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计划范例

在线学习计划

在线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肺炎疫情;有机化学;在线课堂教学;雨课堂;腾讯会议

2020年春季学期,为了既能够抗击肺炎疫情又能够减小疫情对学校正常教学的影响,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1],南开大学积极响应,利用寒假时间迅速组织任课教师开展雨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教学培训工作,鼓励教师通过在线课堂教学方式授课。本文以本科生有机化学课程为例,介绍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利用“雨课堂”和“腾讯会议”等教学软件,开展本科生“在线课堂教学”实践,保证疫情期间教学活动正常有序进行。

1选择授课平台做好课前准备

线下课堂的授课方式是面对面的形式,容易掌握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在线课堂教学很难把控学生的上课状态。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就需要任课教师课前精心备课。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开展在线课堂教学,《大学化学》也报道了不同高校开展在线课堂教学中的典型做法[2,3]。为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在“在线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主讲教师与学生助教合作教学模式,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有机化学全职教授担任课程主讲教师,同时聘用1–2名有机化学专业在读博士或硕士研究生担任课程助教组成教学团队,并分别建立教师教学微信群和学生课程微信群用于教学备课、分享预习资料以及布置课后作业。在线课堂教学区别于普通的课堂教学,对电子网络教学设备要求较高,每次上课前提前试课非常关键。在教师做好授课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同时,也必须督促学生做好必要的课前预习工作。每次上课前主讲教师会提前将教学课件发送到课程微信群中,布置本次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助教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撰写预习提纲,帮助学生提前做好课程预习。学生通过学习预习提纲中的引导问题,明确学习重点,同时对不理解的部分做好标记,方便在听课过程中着重学习不懂的内容。

2结合疫情热点充实教学内容

由于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教学内容,重点介绍有机化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成果,对开阔学生视野,培养专业兴趣,掌握本学科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积极意义。2020年病毒(COVID-19)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引导学生针对当前疫情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认识研发抗病毒药物对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介绍抗病毒药物研发基本方法和有机化学在抗病毒药物研发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020年2月1日,美国报道其首例病毒感染者康复,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GileadSciences)研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发挥关键作用[4]。瑞德西韦是一种含磷手性核苷-磷酰氨基酸酯化合物,该药物的合成中涉及亲核加成反应、缩合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等反应类型,反应中还涉及官能团保护和脱保护合成策略,同时包含通过动力学拆分手段,利用手性诱导试剂不对称合成磷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这些基础知识已经在课堂上学习过。我们结合疫情热点,通过介绍瑞德西韦的合成,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瑞德西韦的合成采用汇聚合成方法(图1),反应首先以二氢呋喃-2-酮衍生物1和7-碘-吡咯并[1,2-f][1,2,4]-三嗪-4-胺2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得到中间体3,然后通过官能团转化将中间体3中的羟基转化为氰基,同时脱除羟基保护基得到关键中间体C-核苷5。进一步以五氟苯氧基磷酰二氯7为原料,与苯酚和丙氨酸酯盐酸盐8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另一个关键中间体磷酰胺酯9和9’。这时反应得到的磷酰胺酯是一对非对映异构体,可以通过柱层析方法分离得到手性磷(Sp)酰胺酯9和手性磷(Rp)酰胺酯9’。反应最后利用2’,3’-羟基丙叉保护的C-核苷6与手性磷(Sp)酰胺酯9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到瑞德西韦前体化合物10,然后在酸性条件下脱除2’,3’-羟基保护基即得到瑞德西韦[5]。瑞德西韦的合成步骤多,官能团转化复杂,涵盖的有机化学基本概念丰富,设计合成路线的集成化程度高,是有机合成教学非常典型的应用实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回顾合成瑞德西韦所涉及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阐明每步反应的反应机理,熟悉和掌握多步有机合成的药物合成中的应用。课后教学效果反馈显示听课学生普遍认为非常“解渴”,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紧扣当前疫情热点,将枯燥的书本知识与药物研发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正在学习的是非常“有用的化学”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增加教学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在线课堂教学平台“雨课堂”有其自身优点,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平台课前预习资料,设计主观题布置预习作业,学生在家完成自学,然后上传预习作业到雨课堂,教师再下载作业批阅并反馈,完成课前知识吸收。但是在知识内化阶段,尽管雨课堂语音直播时有弹幕和提问窗口,却无法让学生同时多人发声讨论。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又学习了“腾讯会议”技术,发现它具备屏幕共享和多人同时发言的功能,而且全程高清流畅、操作简单。于是,结合雨课堂平台和腾讯会议的优势,再加上课程微信群的即时联络,通过网上直播测试,确定了雨课堂+腾讯会议的直播模式,完成了让学生走上翻转课堂主播台的硬件准备。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每年春季学期本科生“有机化学2-2”课程教学中有学生学年论文教学环节,要求每位学生自选课题进行文献综述,学期末上交综述报告并组队进行学年论文展讲。这种教学安排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有机化学课堂知识的同时,更多涉猎有机化学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掌握有机化学前沿成果,培养科研兴趣并明确个人今后科研努力方向。有机化学学年论文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中英文文献检索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学年论文展讲环节则为学生提供了训练学术演讲能力、有效制作演讲课件(PPT)能力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机会。通过有机化学学年论文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化学学院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升入高年级后进入科研实验室开展工作能力普遍增强,阅读和检索英文文献能力普遍提高,非常有利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我们通过雨课堂+腾讯会议的直播模式,让学生走上翻转课堂主播台,完成有机化学学年论文展讲环节。首先学生组成3–4人的小组根据所选定的论文题目查阅文献并制作论文展讲PPT,然后根据展讲顺序安排由任课教师预定“腾讯会议”,作为会议主持人教师做好每个学生主播之间的自然过渡,同时根据学生的讲解内容适当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思考问题,并在讨论中接纳其他同学的思想,完善自己的体系,互相学习,联播互动。参加课程的每位同学既是听众,又可以参加课堂讨论,同时对发言同学的论文展讲表现进行打分,最后评分按照教师评分60%学生打分平均值40%作为发言同学论文展讲得分。我们利用“腾讯会议”为学生搭建翻转课堂主播台,将学生从每个屏幕后协调组织到一起进行网上讨论互动,这样既保证了教学效果又促进了教学相长;既促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又加深了师生感情,创造出温馨和谐的在线课堂教学氛围。

4加强课后答疑保证教学效果

不论是传统课堂教学还是在线课堂教学,学生始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核心内容、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有机化学课程特点是不同章节之间联系紧密,各章节知识点相互串联,相互交叉,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注重与旧章节知识点的联系贯通,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找出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方便理解和记忆。针对有机化学的课程特点,我们进行在线课堂教学的同时增加课堂测验环节,同时加强课后答疑和习题课教学环节,保证在线课堂教学效果。每章教学完成以后教师会安排20分钟课堂测验,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测验利用“雨课堂”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主观题等命题模块设计测验内容,要求学生课堂作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给出分数。每章网上课程结束后,主讲教师会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交助教老师批改,助教老师会统计出错较多的题目进行网上答疑,依托“腾讯会议”利用语音交流以及“共享屏幕”功能可以实现助教与学生的在线实时对话(图3),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加强在线教学课堂测验和课后答疑环节,使任课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相应调整课堂教学进度和重点讲解的知识点内容,达到线上、线下教学的实质等效。

