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交互设计课程范例6篇

在线交互设计课程

在线交互设计课程范文1

关键词关键词:交互白板;远程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80179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卜彩丽(1981-),女,硕士,河南师范大学外语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王丽梅(1993-),女,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教学系统设计、远程教育。

0 引言

自2004年中国远程教育专家丁兴富将交互白板引入到中小学教育中,并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实践活动,在中小学教育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中国知网上通过全文搜索对“交互白板”进行搜索,可以看到文献数量从2004年的不足百余篇,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09年的219篇,2011年达到438篇,直线式的增长体现了交互白板的飞速应用。2012年《中国电化教育》对交互白板进行了专题研究,这一年关于交互白板的文献数量已经超过600篇,这一变化注定引起所有交互白板关注者的注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面授课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学习的需要,远程教育使得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并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在线学习者。远程学习的关键在于交互,而这正是交互白板最为重要的特点。本文详细研究了交互白板并将其应用到远程教学中,最终提出了交互白板在远程教学中的推进策略,以扩大交互白板在远程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 交互白板

交互白板是交互电子白板的简称,也即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白板(Interactive Whiteboard)是电子感应白板(硬件)与白板操作系统(软件)的集成,它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与电子通信技术,成为计算机的一种输入输出设备,成为人(用户)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智能平台。简言之,交互白板是一个具有正常黑板尺寸、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工作的,既具有普通白板和联网多媒体计算机功能,又可以实现普通白板功能与计算机功能,以及软硬件功能与教育资源、人机与人际多重交互的电子感应屏板。[1]

基于白板硬件技术的不同,交互白板可以分为两大类:电磁感应类硬板和压触通导类软板。电磁感应类硬板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为感应笔作定位。所以,硬板类交互白板都必须应用某种类型的感应笔在白板上进行书画和操作。压触通导类软板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指尖或笔尖的压触使软板表面的两层材料在该点发生短路而通导,从而为指尖或笔尖作定位。所以,软板类交互白板可以使用指尖或书写笔书画或操作。尽管工作原理不同,但两类交互白板实现的书画、操作和交互功能是接近的,但是在硬板和软板上进行书画和操作的手感会有些差异。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不同的个体可能对某类交互白板更易适应和习惯。[1]

交互白板实现了白板与计算机之间的双向通信与操作,它既是电子白板同时又是计算机屏幕。在交互白板上的书画内容及其加工处理结果均被存储在计算机中,同时,在交互白板上可以实现对计算机的各种操作,所有对计算机屏幕内容的操作和加工处理的结果都会即时存储在计算机中和呈现在电子白板上。在我国开展的交互白板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揭示了交互白板教学应用的10项共识:技术集成、资源整合、交互平台、协作环境、亲近师生、传统创新、常态应用、多种模式、教学设计和投资效益。[2]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新的教学媒体,不仅具有传统课堂教学媒体的功能,如书写、绘画、擦除,简单的特效如拉幕、探照灯、拍照等,以及使用最广泛的演示功能,同时更具有其特有的教学功能,如排版、编辑、选择、比较、检索、聚焦、转化、角色扮演、注解、重复、示范、分享等,使师生沟通更便于接近自然、教学过程能实时记录分析、教学内容信息处理更加多样化[3]。基于交互白板的这些优点,丁兴富教授相信交互白板必将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化、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有效且可行的主流技术”,“成为中小学未来教室设计施工的标准常规”,能够极大地推动学校教学信息化的进程。

2 交互白板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

交互白板运用在远程教育中,主要是通过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软硬件系统以及交互白板系统内置的网络电话(VOIP)技术等结合在一起,将位于不同地点的授课、听课教室连接起来,营造“面对面”的教师授课情景与课堂氛围,使异地师生如同置身于同一课堂,并通过图形、文字、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实时交互。授课过程中,任意一方教师讲授和操作的所有内容将在双方或多方的计算机及白板上实时显示出来,双方可以共享彼此电脑桌面或接管并控制某一方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包括演示文档、电子表格,或进行网站浏览,并能在彼此的文档中进行书写、编辑,并修改数据和答案,利用摄像头和VoIP 通信功能与对方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这使参与者能看清楚教学的每一细节,甚至几何图形中的线条粗细,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准确性,使异地教师、学生之间的实时交流与协作变得更加方便。[4]

著名的媒体技术专家克拉克曾说:“是教学设计而不是用来传递教学的媒体,决定了学习者的学习”[5]。在远程教育中教学设计更为重要。教学过程是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多变的过程,信息技术环境下, 教学过程更是呈现出了多样性和不确定性[6]。远程教学的主要吸引力在于交互方式。互动既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也是白板技术融入课堂的设计目标。[7]Moss等人的研究报告中将与交互式电子白板相关的交互划分为3种类型: 技术互——关注点在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技术功能进行交互;物理互——关注点在让学生走到交互式电子白板面前,并操作上面的元素;概念互——关注点在与课程的概念和观点进行交互、探索和建构。[8]本文主要通过从概念互的角度出发,探索交互白板在远程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笔者认为交互白板运用到远程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3个方面促进有效学习:教学设计、在线交互活动和教学评价。

2.1 详尽的教学设计

远程教学的教学设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以学习者为中心和资源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可以通过设计教学软件或教学游戏实现人机交互、人—机—人的交互。比如,在实验课上让学生通过白板演示直接参与到实验环节中,观察实验现象,也可以让学生在作文课上对预先设定的话题展开讨论,在白板上进行注释、对比,深入对话题的认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英语小游戏,增强学生的沉浸感,比如学习家庭成员时,可以设计一个家庭聚会,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衣着、外貌等来识别亲戚朋友。以资源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主要应用于社会科学类教学,比如历史、地理等的学习,可以借助于交互白板庞大的资源库系统,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同时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分享学习成果。进行怎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仅取决于可以使用的媒体特性和师生对媒体的利用程度,更重要的是要与教学目标及学科性质结合起来。不同的学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是不同的,数学学科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对规则的整理描述,语言学科强调对情感的把握理解,生物化学学科更关注教学实践,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知识。因此,在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要参考学科性质设计学习内容。

2.2 丰富的在线交互活动

远程教学的学习者缺少与教师和同伴面对面的交流,其学习的持久性靠学习活动来维持。丰富的在线交互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沟通,更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活动理论的理念就是教学皆可活动化,设计能够促进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学习活动是远程教学课程开发的重点和难点。当交互白板作为远程教学的媒体时,要充分利用白板的交互性来设计在线教学活动。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在线活动主要包括学习任务、学习过程、监管规则、学习支持、评价规则和学习资源等6个方面的构成要素[9]。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的宗旨是以学习任务为中心整合各方面的学习资源,在支持服务的帮助下开展在线活动,同时监管规则可以保证学习者的活动不偏离学习主题,而评价规则更能够使学习者的在线活动得到激励和促进。

