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家访总结范例

在线家访总结

在线家访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校社区;居家药学服务模式;

国家卫建委《关于做好2019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出:规范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细化相关技术规范流程,鼓励药师等加入团队。为药师参与到家庭医生团队,走入社区,开展居家药学服务提供政策支持。由于生活质量提高、人口逐渐老龄化、高校社区高知家庭子女的空巢,伴随而来的衰老、慢性疾病多重处方用药、家庭存药过多、保健品的滥用等情况日益严重[1]。老龄化社会为药师的转型提供机遇和挑战。药师从医院走入社区,走进患者家庭提供个性化的安全用药指导,势必成为一种趋势,药师势必成为家庭医生签约医疗团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从2013年开始,药师开始开展上门居家药学服务,在多年摸索和发展中积累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1.居家药学服务模式的建立

居家药学服务的定义:药学服务是药师提供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相关服务,是在整个医疗卫生保健过程中,在药物治疗之前和过程中以及愈后恢复等任何时期,围绕提高生活质量这一既定目标,直接为公众提供负责任的,与药物相关的服务[2]。而居家药学服务,是立足于社区居民,走入社区居民家庭,围绕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提供个性化的药学服务,是社区药学服务向家庭的延伸[3]。居家药学服务模式的基础:借助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可提取居家药学服务对象的信息,包括患者基础信息、基础疾病、既往用药史、药物食物过敏史、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就诊取药记录。而我科与本校计算机学院合作研发的Hust用药服务APP,可实现处方查询、检验报告查询、服药时间管理[4]、药师在线咨询、合理用药查询,以满足上门药学服务需求。居家药学服务的人员及培训:家庭药师需要临床医学背景和全面的药学知识,还要有协调沟通能力。因此每组由1名资深药师加1名临床药师组成。资深药师在社区中有口碑和人脉积累,以便于工作的展开,临床药师专业功底扎实,用药咨询、合理用药等熟练掌握。两者结合更好保障居家药学服务质量。经培训后人员配合即固定,每年定期2次随访。家庭药师需掌握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Hust用药服务APP;熟悉岗位职责、标准化语言、标准化服务、服务的内容、达到的目的等。并通过场景模拟,对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培训[5]。居家药学服务内容:居家药学服务内容的标准化是其可操作的保证。⑴上门前:药师培训,药学服务对象筛选,预约、医嘱重整及制作用药教育卡片。⑵上门时:①用药指导;②确认遵医嘱用药;③判断并干预用药依从性[6-7];④保健品宣教;⑤提供家庭小药箱并指导管理;⑥过期药品回收[8]。⑶上门后:整理资料并存档等[9],在上门服务结束后通过电话随访方式,以对象的主观获益为标准评价服务质量,保证评价可靠性,从而为居家药学服务的质量提供保障。

2.居家药学服务模式的实践

合理用药及居家药学服务模式宣传:通过与高校社区老年协会合作,在老年活动中心举办多种形式的合理用药宣教,如发放并讲解《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材料;播放由本院药师制作的“信必可都宝装置的用药指导”“鼻部外用药指导”“泡腾片用药指导”等用药指导科普微视频;现场帮助糖尿病后遗症患者树立信心、正确使用胰岛素笔;宣传我院中医中药特色,香包、代茶饮、中药丸剂代加工、中医药养生进家庭等特色服务;居家药学服务宣传海报,发放药师上门服务名片。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居民对药师的认可,提高居家药学服务模式的接受度。居家药学服务对象的筛选:开展服务初期主要通过学校老干处提供名单,目前服务对象包括:①依靠高校社区老干处提供的独居、失独、高龄、老龄、空巢、困难家庭患者;②门诊取药年频率超过50次的患者;③患有2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患者;④长期每日口服超过5种药物的患者;⑤医院公卫科提供的以慢性病为主的签约人群[10]。开展居家药学服务:居家药学服务遵循上述流程及内容,例如判断医嘱执行情况并进行相应用药教育,指导管理闲置药品、保健品,清理过期药品并以医疗废弃物标准处置,建立合理储药观念。我社区以公费医疗为主,居民存有大量闲置药品,保健品滥用情况严重。每例完成后整理资料,总结下次随访重点,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将电子存档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的用药档案对接。

3.居家药学服务的实施效果

居家药学服务实施以来,药师团队共进社区180次,服务居民5280人次,提供药学服务6000次,管理400户家庭药箱,面对面科普1200余次,为100户居民提供居家药学服务,投放过期药品回收箱12个,收集过期药品100箱。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满意度由2018年的84%上升至2019年的94%。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率由2017年的70%和62%上升至2019年的95%和96%。