5结语

在线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高等艺术设计教育

1国内艺术设计教育的沿革

现代艺术设计其实跟信息技术的发展联系是十分紧密的,从工业革命发展开始,艺术设计就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展现出了其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伴随着艺术设计在工业革命中的发展,现代设计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视,逐渐地从传统的技艺训练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了现如今的艺术设计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以往专业的设计人才往往都是为制造行业服务的,因此更多的是交由传统的美术院校来进行专业教学的开展,但是现如今的艺术设计师不再单纯地依靠美术设计来进行艺术设计,而更多的是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各种软件进行艺术设计,因此现如今的设计师培养需要的是综合性的高校来进行,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美术基础培养,还需要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相关的设计软件以及对于各个领域的设计相关知识的了解。因此在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建设上各个国家以及各个高校都是十分重视的,现代艺术设计所囊括的领域很多,学生需要了解的是诸如建筑、美术以及工业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艺术设计不再简单地拘泥于美术知识体系,而是逐渐地将工艺美术跟设计进行整合统一。基于这一点,我国也逐渐地将设计教学引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第一所工艺美术和设计为主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设,到后来的工艺美术系在各个高校中的成立,我国的艺术设计也在这个时期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工艺设计专业人才开始走出院校,走向工作岗位。室内设计、装潢设计、服装设计以及工业设计等各个领域也开始蓬勃地发展起来,而后我国也将工艺美术和设计学科正式改名为:艺术设计学科。现如今在我国,有上千家高校已经全面地开设了艺术设计教育这个专业,也都建立了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艺术设计体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地因为高校扩招等原因出现了教育教学上的诸多问题,面对这一点,高校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教学的改革措施,促进艺术设计专业跟信息技术的全面融合,以信息技术来推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

2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所发挥的优势

在设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着两次重大的变革,而这两次变革都跟科技革命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上一次的设计方式变革这主要跟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和普及有着关系,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子计算机逐渐取代了人力,成了现代信息处理的主要手段,而电子计算机的推出以及逐渐的普及对于艺术设计方式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大大地提高了设计的工作效率,同时也给设计师带来了更多元的、更直观的设计工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现代教育体系的改革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掌握了快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当信息技术跟设计发展结合之后,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信息整合的强大平台,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普及情况下教育服务方式的转变,因此其本身极大地促进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全面发展。

2.1教师从单向灌输式课堂教学向现代网络化、多媒体教学转变

当投影仪、幻灯片以及网络技术走进高校课堂的时候,当手机、电脑以及平板等无线设备走进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时候,网络化的多媒体教学也就真正地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辅助设备。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辅助教学对于艺术设计教学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化发展,其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于艺术设计本身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的质量,同时运用网络以及计算机所连接的各种软件,对于设计制作本身就有很大的促进和改革的价值,在现如今Powerpoint、Flash等设计软件已经成为工艺设计的必学软件之后,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更加地灵活和多元,通过软件教学来引导学生形成对于工艺设计的直观以及形象的感受,学生可以在电脑等网络设备上下载设计软件,然后进行自主的设计,将工艺设计本身的抽象化知识点以自我学习和自我操作的方式形象化和清晰化,学生能够亲自参与,达到感官协同的效果,教师也可以通过精细化的讲解来达到对重难点知识的层层剖析,这样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都能够真正地参与进去,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增加教学的密度。

2.2改变传统的设计教学模式,转换师生“教”与“学”的关系

在以往的高校教学中,即便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教师往往也是基于课堂以自身为主体开展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体的教学开展,但是信息技术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是颠覆式的变革,因此信息技术带给教师的多元信息渠道,因此教师不再简单地拘泥于课本教材,而是可以基于网络信息所带来的众多教学资源,而将课堂的主体放到学生的身上,教师基于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引导工作,以设计者或者引导者的方式去鼓励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以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去改变传统的单向教学方式,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僵硬固定的教学模式,创造出适合于双方发展的全新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学生的限制。教师结合网络资源,重点在于进行教学的引导以及教学的设计,实现师生双方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交互,以课堂合作者的方式去开展艺术设计教学。同时高校可以就艺术设计专业搭建网络教学的平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创设适合的多维信息空间,不再简单地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开展,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灵活教学方式,这更符合现代网络信息所带来的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更容易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多媒体信息网络为学生终身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现如今,计算机已经全面普及,网络也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现如今的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对于高校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有了完善的技术保障。而网络信息本身的资源丰富,信息传递速度快,这对于高校开展网络教学在资源和内容的来源上是多样化的。艺术设计专业本身需要注重的是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生自身应该要掌握从网络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在掌握课本知识之外多从网络中找到专业的设计网站,多进行设计资源、设计文献、作品赏析等等,特别是一些具有十分专业的设计水平以及独特的设计风格的网站,比如:哈佛设计、设计中国等等,多看多学,多从这些网络资源中找到超出自己认知的专业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让学生能够从这些网络平台的资源中展开联想,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学生终身教育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潮流的理解,只有学生真正地把握了世界前沿的设计资讯,了解世界前沿的设计思想,才能够紧跟潮流,甚至推动潮流的发展。

2.4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达到取长补短

网络作为一个虚拟世界,其本身是十分丰富且多元的,这对于高校开展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个性化教学是十分有帮助的,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天马行空的创造力,而艺术设计跟网络的结合则是给高校专业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全新体验。对于高校教师而言,通过整合网络资源可以使自身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式更加灵活,这是十分有助于高校个性化教学的开展的。同时基于网络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网络教学可以通过集成大规模的相关资源来实现教学精品课程的设计和开展。比如设计概论、广告设计、景观设计以及数字图像处理等相关艺术设计类的精品课程的开展,这些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都可以从网络资源中整合编写出来,同时对于这些专业所涉及的教学计划、教学教材、辅导资料甚至是教学录像等等都可以基于网络平台来实现内容的整合,从而帮助师生基于高校自身的网络教学平台去进行相关教学资源的检索,学生可以通过自行研究或者自行设计等等方式来找到对于艺术设计知识点的学习型模式。教师则可以通过检索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料来结合传统课本教材的相关知识,将设计制作的教学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真正给学生授业解惑。例如教师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先从基本的手绘入手,有了思路之后再将自己用纸和笔手绘的设计构思通过扫描仪进行数据的转换,上传到电脑中相关的设计软件中进行填色修改,逐渐地完善,最终形成完美的设计方案,这样的教学才真正地达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也才真正地将艺术设计教学跟网络信息技术整合了起来,有效地推动了设计艺术教育的全面发展。

2.5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高校艺术设计的教学中,常常会强调艺术设计的多变性,这是因为艺术设计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因此需要的是多学科的交叉知识集结,因此在当前这个社会下,单纯依靠课堂短时间的教学实际的价值不大,只有基于专业本身去开展社会性的实践教学才能够帮助高校学生真正地了解专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高校基于信息网络平台为媒介开展艺术设计教学的同时还应该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踏入社会,进行实践教学的落实。基于网络信息技术,高校应该加强跟校外企业、科研机构进行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同时高校还应该带着学生以设计实习人员、工程技术实习员等身份走进企业,跟着企业相关项目,全程参与做到实题实做,让学生亲自进行设计课题,满足艺术设计在功能和形态上的变化,从而推动高校在现代艺术设计上的时代化、特色化以及个性化的课程结构体系建设,帮助高校去打造一个具有学科特色且与时俱进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平台。

3总结

在线学习计划范文3

在线辅导的关键是教学资源的整合上传和网上教学交流的充分实现。前者属于资源建设范畴,后者属于教学组织落实范畴。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辅导是后者,但是后者是在前者的框架下进行的。一些资料中显示的所谓在线辅导教师“是对在线学习者提供指导与帮助,在某些情况下还包括对学生的作业打分的”,这只是辅导教师的一般功能。然而,单凭在线辅导是不能完成学历教学的所有任务的,有时还会有面对面的辅导。辅导教师通常会扮演不同状态下的角色,“在线教师是课程专家、学习教练与顾问、学生作业的评估者、讨论的管理者等”,但这些并不是在线教师的主要职能,这些职能与其它学习环境中的教师没有多大区别。在线教师所具备的特殊职能应当是:技术协调者,即向学生推荐合适的IT助手,最终使学生利用相关网络技术自如地进行在线学习。

