风格多样,教师可以从乐器、演唱者、音乐风格等几个角度切入进行选择,对于内容形式不健康的音乐作品一定要坚决抵制,使得学生掌握鉴赏音乐艺术的能力,对音乐有正确的判别能力,这样才可以在日常生活放松的时候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进行欣赏,进而养成学生的音乐观念以及审美观念,为学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初中的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周杰伦的《青花瓷》让学生赏析,并向学生接受我国传统工艺青花瓷,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2.3在音乐课堂上注重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平衡

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平衡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利用流行音乐来替换传统音乐,而是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和轻松,让学生体会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不同,感受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不同,注重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对比,从中吸收更多的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做好引导,使得学生对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具有鉴别和赏析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使得初中生对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教师也可以在之后的教学中借此完善课堂设计,提高课堂渲染的能力,为之后的音乐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语

流行文化作为当前音乐文化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当在初中教育教学体系内做好文化的融合,在初中的音乐课堂上科学地应用流行音乐,本文分析辨别了流行文化对于初中音乐课堂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提出了几点优化解决的措施,让学生正确认识流行文化,对比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之间的不同和相似之处,借此来全面促进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对音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社会观,形成音乐鉴赏能力,正确辨别和判断流行音乐,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小波.新时期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影响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2]蒋邦飞.中学开展流行音乐教学的现实意义和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9.

初中音乐教育范文3

审美教育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议题,探究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对教学改革与发展有极大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育;审美教育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体现,促使众多教师加强初中音乐教学改革,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目前,针对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研究议题较多,但对初中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研究还相对缺乏。基于此,本文在此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一、感受音乐的“外在美”

音乐是由节奏、旋律和曲调等多种元素共同组成的,它具有明显的外在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得到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也变得更加正规。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感受音乐的曲调美、节奏美,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以此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以《瀑布与溪流》这篇乐曲为例,作者利用短笛、长笛、单簧管等多种乐器进行演奏,通过乐队的完美配合营造出九寨沟美丽的景象。在学习这首乐曲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等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细心聆听的过程中去感受音乐的外在美。通过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察觉到弦乐的震音和声以及竖琴的有力刮奏,在乐队的演奏中感受到音乐曲调变化、乐器组合、节奏婉转所体现出的“美”。在此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够指引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寻求更加美好的事物。

二、体悟音乐的“内在美”

与此同时,音乐是具有灵魂的,美妙的音乐不但拥有动人的曲调,同时也向听众诉说着美好的事物。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体悟音乐的内在美,由此陶冶学生的心灵,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在《日出》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这首音乐的曲调美,同时向学生讲述乐曲的创作背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美丽的日出景象,让学生在音乐、图片的搭配中感受作者营造出的美好氛围。学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认识到日出的美丽,进一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魅力。基于此,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使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发现美、感受美,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三、结语

初中音乐教育范文4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新教材中,在鉴赏模块,大多数老师都是能够胜任的,这和我们以前的教学区别不大,但是在歌唱模块、创作模块、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音乐与舞蹈模块、演奏模块教学中有许多就需要我们重新学习,重新思索了。我们的老师大多毕业于师范院校,有自己的专长,但并不是每一个音乐领域都那么熟悉,都能够胜任每一个模块的教学,我们的老师也是在音乐新课程的改革和推进中共同成长,用改革来造就自己的成长。其次,就是学校的课程设置,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现阶段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在学校和学生方面都不够:在学校方面,音乐课程的教学有时得不到时间的保障,老师的教学计划完成起来有一些困难;在学生方面,音乐课没有分数的体现,不能带来短期的好处。虽说有这么多的困难,但我们的音乐教师要思考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寻找一个学校、音乐老师、学生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二、加快初中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的有效策略