交互白板工具与学习活动设计的结合如图1所示。

图1 交互白板工具与学习活动设计的结合

2.3 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伴随着教学应用模式的日趋丰富和成熟, 如何科学准确地评价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的有效性将会成为未来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研究的热点和核心[7]。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学资源和交互活动两个角度入手。教学资源应呈现出这样的特点:①资源的目标针对性。由于交互白板与网络相结合的教学信息量大,因此,信息的针对性、准确程度以及开放程度都会影响教学质量;②媒体的可利用性。基于交互白板的教学必须考虑到师生对媒体的控制利用水平,保证教学的可操作性;③教学设计应尽可能使学习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交互活动应具有如下特点:①活动的主题性及开放性。主题性使活动有意义,开放性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②活动的层次性与多样性。保证学习活动的个性化,更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③交互活动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网络时代的 “富媒体”学习要求学习活动必须具有创新性,才能得以继续。

3 交互白板教学推进策略

尽管交互白板在中小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只是在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技术发达的地方,而在内地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自2004年交互白板引进中小学以来,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改变教学的思维模式,中小学教师更多地只是把白板当成了触摸屏、放映机。为了使交互白板深入教学,应该做如下改进:

(1)加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团队专业化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技能培训,改变教师的媒体观念,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勇于尝试新媒体工具,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只有当教师理解掌握交互白板,将其作为教学新平台、新型教育手段时,才能带来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蜕变。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必须具备综合发展知识技能、树立情感态度与价值感、培养搜集信息及整合利用信息的能力与素养。信息技术课程不能因为高考制度而放松,更应该从基础抓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

(2)进一步改进交互白板,降低其生产成本,扩大使用规模。寻找新型的电子资源,替代高成本原料,使交互白板价格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能够让农村中小学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教育平等。

(3)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交互模式,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充分发挥交互白板的技术特性,提高远程教学质量。媒体不是决定课堂质量的关键因素,更重要的是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只有优秀的教学设计,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佳。在远程教学中,教学模式与学习活动更加注重交互性。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让两个或多个区域的学习实现大同步、小异步。在线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环境、文化背景对学生的影响。

(4)开发多样化教学软件及平台,满足远程教学需要,并努力使交互白板与现有媒体结合,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增强交互白板的技术特性,扩大白板的功能,建立其与现有媒体如投影机、数字电视、平板电脑的联系,进一步辅助教学。基于网络的力量,引进新型的网络传播模式,发挥远程教学特性,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同时要注重加强对网络教学的管理。

4 结语

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及相关资料可知,交互白板的使用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创新,整体研究趋势是从描述性的探索性研究逐渐向教学交互的概念化与理论化探讨转变[10]。但是,在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方面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在实践方面,大部分教师对交互白板的使用仍然只停留在简单的工具层面,对白板的交互性使用不够深入,交互白板应用于远程教育仍然只是处在起步阶段。通过对交互白板教学模式的创新及交互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充分发挥交互白板的交互特性,设计满足学生需求的在线交互活动,将其在办公室中的运用与教育结合起来。

同时,近几年国内的网易、新浪等公开课程,以及在国外兴起的MOOC等,也极大地促进了远程教学。建立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教育传播、规范教学管理,以及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潜力,也将成为关注的热点和重点。相信交互白板不仅可以在面授课堂上发挥其强大的作用,更可以在远程教育中发挥其交互特性,并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丁兴富.交互白板及其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5(3).

[2] 丁兴富,蒋国珍.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革新课堂教与学的新生代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5(5).

[3] 李振英,李志涛.英国中小学交互电子白板的应用及个案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5(3).

[4] 马晓辉.基于交互白板的远程协同教学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12).

[5] WALTER DICK& LOU CAREY JAMES O.CAREY.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 李新宇.课堂教学中交互白板的应用层次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5(3).

[7] 鲍贤清.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策略设计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9(5).

[8] 吴筱萌.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3).

在线交互设计课程范文2

然而,网络课程的交互现状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如下:(1)大多数网络课程中的交互设计的侧重点难把握,在线利用率低;(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展开讨论。因此,如何有效提高网络课程的交互水平和质量,是当前网络课程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设计和开发一个非量化但可操作的在线交互(同步和异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能激励学习者高水平交互的深入。

核心概念

1.非量化评价指标的设计

主要考查学生的参与程度、参与质量、态度、获取信息的能力等网络学习行为,为全面评价学生提供依据。

2.在线交互

在线交互有同步(如聊天室)和异步(如BBS)两种方式。目前国内外有众多在线交互的定义,而且其内涵和外延也不尽相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释交互。鉴于众人的观点,笔者认为在线交互是指要创建个人信息丰富、有效组织的交互情境,给予学习者较高水平的操作控制,提供并保障其与教师、其他学习者之间的交互,通过交互完成良好学习氛围的构建,改变学习者的行为与认知。

同步交互及其非量化评价指标

同步交互常采用的交流环境是聊天室(Chatroom)。在聊天室中进行在线学习是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手段,它是利用一些针对网络教学软件(如用ASP程序设计和Application技术等)而设计的一个在线学习环境。聊天室允许仅仅两人或更多人同时在线,设立一个活跃的用文本方式进行讨论学习的氛围,提供了一个讨论热门话题、小组计划以及解决问题的场所,具有实时性。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一种在线情境,最接近地模拟常规的教室会议,通过利用在聊天室中进行在线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与学生在网上直接交谈,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弥补了远程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问题,使教师能够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中关心和希望了解的问题。

将学生在聊天室中进行在线学习的参与度分等级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及会话能力的提高。强调学生登录进入聊天室并参与讨论是首要的一步,表1给出了同步交互学习参与度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的教学里,我们可以迫使学生进入到积极的讨论中,但不能激发一个没有登录进入学习区的学习者发表意见。其次,在聊天室里,教师如果不关注或不评价学生的参与情况,将会出现尴尬的局面,即在线讨论很长时间没人发言,这样教师将面临自己与自己说话的窘境。

此外,学习参与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一个标准体系来限制学习者发表留言的话,聊天室将变成一个随心所欲、无特定目的的垃圾场所,就像上课前教师进入教室时的混乱状况一样。为了预先对一个难以控制的学习场所作好准备,表2给出了同步交互学习参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这个评价体系能对学生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在聊天室中怎样做。

异步交互及其非量化评价指标

异步交互常采用的交流环境是BBS。在BBS中进行在线学习是师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的另一个交流场所。在这里,教师主要是建立相应主题的讨论小组并负责监控,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发言,每个人的发言都可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看到。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点击发新帖按钮创建一个新的讨论话题,供教师和学生进行探讨评论。