4.讨论

在线家访总结范文2

疫情前期,在线上教学方面,各地各校群策群力,涌现出了许多值得认真总结、推广的创新型案例、课例。比如,有的地方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将防疫知识和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战“疫”先进事迹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又比如,有的地方从学生是否“真学”“学会”着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从对学生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学习力、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再比如,有的地方针对特殊学生群体实行“一人一策”,加强个别学生辅导,规范在线教学行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后疫情时代的线上教学中,这些好的经验做法,要在延续与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创新。

二、开足开齐课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在确保线上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下,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调整、完善线上教学方案和教学课表,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学期结束时尽可能地完成教学任务。要在各学科的教学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生命安全、思想品德、成长励志等方面的教育。学科教研(备课)组要拟定学生学习任务清单,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校要引导教师针对线上教学进行常态化的研究与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线上教学水平。要加强对各学科教学进度、课时分配、课后辅导及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等具体环节的研究与指导,采取领导年级蹲点、学科包保等形式,深入课堂,随时观课、听课,了解各个班级线上教和学的实际状况,及时进行正面鼓励和有效评价,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内驱力。

三、开展集智备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各校学科教研(备课)组要扎实开展集智备课,统一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进度,科学合理安排线上课程的内容与时间,但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进度也不宜过快。备课要聚焦学生的“学”开展讨论,围绕教学进度和效度,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上下功夫。不仅如此,还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创新在线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无论是直播授课还是资源推送,教师都应尽可能地与学生以视频的形式见面,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是否参与听课、练习,是否学会、会学要做到心中有数。在线教学的内容、方法、练习等设计要科学合理,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元化、多维度的过程性考核评价。

四、加强家校联系,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在线家访总结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

电子商务是与互联网发展最为紧密的专业之一,也是最适合将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在大众创业的影响下,很多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选择电子商务这一新兴的市场营销领域,走上了创业之路[1]。然而,电子商务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加上电子商务市场瞬息万变,这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要求很高。现实中很多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未来的就职上,缺乏创业意识,不了解创业流程,对电子商务岗位的运营与操作缺乏了解,导致真正能在电子商务领域创业成功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这种情形的存在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压力和要求。

一、加强创业实践教学,提高创业技能

电子商务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专业知识点较多,包括电子商务支付、网站建设、数据库管理、物流管理、广告设计、客户关系管理等。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知识的讲授上,学生缺少实践操作的机会。即使有机会在网上模拟操作,依然摆脱不了纸上谈兵的弊端。为此,需要加大创业实践教学的力度,学校可以和一些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洽谈,签订合作协议,企业将部分电子商务业务交给学生组建的校内电子商务团队来完成,也可以将整个网站运营交给学生来管理,企业负责提供商品,电子商务团队负责网站运营、网络营销、客户服务等工作。企业可以派业务经理到学校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也解决电商企业用人难题,取得了双赢的结果。除此之外,也可以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在淘宝网或其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网店,代销合作企业产品或销售自购产品,感受创业的真实环境。这种真实的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电子商务业务环境,积累了实战经验,也为学生日后创业打下了基础。

二、加强创业课程教育,培养创业意识

“互联网+创业”模式下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必须重视创业课程教育。在大一阶段,学校要开设“创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通过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来讲座、举办创业研讨会及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对职业有清晰的了解,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兴趣,树立未来的创业计划。在大二阶段,可以开设“创业运营与指导”等课程,将电子商务专业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程的融入让学生全面认识职业方向,教师可以讲解马云等电子领域知名人物的创业故事和创业方法,培养学生对电子商务创业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要举办一系列创业活动,例如,让学生撰写创业设计书,在课堂上交流创业项目等[2]。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创业的类型不仅仅局限于淘宝店,而是涉及很多传统行业,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和探索一些新型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如“互联网+农业”,可以将农村一些特色农产品、文化习俗和乡村旅游等项目在网上销售;“互联网+教育”可以将一些名师讲座视频放到网上销售,也可以探索在线作业、在线测试及在线家访等多种创新业形式。总之,“互联网+”模式下的电子商务创业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三、举办创业大赛,强化技能训练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技能训练的有效措施。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业竞赛,通过比赛普及创新创业知识,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目前很多地方举办的电子商务创业大赛都紧密结合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具体问题而展开,既体现技能实训,又体现创新思维,更具有现实价值,这不仅是一个创业比赛的平台,也是一个很好的电子商务实训平台[3]。学生还要在深入企业或自己创业的基础上,写出策划书,每周出工作报告、总结策划,进行PPT展示答辩。通过这一系列竞赛活动,综合考评了学生的基本知识运用和操作技术,使学生熟悉了电子商务的流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增进就业创业成功的信心。总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在未来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最适合创新创业专业,电子商务教学与创新创业相融合是未来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付萍,谢爱平.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4(6):95-96.

