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

摘要:在分析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从宏观政策层面、金融体系层面、中小企业层面,解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原因;对策

一、引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国际交往逐步增多,国家开始设计并实施包含“一带一路”在内的一系列区域合作与国际贸易战略,推动国家整体实力进步的同时,也为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小企业作为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突出贡献的经济主体,其营业收入占市场经济总额近6/10,然而获得的资金支持却远低于其贡献度。与大型企事业单位相比,中小企业规模小、人员构成简单、经营管理模式滞后且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同时,金融支持力度小、融资环境不良,这些共同引发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问题,不仅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规模化与正规化发展,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解决融资问题是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业务发展与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所在。

二、中小企业与国际贸易融资概述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作为与大型企事业单位相对应的经济学概念,其界定方法主要存在两种:定性法、定量法。定性法主要是将企业的经济特征和经营管理方式做为区分标准,而定量法则主要依据企业的经营数据来判定企业的大小类型。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会因时期不同和地区不同而有所区别,现阶段国际上多采取定量法判定企业的大小性质。2011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营业收入、从业人员和总资产额作为区分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主要标准,并根据行业性质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衡量标准。工业企业从业人员高于300人且营业收入高于2000万元则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高于20人且营业收入高于300万元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低于20人且营业收入低于300万元为微型企业。根据这些标准,本研究将中小企业界定为行业中并非居于主导地位和具有关键影响力的,且总资产额、营业收入与从业人员等相对较弱的企业类型。

(二)国际贸易融资的概念与主要方式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企业在进行跨地区、跨国家的采购、生产及销售等活动过程中的资金融通行为,其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这是国际贸易融资不断发展的结果,传统意义上的融资主体则主要是各种进出口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形成之初,是指进行国际贸易往来的一方企业向对方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如赊账式销售。然而,国际贸易企业并不是金融机构,其所具有的资金能力有限,可承担的跨国商业信用多表现为涉及资金少、拖欠时间短的活动。随着区域合作和国际贸易迅猛发展,跨国贸易金额不断增多,进出口企业对贸易融资的需求逐步增大。由企业自身所提供的商业信用难以满足国际贸易业务发展需求,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逐步成为进出口融资的诉求对象,由此现代化意义上的国际贸易融资得以形成。依据进出口企业对资金需求的期限不同,可将国际贸易融资分为短期、中长期两种。前者的融资期限小于一年,重点用于企业暂时性、突发性的周转需求,如押汇、贴现与提货担保;后者的融资期限则高于一年,用于帮助企业解决长期的或结构性的资金障碍,如出口信贷。

三、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较为单一化,品种较少且功能不足。与商业银行的多种融资方式相比,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仍限制于传统的融资方式,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为主要类型,尤其是间接融资。通常情况下,企业为拓展国际市场、开展跨国家合作,大多会开展商品的进出口业务,贸易融资需求随之产生,融资方式包含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前者主要是指资本融资,即利用货币市场发行特定的商业票据等形式以达到资金融通的目的;后者则多限于债务融资,商业银行或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向进出口企业提供的各种融资服务或中介服务。然而,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货币市场并不完善,甚至存在风险较高、标准不统一、监管不善等问题,无法为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行为提供完善而优质的市场环境。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行为大多集中于间接融资。

(二)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集中

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和贷款金额的足额收回,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均将大型国有企业、大型成熟私企、外资企业等作为目标性服务客户,而忽视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市场。与大型国有或外资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人员构成不完善、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在国际贸易往来中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出于风险控制观念,不同意中小企业提出的融资诉求,即使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也限定于资金较少且贷款期限不长的项目,同时会对该企业实施较为严格的资格审查和经过繁杂的申请手续。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集中于大型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这不仅使得具有更迫切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更限制了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多元发展与国际市场的开拓。

(三)资金供给后劲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所能够提供的融资额度难以满足我国国际贸易业务发展的需求,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资金供给不平衡愈加凸显。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两大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资金力量雄厚,业务类型主要集中于企业融资与国际结算相统一,且融资时间较短、可流通性强、资金总额少的融资,这类融资活动安全性强、资金收回快速且具有较大的盈利空间。政策性银行的资金力量较弱,重点投资于国家战略指导下的、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的大型项目,其融资金额大、风险较低,如大型机械设备、高新技术产品等。由此可看出,我国可用于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资金并不充裕,商业银行又不愿投入过多资金,所以必须发展其他安全稳定的资金来源,以为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提供支持。