2008年,贵州的高中音乐课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我们原来进行的是艺术鉴赏教学,包含音乐和美术两个部分,每个部分进行一个学年的教学。改革后,课程从原来单一的艺术鉴赏变成了现在的模块教学,我们现在的高中音乐课程就有了音乐鉴赏模块、歌唱模块、创作模块、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音乐与舞蹈模块、演奏模块共六大模块的教学。大纲建议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音乐鉴赏模块,然后再选择一至二个模块学习,学生最后的学习考评以学分计算,每个学生必须拿到3个学分,音乐鉴赏模块上一个学年,共2个学分,其他模块每一个模块上半学年,分别为1个学分,学生也可以上三个1个学分的模块。这一轮的改革对老师的挑战是非常大的,教材变了,评价方法也变了,老师的教法也得跟着有所变化,这项工作的难度的确也是前所未有的,对每一个老师,甚至每一个学校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但在这次改革中,最受益的是学生,学生除了可以上原来的音乐鉴赏课以外,还有自主的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学习自己喜欢的一些模块。比如,爱好唱歌的就可以在声乐上得到老师更深一步的指导;一些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可以选择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来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天赋;有内才的学生可以在创作模块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有器乐基础的同学也可以在演奏模块找到自己的舞台;爱好舞蹈的同学可没想到在高中还可以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并得以提高。这些课程的开设确实给学生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学校的音乐课程活跃起来了。

因此,在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要将音乐知识传授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有效结合,加强学生对音乐课程的理性认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情感素质。比如,音乐教师在讲解古典音乐的课堂教学环节,可以通过音乐作曲家的趣闻轶事来吸引学生,然后再开展音乐知识的讲解,这样可以营造出相对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学过程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音乐教师要重视理论教学同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对比,拉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心理距离,比如在上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时,就可以把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关联性联系起来介绍。在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流行歌曲《我不想长大》,然后再播放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然后问他们:这两首音乐的旋律有什么联系?学生都会告诉我它们是非常相似的,最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其实S.H.E演唱的《我不想长大》的主旋律就是来自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肖邦的音乐、贝多芬的音乐等都被许多流行音乐采用过。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讲解莫扎特的音乐生涯和主要成就,也可以对《第四十交响曲》的主要音乐意识特征进行详细讲解。此时,教师已经拉近了古典音乐和学生在心理上的距离,学生不再对其抱有神秘感和陌生感,反而更容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音乐课堂上,也就充分调动了高中生的音乐学习热情,教学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对于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而言,其教学目的不在于要培养几个音乐艺术家,而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首先,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职能与作用,要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并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经验,对学生实施更加科学的音乐艺术教育,使音乐教育真正成为义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促进每个学生音乐修养的有效提升。其次,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淡化音乐技能教学,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音乐兴趣、音乐情感和个人化素质的培养上来,对学生多鼓励、多支持,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快乐体验,培养学生探索音乐奥秘的兴趣和热情。再次,高中音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能过分依赖教材,也不要过分拘泥于本土音乐教育模式,而是要大胆“走出去”,大胆吸收外来的各种有利于培养人的创造性的先进的音乐教育模式,加快我国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音乐教学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在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界,也已经开始引进外来的先进的音乐教育模式与方法。外来的音乐教育模式只是教学上的某种观念、方式与方法,它不会影响中国音乐教学的内容与风格,我们应该接纳它。但我们在学习外来音乐教育模式时,也不要生搬硬套,要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对外来的音乐教育模式能够兼容、消化,使其变为自己的东西。

三、结语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的教育是长期的,我们研究、介绍外国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外国的音乐教育情况与我国的音乐教育进行对比,借鉴和吸收国外的音乐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为我国的课程改革和音乐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对比吸纳国外优秀音乐课程改革经验教训对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我们的音乐教育改革也伴着社会的发展而推进着,我们每一个老师期待着我国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期盼着学生有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蒲倩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第二篇

一、追求生命意义

班上有很多学生学习竖笛,对于学习竖笛的学生应当让他们明白:在音乐世界中乐器的种类成百上千,然而,竖笛的音色却有着其独有的特点及审美价值。音乐作品的情感及内涵很大程度是通过音色体现出来的,通过演奏过程中音色的变化能够很直接地体现出作品中的情感变化,无论是愤怒还是悲壮、清新抑或甜美,音乐作品中这些情感的细微变化都是通过音色的转变才能够得以体现,音色是音乐作品情感的一种良好载体。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于竖笛各个音域的音色特点有清晰的分辨与感知,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演奏过程中更好地表现出作品的情感,对整个乐曲有更好的驾驭能力。