在BBS中进行讨论是解决带有共性问题的好方法,并为教师了解和搜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好方法和好思想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环境。BBS的不同步特征倍受师生欢迎,与聊天室相比,它更方便而且不依赖于计时器。虽然BBS不具有聊天室的直接交流实时特性,但允许学生花时间全心全意地去专心研究,写出令人信服的内容,对用词、语法、拼写也能严加注意,少犯错误,学生对在BBS中上传的非本国的语言内容也会更有信心。表3给出了异步交互学习参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交互非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

1.网络式学习与传统式课堂教学的结合

单一的课堂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习者的需求,为了能够将更多的辅助知识,如动画、视/音频、图片以及大量相关的文字材料传授给学习者,我们引入了网络式学习,进而对网络课程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网络课程交互主要形式的确定

网络课程的设计中,交互的形式有多种,如:学习者与界面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以及在线同步、异步的交互等。在已经开设的网络课程中学习近一个月后,我们以每位教师所在的班级(50人左右)为单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交互形式的多样性及可行性进行了调查。数据得出,80%的学生认为学习资源等交互形式虽然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对于多数初学者来说面对如此多的资源不知从何处着手、很迷茫,不能有效地利用,是一种静态的过程。若采用在线的同步、异步交互,更有利于学习者学习,是一种动态的交互过程,一种能够模拟传统课堂式教学的教室场所,虚拟中带有一丝真实。采用这种交互方式更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将学习者引入正常的学习轨道中来,不至于迷路。

3.在线交互激励式非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及取得的成效

即使在线同步、异步交互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解决了远程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问题,但贪玩是人的天性,学习者也不例外,多数人开始的时候怀着一定的兴趣参与讨论学习(调查统计参与者达75%,观望者达25%),到后来就是登录交流场所也不发言讨论了,多数成为观望者,导致整个讨论组的学习气氛降低,有效教学信息减少,影响到远程学习的效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以如何能够促使学习者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为出发点,我们制定了在线交互激励式非量化评价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主要是针对学习者在聊天室或BBS中的参与度和参与质量来制定的,起初目的是迫使学习者参加讨论学习。随着这种在线交互学习的进行,学习者越来越发现其中的乐趣和重要性。通过访谈得知,多数人都认为通过在线同步、异步交互式的学习既能快速且准确地解决问题,还可以用匿名的方式提问和解答问题,有利于某些比较害羞、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学习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在线交互学习方式由起初的强迫逐渐转化为学习者自己的意愿,如同有的学习者说,“这里已成为我的第二学习课堂,是我每天必去的场所,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扩展了我的知识面,也结识了很多挚友”。

在线交互设计课程范文3

关键词 在线教育 开放式导学 教育平台

近年来,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线教育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这一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了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优势,能在师生之间实现教学信息的快速交流,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受课程教育。但同时,由于数字化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方式单一、互动交流封闭等问题,在线教育难以大范围推广。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积极探索“开放式导学”模式,提高在线教育的导学性、多元性和互动性,扩大在线教育的应用范围。

一、在线教育“开放式导学”的含义

在线教育(E-Learning)也称为远程教育,是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的网络化教学活动。而“开放式导学”这一在线教育模式则强调教师在开展在线教育时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在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互动方式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导学性、开放性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该在线教育模式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自学是相互融合、不可分离的两个部分。教师应留下充足的空间让学生发挥学习自主性,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同时通过教学纲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达到课程学习目标[1]。在有效“导学”的基础上,该在线教育模式还注重教学内容、师生交流、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开放性,以避免传统在线教育的封闭和单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在线教育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生学前辅导、公共课和选修课等“非重点”的课程中,以此节省学校的课程成本,调节专业课程的开课时间、开课地点以及师资等方面的安排[2];二是专门性的网络学校课程,如职业网校、新东方网校、华图网校等,在所有课程教学中开展在线教育,学生所学的大部分课程都通过网络开展,以此实现随时随地的职业性教育和在职性培训。由于在线教育缺乏监督性和互动性,目前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较少,难以发挥网络化教学的优势。而“开放式导学”这一在线教育模式则能有效应对当前的推广困境,有利于在线教育模式的普及应用,值得学校和教师的深入研究和探索[3]。

二、在线教育“开放式导学”的应用价值

1.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适应性

学生的学习活动从传统的面授教育转向在线教育时,需要预先在学习心理、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和学习时间上进行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在线教育的网络化教学环境。传统的在线教育在学习环境上和面授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难以较快地适应新环境。而“开放式导学”这一在线教育模式能够营造开放性、互动性和导学性的学习环境,和学生以往所接受的面授教育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因而可以让学生更快地适应网络化学习环境,并在新环境中开展有效交流和学习[4]。

2.提高在线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开放式导学”充分发挥了网络信息传播的多元性和海量性,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开放的网络环境搜索多方面的学习信息,提高信息搜索、筛选和学习的能力。而教师在设计具有导学性的课程内容时,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规划,从而形成具有系统性和指导性的在线教育资源[5]。这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资源的丰富性。此外,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平台以及微博、论坛等开放性社交平台进行知识信息共享和讨论,进一步扩展课程资源信息的传播渠道,提高了在线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3.提高在线教育方式的专业性

目前不少师生受传统在线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开展在线教育时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参与在线教育时难以适应网络化学习的新特性,而出现学习进度慢、效率低等问题。而“开放式导学”则凸显了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让师生能够真切感受到在线教育与面授教育之间的区别,尽快适应在线听课、在线互动、在线测评等网络化学习方式,并充分利用开放的网络信息环境开展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从而提高网络学习的有效性,真正实现“在线”教育[6]。此外,通过探索“开放式导学”等新式在线学习方式,教师能够形成更专业化、更深层化的在线教育技术,促使在线教育进一步普及。

4.加强在线教育过程的保障性

“开放式导学”在线教育模式的教育资源、教学方式具有丰富性、多元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互动、在线合作等,能够改变传统在线教育模式的“视频+作业+测评”流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化、合作化学习能力[7]。此外,“开放式导学”能够营造开放性的考评环境,让教师和同学在互动学习中开展过程性测评及考核,增强了在线教育的监督程度[8]。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开展过程评价,教师能有效改变传统在线教育以学生登录时间、作业及考试成绩进行评分的状况,有效加强在线教育过程的保障性。