(四)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防范措施滞后

与国内信贷活动相比,国际贸易融资具有高风险、高复杂性等特点,因此,科学有效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至关重要。然而,过往经验表明,先进的风险评估方法与针对性较强的风险防范措施仍未得到贯彻落实,我国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时仍沿用传统的风险评估模式。以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为例,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始终采用以往的5C法,具体包含提出融资需求的企业的品质、资本实力、还款能力、抵押物和周期形式,忽略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与国际贸易融资的特殊性。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滞后,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营造和优化,也增加了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难度。

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宏观政策层面的原因

1.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保护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与其他各种金融机构,面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融资业务主要包含国际金融票据、货权货物抵押、担保等,其所包含的权利与义务应经过法律的明确界定。然而,我国法律法规却相对缺位,有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立法滞后于现实需求,甚至一些专业术语并未纳入我国法规体系,这明显增加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

2.尚未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信用担保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机构逐步增多,但由于起步晚、规模小,仍处于探索发展期。另外,此类机构大多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部分中小企业无法满足。

(二)金融体系层面的原因

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是引发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主要因素。

1.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缺乏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充分支持

商业银行出于维护资金安全、机构稳定运行、降低贷款风险的考虑,形成了特定的风险偏好,将业务对象集中于大型企业,而忽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或仅为中小企业提供时间短、金额小的融资服务。

2.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存在违规操作问题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行为开始时间短、发展不完善,一些违规操作尚未有效避免。同时,由于银行业务量迅速增多、银行风险控制不严,相关人员套取资金的事件时有发生,不仅给银行本身带来经济损失,更影响企业融资业务顺利实施。

(三)企业自身层面的原因

除了国家宏观政策和金融服务体系的原因外,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不强也是导致其融资困难的重要因素。

1.中小企业规模小、专业化不够,经营管理存在较高风险

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其前身甚至是乡镇企业或家庭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在企业的管理运行中较为随意,责、权、利三者不清,股权分布也不明确。因此,中小企业设计形成的市场决策质量无法保证,存在较高的运营风险,若企业破产,为其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即会形成信贷风险,这无疑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2.中小企业缺乏稳健的财务支持

很多中小企业财务记录混乱、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既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不利于及时还款。

五、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宏观政策层面:建立法律法规和信用担保机制

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等问题,必须为其营造完善的宏观政策环境。

1.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立法机关应在积极分析并吸取国际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保障性法律法规的具体研究。立法过程必须充分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基本国情、中小企业特点及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性,为维护我国国际贸易稳定、拓展国际市场等,积极修整并完善已经的法律文件;同时,起草专门的融资法律法规,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业务发展提供全面支持。

2.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信用担保机制

全面的信用担保机制可有效降低因中小企业外贸融资而引发的信贷风险,将风险防范的关键点设置于第二还款来源之上。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可加强宣传,引入专业人士,积极构建地区信用担保协会与信用担保组织,继而帮助金融机构规避信贷风险、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成功率。

(二)金融体系层面:强化金融支持和多元融资渠道

金融服务体系直接决定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行为,应强化金融支持与多元融资渠道。

1.加大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业务的融资支持力度

金融机构应积极转变传统观念,从本质上扭转对以往中小企业的片面认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传统的乡镇企业和个人企业已逐步转变为具有多项高新技术和专业人才的现代化企业,其竞争力不断增强、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应适当放宽服务范围,强化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支持力度。

2.积极创新研发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发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应开展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以明确现阶段中小企业的现实需求,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多种融资方式,如非信用证交易结算、票据贴现、打包贷款和福费廷业务等。

(三)中小企业层面:树立风险成本意识和加强管理建设

中小企业应基于行业性质和自身特点,树立风险成本意识、加强科学有效的管理建设。

1.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和培养

进出口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业务过程中应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和培养,促进企业管理者、决策推动者、财务管理人员、一线员工等形成科学的风险成本观念,并针对企业出口风险成本开展针对性的财务核算,以在最大程度上排除风险。

2.实施科学的管理

中小进出口企业应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和经营理念,强化管理建设,减少与大型企业的差距。商业银行与企业金融机构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小企业竞争力不足、经营管理不善。因此,中小企业为获得银行信任和支持,必须实施科学的管理,促进自身的规模化和正式化发展。

六、结论

国际贸易融资问题作为当前限制中小企业发展和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因素,并不是突发性的,而是长期存在的,更是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结果,具体表现在政府宏观政策、金融服务体系、中小企业自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应积极转换观念、研发新的融资方式、完善法律法规、构建信用担保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型进出口企业融资难问题。

参考文献:

[1]孔曙东.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徐天杰.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0(20):202.

[3]赵静.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5):86-87.

[4]朱佩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模式研究[J].中国商贸,2012(14):224-225.

作者:赵致一 王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