[2]童婧.创新创业视角下高职电子商务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5):51-52.

在线家访总结范文4

一、提高思想认识

1.严禁组织线下集中学习和集中培训活动。

2.把线上教育教学作为正常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全面组织实施线上教育教学活动,改线下教学为线上教学、改在校学习为居家学习。

3.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线上教学既要重视文化科目的教学与辅导,也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积极开展音体美劳等科目教育教学活动,全面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力争使全体学生安全有保障、知识能掌握、身心保健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确保学校新学期各项教学目标如期实现。

二、明确责任分工

4.县教育局成立线上教育教学专项工作小组,负责全县线上教育教学的组织工作。

5.研训中心主要负责教学内容和资源的开发、教师网络备课与授课,跟踪评估教学指导效果;技术中心主要负责提供网络学习技术支撑和相关资源,做好在线学习技术服务。

6.学校是实施线上教学的主体,各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学习需求选择整合形成满足当前教育教学需要的线上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线上学习,推动线上教育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三、统筹教学资源

7.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由县教育局统一设置“空中课堂”,统一开发线上教育教学资源。鼓励各校充分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活力,实施“一校一案”。

8.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培智学校实行“一校一案”“一班一案”“一专业一案”。

四、科学制定计划

9.各校要制定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各校的线上教育教学活动从2月9日开始至疫情解除学生可正常回校上课结束,暂按1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计划安排。

10.线上教育教学应当作为新学期整个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按学期教学计划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统筹安排好各门学科的线上课程内容,统筹协调衔接好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计划,做到无缝对接。

11.充分考虑到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放慢进度、降低难度,以课程标准的达标为宜,以完成学科预习和教学任务为底线,不得超纲、超进度、超负荷开展教学。

五、严格组织教学

12.各校要严密组织线上教育教学活动,做到线上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全覆盖、学科全覆盖、学生全覆盖。

13.线上教学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授课和双向互动,采取录播+线上答疑的形式。各校要列出具体到各班级的线上教学活动的周课程表,明确学科任课教师、课堂组织、作业批改、在线答疑及个别辅导等安排。

14.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开展线上教学,注重问题引导、任务驱动、学思结合,教学指导要尽量具体、形象、生动,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感受自学成功的乐趣。

15.教师要及时布置学习任务,适时公布答案,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线一对一进行辅导。作业一律网络布置,不得要求学生或学生家长外出打印。

16.科学合理把握线上教学的作息时间。各校要控制好学生每天学习的容量,劳逸结合,防止加重学生负担,保障学生身心健康。要严格执行每节课教学时间、课程间隔时间和全天学习时间要求,避免让学生长时间看屏幕。各校在组织线上教学时要积极向学生宣传有关疫情防控知识和举措。

六、发挥教师作用

17.任课教师应同步参与直播听课,指导好本班学生本学科的学习,做好作业批阅、线上考试等工作。

18.各校要及时组织教师开展网络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教学平台的使用、直播教学、录播教学资源、线上辅导等技能。

19.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开展线上教学中的作用,以点带面,提升线上教学活动的实效,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各校要配合研训中心、技术中心做好“空中课堂”上课教师抽调、视频录制等工作。

七、关注重点学生

20.因2020年中考、高考是否延期尚未确定,各校要特别重视初三年级和高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指导,集中力量做好这两个年级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和在线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形式的知识梳理,并鼓励学生开展观察和思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高三年级应力争做到“一班一案、一生一表”。

21.各校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县外暂缓来开学生等特殊人群的线上教育教学落实问题,建立特殊人群人员清单,逐个确认,对实施线上教育教学确有困难的,无法收看教学的学生,在正式开学后通过查漏补缺、补课辅导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跟上进度,最大可能保障教育的公平性。

22.正常开学后,对重点疫区不能按时返校的随迁子女等要及时开展个别化的线上教育教学辅导,提供必要的帮扶和指导。

八、做好家校沟通

23.各校要强家校联系,积极开展线上家访,把延迟开学和线上教学安排、收看方式、学习要求传达到每一名学生和家长,并指导学生、家长接受线上教育教学服务的方法,确保人人知晓,