二、远程教育各个学习环节的处理

(一)把握课程学习进度。

远程学习的每一门课程都基本开设一个学期,要取得课程的学分,必须参加课程学习。课程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包括对课程知识和理论循序渐进的掌握和不断地练习、巩固、参加测试,直至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任务。在教学手段和教学要求方面,学习的过程包括:进入课程学习、有计划的自学、完成形成性作业、参加课程集中面授辅导、参加课程网上答疑、有效进行期末复习、参加课程终结性考试。这里的每一个环节,要求学习者很好地把握。

(二)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有计划的自学是远程学习中应有的程序,自学是学习的基本模式。在开始学习前,心中默念要做的事情,如果任务较多,最好用简洁的话一条条列出来。因为网上有很多让我们分心的东西,所以我们必须牢记学习目标,时刻不能放纵。自学包括自学教材(含学习参考书),自己浏览在线云平台课程栏目、节点在线平台课程栏目、自己收看教育电视台卫星频道播出的学习课程、自己利用放像设备收看课程附带的录音带和录像带,自己利用教学资料进行自学。学习者必须要把这些学习进行统筹安排,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不能无计划地学习。

(三)通过教材和多媒体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互动是在线学习的重要因素,在线辅导基本内容通过互动交流获取学习资源。其学习资源获取包含:1.学习资源的内容获取。2.学习资源的种类及各类资源的特点获取。3.学习资源的提供渠道获取。学习资源内容辅导主要包括:(1)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讲解:串讲、精讲、章节讲解、重点讲解、难点讲解、热点讲解、专题讲解、细节讲解、背景讲解、拓展讲解等;(2)专业课程作业或习题讲解;(3)专业课程在线测试;(4)专业课程实践内容指导;(5)专业课程学术讨论;(6)专业课程应用讨论等。

(四)完成形成性作业。

在有计划的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每一位学习者都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课程作业才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参加远程学习的开放教育课程分为统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关于统设必修课程必须认真完成随教材下发的形成性考核作业。选修课程必须完成课程节点在线平台所承载的历次“在线测试”。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一种作业,都有完成期限。一般在开学后逐月完成一次,以此类推每月完成一次作业,直至学期期末考试前。按照远程教育的一般规定,每一门课程必须完成平时作业,才能参加终结性考试。而且,形成性作业要占相应的学分比例,常规是在30———60———100范围内。这是学习者应该重视的一个环节。

(五)参加课程集中面授辅导。

每位远程学习者在自学时一定会遇到困难和需要教师讲解的难点内容。这样就需要参加教学机构安排的教师进行面授辅导。远程开放教育不是放开教育,它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教育,因此学校会为每一门课程配备专业教师进行集中面授。网络学习者近距离和教师交流,会解决自学中难以理解的问题。因此学员要珍惜学校提供的难得的集中面授机会,如果不是工作实在离不开,就要尽量参加。

(六)参加课程网上答疑。

一般的在线学习的每一个学期都把课程的集中答疑时间统一公布,具体而言,必修课程应保证2次,选修课程必须保证3次。学习者要注意关于学习课程答疑安排的课程、时间、地址和次数,以便我们在学习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七)有效进行期末复习。

关于复习,学习者要注意将随时复习和终结性考试复习相结合。1.期末考试前的复习。要在考试中取胜,最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1)在学习整个课程期间努力不懈;(2)在考试前做充分的复习;(3)考试时运用有效的技巧。2.考试前的准备。(1)加深印象,加深理解。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最重要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调整自己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千万不要把在学习过程中应完成的工作留到这时候才去完成,这不但加重学习者的压力,而且浪费时间。这时候学习者已经学完了所有的课程,并把课程内容复习了几遍,作业、测试也全部提交完成了。这时候学习者再没有新的资料要看。如果学习者的笔记已经做得很详细的话,没有必要再翻看教材和课件了,只需把已掌握的材料再复习一次,以加深印象,加深理解。(2)合理利用时间。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考试前的这段时间,学习者可以制定一个复习时间表。先考虑一下有多少内容要复习,估计要多少时间能完成,有多少时间可以利用;做个计划,有的放矢地复习会提高效率。(3)调养身体。身体状况差会降低思考力。如果学习者身心疲惫,自然不能有效的工作。不要为了突击教材中的内容而废寝忘食,适当的休息是保证考试成功的基础之一。

(八)参加课程终结性考试。

当以上几个学习环节都认真完成后,就能满怀信心地参加终结性考试。考试之前,应试者必须注意自己课程的考试形式。目前网络远程开放教育的考试形式由于技术与传统的结合会出现很多形式:有开卷、闭卷、半开卷、网考等,一定要搞清楚。三、远程教育学习者的无限需求与辅导教师的有限辅导关于远程在线学习还有一个最关键的要素就是时间管理。英国开放大学的专家梅森在论文中非常重视开放大学利用在线辅导时间管理问题,但是我们国家的情况更复杂些。梅森的论文主要涉及两个观点:

1.在线辅导教师如何解决教师的有限辅导时间和学生无限需求的矛盾。

2.在线辅导教师

如何解决回答学生问题和启发学生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矛盾。对此我认为两点很重要:

第一、精心设计,利用多种形式解决时间有限问题。论文中谈到:限制在线解答的时间和特定次数是很难做的,因为有趣讨论会随时出现,遇到求知若渴的情况,或出现希望竭尽全力为学生更多付出的辅导教师,都会出现有限时间和次数不够的问题。梅森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一开始就明确学生会从辅导教师这里得到什么,每周辅导教师会花多少时间进行辅导,或什么时候辅导教师会上线告诉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建立合理的预期。我们认为梅森做法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从我们的实践来看,我们解决的方案是充分利用多种互动形式,使有限辅导时间和学生无限需求的矛盾得到解决。许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次数中无法满足学习需求,如果在线学生数量大的话,这个矛盾更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曾经要求每一门课程设计“一体化教学方案”,即开放教育教案。在教案中我们加入了实时答疑、非实时答疑、小组讨论、电子邮件、专题讲座、知识拓展、电话答疑等各种形式,使有限的在线答疑时间和次数延长和增多。

在线学习计划范文4

文章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我国远程教育的现状,提出在线辅导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提出在线辅导教师应具备四类核心策略的能力:支持与激励、引导与聆听、交互与反馈、总结与发展,第三部分总结4种在线辅导策略。希望文章能够为远程教育在线教师的辅导提供策略和方法指导。

关键词:

远程教育;在线辅导;策略

1我国远程教育的现状

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函授教育,第二阶段是80年代兴起的广播电视、卫星广播等多媒体教育,第三阶段就是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进行互动授课的教育形式,称为现代远程教育。现在远程教育发展到第三阶段,互联网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远程教学中的大部分教学活动都通过互联网进行,如网上咨询、报名、选课、辅导答疑、网上考试等。目前我国远程教育的学生多为成人在职人员,由于工作、生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工学矛盾突出,很多学生较难适应网络教学模式,无法掌握网上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将学习变成一种负担,同时师生的时空分离也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及时互动交流,课程论坛难以完全发挥其功能,学生参与网上学习的兴趣逐渐下降,严重地影响了网络教学的学习质量。面对以上种种困境,在线辅导老师应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技能来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行之有效地开展网上教学。

2在线辅导策略的设计

在面授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是面对面地为学生传授知识,而在远程在线学习时,由于教与学的时空分离,学生将面临更多的困难[3],所以对于在线辅导教师而言,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在线辅导策略。吉丽•萨曼(GillySalmon)博士提出了在线学习的“五阶段模式”。该模式针对学生在线学习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辅导建议。本文根据该模式提出了在线辅导教师应具备四类核心策略的能力:支持与激励、聆听与引导、交互与反馈、总结与发展。在线辅导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教学困难提供教学支持和指导,从而帮助和促进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2.1支持与激励

