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路径3篇

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路径3篇

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篇1

[摘要]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对研究生实践能力、反省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不确定性知识视域研究专业硕士案例教学发展的特性有助于案例教学的持续改革和发展。进一步优化案例教学的实施路径,应重塑案例教学的价值观、构建案例教学的生态观、建立案例教学的多元观和发展案例教学的纵深观,实现培养具有协调与个性、实践能力与实践智慧、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案例教学;不确定性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

随着时代不确定性与社会快速多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速改革,发挥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职责和使命,更好地迎接不确定世界的机遇,增强应对不确定世界的挑战能力,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找准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路向。案例教学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应对不确定性世界的综合素养,成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一、不确定性知识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

(一)知识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知识是与确定性知识相对而言的。确定性知识是探索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中积淀的可言或可视化的知识,如规律、学说、理论、原则等被规则化的知识,通常可以用语言数学图表、公式方程等表达和传播。不确定性知识是探索和应用知识的知识,是反映事物和行为的随机性、不肯定性、不稳定性和非完备性的知识,其实质是能力[1]。不确定性知识是时代不确定性和快速多元发展的必要知识,主要个体是在面对不可知以及应对不测事件和处理时的重要知识。波拉克在《不确定的科学与不确定的世界》中指出:不确定性远非前进的障碍,它实际上是创造性的强烈刺激因素和重要组成部分[2]。不确定性知识观强调知识发展的独特情境和价值判断,与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主张的知识观相类似,认为知识总是内在于个体的。从这一视角来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知识动态性和发展性,进一步落实到学习者的知识获得过程,就是学习者如何生成和积淀探索和应用知识的知识,即实践性知识、反省性知识和创造性知识等不确定性知识的学习、获得、积累的过程。

(二)案例与研究生案例教学

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境的记录,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教师和学生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从这一真实生活中的棘手问题展开课堂讨论,进而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反省能力和创新能力[3]。2015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案例教学是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推进研究生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的重要手段。案例教学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情境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呈现真实、准确的案例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理论、形成观点、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作为经验型、案例型和创新型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涉及理念渗透、预先设计、环境创设、过程优化、效果评价等要素和环节的教学系统[4]。有研究发现,教育硕士研究生和法律硕士研究生普遍反映,案例教学有助于针对性地学习学科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和养成职业素养,案例教学是符合卓越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

(三)不确定知识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

不确定性知识是获得知识的知识,是明智解决事物的能力和智慧的体现,让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获得丰富的不确定性知识,使其成为协调、个性且有创造性的人,能够从容应对智能化时代的知识社会。案例教学具有实践特性的目标取向,可以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实施案例教学是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策略,以此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反省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教育策略。专业学位研究生就是培养具有反思性的、经过良好训练的、有知识的、严谨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具有独立创造能力的人。案例教学重视课程学习、推进教学改革、深化技能培养、注重过程性评价,也是提升研究生反省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当前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从不确定性知识的视角探讨案例教学的体系,可以丰富案例教学体系探究,为现有的案例教学提供补充,尤其是从知识创新的视角,探讨案例开发、案例教学的实施以及案例教学的评价机制,对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不确定知识观下研究生案例教学的特性解析

(一)教学目标的实践性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期望学生表现和掌握的学习结果,其主要关注点是学生的行为及其学习结果。教学目标也是选择教学方法和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引和激发作用。在案例教学中,从案例的选择到教学活动实施再到教学效果评价,都是围绕着实践性教学目标进行的,案例教学旨在突出理论回归与运用于实践的实践性教学方式[5]。教学目标的实践性贯穿于始终,教学活动使用的案例是源于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活动开展体现师生“双主效应”,主要以师生共同的讨论、交流、分析、质疑、批判、立意、方案提出等为重点,教学效果评价以提升学生运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生成性

教学内容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发生师生关系、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知识获得和能力提升的科学、准确、动态的素材、数据和信息,是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传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行为、品德、素养和能力等的总和。案例教学的实践取向地位,使其在教学内容方面侧重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转化。依据安德森和梅耶的知识在人脑中的表征方式,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来看,案例教学中要实现从事实、关系和静态的陈述性知识向步骤、做事和动态的程序性知识的成功转化,并在学习实践性的程序性知识时生成有关学习效果、理性思维和自我调控的策略性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不具有记忆性,需要通过实践、练习和体验的方式才能生成。