24.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实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学生在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切实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的良好氛围。

九、强化技术支撑

25.县教育技术中心要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保障。各校要组建并发挥好线上教学技术团队作用,实时监控运行情况,及时解决各类技术问题。

26.线上教学一律不得向家长收取费用,确保线上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运行、有序实施。

27.各校要充分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之江汇”教育广场及市县服务平台资源,合理引入第三方教育教学资源,做好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梳理和推介工作,让有需求的学生有效获取相应的教学资源。

十、严肃工作纪律

28.自2月9日后,全体教师都应进入在岗状态。除统一安排的社区志愿服务和值班以外,全体教师在家线上办公,在开展线上教学时,相关教师都应网络在岗。

29.加强网络学习空间的引导与监管,不得发送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内容,不允许第三方合作机构利用线上教学服务机会向学生作商业广告宣传或误导参加校外培训等活动,确保网络学习空间清朗、纯净,传播正能量。

在线家访总结范文5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职护理;糖尿病治疗;教学设计

为了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推动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2010年起,教育部开始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通过比赛,促进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同时更好地激发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以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设计赛项三等奖作品《糖尿病治疗》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4个方面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并反思存在的不足。

1教学分析

1.1内容分析

本次比赛选择课程为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内科护理学,此为四大临床护理课程之一。选用的教材为“十二五”全国职业教育规划立项、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护理学》,内容选自第七章第四节:糖尿病病人的护理。结合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和实训指导内容,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次课程教学内容为糖尿病治疗,俗称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即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

1.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无菌操作技术和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对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十分感兴趣。但由于“五驾马车”中关于饮食运动量计算复杂、药物不良反应容易混淆、血糖监测注意事项多,而高职生计算能力差、操作马虎易出错,导致学习难度大、记忆困难。好在他们爱动手操作、喜社会实践、精通手机电脑、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化手段,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本次教学内容。

1.3教学目标

1.3.1知识目标

掌握根据血糖值进行糖尿病的饮食运动及用药指导。

1.3.2技能目标

学会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掌握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1.3.3素质目标培养无菌操作观念,提升关心关爱患者的职业素养。

1.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血糖监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教学难点:根据血糖值进行饮食、运动、用药指导。

2教学策略

基于临床护理工作岗位需求,采用案例教学法,以临床实际案例为主线,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在师生共同讨论过程中,逐步明确糖尿病治疗的内容。将课堂设置为课前启化、课中深化、课后转化3个环节。课前启化:学生通过学习通平台、微课视频、动画等信息化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并检测学习效果。课中深化:将理论与实训相结合,按“五驾马车”的顺序,利用同屏系统、手机App、连连看小游戏等信息化手段依次完成“五驾马车”的学习。利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课后转化: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所学知识,并组织学生进入社区,服务老人、对接岗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3教学过程

3.1课前启化

课前,将学习资源上传至学习通中,并通过学习通课前预习通知。学生接到预习通知后,下载观看血糖监测微课视频,并完成预习测试。学习通的使用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丰富了学习的形式和内容。

3.2课中深化

(1)案例导入。上课后,首先通过一个临床实际案例引入新课,学生边看视频边提取视频中的病史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该病例为一糖尿病史7年的患者,因眼底出血拟手术治疗,术前测血糖高致手术暂停,现来内科控制血糖,既往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教师设疑:对于该病例下一步该做什么?发起投票,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先进行饮食控制,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知道血糖值高低,如何进行饮食控制?从而引入任务一:血糖监测的学习。(2)任务一:血糖监测。首先观看血糖仪和采血笔使用动画,了解到使用血糖仪前要查看血糖仪与试纸是否匹配,采血笔要按正确方式组装采血针,使用完毕,应正确丢弃试纸和采血针头。接着教师利用手机同屏,将示范操作放大,学生可以细致观察操作的每个步骤,初步了解操作中需注意手指消毒并晾干,挤血从指根部开始等注意事项后,再让学生分组练习,熟悉整个操作过程,同组学生利用学习通进行操作互评,成绩计入总成绩。至此,已突破重点,达成技能目标。继续观看病例视频,教师设疑:现患者空腹血糖8.6mmol/L,下一步该如何治疗?从而引出饮食运动治疗。(3)任务二:饮食运动。传统教学中,我们需根据患者身高体重计算BMI,再根据BMI利用公式计算饮食运动量,本次课我们利用手机软件,输入血糖值,可自动分析血糖监测结果;输入患者病史资料,可生成个性化饮食运动方案,列出每日可摄取的主食量和运动推荐,还可根据每日可摄取的总热量推荐不同种类的食物份数,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计算的难度,解决了本次课的前两个难点。学生练习使用软件进行饮食运动指导,熟悉软件操作,并观看病例视频中护士如何对该患者进行饮食运动指导,与软件方案进行对比。(4)任务三:药物指导。教师设疑:患者经住院调控血糖,现血糖稳定可出院,如何进行出院带药指导?学生共同讨论之后,继续观看出院指导视频,了解到进行出院指导时,护士需向患者讲解出院带药的服用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注意事项。这部分记忆内容较多,学生讨厌死记硬背。课上我们利用手机同屏请学生上台进行药物连连看游戏,课后学生可在手机和电脑上进行游戏闯关,巩固这部分内容。如此解决第三个难点。(5)巩固总结。为了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大家一起观看课前录制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视频,并与示教视频进行对比,找出患者操作中的错误之处,并进行讨论。总结出血糖监测易错之处:手指未消毒、消毒未晾干即采血,挤血位置错误,采血针处理错误,从而加深对操作注意事项的理解。接着,观看医院专家访谈视频,总结医院工作中进行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以及饮食运动用药调整方案。让学生在校学习的同时,能联系临床实际,缩短进入临床实习的适应时间。最后,利用学习通进行在线测试,即时检测学习效果,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知识掌握情况,成绩计入总成绩。