这个阶段是学生刚接触课程的阶段,虽然他们会遇到诸如硬件配置、软件安装、密码丢失等基础性的技术问题,但对课程有着一定的新鲜感和热情。在这个阶段,辅导教师要充分把握时机,和每个学生联系,欢迎他们的参与并提供帮助,从而激发其参与课程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辅导教师应该介绍课程平台的特点、功能以及相应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提供最常见的问题及其解答,同时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学生随时提问。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的动机各不相同,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削弱,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动机尤为重要。辅导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我介绍,可以从教师自己开始介绍并以此作为自我介绍的模板。自我介绍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人际关系,打破陌生的环境坚冰,更快的熟悉在线学习的方式。并且教师可以从这些信息中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偏好以及其他隐性需求。最后要为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远程教育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成年在职人员,由于工作、生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难以长时间在线学习,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设计以任务为中心或问题为中心的方式,制订本学期的学习计划。结合学生的职业及其社会角色,学习计划应明确学习要求、课程任务、考核标准。例如,辅导教师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在线讨论的参与度和贡献度会占到考核成绩的百分之多少,以及必须在网上讨论中有多少发言才能拿到平时成绩,并且鼓励学生将学习计划放置在工作案头,随时提醒学生利用工作之余参与学习。

2.2引导与聆听

辅导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内容。首先要协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按照年龄、兴趣、职业和在线时间等特征把学生们分为5~6人的多个小组,由组长协调和组织活动进行。辅导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且有趣的学习活动,鼓励大家都来参与并互相回复,只要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即可。学生熟悉该小组后,会为以后的课程学习讨论提供很大的帮助。其次要对学生持续的关注和帮助。辅导教师要逐渐地引导他们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一周以上没有登陆,应该及时提醒学生参与学习。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同时也要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逐渐培养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在线学习方式。最后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发言。在学生提出的问题里,可能有明确的、表面的问题,也有隐晦的、暗含的意思,教师需要能够分析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对明确直白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回答;对于暗含隐晦的问题,教师应分析学生真正想表达的意思,识别出学生的困难和需求,帮助学生或者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2.3交互与反馈

这个阶段是学生已经投入到课程学习的阶段,他们应该积极地参与讨论和学习活动。辅导教师需要掌握交互和反馈的策略。在这一阶段中,辅导教师要始终如一地采用鼓励和肯定的态度对参与讨论的学生给予肯定。其次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线辅导中,学生是唯一的主角,教师要促进和协调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设问或引导使学生占据讨论的主导权。辅导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在交流和讨论中的框架或示例,可以针对学生当前学习中面临的困难,提供思路、示例或参考资源等等,帮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提交的作业给出评价反馈。关于交互与反馈举一个例子:辅导教师提出一个话题之后,可以推选一名平时参与度较高的学生当讨论小组的组长,由他来引导和督促其余学生的参与。然后辅导教师可以从学生们各抒己见的观点中挑出有代表性的观点,再让学生们对新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讨论。这样讨论的参与度、激励度就高得多,学生们的发言也会踊跃得多,就比较容易形成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每一个话题的讨论,都推选一名学生组长,让学生轮流成为讨论的“主持人”,在这之中,教师只起到穿针引线和把控全局的作用。

2.4总结与发展

这个阶段是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在线活动的观点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通过对过去的总结和未来的展望,挖掘课程学习的深刻的内涵。(1)鼓励学生反思。在课程要结束的时候,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是非常有益的:我在这个学期学到了什么?在小组活动中我做了哪些工作?我是如何完成这些工作的,效率和成果又怎样?在小组协作学习中谁帮助了我?我是否帮助了别人?在本次学习活动中有哪些好的经验?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和意见?可以从反思中获取学生对课程设计和辅导教师的要求。(2)促进个人发展。这是课程学习最本质的目标,包括知识、认知结构、情感态度和学习方式的提高和改进。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观察学生外显的行为的变化。

3结语

在远程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在线辅导教师需要不断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支持与激励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运用聆听与引导的策略观察学生的困难和掌握学习过程,运用交互与反馈的策略促进学生的自信心、运用总结与发展的策略巩固、拓展所学内容的内涵与外延,激发学生的思考。希望这4种在线辅导策略能够为远程教育的在线辅导教师带来一些思考和帮助。

作者:方江祎 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海波,崔芸,梁国胜.浅析我国网络教育在线辅导的现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1):207-208.

[2]马晓玲,曹盼,邢万里,等.远程教育:一个开放的新纪元——透视美国远程教育2013年会[J].远程教育杂志,2014(2):67-75.

[3]冯晓英.在线辅导的策略:辅导教师教学维度的能力[J].中国电化教育,2012(8):40-45.

在线学习计划范文5

综合及模块化的课程设置

福林德斯大学的课程设置综合性非常强并且完全模块化。带来的好处一是课程总量很少;二是与灵活的入学途径呼应,便于课程组合,使获取学位的方式非常灵活;三是节约教学资源。以三年制护理本科为例,必修课共计22门,选修课共计13门(每名学生只需选修1门),平均每学期只有3~4门课,一般每门课的上课频次为1~3次/周,单门课程一学期的开课时间为10~13周。大多数学生一周只需安排2~3个半天来校上课,其他全部为自学时间。自学地点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多在图书馆或家中。课程设置方面,专门设置的人文社科类课程较少,而只是将其内容整合到其他专业课程之中。国内护理本科所开设的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护理管理、社区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康复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专业课程及诊断、健康评估等基础课程[1]在该校被整合为“护理1~6”共计6门课,每学期修1门。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在澳大利亚护理学院很常见[2-3],但与美国护理学院比较有较大差异[4]。其最大优点在于可以充分保证学生的自学时间,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式教学的开展。同时,该校还将课程设置完全模块化,18个学分为1个模块,大致相当于一个学期的课程,非常便于学生自主组合。比如,三年制本科学生可以通过标准的共计108学分的学习获得护理本科学位,也可先学18个学分的课程获得一个毕业证书(graduatecertifi-cate),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学18个学分的课程获得一个学历证书(graduatediploma),相当于大专文凭,没有学位,但这些学分及证书在其以后攻读学士或硕士学位时均能得到认可,单科成绩的有效时间为成绩获得后的5年内。课程设置的模块化使得一门课程的课堂内可同时有三年制、两年制或一年制的学生,因此有利于节约教学资源。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设计

福林德斯大学的课程教学设计处处反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循证实践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每门课程的教学都由单个的教学组负责完成,教学组长主持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计划、主题明细、必读的教程活动3个部分。学习计划和主题明细的对象包括国内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和教案等,内容非常清晰明确。学习计划以周为单元,详细罗列了本周的学习目标以及达到学习目标需要听哪些课、看哪几本书中哪些章节、阅读哪些文章和网站、在线学习引导、预习内容与课堂活动的关系等。主题明细对学习计划中的一些重要内容进一步进行了详细描述,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如何做学习前的准备,包括总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和具体实践的安排,告知学生课程需使用的教材、参考书目、学习资源、在哪里以及怎样获取相关学习帮助和支持、怎样获取学校图书馆资源及怎样查阅电子数据库等;另一方面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作业任务,包括作业的具体内容、完成要求、提交方式、提交时间、评价方式及其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比重等。课程教学形式主要有4种:(1)讲座(lecture),即大班理论课,所占比例较少,均有录像资料保存,学生可以不去听课,需要时可以随时观看授课录像。(2)小班讨论课(tutorial),在教学设计中所占课时比例最多,每节课可同时有多名老师授课,每班不超过30名学生;学生必须听课,有考勤制度约束,且课堂表现是此门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3)实训课(workshop),内容及仪器设备丰富,但对学生程序性技能的掌握要求不高,重点关注学生思维的启发。(4)在线学习(flinderslearningon-line,FLO),每个学生有登录帐号及密码,在线提供教学资料、互动答疑、作业等,其课程考核主要由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三部分构成。值得注意的是,该设计的实施必须有强大的网络支持和图书文献资源支持,因为大量的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必须以图书馆专业图书及文献阅读为基础;同时,必须有庞大的教师资源,因为每节讨论课不能超过30个学生。该校的教师大部分为临床非全日制教师,研究生也参与临床教学,该校对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要求之一就是要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