二、立足本土化

生态观视野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应当注重音乐的包容性及多样性,但这一切都应当以立足本土为契机。我们的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和历史,民族音乐的发展也有着漫长的历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对我们的民族音乐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民族音乐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立足本土化的一种良好体现,然而,在现今的很多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族音乐文化推广明显缺乏活力。这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没有充分引发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大家对于民族音乐并不了解,对于其后的文化含义也难以感知。另一方面在于教师自身对于民族音乐的理解也较为有限。因此,在和学生进行相应讲解时也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这样的状况首先教师应当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具备更为深厚的民族音乐底蕴,同时,民族音乐教学也应当引起更多的重视。初中音乐课本中其实有很多很好的民族音乐教学素材,《草原放歌》《丝路驼铃》等,这些典型的民族音乐作品中不仅有着悠扬的旋律,作品背后更是有着很深的文化意蕴。对于这类音乐作品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好的音乐展开赏析,还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及音乐涵养,这些都是民族音乐教学的意义所在。

三、倡导多元化

在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提升多元文化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音乐课程的教学并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具有较好的欣赏水平,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文化认知,尤其是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课堂大杂烩的现象,唱歌、跳舞、舞台表演等在课堂中层出不穷,然而究竟音乐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如何能够让多元文化教学在课堂上得以体现,教师对于教学目的的把握非常缺乏。多元文化的教学并不等于课堂上应当很杂,正好相反,多元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教学目的是非常明确的,教学要义就在于能够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加深他们对于跨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进而培养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认知。

四、总结

初中音乐教育范文5

(一)有关教育观念的问题

从当前音乐课堂教育来看,有些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对音乐教育认识不到位,甚至有些教师和学生个人对音乐教育存在着偏见,从而使音乐课程难以摆脱在学校教育中处于选修课的地位,这些错误的教育观念也对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二)有关音乐教育无法满足学生兴趣的问题

现代初中生几乎都是00后的学生,由于当前音乐教材中的大部分艺术作品,都是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但这些作品无法激发这一代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不能使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得到启发,从而无法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素质教育。在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这也是一个急需教育者解决的问题,我们只有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音乐教育的价值,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改革当前初中音乐教育问题的策略

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我对当前初中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一)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法

在音乐教学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发挥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起点,把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置于首位,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从中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也有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教学方法,充分地利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从而促使音乐教学充分地发挥其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转变歪曲的音乐教学观念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个人必须正确地对音乐教学进行全面的认识,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虽然音乐是一门选修课程,但是,音乐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却是极其重要的,音乐教育的地位在当今学校教育中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校领导和教师应该重视音乐对于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充分体现音乐教育在学校发展以及学生素质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在音乐教育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构建良好的音乐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在音乐教育中,促进学生的美育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发挥音乐自身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美育,以音乐审美为起点,是初中音乐教育的课程理念,教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与理解能力,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以及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感,丰富学生的审美意识,最终达到在音乐教育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目的。

(四)在音乐课堂教育中,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音乐教材中,有许多的作品无法激发当代中学生的音乐兴趣,进而也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这种情形下,教师需要按照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理念对该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喜好与个性发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清楚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喜爱程度,从而满足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期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利用有效的音乐资源和适当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对音乐教育的需求,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初中音乐教育范文6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鉴赏音乐素养

音乐课程是初中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要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进行审美鉴赏。通过审美鉴赏,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艺术体验,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一、聆听,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

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就要唤醒学生的审美感官,让学生的审美感官发挥作用。学会聆听音乐是学生学习音乐的第一要务。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聆听音乐时无动于衷,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和美没有感觉。当音乐在学生的耳朵中沦为声音,音乐不能在学生心中荡起涟漪时,是极为可怕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聆听,聆听是最有效的音乐教学手段。要让学生反复听、听反复。当然,这里的反复聆听,并不是机械、重复、无意义地听,而是要不断提高聆听要求,提升聆听难度。这样的聆听,才是一种有效聆听。比如教学《春之声》,教师可以先播放音频,让学生畅谈聆听感受。通过交流,引导学生的音乐聆听走向深入。在聆听中,有的学生畅谈聆听的感觉,有的学生畅谈歌曲的风格,有的学生畅谈自己的想象,还有学生在聆听中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在深度聆听中,渐渐唤起学生学唱的欲望、激情。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说:“音乐始于人自身内。”不管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有怎样的差异,只有学生有了触动,学生的聆听就是一种有效的聆听。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首先是从聆听音乐开始的。音乐聆听的过程是学生与音乐作品直接相遇的过程。这种相遇是最为纯粹的,没有任何的中间环节,是心灵与音乐的交互、碰撞。在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用光影来助推聆听。