3.3课后转化

通过学习通作业,“五驾马车”中的最后“一驾马车”———健康教育,即为本次课的理论作业,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为视频中的患者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并将导图上传至学习通中。另一项为实践作业,学生跟随学校志愿者团队,走进社区,通过学习通直播为患者测血糖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教师在线评价,学生在线观看并点赞。对于点赞最多的小组,给予“最佳团队”称号。最后将正确测血糖的视频上传至优酷,帮助更多人了解如何正确测血糖。

3.4教学评价

本次课我们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预习测试占10%,操作及同组学生互评占30%,课堂测试占20%,作业考核占40%。4部分成绩汇总生成本次课的最终成绩。

4教学反思

在线家访总结范文6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2020》指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才供给不足,人才培养不符合企业实际需求。在该背景下,企业不得不将目光转向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展开人员招聘,然而,非汽车专业的人才因其在工作流程、工作语言、思维模式等“行业基因”方面的不同,难以融入汽车企业,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真正需要的是“汽车+IT+通信”的跨界人才。为培养真正符合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实际需求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才,《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新增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但目前该专业尚无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亦未形成统一的专业课程体系。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作为教育部最新公布的专业,目前关于该专业的研究还比较少,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为关键词进行知网检索,检索出相关学术期刊67篇,学位论文6篇。其中,王猷[1]结合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特点,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特点进行相关了分析;王仁群[2]通过行业岗位设置,分析产业对高职院校人才需求和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王辉[3]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岗位工作职责和课程体系三个核心问题进行专业教学标准设计;丁伟[4]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网联汽车模块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装备装调平台的教学模式;旷庆祥[5]提出一种整合教学法,旨在提高提高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的教学质量;王莎[6]对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了研究,张宇峰[7]提出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建设的相关建议;焦连岷[8]阐述了专业的专业内涵、核心技术、工作岗位及技能要求情况。当前关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建设”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产业人才需求状况及本专业的人才能力需求方面,论证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与产业人才需求的迫切性,但鲜有人考虑到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才的“跨界”特性,基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岗位特性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

3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笔者先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了解相关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职责和任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分析汇总提炼工作任务和对应的具体要求,按照职业教育跨界融合的思路,结合1+X耦合互嵌的逻辑,基于“宽基础、重能力、活模块”的原则,调整优化学历教育的基础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能力模块,重构课堂生态系统和教学内容体系,针对考核要求创设“1+X”强化模块,形成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9-10]。

3.1多方调研,以企业真实需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教学标准要达到改善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人才供求关系,促进人才培养提质降本,促进“X”证书全面推广,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目标,必须切合行业企业的真实需求,获得行业内代表性企业的认可,才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因此,需要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①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在线会议访谈的方式对智能汽车传感器、智能汽车控制器、智能网联汽车整车等代表性企业的就业岗位、岗位重要程度、岗位稀缺程度、技能要求、技能重要程度进行汇总和统计。②基于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相关岗位重要程度、稀缺程度、技能要求、技能重要程度的统计分析结果,结合服务高端岗位、能力向下覆盖的原则,选择出本专业目标岗位与核心技能点,明确本专业培养目标。

