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环境网络化发展

高校教学环境网络化发展

 

根据教育部的规划,我国将分三个层次逐步推进信息化教育。   第一层次是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与运用;第二层次是网络教学,利用网络传播知识;第三层次是开办远程教育,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不断满足社会终身教育的需求。从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为了能有效地协调与整合全校乃至全国的教育技术力量,搞好我国高校信息化教育和管理服务的推广应用工作,我们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建设。   1全国范围内的教育资源共享   在信息化社会时代,通过高速的互联网络,资源共享变得越来越重要,对教育资源来讲尤其如此。教育资源与其他资源不同,有其鲜明的特点。首先,教育资源来之不易,是很多人甚至几代人智慧的结晶;其次,教育是国家,是中华民族赖以长期发展的大业,而不是各个学校单独的事情;邓小平同志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不发展,人口素质不提高,科学技术不可能得到发展。所以,我们应突破本位主义,树立“全国一盘棋”的观念,拿出自己优秀的东西,学习别人的长处,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对一些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非重点院校,教育资源的共享尤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可共享的软硬教育资源很多,软件方面例如一些公共课程优秀的教学实验大纲、课件,好的讲课方法等,都应该进行比较、筛选,选择最好的放置在网络中,供广大学生、教师观摩、学习,从而避免各学校低水平的重复开发,提高我国高校的整体教育水平。对于一些重要和昂贵的硬件设备,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设备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国家节约宝贵的教育经费。其他方面譬如好的管理方法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更大范围、更多内容、更加快捷的交流,从而实现教育的公开化,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水平。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实现了部分资源的跨地区共享,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一批重点名校,这些学校的学生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跨省跨校选课,对于学分学校间互相承认,如果所修学分达到选修学校的要求,还可以拿到对方学校的毕业证书。但这些共享仅仅局限在一些重点院校的重点课程上,还远远不够,应从观念上、管理上、方法上等各个方面进行改变,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1组织机构。成立在教育部领导下的全国信息化教学协调指导委员会。该指导委员会肩负如下重任:   1.1.1负责全国信息化教学建设方案的拟定,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   1.1.2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的物力、财力,将其有效应用到信息化教学建设中来,并多方筹措资金,以弥补建设资金缺口。   1.1.3负责组织、监督和督促实施信息化教学建设项目,并协调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1.2政策导向。建立完整的信息共享管理办法、奖励和激励机制,将信息和资源共享作为教育部的一项工作来抓,促进各个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表彰在此方面做出优秀成绩的学校和个人。   1.3专项投人。建立专项资金,多方面的筹措经费,鼓励企业、个人进行投人,利用教育本身的无形财产进行冠名、提供广告等方式,使信息化建设走上良性循环和自我发展的轨道。   1.4建立全国性的教育资源子网。由全国信息化教学协调指导委员会组织建立全国性的教育资源子网,收集整理对高等教育有用的国内外的信息、资源等,避免各高校的重复投人。   2各高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   2.1建立各高校全校范围内的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教学离不开网上教学平台。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教学区域有的分布较远,甚至跨城市,只有建立各高校跨校区的网络教学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高校各校区教学环境建设发展不均衡、教学设备重复投人、利用率低、师资力量不足、高水平骨干教师缺乏等问题。网上教学平台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进行网上学习指导、在线学习网络课程、在线测试、提交作业并进行作业管理、提供网上讨论的空间和网上辅导答疑、有效地跟踪学生学习过程。   2.2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协调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协调下,各高校分工合作建立各自全校公共课程的教育网站和资源库,并逐步建立包含所有课程的网站,集中管理,各任课教师共同维护、共同使用,从而形成一个高水平的、集体智慧共同结晶的课程教学和考试体系,减少目前公共基础课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不一致、进度参差不齐等问题。   2.3智能化教室建设。教学网站的建立将带来教学手段、考试方式等的大变革。在教学手段上,将采用网络终端+投影的方式为主,教师授课以网站课件讲评为主,并可随时通过教育网站访问Inter-net,从而可以利用Internet的资源。学生在学部分选修课和考查课时采用网络课件点播自学、自评、教师网络答疑、集中考试为主的方式。在教室中应设有教师控制台和投影设备以及学生课件点播工作站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4远程广播教学和远程现场教学中心建设。对于大面积的基础课和公共课,教师在教学中心进行广播教学或现场示范,教学中心现场通过网络传送到每个教室学生工作站或通过投影显示,教学中心现场可远程回答学生问题,每个教室也可留有教师负责答疑。   总之,通过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将带来诸多方面的变革,对于原有高校教室可以逐步改造,着重建设教育网站的软硬环境。在进行新校区的建设时应考虑到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充分考虑设计校区网络、多功能教室、教育中心和实现校区互联等,从而加快我国高校的信息化教学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