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对印度社会进展的作用

英语对印度社会进展的作用

 

从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到新世纪的今天,英语从未中断过其官方语言的地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渗透到印度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印度企业家尼莱克尼最近写的一本有关印度崛起的畅销书中,尼莱克尼认为印度有“两件秘密武器”可以战胜中国。其中之一就是让印度人联想到过去被殖民和屈辱的官方语言英语。英语使印度在进入全球化过程中便利地使用这个“世界普通话”,无障碍地获得欧美发达国家的订单,这些都是中国难以获得的。中国虽然有数亿人学英语,但真正掌握英语的人才有限,这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与交流。尼莱克尼的观点颇有新意,值得我国决策层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时参考。同时,也提醒我们英语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及在一个国家崛起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   英语在南亚次大陆的扩散和流行,是与英国17世纪以后在该地区进行殖民扩张和统治联系在一起的。从1746年到1942年,英语逐渐成为整个次大陆的行政管理和教育方面的官方语言。1835年,公共教育总会长麦考莱向印度总督委员会提交了一份要求支持英语教育的备忘录。他竭力主张在印度推广西方教育,采用英语作为教学用语,在印度引进英国教育体制。这个文件从官方角度确立了英语、西方文学和科学在印度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合法地位,为印度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整个殖民统治时期,英语几乎是高等教育阶段唯一的教学用语。事实上,从1837年起英语就已经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不久,哈丁总督又颁布一项决议:只要接受英语教育,印度人就能从事政府部门的工作;政府的公务员考试必考英语。这个决议使“英语与个人有了直接密切关系,成为印度人参政议政、加官晋爵的手段”。从此,英语成为英国人殖民统治印度的工具,取得了对当地语言的霸权地位。英语在南亚地区从一门外语到教育语言又到官方语言,出现了多种复杂的变体。区域性英语种类。如果按照不同区域对印度英语进行分类,可以发现受当地方言的影响,各地都有独特的英语变种。例如:印度斯坦英语,受印度北部地区北印度语和乌尔都语方言影响产生的英语变种;卡那达英语,受印度达罗毗茶语族的卡那达语方言影响产生的英语;迈蒂利英语,受印度迈蒂利语方言影响产生的英语;马拉地英语,受印度马拉地语方言影响产生的英语;旁遮普英语,受印度旁遮普语方言影响产生的英语;拉贾斯坦英语,受印度拉贾斯坦语方言影响产生的英语;泰米尔英语,受泰米尔方言影响产生的英语;泰卢固英语,受印度泰卢固语方言影响的英语;达罗毗茶英语,受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北部的达罗毗茶诸语方言影响产生的英语;印度雅利安英语,受印度雅利安语方言影响产生的英语变种等等。移民、移民后代及混血儿使用的英语种类。南亚地区大量移民、移民后裔及混血儿,同时受欧洲祖辈母语文化和南亚本土民族语言文化的双重影响,他们使用的英语分为两大类:盎格鲁-印度英语,主要是英国移民后裔及其与印度人通婚的混血人群使用的英语变种;布尔英语,原为荷兰移民使用的一种英语变种,现在泛指欧洲血统后裔及亚欧混血人群使用的英语变种。社会地位不同而产生的英语变种。在印度,社会地位和行业不同,使用的英语也截然不同,有明显的高雅与蹩脚之分。巴布英语,指“印度人通过书本学得的英语,有造作和不地道的特点”,在北印度大部分地区、南印度一些地区及尼泊尔王国非常流行,其特点是典型的装饰性、政治性和含蓄型。男管家英语,也叫“厨房英语”和“持票人英语”,指在印度欧洲家庭中男管家和其主人交流时使用的,具有“微型”洋泾浜英语的特征。这种英语由马德拉斯管区陆续扩张到印度及南亚的主要都市区,因为说英语的外国人大都居住在这些城市。小商小贩英语,主要是小商小贩沿街或挨户叫卖使用的一种英语变体,很不规范,是典型的洋泾浜英语,经常把几种语言混合使用,是南亚社会下层使用的一种英语。   二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1896年访问印度时感慨:“印度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语言的诞生地;它是历史知识的母亲,传说故事的祖母和传统习俗的曾祖母。人类历史上最珍贵和最有益的宝藏只在印度珍藏。”1947年印度挣脱英国殖民统治时,人们设想英语会被当地民族语言所取代,因为统一的语言就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事实是,英语比以前更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英语成为独立之后的印度的“普通话”?1949年,印度议会规定印地语为印度唯一官方语言,南方人强烈抗议这一决定,因为讲印地语的人口在北印度占96.7%,在南方却不足0.1%。由此,爆发让整个世界震惊的“语言骚乱”,引发了严重的流血冲突。20世纪60年代,印度开展了全国性的关于语言教育政策的大辩论,有人提出用“三语模式”来解决印度的语言教育问题,即学生至少学习三种语言:本地语言、印地语和英语。这个曾得到印度大多数邦赞同的语言教育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问题,很多邦把本地语言都放在首位,而把第一官方语言印地语放在次要地位,但对于英语则都有认同感。由此可见,英语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将继续发挥其他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英语之所以在印度摆脱殖民统治后仍然被冠以官方语言,是因为各民族斗争妥协的结果。印度主要民族讲印地语和乌尔都语。政府把印地语定为国语,就意味着那些讲印地语的人自然获得了社会竞争的优势,这是操乌尔都语和其他语言的民族不能接受的。印度政府为了缓和这种因语言引起的矛盾,不得不继续保留英语作为联系整个民族的官方语言。这虽然也遭到强烈反对,但这种反对的呼声与把印地语作为国语的呼声相比要微弱得多”。著名语言学家卡彻鲁对印度政府的语言政策作了精辟描述:“南亚地区的语言问题始终是个极具爆炸性的话题。南亚有着丰富的语言资源,政府或多或少实行着放任主义的语言政策,一般都趋向于不捅有关语言的马蜂窝,特别是涉及英语时更是如此。这种政策已经平息了印度过去频繁发生的语言暴动。