(三)教学过程的整合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所开展的一系列要素完整、逻辑紧密、形式丰富的教学互动的具体展开过程。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实现教学过程的内部发展动力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即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案例教学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双主体,通过学生主动地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增强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真实情境、相互合作、沟通等教学环境,组织、引导和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所学知识与真实情境的有机融合,激励学生在积极思考、探究合作、讨论归纳中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实现知识的整合,以及主动意识、调控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升。

(四)教学效果的迁移性

教学效果是经过教学活动取得的相应的教学成效,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状况,学习结果的迁移性是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案例教学借助真实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情境与将来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情境相类似,实现学生对知识、能力和认知的迁移。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摆脱传统被动式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致力于探寻理论和实践联系接触点的模式实践,培育学生判断能力、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认知能力的迁移,形成两类同化性知识:一是关于“如何做”的步骤和过程的程序性知识;二是涉及“怎么样”的思维、调控和规划的策略性知识,这两类知识有助于技能和策略等认知迁移。

(五)教学评价的过程性

教学效果关乎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一种价值倾向判断,它是评价系统对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达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案例教学效果评价是学生对课程中案例教学有效性的认知与判断。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倾向于鼓励学生广泛对话、集思广益,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并且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和学生之间的个性及差异性;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应对复杂问题的灵活性、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等作为评价指标,其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深度是衡量案例教学效果的核心指标之一。简言之,学生对案例讨论的参与度越高,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越优化,体验到的学习效果越好。

三、不确定性知识观下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重塑案例教学目标的价值观,培养具有协调、个性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

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富有理性、个性、协调和创新性的人。确定性知识观下的教育倾向于关注人的“才”,忽视人的主体地位。那么,人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人是物质和精神的高度合成,是身体、自我意识、理性、态度、情感、追求和创造性的有机整合,不确定性知识的获得与这些特点和品质的培育、发展的目标一致。这些诸如自我意识、理性和创新性等品质只能通过主体自身的实践活动、深度感知和体验顿悟来获得。不确定性知识即关于探索与应用知识的知识,它具有不肯定性、随机性和隐性的特点,很难用符号、语言加以说明和呈现,其实质就是能力,这种知识需要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获得。将不确定性知识观落实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案例教学中,进一步重塑和强化了案例教学的价值取向,突显教学目标“以人为本”的实质,彰显人性的价值理念,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高阶目标,培养具有高尚品行、协调自由、独特个性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二)构建案例教学过程的生态观,丰富学生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智慧与策略性知识

案例教学是连接真实的案例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桥梁,是学生对案例中的真实情境进行价值认知的过程[6]。具体而言,在案例教学中,师生通过分析真实情境中的一个案例,多视角地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经历一种真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方式、发展规律和本质属性,学会将所学理论知识正确地应用到实践情境中去,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认识论的视角来看,实践、反省和创新是一种个体行为,只有个人身临其境开展思考、探索和实践活动,才能发现新规律、生成新知识、创造新价值。这些新的知识、认知和价值都是在个人当下的体验和探索,并且是借助于不确定性知识所生成的实践性知识和实践智慧。构建不确定性知识观下的案例教学发展的生态化,实现将真实世界引入课堂,将对话和讨论贯穿始终,因势利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使学生获得处理复杂和不确定性教育情境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智慧和策略性知识。

(三)建立案例教学效果的多元观,培养具有批判性、反省认知性和勇于创新的人

科学始于发现,问题是知识之母。耶鲁大学校长莱文曾说:“学生走进大学有三个主要任务,一是学会质疑,二是学会独立思考,三是学会自己得出结论。”这三种任务的顺利完成,在传统的确定性知识学习中是很难实现,因为确定性知识更多关注的是规律、学说、理论、原则等被规则化的“静态性”的知识;相反,不确定性知识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关于质疑、思考和自己得出结论的知识。在案例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促进学生获得质疑能力、思考能力和自己得出结论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新时代对实践性、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呼吁和需求。所以,将不确定性知识观与案例教学模式有机融合,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思维能力、反省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对真实案例的讨论、提问、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深度学习,提倡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和辩论,支持学生表达不同观点、不同的价值判断、不同的理解,进而产生不同的实践思路和创新方案。