三、在线教育“开放式导学”的内容设计

1.引导学生制定导学计划

为了有效实现“开放式导学”,教师应改变以往制定统一化学习计划的做法,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学习能力及时间安排来制定导学计划,从而提高计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个性化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在线教育平台以及其他社交平台向学生讲解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难易程度、重点分布、应用要求、考核方式等,让学生进行自主选课,进而制定针对具体课程的导学性学习计划[9]。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仔细检查学生的导学计划,对不合理的部分提出调整、修改建议,提高学生自主计划学习任务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合理参考学生的学习想法,整合班级学生的导学计划,对教学资源搜集、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选择以及考评时间和方式等进行适当调整,为学生的在线学习提供充足的资源性支撑和技巧性支持,引导他们开展有效的在线学习。

2.开展导学性教案设计

在虚拟化的在线教育环境下,师生、生生之间缺乏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和条件,导致教师难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降低了在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在设计教案前开展开放性的在线交流活动,以民主、平等的理念和学生开展互动,从中了解并收集学生的发展需求、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信息,提高教案设计的针对性[10]。此外,教师还应发挥“开放式导学”的优势,提高教育引导作用。例如在备课时分析和整合每一章节的内容,选择符合学生理解能力的知识表述方法,并引入丰富的教材案例资料,让学生在开放性资料的引导下加深思考,并积累实践应用经验,提高在线教育的实效[11]。

3.设计自主性在线作业练习

教师在设计“开放式导学”的相关作业练习时,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作业练习的知识覆盖面。教师应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交流开放性的优势,突破课程教材知识的局限,引入多元化材料和习题。同时,教师在设计题目时也应增强题目条件的开放性,如理科作业习题上,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设计具体问题,进而自行作答;文科类作业题则设置开放性的答题方向和评价方式,让学生自由作答[12]。这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充分锻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二是提高在线练习的多元性。教师在布置在线作业时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制定内容丰富、题型多样的作业练习,以便更好地测评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在线作业的有效性。

4.组织互动性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联系班级教学和个人学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开展生生互动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合理扩大小组合作的范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网络参与到合作中,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为此,教师应落实以下工作,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一是制定科学的合作准则。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小组合作规则和评价方式,并选出每个小组的组长,赋予其小组组织权力,去制定合作计划、反馈学习情况、进行活动考勤、收集和整理组员作业等。明确的合作规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在线教育监督不足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切实地参与到小组交流讨论之中,避免出现“边缘人”而破坏在线学习氛围。二是落实过程性评价。教师应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小组成果纳入到期末考评之中,提高对学生合作能力及合作态度的重视,强化小组互动的秩序性和实效性。

四、在线教育“开放式导学”的有效实践方法

1.增强在线开放式导学的互动性

传统的在线教育以人机交互为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导致学生出现知识面狭窄、学习积极性低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在线教育的开放性和导学性,教师应积极组织多角度、多层面的互动交流。首先,教师应扩大在线教育的互动范围:一是充分利用学校的技术优势完善在线教育平台,根据课程特点设置具有交流性的栏目和模块。二是强化师生交流互动。教师应抽取一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回复学生在网络教育平台里所提的问题,并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提出导学性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在线课程学习。三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由于在线教育环境下,学生们缺乏实地交流的基础,容易在小组合作中出现隔阂。教师应定期组织线上活动,如语音交流、视频互动等,提高学生之间的了解度和互动性。其次,教师还应拓展平台应用。除了利用学校提供的专门教育平台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微博、微信、QQ、论坛、帖吧等开放性的媒体平台,引导学生加入同一交流群,并在微博、微信上互相关注,通过互相评论、分享和转发等强化在线学习的互动性。

2.兼顾面授教学的有效性

在传统在线教育中,学生的面授到课率往往较低。教师应针对这一问题,探索高质量、高效率的面授教学模式。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将以往的“权威引导者”转向“平等合作者”,改变面授课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发挥“开放式导学”的特色,面授课上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设置具体题目让他们进行思考和互动讨论。其中,组织方法应具有多样性,包括案例式讨论、研讨型交流、辩论型互动等。这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出勤率。此外,学校还应组织定期的面授课检查,以问卷调查、座谈会、交流会等方式监督学生的到课情况,并向教师了解面授效果,强化对面授教学的监督和引导。

总的来说,“开放式导学”这一在线教育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有效融合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优势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在线学习的适应性,提高在线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专业性和保障性等。教师应自觉提高在线教育能力,发挥导学性作用,引导学生制定导学计划,并结合具体学情设计导学性教案,开展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合作性的在线教学、在线作业练习和小组合作,提高“开放式导学”的多元性,发挥在线教育的优势。

――――――――

参考文献

[1] 李艳艳.谈基于PLE平台的网络教育个性化导学原则[J].中国成人教育,2014(10).

[2] 孙艳萍,江小青.远程教育导学教师的现状、问题与思考――基于天津、上海、安徽省级电大的实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11).

[3] 胡志金.论远程教师多维导学能力的研究视角与培训方略[J].中国远程教育,2011(6).

[4] 杨仁聪.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中辅导教师的价值体现[J].教育探索,2010(7).

[5] 江小青.社会学角色理论视野下的远程教育导学教师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3).

[6] 桂步祥,周桔.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系统完善之探析[J].成人教育,2010(10).

[7] 方华,熊若宇.对构建电大远程教育“双阶”混合型教学模式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2).

[8] 孔邵颖,郭宏亮.基于建构主义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1(10).

[9] 孙长忠.远程教育基层教学点学习者个别化自主学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2).

[10] 洪庆根.在线导学教师的角色与职责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5).

[11] 王军锋,张亚斌.云计算环境中的“四学”远程开放教学模式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

在线交互设计课程范文4

关键词: 艺术专业课程 多维创新教学模式 在线开放课程

创新教育及创新在线教育已成为国内外学校教育学生的共识,而实施创新教育的渠道包括课堂教学、视频教学及在线教学。其中课堂教学是一种较为传统的面授形式,学生在较为固定的场所接受教师的现场教授,教与学的活动人员、场所及环境相对固定,信息接收主体较为单一化。而视频及在线教学尤其是现在提倡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以下简称MOOC[1])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给在线学习甚至高等教育带来巨大影响。

1.MOOC理念的引入

MOOC理念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将优质教育传送到世界各个角落,它将传统课堂与单向网络课堂相融合,大部分课程由世界著名学校的教授提供,学员来自世界各地,教授采用教学引导性授课,课程中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都能产生互动讨论,其中设计作业及考试机制也被引入[1]。这种创新型教育模式将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加速高等教育创新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在中国MOOC才处于起步阶段,只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在努力构建中国的MOOC[2],今后,越来越多优质的开放课程学习平台将逐步呈现在我们面前,新的教育生态环境即将形成。

