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研究

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研究

一、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的社会价值

一般说来,高等艺术教育的社会价值“即其对社会的作用及意义,是将社会作为价值主体来评价高等艺术教育的作用及意义。”具体包括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及教育价值等内容。换言之,就是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造等内容,这就构成了高等艺术教育的历史使命。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也是如此,不仅承担着各类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实现其教育价值与经济价值,也是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造,实现其文化价值。这对于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显得尤其突出。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实质上属于民族教育和艺术教育的交叉范畴,是一般艺术教育与民族艺术传统传承的统一。可见,培养创新人才及传承民族文化艺术成为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实现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的社会价值。首先,各类创新人才培养是实现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的教育价值与经济价值的保障。高等艺术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高等艺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方信文先生认为:“教育作为人类有意识的文化活动,在人类的文化启蒙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而且‘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它应当是一种解放活动,把受教育者从封闭、狭隘、私人化的传统日常生活世界中解放出来,扩展他们的世界,转换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进入开放的社会活动的自觉的精神活动领域,使个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协调发展。”这就是一般教育的启化功能,高等艺术教育更是如此,它把“艺术作为教育内容向对象传授艺术知识、艺术技能和艺术精神,是启迪对象人的艺术智慧和培养对象人的艺术技艺及不断挖掘人的艺术潜能与创意的教育。”因此,高等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也是如此。我国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发为文化产业的产品资源?如何去保护挖掘濒临消失的民族艺术文化资源?如何把文化资源转换为产业和产品推向市场?为此,在民族地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需要大量懂文化产业的管理人才和专业的艺术专业人才。人才的素质和技能状况成为了当今信息、知识经济时代创业、实现价值、创造财富的先决条件。如以桂林阳朔江山水为舞台、以脍炙人口的壮族刘三姐民歌为素材,由张艺谋执导的大型山水实景舞台剧《印象•刘三姐》,以文化产业方式运作,获得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成功原因很多,有政府支持、有企业投入,更有一多梯队、高素质的专业艺术队伍的加入,从创意、立项、投资、论证到演出、推广等一系列环节,无不需要各类专业人才。可见,繁荣民族地区文化离不开民族艺术人才,这是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其次,传承民族文化是实现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的文化价值的职责。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除了履行普通高等院校的一般职能外,还有着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职能。它是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发展紧密结合的特殊教育,不仅强调其教育性、学术性、辐射性等一般艺术教育的特点外,还要强调艺术教育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历史性和传承性等功能。可见,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所肩负的社会职责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单纯的传授知识与技艺本身,更多地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肩负着实现“中国梦”远大理想的职责。民族文化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各民族的民族情感、民族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经验及艺术风格的体现,它形象地表达了一个民族的欢乐与悲伤、气质与理想,展现了一个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其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因此,传承与保护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延续,而且影响着本民族的维系与发展。随着当前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价值日益显现。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深刻影响着我国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生存与发展,加剧了民族文化资源消失速度;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及现代意义的价值又引起了我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其民族文化传承的价值理念受到了空前关注。少数民族文化不仅是民族的符号象征,它还蕴藏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这是在长期的社会劳动实践中形成的,是世代相传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更是各少数民族的向心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地区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因此,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面对经济全球化、社会发展综合化、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时代这大背景,必须冷静地思考和认真对待,不能简单地全盘吸收西方模式,而应在全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权衡与把握民族自身独有的价值和凸显民族文化的无穷力量,在积极主动学习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保持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实现文化自觉。这是我国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应对的全球化的一种积极策略,也是构建民族特色的高等艺术教育的责任。为此,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不仅要传授民族文化,还要积极传播当地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造。