(四)发展案例教学评价的纵深观,形成多维、多样、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

不确定性知识的获得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的目标相一致,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对研究生实践能力、反省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确定性知识的获得要落实到学习者的行动、理性、反省、价值、态度和情感等领域,这种知识是由学习者的自我图式、心理模式和信念价值体系构成,无法直接通过学生成绩和量化考核进行结论性评价,只能通知考核学习者的活动、成长和发展进行支持性评价。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里提到的教育主要是不确定性知识的获得结果,也是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点,即学习者的自我意识、理性、品德、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自我图式等得以发展,提高学习者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促使学习者探寻人的真正意义,成为独特、个性的自己。因此,在案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上要体现纵深观,形成目标多维、形式多样、体系多元的案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不确定知识观下的案例教学发展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方向一致,提倡创造性教学和学习,围绕多元性思考与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方法,实现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促进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研究生获得问题解决的品质和能力,为今后应对和解决更为复杂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心理资源的保证,创造了支持性的心理条件。

作者:陈红艳 袁书卷 赵晖 单位:陕西理工大学

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篇2

近年来,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相比,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是学生除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还需适应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需要,即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要求更加注重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基于上述考虑,本文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问题,以“形状记忆材料及应用”课程为例,探讨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的创新教学方法,构思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设计,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达到强化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

1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优势分析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让学生深入案例场景,通过学生集体研究和研讨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在管理学和法律学科以及与工程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中[1,2]。

1.1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素材大多来源于实际工程应用,对于较为复杂的基础理论知识,各种源于实际应用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将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和枯燥的实验现象与工程应用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生动,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更有利于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形状记忆材料及应用”课程为例,在讲授形状记忆效应的作用机制时,通过讲解具体的应用案例———阿波罗11号使用的月面天线,从应用背景出发提出问题,登月舱内空间有限,而月面天线展开直径可达数米,运载困难,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利用形状记忆效应的作用机制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即在室温下用形状记忆合金制成抛物面天线,然后把它揉成直径5cm以下的小团,放入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内,在月面上经太阳光的照射加热使它恢复到原来的抛物面形状,从而能用空间有限的火箭舱运送体积庞大的天线。在此过程中,从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困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再到最后利用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得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成功地为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搭建起了桥梁,使学生学以致用。

1.2有效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动性

如何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已成为传统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案例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学生是主角。通过分析和讨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其中,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有利于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学生要靠自己去独立思考,且参与讨论学习中,同学之间也起到相互促进和激励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

1.3有利于教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是互动式教学,学生是主体,但教师的引导和总结也尤为重要[3]。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与该内容高度相关的典型案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由于不同学生对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即便是同一案例,学生也有可能产生不同观点,这些观点中也可能会存在新奇的想法,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得的结论进行点评、分析且加以引导。而解释学生提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具有扎实深厚的学科知识,这就促使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能够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以“形状记忆材料及应用”课程为例,将近期发展起来的4D打印技术作为案例引入教学内容中,丰富了知识体系。

2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设计的构想

2.1案例教学法通过翻转课堂来实现

翻转课堂教学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是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近年来,国内高校也开始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4]。案例教学法特色在于教师和学生互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案例教学法和翻转课堂结合起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上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慕课资源、多媒体课件、文字资料等)并将其提供给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在线的小组讨论来加深理解,对所存在的问题在线反馈给教师;学生还需阅读案例材料,初步了解案例材料的内容,并通过自己对案例材料的理解,初步尝试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将所提出的观点进行整合。在课堂中,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首先,教师利用少部分时间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有更好的把握。其次,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放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小组之间可以进行探讨,教师对观点和方案加以点评,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应用中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及协作,对相关案例提出最佳解决方案。教师不应要求学生给出一致的反馈结果,而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不同观点和意见,引导和训练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同时还要重视归纳、总结和反思,这样再碰到类似的实际应用案例时,学生会具有正确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后,要针对课堂中学生表现出的具体问题,结合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督促学生养成课后复习、总结的好习惯。课后,教师要对仍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线上答疑,除此之外,要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及时反馈到课前准备环节中,对教学资源进行修改和增补,对案例进行细化,不断地进行完善。学生则需要完成课后作业,并以此为依据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案例教学法通过翻转课堂为载体来实现,结合了两者的优点,既实现了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又实现了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结合,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完善、深厚的课程知识体系,同时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案例储备,这也是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