3.2从“岗课赛证”融通入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以证书培训考核为抓手,坚持“多课程少课时”的原则,梳理原有汽车专业课程,对专业核心课进行大幅度升级,对原有课程和新增课程进行“混编”,对基础课程进行强化,结合证书培训考核对基础通用能力的要求,强化计算机、车联网、通信等方面的基础课,对相关公共基础课进行升级,强化数学能力,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4专业定位及能力分析

4.1主要职业面向及主要岗位

通过调研,总结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主要是面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系统(部件)制造、营运、服务等行业的研发设计辅助人员、生产制造人员、营运服务人员等职业群,培养从事智能网联汽车及系统(部件)样品装配、调试、标定、试验,成品装配、调试、标定、测试、质量检验及相关工艺管理,车辆营运、检测、维修、改装、鉴定评估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4.2典型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及主要专业能力、知识、素质

通过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结合本专业对应职业技能标准的主要工作任务、知识点、技能点、职业素质要求,获得大量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相关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及专业能力,然后对调研结果进行梳理、分析,最终开展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对前期调研获得的本专业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及专业能力进行总结、归类与提炼,得出本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及主要专业能力。

5课程设置

从本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及主要专业能力出发,将各岗位对应能力点与课程先进行一一对应,然后从教育规律出发,根据各课程知识的递进关系及”能力为纲,层级跃升,服务高端岗位”的课程体系构建策略,确定专业基础课程应围绕汽车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智能网联汽车概述、汽车构造、新能源汽车技术等课程进行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围绕智能传感器技术、计算平台技术、底盘线控技术、智能座舱技术、车路协同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汽车电气及电控系统检修等课程进行设置,专业拓展课程围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慧交通、导航定位、Python程序设计、汽车智能改装技术等课程进行设置,课程体系体现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汽车+IT+通信”的多学科融合特性。

6结语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飞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才无法满足行业实际需求的问题越来越凸显,高效、高质地培养具备“跨界”能力的“新汽车人才”已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急需与高校的迫切任务,开发符合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跨界特征的课程体系,是培养满足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跨界”人才的需要,将产业前沿技能标准引入课程体系中,将有助于提高人才与产业的契合度,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优化企业用工满意度,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猷,徐青.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20):229-231.

[2]王仁群,单耀辉,李海霞.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J].时代汽车,2021(19):57-58.

在线家访总结范文7

关键词:生态移民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以实施“五大工程”为载体,聚焦基础教育发展短板弱项,突出优质均衡,全力推动基础教育提档升级。着力提升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面临的问题也将更为复杂。

一、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发展情况

生态移民亦称环境移民,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地区的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宁夏生态移民地区是全国重点扶贫地区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里的脱贫问题历来十分关注。2000年,移民吊庄正式移交宁夏引黄灌区县实行属地管理,吊庄移民阶段正式结束。2001年,自治区政府颁布了《关于实施国家易地扶贫移民开发试点项目的意见》,这一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宁夏试点项目纲领性文件的颁布,标志着宁夏移民文章编号:1002-4050(2022)04-0026-03工程由吊庄移民阶段步入生态移民阶段。宁夏生态移民地区有永宁县闽宁镇、中宁县长山头乡、石嘴山市惠农区和隆湖区、银川市平吉堡镇和镇北堡镇、吴忠市红寺堡区等。其中,吴忠市红寺堡区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八七”和宁夏“双百”扶贫攻坚计划,为从根本上解决宁夏南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而实施的扶贫扬黄灌溉工程(“1236”工程)的主战场。红寺堡区于1998年开发建设,2009年设立市辖区,行政区域面积为2767平方千米,辖2镇3乡1街道65个行政村8个城镇社区,累计开发耕地70余万亩,搬迁安置移民23万人,是全国最大的异地单体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

二、红寺堡区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的意义

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基础教育的外延,从广义来说包括胎教、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青年和成人的基础教育以及其他用以满足全民基本学习需要的基础教育形式;从狭义来说包括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成人扫盲教育、特殊人群基础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家庭学校等。基础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全面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具有基础性、公共性、全局性等特点,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师专业成长缓慢,严重制约了红寺堡区乡村教育发展。红寺堡区自1998年开发建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壮大:2005年实现了“两基”目标,2008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检查验收,2010年、2011年分别实现了“教育强区”和“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2018年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红寺堡区作为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区,在教育方面有其特殊性和发展潜力。乡村要振兴,教育必提质。红寺堡区建区时间短,经济欠发达,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空间很大。因此,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战略工程,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解决“基础教育优质的不均衡、均衡的不优质”问题的关键之举,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迫切需要。