在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已经修改过多次语言政策,但这些政策从未降低普通民众对英语的热情。在南亚地区所有国家,人们已经意识到与英语有关的问题和对英语所持的态度有关的争议非常复杂,远远超出那些民族主义者、教育工作者和政策法规制定者为使我们相信所做的各种辩解。”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使印度这个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都很复杂的国家在语言上处在“同一个起跑线”,这就使各个民族有了语言上的平等地位。#p#分页标题#e#   三   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21世纪,印度英语成为其经济腾飞的助推器。以英语为教育语言的西方教育体制,为印度培养出众多高素质科技人才,印度约有5000万人能熟练运用英语,堪称“英语大国”,这都归功于印度成功的英语教育。英语教学已在印度持续了几个世纪,无论小学、中学和大学都大力推行英语教学。摩根斯坦利全球首席经济师斯蒂芬•罗奇认为,印度重点发展服务业,发挥了它的三大优势,即高学历劳动力、信息技术专长和流利的英语。印度人的英语能力帮助印度服务业与信息科技产业崛起。印度软件业的发展近几年如日中天,软件开发成本中70%是人力资源成本。印度在近3000所中学、1000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专业课程,并依靠民办和私营机构以及软件企业实行人才整体培训。印度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有信息技术专长、能自如地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精英人才,为印度软件外包业在全球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印度人进入欧美社会不需要跨越语言和文化门槛,自然接轨,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轻车熟路,运用自如。印度软件行业70%以上订单来自美国,而软件外包业及信息服务业则带动印度经济崛起。   英语语言优势使印度企业家受益匪浅,使印度企业更国际化,更容易从全球范围获取商机。英国殖民统治者可能没想到,他们离开后留给印度的最大礼物之一竟是英语。虽然英语和印地语都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但实际上英语的地位远远高于印地语和其他当地语言,是语言中的“霸主”。在中央政府机构中,英语使用率为70%,而印地语仅为7%。除了作为主要官方语言和教育语言外,英语已经成为印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作品创作及广告宣传等传媒语言。用英语进行文学创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英国文学大奖“布克奖”的概率,要比用印地语或其他当地语言创作获奖的概率要大得多,其作品可在全球流行。在出版界,印度出版的英文畅销书几乎和英美等国家同步发行上架。在印度电影制作中心“宝莱坞”,以英语为其影视语言的作品在印度大受欢迎,风靡阿拉伯国家、欧美国家乃至日、韩和东南亚国家。印度英语已经渗入到印度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请走后门》的作者宾努•约翰说:印度的年轻人已经把印度英语当做“英语和印地语的迷人混合体,而不是令人尴尬的‘杂种’;经济繁荣改变人们对印度英语的态度。有了工作和收入,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注意,印度人自信了,这样的自信也体现在对英语的使用上。”对于普通印度百姓而言,熟练掌握英语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带来好的工作和社会地位。靠很少生活费过活的夫妇,宁愿每天省掉一顿饭也要让孩子到教英语的学校上学。印度人以精通英语为荣,他们吃足了英语带来的“红利”,英语补习学校遍地开花,生意兴隆。印度的有识阶层曾经也反对英语官方语言的地位,担心印度的语言文化危机四伏。但是,残酷的现实是“受过英语教育的部分人士形成了新贵阶层:他们不论在政府还是公司,总能得到令人羡慕的工作;所有的游戏规则似乎都由他们制定。他们之所以拥有特权无疑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英语。   所以学习者越来越不愿意学习印度民族语言,本土语言的读写功能逐渐弱化,本土语言越来越边缘化,越来越偏向从属地位”。印度很多人(尤其是都市年轻人)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知识的缺失,几乎到了数典忘祖的地步。曾任印度新闻广播文化部长的扎帕尔•莱迪对印度地方语言现状有过精辟论述:“现代传媒强化主流语言,民众趋于学习被媒体广泛使用的语言,讲地方语的人数正在惊人的减少,有些语言使用者已不足1万,一些部落语言如土鲁语已消失。如果不采取措施,预计80%的印度语言将在1个世纪后消亡。一些创造出灿烂文学巨著的语言正沦为口语,地方文学正走进博物馆。这种语言流失就是印度文化的流失”。新华社2009年2月21日专电称:在过去90年里已经有200多种语言消失;全世界大约有2500种语言面临灭绝,而印度就有196种语言濒临灭绝,是濒危语言最多的国家,从中足以看出印度语言面临的危机感和严重性。如果没有多种语言的共存与和谐发展,世界语言宝库的资源就会枯竭。“我们对面临危机的语言要努力保护,因为我们实在害怕由于人类自己的愚昧而失去手中最有价值的财富。”   英语在印度长期处于强势地位,凌驾于众多当地语言之上,使印度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不断流失。在印度经济发展过程中,印度英语所起的作用毋庸置疑;印度的英语热及普通百姓热衷于学习英语是生活压力的需要;他们没有意识到由于选择了英语,忽视和轻视本民族珍贵语言所带来的可怕的无法弥补的文化遗失现象。“在现代文明社会,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一个民族学习和引进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化总要有个‘度’,绝不能以牺牲民族语言文化为代价。”要保持本民族语言文化长盛不衰,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本民族语言文化在本国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不能让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化喧宾夺主、称王称霸,否则会危害本民族语言文化的生存,给本民族语言文化带来无法愈合的“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