2.2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结合

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法是以实际应用案例为基础,设计相应的问题,启发并引导学生围绕案例中的具体问题,运用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法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教师围绕课程内容的展开设置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点tt掌握知识点,并学会运用知识点。在案例教学法中引入问题教学法,学生在分析案例时,以问题为导向,能摆脱盲目被动的心理状态,提高注意力,围绕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最终解决问题,增强了教学效果的实效性。例如在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自开放花朵模型案例中,设置如下问题:(1)花瓣是如何成型的?(2)如何使花朵按时间顺次开放?学生需要对案例进行分析,明确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围绕问题,展开深入思考并进行讨论。针对问题(1),从成型工艺方法入手,逐渐引入4D打印的基本知识,推断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最后各自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问题(2),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的实验现象入手,推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即形状恢复时间不同,再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形状恢复时间的因素,学生通过复习所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最终得出改变材料的组成可以改变形状恢复时间这一最终解决方案。该教学设计的难点是问题设置,问题的设置必须要有根据,要结合具体的应用案例,同时还要针对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问题设置不应过难,也不能太简单。过难的问题,学生无从下手,会让学生产生挫折感,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太简单的问题,学生得不到深入思考的锻炼,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无法在更高层次上理解教学内容。问题的设置要围绕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进行科学的设计,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层展开,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的学生考核机制

案例教学法如果想在专业硕士课程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考核机制,来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课前—课中—课后三段的案例学习、讨论和总结中[5,6]。在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下,通过细化平时考核项目和考核方法,促进各个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督促学生平时加强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授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学习平台与学生互动,对根据教学内容提前设置的题目进行赋分,既可以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对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各个环节进行细分、加强考核,例如对自主预习案例提出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过程进行等级划分,不认真预习案例,不了解案例相关内容和基础知识点的设为D等;认真预习案例,能够理解案例相关教学内容的设为C等;熟知案例,理解和掌握案例的相关教学内容,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中,提出自己观点的设为B等;认真预习并熟知案例,理解和掌握案例的相关教学内容,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且观点正确、论述清晰、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的设为A等。这样细化评分标准,可以避免教师随意给分,提高成绩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4结语

案例教学法可以根据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对案例进行合理的选择,并且教学也是与时俱进的过程,通过学生课堂反馈可以及时调整和优化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搭建基础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真正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对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素养有重大作用,为更好地培养专业型应用技术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鲁玺丽 周惠敏 薛丽莉 陈枫 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篇3

案例教学是研究生教学尤其是专硕研究生教学的重要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贴近现实、直观具体,能够调动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启发研究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并引导研究生进行理论总结和发现。需要注意的是,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如何将科研创新工作能力的培养融入案例教学过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研究生的理论总结与创新能力是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研究生金融类课程《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为例,分析案例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一、案例分析方案设计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引导研究生进行案例分析,可以从方案设计阶段就落实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即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引导研究生积极参与,指导研究生思考如何设计整个案例分析的工作框架,包括案例分析应分成几个阶段或几部分内容、案例分析过程中的分工方案、任课老师和研究生分别担任什么样的角色、每个案例分析任务由研究生分组完成还是每位研究生独立完成等等。各个环节和细节的设计都有研究生深入参与,在其中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创新思考作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让研究生通过案例分析方案设计熟悉一般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流程,提高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是较为贴近实际的研究生金融类课程,现实中经常发生各类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实践案例,如何通过案例分析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需要首先进行考虑方案设计目标。课程建设团队在开课之初通过座谈和各种交流工具,与研究生进行较为充分地研讨,共同制订创新性案例分析方案。比如以往常常由任课老师基于已有案例库或将选择好的现成案例,交给研究生进行分析,然后再共同进行梳理,在与研究生进行讨论后,可以把案例选择的主动权交给研究生进行,从而打开创新研究能力培养的第一扇门,即选题能力的培养,让研究生真正体验到一项好的创新研究项目实际上是从发现问题的选题开始的。于是,研究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案例选择,如从热点主题开始或从热点案例开始等等。

二、案例筛选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筛选是科研创新工作的一个前期环节。这一阶段的工作有一些固有的传统程序,但是,对于特定的工作目标和内容,又需要发挥一定的创新工作能力以克服具体困难并实现科研目标。基于研究生教学特点,教学案例的筛选可以引导研究生自主进行,以充分培养和发挥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科研工作基本技能。