2.艺术课程教学特点

艺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内容较其他专业有所不同,强调个性化的创新能力培养,基于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MOOC的发展趋势,传统的艺术类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与时俱进的教育需求,必须与创新的教育理念及专业特色相结合,构建独特的多维教学模式,促进艺术类课程的长足发展。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注重实践性,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构成教学模式,由教师课堂授课,学生接受教学内容,通过手工实践,最终以作业形式表现出来,教师课程品评作为考核。由于学生有时把精力放在画面的精工细作上,忽视对造型的研究与探讨,作业虽经历较长的绘制时间,结果却不十分理想,且一旦完成,改动困难,造成教学成果的遗憾。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能更完善地辅助实践性教学,是以后艺术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节省制作时间,探讨艺术设计课程中多维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改变艺术设计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教师引导型授课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更立体直观地掌握艺术设计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和熟练运用多媒体,数字网络学习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习惯。

3.艺术课程多维教学创新模式

目前,建立现有在线平台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缺乏网络技术和在线平台支持,相关信息、交流等无法时时在线传播。而利用现有网络平台作为依托,在此基础上创建一个新的设计交流互动平台,以在校师生为主,进行设计交流作业评估等互动,而且热爱设计和非专业人才也可以在此平台上与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这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设计思维与设计积极性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积极搜集和自己专业和课程相关的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和整理分析,精心加工成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可以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或网络课程中,共享给学习者,成为其学习材料和提供参考资料。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学生的特征和起点水平,制作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料,如教学录像、课件PPT、学生实践视频等,这样才针对性强,加深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效果也会更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有效教学。[3]

然而在网络这样一个开放式教育平台,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教与学的“时空分离”,而“时空分离”又必然带来“师生分离”和“教管分离”。因此,教师必须加大对教学结果的控制力度,从读书笔记的检查、学习进度的跟踪、平时作业的批阅和讲评、各种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形成性考核结果的评价和反馈等环节入手,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监控和指导,从而既保证开放教育目标的实现,又培养、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学习和自我控制的能力。[4]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新型多维教学模式的概念,其运行整体情况包括:面授+视频/微课堂+教学参考资料+教学软件+教学互动协作+学生互评、互促+师生学生互评、互促。通过面授教学我们能够建立学生与课堂、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直接联系,一部分的课程在课堂上进行,教师更为直观地了解学生,通过面对面交流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任度。在网络在线平台,如腾讯QQ上传课程相关的视频/微课堂,不仅辅助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充分吸收课程知识和内容,让学生不再因为跟不上学习进度而发愁,而且针对某些吸收能力较快的学生上传一些课程中相关联的视频资料能够辅助学生从多维角度充分学习本课程。其次,通过网络交流平台,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软件素材、软件下载包及网上在线教程,辅助学生学习相应的软件制图、建模、渲染技术,使他们拥有实际的将平面作品转化为立体的虚拟三维产品效果图的能力,让其设计的作品更为直观地表现出来。此外,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实现时时互动交流,通过学生互评、互促,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发表意见,改善自身作品的不足提升相互间设计作品的质量从而激发新的设计灵感,实施师生间的互评、互促,缓解部分教师与学生之间由于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不和而产生的种种冲突,进而提醒、促进教师改善和改进教学方式。

在课程安排上,例如《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的基本学时48,线上学时40+,比传统学时增加近一倍的教学互动时间,符合艺术专业课程多维教学模式要求,旨在提高课程的空间拓展和学习的延续性,加强师生间设计思想的交流,建立良好的设计团队互动互通关系,激发学生的无限创意,提升作品的实现价值,辅助优秀设计作品的成果转化和现实交易。

与此同时,本课程也十分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在课程安排中小组讨论和在线互评的学识共计28+,根据实际讨论程度的不同,课也会相应的延长或者缩短。通过上传习题,供学生课下完成,将学生的课下作品上传到平台上进行审阅和点评,能够让学生在不断地改进当中完善其作品。例如,在微信平台上实现习题的布置和作品的评阅,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知识产权进行较好的保护,另一方面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对于非本课程的学生只有加入此平台才可以看到其中的内容,且必须参与到相关的习题中分享自己的作品,共同扩展和激发创意灵感,通过讨论发现他人及自身作品的不足,在教师的指点之下不断完善,共同进步,同时通过查看学生的评论数观察活跃因子,了解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学习进度。对于较为完善的作品,经学生授权后,教师可将其到网络平台,如微博上进行讨论,扩大受众范围,让其他公众参与点评和讨论。

整个课程结束之后,教师挑选较优秀作品进行再次深化和完善,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帮助他们申请科研立项,并对好的作品进行专利申报、与企业合作孵化成型,进行在线交易/售卖让学生体验到设计转化的价值。对于竞赛当中取得成绩的学生,可在网上进行表彰和推广,让企业家们了解在校学生设计能力,提高优秀学生的就业几率,扩大学校影响力。

4.结语

在网络平台,如腾讯QQ、微信、微博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实现从资源到时间的立体式教学。利用时下最为广泛和较为完善的一系列网络平台,突破目前的技术瓶颈,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平台进行示范性教育,寻找经验,不断扩大平台的范围和影响力,促进此模式的成熟,逐步构筑属于规模化艺术专业的MOOC平台,让设计爱好者、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师齐聚于此,共同讨论、相互学习、互促互勉。由于多维教学模式中的一些教学环节不再受时间、地域、人员、资源等限制,使用起来更为便捷和有效,将会成为一种新型教学发展趋势,它对一对一、一对多、面对面的交流不断扩展延伸,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进行实时网络交流和学生反馈,突破以往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限制因素,多方位地辅助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促进专业水平提高的同时,让学生更近距离地面向设计,获取知识,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蔡文璇,汪琼.2012:MOOC元年[J].中国教育网络,2013,4:16-18.

[2]王左利.MOOC生态出现[J].中国教育网络,2013,9:17-20.

[3]曾佑伟.网络课程视域下高校教师的有效教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8.