二、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的优势与潜能

面向民族地区的高等艺术教育,其教育目的、对象和方式均具有特殊性。它不仅承担着培养民族地区的艺术专业人才,还要肩负着传承与创造民族文化艺术,这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也着自身的发展优势。首先,文化资源优势。所谓文化资源是指:“能够突出原生地区的文化特征及其历史进步活动痕迹,具有地域风性和文明传统价值的一类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民俗文化、地域文化、乡土风情、文学历史、民族音乐、宗教文化、自然景观等。”可见,文化资源从文化属性来看表现为一种文化的形态,其存在的形式与特点必然有许多与文化相同的方面,然而又毕竟不等同于文化的特征,还必须反映出资源的特征,与开发利用密切相关。作为资源,不管是何种形态,它必须同财富的创造相联系的。换言之,文化资源是指可以用来创造出财富的文化形态。可以看出,文化资源必须与文化和财富相联系才会成为真正的“文化资源”,正如《资源论》一书中写道:“文化资源一端连着文化,一端连着财富”。因此,文化资源实际上就是可以用做资源的文化,不仅可以开发文化资源,形成文化产业,也可以为高等艺术教育所用。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与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民族性成为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本质特性,这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以及世界上各种不同文化得以存在的原因。我国民族地区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而且许多文化资源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如民族服饰作为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民族既有自己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甚至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服饰,又有不同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服饰,其样式、色彩、工艺以及象征文化也独具特色。甚至同一个少数民族内部也是支系繁多,服饰都存在差异,导致我国民族地区服饰种类繁多,其服饰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为此,作为民族地区的高校在从事艺术教育时有着天然的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可以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将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纳入到整个艺术教育体系中去,丰富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的内涵。其次,政府主导模式优势。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无疑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带来机遇。西部民族地区不像东部地区拥有技术与资金优势主要靠市场来推动文化产业开发,而是依托自己独特的地域优势及丰富的文化资源主要靠政府直接出面来推动,形成了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运行机上的良好氛围和政策环境,走的是一条资源型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在依靠民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主要借助各级政府的扶持,大力推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不仅是资金的扶持,还包括政策和市场方面的大力支持,获得了社会经济文化大发展。如西部地区云南省近年来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建立民族文化大省的重要发展战略来实施,先后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意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云南行动纲要》,以及云南地方政府出台的如昆明《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这就大大推动了云南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力度。与此同时,还提出了由政府来扶持的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六大保障,即完善市场准入机制、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加强投融资体系建设、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管理、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大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从西部民族地区一系列文化产业推动政策中不难发现,担负着重要历史使命和现实任务的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教育科研经费的划拨、职称评审、科研基地、项目评审等方面都给予了政策倾斜,如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方面都专门设立了西部地区专项项目。为此,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应该抓住机遇,依靠政府扶持,勇于挑战,积极面对,为推动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科研与人才保障。

三、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发展路径

我国文化资源拥有极为丰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也构成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而民族文化资源的原生性、地域性、民族性等特征无疑成为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的优势。

(一)依托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发挥民族文化的传承作用,实现高等艺术教育的文化传承作用。

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它是蕴藏在历史文化传统之中,存在于社会文化现状之中,是在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长河中逐渐形成的。相对于其他资源来讲,它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一方面表现其内容的文化属性,所呈现其文化观念、文化精神,另一方面从表现形态来看,所呈现出符号化的、具体的文化要素,如人类创造的表达一定文化意义的建筑、绘画、石刻、音乐、舞蹈等。因此,文化资源作为自然资源外的最为重要的特殊资源,它既存在于人类的物质领域,又隐藏于人类的精神领域,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中,教育功能是文化资源区别其他自然物的特点,这是由文化本质所决定的。而民族地区文化资源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是区别于其他地区文化资源的重要特征。正如张胜冰先生在一书中写道:“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化,它体现出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它的价值就在于其不可替代性,这是成为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属性。”可见,民族文化强调的是民族性,是传承性,是整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而民族文化的传承又是民族生存繁衍的必要条件,如若民族文化一旦消失,民族也就没有了自己的精神支柱,民族发展的根基就发动了动摇。正如一文中写道:“一个民族共同体,正是通过传承共同的民族文化,才完成并实现了民族要素的积累和社会的整合,最终结成为稳定的人类共同体。民族文化通过‘传→承→积累→传’就像一道文化加工厂的生产工序,随人类自身的代代繁衍而形成文化的再生产和社会的再生产”。文化传承不仅是高等院校的历史使命,更是高等艺术教育的重要职责。作为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应充分依托文化资源优势,采用多种方式及平台,挖掘各民族艺术资源的文化和审美价值,发挥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为民族团结、文化传承作出应有贡献。