(一)基于既定选题的案例筛选

课程建设团队基于指导老师的研究特长和动态热点给出相应案例主题,比如区域金融与空间经济学、系统论与区域金融发展、金融中心理论与实践、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革与农村金融新模式、绿色金融及环境金融与碳金融、金融结构理论探讨、科技创新金融新思路新实践、普惠金融及民生金融与创业金融、城乡居民理财新方式、文化产业金融与金融创新等等选题,提供给研究生进行思考、酝酿,按照这些特定的方向去收集相关案例资料。这一过程本身可以使研究生对相关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基本概念在实践中运行有更深切地认识,同时也需要发挥研究生创新思维,匹配适当的案例材料,通过不同渠道收集相关材料,并进行必要的整合汇总,梳理出能够体现主题的真实案例脉络。

(二)基于现实热点的案例筛选

受到经济形势和市场自身形势演变的影响,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随时发生各类动态变化,有时会成为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作为金融类专业课程,伴随课程进度,有些热点案例的发生应该被纳入研究生课堂。作为预先选题计划外的案例,本身内容就具有一定新意。同时,也应特别引导研究生予以关注,并以创新视角收集汇总相关案例材料。如2022年上半学期课程期间,由于全球范围内经济形势与金融市场复杂因素的影响,各国出台的刺激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以及为治理通货膨胀而出台的货币政策,都对金融市场的运行以及金融工具作用的发挥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完整的课堂案例材料,涉及的方面较多、时间跨度较长,增加了案例材料收集的难度,就需要引导研究生发挥创新思维,多角度认识案例所涉及的内容,将其串联成较为系统的分析逻辑链条。

三、案例分析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一)案例分析材料的创新性整理

基于进一步分析的要求,需要研究生创新性地选择特定的逻辑体系对所收集到的案例材料进行整理,比如按照案例情况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归纳,则要按照案例发展进程创造性地分出阶段性特征,从而划分案例材料的归类;再比如可以按照金融类案例材料的参与方特征属性,如融资方、出资方、中介方、管理方等进行归类;或者按照分析的需要分出案例基本情况、总结的成功经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改进方案等方面的材料类型。总之,要根据出案例分析的特定需求,进行案例材料的创新性整理。例如在整理《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某地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案例材料中,就可以对各方面渠道收集到的相关案例材料,按照该银行根据特定生态环保项目推出的金融产品基本情况、融资方案实施基本情况、融资方案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对材料进行归类,另外对于银行方、生态环保项目实施方、政府政策支持方等各方的目标实现情况也需要收集材料,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案例分析基础。

(二)案例分析目标的创新性发掘

一般而言,案例分析是为了使研究生对所学习的课程内容有更加直观、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案例分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但是,对于具体案例来讲,需要根据选题类型、案例特点,确定具体的案例分析目标,比如有的重点是总结特定时期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有的是重点分析特定金融工具的收益与风险特征、有的是为了重点分析各参与方对特定融资方案的态度、有的重点关注融资方案对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的影响、有的要特别重视公益效果等等。因此,每个案例分析过程要首先确定其重点分析目标,突出特色深入分析,避免一般化的面面俱到流于形式。比如某商业银行农村普惠金融项目案例,可以将分析的重点目标落脚在项目可持续发展运行方面,以此为着眼点,分析项目方案中如何考虑各方持续参与项目的内在机制,照顾银行的风险收益管理与可持续运行、照顾农业生产部门或农户的收益保障、关注政府管理的具体形式等。