在线交互设计课程范文5

关键词:在线交互;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2-0040-04

一、引言

2012年,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横空出世,紧接着以MOOCs为主要形式的在线教育异军突起,形成了一股浪潮。随后,沪江网、决胜网、传课网、多贝网等在线教育机构开创了在线教育的新纪元;2013年,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在线教育;同时,网易、新浪、360、金山等诸多互联网企业也顺势加入了在线教育这个大队伍,一时间,在线教育平台众星云集、各占鳌头。

而与在线教育齐头并进的是当前包括K12学校、高职高等院校正在开展的翻转课堂。

一边是在线教育,一边是翻转课堂,二者均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全新突破。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是为21世纪培养新型人才的目标量身打造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应当准确定位、把握尺度,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确保顺利实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益。在众多教育学者纷纷研究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正式化学习的大背景下,各种新的思潮不断涌现,但万变不离其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任何形式都只是一种手段而已,最终的目的还是教育。

二、在线教育重在交互,旨在教育

1.在线教育进高校

(1)在线教育

从广义上来讲,在线教育是通过应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内容传播和快速学习的方法。[1]这种方法,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手段、方式,其重点是交互,核心是教育。

“在线”便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目前中小学校资源设备还不能满足广大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的需求,在线资源也大多数是学生回到家之后才能利用的。而根据笔者在一些校园里随机了解的情况得知,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是人手至少一台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占大多数),且在大多数高校已经可以满足学生畅通地使用宽带、无线WiFi,包括移动、联通公司提供的CMCC、CMCC-EDU、China Unicom等优惠套餐,在线学习的技术需求已经基本满足。因此,“在线学习进学校,以在线促课堂、以在线促学生、以在线促教师”在高校基本可以实现,关键是如何实施。本文以信息类高职院校为例,重点分析了在线课堂进入校园的应对策略。

(2)高职院校专业分布情况

据统计,当前高职院校的前20类热门专业及主要课程如表1所示。

由此可见,各类专业的课程基本集中在工程类、计算机类、会计类、管理类等,而这些门类的主要课程已经基本被各大在线教育平台所囊括。因此,在线教育是21世纪教学领域“量体裁衣”的经典之作,基本可以满足大多数高职学生的需求,在线教育进高校可以说是势在必行。

(3)在线平台对接传统课堂

通过浏览目前比较流行的在线教育网站,虽各具特色,但总的概括起来,在线教育平台主要具有以下四大特征:

丰富的课程资源:在线教育网站几乎包含了我国现在几乎各个级别的考试应试资源与课程,同时为广大待就业的学子提供了各类型的技术课程等;

强大的名师阵容:由于是面向各个地区的各类型客户(或者说是听众),且教学人力资源要求降低的同时,不同的网站挑选更为精通该门课程的老师录制视频或进行在线答疑,师资力量相对更加优质;

多元的交互平台:在线课堂趋向多元化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实现多元交互,如百度传课网提供面向PC端、IPhone、Andriod等的kk在线客户;

便捷的支付模式:2013年淘宝将视角向教育行业转移,淘宝同学的上线,将上百门课程纳入“囊中”,使得用户可以像在淘宝买衣服一样,通过浏览熟悉的界面,选择试听课程并可以通过支付宝、信用卡等直接购买课程。

诸多便利的条件,吸引了广大师生,尤其是酷爱上网的80、90后大学生。大学老师在响应号召实行翻转课堂的过程中,如果能引进有效的教学资源,势必会带来更大的成效。

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永恒目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初步具备,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在线课堂的介入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其进行改进:

一是修正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与方法。由于延续中学时候的习惯,高职学生往往拘泥于教师鞭策、指点下的有限性发挥,在线学习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与外界更多的人交流,听更多的想法;

二是适应90后大学生的心理。90后大学生的一个典型特点是自尊心强、课堂上表现为因害怕出风头或说错被同学笑话而不愿意回答问题。在线课堂是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一起学习的人相互并不认识,所以让他们更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在线聆听了优秀教师的讲解,自然有很多想法,在课堂上与教师沟通交流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教师间接流的过程。

2.在线教育的重点是交互

在线教育的交互分为个别化交互和社会互,前者是学习者和学习资料之间的交互,后者是学习者和教师或学习者之间的交互。[2]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交互的实现更加便利,教师和学生均能实时进行对话、教学,充分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通过互联网庞大的计算处理能力,将待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和分析,最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3]

大数据(big data)技术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需要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实现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4]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高速实时处理在线教育平台产生的复杂海量数据,为在线教育平台实时洞察学习者的变化、把握学习者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支持。对在线教育平台上大量的不相关信息,进行深度分析,为未来教育需求趋势提供预测分析,使得在线教育更加精准、可靠、人性化。

云计算与大数据结合应用,前者强调计算能力,后者看重存储能力。如果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为在线教育实现更好的互动教学再添一笔。

3.在线教育的本质是教育

无论是新的技术还是新的产品最终都是为教育服务,华丽的平台外表内含的本质仍然是教育,都是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发展教育事业的举措。因此,在线教育仍不能脱离传统教育的轨道,即使在各个高校已经倡导学生课下自学,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开始向翻转课堂转变,但由于一些老教师不能完全颠覆多年教学的方式,新教师经验又不是很丰富,课堂驾驭能力有限,完全实现和真正实现“翻转”显得举步维艰。

在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那么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才是保证师生长期坚持学习的根本。大规模的在线教育除了为广大师生用户呈现出精彩丰富的教学资源外,更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在线学习,将课下学习交流的心得反馈到课堂上,让在线课堂完美地对接传统的课堂,有效地支持翻转课堂教学。

三、交互新实现,在线促翻转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制作的数字材料(音视频、电子教材等)自主学习课程,然后在课堂上参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5]

将在线课堂引进教学,不打乱翻转课堂实施的初衷,且在原先学生只是单一地进行百度搜索、文献下载和看网络视频的方式下,提前让学生感受实时互动,获得更加真实、更加丰富的收获,也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在线教育平台应用调查

整理目前较为流行的一些在线教育网站,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课后浏览、了解后,进行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调查某高职院校近200名学生对不同在线教育网站的青睐度(共发放问卷178份,收回问卷154份,其中无效问卷为0,回收率为86.5%>40%,调查有效),具体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将以上15种在线教育网站归纳为5类,具体如表3、图3所示:

由此可见,面向就业类的网站更受学生青睐;其次,对于新观点、新技术云集的一些网站也吸引了一大部分学生。因而,将在线教育这个元素引入课堂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价值。

2.在线学习进入翻转课堂

本文以学习《XML基础教程》为例,选择某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1301、1302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两个班都以学习“使用CSS设置XML样式”这一章节的内容为教学研究内容,学习内容为CSS的“显示属性、字体属性、颜色属性、背景属性、文本属性、边框属性”6部分内容,每个班分小组进行学习。

(1)初步实验以上机操作结果为主,具体研究内容及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两个班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上机结果显示,1301班的完成任务比例远不如1302班。且从每个人完成的效果看,1302班的学生对各个显示属性掌握得更加牢固完整一些。而1301班的学生大多局限于课本的简单内容,作品不具有发散性和创造性。显然,利用在线学习的效果明显比陈旧的课前预习、查找资料的方式更占优势。