教学目标实现的强制管理模式

福林德斯大学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其充足的教学资源及严格的管理模式。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老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习,教会其如何更好完成学习任务,而学生要完成课堂讨论汇报和课后作业等学习任务需要课前、课后阅读大量的文献,一旦完不成,将不能通过本门课程的考核。某些课程如果条件具备,会有1次补考的机会(补考的机会只给第一次作业分数为45~49分的学生,其余未通过考核的学生没有补考或者重写机会)。若补考的学生补考没有通过,就只能重修该门课程,重修后仍不能通过就只能转学或退学。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该校的学费标准为三年制20900澳元/年,共8门课;1年制是23100澳元/年,共7门课,平均每门课的学费高于2500澳元/年。重修课程是需要重新缴费注册的,而且重修课程的费用每年都会变化。一般按照课程的学分缴费,3学分重修课程的费用是2500澳元,4.5学分或6学分的费用则高于4000澳元。但是有些课程是连续的,如“护理(nursing)”这门课,只有过了“护理1”才能够修“护理2”(以此类推);最后一学期学习“护理6”要求之前“护理1~5”的所有课程必须全部通过。所以,有些学生重修该类课程相当于留级1年。如果一门课程有太多学生没有通过考核,学校会开设暑期学校。暑期学校就是在暑假连续上课2周左右,然后进行考试或交作业,当然也要交重修费用。这种严格但不失科学的管理模式,促使每个学生都非常努力学习,希望所有课程能够一次通过。

在线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混合学习;干部教育;自主学习

干部教育培训是指采取一定的培训方法,使干部通过培训学习在“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素质”方面达到显著性的绩效提升的过程。传统干部教育培训目标模糊欠缺,培训内容供需不匹配,学习支持系统及机制欠缺、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管控,培训的方式手段古板单一,培训学员的被动受训、自主学习的严重滞后,难以真正满足干部培训的实际需求。面对一系列问题,我们需要找到更为恰切的方式来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目标。混合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早已存在,又可以称为混合式学习、混成学习或者融合性学习。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的混合学习是“一种将面授教学与基于技术媒体的教学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学习环境”,[1]也就是将线下传统的学习方式与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构建适宜的学习环境,创造出一种线上线下衔接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一、混合学习的教育优势分析

(一)实现了学习方式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混合学习改变了传统面授教学“刻板、单一、低效、不可重复”等弊端。混合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实现了处处可学、时时能学、人人皆学、按需选学。混合学习有效解决了优秀师资短缺的问题,广泛邀请专家远程参与教学,通过在线授课、在线交流、论坛回帖等方式,给学生带来更高水平的授课。混合信息通道比单一的通道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2]

(二)实现了师生交流互动与学习反思能力的提升

由于传统的线下面对面教学囿于课堂时间局限,无法充分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学习实效大打折扣。传统远程在线学习由于时空的封闭性,导致学习者与教师的交流通道封闭。混合学习克服了两者的局限,学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互动交流,也可以进行线上交流互动。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互动性交流学习,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混合学习改变了传统面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尴尬局面,并且将所有可能的学习机会、学习权交给学生。

二、混合学习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

混合学习最先应用于企业培训,从混合学习在国际上的应用情况来看,IBM、CISCO等500强IT企业大多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将网络技术充分运用在企业培训中,降低培训成本,达成培训目标。[3]在国内,混合学习在企业培训、学校教育、高等教育、远程教学、教师培训等多方面均有应用,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效果。

(一)培训领域的应用与网络技术手段实施

首先,混合学习广泛应用于培训领域。信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融合,使混合学习得到了更充分的应用,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展现出巨大魅力。混合学习已经被频繁应用于企业培训、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以及继续教育中,尤其突出的是基于混合学习的培训形式成为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次,混合学习中常以网络技术作为实施手段。“云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便利,不仅使混合学习方式更易于实施,也为干部教育培训形式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支持。在混合学习中引入移动网络技术,使培训进一步突破工、学、休的矛盾,平衡了干部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同时,“云技术”的使用也会使学习者无论在何时、何地、通过何种媒体进行的学习都具有连续性,使学习体验更加流畅。

(二)干部教育培训学习空间的合理设计

将混合学习应用于干部教育培训,是根据干部工作,学习实际工作环境,设计网络一体化的学习空间,使干部能够在工作之余实现灵活学习、弹性学习、主动学习。学习空间不仅仅创建干部的实体培训环境,也加强了在线学习环境构建。将实体和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数据优化整合。根据干部教育培训特点为其混合式学习提供适合的思路。将面对面学习、在线非实时学习和在线实时交流进行整合。根据技术发展能够让学习者在面对面交流与虚拟交流之间进行无缝切换。[4]

(三)混合学习活动组织模式的优化组合

将组织调训、干部选学、网络培训、专题讲座和读书活动四种培训模式进行优化组合,在培训活动组织过程中可以不断探索最合理的学习活动组织模式,将设计方案尽可能地细化,为干部提供清晰的指引。以培训目标为出发点,培训内容为依据,选择最恰当的培训方式进行组合,将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提升到最大化。实践中,可以将一些培训目标固定,培训人员层次构成稳定,学习内容确定的课程,进行学习活动组织的模式化设计的探索和尝试,确定相对具有普遍性的学习活动组织标准,为各类人员提供清晰的指引。

(四)混合式自主学习平台的打造与学习形式的融合

其一,打造基于自主学习平台的干部教育培训网络课程资源库,并研发虚拟网上教学系统。包括: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电子备课系统、在线教学系统。通过该系统,受训学员可以轻松卖现“教、学、练”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课程学习,受训学员可根据平台提供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轻松实现网络自主学习。其二,混合式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目的就是要付出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5]因此,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发展是实现混合学习良好发展的必经通道。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人人都已经习惯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和浏览文件。非正式学习场所以自我为导向,基于兴趣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推进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混合,是学习者有效选择非正式学习资源,利用移动终端进行随时随地浏览,实现学习培训目标的要求。

三、混合学习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路径

(一)搭建网络技术培训平台,创设优质混合学习环境

其一,加大信息技术培训,增强干部混合学习能力。要想让干部很好地进行混合学习,必须提高干部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干部的信息素养越好,混合学习能力就越强,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使用混合学习形式进行学习的可能性更大,参与混合式培训的积极性和效果就越好。可以通过组织调训、干部选学等形式进行一部分的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培训,增加混合学习意识,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发展。其二,完善网络培训平台,构建优质混合学习环境。能否构建一个适合的混合式学习环境直接影响着混合学习的发展。混合学习环境包括面授环境(组织调训、干部选学、专题讲座和读书活动)和网络在线学习环境。当前的面授环境比较成熟,混合学习环境的构建重点在于在线学习环境即网络培训平台的建设。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统一规划管理,实现分层级的在线网络培训平台,建立分类分层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满足各级各类干部多样化的需求,为干部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提供不同条件下的优质学习支持。

(二)构建混合式学习模型和学习设计体系

首先,要搭建混合学习式模型。构建干部教育培训混合学习模型,不仅要建设良好的物理环境,还要加强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的构建,建立个人终身学习档案,规范各类学时学分换算办法。混合学习要协调干部和学习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兼容、开放、共享、规范的干部培训体系,促使混合式学习中的面对面传统培训和线上学习有机结合,发挥培训干部在混合学习中的活力,更好地适应混合学习,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效果的作用。[6]其次,进行混合学习设计体系建设。第一,识别与定义干部培训混合学习的学习需求。干部教育培训学员的学习需求复杂多样,通过广泛调查,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资源进行识别和定义,为混合学习计划的制订奠定基础。第二,根据学员特征,制订干部培训混合学习计划。依据受训学员的原有知识经验、学习风格、技能水平,邀请课程专家、教育专家和技术专家,制订适应干部培训实际的混合式学习计划。第三,制订计划、跟踪过程并进行学习考评。设计干部培训的混合式学习支持策略,执行干部培训的学习计划,跟踪混合学习过程,并对混合学习学习成果进行绩效测评,评价应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通过学习结果测试,以不断提升和完善混合学习的水平和质量。