(三)案例分析的创新性发现

案例分析目标确定以后,就要实质性地开展案例分析过程,主要是引导研究生获得创新性发现,发掘可供借鉴的经验、总结有待解决的问题,梳理可能反复发生的规律。1.案例成功经验的发掘。金融市场的成功运行、金融机构的成功经营、金融工具的成功运营,都是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要用创新的眼光,发现促成成功的真正原因,并且发掘内在的机制机理因素,从不同参与人的角度观察思考,获得可供复制的基本思路,进行梳理总结,系统化地形成案例分析成果。比如基于产业集聚区的供应链金融项目案例中,通过特定贸易结算过程管理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资金的闭环管理可能总结为其项目成功的关键环节,那么这样的管理经验细节就可以总结出有价值的研究内容。2.案例存在问题的总结。通常进行案例分析最核心的内容是要从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途径。因此,案例问题的发掘、分析、总结,是案例分析过程的重中之重。有些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显而易见,而有些问题则隐藏在表面现象之下,需要进行较为深入和细致地挖掘,需要创新性地梳理总结案例中造成金融效率下降的影响因素,从而为今后的金融市场运行管理、金融工具开发运用提供改进的思路。比如在对某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案例分析中,由于项目本身投资周期长、盈利能力有限、风险因素多等原因,造成贷款逾期,那么就需要从融资方案设计、贷款偿还资金来源的保障能力、政府政策支持的方式以及落实情况、贷款后期跟踪以及管理服务配套、担保措施的落实、方案修改的及时性等方面进行审视,总结造成问题的各方面原因,找到问题的主要方面;再比如分析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和发展的案例,就要针对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各项要素、区域金融中心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弱项,对比国际、国内金融中心发展的成功经验,找到相应的差距和原因,再根据现实条件,分析哪些问题是能够尽快解决的、哪些短板需要中长期谋划和布局,分类讨论,以供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又如农村金融发展中,金融资源投入不足,可能是由于融资主体不够规范,使得资金提供方望而却步,这就为规范融资主体的组织形式提供了基本思路。

(四)案例理论内涵的创新性提炼

从特例到一般是创新性研究的基本逻辑思路,案例分析即是通过特定案例情况的分析、挖掘,总结和梳理出适合一般情况的理论规律,从而找到具备更加广泛应用的对策方案。因此,创新性地从特别案例中提炼出理论内涵是案例分析的重要内容。例如对于科技创新金融发展的案例分析中,就可以总结出科技创新项目不确定性高、研发投入周期长、团队不稳定等一般性特点,那么与这种类型的项目发展相匹配,就需要更多地对接资本性投入资金,再适当结合债权融资解决其日常流动资金需要,从而形成较为合理的融资结构。这样就从理论上提炼出科技创新融资的一般性规律,从而为特定科技创新融资项目设计合理的结构性融资方案提供理论支撑,也使得科技创新融资的具体方案具有了一般性操作思路,这样的案例分析结果就是具有实际价值的。

四、提出对策建议的创新能力培养

(一)对策建议方案提出的创新能力培养

案例分析的落脚点是提出经验借鉴或者问题解决的对策建议。首先应基于案例分析提出对策建议的初步方案,然后先进行方案的逻辑验证,如果有较为充分的历史数据,还要对方案进行已有数据的验证。接下来就是进行各方面的交流研讨和完善。对策建议方案的提出是整个案例分析过程中,对研究生创新能力要求最高的部分,要求研究生在案例情况充分的分析基础上,借鉴以往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案,往往需要有突破性思维,发现新路径。

(二)对策建议方案检验的创新能力培养

对于所提出的对策建议,要提示研究生注意的是,如果是在实际工作中,则需要将其提交给实际部门进行更加充分的交流研讨,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听取实际部门的意见反馈,了解对策建议在实践中的运行情况。

(三)对策建议方案修正的创新能力培养

教学中要引导研究生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经过各方研讨和实际检验的对策建议,要根据各方面反馈的意见进行对策建议的方案修正,需要再次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对方案建议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五、案例展示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案例分析实质内容完成后,要引导研究生以不同形式进行成果展示,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表达能力。

(一)案例分析论文的展示形式

研究论文写作是研究生的基本功,除了要求研究生在案例分析论文写作中遵循一般规范要求外,还应启发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发挥创新能力,表现和突出其研究创新亮点。

(二)课堂讲解的案例展示形式

通过课堂讲解的形式,既能锻炼研究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锻炼现场应变能力。在具体形式上,可以引导研究生创新运用角色分工、场景模拟等新方式。

(三)课堂讨论的案例分析形式

引导研究生积极围绕案例进行提问、互动,激发研究生课前准备、课中讨论、课后补充的研究创新积极性。

六、案例总结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案例分析完成以后,要引导研究生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积累经验,以利于在今后的案例分析项目中进一步创新内容和形式。

参考文献:

[1]赵剑锋.金融专硕案例“情境”教学三阶段模式辨析———兼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案例展示[J].金融教育研究,2020(2):75-80.

[2]房燕.案例教学在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私募股权投资管理》课程为例[J].时代金融,2018(14):280-281.

[3]谭延亮,唐建锋,莫贻香.“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院校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讨[J].高教学刊,2022(22):38-41.

作者:张世晓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