二、思考,促进学生的审美理解

音乐不仅是听的艺术,也是直觉、直观的艺术。音乐欣赏要求学生能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进入完整的音乐审美境界。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审美感知,将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判断和审美感悟结合起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审美理解。只有让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积极发掘,才能深化学生的审美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比如欣赏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时,首先向学生介绍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然后向学生播放各个版本的《七子之歌•澳门》。不同乐器演奏《七子之歌•澳门》,能给予学生不同的音乐欣赏感受。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乐器特点,且能引发学生的认知情感、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情绪等。审美理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原动力,能引发学生的探究冲动,形成学生的音乐思考。学生认识到,第一乐段旋律比较平稳,仿佛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母亲的倾诉、诉说;第二乐段一开始就出现了一个六度大跳,旋律都在高音区回转,好像是在呐喊,其中最后一个乐句深情又肯定,把渴望回归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了对乐曲的深度理解,学生都争着试唱。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浓厚了,音乐教学自然就能产生实效。教师要从乐曲的多个层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不断发掘音乐作品的内涵,领悟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从而将学生带入完整的音乐审美境界,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三、歌唱,引发学生的审美想象

法国诗人舒巴尔特说:“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最卓越的乐器。”在每一节音乐课开始,都会让学生试唱。通过试唱,让学生表达情感,促进学生的审美想象。每一次试唱,既能巩固学生的乐理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歌唱不是直着嗓子喊”又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感受、体验,初步认识歌曲的内容表达、情感表达、风格表达。事实上,学生不仅用嘴巴歌唱、用嗓子歌唱,更是用大脑歌唱、用情感歌唱、用心灵歌唱。在歌唱中,学生将自我的音乐想象表达。如《川江船夫号子》是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和《下滩号子》等八首不同号子联缀而成。领唱与合唱交融,形成合唱。不同号子,其风格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学习“平江号子”,了解“平江号子”的歌词,交流“平江号子”表达的情感,把握“平江号子”的风格。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比如船夫是怎样抗击困难的?船夫在面对惊涛骇浪时,会怎样做?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此,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能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空间,提高学生欣赏能力。通过歌唱、想象,学生能把握船夫们刚毅果敢、坚忍不拔的形象。歌唱是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最自然、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也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在歌唱中,学生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自然能将音乐节奏、旋律、速度、强弱等要素表现出来。因此,歌唱不仅关乎学生的声觉,更关乎学生的身心体验。当学生全身心投入歌唱中时,就能唱得通透、圆融,就能立体地感受歌曲。

四、表达,激活学生的审美创造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学生不仅可以用声音表达音乐,更应该用身体去体验音乐。”在初中音乐审美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表达,包括学生的声势、律动、表演。过去,音乐审美鉴赏常被误认为简单的聆听。其实,学生不仅是被动地接受音乐,更重要的是主动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表达音乐作品的意义。通过音乐表达、音乐创作,彰显了学生对音乐的深度理解,彰显了音乐对学生的生命发展意义。如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是一首旋律明朗、热情奔放的2/4拍歌曲。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让学生形象感受二拍子的韵律特点。在教学中,将维吾尔族的舞蹈引入其中。维吾尔族的舞蹈有耸肩、托帽、翻腕、移颈等动作。当学生和着音乐扭动脖子时,学生自然就能体验到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情感,比如活泼、诙谐、俏皮等,自然就能淋漓尽致地展现维吾尔族热情豪爽的特质,展现音乐意境。实践证明,将音乐通过学生的具体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能激活学生的音乐审美创造。音乐中有许多元素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通过学生的具体表现,能让学生感受、体验多维、立体、具体的音乐之美。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特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表现激情,引导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动觉等多种身体感官,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回归音乐课程的育人价值。初中音乐审美鉴赏教学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舒展学生的身心,解放学生的本质力量。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实践,只有在表现、创造中,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音乐的本真意义、内涵和价值。初中音乐教学不仅追求“技术理性”,培养学生对音高、音强、音色及对音乐节奏、旋律、和声、力度等的认识、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形成学生音乐的“文化理性”。吁求学生对音乐进行审美鉴赏,吁求学生多渠道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为此,教师要摒弃机械化、程式化的教学,让学生充分鉴赏。如此,音乐与学生的生命融为一体,从而让学生达到物我两忘的存在之境。

参考文献:

[1]赵建晶.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及策略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8(27).