三、红寺堡区基础教育质量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1.教育经费投人不足。一是教育基建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大。截至目前,红寺堡区教育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共计6084.34万元,其中,在建项目资金缺口为3824.34万元,历年项目资金缺口为2260万元;设备资金缺口共计1200万,其中,2020年及以前缺口为300万,2021年缺口为900万。

2.家庭教育落后。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心理学家郝滨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家庭环境、父母的文化水平、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对孩子的教育具有显著影响。当前,红寺堡区多数家庭存在家长文化程度低、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方式不恰当、缺乏与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等突出问题。

3.教师结构性短缺。红寺堡区现有在编教师2437名,特岗教师131名,“三支一扶”人员114名,按师生比计算,基本能满足教师配置。红寺堡区现有2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40个,按师生比计算,配齐教师仅需236名,但为确保开齐开足课程,按班师比需配备教师约480名,教师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二是红寺堡区乡村学校语文、数学教师基本能满足课程教学需要,但是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等科目教师严重不足。三是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缺乏,导致红寺堡区乡村学校教4.教育观念比较落后。红寺堡区开发时间短,教师平均年龄较低,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都相对不足。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和家长存在急功近利心理,重知识传授学习、轻立德树人。

四、红寺堡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对策

生态移民地区基础教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既具有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主动寻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路径,是破解红寺堡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1.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人。一是制订教育经费管理办法,开设专项资金专用账户。建立红寺堡区教育资金专项管理机制,以此保证红寺堡区学校建设,充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二是增加经费投人,加大多媒体教学设备、图书馆、体育器械等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开展学习。三是建立教育扶贫基金,为移民子女提供教育保障。全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推动多元主体参与保障,建立多种保障模式,对积极无偿投资教育事业的企业给予各类政策优惠,形成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良性互动,确保移民子女就近正常人学。四是设置政府专项教育资金用于缓解宁夏生态移民教育债务,以保证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基础教育正常运行。

2.建立健全家校共育促进机制。一是成立家校共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线上线下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或咨询服务,听取家长对学校发展的建议。二是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定期召开家委会及家长会,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积极拓宽德育主渠道,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沟通与合作的教育合力。三是严格执行家访制度,探索多样化的家校合作沟通途径。班主任每学期至少进行三人次的家访,对学困生家长至少电话联系或家长来校面谈一次。教师要通过家访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及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与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沟通,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家庭与学校的双重关心与呵护。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主体因素之一,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高低,是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促进红寺堡区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一是建立实时动态管理制度。根据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实际教育情况,对迁人地和迁出地教师编制进行调剂。在教师内部管理过程中,实施动态管理制度,加强教师的平时考核,并与教师的绩效挂钩,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建立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制度。学校要做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帮助非教育专业的特岗教师掌握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同时积极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专题培训及校本教研,使新教师站上讲台、青年教师站稳讲台、骨干及名师站好讲台,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三是通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全面创新教育改革。一是加强校长课程领导力。只有确保课程质量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加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校长、书记带头上思政课,准确把握育人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既创新了课程形式,又丰富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课程学有所长。二是深人开展教学改革。只有对教学进行深入改革,才能进一步推动红寺堡区基础教育发展。要根据移民学校的实际教育情况积极探索教育改革路径,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师具备先进的教学观和育人观。三是加强学生社会情感教育。就目前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发展实际而言,很多家长都选择了外出务工,很多学生成为由爷爷奶奶看管教育的“留守儿童”,这就导致学生的情感教育存在缺失。加强社会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正确地认识情感,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线家访总结范文8

 