(2)课堂汇报结果展示

各组完成任务后进行汇报,并进行小组互评,结果显示:1302班在内容和汇报表现中均优于1301班(见表5)。

(3)试题测验结果分析

内容学习完成后,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笔试测验(试题均为单项选择题,共20道题,每题5分),设1301班的平均成绩为M1,1302班的平均成绩为M2,方差分别为S1,S2,经计算可得:M1=59.125,M2=67.75,1301班的平均成绩小于1302班,可见引入在线学习元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成绩:S1=167.359375,S2=114.9375,1301班学生成绩的方差较大,可见不稳定性较大,波动大于1302班,说明在线互动教学能稳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总结

在线教育以其人性化的界面加内容,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实现了完美的对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诸多高校利用翻转课堂革新教学的大背景下,在线课堂将再次实现华丽的蜕变,真正走进校园、走近学生、走入教学。

本文通过一堂课对两个平行班级做了实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基于在线教育的翻转课堂是否可以顺利地被广泛应用,仍有待继续研究与考量;另外,由于条件限制,班级人数和学生水平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且本次评价也较为主观。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当创造条件继续进行实验研究,并从横向、纵向等多维度评价学生,真正地让在线学习融入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陈丽.术语“教学交互”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4(2):24-28.

[2]邢丘丹,焦晶,杜占河.云计算和大数据环境下的在线教育交互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3(3).

[3]高兴媛.在线学习平台反馈功能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1):50-51.

[4]涂兰敬.专家观点:“大数据”与“海量数据”的区别[J].网络与信息,2011(12):37-38.

在线交互设计课程范文6

关键词: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特点分析;发展建议;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5-0001-05

引言

与传统课程以及网络课程相比,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将传统学校学习中的招生注册、授课、作业、讨论、考试、发证等流程在网络上实施。经历了平台建设、课程建设和课程实践,人们对MOOC的研究从狂热的追捧转变为理性的反思,不断思考如何解决课程注册率高而完成率低、视频浏览所带来存储和宽带成本大、免费模式以及高辍学率所带来的盈亏失衡、学习者交互范围和深度不够、学习质量认证的质疑等问题。

针对MOOC所面对的系列问题,国外高校提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并开展了教学实践。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针对少数达到准入条件的学生开设的在线课程,或者是在围墙内的大学生的课堂,采用MOOC的讲座视频、在线评价等功能实施的翻转课堂教学[1]。其中,小规模(small)指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限制性(private)指对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进来[2]。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尽管像“MOOC”一样属于全球学习者都可以申请的免费在线课程,但限制课程人数和课程准入条件。其申请条件根据具体的课程来定,通过审核的申请者才可以参加完整的学习。总结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目前的实践,揭示其特点、规律,探讨其在我国的本土化建设,可以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启示。

一、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不断发展

在国外,201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多・福克斯(Armando Fox)教授率先提出了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的概念,其教学团队采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模式,在edX平台开设“软件工程”课程。该课程的评价采用自动评分措施,学生首先提交作业,然后会得到详细的评分结果和比传统课程评价更及时、更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2013年哈佛大学依托edX平台开设有“版权法”等多门SPOC。同年,肯尼迪政治学院开设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媒体面临的主要挑战”课程。该课程在给哈佛大学校园内的学生上课的同时,以SPOC的形式给500名在线学生上课,尝试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学习。此外,圣何塞州立大学等与“edX”合作,进行“模拟电路”等课程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实验。杜克大学和范德比尔特大学等与“Cousera”平台合作,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混合学习[3]。2013年,斯坦福大学在“NovoEd”平台上提供SPOC课程。

在国内,清华大学推出的“学堂在线”,进行了 “C++程序设计”和“云计算与软件工程”两门SPOC的实验。2013年,清华大学在针对SPOC的平台“智学苑”上,推出“大学物理”等课程,并与中国地质大学、西南交大等高校合作进行课程实践[4]。

SPOC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例如,清华大学2015年1月开设的“电路原理”课程。该课程需要学习者具有中学物理电学的基础知识。课程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考试成绩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清华大学依托“学堂在线”平台与青海大学、南京大学和贵州理工学院四所学校进行了SPOC翻转课堂试点。

总结相关案例,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特点如表1所示。作为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SPOC对读者设置条件,同时又给予其他旁听者一定的学习权限。这样既满足了对申请者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个性教学,同时也保证了基本教学资源公平开放。

二、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概念分析

从产生到现在,SPOC内涵不断深化,也引起了争论。人们或者认为SPOC只不过是在玩弄概念,追求标新立异而毫无新意;或者认为它是MOOC的强力竞争对手,有取而代之的趋势;或者认为作为MOOC的一种分支,SPOC在MOOC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混合型的教学环境。

SPOC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体现了当地学校老师的价值。作为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校内教师在开设SPOC时,让通过审核的学生先自主在线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面对面的讨论、答疑、实验等,最后是线下期末考试环节到整个课程完成[5];没有通过审核的学生可以观看视频资源、资料等在线资源,获得一定程度的学习机会。SPOC的在线教学平台与线下实体学校的结合,也使得SPOC平台能够更好地赋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教师的引导和课后的讨论使教学行为更加完整,有效支持深度学习[6]。

“SPOC的特点在于在线学习已经跳出了复制课堂课程的阶段,正在努力创造更为灵活和有效的教学方式。”[7]从教学策略上来看,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根据每位注册者的认知水平将大规模的学习者划分为小的整体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灵活化的教学;从教学内容上来讲,它不再是浅尝辄止般地教授学生“是什么”,而是更加有层次、有深度的引导学生做什么、如何做。从价值取向上来讲,它“设计和利用优秀的MOOC资源,改变或重组学校教学流程,促进混合式教学和参与式学习,扎实提高学与教的质量”[8]。

三、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教学设计

SPOC侧重于知识的吸收和知识的创造,超越了以传播和复制知识为主的MOOC。“不恰当的SPOC设计和应用反而会带来反效果。”[9]SPOC的教学设计非常有必要。要想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对课程进行精心设计。SPOC与MOOC在教学设计方面的比较如表2所示。与MOOC相比,SPOC教学内容范围较小、专业性较强,实现知识建构比较容易,便于达成深度的知识建构。

1.可以有针对性的教学

SPOC限制学习者的准入条件,学习者需求和特征更加明确,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更强,更注重学习者的学习质量。一方面,为学习者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有利于他们严肃认真的对待在线学习,引导了解所要学习的课程和学习需求,规划学习安排。另一方面,教师则可以通过学习者上交的申请资料来了解学习者的起点知识,明确学习者的总体特征和个体特征,并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

此外,SPOC对学生数量的限制使教师可以更好地分配到审核通过的学习者身上,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竞争环境的设置让通过的学习者产生归属感、责任感和竞争的紧迫感,从而提高学习者对于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和提高学习者的潜在学习动力,有效保证学习者的学习质量。”[10]