(三)调研需求分析,构建培训课程体系

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开发、整合优质学习资源是高效应用混合学习形式的关键要素之一,其主要实践手段就是需求分析调研。除了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中的必修科目之外,各位学习者的经济、文化、政治等背景因素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目标也有很大的影响。培训课程在整个培训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提高干部培训质量和效益的关键要素。可以通过高位引领和经验借鉴,制定涉及分学科、分学段的培训课程体系。准确把握不同层次干部的培训目标和学习需求,不断充实网络资源、定期征集、筛选培训资源,进行资源整合,统一进行整体设计。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专题培训资源体系设计,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四)建设混合学习过程中学习共同体和综合性评价体系

首先,混合学习活动中的学习共同体指学习活动的所有参与者(主讲教师、教学管理者、参训干部、组织者)在特定的时间围绕一个共同的学习主题或者学习任务构建一个实际或者虚拟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的学习环境,便于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协作学习能力,促进集体知识的构建。这样,干部个体也能在学习共同体集体知识建构中提高自己与他人的协作能力并获取知识。[7]从群体动力学理论来讲,在混合学习过程中建立学习学习共同体就是将面授、在线课程、教师、学习者等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的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构建一个有机的整体,便于各个要素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促进混合学习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实践。其次,要建立混合学习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应用混合学习必须深入探讨混合学习的评价机制,构建干部教育培训的综合性评价体系。由于混合学习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都发生了改变,对评价信息获取的方式和评价方法也提出了不同要求,在培训结束后要对干部整体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为下一步培训提供参考,同时可以作为培训模式改进依据。

(五)加强移动学习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实践应用

首先,研发适用于主流移动应用平台的客户端。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不仅可以满足以太网和互联网应用,而且还能适应移动网络应用的需要。引进WEB3.0和HTML5的新元素来扩展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功能,结合MOODLE和Soodle技术扩展网络自主学习的功能并提升应用体验。其次,建立课程移动学习平台。目的是实现学员获取网络课程学习资源,并能充分利用零散的学习时间片断提交网上作业,较好地解决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同时提供便捷的教学管理信息服务,作为WEB网服务的有效补充,为干部培训学员自主安排学习提供及时指导,从而完善现有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以满足学员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需求。移动学习网建设分成两期工程来完成:一期工程实现教务信息查询服务功能,二期工程搭建课程学习平台。再者,扩展移动网站功能。第一,采用WAP、中的“推”(PUSH)技术,加强系统的互动提示功能。第二,实现手机SMS短信与WAP方式的结合,做好两者的优势互补。第三,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开通手机支付功能;最后,充分利用移动设备的多媒体功能,使移动网站的形式更加丰富,满足学生干部培训移动中自主学习的需要。混合学习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为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其优势不仅在于优化学习方式和提升教学质量,更在于革新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能够使干部教育培训的学习空间、学习组织模式、自主学习平台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

[2]张豪锋,卜彩丽.混合学习的优势及运用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3]李晓庆.混合学习在非学历教育培训中应用的要素和效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4]L•约翰逊,S•亚当斯•贝克尔,M•卡明斯,V•埃斯特拉达,A•弗里曼,C•霍尔.殷丙山.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J].高茜,赵广元,李院春,李志强,冯振振译.开放学习研究,2016,(2).

[5]胡志金.论混合学习设计的适配原则和定位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9,(3).

[6]郭冠平,张小宁.生态视域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型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5).

在线学习计划范文7

关键词:远程教育;学习投入;质量评价;提升策略

一、研究概述

目前,研究者普遍将学习投入内涵界定为行为(Behavioral)、认知(Cognitive)和情感(Emotion-al)等三个独立维度[1]-[3]。行为投入是学习者遵守学习规则,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分享学习经验,完成学习任务;认知投入是一种“思维训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运用相关学习方法,包括元认知策略、自我管理策略等;情感投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反应,如对学校的归属感、学习价值的认同感兴趣、喜好等。远程学习者多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主,根据尹睿和徐欢云(2016)的研究认为,网络学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聚焦交互行为活动;二是扩展到学习者的各种学习体验,包括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感知、调控和情感支持等内容[4]。本研究认为,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状态,是行为投入、情感投入、认知投入等三者的组合。与传统高校相比,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投入研究起步较晚,对远程学习投入关注力度不足,主要聚焦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习投入调查研究

李爽和喻忱(2015)在已有的学生投入经典量表基础上,结合远程教育学习特征,编制了远程学生学习投入评价量表,包括行为、认知、情感等三个维度,以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和北大青鸟在线学习者进行抽样调查研究,研究发现,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整体水平良好,情感投入水平最高,学习者在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5]。叶甲生等人(2015)将学习投入问卷结构设计为四个维度:学业要求、个体努力、人际互动和院校支持,以安徽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学习者为样本开展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水平整体较高,其中学业要求水平最高,人际互动水平最低[6]。

(二)学习投入与其他变量关系研究

雷玉菊等人(2017)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网络学习者感知到的任务价值、内隐智力信念、动机调节均能正向预测个体的学习投入[7]。高洁(2016)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证实了在线学业情绪是影响在线学习投入的重要心理因素,学业效能感起到中介作用[8]。龚少英等人(2017)采用问卷法考察混合学习环境下336名大学生的动机信念、动机调节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动机信念、动机调节和学习投入之间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和任务价值既可直接正向预测学习投入,也可通过动机调节间接预测学习投入[9]。梁云真(2018)采用实验研究法探讨同伴互评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证明,基于量规的在线同伴互评对学生认知投入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同伴互评有助于提高学习成效[10]。通过以上文献分析可以发现,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实证研究中还没有统一规范的测量工具,多从心理学视角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投入与个体特征变量的关系,没有从教学与学习支持服务的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的策略。对现有学习投入量表进行修订和检验,探讨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投入现状,并从学习支持视角提出提升远程学习投入的策略。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工具

在参考Sun和Rueda修订的“远程学习投入量表”(SEDE)[11]和李爽和喻忱制定的“远程学生学习投入评价量表”[5]的基础上做了修订,形成的测量量表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三个维度,其中认知投入包括“认知策略”“时间管理”“资源管理”“情绪管理”等指标,共计12道题目;情感投入包括“兴趣”“自我效能感”“归属感”等指标,共计6道题目;行为投入包括“人际交互”和“自主学习”两个分维度,共计12道题目,如表1所示。题目采用李克特5点自评式,分值为1—5分(部分题目反向计分),分值越高,表明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水平越高。

(二)研究样本

以江苏开放大学2017、2018年入学的开放教育的本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范围覆盖到26所市县开放大学。学生在问卷星上填写并提交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561份,其中,有效问卷489份,有效率为87%。

(三)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采用内部信度一致性(α系数)的方法对量表信度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总量表的信度系数а=.885,3个因子的信度系数分别为а1=0.830、а2=0.781、а3=0.753,均大于0.7,表明问卷各项目间的一致性良好。另外,为检验问卷效度,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问卷的KMO值为0.892,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P值为0.000,P<0.001,说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三、研究结果