1、网络信息传播的广泛性,激发了网民舆论监督的参与度。网络在促进人们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网络参与社会活动的网民越来越多,网络时代人们的交往广度被拓宽,人际联系密度加深。庞大的网民数量已经为我国网络反腐提供了强大的群众基础。互联网将各个地方的越来越多的民众快速的联系起来,利用网络的公开、透明、快捷、影响面广的特性,不断进行信息的沟通、交流和集聚,形成了一张强有力的舆论监督网,用实际效力向人们展示了其越来越强大的监督力量,使得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实现有了新的途径。   2、网络舆论表达的自由性,凸显了群众舆论监督的话语权。传统媒体上出现的“舆论”,多是知名人士的言论或媒体自身的意见,普通百姓的观点难得一见。而网络媒体论坛、新闻反馈板块及聊天室等的出现,为普通百姓提供了一个话语平台,网民对于某些焦点事件各抒己见、畅言无阻,最后形成倾向大体一致的公众意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网络舆论。网民借助网络平台直接表达个人意见,避免了传统媒介监督中政治权力的干预和阻挠,使权力违法事件迅速展开在全民面前,从而以舆论的强大精神力量对国家权力和公共事务进行监督。   3、网络舆论互动的便捷性,提升了网络舆论监督的效率。由于互联网传播信息高速便捷,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可以很轻松地通过互联网,在几秒钟内图文并茂地到全国乃至全世界。从各种重大事件的实时,排除公众猜疑、恐慌,如从“躲猫猫”到“开胸验肺”,从“跨省追捕”到“钓鱼式执法”,从“香烟门”到“日记门”,从武汉“经适房六连号”、南京“天价烟局长”、“史上最牛团长夫人”等一系列网络监督的案例,我们看到了网民、媒体、官方之间的良性互动。网络反腐已经正式纳入了官方权威反腐渠道,成为广大民众参与反腐的新平台。可见,网络监督已经成为广大民众参与反腐、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官员的重要力量平台。   4、网络舆论监督的自由性,强化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威慑力。互联网的自由性导致网络舆论监督力量强大,互联网由于其拥有较强的互动性和传播的广泛性,越来越多的人把互联网作为舆论监督的首选渠道。互联网为舆论监督提供了较好的互动空间和广泛的网民基础,促使人们在网络交流中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形成民主意见。传统媒体的报道一般呈单向性,各方面的反应、反馈、意见不能及时沟通交流,而在互联网上,开放的网络平台使网民可以对同一问题相互表达自己的见解观点、展开讨论。言论可短可长,可以是纯文本的,也可以是文本和视频、语音相结合,可针锋相对,也可“互相力顶”;可以组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反馈,也可以在线和专家甚至国家领导人一起进行语音和视频面对面地讨论等等,这种交流方式使人们虽相隔千里但宛如对面。   网络监督的劣势   1、网络监督的合法性存在瑕疵,尚缺法律体系的支撑。目前我国关于网络管理、网络监督的相关法规尚不健全,比如说知情权和隐私权、政务公开和党政机密、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等,没有明确的法规对其界定。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制建设的步伐远远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网络监督不能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可能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混乱。   2、网络监督的道德缺失,有非理性思维成分的存在。由于网络舆论监督的“草根性”很强,导致网上情绪性和煽动性言论较多,大量偏激舆论充斥着网络平台,甚至有进行谩骂和人身攻击的帖子,这些不理性的言论很容易影响普通民众的判断,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也就渐渐地开始变得不那么理智了。而这些都与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相违背,一旦偏激或极端情绪化观点占据了上风,便会影响整个舆论氛围,偏激情绪的蔓延就会使原本的正常的舆论监督变成舆论暴力。   3、网络监督影响司法独立,有时容易误导“舆论审判”。网络舆论监督通过广泛的讨论,以人的逻辑推理和社会道德定论,容易对重大刑事事件形成一种定向的舆论导向。当这种舆论导向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处于审判过程中的司法机关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判结果,干预审判独立和司法公正。   提高网络舆情的引导力,发挥网络监督积极作用的对策   1、建立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切实提高引领舆论主流的能力。要成立舆情领导和办事机构,建立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一是事前要建立实时把握、正面引导网络舆论的机制。二是事中要建立现场应对媒体采访的机制。三是事后要建立新闻及时机制。四是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和面对网络舆情。面对舆情危机时,要保持一颗开放宽容的心态,坦诚平和地与怀疑质疑者交流沟通,妥善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   2、坚持诚实透明和公众至上的理念,引导网络舆论监督的良性发展。在危机事件中,党和政府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形象受到了严重挑战。因此,必须坚持诚实透明、公众至上就是要面对公众,功不夸大、过不掩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尽可能避免在舆情预警期,事发单位失语,错失有效时间。   3、组建政府专业的网络评论员,积极回应和化解社会关切。一要尽快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网评队伍,学会运用网络语言客观评述和劝解的手段,化解网上的极端信息。回应的方式可以采用以当事人身份,上网陈述事实,表明态度;以政府主管部门身份,对事件的调查结果,以新闻会的形式回应网络舆论;以网民身份,参与网民的互动。在应对网络舆论事件中,党政干部不仅要承担行政责任,更要承担形象责任。二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尤其对网络舆情的发生脉络、演变规律、影响因素等。三要加强研究,总结出引导舆情向良性方向发展的规律性经验。