初中音乐教育范文7

所谓的“三生教育”就是指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老师对学生进行生命、生活和生存三大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生命的真谛,更加清晰地认识生命,进而能够更好地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同时也能对父母亲人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心,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能达到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适应社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服务。在现阶段学校的“三生教育”中,大多数采用以德育教育为核心进行相关的“三生教育”,同时,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融入其中,进行针对性极强的教育,合力打造学校德育教育的品牌。对于“三生教育”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即对于学生进行生命智慧和生命文化两个方面的教育,对于生命教育来说,主要涉及到生命教育的价值和生命教育核心理念两大领域。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有力的保障工作,优化对于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环境。同时,对于处在学习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处在成长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懵懂,是其性格和知识塑造的最好时期,因此学校在此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生命,对其未来健康成长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教育是“三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学校对学生进行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相关体系的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观念。它与我国政府长久以来提倡的“生态中国”、“可持续发展”相符合,是与当下形式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众多学校的重视。生存教育也是“三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学校对学生进行与社会生存和生命保护的相关内容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生存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存态度,同时通过相关技能的传授,提高学生们的生存能力。

二、现阶段初中音乐视野教育中“三生教育”的必要性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逐渐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在其教育方式中恰当地引入“三生教育”是十分必要且切合实际情况的。音乐教育是对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素质提升的重要方式,它能够在语言所无法企及的高度来对人们进行相关内容的传递,同时,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洗涤灵魂、净化心灵,这与“三生教育”的教育目的不谋而合。因此,在初中音乐视野教育中恰当地引入“三生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水平,同时也能很好地对学生的生命、生活和生存进行相关的教育,初中音乐视野教育中的乐器教育和歌唱训练都能够很好地促进和完善当代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结构,通过情感的调整最终达到一种陶冶情操的目的,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初中音乐教育范文8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初中音乐;歌唱教学;运用

从本质上讲,奥尔夫的音乐教学体系主要涵盖人本性与原本性的音乐教学内涵,并且将上述两项的音乐体系内容渗透在目前的音乐课堂中。与音乐教学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可见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模式更多侧重于增强音乐教学效果,从而将全新的思路与理念融入音乐歌唱教学。与此同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也符合了初中生特有的音乐认知心理,在此基础上达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宗旨与目标。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特征及其内涵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针对音乐教学应有的参与性以及自主性进行了较多关注,其根本宗旨在于学生艺术修养与文化素养的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还应当包含人本性的内涵与特征,据此针对目前现有的音乐教学模式着眼于综合优化。经过分析可见,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主要涵盖了如下的基本内涵:

(一)音乐教育体系的综合性

在学者奥尔夫看来,通过创建音乐教学体系的举措应当能够将文学、歌唱与舞蹈融合成为整体,进而创造了艺术性与综合性较强的音乐教育体系。在此前提下,对于音乐歌唱教学有必要将其视为综合性的学科教学内容,而非局限于单独的音乐歌唱课程。在综合教学的思路引导下,师生彼此就要做到紧密配合,从而针对深层次的音乐学科规律予以体会理解。与此同时,对于目前现有的音乐教育体系也要着眼于改进优化,确保能够突显初中生自身具备的音乐创造性以及音乐想象力。

(二)音乐教育体系的人本性

学者奥尔夫觉得音乐并非单纯局限于音符的组合,而是需要透过乐曲的表层来窥探作曲者的内心感情。也就是说,人类表达自身感情的必要途径以及渠道就包含了音乐。因此在涉及到歌唱教学时,核心思路就在于借助音乐来实现交流人类情绪以及表达人类情感的目的。此外,从自然本性的视角来看,音乐歌唱教学也应当注重发掘人类本能,进而提倡人本性的全新音乐教学思路。

(三)音乐教育体系的参与性

对于整个的音乐课堂而言,初中生占据其中的核心地位与主体地位。并且在奥尔夫看来,音乐课堂如果欠缺了初中生作为其中的主体,则会呈现僵化与单一化的状态。因此,可以得知,教师以及学校如果要做到构建全新的音乐教育体系,则必须着眼于初中生在全过程音乐课堂中的融入与参与。在此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初中生进行正确的音乐课程探究,确保初中生不至于偏离课堂探究的方向。唯有如此,初中音乐课才能确保达到最佳的音乐教学成效,并且实现了针对初中生歌唱兴趣的调动与激发。