(二)依托文化资源存在形式的多样性,将民族艺术作为教育内容,完善高等艺术教育专业教学体系。

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其广泛存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以各种形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存在方式作为文化资源在发挥着作用,其形式也是多样的。我国民族地区文化资源所呈现的形式更是如此,各民族在文化艺术上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以云南为例,从民族服饰来看,25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服饰,而在同一个民族里,由于支系不同、地域不同,其服饰又各自特色;从民族音乐舞蹈来说,有纳西族的东马音乐、景颇族的文崩音乐、白族的大本曲音乐、傣族的说唱音乐、彝族的丧葬音乐等;从语言文字资源来讲,云南境内来除回族通用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其中彝族虽有自己的语言,也有自己的文字,但由于支系繁多,同为彝族语言文字的差异也很大;就宗教文化资源而言,除了本土的原始宗教,还传入了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有其风俗习惯也存在巨大差异,各个民族有生产劳动的习俗,有宗教信仰方面的习俗,也有人生礼仪方面的习俗等。可以看出,仅一个云南地区,就民族种类繁多,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且具多样性。高等艺术教育作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面对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的艺术形式,将民族艺术纳入到整个教学体系,形成一种“映象”与“互动”,构建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从而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艺术文化自觉意识。首先,要改善与优化艺术教育课程。艺术课程是高等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要与专业设置、学生需求相适应。课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为此,在课程设置上,将民族艺术作为艺术专业课程,并通过选修课形式来辅修各民族艺术形式,营造民族艺术学习氛围。其次,要改进艺术教育教学手段,将民族艺术渗透到民族民间艺术教学实践过程中,这也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一方面,通过灵活的课堂教学手段传播民族文化艺术,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教学手段,如下乡实践、调查考察等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而自觉地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人或传播者。其三,加强民族艺术课程教材建设,呈现多元、广泛、充实。不仅要编写各民族传统艺术教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各民族传统艺术发展史,同时也要编写将民族现代艺术教材,向学生展现民族艺术已不再是“传统、过时、不变”旧貌,而且是以民族性、独特性的面貌走向世界。只有将民族艺术放在现代文化、国家主流文化下才能实现民族真正的文化自觉。其四,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求艺术老师深入到民族民间艺术中去,体验民族艺术的生存环境,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邀请不同的民间艺术传承人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形成一种互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果。

(三)依托文化资源产业化功能,发挥大学多学科优势,培养文化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一般说来,文化资源的功能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化功能在生产过程中的延伸,其将在文化产品中反映出来。一是文化资源投入到生产过程后新发生的功能。可以看出,文化资源不等于文化产业,文化资源只有通过开发才可以成为文化产品,这就是所谓的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而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业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经过多个环节以及涉及多个因素,其中包括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业政策法规、资本动作、艺术创意等。其中,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在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发展占有重要地位,有的地区将文化产业成为了支柱产业。正如前述,西部民族地区走的主要是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之路,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民族文化资源在经济建设中重要作用,大力实施“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策略,这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之路,也为开发文化资源、发展经济提供了可能。而发展文化产业,关键取决于人才,不仅仅是技艺人才、专业艺术人才,而且还需懂经济、市场、艺术、政策、产业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为此,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必须认清形势,迎势而上,利用大学多学科优势,努力培养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我们应充分利用高校学科全的优势,加强文、理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引导学生跨学科、跨领域选课,同时开设将两种以上科目结合在一起的复合课程,如艺术市场学、艺术产业经济学等,积极探索设置复合课程;要逐渐扩大与艺术有关的相关学科选修课的比例,增开选修课,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跨学科选课,充分发挥综合性院校学科的优势互补条件,培养复合型文化产业专业人才。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不仅培养民族艺术人才,也要担负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丰富的文化资源给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发展提供了广泛空间。为此,民族地区高等艺术教育在面对多元文化发展大背景下,充分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坚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扬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束霞平 单位:苏州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