(一)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总体水平

结果显示(如表2所示),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投入水平整体得分为3.823分,在三个分维度上,情感投入得分最高,认知投入次之,行为投入最低。具体到各个维度,学习投入水平如下:1.在认知投入方面。学习者在“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会想办法弄清楚”得分最高3.952分,其次是“我会努力不受外界环境干扰坚持完成学习任务”(Mean=3.825)、“即使没有学习任务也会浏览学习资源”(Mean=3.796),而在“我经常会整理有效的学习方法”(Mean=3.526)和“我能很好地管理学习时间”(Mean=3.485)方面得分最低。以上结果表明,远程学习者有较强的学习目的,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尽量避免学习过程不被外界环境干扰,但是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家庭、工作的因素,学习时间很难得到保证。2.在行为投入方面。学习者能“按时完成网上学习活动和任务”得分最高3.658分,其次是“完成作业后进行核对检查,避免出错”(Mean=3.514),得分最低的是“当遇到难题时,会主动查找学习资源或求助老师或同伴”(Mean=3.298)。以上数据说明,学习者能够按学习规则完成学习平台中的音视频和文本资料的学习,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学习互动、诊断学习问题方面还缺乏策略。3.在情感投入方面。在情感投入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对远程学习充满信心,完成学习任务后很开心”,为4.216分,其次是“我对课程学习内容充满兴趣”“我喜欢与他人分享学习经验”得分,分别是3.985分、3.976分,得分最低的两项是“当情绪低落时我会有意识的调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远程学习中我有很强的学校集体归属感”,分别是3.765分、3.723分。上述数据表明,学习者在入学后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充满期待与信心,在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后获得满足感与充实感,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学习监控和面对面的情感支持,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强,情感失落时得不到倾诉与支援,很难进行调整,无法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二)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差异特征分析

为了了解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水平在性别、年龄、专业个体化差异,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法。1.不同性别的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水平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男生和女生在4个维度上进行差异比较,如表3所示。男生在4个指标的学习投入水平均高于女生。男、女生在行为投入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F=1.915,P<0.05),另外4个指标没有产生显著差异(p>0.05)。可能的原因是男生比女生家庭负担少一些,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在学习上,能更灵活有效地支配学习时间,完成学习活动。2.不同专业的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差异比较。在专业类别上,将其分为“文科”(文化产业管理、行政管理)和“理科”(工程管理、环境工程)两大类,对不同专业性质的学习者学习投入差异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类专业的学习者在认知、行为、情感、整体投入的4个维度上的p值分别为0.465、0.352、0.01、0.814(如表4所示),表明专业类别在认知投入、行为投入和整体投入中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情感投入中表现出显著的差异(F=2.589,P<0.05),理科学习者的情感投入(Mean=3.958)高于文科类学习者(Mean=3.467)。可能的原因是工程管理和环境工程专业是学校优势学科,课程资源较为丰富,课程活动互动内容较多,教师学历水平较高,导致理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喜好更强烈。3.不同年龄段的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差异比较。我们将研究样本分为四个年龄段:17—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分别对他们进行4个维度的差异比较,结果如下页表5所示。在整体投入水平上,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17—20岁学生学习投入水平最低,41—50岁学生学习投入水平最高。在认知投入、情感投入两个维度中,学生随着年龄增长投入水平也越高;在行为投入维度中,随着年龄先下降后增长。可能的原因是,学生年龄越大在学习中的投入度越高,其认知策略、学习方法更有效,学习的意愿也越强烈。21—30岁和31—40岁年龄段的学习者由于工作、家庭方面的原因,行为投入分值较低,不能顺利完成所有课程学习任务与活动,无法进行深层次的交互与自我管理。另外,结果还显示,各年龄段的学习者在所有维度上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

四、总结分析以及提升策略

(一)总结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投入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M=3.823,SD=0.758),个别维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三个维度中,认知和情感投入水平较高,行为投入中的人际交互和自主学习投入水平较低。学习投入水平最低的5道题目包括“当遇到难题时,会主动查找学习资源或求助老师或同伴”“我能很好地管理学习时间”“我会经常在学习平台中回帖,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当情绪低落时我会有意识的调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远程学习中我有很强的学校集体归属感”均属于人际交互、时间管理、情感管理、归属感等三级维度项目。另外,从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个体差异结果看出,男生比女生的行为投入水平高,理科专业学生比文科专业学生情感投入水平高,21—30岁、31—40岁之间的学生的行为投入水平较低。

(二)提升策略

在线学习计划范文8

(一)调查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学习者的学习现状,深入分析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本研究围绕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基于互联网自主学习行为展开问卷调查,并针对如何改进基于互联网自主学习、如何更有效地设计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学习策略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二)调查时间与调查对象

本调查于2011年6月至7月期间展开,调查对象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2008级、2009级、2010级的各专业学生。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男生占比39.4%,女生占比60.6%。大一学生占比84.2%,大二学生占比15.2%,大三学生占比0.6%,网络自主学习时间1年以下占比28.4%,1-2年占比51.9%,2年以上占比19.8%。

(三)调查方式

本次问卷调查为书面调查,总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64份,回收率为91%,回收的问卷中有350份为有效问卷,有效率96.1%。问卷发放和回收都是由信息技术系组织的。

(四)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含学习者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和动机信念策略。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以下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基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借助二分法对多项选择题进行处理和分析。

(一)互联网自主学习者的认知策略分析

互联网自主学习者的认知策略是大学生在互联网自主学习新知识期间,对信息加工的一些方法和技术。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与是互联网自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认知行为,网络学习者可以通过浏览、搜索、查询等方式从网络学习平台和互联网上获取想要的信息。对于获取的信息,学习者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对资源的取舍、保存(路径或者内容)、归类等等。此外,当网络学习者有信息的需求时,他们也可以借助网络工具向其他个体或外界、传递相关信息,包括发帖子、写博客、自己的作品等等,一方面是宣传自己、表达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实现个人价值、表现自己的需要。互联网自主学习者的信息收集主要利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大学生基本能够在网络上熟练的查找到所需要的学习资料。能够在网络上熟练的查找到我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完全符合占比22.3%,基本符合占比53.2%,基本不符合占比19.1%,完全不符合占比5.4%。在互联网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52.7%的大学生通常会通过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查找相关内容,30.7%的大学生过QQ、邮箱向教师或同学请教,8.3%的大学生在BBS或Blog中发帖求助。大学生平时互联网自主学习喜欢的途径:通过门户网站的为15.3%,利用数据库的为18.6%,利用搜索引擎的为31.6%,通过网友讨论的为12.5%,通过网上发帖提问(如论坛、百度知道)的为13.3%,选择其它(请注明)的为8.6%。25.2%的大学生经常浏览与专业有关的学习网站,51.6%的大学生偶尔去浏览与专业有关的学习网站,17.8%的大学生几乎不浏览与专业有关的学习网站,5.4%的大学生从没有浏览与专业有关的学习网站。大学生对与专业有关的学习网站不是非常关注,不能充分通过与专业有关的学习网站进行学习。大学生经常浏览的网站是百度、腾讯。对于学校提供的各种数据库,电子期刊等网络数据资源,大学生不能加以充分使用,仅19.8%的大学生经常利用,30.1%的大学生是课上利用,40.4%的大学生偶尔利用,9.7%的大学生基本不用。大学生还不能充分通过与专业有关的学习网站进行学习,对于学校提供的各种数据库,电子期刊等网络数据资源,大学生不能充分使用。指导大学生不仅通过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来收集信息,而且要充分使用学校提供的各种数据库,电子期刊等网络数据资源,要非常关注与专业有关的学习网站。24.9%的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时仅浏览教学内容,35.2%的大学生将有用的学习网址收藏,19.8%的大学生将教学内容保存到电脑上,17.5%的大学生将内容摘录到学习日志中并进行分类整理,2.6%的大学生做笔记,将要点用纸质材料摘抄下来。大学生对于信息的加工、存储基本为网址收藏,保存为文档,还不善于分类整理,做笔记。大学生在互联网自主学习过程中,最喜欢的资源是文本资料,达到35.6%,其次是教师的视频录像,占29.6%,再次是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音频资料,占26.7%,而图表等仅为8.0%。大学生在互联网自主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资源是有选择的,还不能充分地对学习资源进行加工,吸收。大学生不善于在网上信息。18.1%的大学生不会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知识,47.3%的大学生偶尔会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知识,27.2%的大学生一般会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知识,7.4%的大学生经常会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知识。