二、对于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全面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的举措

从当前现状来看,很多学校都在着眼于转变现行的音乐教学基本模式,并且也在逐步尝试将全新的教学思路与教学举措引进音乐课堂。与僵化的音乐歌唱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可以得知奥尔夫教育体系具备了更强的适用性特征。作为人本性的音乐教学模式来讲,奥尔夫教育体系的侧重点在于突显学生自主认识,进而让初中生都能真切感受到音乐学习蕴含的乐趣。具体在目前实践中,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有必要重视如下的教学改进举措:

(一)师生在音乐歌唱课上应当做到全面配合

音乐歌唱教学不能够缺少师生之间的有效配合,这是由于音乐课体现为显著的实践性与生活性特征。依照奥尔夫创建的音乐教学模式与教学思路来讲,关于现阶段的音乐歌唱教学有必要做到师生密切配合,在师生彼此配合的状态下才能优化音乐歌唱课的综合效果。例如在目前看来,某些初中生在面对歌唱教学时很可能由于紧张过度因而无法正常进行练习。对于此类的初中生而言,教师就要对其予以热情鼓励,而不要运用苛责与批评的方式。与此同时,师生在音乐课上进行彼此配合的要点还应当包含鼓励即兴创作。初中生本身具备较强的好奇感,因而在面对音乐歌唱课时就会表现为浓厚的热情。对于初中生为了施以正确的引导,则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同学们完成针对特定歌曲的即兴创作。通过运用即兴歌唱的方式,初中生将不再感觉到拘束或者紧张,而是能够体会到自然、轻松并且快乐的音乐课堂氛围。在此过程中,师生将会共同感受到乐曲本身蕴含的深厚人文内涵,进而达到了激发歌唱学习热情的宗旨与目的。

(二)提倡初中生感悟音乐的自然律动

各种音乐歌曲都包含了自然律动,教师在歌唱教学中有必要让初中生感受与体悟音乐自然律动,从而真切感受到音乐本身的和谐性与自然性。实质上,相比于歌唱技巧来讲,初中生若能做到拥有放松心态,那么可以获得更好的音乐歌唱学习效果。因此在实践中,教师应当引导初中生在歌唱过程中维持放松与自然的状态,从而找到表述内心情感的途径与方式,并且发自内心的喜爱音乐。

(三)突显初中生的个性特征

在初中音乐课中,对于音乐歌唱教学不应局限于狭窄的视角与思路,而是有必要将学生个性置于目前音乐歌唱课的首要地位。具体针对全过程的音乐课改来讲,核心举措也在于突显初中生的个性。学校以及教师只有做到将初中生个性融入各个音乐课堂的基本流程中,最终才能达到提升音乐表现力的歌唱教学目的。反之,教师如果并未能真正做到关注学生个性,那么音乐歌唱教学就无法体现寓教于乐的价值与意义。例如,针对“多彩音乐剧”的音乐歌唱课内容进行探究时,教师就是要做到结合初中生本身针对音乐剧的爱好程度来展开教学。并且针对音乐学习层次与音乐视野各不相同的初中生来讲,与之相适应的音乐剧教学方式,也应当体现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初中生应当着眼于进行全面引导,依照循序渐进的基本思路来激发同学们学习音乐剧的强烈兴趣。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初中生对于自身具备的舞蹈特长或者歌唱特长予以即兴发挥,以此来创建趣味性更强的音乐歌唱课堂。

三、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涵盖了综合性、人本性与参与性的多层面内涵,因此,对于初中阶段现存的音乐教学体系能够予以显著转型。进入新时期后,音乐课改的举措已经能够受到各地学校的关注,尤其是针对音乐歌唱教学而言。因此,在目前的实践中,关于音乐歌唱教学有必要全面将其纳入奥尔夫的音乐教学体系框架,通过运用融合情感与歌唱的方式来提升初中生自身具备的音乐审美素养与综合素养,并且显著提升了初中生现有的音乐学习层次。

参考文献:

[1]徐欣.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评《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06):122.

[2]郑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15):64.

[3]李欣.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北方音乐,2018,(09):157.

[4]芮杏芬.初中音乐课堂融入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方式探索[J].北方音乐,2017,37(09):196.

[5]吴犇.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