2.教学方式更加灵活

与MOOC以视频学习为主相比,SPOC的教师或者教师团队可以更加灵活运用视频,并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平台辅助课堂教学,教学方式比较灵活。教师可以采用混合教学的理念将MOOC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相对于MOOC课程而言,SPOC的专业性要求更高,教学过程更加严谨。在教学过程中,SPOC限制学生的规模和入学条件,让学习者在知识水平上相对集中,对学习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更多关注想要学习并愿意付出努力的学习者,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给予他们更多个性化的支持服务。

3.教学环境相互辅助

目前MOOC有专用的课程平台,主要依托这些平台进行在线课程教学。SPOC自己专有的平台相对较少,主要依托MOOC平台进行在线部分的课程教学,利用当地的资源或者社交软件进行在线讨论、问题解答等线下教学。

SPOC与MOOC相互辅助,资源互用。SPOC可以选择利用已有的MOOC学习资源,既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又丰富了课程的内容,更将MOOC与SPOC教学“同步”起来。此外,在MOOC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优质资源可以用在SPOC教学中,支持SPOC的教学活动。

4.教学评价机制完善

SPOC的评价要求更加严格,评价方式更加多样,评价机制更加完善。MOOC主要采用紧密集成的社交网络、论坛等的形式进行交互。而SPOC除使用此类交互方式外,还可以通过“面对面”的师生交互方式,在交互方式和交互深度等有所扩展。

与MOOC相比,采用SPOC教学的课堂将传统教学模式和在线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相结合。教师可以对学习者的作业、回答等给予详细的评价和反馈,有条件的课堂采用传统考试的模式,提高考试的可信度。

5.支持动力有所改善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支持动力有所改善,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收益,保证可持续发展。其除了高校教育机构或者少数为有政府支持两种推动力之外,还可以有教师团队或者公司的推动。例如,阿曼多提出“商家对商家(B2B)”的营销概念,即课程提供者可以为特定小部分用户创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并授权给大学或公司来获取收益。

四、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发展方式

作为新型的课程范式,“SPOC具有小众化、限制性、集约化等特点,能够促进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11]。因此,SPOC是MOOC与传统校园教学的有机融合,是针对小规模、特定人群的,通过MOOC资源来改变传统高等教育现状的一种解决方案[12]。

1.课程内容具有较大吸引力

最初的网络课程由于时间过长(每集时间短则几十分钟,长则一个多小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低完成率。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加入了教学设计的理念,将课程设计成5-15分钟不等的短视频,有利于学习者观看和学习。然而,MOOC课程的完成率仍然没有很大的提高,反映了课程本身的吸引力不足。

与MOOC相比,SPOC更注重学习者需求和课程内容的设计,抓住了解决课程吸引力问题的关键。因此,相对于MOOC课程来说,SPOC根据课程特点和学者的需求,优化了课程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在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上更具有吸引力,不断得到大众的认可。

2.课程支持交互深度

由于学习者数量较多,MOOC讨论方式主要采用开放式论坛的模式,学习者会遇到其他学习者提出的各种相关观点甚至各种无关观点。SPOC对学习者的数量做出限制,并且只有审核通过的学习者可以参与论坛,讨论参与者和提出的观点相对集中。

因此,相对于MOOC来说,SPOC交互次数明显增多,交互深度明显提高。SPOC设置了入学条件并且限制学生的规模,既可以在无形之中对学生产生软约束的效力,又保留其他学习者学习的权利。SPOC从众多的申请者中选拔出真正想要学习并且愿意付出努力的学习者,并通过其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服务来提高学习效果。

3.评估方式科学和认证效力较高

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中,从最初的没有任何证明到成绩单、认证证书以及目前部分学校联合的学分认证,可以看出认证机制在不断完善。然而,学习者获得的证书有什么作用,可以用来做什么,有多大效力,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对于MOOC课程的认证而言,SPOC采用混合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相对完善,证书的可信程度相对较高。由于入学条件的限制和学习者规模相对较小,SPOC可以在课程结束的时候给予学习者优秀、合格等分级的证书。部分课程向公司提供部分优秀学员及其成绩的服务,证书的效力不断增强。

4.运营模式和盈利措施完善

制作一门MOOC课程成本极高,缺少明确的盈利模式,除了在认证方面收费之外,基本上全部是免费的。另外,MOOC平台与机制运作复杂,投入成本与获得效益可能不成正比,维持MOOC的正常运营比较困难。

在商业模式上,SPOC不断推出盈利手段,并正应用于实践中。例如,根据社会需要,其可以为某所大学或培训机构开设私人的、定制化的小型在线课程,以便开展有效的小班教学。例如,阿曼多・福克斯教授提出“商家对商家(B2B)”的营销概念,即课程提供者可以通过为特定小部分用户创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并授权给大学或公司来获取一些收益。而伯克利分校正在将之付诸实践[13]。Coursera平台还推出签名跟踪收费认证服务,以证明学生的真实身份和课程的完成情况。

五、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应用展望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崛起是“昙花一现”还是能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持续动力,还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努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把SPOC纳入教育体系,允许SPOC和传统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鼓励高校教师不断尝试应用,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支持。

一方面,SPOC可以作为新的课程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的教育虽然在不断尝试在线教育的方式,但传统教育方式仍然占主要的地位。我国的教育改革可以采用混合教育的模式,将在线教育和传统教育融合起来。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应吸取以往在线教育经验与教训,不能脱离传统课堂,应做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互相补充协调发展。教师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利用SPOC等在线课程的优势弥补传统课程的不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SPOC能够成为新的教育改革推动力。它更像大学应用教育技术的转移完成其使命的现实路径,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了避免学生规模过大造成教育成本扩大,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为对学生进行条件和规模限制,针对学习者个性特征与当前社会需求,为学习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并通过提供定制化的网上授课进行收费来维持其正常的运营,从而作为可持续的在线教育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85-93.

[2]祝智庭.“后慕课”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N].中国教育报,2014-05-21(11)

[3]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85-93.

[4]郑奇,杨竹筠.SPOC:结合高校教学的融合创新[J].物理与工程,2014(1):15-18.

[5]吕静静.开放大学混合式教学新内涵探究――基于SPOC的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5(3):72-81.

[6]陈然,杨成.SPOC支持下的高校混合学习新模式[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5(2):44-48.

[7]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85-93.

[8]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8.

[9]吕静静.开放大学混合式教学新内涵探究――基于SPOC的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5(3):72-81.

[10]杨竹筠,郑奇.MOOC等在线教育模式初探[J].科技与出版,2014(2):9-12.

[11]陈然,杨成.SPO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5):42-47+6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