(二)互联网自主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分析

互联网自主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是大学生在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期间,自我调控和监督自己学习情况的策略。

1.元认知知识。大学生对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基本肯定。认为网络学习流于形式,对学习没有帮助完全符合的占12.3%,基本符合的占35.7%,基本不符合的占36.9%,完全不符合的占15.1%。大学生认为互联网自主学习的效率较低。14.6%的大学生觉得网络学习效率不如传统学习效率高是完全符合,41.8%的大学生是基本符合,37.8%的大学生是基本不符合,5.7%的大学生是完全不符合。大学生认为互联网自主学习的最大优点是查找方便,占34.7%,其次是信息量大,占33.5%,再次是相对书本学习更加灵活,占19.2%,觉得在网络平台上能与更多人交流学习的占12.6%。

2.计划策略。在网络学习前,会自主地制定学习计划,14.3%的大学生认为完全符合,55.1%的大学生认为基本符合,24.3%的大学生认为基本不符合,6.3%的大学生认为完全不符合。大学生互联网自主学习前,基本上会自主地制定学习计划,即有较好的计划策略。

3.监控策略。大学生互联网自主学习过程中,基本上能定期检查网络自主学习的效果,即有较好的监控策略。在互联网自主学习过程中,定期检查网络自主学习的效果,认为完全符合的占比15.8%,基本符合的占比55.3%,基本不符合的占比24.9%,完全不符合的占比4.0%。

4.调节策略。经常反思网络自主学习方法,试图改变以弥补不足,完全符合占比17.2%,基本符合占比49.9%,基本不符合占比27.8%,完全不符合占比5.1%。大学生互联网自主学习过程中,基本上能注意到调节策略,即经常反思网络自主学习方法,试图改变以弥补不足。

(三)互联网自主学习者的资源管理策略分析

互联网自主学习者的资源管理策略是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管理可用的学习资源的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的问题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为:目标设置、计划安排、注意力和时间利用。大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管理策略,但是时间管理策略应用水平较低。目标设置不自主,进行网络学习,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如果网络课程的任务没有老师检查,可能不去完成的大学生占比较多。计划安排基本能执行,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如因为浏览与学习无关的信息太久,无法按时完成任务。大学生互联网自主学习的学习时间很短。大学生互联网自主学习时,如果制定学习计划,基本能按时完成任务。大学生互联网自主学习时,目标设置不是很自主,近半数的大学生网络学习依赖教师。近半数的大学生互联网自主学习时,曾因为浏览与学习无关的信息太久,无法按时完成任务,即注意力不集中。

2.学习工具与技术。大学生在互联网自主学习过程中,仅掌握初级学习工具与技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与技术:百度百科占12.2%,即时信息交流工具(QQ、MSN等)占8.4%,微博占7.9%,博客占6.5%,在线文档、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应用程序(GoogleOffice)占6.0%,网络书签占5.5%,模拟或教育性游戏占5.2%,在线参考文献工具占5.0%,在线任务提醒占4.6%,网络学习平台占4.3%,网上日历占3.4%。对于自主学习重要的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16.4%的大学生完全不会,53.7%的大学生不太熟练,20.7%的大学生比较熟练,9.2%的大学生熟练。大学生在互联网自主学习过程中,与教师或学习者进行交流的工具主要是QQ、MSN、在线答疑等及时交流工具,占52.0%,通过BBS的占21.0%,使用E-mail、Blog等异步交流工具的占14..0%,只是观望,很少参加交流或.基本不进行交流的占13.0%。指导大学生在互联网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高级学习工具与技术。如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在线参考文献工具、在线思维导图和在线文档、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的使用。

3.环境设置策略。大学生的网络学习条件并非很好。网络学习条件非常好(个人电脑+宿舍上网)的占比21.3%,比较好(宿舍共用电脑上网)的占比28.8%,一般(校内机房上网)的占比34.0%,比较差(校外机房上网)的占比15.9%。

4.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27.8%的大学生很希望任课教师提供与该课程有关的学习网站,51.0%的大学生希望,16.3%的大学生无所谓,4.9%的大学生选择不希望。24.6%的大学生很希望教师能给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方法上的指导,50.7%的大学生希望,20.4%的大学生无所谓,4.3%的大学生选择不希望。27.2%的大学生认为学校非常有必要开设有关网络自主学习的课程,57.0%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9.2%的大学生认为无所谓,6.6%的大学生认为没必要。“网络学习时,我会利用软件或学习平台和同学们交流”,20.9%大学生选择完全符合,53.4%大学生选择基本符合,17.4%大学生选择基本不符合,8.3%大学生选择完全不符合。大学生还不善于应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只是希望在互联网自主学习过程中得到教师的帮助,但不善于与学校、教师交流沟通,而主要是和同学交流。

(四)互联网自主学习者的动机信念策略分析

互联网自主学习者的动机信念策略是积极乐观的情绪和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心态的策略。

1.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通过网络学习,我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完全符合占比16.3%,基本符合占比56.4%,基本不符合占比22.1%,完全不符合占比5.2%。通过网络学习,我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完全符合占比17.5%,基本符合占比58.5%,基本不符合占比20.3%,完全不符合占比3.7%。是否满意自己现在的网络学习状态选择很满意占比20.9%,满意占比28.4%,一般占比24.9%,不满意占比22.6%,很不满意占比3.2%。大学生的互联网自主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较好,大部分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对自己现在的网络学习状态基本满意。

2.动机。大学生互联网自主学习主要是基于内部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84.7%的大学生认为相比于传统的教学,对网络自主学习更感兴趣。

3.信念。学习信念是大学生对于互联网自主学习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看法和态度。大学生对于互联网自主学习是肯定的,77.3%大学生相信网络课程内容丰富,能够满足学习需要。

4.学习目的。学习目的即为什么学。大学生网络学习目的主要是掌握更多的网络资源,为45.8%,29.8%的大学生网络学习目的是扩大视野,为快速完成作业而进行网络学习的大学生占18.3%,以广交朋友为网络学习目的大学生占6.0%。大学生上网行为呈现多样性,26.0%的大学生上网主要是浏览网站,21.4%的大学生上网主要是聊天交友,20.3%的大学生上网主要是娱乐游戏,14.4%的大学生上网主要是购物,仅17.9%的大学生上网主要是学习。

5.意志。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大学生网络学习的意志并非很强。在网络学习时,会被网络上其他信息吸引而中断学习的达到50.6%。

6.归因。归因,即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对于哪些因素会影响使用网络学习,大学生主要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如校园网络太慢(14.9%);网上信息过杂,干扰性信息过多(14.0%);上网的时间地点的限制(11.7%);所需要的网上资源要收费(10.2%)等。影响使用网络学习的内因是缺乏使用网络的技能技巧(10.1%);自学能力缺乏(8.2%)。

三、对策建议

1.学校、教师应加强对大学生互联网自主学习的动机信念策略的引导。使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互联网自主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提高自我效能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动机,巩固信念,锻炼意志,为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提供合适的归因反馈,以提高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2.应加强对大学生互联网自主学习的认知策略的指导。使大学生在互联网自主学习新知识期间,熟练地掌握信息加工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3.应加强对大学生互联网自主学习的元认知策略的指导。使大学生在互联网自主学习时,能够采取恰当的网络自主学习方法,制订合理的网络自主学习计划,进行自我监控,注意使用调节策略,亦增强其网络自主学习的效率,降低其网络自主学习的盲目性。

4.应加强对大学生互联网自主学习的资源管理策略的指导。使大学生树立时间管理策略的理念,如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安排合理的学习计划,集中注意力,高效地使用时间。指导大学生在互联网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高级学习工具与技术。指导大学生善于应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策略,不但善于和同学交流,而且还要善于与学校、教师交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