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的情绪效益特征

高校体育的情绪效益特征

 

1科学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的情绪效益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并可以影响和调节认识过程,情绪情感体验可以构成恒常心理背景或心理状态,对信息加工起组织和协调的作用,它帮助人选择信息和环境相适应,并驾驶行为去改变环境。人们经常会感到,在心情良好、情绪适应的状态下工作,往往会表现出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并富于创造性,而心境低沉或情绪体验淡漠的状态下,则思想阻塞、操作迟缓、更无创造性可言。通过对情绪情感的生理机制分析,各种情感体验总是伴随着由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的内脏器官的变化,良好的情绪体验,可对大脑皮质、内分泌系统和人脏器官的机能状态起到积极的影响。反之则有损于这些器官系统正常机能的发挥。可见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情绪效益的提高是人们获得健康的心理与身体的必要条件。人们如何获得更多的情绪效益?笔者认为科学的体育锻炼是人们获得更多情绪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第一与心情状态的改善有关;第二可缓解焦虑与紧张情绪;第三与心理自我良好感成正相关;第四长期身体锻炼对焦虑、抑郁的治疗具有长期稳定的缓解作用。   体育教学是人们掌握科学健身方法的必要途径,因此它除了具有科学锻炼的情绪效益外,还具有使学生对体育产生主观需要的情绪效益,调动学生兴奋、自信和自尊的情绪体验。如果上述体育教学的情绪效益能达到最佳状态、相信在体育教学中,就不会再出现学生厌学的现象,从而实现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同步发展的教学目标。   2能产生最佳情绪效益的体育教学特征   并非任何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都能产生相同的情绪效益,只有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与适当的个体心理效益相联系、符合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和主观需要,才有可能使体育教学产生最佳的情绪效益。   2.1提高情绪效益所需的身体活动   2.1.1愉快和有趣的活动参与者从活动项目中获得乐趣,并感到愉快,是产生情绪效益的前提。假如一个锻炼者为了寻求心境的改善,却没有通过锻炼获得快感,却奇迹般地增加了积极的情绪,改善了心境,这是很难想象的,产生最佳情绪效益的身体活动,首先必须是令参与者愉快和感兴趣的活动。   2.1.2回避人际竞争的运动活动回避人际竞争的锻炼方式之所以能加强身体活动的心理效益,理由有许多。其中之一是非比赛性的身体活动能使参与者回避因失败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对于许多个体来说,失败减少了许多有益的情绪体验。如兴趣、自认效能、自豪感、成就感、胜任感及控制感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活动所产生的情绪效益与锻炼者的个体心理特征是密切相关的。   2.1.3中等强度负荷的运动虽然关于锻炼的强度问题至今仍有争议,但有关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锻炼与心理健康联系最为密切,中等强度比高强度的锻炼对增强心境更有效。   2.2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对学生获得情绪效益强弱的影响   目前,在体育教学中多数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安排和运用过程,只注意怎样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技术、技能。似乎这样就很好地完成了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忽略了体育教学的情绪效益。教学内容大多不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而制订、安排的,具有较强的统一性,在班级授课中,多采用自然分班法,不考虑学生的各项爱好的倾向性,也不考虑学生的各种不同体质和运动素质的倾向性.采用同样的教材,统一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几乎是绝对性的评价,如此这般所进行的体育教学,其结果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学生对体育的厌学”现象。在这种体育教学系统中,体育教学的情绪效益几乎为零,即学生不可能在这种教学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体育的健心功能也会在这样的教学系统中而丧失。因此我们认为,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是直接影响学生获得情绪效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环节。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有必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情绪效益的研究,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明确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目标中的位置,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又一发展趋势。   2.3具有高效情绪效益的体育教学的主要特征   根据上述提高情绪效益所需的身体活动的情况,以及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对情绪效益的影响的讨论与分析,笔者认为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从内容的安排到具体的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都应当以使学生能获得最大的情绪效益为主要依据,使体育教学具有如下的主要特征:   2.3.1体育教学应因人制宜,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学生对于愉快和乐趣的追求将产生巨大的个体差异,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中获得乐趣,并感到愉快,体育教学中的分班教学应根据学生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班分课。另外由于学生的体质状况和个性特点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同年龄的不同学生体质状况强弱差异很大,性格特征亦有巨大差异,有的学生害怕竞争性的运动项目,有的学生喜爱竞争性项目,从提高学生的情绪效益的目的出发,教学分班中还应考虑学生体质和个性差异等因素,因为体质强壮的学生同体质弱的学生同班上课,对于弱者来说必将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的情绪效益将从何谈起呢?在教学内容上,同样应根据学生个体的具体特征来安排,提高个性、减少共性。   体育教学过程中,如能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进行分班,制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必将大大提高体育教学的情绪效益,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获得情绪效益的机会将是均等的,但获得情绪效益的多少仍具有显著性的个性差异。   2.3.2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强度的合理安排,课中强度以中等强度为宜。根据中等强度更有利于增强身体活动的情绪效益的研究结果分析,在体育教学负荷强度的安排上,宜采用中等负荷,这种负荷属有氧运动,对人体的体质健康是有益的,同时又具有提高体育教学的情绪效益的功能。#p#分页标题#e#   2.3.3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不断变化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要常保新颖,手段要不断创新,在运用过程中,应适合不同特点学生的心理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使他们在渴望尝试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方法、手段的动用应注意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使他们不断有成就感的体验,这是提高体育教学情绪效益的又一非常重要的方面。   3小结   当前对于体育教学的情绪效益的研究还不够深人,本文对于体育教学的情绪效益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心理健康以更多的关注。建议在今后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将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开展对各种运动项目的健心功能—情绪效益的研究,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创造既有利于健身又有利于健心的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并能及时加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